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植物病理学论文

植物病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

植物病理学论文

吴芳芳,郑有飞,檀根甲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25(4): 1081~吴芳芳, 檀根甲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菌物系统,2002,21(3):440~吴芳芳, 檀根甲,韩翔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植物保护学报,2003,31(1):46~吴芳芳,檀根甲苹果炭疽病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 (1):29~吴芳芳,檀根甲,韩翔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 250~吴芳芳,胡秀芳,李璐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889-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苹果炭疽菌生长特性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2008,17(1):158-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59- 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UV-B辐射增强对苹果采后炭疽病发病情况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2008,17(3):962-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温度湿度对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影响的相应模型中国农业气象,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植物保护学报Wu F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and infection under soil layer of Sclerotia of rice sheath blight causal pathogen Rhizoctonia Proceeding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China agriculture 2000, 8, (56) B吴芳芳,檀根甲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合肥檀根甲,吴芳芳苹果采后炭疽病的侵染过程及钙盐等化合物对病害发展的影响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6北京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0~檀根甲,吴芳芳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效果研究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北京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水稻纹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生态学报2003, 23(1):205~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5)731~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3, 29(1):5~檀根甲,吴芳芳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47~高桂枝,凌洪吉,王正梅,吴芳芳,徐爱军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18:914-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0-323

Chinese periodicals on Plant pathology刘宗善中国出版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50年代先后创办了《植物病理学译报》、《植物病理学报》和《植病知识》等,至60年代还出版有《植物病理学文摘》等二次性文献期刊。其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植物病理学报》是被誉为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下面对以交流传播植物病理知识为主,并曾在一定时期连续出版的期刊分别予以介绍。《昆虫与植病》(1933~1937年)1933年创刊,浙江省昆虫局编辑出版。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张巨伯创办,并担任主编。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在内的研究论文、综合报道、病虫防治情报、通讯和书刊介绍等。后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于1937年发行至4卷6期后被迫停刊。《植物病理学译报》(1954~1958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刊载世界各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中译稿件的专业期刊。初为半年刊,后改为季刊。其编辑委员会由戴芳澜(主任)、裘维蕃(副主任)等10人组成,聘朱凤美、邓叔群、俞大绂三人为顾问。出版至第5卷,1958年停刊。《植物病理学报》1955年创刊,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见《植物病理学报》)。《植病知识》(1957~1966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中级专业期刊,1957年在北京创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开始为季刊,1959年改为月刊。编辑委员会由王焕如等18人组成,陆师义任主编。1966年出至第4卷后停刊。《植物病理学文摘》(1960~1987年)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二次文献期刊,1960年创刊。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研究室共同编辑,为双月刊。创刊初期以中译国外有关文摘为主,后逐渐增加国内作者的文摘与题录的比重。自1962年第5期起纳入中国国外科技文献编译委员会的文摘系统,刊名改为《农业文摘》第4分册(《植物病理学》),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出版。自1966年第9期后中断出刊,直至1974年恢复《植物病理学文摘》原名出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编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1979年起改为双月刊,直至1987年出至第21卷(总共140期)停刊。此外,在有关学科的专业性期刊中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篇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1962年成立后,先后创办了《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创刊,季刊)和《植物保护》(中级专业性刊物,1963年创刊,双月刊)。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全国植保总站等事业单位和有关学会先后创办了《植物检疫》(1979年初创时为内部交流刊物,1994年开始公开发行)和《病虫测报》(1980年初创时为内部参考资料,1990年开始公开发行,1993年改名为《植保技术与推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学会以及地方有关事业单位大多也编辑出版了一些包括植物病理学内容在内的专业性刊物。浙江省昆虫与植病学会于1983年沿用30年代时浙江昆虫局编辑出版的《昆虫与植病》为刊名出版专业性期刊。台湾省的植物保护学会自1959年起出版了《植物保护学会会刊》(季刊)。

植物病理学论文范文

d

孙广宇,宗兆锋 主编。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张天宇,张敬泽,陈伟群,张猛,孙广宇,高明侠著。中国真菌志(卷16):链格孢属。科学出版社。2003。 植物病理学原理。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Sun GY, Zhang M, Zhang R, Ma HN,Gleason ML Wallemia - a genus newly recorded from C Mycotaxon,2006,95:277- Sun,GY, ZHANG Miao,ZHANG Rong,MA Hui-Ning, Mark L GLEASON The occurrence of Wallemia in C Mycosystema, 2006,25(3):509-512, 张荣,孙广宇,张秦风,康振生。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 序列分析研究。植物病理学报。2005,35(5):397- Sun,GY Zhang,R, Wang, Z, Zhu MQExserohilum heteromorphum , a new helminthosporioid fungus from Echinochloa in C Mycotaxon , 92: 173- Sun,GY, Tan YJ, Zhang,R The family Chaetomiaceae from China III Species of the genus Chaetomium and TMycosystema, 23(3):331- 杨瑞先,孙广宇,张荣。油菜内生细菌16S核糖体DNA的RFLP分析。微生物学报,45(4):606- Sun, GY,Batzer JC, Zhang R, Zhang, YM, and Gleason ML Comparison of fungi in 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 disease complex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US based on ribosomal DNA Phytopathology 94(6): S100, Sun, GY,Leandro LF, Batzer JC, Harrintong TC and Gleason ML Specific PCR primers to identify 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 in Midwest US Phytopathology 94(6): S100, Sun, GY,Y J,Tan and R Z THE FAMILY CHAETOMIACEAE FROM CHINA I The species of the genus C Mycosystema, 23(3):333- 孙广宇,张雅梅,张 荣。突脐孢Brn1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及系统发育研究。菌物学报,2004,23(4):480- Sun, GY, O Shinichi, E Tanaka, K Shimizu, C Tanaka and M T Species separation in Curvularia “geniculata” group inferred from Brn1 gene Mycoscience (2003),44(3):239- Sun, GY , R Zhang, M Q Zhu, T Y Z A New species of Exserohilum from C Mycological Research 1997 101(7):776- Sun, GY,R Zhang, W Z Two new records of the Genus Curvularia from C Mycosystema (2003),22(1):508- Sun, GY,R Zhang, SJ Q Endophytic fungi in leaves and branches of Ginkgo biloba L The third Asia-pacific mycological Congress on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y (AMC 2002) Sun, GY,R Zhang, Z Z Symptom types of 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 complex from Shaanxi Province, C The third Asia-pacific mycological Congress on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y (AMC2002) 孙广宇,张荣,张苗,章柱。苹果煤污病与蝇粪病病原菌分离技术。植物病理学报(2003),33(5):479- 孙广宇,张荣,张天宇。中国突脐孢属一新记录种。真菌学报,1996, 15(4):311- 孙广宇,张荣,朱明旗,张天宇。中国小戴顿属一新记录种。菌物系统,1997, 16(1): 155-157

植物病理学论文4000字

自己多思考下大体的论文思路,之后看些其他的论文书籍(农业科学),给自己的思路做个补充,肯定能写出来

可以直接去参考农业科学这本期刊的文献,我没记错的话,这本期刊是oa期刊,文献都是免费下载查阅的

园林植物病理学论文

Chinese periodicals on Plant pathology刘宗善中国出版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50年代先后创办了《植物病理学译报》、《植物病理学报》和《植病知识》等,至60年代还出版有《植物病理学文摘》等二次性文献期刊。其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植物病理学报》是被誉为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下面对以交流传播植物病理知识为主,并曾在一定时期连续出版的期刊分别予以介绍。《昆虫与植病》(1933~1937年)1933年创刊,浙江省昆虫局编辑出版。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张巨伯创办,并担任主编。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在内的研究论文、综合报道、病虫防治情报、通讯和书刊介绍等。后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于1937年发行至4卷6期后被迫停刊。《植物病理学译报》(1954~1958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刊载世界各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中译稿件的专业期刊。初为半年刊,后改为季刊。其编辑委员会由戴芳澜(主任)、裘维蕃(副主任)等10人组成,聘朱凤美、邓叔群、俞大绂三人为顾问。出版至第5卷,1958年停刊。《植物病理学报》1955年创刊,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见《植物病理学报》)。《植病知识》(1957~1966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中级专业期刊,1957年在北京创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开始为季刊,1959年改为月刊。编辑委员会由王焕如等18人组成,陆师义任主编。1966年出至第4卷后停刊。《植物病理学文摘》(1960~1987年)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二次文献期刊,1960年创刊。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研究室共同编辑,为双月刊。创刊初期以中译国外有关文摘为主,后逐渐增加国内作者的文摘与题录的比重。自1962年第5期起纳入中国国外科技文献编译委员会的文摘系统,刊名改为《农业文摘》第4分册(《植物病理学》),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出版。自1966年第9期后中断出刊,直至1974年恢复《植物病理学文摘》原名出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编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1979年起改为双月刊,直至1987年出至第21卷(总共140期)停刊。此外,在有关学科的专业性期刊中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篇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1962年成立后,先后创办了《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创刊,季刊)和《植物保护》(中级专业性刊物,1963年创刊,双月刊)。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全国植保总站等事业单位和有关学会先后创办了《植物检疫》(1979年初创时为内部交流刊物,1994年开始公开发行)和《病虫测报》(1980年初创时为内部参考资料,1990年开始公开发行,1993年改名为《植保技术与推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学会以及地方有关事业单位大多也编辑出版了一些包括植物病理学内容在内的专业性刊物。浙江省昆虫与植病学会于1983年沿用30年代时浙江昆虫局编辑出版的《昆虫与植病》为刊名出版专业性期刊。台湾省的植物保护学会自1959年起出版了《植物保护学会会刊》(季刊)。

人类认识、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远在人、畜病害之后。人类注意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也比病害早。因为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为害农作物的微生物。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极其有限。往往幻想是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自然现象的变化。认为植物病害是人们的罪孽使上帝发怒或日月星辰移位所致。这种神学观念统治长达2000年之久。自18世纪后期,许多科学家冲破宗教信念的束缚,对植物病害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法国的MarthieuTillet经过实验证明小麦腥黑穗病是由一种“黑粉”传染所致,其后法国的MPrevost确证这种病原物是一种真菌,成为第一个用事实证明植物病害直接原因的人,这也是病原学说的开端之一。1845年和1846年,一种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几乎毁灭了爱尔兰所有的马铃薯而造成了大饥荒,这一悲剧性事件把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植物病害上来,给予植物病理研究以极大激励。当时对马铃薯的这种病害原因众说纷纭。德国医生兼真菌学家Anton de Ba-ry花了5年时间研究,到1861年完全证实是由一种疫病菌所致的马铃薯晚疫病,说明真菌是植物病害的原因。由此建立了植物病原说。他还提出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他被视为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继LuisPasteur和RobertKoch(1876)发现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由RobertKoch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氏法则之后,ThomasJBurrill(1877)在美国证明了梨和苹果的火疫病为细菌所致。美国ErwmFSmith从1895年起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植物细菌病害方面写了100多篇论文,特别是在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细菌性萎蔫病方面消除了人们对其病原的疑问。他首次研究了果树根癌病的解剖学及其发展,认为该病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肿瘤,被誉为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植物病毒病害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但对病毒的认识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德国人AdolfMayer(1886)发现烟草花叶病可由病叶的汁液传染,证明这种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俄国人(1892)进一步证明烟草花叶病病株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仍具有致病力。荷兰科学MartinusWBeijerinck(1898)重复了试验,得到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这种致病物质能在琼脂中扩散,认为这是一种“传染性活液”,后来称之为病毒。这才首次把植物病毒病同其他侵染性植物病害区别开。此后类似的病害不断发现,并且还发现了病害同媒介昆虫的关系。1935年美国的WMStandey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醋酸铅脱色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得到纯结晶,并证明它是一种蛋白质。1936年英国的FCBawden和NWPirie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核酸(RNA)。1956年HFraenkel-Conrat发现烟草花叶病毒除去蛋白质后,仅用核酸接种,也有侵染力,并表现出原有症状。RShepherd等人(1968)证明花椰菜花叶病毒是DNA病毒,1972年TODiener发现了类病毒。英国TNeedham(1743)第一个报道小麦籽粒(虫瘿)内的植物寄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奠基人NACobb(1907)在美国农业部内建立第一个线虫学研究机构,并于1913—1932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寄生线虫,对线虫的分类学、形态学和方法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6年,章祖纯发表了关于北京附近的小麦粒线虫和粟线虫的报告,我国其他学者对其他植物线虫病害也做了调查研究,其中朱风美1940年研制的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除机,汰除虫瘿率达99%以上。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养二发现几种由叶蝉传播、引起植物黄化病的植原体。可认真考虑,总结经验。随后有人提出了病害三角关系、病害四面体关系,认为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将对植物病害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生态学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界也随之提出了植物病害系统的概念以及较为科学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使植物病理学迈入成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更多的是用生化技术、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机制,阐明植物病害过程中寄主与病原物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有关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近年来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开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以及对植物病原物进行分子标记用于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和病害流行学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我国植物病理学起步较晚,大约在1912年前后才开始有人从事植病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植病工作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于主要经济作物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大白菜三大病害和苹果树腐烂病等。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有关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在我国已经没有空白,经过广大植病工作者的努力,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病理学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协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为保障人类的食物来源、环境的优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植物病理学论文3000字

人类认识、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远在人、畜病害之后。人类注意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也比病害早。因为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为害农作物的微生物。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极其有限。往往幻想是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自然现象的变化。认为植物病害是人们的罪孽使上帝发怒或日月星辰移位所致。这种神学观念统治长达2000年之久。自18世纪后期,许多科学家冲破宗教信念的束缚,对植物病害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法国的MarthieuTillet经过实验证明小麦腥黑穗病是由一种“黑粉”传染所致,其后法国的MPrevost确证这种病原物是一种真菌,成为第一个用事实证明植物病害直接原因的人,这也是病原学说的开端之一。1845年和1846年,一种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几乎毁灭了爱尔兰所有的马铃薯而造成了大饥荒,这一悲剧性事件把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植物病害上来,给予植物病理研究以极大激励。当时对马铃薯的这种病害原因众说纷纭。德国医生兼真菌学家Anton de Ba-ry花了5年时间研究,到1861年完全证实是由一种疫病菌所致的马铃薯晚疫病,说明真菌是植物病害的原因。由此建立了植物病原说。他还提出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他被视为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继LuisPasteur和RobertKoch(1876)发现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由RobertKoch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氏法则之后,ThomasJBurrill(1877)在美国证明了梨和苹果的火疫病为细菌所致。美国ErwmFSmith从1895年起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植物细菌病害方面写了100多篇论文,特别是在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细菌性萎蔫病方面消除了人们对其病原的疑问。他首次研究了果树根癌病的解剖学及其发展,认为该病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肿瘤,被誉为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植物病毒病害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但对病毒的认识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德国人AdolfMayer(1886)发现烟草花叶病可由病叶的汁液传染,证明这种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俄国人(1892)进一步证明烟草花叶病病株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仍具有致病力。荷兰科学MartinusWBeijerinck(1898)重复了试验,得到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这种致病物质能在琼脂中扩散,认为这是一种“传染性活液”,后来称之为病毒。这才首次把植物病毒病同其他侵染性植物病害区别开。此后类似的病害不断发现,并且还发现了病害同媒介昆虫的关系。1935年美国的WMStandey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醋酸铅脱色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得到纯结晶,并证明它是一种蛋白质。1936年英国的FCBawden和NWPirie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核酸(RNA)。1956年HFraenkel-Conrat发现烟草花叶病毒除去蛋白质后,仅用核酸接种,也有侵染力,并表现出原有症状。RShepherd等人(1968)证明花椰菜花叶病毒是DNA病毒,1972年TODiener发现了类病毒。英国TNeedham(1743)第一个报道小麦籽粒(虫瘿)内的植物寄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奠基人NACobb(1907)在美国农业部内建立第一个线虫学研究机构,并于1913—1932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寄生线虫,对线虫的分类学、形态学和方法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6年,章祖纯发表了关于北京附近的小麦粒线虫和粟线虫的报告,我国其他学者对其他植物线虫病害也做了调查研究,其中朱风美1940年研制的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除机,汰除虫瘿率达99%以上。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养二发现几种由叶蝉传播、引起植物黄化病的植原体。可认真考虑,总结经验。随后有人提出了病害三角关系、病害四面体关系,认为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将对植物病害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生态学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界也随之提出了植物病害系统的概念以及较为科学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使植物病理学迈入成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更多的是用生化技术、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机制,阐明植物病害过程中寄主与病原物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有关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近年来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开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以及对植物病原物进行分子标记用于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和病害流行学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我国植物病理学起步较晚,大约在1912年前后才开始有人从事植病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植病工作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于主要经济作物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大白菜三大病害和苹果树腐烂病等。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有关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在我国已经没有空白,经过广大植病工作者的努力,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病理学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协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为保障人类的食物来源、环境的优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叶青你有没有写过?网上(植物学研究)里的吧,还有其它相关植物的,我只记得我看到过介绍三叶青的

  • 索引序列
  • 植物病理学论文
  • 植物病理学论文范文
  • 植物病理学论文4000字
  • 园林植物病理学论文
  • 植物病理学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