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

发布时间: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

积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Nutramigen,1942年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肠道疾病。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为要素膳。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优点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因如此,较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肠内营养剂分类一;大分子聚合物⑴自制均浆膳;将牛奶、豆浆。鱼、肉、蔬菜等食物研碎加水而成,为”自然食物“⑵大分子聚合物制剂;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二;要素饮食;三;特殊配方制剂⑴高支链氨基酸配方;⑵必须氨基酸配方;⑶组件配方;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快速导航优点肠内营养剂分类适应证禁忌证管饲并发症及防治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历史通过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物质的发展主要见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Nutramigen,1942年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肠道疾病。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为要素膳。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优点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因如此,较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肠内营养剂分类一;大分子聚合物⑴自制均浆膳;将牛奶、豆浆。鱼、肉、蔬菜等食物研碎加水而成,为”自然食物“⑵大分子聚合物制剂;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探讨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发生肠道并发症的原因,而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胃肠内营养(EN)具备营养全面、使用方便,合乎生理代谢途径,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胃肠道使用不当时造成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使用肠内营养发生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5~80岁,病例以急性胰腺炎为主。  2 方法  1 胃肠道使用开始时机的选择 术后肠鸣音恢复,每天胃储留量小于300 ml,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给予肠内营养。  2 鼻饲管的选择 采用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的复尔凯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并经微电脑泵控制给予24 h持续输注,输注速度开始要慢,以40~60 ml为宜,以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正常速度为100~150 ml,营养液多选用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的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2 结果  发生腹泻29例,恶心、呕吐10例,腹胀5例,便秘3例。  3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分析  1 腹泻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高达62%,通常发生在肠内营养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时,当高渗性饮食进入胃肠道时,胃肠道将分泌大量的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大量水进入肠道后,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1];营养环节被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温度过低引起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肠壁水肿;长时间停止肠内营养,喂养管内积存的膳食发酵后未给予再次抽出弃去,也可导致腹泻。  2 恶心、呕吐 通常是由于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低等引起;患者身体虚弱,耐受能力差,营养液中高渗透压导致乳糖不能耐受,营养液中脂肪比例、含量过高、味道难闻等也可引起[2]。  3 便秘 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床上排便习惯改变,无力排变;肠内营养中膳食纤维减少、低钾导致肠麻痹引起。  4 腹胀 肠道排空障碍;感染时毒素吸收引起肠障碍;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等。  5 反流和误吸 由于胃肠道未恢复、蠕动缓慢、胃内容物潴留、输注速度突然加快和腹压增加,可导致食物反流,年老、体弱、昏迷患者尤易发生,一旦误吸可加重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  4 并发症的护理  1 腹泻 肠内膳配制浓度不可高于20%,以免发生高渗性腹泻,输注速度最快不应高于150 ml/h,输注温度约37 ℃,冰箱中保存的肠内膳应在水温低于60 ℃的水浴容器中复温后再输注。配制好的膳食开瓶即用最好,有些肠内膳要配置后才可使用,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若配置后未能及时使用应放于冰箱保存。冰箱内保存液体的时间不可超过24 h,超过24 h应弃掉。一次悬挂输注的液量不可超过8 h,避免液体腐败变质。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肠内膳配置工具必须清洗。当天的膳食输注完毕后,应用50~100 ml的温开水冲洗喂养管,再次使用时应抽取管内残留物弃去,以免管内发酵的滞留物导致腹泻。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肠道二重感染前给予四磨汤30 ml能促进肠蠕动,效果良好。如患者出现严重腹泻,则停用全胃肠道动力药,减慢喂养速度,必要时可给予止泻剂如思密达等,观察并记录粪便的色、质、量,保留标本做常规检查及培养,做好肛周护理,对肛周红肿的患者局部涂以麻油或烧伤膏使粪便不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刺激,维持肛周皮肤完整性。  2 恶心、呕吐 护理时注意胃肠道营养溶液的温度、速度、浓度和容量,应遵循从少到多,由低到高,先增高浓度后增加容量,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并做好心理护理。  3 便秘 勤翻身拍背,抬高床头,活动四肢,腹部按摩,无效时,给予口服缓泻剂或口服中药大黄,开塞露灌肠等。  4 腹胀 患者适应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需要3~4天,在进行肠内营养前,给予胃肠动力药,有利于肠内营养地实施,如吗丁啉、四磨汤、乳果糖等,定时听诊肠鸣音,观察腹胀情况,加强排便观察,合理应用抗生素,恢复肠内正常菌群[3]。  5 反流和误吸 护理中应抬高床头至30°,病情允许时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一旦发生反流引起误吸,应立即停止输入,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清醒的患者鼓励咳嗽,体弱及昏迷的患者给予吸痰,并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5 小结  在严格掌握肠道营养适应证,加强监测,重视患者原发病处理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肠道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但在胃肠道营养支持中,给予患者细心护理,全面照顾,加强心理疏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参考

初级护师超级宝典03外科护理学02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02肠内营养:哪些病症不能实施肠内营养?应该注意哪些护理措施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探讨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发生肠道并发症的原因,而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胃肠内营养(EN)具备营养全面、使用方便,合乎生理代谢途径,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胃肠道使用不当时造成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使用肠内营养发生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5~80岁,病例以急性胰腺炎为主。  2 方法  1 胃肠道使用开始时机的选择 术后肠鸣音恢复,每天胃储留量小于300 ml,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给予肠内营养。  2 鼻饲管的选择 采用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的复尔凯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并经微电脑泵控制给予24 h持续输注,输注速度开始要慢,以40~60 ml为宜,以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正常速度为100~150 ml,营养液多选用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的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2 结果  发生腹泻29例,恶心、呕吐10例,腹胀5例,便秘3例。  3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分析  1 腹泻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高达62%,通常发生在肠内营养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时,当高渗性饮食进入胃肠道时,胃肠道将分泌大量的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大量水进入肠道后,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1];营养环节被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温度过低引起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肠壁水肿;长时间停止肠内营养,喂养管内积存的膳食发酵后未给予再次抽出弃去,也可导致腹泻。  2 恶心、呕吐 通常是由于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低等引起;患者身体虚弱,耐受能力差,营养液中高渗透压导致乳糖不能耐受,营养液中脂肪比例、含量过高、味道难闻等也可引起[2]。  3 便秘 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床上排便习惯改变,无力排变;肠内营养中膳食纤维减少、低钾导致肠麻痹引起。  4 腹胀 肠道排空障碍;感染时毒素吸收引起肠障碍;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等。  5 反流和误吸 由于胃肠道未恢复、蠕动缓慢、胃内容物潴留、输注速度突然加快和腹压增加,可导致食物反流,年老、体弱、昏迷患者尤易发生,一旦误吸可加重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  4 并发症的护理  1 腹泻 肠内膳配制浓度不可高于20%,以免发生高渗性腹泻,输注速度最快不应高于150 ml/h,输注温度约37 ℃,冰箱中保存的肠内膳应在水温低于60 ℃的水浴容器中复温后再输注。配制好的膳食开瓶即用最好,有些肠内膳要配置后才可使用,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若配置后未能及时使用应放于冰箱保存。冰箱内保存液体的时间不可超过24 h,超过24 h应弃掉。一次悬挂输注的液量不可超过8 h,避免液体腐败变质。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肠内膳配置工具必须清洗。当天的膳食输注完毕后,应用50~100 ml的温开水冲洗喂养管,再次使用时应抽取管内残留物弃去,以免管内发酵的滞留物导致腹泻。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肠道二重感染前给予四磨汤30 ml能促进肠蠕动,效果良好。如患者出现严重腹泻,则停用全胃肠道动力药,减慢喂养速度,必要时可给予止泻剂如思密达等,观察并记录粪便的色、质、量,保留标本做常规检查及培养,做好肛周护理,对肛周红肿的患者局部涂以麻油或烧伤膏使粪便不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刺激,维持肛周皮肤完整性。  2 恶心、呕吐 护理时注意胃肠道营养溶液的温度、速度、浓度和容量,应遵循从少到多,由低到高,先增高浓度后增加容量,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并做好心理护理。  3 便秘 勤翻身拍背,抬高床头,活动四肢,腹部按摩,无效时,给予口服缓泻剂或口服中药大黄,开塞露灌肠等。  4 腹胀 患者适应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需要3~4天,在进行肠内营养前,给予胃肠动力药,有利于肠内营养地实施,如吗丁啉、四磨汤、乳果糖等,定时听诊肠鸣音,观察腹胀情况,加强排便观察,合理应用抗生素,恢复肠内正常菌群[3]。  5 反流和误吸 护理中应抬高床头至30°,病情允许时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一旦发生反流引起误吸,应立即停止输入,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清醒的患者鼓励咳嗽,体弱及昏迷的患者给予吸痰,并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5 小结  在严格掌握肠道营养适应证,加强监测,重视患者原发病处理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肠道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但在胃肠道营养支持中,给予患者细心护理,全面照顾,加强心理疏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肠内营养护理论文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初级护师超级宝典03外科护理学02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02肠内营养:哪些病症不能实施肠内营养?应该注意哪些护理措施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健康的消化系统依赖肠道内的 “好细菌”战胜“坏细菌”,从而形成动态平衡状态。但是在快节奏的状态下,压力、疲劳、衰老和不好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及肠道黏膜,数据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健康问题。 肠道有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管理既是健康管理的起点,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采取专业的肠道管理,不仅会使体内毒素大大下降,还能够提升营养的吸收能力,进而改善生活品质。 功能医学指导下的肠道管理通过精准检测、系统评估、整体干预等模块,为肠道健康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有哪些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一、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快速导航优点肠内营养剂分类适应证禁忌证管饲并发症及防治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历史通过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物质的发展主要见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Nutramigen,1942年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肠道疾病。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为要素膳。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优点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因如此,较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时,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肠内营养剂分类一;大分子聚合物⑴自制均浆膳;将牛奶、豆浆。鱼、肉、蔬菜等食物研碎加水而成,为”自然食物“⑵大分子聚合物制剂;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肠内营养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剂分类一;大分子聚合物⑴自制均浆膳;将牛奶、豆浆。鱼、肉、蔬菜等食物研碎加水而成,为”自然食物“⑵大分子聚合物制剂;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二;要素饮食;三;特殊配方制剂⑴高支链氨基酸配方;⑵必须氨基酸配方;⑶组件配方;适应证胃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使用肠内营养① 吞咽和咀嚼困难② 意识障碍或昏迷③ 消化道瘘④ 短肠综合征⑤ 肠道炎性疾病⑥ 急性胰腺炎⑦ 高代谢状态⑧ 慢性消耗性疾病⑨ 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⑩ 特殊疾病禁忌证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休克均是EN的禁忌证。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和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也应当慎用。

初级护师超级宝典03外科护理学02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02肠内营养:哪些病症不能实施肠内营养?应该注意哪些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文献

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学共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名列大陆高校第一。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发表论文数连续7年第一,被引用次数连续8年第一;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数全国第一。截止2014年10月,南京大学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为13个,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动植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农业科学。不仅学科数量迅速增长,而且各学科的排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化学学科发表论文总数和被引总次数在全球科研机构中的排名分别为17名和32名。 其最活跃的几个学科为: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学、多学科材料学、多学科化学,以及无机化学和原子化学。按论文总数排名计算,南京大学化学排名最高,名列全球第20位;按总被引次数排名计算,同样是化学排名最高,在全球范围内排在第79位。南京大学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论文总数排名184位,总被引次数排名429。截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学2015自然指数在亚太地区(Asia-Pacific)各大科研机构与高校中排名第7位,在全国高校中排名保持第3位,紧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至此,南京大学的自然指数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学有37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4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南京大学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2010-2014年,南京大学文科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76项,其中,2013年度42项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014年度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获5项重大项目立项资助,位居全国第一。 2014年9月9日,南京大学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其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等完成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改革后、20年来江苏高校首次摘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馆藏资源南京大学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学术期刊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依托南京大学情报学、图书馆学2个博士点的优势,中心研制开发了CSSCI数据库。 《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分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npj Quantum Materials》,“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2016年3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与南京大学正式签约,合作出版开放获取期刊npj Quantum Materials (《npj-量子材料》)。 《智库理论与实践》(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办) 《物理学进展》(Progress in Physics) 《无机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高校地质学报》(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数值数学:中国的杂志》(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当代外国文学》(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分析在理论和应用》(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肠外与肠内营养》(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肾脏病透析与肾移植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Dialysis & Transplantation) 《中华肾脏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例如,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大学天文台、南京大学太阳塔、南京大学气象台等。自然科学 南京大学国家级、部级科研机构一览国家实验室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 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计算机类唯一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理工农医科类)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合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节能器件及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 蛋白质与多肽新药工程中心 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主要科研机构,如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等详见南大官网。 人文社科 南京大学国家级人文社会科研机构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文科类)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文科全国性学术社团 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 中国元史研究会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实验室 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计算实验中心  省部共建基地 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江苏社会风险与管理研究中心 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   戏剧影视研究所、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中德法学研究所等其他机构介参见南大官网。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绪论第一篇 基础营养第一章 营养素第一节 能量第二节 蛋白质第三节 脂类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第五节 膳食纤维第六节 矿物质第七节 维生素第八节 植物化学物第二章 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三节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第四节 食物交换份第三章 食品安全第一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管理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第四章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第一节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第二节 合理营养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节 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第五章 特殊生理阶段的营养第一节 孕妇营养第二节 乳母营养第三节 婴儿营养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营养第五节 老年人营养本篇参考文献第二篇 临床营养总论第六章 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健康教育第一节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第二节 病人的营养健康教育第七章 医院膳食第一节 常规膳食第二节 治疗膳食第三节 试验膳食第四节 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第八章 肠内营养第一节 肠内营养的分类第二节 肠内营养的选择第三节 肠内营养制剂第四节 肠内营养的应用第九章 肠外营养第一节 肠外营养的分类第二节 肠外营养的选择第三节 肠外营养制剂第四节 肠外营养的应用第五节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相互关系本篇参考文献第三篇 临床营养各论第十章 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糖尿病第二节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第三节 痛风第四节 肥胖症第五节 骨质疏松症第十一章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第十二章 肝脏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慢性肝炎第二节 肝硬化第三节 肝性脑病第十三章 胰腺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第十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高血压第二节 冠心病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第十五章 肾脏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第二节 呼吸衰竭第十七章 儿科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小儿腹泻第二节 佝偻病第三节 儿童糖尿病第四节 儿童肥胖症第五节 苯丙酮尿症第十八章 外科疾病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围手术期第二节 短肠综合征第三节 肠瘘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的营养治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营养相关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第四节 肿瘤病人的代谢特点第五节 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本篇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
  •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参考
  • 肠内营养护理论文
  • 肠内营养护理文献有哪些
  • 肠内营养的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