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周主编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周主编

发布时间: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周主编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周晔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凯,1951年7月1日出生于沈阳,祖籍河北省廊坊市。1969年4月参加工作,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成为一名兵团战士;1970年12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266部队任战士、班长,并于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2月复员后分配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工作,历任工人、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厂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工业经济专业学习;1983年3月至2003年7月,历任机械部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室干部、外长、所长助理、副所长、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院长、院党委书记、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社长、政策与管理杂志社社长;2003年7月,调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历任专务委员、副秘书长兼调研室主任,执行副会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二届理事会执行副会长周凯同志(正局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29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周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5月7日在北京举行。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企业创新管理方面的书推荐你看《创新必读12篇》哦,很不错。关于创新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应接不暇,一般人很难有时间全部读完。当然,也根本没有读完的必要。读书只读经典即可。读太多创新相关的同类书籍反而是一种极大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亲身试读过无数本创新类的书籍后,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本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创新相关书籍:《创新必读12篇》。首先,小编想说的是,这本来自12Reads的书仅能从信汇中正领导力官网购买,并且价格与同类书籍相比还有些小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小编对这本书的热爱。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真正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本《创新必读12篇》可以说在很多地方都有别于其他同类的创新书籍。这本书抛弃了以往常见的教科书式说教,更多的是在讲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维以及如何执行创新等问题而非空洞的理论。创新在做而不在说,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像《创新必读12篇》一样做到开卷有益,这也是我给大家推荐这本创新书籍的初衷。其次,这本书中关于创新的观点都紧跟时代潮流,能与当前的诸多热点经济与管理问题相贴合,不像之前读过的那些所谓经典创新书籍一样充斥着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的陈旧观点。一本讲创新的书,却死死追捧着过时的理论不放岂不让人贻笑大方。总体来讲,这本与创新相关的书籍读起来十分过瘾,你会轻易被其的观点所折服、每一个章节都能轻易触动你的心弦。这对一本讲如何创新的书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毕竟一切与培养人思维能力相关的书籍都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消化的。组织要发展就必须要关注创新、在创新上下够功夫,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那些向来以管理而著称的公司却常常在创新上败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可能还是由于缺少创新的工具、技术以及流程和方法。相信通过阅读《创新必读12篇》,你和你的企业一样能掌握创新的秘密所在,进而不断寻找新的增长契机。延伸:企业创新的特点时效性面对市场环境条件的迅速变化,企业创新有很强的时效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对市场反应的滞后性,企业的决策速度很难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时间要求,以至于即使原来有很好的创新设想,决策层后,由于掣肘不断、反应迟钝、怕负责任等原因而一拖再拖,导致所做出的决策是无效决策,因为说不定市场早已失去或竞争者已先声夺人了。此外,所谓创新,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创造,因此,时效性是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也就是创新决策的一大特点。层次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呈多层次性,企业决策层周围往往是围绕一层至多层的组织,创新可能在企业不同层次的组织中产生,所以创新就呈现出与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多层次性。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的重要的创新,往往是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前景的战略决策,因此其决策主要是由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来完成,而由于决策的重要性,决定了这类决策要有智囊团参加,同时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征求不同层次组织的意见,这就涉及决策的层次性中协调问题。决策的协调可以是建立在较低层次上的,如上所述征求意见式的;也可以是建立在较高决策水平上的较高层次的协调,例如要制订新的企业产业发展方向,以推进企业向更高的程度演变,这样的决策肯定是在高层作出的,而同时是一个高水平协调下完成的创新决策。战略性企业高层决策往往是战略性的决策。如上所述,重要的创新最终是由高层作出决策。因此,创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企业的战略性创新决策往往是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中考虑的,比如许多有气势的企业往往把市场定位在全方位开放的世界市场中来考虑,而世界市场决定其有很大的盲目性,有较大的动荡性,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存在着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这就给战略决策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企业创新决策不以此为背景,那么企业的创新就只是局部的创新,不是战略性的创新,而如果企业没有周期性的有计划的创新决策,那就很难创造企业新的核心能力,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就会使企业的内部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报道

《环球企业家》、《新财富》、《财经文摘》还有<<财富圈》 应该都不错

吕国强,男,1957年8月生。先后获得上海复旦大学分校法学学士学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学位,是任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马普国际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吕国强先后任上海市高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审判实践》杂志副主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高院审委会委员。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副院长、审委会委员;自2004年兼任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兼职教授。吕国强教授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知识产权的审判工作,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尝试了侵权案件适用“法定赔偿”和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刑、民、行政案件的模式。研究领域与方向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民法、民诉法、司法制度等。曾在《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美国、香港等杂志上发表英文论文若干篇。

《艺术创新是一个复合工程》《文艺研究》2003,2《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后现代的再度凸现》载《问题》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1期《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的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第6期《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文艺争鸣》2003,第6期;《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国外理论动态》2003,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2期《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载《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力的竞争》《半月谈(内部版)》2003第1期《内容产业的历史性登场》《中国文化报》2003,1,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文化报》2003,7,20《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中国文化报》2003,7,26《艺术的策划和策划的艺术——刘令华现象的启示》《中华读书报》《丧钟为谁而鸣——》《河北日报》2003,8,15(11)《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光明日报》2003,8,21(4)《北京奥运会徽:彰显人文奥运的丰富内涵》《人民日报》3003,8,12(14)《文化产业的历史性出场》《社会科学报》2003,11,6(5)《理论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中国文化报》《蜂拥入瓮:消费时代的故事》《新疆经济报》2003,8,9(4)《文化偶像与文化资本》《新疆经济报》2003,7,19(4)《超价值消费》《新疆经济报》2003,8,2(4)《“后”时代的精神万象图》《社会科学报》2003,7,31《消费欲望与消费明星》《中国审计》2003,第14期;《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偶像与大学生新阅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中国教育报》 研究报告: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区分——谈文化产业与艺术保护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省部级以上内参)论文:《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7万《求是》2002年第20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文集,2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刊登,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4万《浙江社会科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课堂解码〈大话西游〉》9万,《粤海风》2002,2;《影像时代的摄影文学》,8万,《文艺报》2002,9,1《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8万,《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8,1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12期转载《文化研究“现场”的好风景——有关文化研究的对话》4万《中国教育报》2002,10,10;《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2万,载《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12《批评流派:读者反应批评》8万,载《文艺批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艺术创新与消费文化》(座谈) 《美术观察》2002,9,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文艺争鸣》专栏主持2002年1-3期; 《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3万,《中国文化报》2001,3,2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1世纪的文化产业》,6万,载《聚焦文化产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开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7万,《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文化产业》,《产经新闻报》,2001,5,7《论诗歌语言的多义共生》韩国《韩华学会会刊》,创刊号,2001,1;《妙在虚实隐显间:文学的表达与反表达》新加坡《新世纪学刊》,2001,9《游移视点、心理意向、被动综合》《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文化批评:回应变革时代的召唤》25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5,11;《涛头潮鸣,大化难违》3万,《中国教育报》,2001,4,5;《定义大众文化》25 《中华读书报》2001,7,25《消费神话与现代性道德》2 《中国图书商报》2001,6,7;《在“深描”之前——从〈草根的力量〉到〈现场〉》4《博览群书》2001,第8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4万, 载《马列文论研究》第13集,2001;《构建文学的现代价值》25万,《中华读书报》2001,7,2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10转载。《文化入世,迎接产业化发展》,《大众日报》2001,11,16《让美育不在是美的空壳》,《中国教育报》2001,8,16 《携手前行:文化与经济》(韩文)韩国《文化》月刊,2000,9《崇礼与昌德》(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7,18;《新世纪东方文化的再兴》(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8,20;《依依惜别》(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9,16;《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空白》韩国中国语文学会2000年度秋季联合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0,11,4;又见《中国语文论译丛刊》2000秋季卷;《心理填充与艺术通感》韩国《中国学研究》东西思想研究所,2000,12;《现代性研究的当下语境》4万,《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重新审视大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 1万《学术季刊》 2000年第6期。《文学解释学的历史观与解释学循环》3万,《文学论集》第11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接受美学与中国文学批评》4万,载朱栋霖、陈信元《中国文学新思维》台湾南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纪念昌耀:伶仃的荒原狼》《诗探索》2000年3-4合刊;《狂欢节与跑马场——小议当代休闲文化》等4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12月;《谁出售商品阅听人》6万,《读书》1999年第9期;《问题的问题:对于方法的首要性》6万,《方法》,1998年第8期; 《中国诗学的内在精蕴》5万,加拿大《文化中国》第四卷第12 期,1997年12月,又见《东方丛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英文)8万,意大利《明清研究》1998年第4期;《六洲歌头:当代文化批评的兴起》4万,《博览群书》2002,2;《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4万《浙江社会科学》,2002,3;《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沃尔夫冈伊瑟尔评传》4万,载《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艺术哲学》第八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论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5万,《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论文 《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论文 《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打造文化经济的航空母舰》论文 《文化月刊》 1999年第2 期。《阐释的三级视野》3万,《外国美学》第14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当代西方读者中心论美学论要》7万,《外国美学》第15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当代西方对话主义美学》7万,《外国美学》第17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何以保守主义,而且新?》5万,《读书》1996年第5期,又见时代文艺出版社〈知识分子立场〉,《文学阅读中主体思维的分裂与融合》9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2期;《解释学文艺美学的意义观》2万,《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论文学的主体间性》9万,《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又载钱中文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文学阅读的序次性与本文的非序次性》,1万,《学术论丛》1996年第2期;《当代文学解释学的问题意识与范式观》9万,载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使命:走向社会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0 月;《对话主义的历史性出场》25万,《文艺报》,1999年2月4日;《论文学接受度》1万,《河北学刊》,1996年第5期;《论文学的空白与未定性》5万,《金迪》(即《民族文艺报》)1998年第1期;《人文精神与世俗化》1万,(与陶东风对话)《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关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基于差异的互补——经济学家与文学家》1万,(与陶东风对话)《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中国当代接受批评话语》3万,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负责人陈剑晖),载陈剑晖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接受反应批评在中国》3万,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负责人陈厚诚),载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欣赏主体论》4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陆贵山、周忠厚主持),载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圣经〉的阐释与〈诗经〉的阐释》2万,(与杨慧林对话),《基督教文化学刊》1999年1月;《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荧屏的威仪》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10期;《书摘》全文转载;《关注当下中国的文化》4万,《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源传统的创造性融合重铸》4万,《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开创新纪元: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35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蝈蝈的歌声——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4万,《民主与科学》,1998年第6期;《叩响新世纪文化之门》35万,《瞭望》,2000年第1期;《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4万,〈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文化产业:21世纪的新兴产业》4万,《21世纪》1998年第6期,又载《改革报》1999年2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正在升温的世纪话题:保护文化艺术》,4万,《21世纪》1998年第4期;《消费符号的时代》15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10月;《“对车”、官司与白金法则》25万,〈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30日;《闲话批评》2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27 日;《说说文化的市场保护》,2万,《中国艺术报》,1998年9月4日;《抓住机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8月12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保护》3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19 日;《时尚的公式》、《时尚的两难》、《冷战、误读、对话、倾听》等,载《南方周末》1996-1997年;《在悖论中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中国文化报》1995,9,5,获《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征文一等奖;《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人文精神与世俗化》,(与陶东风对话)《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4万,《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意义:文学实现的方式》2万,《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论文学阅读的三级视野》5万,《文艺研究》,1996年第5期;《坚持与发展、团结与对话、开拓与创新——92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述评》,2万,《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又载会议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构架、模型、范例:文艺学范式论》1万,载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在悖论中开辟道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管见》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论报》,1993年9月16日;《从碎片走向建设:当代审美文化二人谈》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艺研究〉1994年第5期;《审美交流的中介:空白与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1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4期;《当代文化矛盾与中西交流论纲》1万,《对外文化交流》增刊选载,1994年1月;《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1万,《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阅读,文学的本体存在》1万,《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当代文化矛盾与市民通俗文艺》1万,《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论当代文艺学的语言论转向》1万,《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年第2期;又载《学术论丛》1995年第1期;《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与未来走向》5万,的《文艺争鸣》1993年第4期;《我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指向》4万,《艺术广角》,1993年第2期;《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4万,《思想战线》,1994年第4期;《戒除浮躁,踏踏实实进行文艺学建设》2万(钱中文访谈),《文论报》,1993年8月;《后文化现象与知识分子两栖心态》5万,(四人谈),《作家》,1993年第2 期;元浦说文系列:《走向文化的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回溯》、《欲望的消费》、《从时兴、时髦到时狂》、《卡里斯马的消散》、《小品的时代》、《荧屏的暴政》、《三级抛离:文学座次的位移》、《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表征》、《文化明星与文化资本》、《对话主义:在误读中选择》等,总计8万,以上文章均发表于《中国贸易报雅周末》,1996年1-5月;《关于90年代文化论争的对话》(之一、之二、之三)6万,(与陶东风对话),载《为您服务报》1996年5-7月;《思索的踪迹》35万,《南方周末》,2000年2月,又载《桥》杂志,2000年2期;《黄河原土上的当代传奇——评长篇小说〈轮回〉》,3万,《太原日报》1996年1月;90年代出版热点系列:《急版先编:实用工具书的泛滥》(之12);《消费战争:久违了的硝烟》(之15 ),共5万,载《工商时报》1996年6月;《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上)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下)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作者中心论的衰落》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1期;《本文中心论的衰落》1万,《学术论丛》1992年第4期;《阐释多样性的本文动因》8万,《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论文学空白的功能意义》1万,《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文学阅读——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8万,《青海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及其美学意义》2万,与周荫祖合著,《青海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韩愈散文美管窥》7万,《青海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文学作品中新道德观的建立》,5万,《攀登》1986年第4期;《敏感小议》34万,《雪莲》,1981年第2期,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1年第5期。 《文学反应的结构》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6期;《本文与读者间的相互作用》1万,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6期;《失误与疏漏:从文学语义学到结构主义》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6期;《几种文学理论的分类及其检视》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是1999-06-30在上海市黄浦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3119室。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1424820109F,企业法人王方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上海管理科学杂志》出版;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上海杂志社主编

罗新宇 男 《上海国资》杂志总编,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中介专员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湖南人。曾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新华社记者,《了望东方周刊》总编助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会员部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国资国企改革、金融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产权市场,主编著作《国资新思维》、《企业并购实务》等。

邵文杰,河南新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新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宜阳县委书记。1940年后入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任太岳新华日报社丛书编辑部部长,中主岳五地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洛阳地委副书记、书记,河南省计委主任,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待遇

基本工资都不高,一般3400--5000左右。不过……有很多可以操作的东西,比如发表论文或帮助别人发表论文之类的,都能创收。

肯定大学工资高,全国各个省的社科院工资待遇都低,博士一个月的才5000多

  • 索引序列
  •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周主编
  •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
  • 上海杂志社主编
  •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待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