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着重强调的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它的安全对象基本限定在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军事安全事物上,防御的是境外的军事威胁,以拒敌于国门之外为目的,准备战争和赢得战争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 从1980年至今,中国已经有24年的和平时期。林东博士指出,和世界上很多处于和平状态的国家和民族一样,“我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除了国家和军队要准备战争,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之外,地方政府、企业、大众与国防之间的心理距离、物理距离都很远,国民的国家危机意识淡薄”。 “然而,席卷全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改变了这一切。”林东认为,因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当今世界,国家和人民对国家安全的需求不仅大大超出战争和政治、军事安全范畴,而且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国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内部。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转入和平与发展的轨道,大国间战争风险明显下降,世界大战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乃至大国之间的大决战时代消退,甚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这样的危险游戏也大大降温。因此,“传统安全观下的国防呈现战略松弛现象”。 “然而,这种松弛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国间的争斗并未消失,而是改变了形式,寻求以武力为基础的和平演变方式来谋求政治、经济利益,也就是外部对你施以军事威胁,内部对你制造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综合起来破坏主权、蚕食领土、控制资源,甚至颠覆政权”。 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威胁兴起,这使各个国家面对新的敌人,恐怖势力从社会内部发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虽然目前恐怖袭击的破坏力还没有达到战争损失的程度,但是它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撼和公众安全感的丧失已经不亚于战争时代。每个国家的社会安全都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如此巨变的今天,林东认为,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重要而急迫”。 林东说:“‘新国家安全观’将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都纳入职责范围,极大地开拓了国防的历史使命,而这些领域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关联的。可以说,今天的国防不是同老百姓疏远了,而是拉得更近了。”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安全是个木桶,“新国家安全观”中的各个部分就是木桶上的木板,哪块木板低都会影响整个木桶的盛水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安全既离不开军队,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大众,国家安全就是每一个公民的安全。这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须从思想上实现从旧的传统安全观向拓展了的‘新国家安全观’转变,居安思危,心中长存忧患意识。”经济全球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安全所处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从政治方面来看,全球化进程使国家及国家主权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人们以绝对主权来衡量国家安全的做法出现了变化。从经济方面看,全球金融、贸易和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更多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文化方面看,发达国家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传播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对他国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产生冲击。从军事方面看,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军事仍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手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国家安全观也在不断变动和调整。总的说来,一是安全主体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而且向下延伸到了个人,向上延伸到了群体和国际(人类)。与此相对应,对国家产生威胁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二是国家安全从绝对变为相对,安全状况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国家安全程度的实现与国家实力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9·11”恐怖袭击事件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三是国家安全观正在由重视影响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向重视内部因素转变。冷战后,随着国际机制的成熟与健全,合作成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主要选择。从现实看,一国吞并他国领土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但一些国家因内部问题引起社会矛盾激化,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威胁,进而引发国际社会介入的事例却越来越多。 四是从提倡硬实力到提倡软实力。二战以前,军事、人口、资源等硬实力因素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主导因素,现在,民族凝聚力、国家体制、科技、文化、信息等软实力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是少数几个完全靠自身力量维护安全的国家,这决定了,领土、主权和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仍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但我们也要看到,“9·11”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处于此涨彼消的变动之中,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把握好非传统安全问题,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注意掌握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安全的文章,只要你认真去收索就行了。

(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战争与和平相伴相随。彻底消除战争的威胁进而实现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多少个世纪以来苦苦追寻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地区卷入战争的漩涡,3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伤亡。西方列强签署的所谓“和约”不过是一纸休战协议,交战各方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伺机再战。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浩劫。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饱受战乱摧残,9000多万军民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古老的命题摆到世人面前。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各国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杀戮和毁灭不再成为循环往复的梦魇,如何为世界和平大厦奠定牢靠的基石。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意愿和“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而且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有效集体措施。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一个在困惑和挫折中不断前行的探索过程。上个世纪中叶那场涂炭生灵的热战一结束,世界随之陷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虽说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得以避免,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据统计,战后几十年来总共发生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乱,1200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大批无辜平民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人民并未放弃对持久和平的执着追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联合国作用也随之逐步增强。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冷战阴霾消散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持久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应当看到,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享有和平与安宁,但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实现持久和平理想仍需不懈努力。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思维,牢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原则,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在增加。非传统威胁与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相关性、突发性日益增强。一国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只有遵循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扩大各国的共识,深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使国与国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才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标题有哪些

《安全伴我行》、《安全在心中》、《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点滴论》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安全的文章,只要你认真去收索就行了。

这个没硬性规定我知道怎么写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安全的文章,只要你认真去收索就行了。

这个没硬性规定我知道怎么写

(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战争与和平相伴相随。彻底消除战争的威胁进而实现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多少个世纪以来苦苦追寻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地区卷入战争的漩涡,3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伤亡。西方列强签署的所谓“和约”不过是一纸休战协议,交战各方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伺机再战。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浩劫。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饱受战乱摧残,9000多万军民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古老的命题摆到世人面前。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各国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杀戮和毁灭不再成为循环往复的梦魇,如何为世界和平大厦奠定牢靠的基石。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意愿和“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而且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有效集体措施。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一个在困惑和挫折中不断前行的探索过程。上个世纪中叶那场涂炭生灵的热战一结束,世界随之陷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虽说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得以避免,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据统计,战后几十年来总共发生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乱,1200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大批无辜平民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人民并未放弃对持久和平的执着追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联合国作用也随之逐步增强。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冷战阴霾消散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持久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应当看到,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享有和平与安宁,但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实现持久和平理想仍需不懈努力。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思维,牢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原则,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在增加。非传统威胁与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相关性、突发性日益增强。一国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只有遵循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扩大各国的共识,深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使国与国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才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论文题目:论中国海权与海军发展论文摘要:海权的概念,如何区别海上权利与海上力量,了解中国海权的个性特征,当代正式战略机遇期,建造航母战斗群,加强海军力量,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正文:一海权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自海权理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o1840-1914)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InfluenceofSeaPowerUponHistory1660-1783)及相关著作发表的近百年来,海权问题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人广泛地将英文seapower的概念转译为汉语"海权"。海洋是地球上除陆地资源外的最重要的资源,这样就引申出"海洋权利"(searight)的概念;当主权国家出现后,"海洋权利",就成了"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但是,权利永远是要有力量来捍卫的,这样便从主权的"自卫权"概念中引申出具有自卫性质的"海上力量"(seapower)的概念。马汉说得明白,他说:"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2]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1812年美国与英国海战是为了捍卫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当的海洋权利,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及2001年4月发生于中国东部海域的中美"撞机事件",都是中国捍卫其海洋权利的军事自卫行为。在这种斗争中前者发展出用以自卫本国"海洋权利"(searight)的"海上力量"(seapower)。如果说,海上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那么"海上力量",就只是一个作为维护海上权利即海权的手段。但事实上二者虽有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载体和实现手段而不是海权本身。

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オ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大全

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这21世纪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下面就围绕着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当前现状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作出浅析。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还有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近期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 1、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从苏联解体以及冷战历史教训得出,国家的竞争主要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发展中心,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1、自主建新,建立军事新思想 在科技强军上,向跨越式发展道路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宏集型向科技宏集型的较变,以信息化作为军事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应考虑建造航母舰队,以捍卫中国海洋,国土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信息化高的陆军部队,以及战略空军部队,全军提高军事感慑和作战能力。 2、中国应理直气壮的发展国防现代化 当代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国防力量依然落后,而中国威胁论对制约着中国国防建设。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别国言论,威胁论是它国面对大国崛起由不习惯到习惯,有反对遏制到逐步接受的过程。中国就是在威胁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中国的崛起,威胁论反而下降。只要我们国防力量保持在积极所规定的合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大胆投入,不必顾虑中国威胁论。中国通过积极军事外交,宣传我国和平崛起国策,并且在国际社会担负起负责任大国,国际社会会把中国军力发展视为正常的。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军事人员的要求也是全面的,除了政治素质上,最重要的是科技素养,军事院校要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开始,加大培训力度和培养步伐。同时建立一种能留住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提高国家军事力量。 三、结语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下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安全伴我行》、《安全在心中》、《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点滴论》

(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战争与和平相伴相随。彻底消除战争的威胁进而实现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多少个世纪以来苦苦追寻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地区卷入战争的漩涡,3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伤亡。西方列强签署的所谓“和约”不过是一纸休战协议,交战各方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伺机再战。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浩劫。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饱受战乱摧残,9000多万军民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古老的命题摆到世人面前。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各国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杀戮和毁灭不再成为循环往复的梦魇,如何为世界和平大厦奠定牢靠的基石。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意愿和“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而且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有效集体措施。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一个在困惑和挫折中不断前行的探索过程。上个世纪中叶那场涂炭生灵的热战一结束,世界随之陷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虽说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得以避免,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据统计,战后几十年来总共发生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乱,1200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大批无辜平民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人民并未放弃对持久和平的执着追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联合国作用也随之逐步增强。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冷战阴霾消散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持久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应当看到,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享有和平与安宁,但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实现持久和平理想仍需不懈努力。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思维,牢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原则,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在增加。非传统威胁与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相关性、突发性日益增强。一国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只有遵循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扩大各国的共识,深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使国与国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才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 索引序列
  •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标题有哪些
  •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
  • 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关于国际安全的论文题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