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力系统分析文献

电力系统分析文献

发布时间:

电力系统分析文献

已经发了附件,英文版的,非常齐全的电力系统,可惜没有中文翻译,不过有图片等,应该不难理解。

去图书馆的数据库,很多的!

电力系统分析近几年参考文献

有继电保护测试仪的 使用说明书

前言第1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电力系统概述1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2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2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1电能的优点2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3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3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1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接线图2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4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第2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1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1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2电抗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3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4发电机、负荷的参数和数学模型2简单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1用有名值计算时的电压级归算2用标幺值计算时的电压级归算小结思考题习题第3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计算1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与计算1电力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2电力线路的电能损耗2变压器运行状况的分析与计算1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2变压器的电能损耗3辐射形网的潮流分布计算1辐射形网潮流分布计算的一般步骤2对多端网络的处理4环形网中的潮流分布计算1环形网中的初步功率分布2环形网的分解及潮流分布5电力网络的简化方法1等效电源法2负荷移置法3星—网变换法6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1调整控制潮流的必要性2调整控制潮流的主要方法小结思考题习题第4章复杂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计算机算法1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1节点电压方程2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3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4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与节点分类2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1高斯-塞德尔法概述2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的求解过程3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1牛顿-拉夫逊法原理2潮流计算时的修正方程3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求解过程4p-q分解法潮流计算1潮流计算时的修正方程2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小结思考题习题第5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1频率调整的必要性2频率调整的措施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优化和分配1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和耗量微增率2等耗量微增率准则小结思考题习题第6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1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平衡1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2无功功率电源3无功功率的平衡2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1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2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1调压的必要性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3电压调整的措施小结思考题习题第7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1电力系统故障概述2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分析1暂态过程分析2短路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3短路功率3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1交流电流初始值的计算2应用运算曲线求任意时刻的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3转移阻抗及其求法4计算机计算复杂系统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的原理1等值网络2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3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4短路点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小结思考题习题第8章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1对称分量法1对称分量法的计算2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元件的序参数和等效电路1同步发电机的各序参数2异步电动机的各序电抗3变压器的各序电抗和等效电路4输电线路的序阻抗和等效电路5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6电力系统的零序等效电路3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1各种不对称短路时故障处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2非故障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4非全相运行的分析和计算1一相断线2两相断线3应用叠加原理的分析方法5不对称故障计算的计算机算法小结思考题习题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作者:陈珩 编者:陈珩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08355423 ·条形码:9787508355429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三部分,分别讨论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第一、二章),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控制(第三、四章),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调解和优化(第五、六章)。在取材方面,除力求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也注意介绍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本学科发展方向,除尽量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之外,也适当述及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和有关技术政策;除主要阐明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分析电力系统的原理外,也仍保留少量手算方法,并以较多例题比较它们的异同。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力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陈珩,东南大学任教。著有《同步电机运行基本理论与计算机算法》等。 编辑本段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电力系统概述 第二节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第四节 电力系统工程学科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 小结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第一节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第二节 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第三节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第四节 负荷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第五节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小结 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第一节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 第二节 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第三节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特点 第四节 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 小结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第一节 电力网络方程 第二节 功率方程及其迭代解法 第三节 牛顿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第四节 P-Q分解法潮流计算 第五节 潮流计算中稀疏技术的运用 第六节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与最优潮流简介 小结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小结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电压管理和借发电机、变压器调压 第四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借补偿设备调压和组合调压 小结 参考文献 ……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2000字

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最优潮流研究(一)第五章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最优潮流1引言 尽管电压稳定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动态问题,但世界各国电力系统中己出现的多数大停电事故的起因都源于静态潮流运行条件的破坏,而随后的动态过程则加剧了系统的崩溃[56]。因此以系统潮流可解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静态电压稳定性研究,就成为各类电压稳定性研究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在静态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电力系统模型将全部由代数方程加以描述,相关的研究工作更宜于开展,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最优潮流问题考虑较多的是系统的经济性,电压稳定性指标仅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考虑,不能确保系统电压稳定的最优性。此外,确定安装无功补偿设备的母线比较多时,优化计算所需的时间变长。文献[57,58]提出在无功规划中首先用奇异值分解法识别出对稳定性敏感的弱母线,然后在这些母线上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这样做既兼顾了电压稳定和减少系统损失,同时又减少了运算时间。本章首先通过特征结构分析法识别系统中的弱节点,以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然后将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加入到最优潮流问题的目标函数中,确定了优化的三个目标函数分别为发电成本极小化、无功补偿容量极小化、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极大化,构建出多目标最优潮流模型,运用模糊集理论和禁忌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IEEE 14节点系统进行计算,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同时兼顾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2多目标最优潮流模型 传统的多目标潮流问题可以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如下:[]1 2min=(),(),,()()0()0TnF f x f x f xs t h xg x=≤(1)其中,x包括系统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if x为目标函数,i =1,2,n,n为目标函数个数;h (x)=0为等式约束,即基本潮流方程;g (x)≤0为不等式约束。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可以是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函数,本文出于同时兼顾电力系统的安全37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将采用以下三个目标函数:(1)发电成本极小化21min()()Gi i Gi i Gii Nf x a b P c P∈=∑++(2)其中,GN为发电机台数;ia,ib和ic为节点i的发电特性系数;GiP为发电机节点i的有功出力。(2)无功补偿容量极小化2min()Ci Cii Nf x s Q∈=∑(3)其中,CiQ为在节点i的加装的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is为0-1决策变量,若节点i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则1is=,否则0is=,is的取值由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CN为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所有节点的集合。(3)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极大化3 0max()cof x=λ?λ(4)其中,coλ和0λ分别为发生电压崩溃时的负荷水平和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负荷水平。2等式约束条件等式约束为节点有功、无功潮流方程,可具体表示为:(0)(0)10()(1)(cos sin)nGi Gi Li i j ij ij ij ijjP λK P λU U G δBδ==+?+?∑+(5)(0)(0)(0)10(tan)(sin cos)nGi Li Li i i j ij ij ij ijjQ Q λP ?U U G δBδ==?+?∑?(6)其中:GiK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变化率的乘子,且1max(0)(0)1max(0)1()()GNGi GiGi Li NiGj GjjP PK PP P==?=?∑∑,GimaxP和GjmaxP分别为发电机节点i和j的最大有功出力;Gj(0)P是发电机节点j在负荷水平为0λ=λ(λ为负荷参数,表征负荷水平)时的初始有功出力;1N和GN为负荷节点和发电机节点的总数;Gi(0)P和Gi(0)Q分别为发电机节点i在负荷水平为0λ=λ时的初始有功出力和初始无功出力;Li(0)P和Li(0)Q分别为负荷节点i的初始有功功率和初始无功功率;i?为母线i负荷变化的功率因素角。3不等式约束条件不等式约束条件可具体表示为:38Gi min Gi GimaxP ≤P ≤P(7)Gi min Gi GimaxQ ≤Q ≤Q(8)Ci min Ci CimaxQ ≤Q ≤Q(9)ki min ki kimaxT ≤T ≤T(10)i min i imaxU ≤U ≤U(11)其中,max min,,Gi Gi GiP P P分别为发电机节点i的有功出力及其上、下限;max min,,Gi Gi GiQ Q Q分别为发电机节点i的无功出力及其上、下限;max min,,Ci Ci CiQ Q Q分别为无功补偿设备投入容量及其上、下限。max min,,ki ki kiT T T分别为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变比及其上、下限;max min,,i i iU U U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上、下限

毕业论文电力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基于TMS320LF2407A供电系统谐波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如果需要可以和我联系详谈,包你满意

五 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原则进行配置,二次侧功率因数应根据用户性质测定。根据《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最大负荷时,一次侧不应低于95。《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110kV变电所无功补偿一般取主变容量的1/4~1/6,实际上城区内10kV线路较短,且大部分为电缆网,无功容量较充足,因此以补偿主变损耗为主。变电所无功补偿为主变容量的8%~15%即可,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投切时,10KV电压波动约为5%,满足小于5%的要求。六 10kV中性点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10kV配电网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中断向用户供电。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线路的增多,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电容电流超过10A时中性点应改为消弧线圈接地。九三年起为配合变电所无人值班,国内研制了多种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装置,其原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原调匝式消弧线圈的基础上增加控制装置,由于其原理相对简单,可以运行于全补偿状态,工艺要求低,因此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其它还有调隙式、直流偏磁式、调容式等,均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实用状态。顺便说一下,目前有厂家在消弧线圈调谐装置中附加接地检测装置,其原理与出线保护装置中的接地检测装置是一致的,但使用时二次电缆需增加很多,不宜采用。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当主变无中性点引出时,结合变电所的所用电,在10KV母线上设置接地(曲折)变压器。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10kV中性点改用电阻接地的越来越多。采用电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时动作于跳闸,健全相过电压倍数可限制在8倍以下,进一步降低弧光过电压,电网可采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气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条件和提高人身安全。目前中性点电阻值大致有77Ω(上海)、10Ω(北京、广州)、16Ω(深圳),电阻值大小取值各有利弊,从各地运行情况来看,都是可行的。但在以架空线为主的电网中应慎用电阻接地。七 过电压保护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变电所应设有防止直接雷和雷电波侵入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全户内变电所采用屋顶避雷带防直击雷,屋顶避雷带采用-40×4镀锌扁钢或8圆钢,半户内变电所设独立避雷针对主变进行保护。八 接地变电所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主接地网采用-50×6镀锌扁钢,布置上尽量利用配电楼以外的空地,深埋接地极。变电所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欧姆。考虑到微机保护监控系统对接地要求较高,二次设备室及10kV二次电缆沟接地采用25×4铜排。当110kV采用GIS时,110kV配电装置室也需采用铜排接地。九 防污等级根据《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户外电气设备取污秽等级2级,爬电比距5CM/kV。对于户内设备,该标准中没有规定,但参照《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可取瓷质材料8CM/kV,有机材料0CM/kV。当户外设备户内安装时,可取2CM/kV。十 保护监控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与常规变电所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二次监控设备必须满足现场无人值班要求,目前采用微机保护基本上没有多大疑义了,而监控方式通常有两种模式: 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采用常规二次保护加RTU应该说,两者都能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后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上更先进,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于做成面向对象的层次结构,从技术上讲是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综合自动化设备性能日趋稳定,价格逐渐下调,应作为新建变电所的首选系统,而后者可以作为老变电所改造用。采用综合自动化,就应该采用分布式结构(10kV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减少二次电缆,降低造价,但分布式保护装置应解决配电装置室的散热通风及电磁干扰问题。作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所内不宜设置固定的计算机监视设备(后台机),但应设置能与现场维护调试用便携式计算机相适应的硬、软件接口。另外,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变电所遥测、遥信、遥控量和当地显示量应按《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进行设置,加以统一化、标准化。十一 交流所用电和直流系统 交流所用电变电所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容量为80~100KVA。当变电所设置三台主变时分别接入#1、#3主变低压侧母线,设置二台主变时则分别接入其低压侧母线。所用电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TN系统,额定电压380/220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直流系统直流电源宜采用一组220V蓄电池,容量应满足全所事故停电2h的放电容量,一般为100AH,单母线接线。蓄电池组宜采用性能可靠、维护量少的蓄电池,如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等。直流系统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充电装置实现智能化实时管理,并应设置一套微机直流接地监测装置。十二 建筑物变电所所址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洪水位,变电所土建应采用联合建筑并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外墙面装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内装修应简化实用。建筑物不宜设通长窗,如城市规划要求或采光需要底层可设置假窗或高窗。变电所的防震、消防、通风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无人值班要求变电所附房应从简设置,110kV变电所规模为二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700M2(主变放户外)及9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600 M2,三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200M2(主变放户外)及15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900 M2。十三 结论 变电所主接线应力求简化,宜优先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中等城市变电所宜设置二台主变,大城市可设置三台主变。 为保证10KV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变电所无功补偿宜取主变容量的8%~12%,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 变电所优先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布置在户外)。 110kV应尽量采用装配式结构,慎用GIS。 10kV以架空线为主的系统中性点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全电缆网系统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 新建变电所监控装置应优先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装置应采用分布式结构。 直流系统宜设一组100AH蓄电池组,交流所用电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应与接地变相结合。。 建筑物装修应简单实用,布置上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电力系统文献

去图书馆的数据库,很多的!

网页链接

柔性负荷指的是能够主动参与电网运行控制,可以与电网双向互动的这类负荷,包括具备需求弹性的可调节或可转移负荷,比如具备双向调节能力的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储能、智能家电等。

电力机车制动系统故障分析论文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sites/china/cn/products-services/electrical-distribution/products-offer/function-page?p_function_id=5012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常见故障现象

这个你需要百度一下了,百度上面有的【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 索引序列
  • 电力系统分析文献
  • 电力系统分析近几年参考文献
  • 电力系统分析论文2000字
  • 电力系统文献
  • 电力机车制动系统故障分析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