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1、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等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09%;氧气,占94%;氩,占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2、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分为几类:(1)、粉尘类(如煤烟、沙尘等);(2)、金属类(如铁、铝等);(3)、湿雾类(如油雾、酸雾等);(4)、有害气体类(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从污染发展的历史看,可分为二氧化碳、烟尘污染;二氧化硫、金属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三个时期。粉尘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其中直径0。5——5微米之间的飘尘对人的危害最大,它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组织而沉积,并进入血液送往全身,粉尘粒子表面有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道、心肺等方面的疾病。 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往往与水气结合变成硫酸烟雾,有很强的腐蚀性。例少量二氧化硫气体能影响植物的生活机能,水稻扬花时受到一次熏气,产量就下降85。9%。工业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是远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可在大气中保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排放的废气,70%左右是一氧化碳,此外还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铅及多种致癌、致畸物质。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鼻喉。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浅蓝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某些醛类和酮类等。主要是不合理的燃烧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引起的。3、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2%和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4、据全国88个城市统汁,(1)1995年有80%以上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北方城市超标率高于南方城市,达到95%。(2)二氧化硫超标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8%。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城市一是以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二是以煤炭消耗量大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尤以冬季采暖季节最为突出。来自城市居民炉灶和商业饮食业燃煤大灶的二氧化硫低空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类源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更明显。据重庆市研究表明,民用燃煤污染对城市近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为80%左右。(3) “八五”期间城市氮氧化物污染呈上升趋势,各主要大城市表现相对突出,超标率为37%,其中以广州和北京为主,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4)近年来许多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超标严重,如北京市三环路内30条街道路中心和人行道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均100%超标,上海市15个交通路口一氧化碳浓度比对照点高6倍,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天津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一氧化碳超标几倍至十几倍;长沙市干道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4倍,年超标率为40%。 1998 年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 132 万辆,空气中 80% 的 CO 来自机动车排放。1999 年北京市采取限令机动车达标排放的行动,目前北京的大气环境已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5、沙尘污染:《气候与环境研究》近期刊出对中国北方 15 个大城市监测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100% 之间。主要来自尘暴和本地粉尘污染,本地尘即施工扬尘占 30% 以上,主要来自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线工地。近几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增加之势。2000 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 10 余次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给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6、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少量二氧化碳对人和动植物没有大的危害,大量时也会产生危害,同时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所谓温室效应,就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除二氧化碳外,对产生温室效应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7、酸雨与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又一个元凶,它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经过“云内形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它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酸雨。酸雨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还可危及人体健康。

里面有

一般核心的刊物都变化不大,最好能发表的刊物 到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核对。

最新版(2008年)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气象学分类如下: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大气科学 气象学报 高原气象应用气象学报 气象气候与环境研究 热带气象学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象科学气象科技 可以到我的百度文库下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完整电子文档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你好,无法在新闻部门查到《宁夏气象》刊物。  你说的杂志可能是假刊,或者内部刊物。  具体情况具体交流吧。  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吧。

里面有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你好,无法在新闻部门查到《宁夏气象》刊物。  你说的杂志可能是假刊,或者内部刊物。  具体情况具体交流吧。  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吧。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里面有

太多太多了,而且您给的范围稍微大了点。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总体环境科学)是一份涵盖环境科学的每周国际同行评审科学期刊。它成立于 1972 年,由爱思唯尔出版。发表关于总体环境的原创研究,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该编辑,总编辑是DAMIA巴塞罗(理事会全国高级科学调查德Científicas),杰伊·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和菲利普Hopke(罗切斯特大学)。根据期刊引用报告,该期刊的 2020 年影响因子为 963。邀请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创和高质量跨学科环境研究论文的贡献。将主要考虑显着促进基本理解和关注多个领域相互联系的研究。实地研究优先,而描述实验室实验的论文必须证明方法论或机械理解方面的重大进步,并与环境有明确的联系。不考虑新颖性有限的描述性、重复性、增量性或区域性研究。主题领域:1、空气质量、大气条件以及对其在不利健康或环境结果中的作用的新认识;2、大气生物地球化学;3、生态系统服务和生命周期评估;4、生态毒理学和风险评估;5、生态水文学;6、野生动物和污染物;7、气候变化、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的;8、环境影响废物或废水处理的环境影响;9、饮用水污染物和健康影响;10、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修复;11、全球变化引起的极端事件和环境影响;12、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建模;13、纳米材料、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14、新型污染物(生物)监测和风险评估方法;15、多个领域的遥感和大数据应用;16、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学;1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痕量金属和有机物;18、水质和安全。 不被考虑的提交类型:1、论文没有为研究领域贡献重要的新知识;2、与环境相关性有限的学科研究;3、缺乏地方或区域规模的案例研究国际相关性;4、没有环境影响的土壤或植物科学研究;5、没有应用组件的实验室批量实验,例如批量吸附实验、制备和评估吸附剂或催化剂以去除污染物;6、手稿主要是没有实质性假设的数据报告,例如监测常见污染物;7、建模研究,无需校准和数据验证;8、自然界中关于环境或资源经济学、政策和管理的社会科学论文;9、在实验室规模分析中测试单一化学品的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10、对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结果没有提供重要额外理解的人类健康研究;11、方法关于常见污染物的开发论文;1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官网投稿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 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