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如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经常强调的带情感朗读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学生认为情感朗读就是哪里轻读, 哪里重读, 哪里快读, 哪里慢读而已。     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古诗词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流利的背下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果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么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背诵只是纯粹的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 因此, 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小学生明白诵读古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背诵, 那么很难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方法的偏差    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偏重对知识点和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与文化意境。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无法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导致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古诗词, 应付考试而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1、适合专业特点的写作训练辅、修子系统训练设计,省级,第一作者,东疆学刊,2000年专刊2、大写作系统学论纲,省级,第一作者,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适合专业特点的写作素质训练系统设计,省级,第二作者,东疆学刊,2001年第2期4、试论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省级第二作者,吉林省写作学会,2001年6月5、解读贾植芳,省级,独著,东疆学刊,2002年第2期6、阶段式写作教学训练系统设计论稿,省级,独著,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第35卷增刊7、从文化游记散文看其独特的表达手段,省级,独著,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8、浅论散文研究的新思路,省级,独著,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分体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及运用,省级,独著,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10、 换位式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特色运用,省级,独著,吉林写作学会,2004年6月11、 构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省级,第一作者,延边教学院学学报,2004年6月12、 情到深处人孤独——浅论英儿和顾城的爱情观,省级,独著,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3、 大中小学写作理论及训练系统化设计初探,省级,独著,吉林省写作学会2005年12月14、 海子:小说时代的诗歌拜祭,省级,第一作者,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5、 人类的悲剧命运——电影《未来水世界》的审美意蕴解读,核心,独著,电影评价,2006年期10期16、 大、中、小学写作训练系统化的设计初探,省级,第一作者,吉林省写作学会,2006年12月17、 浅谈中学作文训练中的思维训练,第一作者,延边大学师范学院18、具有延边大学特色的文学网站建设,校级,指导,2007年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订阅

(一)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1.日本大矢透《韵镜考》“要说”寻绎。《古汉语研究》2008年3期。2.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3.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术差异。《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日本学者越南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6.日本汉字音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中国社科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7.日本佛教“声明”与汉字音声调考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8.日本学者满(女真)汉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0期。9.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近代音关系研究。《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0.《词韵》音系声调。董琨、冯蒸主编《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11.日本《汉吴音图》所见《中原雅音》。《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2.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13.《中原雅音》的体例问题。《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3日。第七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会编。14.日本学者日本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日文)。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年9月。16.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17.《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18.日本学者对朝鲜汉字音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4年3期。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20.《辨音纂要》所传《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21.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国家图书馆《文献》2003年1期。22.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合作)《汉语学习》2003年6期。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6期。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奕俗读声调的变化。《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25.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3、4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2年1月。第二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大会报告。26.南宋孙奕俗读“平分阴阳”存在的基础。台湾《声韵论丛》第10辑,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与辅仁大学主办,学生书局2001年5月。由本人在台湾第十八届声韵年会的大会(台湾台北,2000年5月)上宣读。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28.释“平中清浊,仄中抑扬”。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2辑。韩国梨花社1999年10月。大会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年7月。29.《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N〕音。《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30.南宋孙奕俗读“入注阴平”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1.《九经直音》“明本”两种例说。《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32.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第五次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博士生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33.《九经直音》北图藏本三种叙说。《语言研究》1998年6月刊,第五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4.南宋已“平分阴阳”证。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文》1995年5期《会议纪要》。35.南宋孙奕音注“浊上归去”问题。《庆祝金景芳95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36.南宋《示儿编》的俗读音。《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37.南宋《示儿编》音注“俗读”的“入注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南宋《示儿编》“声讹”的正音性质。《语言研究》1996年6月刊,中国音韵学会第9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9.南宋《示儿编》音注“浊音清化”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40.《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41.韦应物诗韵系。《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2.《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43.《九经直音》反切与《经典释文》正读考异。《语言研究》1994年6月。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44.“图们”的口语读音及其来源。《东疆学刊》1993年第3期。45.《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1期。46.《晋书音义》的“协韵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47.王昌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48.岑参高适诗韵系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在中国音韵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上宣读。49.岑参诗韵谱。《语言文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年12月。50.《醒世姻缘传》诗词用韵考。《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51.《<韵镜>校笺》跋。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清末中日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6辑,2007年5月。 十九世纪末叶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官话指南》为依据。(合作)《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2月。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检讨 (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57.日本汉语音义书语音研究。《杨耐思先生80寿辰庆祝文集》,2011年1月,中华书局。58.南宋《九经直音》“萧豪韵”的构成。(合作)《继往开来的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2月。59.《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的特点。(合作)《语苑撷英——唐作藩教授八十寿辰祝贺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0.高畑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订与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2期全文摘编。61.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2010年10月。商务印书馆。清初韵书《五音通韵》构拟问题。(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4.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日本汉藏对音译音研究《民族语文》,2010年第6期。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批评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2期。《日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韩国《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6),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71.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2期。72.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年第1期。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科)1992年第1期。7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点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年2-3辑。75.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76.《韵镜》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日本明治汉语课本为依据。中国社科院《方言》2013年第4期。(二)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史、东北方言、古书校勘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2.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3.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年2月。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5.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6.《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年第4期。7.《庄子》“以”句及其变式。《东疆学刊》1990年第1期。8.走向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9.谈唐诗中的“何事”。《东疆学刊》1988年3期。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刊行。(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3期。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合作)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7年5期。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满洲土语研究》与20年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15.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理论——《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集刊》第三辑,2011年3月。16.仓石五四郎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翻译的意义。刁宴斌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5月。《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韩国汉阳大学《汉语方言研究论文集》,2010年4月。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合作),《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中华读者报》2008年6月27日。《马氏文通》与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合作),《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7期。《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汉语史研究系统要素视角理论范畴》,韩国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12年2月。26《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汉语史价值》(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第4期。《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7月。《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6期)《冈氏之中国文典》(1887):日本汉语文言语法体系初次构建,《复旦学报》2014年。30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同李逊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31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同张辉合作),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国际通语——汉语之应用(第二作者,同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三)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它1.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5、6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4年10月。第三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大会报告。2.西周觐礼初探。《遯亨集——吕绍刚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春秋聘问的衰变。《金景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4.春秋朝觐的衰变。《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5.周代朝聘制度简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1年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6.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7.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年12月。又收入(韩国)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退溪学报》别刷本。陶云会社2001年7月发行。8.略谈西周会盟制度。《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9.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日本创价大学《创大中国论集》第14辑,2011年3月。《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5期。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论文。还有其它已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发表后,或被转载、论点摘编、引用、评述多次。 (一) 专著《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被列为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史教科书,授课教授狩野充徳。《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朝聘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07-04 。2006年9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太原)。2007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 2007年11月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台湾《经学论丛》专门介绍。《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几十种著作引述《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2008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1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2009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论著引述。《中国历代宾礼》,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几十种著作引述。《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日本语学会《日本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华读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辞书研究》、日本中国学研究会《日本中国学会报》(2012)等报刊均有述评。2013年10月12日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中国语言学最高奖项,又获福建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2013年12月。同时,获厦门市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张玉来、潘钧、陈东辉、陈宁、耿军等引用。《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列为博士生教科书。7.《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9.《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二)编著《汉语音韵学通论》,教材,编著,主编,列入国家级“十五”教材出版规划(200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古代神童考录》,编著(与陈家祯合作),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三)编\校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140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日本权威的《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是国内外汉语音韵学论著目录收罗最为全面的工具书。冯蒸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必读书。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古代汉语》,教材。合作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曾被吉林省八所大学中文系采用。4.《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 《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黉门钟吕》,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7.《韩非子》(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8.《后汉书》(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9.《全晋文》(点校,2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1912年前)》,主编,四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朱熹口语文献语言通考(四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合作),合作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中国历代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历代婚礼》、《中国历代葬礼》、《中国历代家礼》、《中国历代宾礼》、《中国历代祭礼》),第一主编(与张黎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义守大学列为通识课程教科书。几十种著述引用。《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大一中文课堂》,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东亚汉语史书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17.《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另有其它4种编著。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者。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后金(清)、晚明、朝鲜三角关系研究》(专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香港),2010年《清代中朝日关系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合著),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年《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副主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年二、 明朝与朝鲜在郎卜尔罕问题上的政策比较研究,《史学集刊》2006年1期 萨尔浒战役前后朝鲜后金明朝的关系探析,《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5期 建州女真李满住部与朝鲜王朝的关系探析,《满族研究》2007年4期 明前期建州女真与朝鲜、明朝的关系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4期 建州女真董山部与朝鲜王朝的关系述论,《北方文物》2008年3期 “丁卯之役”的交涉及战后金鲜的矛盾冲突探析,《复旦大学韩国研究论丛》18辑,2008年9月 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东疆学刊》2009年3期 试析后金建立前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0期 “丙子之役”及战后清鲜交涉的几个问题,《复旦大学韩国研究论丛》21辑,2009年10月 清朝对李朝图们江地区的边境贸易简论,《东疆学刊》1999年4期 关于新形势下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思考,《师范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朝鲜太宗与明朝争夺建州女真所有权述论,《延边大学学报》2003年2期 关于朝鲜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的理性思考,《东疆学刊》2004年3期 民俗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当代教师》2004年7期 高句丽与百济新罗的战和关系,《东北史地》2005年1期 毛怜卫女真与朝鲜王朝的关系述论,《延大史学论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试论1595年的建州女真与朝鲜关系,《建州女真暨董鄂部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试论朝鲜王朝对女真董山部的绥抚策略”,《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3),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 后金对朝鲜的第一次战争述论”,《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2辑,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 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对当前执政党建设的启示,《延边党校学报》2008年2期 论地理环境、民族因素对民俗的影响,《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2期 后金(清)与朝鲜边境贸易的社会效果,《延边大学学报》2008年5期 “壬辰倭乱”与明抗倭援朝刍议,《史学研究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朝鲜世祖王对建州女真的政策述论,《朝鲜韩国历史论丛》(十),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延边大学历史学科专业建设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期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作文质量一直不高,因此提高作文质量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作文质量,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对此,我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提高 小学作文 途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小学是学生作文的打基础阶段,夯实作文基础,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是我们全体小学语文老师的共同追求。新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小学作文教学是指导小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起始训练阶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新的小学作文教学课程观倡导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的语文课程属于“文本课程”,它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应试为宗旨,是封闭式的课程。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不再拘泥于“文本课程”,而更多进入“体验课程”。“体验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上,可以自选、自定;在作文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上,能够自主安排和支配。由此,语文教师的角色也骤然转型,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二、从生活入手,激发兴趣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尤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的确,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内容呢?语文老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对周围事物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几个是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怎么办,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通过平时的教学,我发现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的方法,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写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想,写头脑蹦出来的灵感、闪现的火花。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那些没有观察意识的学生慢慢培养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多姿多彩,学生才能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感受幸福。三、前后比较,明确训练重点在习作训练时,我们不仅要明确每次作文题的内容,更要明确每次的训练重点。如何确定训练重点?一般来说,前后同类习作间显示出来的梯度就是训练的重点。如:五年级上册习作一,有一篇习作范文《我的班主任》,与上册同类习作提示相比,多了这几句话:“这件事比刘绍棠写的老师的事还小,还平常,但十分细腻、感人。”这实际上是在向学生暗示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写好了,尽管小,但同样感人,同样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联系下边的写人作文题,很明显,这次训练的重点是:用好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这点明确了,老师就要围绕“细节”,做一些必要讲解和拓展练习,例如:细节的类型,细节的描绘,细节的应用等等。训练重点明确了,小作该练些什么,也就有答案了。四、强化范文引路,让学生有法可效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做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犹如神。”能给孩子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经验固然好,但有些是无法提供的,还需要来源于间接生活―书籍,从中吸收别人的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积累,开拓自己的视野。我在教学时,(1)给学生们列出了必读的好书清单,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包罗万象,并经常利用班队活动,朝会、课外活动等时间,互相介绍新近读的好书,体会别人的写作精妙之处。(2)教给孩子们剪贴、搜集资料的方法,扩展知识面,丰富词汇,以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障碍。(3)采用美国著名作文教育家罗伯特・希尔博士的“课堂作品出版法”,将学生们自己的作文装订成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作文成书,学生们欣喜若狂,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从中吸取同龄人生活的经验,向他们学习。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爱表现,以得到别人的称赞和同伴们喝彩的愿望,又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有利于调动学生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我价值,树立写作自信心,提高作文鉴赏能力。六、严格要求,重视评讲修改教师对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即:阅读、指导、评讲、修改这四个步骤要加以控制,我称之为“习作质量控制四步曲”。现在有的班级作文水准自我感觉不如意,原因何在?我想:可能只控制了其中的一步,或两步。没有把四步都控制起来,这叫局部过程失控。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作文是难以写好的。这四步控制必须在誊写之前完成。等到学生把文章誊到作文簿上了,已定局了,你批语写得再多,改得再多,都收效甚微。以上是我在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究竟怎样做效果更好些,老师们各有各的体会,相信同仁们会有更好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辞劳苦的精神,不断地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就一定能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参考文献:[1]周文钊 也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J] 新教育, 2010,(01) [2]孙光军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3]江和平 小学作文课外练笔重在“三化”[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0,(Z1) [4]莫祥慧 多维评价,促进过程性发展――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教学评价的改革[J] 新课程(小学), 2010,(0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想撰写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论文,我觉得很好,支持你

作为老师要好好学习,为人师表啊

论文:  王立民,叶昌炽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7期  王立民、刘奉文,《沈石友题画诗留稿》笺释,《文献》2009年4期  王立民、佘彦焱,钱曾藏书之来源概述,《图书馆杂志》2009年4期  王立民, 叶昌炽字号及藏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4期  王立民,《缘督庐日记》稿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3期  王立民, 叶昌炽生卒年辩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5期  王立民,从古代小说观的演变看先秦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  王立民,师范院校毕业生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王立民,古代诗歌中格桐悲秋意象探源,《东方杂志》第一辑2002年4月  王立民,读《诗经》说葫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  著作:  《缘督庐日记》校点(第一册),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5月。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孟子译评(古籍整理)(国文珍品文萃),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7月。  编著: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文学艺术等部分,副主编),辽海出版社2007年9月  中华文明实录(物质文明卷,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国文学史话(元代部分,参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主持项目:  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B级) 编号:10BZS006,2010年7月开始,进行中。  清人小说序跋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团队项目,三级子课题。进行中。(校内项目)  参加项目:  吴格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戏曲小说部分整理)(约15万字),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C级)2002年开始,接近完成。  黄季鸿主持,《西厢记》研究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级)2007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三参加人)  ,裴丹莹主持,师范生职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国际合作项目(C级),2007年12月开始,已结项。(第三参加人)  陈向春主持,“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C级)2008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张洪兴主持,明清庄子学书目考,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2009年5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获奖情况:  《缘督庐日记》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获第27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2010年,《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复旦大学第五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2002-2003年度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1994-1995学年被评为榆树市实验中学先进个人。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不是!属于省级刊物。

论文:  王立民,叶昌炽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7期  王立民、刘奉文,《沈石友题画诗留稿》笺释,《文献》2009年4期  王立民、佘彦焱,钱曾藏书之来源概述,《图书馆杂志》2009年4期  王立民, 叶昌炽字号及藏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4期  王立民,《缘督庐日记》稿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3期  王立民, 叶昌炽生卒年辩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5期  王立民,从古代小说观的演变看先秦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  王立民,师范院校毕业生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王立民,古代诗歌中格桐悲秋意象探源,《东方杂志》第一辑2002年4月  王立民,读《诗经》说葫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  著作:  《缘督庐日记》校点(第一册),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5月。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孟子译评(古籍整理)(国文珍品文萃),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7月。  编著: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文学艺术等部分,副主编),辽海出版社2007年9月  中华文明实录(物质文明卷,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国文学史话(元代部分,参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主持项目:  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B级) 编号:10BZS006,2010年7月开始,进行中。  清人小说序跋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团队项目,三级子课题。进行中。(校内项目)  参加项目:  吴格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戏曲小说部分整理)(约15万字),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C级)2002年开始,接近完成。  黄季鸿主持,《西厢记》研究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级)2007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三参加人)  ,裴丹莹主持,师范生职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国际合作项目(C级),2007年12月开始,已结项。(第三参加人)  陈向春主持,“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C级)2008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张洪兴主持,明清庄子学书目考,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2009年5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获奖情况:  《缘督庐日记》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获第27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2010年,《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复旦大学第五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2002-2003年度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1994-1995学年被评为榆树市实验中学先进个人。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1、适合专业特点的写作训练辅、修子系统训练设计,省级,第一作者,东疆学刊,2000年专刊2、大写作系统学论纲,省级,第一作者,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适合专业特点的写作素质训练系统设计,省级,第二作者,东疆学刊,2001年第2期4、试论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省级第二作者,吉林省写作学会,2001年6月5、解读贾植芳,省级,独著,东疆学刊,2002年第2期6、阶段式写作教学训练系统设计论稿,省级,独著,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第35卷增刊7、从文化游记散文看其独特的表达手段,省级,独著,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8、浅论散文研究的新思路,省级,独著,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分体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及运用,省级,独著,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10、 换位式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特色运用,省级,独著,吉林写作学会,2004年6月11、 构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省级,第一作者,延边教学院学学报,2004年6月12、 情到深处人孤独——浅论英儿和顾城的爱情观,省级,独著,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3、 大中小学写作理论及训练系统化设计初探,省级,独著,吉林省写作学会2005年12月14、 海子:小说时代的诗歌拜祭,省级,第一作者,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5、 人类的悲剧命运——电影《未来水世界》的审美意蕴解读,核心,独著,电影评价,2006年期10期16、 大、中、小学写作训练系统化的设计初探,省级,第一作者,吉林省写作学会,2006年12月17、 浅谈中学作文训练中的思维训练,第一作者,延边大学师范学院18、具有延边大学特色的文学网站建设,校级,指导,2007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论文:  王立民,叶昌炽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7期  王立民、刘奉文,《沈石友题画诗留稿》笺释,《文献》2009年4期  王立民、佘彦焱,钱曾藏书之来源概述,《图书馆杂志》2009年4期  王立民, 叶昌炽字号及藏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4期  王立民,《缘督庐日记》稿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3期  王立民, 叶昌炽生卒年辩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5期  王立民,从古代小说观的演变看先秦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  王立民,师范院校毕业生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王立民,古代诗歌中格桐悲秋意象探源,《东方杂志》第一辑2002年4月  王立民,读《诗经》说葫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  著作:  《缘督庐日记》校点(第一册),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5月。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孟子译评(古籍整理)(国文珍品文萃),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7月。  编著: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文学艺术等部分,副主编),辽海出版社2007年9月  中华文明实录(物质文明卷,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国文学史话(元代部分,参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主持项目:  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B级) 编号:10BZS006,2010年7月开始,进行中。  清人小说序跋与小说内容的相关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团队项目,三级子课题。进行中。(校内项目)  参加项目:  吴格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戏曲小说部分整理)(约15万字),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C级)2002年开始,接近完成。  黄季鸿主持,《西厢记》研究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级)2007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三参加人)  ,裴丹莹主持,师范生职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国际合作项目(C级),2007年12月开始,已结项。(第三参加人)  陈向春主持,“大诗教”视野里的传统诗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C级)2008年11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张洪兴主持,明清庄子学书目考,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2009年5月开始,进行中。(第一参加人)  获奖情况:  《缘督庐日记》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获第27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2010年,《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复旦大学第五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2002-2003年度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1994-1995学年被评为榆树市实验中学先进个人。

  • 索引序列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订阅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