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安排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安排

发布时间: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安排

在通过了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及学院所有课程的考试后就可以根据院内安排进入论文的提交阶段。但是论文情况各个高校规定不一样,有的高校无需提交论文,有的高校规定参加考试前就要有发表的论文,有的高校规定在拿到学位证书之前发表论文即可。所以同学需要问一下学校,才知道具体的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论文评阅时间:3月28日-4月30日,学位论文答辩时间:5月1日-5月25日。答辩材料归档时间:答辩结束后3日内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书、答辩申请报告、答辩记录和表决票等材料送学院研究生管理办,研究生管理办负责整理交档案馆归档。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

学位论文评阅时间:3月28日-4月30日,学位论文答辩时间:5月1日-5月25日。答辩材料归档时间:答辩结束后3日内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书、答辩申请报告、答辩记录和表决票等材料送学院研究生管理办,研究生管理办负责整理交档案馆归档。

2022年夏季硕士、博士提交答辩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5日全年有四次提交答辩申请机会,截止日期分别为1月中旬(春季)、4月中旬(夏季)、7月中旬(秋季)、10月中旬(冬季)学分要求和出口准(2014-2016级):学分要求和出口标准(2017级-2019春季):对于博士生,如果于申请学位的小论文在投稿中或者有正面返修意见的,预计在2022年6月10日之前能顺利被录用的,征得导师同意后,可以提交外审特批申请,经学科委员会主任同意后,可先行提交答辩申请报告,外审论文。电子版外审特批申请(外审特批申请表doc)于2022年4月10日之前发到,纸质版申请表交到教八-501黄老师处,附审稿过程的证明(投稿系统截图等)。论文发表情况可能会对盲评意见有一定影响,请同学们认真考虑,请示导师意见后,再确定是否要申请外审特批。发表论文的期刊类别详见:浙江大学期刊查询系统申请学位的同学务必到学信网核对新华社拍的照片()(硕转博的同学必须再次参加图像采集,硕士生阶段采集的照片不能用于博士毕业),新华社照片用于毕业证和学位证,未采集照片的同学无法制作证书。学位论文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纂写(论文封面的所在学院填写“化学系”)。系统里填写“论文信息”--“研究方向”时,不能过细过窄,建议填写二级学科方向,总字数不超过8个,以便盲审时能快速有效地匹配专家。另外,建议不要提前到淘宝上查重论文,如在淘宝上进行了查重,可能会影响学校系统里的查重率结果。从即日起,答辩相关事宜按化学系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实施细则(2021冬)pdf执行,特别注意有以下情况者,需由系里统一组织答辩:(一)学位论文经专家评阅复审通过的研究生;(二)学位论文经过学术观点分歧申述通过的研究生;(三)“学位论文总体等级评价”全部为“C(一般)”的研究生;(四)超过基本修业年限2年及以上的博士研究生;(五)超过基本修业年限1年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从2020夏季答辩季开始,当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评意见为“大修改”或“不同意答辩”,送原专家复审后可以答辩的,该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成员必须是C9高校或中科院专家,或者其他学校的杰青、长江及以上同领域专家。学校会同步抽检论文,相关规定详见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

各大高校要求可能有所区别,此数据仅供参考。1、论文不存在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9%以下、段落复制比在20%以下的学位论文),进行正常评审。2、论文存在轻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10-24%,且段落复制比在29%以下的学位论文),由学院反馈指导教师,由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不再进行检测,直接进入正常评审。3、论文存在中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25%-39%或段落复制比在30%-49%的学位论文),由学院反馈指导教师,由导师责令研究生进行修改,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周)修改完成后进行二次检测。检测结果达到1,2条件的进入正常评审。二次检测中总文字复制比仍在25%及以上的或者单个段落文字复制比在30%及以上的,本次不予送审。4、论文存在高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40%-55%或段落复制比在50%-59%的学位论文),反馈学院,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2名同行专家审核,并对论文是否存在高度抄袭行为做出书面认定,若专家认定该论文存在高度抄袭行为的,本次不予送审;若专家同意论文修改后送审的,则论文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后再次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符合1或2条件的,进入正常评审,书面说明报研究生院(筹)备案。5、论文存在整体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56%及以上或段落复制比在60%及以上的学位论文),本次不予送审。

自考中的“实践”课和“毕业论文”、“调查报告”等科目,都请考生直接到所读专业的主考学校自考办报名参加考试,时间安排等直接咨询主考学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表

自己去找浙大。

学位论文评阅时间:3月28日-4月30日,学位论文答辩时间:5月1日-5月25日。答辩材料归档时间:答辩结束后3日内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书、答辩申请报告、答辩记录和表决票等材料送学院研究生管理办,研究生管理办负责整理交档案馆归档。

2022年夏季硕士、博士提交答辩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5日全年有四次提交答辩申请机会,截止日期分别为1月中旬(春季)、4月中旬(夏季)、7月中旬(秋季)、10月中旬(冬季)学分要求和出口准(2014-2016级):学分要求和出口标准(2017级-2019春季):对于博士生,如果于申请学位的小论文在投稿中或者有正面返修意见的,预计在2022年6月10日之前能顺利被录用的,征得导师同意后,可以提交外审特批申请,经学科委员会主任同意后,可先行提交答辩申请报告,外审论文。电子版外审特批申请(外审特批申请表doc)于2022年4月10日之前发到,纸质版申请表交到教八-501黄老师处,附审稿过程的证明(投稿系统截图等)。论文发表情况可能会对盲评意见有一定影响,请同学们认真考虑,请示导师意见后,再确定是否要申请外审特批。发表论文的期刊类别详见:浙江大学期刊查询系统申请学位的同学务必到学信网核对新华社拍的照片()(硕转博的同学必须再次参加图像采集,硕士生阶段采集的照片不能用于博士毕业),新华社照片用于毕业证和学位证,未采集照片的同学无法制作证书。学位论文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纂写(论文封面的所在学院填写“化学系”)。系统里填写“论文信息”--“研究方向”时,不能过细过窄,建议填写二级学科方向,总字数不超过8个,以便盲审时能快速有效地匹配专家。另外,建议不要提前到淘宝上查重论文,如在淘宝上进行了查重,可能会影响学校系统里的查重率结果。从即日起,答辩相关事宜按化学系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实施细则(2021冬)pdf执行,特别注意有以下情况者,需由系里统一组织答辩:(一)学位论文经专家评阅复审通过的研究生;(二)学位论文经过学术观点分歧申述通过的研究生;(三)“学位论文总体等级评价”全部为“C(一般)”的研究生;(四)超过基本修业年限2年及以上的博士研究生;(五)超过基本修业年限1年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从2020夏季答辩季开始,当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评意见为“大修改”或“不同意答辩”,送原专家复审后可以答辩的,该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成员必须是C9高校或中科院专家,或者其他学校的杰青、长江及以上同领域专家。学校会同步抽检论文,相关规定详见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地点

楼上错矣!人文学院就六个系在西溪校区,不存在什么泛人文的,要说泛人文还不止一个外语学院呢,新闻传媒都是了。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下设:哲学系历史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社会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学系人文学院在浙大西溪校区泛人文包括外语与国交院,地点在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的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即原杭州大学校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

各大高校要求可能有所区别,此数据仅供参考。1、论文不存在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9%以下、段落复制比在20%以下的学位论文),进行正常评审。2、论文存在轻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10-24%,且段落复制比在29%以下的学位论文),由学院反馈指导教师,由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不再进行检测,直接进入正常评审。3、论文存在中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25%-39%或段落复制比在30%-49%的学位论文),由学院反馈指导教师,由导师责令研究生进行修改,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周)修改完成后进行二次检测。检测结果达到1,2条件的进入正常评审。二次检测中总文字复制比仍在25%及以上的或者单个段落文字复制比在30%及以上的,本次不予送审。4、论文存在高度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40%-55%或段落复制比在50%-59%的学位论文),反馈学院,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2名同行专家审核,并对论文是否存在高度抄袭行为做出书面认定,若专家认定该论文存在高度抄袭行为的,本次不予送审;若专家同意论文修改后送审的,则论文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后再次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符合1或2条件的,进入正常评审,书面说明报研究生院(筹)备案。5、论文存在整体抄袭问题(总文字复制比在56%及以上或段落复制比在60%及以上的学位论文),本次不予送审。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院现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从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招收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了增加选择专业的科学性,体现宽口径、大平台的培养模式,从2007年开始将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大类招生,第一年按统一教学计划学习,一年后分专业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及兴趣重新选择。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中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者占95%, 博士占20%。建有杭州市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和杭州市重点实验室“网络与计算开放实验室”。近年来,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每年完成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多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教学工作成绩斐然,《程序设计》在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建有“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城市学院前茅。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竞赛中屡获大奖,近三年共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项和二等奖10项,计算机专业在2003和2004年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分列第2名和第1名。现任院长为王泽兵教授。院长兼书记:王泽兵教授 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明睿副教授 副院长:杨起帆副教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信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5日,是由信息工程学系(简称信息系)和电气工程学系(简称电气系)2个系组建而成。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继忠教授兼任信电学院院长。 信电学院现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光电信息工程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杭州市重点实验室一个;学院重点学科一个,同时还成立了两个研究所。 信息工程学系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与器件、硬件与软件并重是该系的特点。设有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二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工程又分为通信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电气工程学系具有弱电与强电兼顾,硬件与软件结合,专业面较宽的特点,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含信息电子、电力电子)和自动化二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约占总人数的一半,目前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697人,近二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信电学院具备优良的办学条件,设有信电工程实验中心,共有30个实验室。工程实验中心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可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学生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开发的需要,并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教师和学生到新加坡、丹麦以及我国香港的多所大学进行互访,与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接下来,也将进一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来拓展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团队,引领学科方向,借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展望未来,学院正满怀信心地为城市学院“上水平,创特色”新一轮的发展规划而努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科技人才,坚定不移地抓好教学和科研二个中心建设,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发挥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以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现任领导: 院 长:沈继忠常务副院长:方志刚 副院长:黄瑞祥、庞文尧 党总支副书记:黄瑞祥 1、ZUCC-UW合作项目为新西兰政府支持的项目,新西兰教育部长、驻华大使和驻沪总领事都参加了两校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驻沪总领事和移民签证处主管亲自来校参加合作项目开学典礼,每年派签证官来校做签证申请讲座。在学生满足学业、英语及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新西兰签证有优势(怀卡托大学在中国合办教育项目的前五批学生都已顺利地获得签证进入怀卡托大学继续深造)。  2、新西兰是西方英语国家中学费、生活费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怀卡托大学为新西兰八所国立大学之一,特别是管理、计算机、教育三个专业均在新西兰排名每一。该校在来自世界80多国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所有专业都能授予博士学位,其文凭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是城市学院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四个专业,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9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587人。 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2位教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计划,3位教师入选杭州市“131”人才二、三层次培养计划,1位教师被评为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位教师先后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位教师获杭州市教学优秀奖,7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城市学院“我最喜爱的教师”;1位教师获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4位教师先后在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开发与产学研合作。岩土工程学科为杭州市重点学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城市学院重点学科;目前已拥有绿色建筑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中心),工程设计中心等10多个实验室,现代工程技术训练基地(工业中心)、建筑工程创新设计中心(建筑设计分院)等2个综合实践基地。 每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00多项,至今承担了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2项科研成果分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年科研经费居城市学院前列;每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EI收录10多篇;已获国家专利1项;出版专著1本。 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浙江大学及城市学院的结构模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建筑设计等多类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并已多次获奖。 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和方向;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省内重大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工程学院各学科在省内的影响和地位,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 学院领导 院长:俞小莉 常务副院长兼总支副书记(主持):魏新江 副院长:刘 桦 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春香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一、学院领导 院长:张爱珍教授 TEL:0571-88012138 办公地点:理2-519 主管:全面主持分院工作,负责人事、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等。 常务副院长:张立煌研究员 TEL:0571-88284317 办公地点:理2-419 分管:行政、科研与学科建设、教育科技服务、外事、计划财务、资产管理、思政、安全等。 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沈王兴副教授 TEL:0571-88018441 办公地点:理2-415 分管:主持党总支工作,分管党政事务、学生工作、工会、宣传、新闻、统战、纪检、安全保卫。 副院长: 阮红副教授 TEL: 0571-88015081 办公地点:理2-417 分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等。 二、学院简介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的。目前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共四个系。学院拥有一支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7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学院的药理学科拥有一批中青年教师骨干,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向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学科2003年被列为杭州市重点学科。2005年1月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经杭州市批准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4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萤光分光光度计、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微波萃取仪、冷冻离心机、单冲压片机、智能溶出仪、生理信号采集记录系统、低温冰箱等仪器设备600余万元,初步满足教师、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以及本科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学院拥有具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化学、药理、生理、微生物、免疫、数码互动等各类实验室。 学院现有学生930名,硕士研究生8名。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27。外国语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30日,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城市学院外语系。现设有英语、日语2个系,公共外语教学和国际双联教学2个部。承担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和全校所有大学英语课程及中澳、中新联合班的教学任务。建有投资120余万元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能力实践基地,有各类研究中心2 个,研究所4个。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外国语学院共有专职教师70人,是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5人,讲师31人,外籍教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3人,多数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教师秉承“求是创新”的校风,重视政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开发语言教学系统1个,出版译著多部。完成省市等科研项目44项,科研经费逐年上升。 外国语学院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法国里昂三大、澳大利亚邦德大学以及日本多所大学等建立了国际交流项目。教师已有15人次出国进修,学生有36人次出国交流。 外国语学院自创办以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听、说、读、写、译诸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强调过程化教学的同时,通过实施学科交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外语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9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已有12名优秀学生通过“立交桥”进入浙江大学本部学习。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726人,且每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现任领导: 书记:蔡立三副院长:陈小莺副书记兼副院长:叶加申商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由成立于1999年的管理系和2000年的经济系合并而成,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分院,现任院长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浙江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陈劲教授。 商学院现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应用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系、服务管理系等五个系。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等两个杭州市重点学科,一个国际合作办学中心,以及创业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跨国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三个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自2005年起,商学院与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会议”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 截至2007年底,商学院有在校本科生38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名。专职专任教师67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8名。教师都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0人。部分教师来自企业高层管理岗位,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商学院以“对内下苦功,培养商学应用型人才;对外求合作,面向社会、面向全球”为办学思路,走开放型办学之路。学院从2000年开始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SQ)合作办学、2003年开始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W)合作办学,涉及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成为城市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的亮点。2006年6月由商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教育部专家认为我院的对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值得学习和推广”。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商科人才为目标,商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于2004年创办了“创业人才孵化班”。该班教学将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被媒体誉为“全国首个少帅班”。2006年9月,商学院又一新的特色教育——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正式开营。该训练营仿照著名的西点军校对学生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西点班”。 商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扶持学生社团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一年一度的“经管学术文化节”开城市学院学生学术文化活动之先河,已在城市学院学生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商学院的学生在城市学院各类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均是中坚力量。 现任领导: 院长:陈劲 常务副院长:王陆庄 副院长:徐萍平 范晓清传媒与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简称传媒学院)是在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学系(创建于1999年7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实验中心四个行政部门。现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中文系四个本科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5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为城市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拓展社会服务的渠道,分院致力于研究机构的建设,现已建立了广告传播研究中心、会展研究与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以及现代秘书学研究中心等。现已建有广播实验室、电视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广告流程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电子编辑实验室等实验室 。在校学生1300余人。  传媒学院的教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浙江大学新闻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等;从事较长时间实践工作的高级记者、主任记者和记者;近几年毕业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人,博士学历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80% 。除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媒体一线的资深专家、政府部门相关专业的领导以及兄弟知名院校的博导教授作为我院的特聘兼职教授,共有18人。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及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保证了传媒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媒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特别注重实践环节。除了强调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外,在培养计划中规定了中期实习(第四学期暑假)和毕业综合实习(第七学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创建各种类型的创作室、工作室、与学院宣传办公室共同创建的学院新闻中心,下辖院报、院广播电台、院电视台、英语新闻社等院内媒体,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平台;与媒体、企业、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了40余个实习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传媒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长期以来,开展了系列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品牌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论文报告会等,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参赛促教学” 的理念,成为相关专业的办学新思路。学生的党建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等,都形成了传媒分院的独有特色。  传媒学院的办学理念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开阔视野,勇于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走向社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西南东北等地都留下我们学生的踪迹。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独当一面,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深受单位的好评,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在94%以上。法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于2006年4月10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7月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系,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最早设立的系科之一。学院现有专任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人,博士在读2人。法学院下设法律系与行政管理系两个教学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具有法学和行政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由著名专家、教授、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在杭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法学院办学采用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方向结合的模块培养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和拓展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寓教于做,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训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法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已经形成了财税金融法、第三部门法律研究、旅游法等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有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法学院教师共参与或承担各级课题3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8项;获省部级奖项4项,地厅级奖项6项;实际到帐经费60余万元。发表论文67篇,其中一级刊物7篇,二级刊物28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5部。 法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分院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法学人才培养特色,取得了积极进展。法学院获准立项的城市学院教改项目有2项、市级教改项目有1项;市场法务方向于2006年被确定为城市学院首批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建设项目之一。三年来,学院获得学院课程教学质量一等奖42人次、二等奖58人次,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院现在拥有两个杭州市精品课程、一个学院精品课程、一个学院重点课程,正在积极筹备申报杭州市重点学科。 法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其中不少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赴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在各层次公务员考试中,法学院学生的上线率及录用率均居城市学院首位,连续5年考取省级公务员得比例在2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也比较高。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富有前景的公司企业就业和创业。 法学院机构设置图: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学院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中外美术史和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和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动态、最新成就;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和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能力,能在大专院校、工商企业、艺术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单位、规划部门、广告影视公司、报刊杂志等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八十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理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开放式、研究型的多学科的全国著名、在国际享有一定声望的重点大学。 哈工大自建校开始,就是一所对外开放的学校,解放后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合并使哈工大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以学科划分为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山东威海校区)、食品研究学院、国际经贸关系学院以及外语系等17个学院(系)。学校设有68个本科专业,100个硕士学位点,68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18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院在1995年首次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是受到表彰的十所研究生院之一,并于1999年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到目前,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一万余人。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占地343公顷,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57人,有教授737人,副教授111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19人(含双院士1人),有博士生导师594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会领导职务。 哈工大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科研队伍,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04年科研经费总额超过9亿元,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目前,学校正在充分发挥学科群的综合优势,努力工作,争取在若干领域中取得一批国际有影响、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高水平科技成果。 占地近100公顷的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于1992年成立,十年来相继完成工业基地、科技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贡献突出,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全力支持。 国家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之一,被誉为"北方硅谷"的哈工大科技园于2000年11月正式挂牌。"十五"期间将在6公顷土地上建成一百万平方米大型园区,成为高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的重要基地。 现在哈工大各类在校学生总数55,550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8840人。在建国前二十九年中,共培养学生三千五百多人,毕业生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国后五十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学校的治学传统,培养出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昔日哈工大的芬芳桃李,如今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军以及一批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哈工大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哈工大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学校被选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面向21世纪,哈工大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不断深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经过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重点建设,力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哈工大正以不懈的努力,开拓进取,向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挺进 给你个资料: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硕士 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 Ⅰ.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一、教育质量 1、德育标准 2、智育标准 2.1建筑设计理论 2、2建筑技术 2.3建筑设计与实践 2、4工程项目全过程 2.5科研能力 2、6外国语能力 2.7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 3、体育标准 二、教育过程 1、政治思想工作 2、教学管理与实施 2.1培养方案与教学文件 2.2教学管理 2.3课程教学实施 2.4职业实践 2.5学位论文(工程设计或论文) 三、教学条件1、师资条件 1.l导师及任课教师人数与结构 1.2导师学术水平 2、图书资料 2.1书刊 2.2音像资料 2.3交流资料 3、实验室条件 3.1实验室 3.2设备 3.3计算机 4、经费条件 Ⅱ.指标内容 一、 教育质量 本项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的评价,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 1、德育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有关德育要求。 2.智育标准 2.l建筑设计理论——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理解有关的建筑理论、美学理论、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与建筑内外环境的相关性理论。 2.2建筑技术——掌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安全和建筑材料等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熟悉有关建筑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 2.3建筑设计与实践——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备组织与协调各工种的基本能力。 2.4工程项目全过程——了解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以及从工程立项到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的有关知识。 2.5科研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本专业主要是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或从事工程设计方面的专题论文。 2.6外语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外国语应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要求考试通过。 2.7 CAAD--掌握CAAD知识,具有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应用与操作技能。 3、体育标准 坚持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二、教育过程 本项内容包括两方面:政治思想工作、教学管理与实施。 l、政治思想工作 按照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条例并结合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教学管理与实施 本项内容包括:(1)培养方案与教学文件;(2)教学管理;(3)课程教学实施;(4)职业实践;(5)学位论文(工程设计或论文),计14项条款。 2.1培养方案与教学文件 (l)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2)能根据实际情况及上次评估建议更新培养方案; (3)各种教学文件,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学位论文答辩资料齐全。 2.2教学管理 (4)能基本执行培养方案。 (5)保证教学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并能贯彻执行; (6)硕士研究生学习档案齐全,管理良好。 (7)各教学环节考核制度完备,并严格执行。 2.3课程教学实施 (8)能根据培养方案,选用或自编合适的教材和指定参考用书等; (9)课程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并能联系实际,反映社会需要及学科发展: (10)教学方法多样化,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11)教学资料、设施能充分利用。 2.4职业实践 (12)导师应能组织研究生的设计实践环节,并有严格明确的教学要求。 (13)结合专业的特点,组织研究生参加职业实践环节的训练,以提高其参加实践与参与组织实践的能力。 2.5学位论文(工程设计或论文) (14)论文选题内容,宜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课题,或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实际工程。并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基础,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三、教学条件 本项内容是达到办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包括对人员条件及物质条件的评价。 1、师资条件 本项内容包括:(l)导师及任课教师人数与结构;(2)导师学术水平。 1.1导师与任课教师队伍人数应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硕士点的要求,年龄结构及专业结构合理; 1.2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并取得一定的生产、科研成果。 2、图书资料 本项内容包括:(1)书刊;(2)音像资料;(3)交流资料。 各项均能满足教学要求,种类较齐全,质量较好。 3、实验室条件 本项内容包括:(1)实验室;(2)设备:(3)计算机。 各项均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4、经费条件 教学经费应能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试办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院校有 建筑学专业学位的设置,与我国建筑师注册制度一起构成了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及开发使用制度的配套体系。这项改革,有利于我国培养高层次的建筑人才直接通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以更高的起点和崭新的姿态打入国际建筑市场;有利于国内建筑学高等教育和学位制度的改革;也有利于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试办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院校有: 清华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建筑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其招生选拔办法是全国统考或试点单位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与全国统考的时间相同,报考条件、考试科目等详见各试办院校的招生简章或向试办院校研招办咨询。

  • 索引序列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安排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表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时间地点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论文报告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