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字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字

发布时间: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字

篇一: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宝润生态园!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首先介绍我园的基本情况:宝润生态园于2004年开发建设,占地500亩,经过五年的土地净化,现已达到高度生态平衡,按各种果树的特性,划分了七个不同区域,分别种植了大樱桃、布朗李、甜梨等各种经济果树2万多棵,种植松树、柳树、杨树、火炬树、香花槐、香椿等绿化树种3万多棵,园内建蔬菜大棚14个,种植各类蔬菜20多种,各种农作物30多种;园内还有水域面积60多轩的月亮湖。目前生态园共有果蔬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园餐厅各一个;农家小院12座、“林中别墅”3栋、“休闲会所”一座;健身运动、游乐中心各一个,是集旅游休闲、采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是久居城市里人们理想的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生态园距市区更近,来去更方便,消费成本更节省。现在大家都管我们这里叫秦皇岛的“后花园”,啥时来都方便,啥时来都开心!一、樱桃园、桃李园大家请往这里看,这就是我们的樱桃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引进的欧洲甜樱桃树200多棵,品种有红灯笼、黄蜜、沙蜜豆、紫樱桃等,这里的成年樱桃树枝繁叶茂。6月下旬果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黄蜜,红艳艳的红樱桃挂满了枝头。这里樱桃果大肉多,色泽艳丽,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在这样的环境里和氛围中,你也许有亲手摘些樱桃,品尝一下的愿望;也许你有拿起相机,按动快门,在绿色的叶、红色的樱桃下留影的冲动,那你就不必再等了,大家可以到园中去采摘,尽情去拍摄,那将是乐趣无限的,令人陶醉的!大家再往我的右边看,这就是我们的“桃李幸福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桃树 棵,引进的欧洲优良品种“布朗李” 多棵。早春时节,桃花红、李花白、杏花艳,争芳斗艳,满园春色;仲夏时节,“桃李园”硕果累累,十分养眼,十分好看,如果你在此时来这里,你一定会大饱口福。园区对果树进行了重点改良,用一些老桃树作为母本将引进的李子树进行了嫁接,形成很多有趣的“一树结两果”的奇景,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果树,这边长出了桃子,这边长出了李子,呈现出了相容共生的奇特景象,妙趣横生,令人称奇。园区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桃李满天下”。园中的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随手可摘,立即就可以吃,绝对安全可靠。在植被繁茂的果园里,在各种果树下,散养的农家土鸡、土鸭、土鹅在那里找食、嬉戏,它们喝饮山泉,饿了就可以吃些草籽、小虫,在果树下自然生长、产蛋。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入园捡收散养的禽蛋,感受找蛋的惊喜和捡蛋的快乐!有人也许会担心:我采摘了那么多水果,怎么能在保证在不被碰坏碰烂的情况下带回家?我捡了那么多的鸡蛋、鸭蛋、鹅蛋怎么拿?会不会碰烂?现在我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园区根据家禽养殖、蔬菜、水果栽植的特点,专门衍生出一个系列禽蛋、蔬菜、水果捡收、采摘携带项目。园区在取得了有关部门“原生态、无公害”商标的认证的同时,制作了精美的包装礼盒,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摘收集的“成果”分别装箱,保证你在观光游玩尽兴的同时,可以携带自己的收获满载而归。二、玉龙亭穿过樱桃园幽静的小路,沿着石阶,我们将登顶玉龙山到达“玉龙亭”。玉龙山上植物茂密,如绿海环绕。火炬树布满了山坡,酷似火炬的花朵争相绽放,如同绿海中跃动的火焰,与野花野草一起形成一幅自然繁荣的景象。“玉龙亭”位于全园南面的最高点,和即将建设完成的凤栖台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园区制高点,它们遥遥相对,形成生态园内突出的亮点。大家知道龙与凤的搭配,寓意着“龙凤呈祥”的祥瑞之气,隐含着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好祝愿!而这个龙与凤的天作之合,正是宝润生态园创造奇迹、制造美丽的真实写照!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它没有这样高,也没有现在这样美。它只是一片荒坡。宝润人利用开挖“月亮湖”的淤泥,一点一滴堆砌而成的,是宝润的创业者用勤劳和汗水,用真诚和希望创造了美丽,把“月亮湖”的龙王请上了山,从此,让这个昔日的荒山野岭,受到了龙王的护佑,变成了有山有水,美景如画,风调雨顺,风景宜人的好地方。站在亭中,全园的一切美景一览无余。那层林叠翠的树林、果园、芳草,林中别墅、民俗小院、休闲会所点缀在浓荫绿海之间,形成了自然和谐的美妙画卷!我们极目远眺,晴日里远处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夕阳染红的天际,红霞将远处婉蜒的长城,高高耸立在山脊上的烽火台涂满了金黄色的余晖;清晨移步凤栖台,我们可以望穿林海,看浩瀚渤海,闪着鳞片一样的朝晖;渔帆点点,反衬着锚地巨大轮船的剪影,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喷薄而出,使你产生一种“林海升红日”的奇妙感觉。三、万象广场穿百米绿荫小道,倘徉于万象广场,我们可以浏览农俗科普画廊。“五谷杂粮”我们常吃,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养生和保健的功效,只是以个人的习惯评价司空见惯的“五谷杂粮”,现在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养生、保健知识,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粮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大家再往广场西侧看,那里有果园内散养的土鸡、土鸭、珍珠鸡、孔雀,人来时它们会大叫吵闹水止,那也是对您的欢迎曲。伫足“同心亭”,欣赏亭柱之上那副“家伦和事业兴盛,将相合国运昌隆”的对联,我们可以体会到园中主人对您的衷心祝福,对国家强盛的真挚企盼。四、连心桥、月亮湖沿小路西行不足百米,我们就到达了园内的“连心桥”和水产养殖基地及垂钓娱乐中心---“月亮湖”。在前面小径往南,垂柳迎风摇曳,一座银灰色小桥横跨“月亮湖”。这据说就是毛主席曾走过的小桥。此桥来自于北戴河区美丽的临海公路。由于旧城改造,这座小桥面临着被拆除毁掉的命运。为了挽救这座小桥,宝润生态园多方联系终于用真诚换来了美好的结局。小桥终于整体搬迁到了生态园,后来,经过反复考察取证才知道,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考察期间,曾走过这座小桥,来到了海边,站立那块礁石的旁边。毛主席一双深沉睿智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眺望广阔无垠篇二:徐福生态园导游词徐福生态园导游词景点路线:泊船山——茶园——徐福广场——徐福像——放生池——石碑——徐福庙——兴会寺——原路返回尊敬的百岁堂会员们早上好,欢迎各位叔叔阿姨光临连云港市徐福生态园旅游观光,这里也是我们百岁堂的文娱养生基地之一。大家叫我小韩就可以了,今天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长辈多多包涵,小韩定当虚心接受教诲,并十分感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韩再次对各位叔叔阿姨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赣榆县风景秀丽的金山镇,这里地处苏鲁交界(江苏 山东),东临海州湾,西依大吴山,北邻山东省,南望赣榆城,是秦朝东渡日本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集山、水、林、果、茶生态旅游之大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泊船山的山脚下,泊船山座落于金山镇东北部与石桥镇交界处。主峰高93米,面积49平方公里,自明代起,就是赣榆的八景之一。泊船山还有个名字叫龟山,泊船山为何又叫龟山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老人在山前坡开荒种地,一天夜里,偶得一梦,梦见波涛滚滚海水猛涨,眼看山被淹没,吓得他无处逃生,正在为难之际,忽然有两个石龟出现在眼前对他说:“我俩是五百年前被王母娘娘贬在此山,求你把俺救出来,俺定能镇守此山,叫大海往东撤退。”第二天一早,他扛起镢头往夜梦指示的方向一刨,喀嚓一声,泥土飞扬,闪出一雌一雄两个石龟。消息传开,百姓都来观赏,于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此乃神龟也,于是泊船山也就称为龟山了。各位叔叔阿姨今天就跟着小韩一起置身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之中,尽享世外桃源恬静安逸之趣。大家能看到这里有着千亩的茶园,层层迭迭,郁郁葱葱,绿浪起伏,茶香缭绕。喝过龟山茶的游客都赞赏龟山茶色形味俱佳,实为茶中珍品。徐 福 像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广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徐福东渡圣迹浮雕墙。众所周知,徐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第一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早在2200多年前,徐福就把稻作农耕、锻治纺织、古籍汉字等先秦文明传到日本列岛,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给中国人民和日本、韩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徐福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日本的、韩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徐福是一代国际伟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徐福故里的人民,我们也为有这样伟大的先贤感到骄傲!为弘扬徐福文化,传承徐福精神,根据徐福东渡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传说故事,后人设计制作了这组“徐福东渡圣迹图”。东边为徐福东渡图,再现当年徐福东渡历史场景,西边为徐福传说,讲述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扶桑,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1600多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1700多年,比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早1700多年。徐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赣榆人民的骄傲,因为他的家乡就在这里。自1990年起赣榆已成功地举办了6届徐福节活动,就是为了纪念秦朝方士徐福。第一幅图:秦始皇东巡至琅琊,欲觅长生不老之药,以享永年。宣召方士徐福,委其泛海东渡,访仙求药。徐福受秦始皇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仙,止于日本,卒年失考。第二幅图:徐福受命,即征近海船匠圬工日夜赶制楼船。所成之船长十丈以上,宽约八丈,高十丈,船面甲板上三下二计五层,每船可载百五十人。第三幅图:出征前夕,依礼祭海。祭海之仪,自来北祭龙王,南祭海神。徐福一行虑及浮槎瀚海,航途未卜,遂龙王、海神共祭,祈求荫庇。自此,赣榆沿海龙王海神同祭之习沿袭至今。(浮雕墙阴面“诗歌徐福”大型诗碑)我们面前的这尊徐福石雕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尊徐福石雕像,塑像身高5米,底座高5米,通高11米,由上海艺术学院赣榆籍著名雕塑艺术家潘学修先生设计,采用地产花岗岩精心雕制而成。大家请看,徐福高冠博带,手握航海图,稳健扎实地立于船头,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在狂风巨浪中劈波前行,充分展现了徐福大智大勇,敢于拼搏的伟大形象。这尊雕像建于1990年12月5日,原本矗立在县城镇海路和华中路交汇处的繁华地段,是赣榆县城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秋,金山镇动议重修徐福庙,应徐福故里人民的请求择吉日将徐福宝像奉迁至此,并于中国·赣榆第六届徐福节开幕之际,举行了隆重的徐福像奉迁揭幕仪式。2007年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暨徐福庙落成典礼之际,金山镇人民政府又敬立“徐福宝像奉迁记”碑以示永久纪念。这是历史之追塑、亲情之表达,也是历史文化绽放之异彩!(地点:羽田碑刻)徐福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先河,使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两千多年后,当徐福故里在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确认后。日本、韩国的客人纷纷来徐福故里寻根祭祖。2002年6月25日,日本国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在连云港市刘永忠市长的陪同下来到徐福村,拜竭徐福祠,亲笔题写“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八个遒劲流畅的大字。2007年7月,当他得知徐福故里正在重建徐福庙的消息后,再次恭敬地题写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的碑文,表达了思乡敬祖的心情。赣榆县人民政府为此将碑文用巨石镌刻,以志纪念。碑阴为赣榆县人民政府撰写的铭文“羽田孜先生,日本国长野县人。众议院议员,第八十代内阁总理大臣,2002年6月25日拜谒徐福祠之际题此以赠,复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际重书。特勒斯石,以志永念。”2007年10月26日,在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开幕之际,赣榆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羽田碑刻”揭幕仪式,为中日关系史又添一段佳话,为中外徐福研究开创了新的里程碑。徐福,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的第一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徐福率众东渡之伟行壮举,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一千六百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及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均早一千七百年。徐福东渡,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精神财富,书写了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龟山神泉眼前一泓碧水,黑黝黝的,深不可测,微风吹过,泛起涟漪,层层片片,飘向芦苇深处。这就是神秘的龟山神泉。据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泉洗澡,泊船山上的两只神龟趴在山脚偷窥,王母娘娘羞怒之下,将神龟变成石龟,贬在泊船山,永世不得上界成仙。龟山神泉深不见底,从不干涸,既使大旱之年,泉水仍潺潺流淌,不紧不慢地滋润着山脚下这千亩茶园。徐 福 庙徐福庙重建于2007年,由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精心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为秦汉风格。由山门,东西钟鼓楼,左右陈列室,大殿,东西碑廊,回廊等建筑物构成,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徐福纪念建筑物之一。广场东面矗立3面高大的石碑,左面第一座是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先生亲笔所题“徐福故里”碑,这座碑于1992年11月24日揭幕,当时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和中国赣榆第三届徐福节开幕式。中间这一座是“重修徐福庙记”碑,碑中详尽地记述了徐福的丰功伟绩和徐福故里人民建庙祭祀永久怀念之情,第三座石碑所题的是一首诗,诗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是在1990的时候,赵朴初先生闻知赣榆县隆重举办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时题诗的,生动表达了对徐福不畏艰险泛海东渡的歌颂和对赣榆人民举办徐福节的嘉许。为了怀念赵朴初先生对徐福和徐福故里人民的深情厚谊,重修徐福庙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赵朴初的题诗立碑铭记。山门上徐福庙3个遒劲俊逸的大字,为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写,山门两旁的楹联由连云港日报原总编辑刘畅征先生撰联,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耀山先生书丹,上联为“嘉木溢芳,九天袅袅慰豪士”,下联为“碧流织韵,千载滔滔仰高风。”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庙正殿,徐福大殿是徐福庙的主要建筑,总面积286平方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祭祀大殿。这座古铜色的徐福塑像,由著名雕塑家潘学修先生亲自设计亲手塑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徐福坐像。徐福头戴高山冠,身着大袂蝉衣,手握竹筒,似在向往大海的辽阔,又似在眷恋故里的悠悠乡情。欣赏完了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呢,我们可以到大殿两旁的东西碑廊继续欣赏,东西碑廊各长15米,这里镶嵌着61块国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书法家、画家为纪念徐福和徐福节所提写的诗词。其档次品位之高,数量规模之大,为当今之最,是国内外任何一个研究和纪念徐福的场馆都无法比拟的。首先咱们先上钟楼,请各位小心,楼梯比较窄,小心碰头。各我们徐福庙虽然重修时间不长,但我们这里却有许多连云港之最,首先请大家看钟楼,这座钟高8米,直径2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钟,钟上选录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亲笔书写的老子道德经共四千二百多字,由连云港丰泰海藻有限公司和赣榆金韩食品加工厂捐款建造。兴 会 寺据《赣榆县志》、《赣榆县徐福研究》记载,当年,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东渡未归,乡民便在徐福村建庙纪念,应时祈祀,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古庙更名为兴会寺,始兴庙会,俗称“老妈妈会”。当年寺前有两棵数丈高的白果树,曾是沿海渔民归航的标志。兴会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一座佛教寺庙,香火之盛闻名苏北等地,引来周边大量渔民及佛教信徒前来朝拜。直到二十世纪初,庙里仍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沿海的渔民每逢出海前,都要到庙里焚香祭祀,祈求平安。2009年,由赣榆县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00余万元重新修建兴会寺。兴会寺院占地面积33120平方米,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是我县唯一一座寺庙,也是我市重要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兴会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12年9月22日完成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兴会寺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始施工。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宋朝时代布袋和尚的形象。“大大的肚皮”代表包容,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要清清楚楚而又能包容。“满脸笑容”表达的意思特别明显,“呈平等心,现喜悦相”。弥勒菩萨教导人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健康长寿,事业有成。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从保持个人家庭、事业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再扩展到保持世界和平。持国天王代表尽职尽责,社会上人人都能负责尽职,这个目标就达到了。天王手持琵琶,弦松了不响,太紧就断了。教导人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中道——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就是今天讲的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日新,佛法讲精进。天王教我们不断求进步,德行要进步、学问要进步、技术要进步、生活水平要进步,不保守、不落伍,走在时代的前端。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指导时代要有高度圆满的智慧。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就是多看。善于观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结经验。广目天王手拿的是龙或蛇,龙、蛇表变化。社会上人、事、物变化多端,要仔细小心看清楚。另一手拿的是珠子,表不变,教人们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乱中找出不变的原则,心有主宰。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把伞,伞是遮盖。伞代表的意思是环保,防止污染,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污染,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实行——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观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行——踏踏实实的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思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是般若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造像,是座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雍容华贵,柔和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把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它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更进一步,则是形容般若胜智,胜过一切菩萨之分证。文殊菩萨的总指挥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文殊菩萨的孝敬、慈悲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所以文殊菩萨代表理性,代表智慧。观世音菩萨: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没有丝毫的企图,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著作】 zhu zuo【著作概论】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14、《哀韦杰三君》 15、《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白采》 19、《海行杂记》 20、《一封信》 21、《序》22、《春》23、《绿》【佩弦逸事】 pei xuan yi shi函请接济家父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不领美国面粉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吴 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名家论佩弦】 ming jia lun pei xuan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有朱自清

生平】sheng ping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著作】 zhu zuo【著作概论】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14、《哀韦杰三君》 15、《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白采》 19、《海行杂记》 20、《一封信》 21、《序》22、《春》23、《绿》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单

复中翁:(生卒年待考),东海人。著名西汉时期汉宣帝之师。公元前92~前66年之间,是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文坛巨匠 李汝珍。李汝珍(约1763一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人,19岁随兄李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保司大使衙门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钟离昧(?一前200年),汉朐县伊芦乡(今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昧为楚王项羽大将江恒源(1886一1961年):字问渔,号蕴愚,灌云县板浦镇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私立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任课务。历任江苏第二厅视学、省立第八师范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丁文斋(1922年一1996年), 原名丁五和,出生于灌云县板浦镇。1940年冬,他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不久加入了中国***。曾任中共东海县委负责人宋云龙的警卫员、东海县大队警卫团排长,新四军第三师连长、第三十九军一一师炮兵团团长。1950年11月,奉命赴朝作战。归国后,从第三十九军调到炮兵一三三师工作,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吉林省军区国防工办主任和党委书记,省军区别司令员,少将军衔。江希明,祖籍灌云县板浦镇,生于北京。生物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顾问,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1932年进入浙江大学生物系学习,1936年毕业。1937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学习,1940年毕业,获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到当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解放后,调浙江师范学院任生物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长,1958年调入杭州大学任副校长兼生物系教授李益山,灌云县龙其镇人。1927年毕业于东海师范初中部,同年考入镇江师范。1938年11月,赴山东省沂水县岸堤八路军军政干校学习。翌年春返回后,与曹通三、孙海光等同志组建抗日游击队,不久,并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后为新四军第九旅。1940年任第九旅民运队长,同年,加入中国***。1945年1月,任中共泅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常委;11月,调至黑龙江省肇东县任县长。1949年担任中共肇东县委书记。1950年后,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检查处长、地方工业局局长、中国地方工业部食品局副局长、轻工业部食品局局长、日用化工局局长。1973年到1978年春,先后担任安徽省科技局副局长、局长,省科委副主任。1978年5月,调任国家科技第四局局长。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担任党组书记、总经理。1983年9月,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1987年2月,担任中国烟草学会理事,1990年离休于北京。高维敏(1944一),灌云县陡沟乡高李庄人。1961年8月入伍于济南军区坦克二师机械化团。曾任济南军区组织部干事、济南军区坦克二师机械化团政治处副主任、坦克八师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即现国防大学前身)学习两年。毕业后,被任命为济南军区独立旅政委、山东省军区副政委,时隔不久,兼任烟(台)威(海卫)警备区政委,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冯公智(1901--1994),江苏灌云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工作,曾任江苏省立松江中学、淮阴中学体育主任,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体育委员会工作,民国37年任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教授。1954年调入上海市体委工作,曾任市体委竞赛处副处长、上海市体育总会副秘书长陈伟达,陈伟达(1916-1990) 江苏灌云(今响水县响水镇)人。1933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是上海学生领导人之一。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中共党团委员、中共江北特委委员、如西县工委书记、苏中四地委副书记、淞沪地委书记兼淞沪军分区政委、华东野战军师政委、宁波军管会主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和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浙江大学校长、浙江省委副书记和书记、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兼天津警备区政委、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是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90年3月18日在杭州逝世。邸安和,国家男排主教练,1954年7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丁景和:灌云县板浦镇人,1931届毕业生,曾在母校板浦中学及海州中学任教。解放后,曾在江西中医学院等高校任教,教授,系主任,九三学社社员,江西省植物学会理事,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代表。徐鑫福:灌云县板浦镇人,板中1932届毕业生。1940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0—1944年在四川飞机制造厂、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1945—1949年先后在美国飞机制造厂、英国飞机设计院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华北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学院、中国航天航空大学教授,飞机构造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孙可宗:灌云县原东辛乡人(现划归板浦镇),本校1935届毕业生,现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担任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著述甚丰。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汪小为:灌云县四队镇人,板中1939届毕业生。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毕业于淮海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41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1946年任新四军三师十旅文工团团长;1947—1948年任嫩江省(后改为黑龙江省)龙东县塔哈区委书记兼区长;1948—1950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宣传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广西《柳州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柳州分社社长。解放后,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先后任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都部主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台长,北京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局级)兼北京电视台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生从事文艺及新闻宣传工作。曾随军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撰写了大量战地新闻和通讯、广播电视。主要著作有《天涯霸旅》及电视、电视剧评论数十篇。徐速:灌云县板浦镇人,板中1940届毕业生。1949年1月在盐城华中大学参加工作。1949年4月渡江战役以后,先后在无锡军管会,苏南行署教育处,苏南行署调研室任职,后调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任财经团委书记。1955年以后先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央党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一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黄新连,新浦人,1973年,中国邮政总局局长助理

主要成员:展凌风,天空(小七),王江永(子沁)吴群冠,陈小二,林醉风,单坤,简子逸,庄苓,淘淘, 魏叶,陈有膑,程文德,西芥,舒灵儿,漠上归,萧瑟,雷泽墨龙,小苏打,寇记,清殊 ,陈衣,雨农提名成员:麦兜兜,百灵,王桦熜,飞蛾,窃贼,纹怡,永恒国度,艾小凡,宇季纷飞,情魔,星辰社长:展凌风展凌风,原名唐兴东,1990年11月出生!贵州毕节人。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会员,90后新文学杂志社社长。热衷于文学写作,把文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8岁开始看金庸古龙的小说,至今已经12年的历史。初一写过一篇中篇小说《梦》,被老师推荐,在校园报刊发表。08年开始写作,从短篇入手,写有《蝴蝶寒》《逝殇》《三生轮回》等。09年开始写诗,写有诗歌《我不是文人》《文人》《最美的时刻》《一个没落的村庄》等!同时长篇小说《风云校园》在幻剑书盟连载,获新锐奖,已完成字数23万!写有《“本质文学”理论》,在好心情文学网推荐加精,得到很多前辈的认同,加以收藏。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仓促青春,往事懵懂知多少!》魏叶:原名叶树金,广西柳州人。出生于1990年6月,自由撰稿人,90后新文学杂志社创始人之一,追求多种风格。中专学历,在柳州晚报发表过随笔《走出灰色》。他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在文学路途上不曾动摇过。副社长:王江永王江永,生于1990年,大学在校生,90后实力派作家,现任《文学力量》杂志专栏作家。是一位单纯的笔尖行者,喜欢有创造性的文字。对他而言,文字的魔力在于对心的影响,因为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可以让他更好的进行思考。曾获有首届“80国界杯”全国青春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浙江省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省级及全国性权威文学大奖,意向于策编畅销图书及文学期刊,是青春一族难能可贵的一个高才写手、新锐作家。受到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入选者们的一致看好,成为最具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满意度的“20世纪文学最后一辈(90后)代表人物”。因此人气剧增、前途无量,势将成为90后一代文学青年写作群体中最具发展的实力派兼偶像型的先锋写手、作家。已获由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联合评选的“2010年最具潜质发展作家”等荣誉。作品入选及出版: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紫色年华》《萌芽》《星锋文学》等全国各类文学杂志期刊。出版多部合集,其中2010年与沈嘉柯柯筱禹王小面等青春名家共同出版合集《曾经有我爱你如生命》(珠海出版社),长篇《必将看透》即将出版。主编:麦兜兜麦兜兜,男,90后专栏作家、词作者。《溪风》杂志主编,90后新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入选《中国现代当代作家辞典》。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第十二届“少年作家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其散文《父母》入选语文读本,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大多数90后作家不同的是,麦兜兜一直坚持阳光写作。目前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曾在《教育周刊》、《城视》等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接受过众多华人作家指导。从12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东京文学》、《花火》、《80后》、《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日中学生》、《中学时代》、《少年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有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意林(少年版)》、《格言》、《南风》、《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散文》等杂志转载。作品曾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精选》、《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中国小小说精选》、《校园文学精选》等文集。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通新浪校园名博、腾讯思想名博等名人博客,参加2010腾讯精英名人博客等多种由各大门户网站举办的活动等。代表作《江南梦》、《长歌》等。 新浪网校园十大名博。诗歌主编:吴群冠吴群冠,笔名马甲、秋枫落叶、尹君,1990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兰溪,05年开始创作,08年开始网上创作并投稿,偶有作品发表在《金华日报》、《当代教育》、《极地》文学、《守望》杂志、《网文荟萃》、《精成报》、《中华诗词报》、《嘉陵江诗刊》、《张北文艺》、《巴中文学》、《贵州大学报》等,有作品入选《青少年文学殿堂》、《2009·原点》等,另有多篇作品被新华网贵州频道、金华新闻网、中国人物网、中国资讯网等转载。设计总监:简子逸简子逸,图书编辑、策划人。装帧设计师。 被誉为“90后”图书新锐设计师。作品画面风格唯美、干净、细腻,忧伤中透露着明媚,给人以无暇的想象。曾给一系列图书做过封面及插图。表作品有《绝版》、《疯》、《爱是茂密妖娆的白日梦》等图书。现任90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绝版》杂志设计总监。并致力于杂志创办及图书策划。淘淘:淘淘,秦皇岛80后理想主义流浪诗人、万物歌唱者。曾在本地主流媒体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包括《秦皇岛开发区周刊报》、《开发区文学》、《海韵》文艺、《海港区文艺》、《抚宁诗词》和秦皇岛广播电台《金海岸》、广东民间文学报纸《粤东文萃》、《新诗潮》(网刊)、唐山文学半年刊《凤凰》杂志,作品入选《秦皇岛新世纪海韵文学丛书·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在大海边》。曾于2007年12月荣获秦皇岛龙岛情诗歌大赛三等奖,2009年4月荣获秦皇岛2009清明诗会主题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二等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2010年元月,在本博独家策划中国8090青少年诗友访谈单元《翔:星光耀宇宙》,2010年6月加盟90后新文学杂志社论坛,担任90文学作者访谈专栏《百灵彩虹天空》版主和文艺动态专栏版主。2010年7月加盟河北民间诗歌刊物新声品牌《青年诗刊》,担任该刊策划以及90后青少年诗友童话诗歌作品主题专列《彩虹诗街》栏目责任编辑。庄苓:原名刘全喜,1991年5月生于甘肃天水,2010年6月高中毕业,美术专业,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多家文学网站论坛版主,现为天水作协会员,天水古柏书画院会员,天水三阳川书画协会会员。麦积山诗社会员,大关中诗会成员,90后诗歌群落成员。《未来导报》《天水晚报》特约新闻通讯员。2008年创办天水羲雨诗社,任名誉社长。曾策划天水十中“春暖花开时——纪念海子20周年”“羲雨三友书画展”等文学艺术活动。主编文学刊物《天涯阁文学报》《羲雨诗刊》《天水文学网刊》。作品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词月刊》《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冀风》《玄鸟网刊》《大地湾文学月刊》《陇原走笔》《未来导报》《渭滨吟草》《麦积诗苑》,以及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创新作文网,甘肃作家网等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鉴赏》《2008年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优秀华语诗人100家》。2010年入围“中国诗坛90后诗人风云榜”。甘肃省唯一入选90后诗人。书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三阳川书画协会作品展,天水古柏书画院秋季春季书画展。喜欢自由的写作,关注现实和人文情怀。逐渐回归文人性写作,主攻散文游记和书画评论。有诗集《艺林小草》出版,诗集《光影》待出。现为陇上百科主编。曾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为“2007年度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天才杯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教育部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中国教育报2004“华振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银奖2008中国作协金秋诗会优秀奖第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围奖教育部,北京大学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奖陈小二:陈小二,原名陈浩宇,男,1990年出生,现高中毕业。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员,一个用笔做秤,用心做尺的评论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尺度,来衡量一篇作品的价值。其书评见解独到,分析深刻,是一个为文学而评书的写作人。现为纵横中文网华山评论团成员、KK评论营元老成员、论道争锋评论团荣誉团长、云天梦想工作室主编。喜欢文学,并且热衷于在文学评论上研究。曾获得幻剑书盟举办的第二届指点江山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2009年担任幻剑书盟短篇文学大赛评委。很早便接触网文,最初在西陆厮混,看幻剑书盟、龙空等文学网老站雄起,遂扎根。一直喜欢对文学点评,05年开始接触幻剑书盟作者并开始尝试着发一些文字。后因学业关系奔赴外地,很少接触网文。09年后重归幻剑书盟,与新老作者一起探讨文学,从此开始真正的文学评论。林醉风:林醉风,一个笔尖下不停游荡的写作人,喜欢文学,擅长剧本创作,专业策划,曾担任学院话剧社社长兼导演,电影工作组组长,对待事情游戏心理看待,喜欢挑战,喜欢自己拍短片,半熟练使用premier类非线性编辑软件。清殊:原名莫礼宁,3生。广西南宁人,其人在网站开发及维护上有独特的能力,喜欢专研网站技术,现任社团技术负责人。天空:原名张毅飞,24生,河南郑州人,有很强的网站管理能力,习惯创新一些东西,喜欢文学,在网站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现任论坛管理负责人。寇记:寇记,女,原名庄青,1990年3月26日出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创作会会员,作品见于《伊犁河》《夜郎文学》《小散文》《少年月刊》《澳洲彩虹鹦》《橄榄梦》《新诗大观》等杂志,入选《神州作品选》《中国诗歌鉴赏》《优秀华语诗人》等选本,长篇小说《谁曾入梦》诗文集《天堂不遥远》正在创作中。陈有膑:陈有膑,90后,男人,笔名皈蓝,生于海南儋州。诗歌发表于《天涯》《星星》《诗歌月刊》《青年文摘》等刊物。诗观:诗歌,是我现实(或精神)世界中“有”之外的那份“无”,“无”之外的那份“有”。自撰箴言:天才是另一种比较装B的傻瓜。单坤:单坤,90后出版经纪人,2010年进入出版行业。创办秀稿堂工作室,秀稿堂工作室如今独家代理多家小说网站作品出版事宜。秀稿堂工作室内部编辑已达50多名。如今已策划出版《50招搞定庄家》、《对比战术选牛股》、《给你智慧-黄晓燕哲理美文精选》等,跟国内众多出版单位合作,目前是在家工作的全职出版经纪人。小苏打:原名张博,生于1992年7月9日。现就读于四川省阆中师范高中音乐班,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苏打发现事物和观照事物的独特角度,怀疑与颠覆的思维模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苏打的诗歌往往与通常的逻辑以及俗成的东西相反,逆向的思维使诗歌思想碎片得以闪光。雷泽墨龙:原名汪勇,湖北崇阳人出生于1991年4月,初中学历,网络签约写手。其人作品带着浓浓的墨家学派的味道,透着一股侠气,一份智慧,一丝孤独。陈衣:原名史晓萌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1990年4月19日,现在沈阳求学,曾用笔名:一个人落类,从高中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参与大量网络论坛等活动,广泛活跃于玄鸟、突围等诗歌论坛,一直爱好诗歌。代表作《只想写一匹白马》等。诗歌理念:认为世间万物皆是诗歌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喜欢思考生命和价值等程文德:1991年4月12日出生,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别名程立,他5岁就下地劳动,7岁能习《中庸》,8岁背《大学》,9岁背唐宋诗词,12岁开始写作,他身体单薄,曾几次面临生命危险,动过大型手术三次,他喜欢文学、历史、政治、军事及文科,主要研究“国学”与“理学”,他学历不高,仅仅中专毕业,并获得数控中级职称,他是90后古诗写作的代表人物、90后先锋诗人、网络写手,曾经在学校主持广播与校刊工作,并在市级演讲会上荣获一等奖,先后在《巴中日报》、《巴州文学》、《巴中广播电视报》、《大河文摘》、《小幽默》、《巴山文学》、《中学生》等发表过多篇作品。作品见诗集《那些年那些事儿》。窃贼:原名周阳,4生。湖南武冈人,自幼与文字结缘,热爱文字,其人作品多显古典特色,文笔柔婉精美,细腻,细致,文风老练,博受好评,可惜接触的写作人不多,特别是90后中。因此知道她的人不多。代表作《东风恶,欢情薄》《幸福,望穿秋水》等。王桦熜:王磊,笔名木亦知,王桦熜。生于90后,学生。任纸上青春文字社陕西理事,比亚文学社宣传主任兼编辑,华西文学论坛版主,同时在《企及光》、《靥莺》、《比亚文学》做记者。90后诗歌群落会员。作品见于《知识窗》《企及光》《安徽青年报》在《知识窗》3,4,5期分别发表《青春是包着寂寞的琥珀》《在毕业的那一秒学会怀念》《眼前已是20岁的模样》百灵:原名李柏林,1993年12月20日出生,生于河南固始,因为一个生命中的过客而喜欢上文学,文如其名,清秀灵动的文风,带着甘泉似的味道。曾在高中学校作文竞赛中蝉联三届冠军,溪风杂志社副主编,溪风文学网站驻站写手。擅长散文,随笔。星辰:毕业于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校“鹿鸣”文学社08、09届副社长。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员,擅长写诗填词。上海市作家协会新创作网前任“诗歌版”版主曾在作家协会的电子刊物上发表现代诗《朋友,我一直都在》。古体诗曾被《中国诗人》刊物发表第48篇小说《伤口》由《西部银河系作家》“新创作小说刊号”发表曾接受过少年报《紫风铃》的专访,专访报道见于2010年1月3日少年报。现代诗《油桐树下》发表于上海市作家协会《零》杂志第九期。相关报道见于江苏宜兴《氿歌》杂志(散文《别了,鞍山》和《家,游子心中的隐痛》)。

篇一: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宝润生态园!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首先介绍我园的基本情况:宝润生态园于2004年开发建设,占地500亩,经过五年的土地净化,现已达到高度生态平衡,按各种果树的特性,划分了七个不同区域,分别种植了大樱桃、布朗李、甜梨等各种经济果树2万多棵,种植松树、柳树、杨树、火炬树、香花槐、香椿等绿化树种3万多棵,园内建蔬菜大棚14个,种植各类蔬菜20多种,各种农作物30多种;园内还有水域面积60多轩的月亮湖。目前生态园共有果蔬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园餐厅各一个;农家小院12座、“林中别墅”3栋、“休闲会所”一座;健身运动、游乐中心各一个,是集旅游休闲、采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是久居城市里人们理想的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生态园距市区更近,来去更方便,消费成本更节省。现在大家都管我们这里叫秦皇岛的“后花园”,啥时来都方便,啥时来都开心!一、樱桃园、桃李园大家请往这里看,这就是我们的樱桃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引进的欧洲甜樱桃树200多棵,品种有红灯笼、黄蜜、沙蜜豆、紫樱桃等,这里的成年樱桃树枝繁叶茂。6月下旬果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黄蜜,红艳艳的红樱桃挂满了枝头。这里樱桃果大肉多,色泽艳丽,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在这样的环境里和氛围中,你也许有亲手摘些樱桃,品尝一下的愿望;也许你有拿起相机,按动快门,在绿色的叶、红色的樱桃下留影的冲动,那你就不必再等了,大家可以到园中去采摘,尽情去拍摄,那将是乐趣无限的,令人陶醉的!大家再往我的右边看,这就是我们的“桃李幸福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桃树 棵,引进的欧洲优良品种“布朗李” 多棵。早春时节,桃花红、李花白、杏花艳,争芳斗艳,满园春色;仲夏时节,“桃李园”硕果累累,十分养眼,十分好看,如果你在此时来这里,你一定会大饱口福。园区对果树进行了重点改良,用一些老桃树作为母本将引进的李子树进行了嫁接,形成很多有趣的“一树结两果”的奇景,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果树,这边长出了桃子,这边长出了李子,呈现出了相容共生的奇特景象,妙趣横生,令人称奇。园区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桃李满天下”。园中的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随手可摘,立即就可以吃,绝对安全可靠。在植被繁茂的果园里,在各种果树下,散养的农家土鸡、土鸭、土鹅在那里找食、嬉戏,它们喝饮山泉,饿了就可以吃些草籽、小虫,在果树下自然生长、产蛋。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入园捡收散养的禽蛋,感受找蛋的惊喜和捡蛋的快乐!有人也许会担心:我采摘了那么多水果,怎么能在保证在不被碰坏碰烂的情况下带回家?我捡了那么多的鸡蛋、鸭蛋、鹅蛋怎么拿?会不会碰烂?现在我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园区根据家禽养殖、蔬菜、水果栽植的特点,专门衍生出一个系列禽蛋、蔬菜、水果捡收、采摘携带项目。园区在取得了有关部门“原生态、无公害”商标的认证的同时,制作了精美的包装礼盒,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摘收集的“成果”分别装箱,保证你在观光游玩尽兴的同时,可以携带自己的收获满载而归。二、玉龙亭穿过樱桃园幽静的小路,沿着石阶,我们将登顶玉龙山到达“玉龙亭”。玉龙山上植物茂密,如绿海环绕。火炬树布满了山坡,酷似火炬的花朵争相绽放,如同绿海中跃动的火焰,与野花野草一起形成一幅自然繁荣的景象。“玉龙亭”位于全园南面的最高点,和即将建设完成的凤栖台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园区制高点,它们遥遥相对,形成生态园内突出的亮点。大家知道龙与凤的搭配,寓意着“龙凤呈祥”的祥瑞之气,隐含着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好祝愿!而这个龙与凤的天作之合,正是宝润生态园创造奇迹、制造美丽的真实写照!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它没有这样高,也没有现在这样美。它只是一片荒坡。宝润人利用开挖“月亮湖”的淤泥,一点一滴堆砌而成的,是宝润的创业者用勤劳和汗水,用真诚和希望创造了美丽,把“月亮湖”的龙王请上了山,从此,让这个昔日的荒山野岭,受到了龙王的护佑,变成了有山有水,美景如画,风调雨顺,风景宜人的好地方。站在亭中,全园的一切美景一览无余。那层林叠翠的树林、果园、芳草,林中别墅、民俗小院、休闲会所点缀在浓荫绿海之间,形成了自然和谐的美妙画卷!我们极目远眺,晴日里远处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夕阳染红的天际,红霞将远处婉蜒的长城,高高耸立在山脊上的烽火台涂满了金黄色的余晖;清晨移步凤栖台,我们可以望穿林海,看浩瀚渤海,闪着鳞片一样的朝晖;渔帆点点,反衬着锚地巨大轮船的剪影,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喷薄而出,使你产生一种“林海升红日”的奇妙感觉。三、万象广场穿百米绿荫小道,倘徉于万象广场,我们可以浏览农俗科普画廊。“五谷杂粮”我们常吃,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养生和保健的功效,只是以个人的习惯评价司空见惯的“五谷杂粮”,现在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养生、保健知识,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粮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大家再往广场西侧看,那里有果园内散养的土鸡、土鸭、珍珠鸡、孔雀,人来时它们会大叫吵闹水止,那也是对您的欢迎曲。伫足“同心亭”,欣赏亭柱之上那副“家伦和事业兴盛,将相合国运昌隆”的对联,我们可以体会到园中主人对您的衷心祝福,对国家强盛的真挚企盼。四、连心桥、月亮湖沿小路西行不足百米,我们就到达了园内的“连心桥”和水产养殖基地及垂钓娱乐中心---“月亮湖”。在前面小径往南,垂柳迎风摇曳,一座银灰色小桥横跨“月亮湖”。这据说就是毛主席曾走过的小桥。此桥来自于北戴河区美丽的临海公路。由于旧城改造,这座小桥面临着被拆除毁掉的命运。为了挽救这座小桥,宝润生态园多方联系终于用真诚换来了美好的结局。小桥终于整体搬迁到了生态园,后来,经过反复考察取证才知道,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考察期间,曾走过这座小桥,来到了海边,站立那块礁石的旁边。毛主席一双深沉睿智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眺望广阔无垠篇二:徐福生态园导游词徐福生态园导游词景点路线:泊船山——茶园——徐福广场——徐福像——放生池——石碑——徐福庙——兴会寺——原路返回尊敬的百岁堂会员们早上好,欢迎各位叔叔阿姨光临连云港市徐福生态园旅游观光,这里也是我们百岁堂的文娱养生基地之一。大家叫我小韩就可以了,今天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长辈多多包涵,小韩定当虚心接受教诲,并十分感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韩再次对各位叔叔阿姨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赣榆县风景秀丽的金山镇,这里地处苏鲁交界(江苏 山东),东临海州湾,西依大吴山,北邻山东省,南望赣榆城,是秦朝东渡日本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集山、水、林、果、茶生态旅游之大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泊船山的山脚下,泊船山座落于金山镇东北部与石桥镇交界处。主峰高93米,面积49平方公里,自明代起,就是赣榆的八景之一。泊船山还有个名字叫龟山,泊船山为何又叫龟山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老人在山前坡开荒种地,一天夜里,偶得一梦,梦见波涛滚滚海水猛涨,眼看山被淹没,吓得他无处逃生,正在为难之际,忽然有两个石龟出现在眼前对他说:“我俩是五百年前被王母娘娘贬在此山,求你把俺救出来,俺定能镇守此山,叫大海往东撤退。”第二天一早,他扛起镢头往夜梦指示的方向一刨,喀嚓一声,泥土飞扬,闪出一雌一雄两个石龟。消息传开,百姓都来观赏,于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此乃神龟也,于是泊船山也就称为龟山了。各位叔叔阿姨今天就跟着小韩一起置身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之中,尽享世外桃源恬静安逸之趣。大家能看到这里有着千亩的茶园,层层迭迭,郁郁葱葱,绿浪起伏,茶香缭绕。喝过龟山茶的游客都赞赏龟山茶色形味俱佳,实为茶中珍品。徐 福 像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广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徐福东渡圣迹浮雕墙。众所周知,徐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第一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早在2200多年前,徐福就把稻作农耕、锻治纺织、古籍汉字等先秦文明传到日本列岛,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给中国人民和日本、韩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徐福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日本的、韩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徐福是一代国际伟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徐福故里的人民,我们也为有这样伟大的先贤感到骄傲!为弘扬徐福文化,传承徐福精神,根据徐福东渡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传说故事,后人设计制作了这组“徐福东渡圣迹图”。东边为徐福东渡图,再现当年徐福东渡历史场景,西边为徐福传说,讲述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扶桑,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1600多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1700多年,比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早1700多年。徐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赣榆人民的骄傲,因为他的家乡就在这里。自1990年起赣榆已成功地举办了6届徐福节活动,就是为了纪念秦朝方士徐福。第一幅图:秦始皇东巡至琅琊,欲觅长生不老之药,以享永年。宣召方士徐福,委其泛海东渡,访仙求药。徐福受秦始皇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仙,止于日本,卒年失考。第二幅图:徐福受命,即征近海船匠圬工日夜赶制楼船。所成之船长十丈以上,宽约八丈,高十丈,船面甲板上三下二计五层,每船可载百五十人。第三幅图:出征前夕,依礼祭海。祭海之仪,自来北祭龙王,南祭海神。徐福一行虑及浮槎瀚海,航途未卜,遂龙王、海神共祭,祈求荫庇。自此,赣榆沿海龙王海神同祭之习沿袭至今。(浮雕墙阴面“诗歌徐福”大型诗碑)我们面前的这尊徐福石雕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尊徐福石雕像,塑像身高5米,底座高5米,通高11米,由上海艺术学院赣榆籍著名雕塑艺术家潘学修先生设计,采用地产花岗岩精心雕制而成。大家请看,徐福高冠博带,手握航海图,稳健扎实地立于船头,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在狂风巨浪中劈波前行,充分展现了徐福大智大勇,敢于拼搏的伟大形象。这尊雕像建于1990年12月5日,原本矗立在县城镇海路和华中路交汇处的繁华地段,是赣榆县城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秋,金山镇动议重修徐福庙,应徐福故里人民的请求择吉日将徐福宝像奉迁至此,并于中国·赣榆第六届徐福节开幕之际,举行了隆重的徐福像奉迁揭幕仪式。2007年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暨徐福庙落成典礼之际,金山镇人民政府又敬立“徐福宝像奉迁记”碑以示永久纪念。这是历史之追塑、亲情之表达,也是历史文化绽放之异彩!(地点:羽田碑刻)徐福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先河,使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两千多年后,当徐福故里在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确认后。日本、韩国的客人纷纷来徐福故里寻根祭祖。2002年6月25日,日本国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在连云港市刘永忠市长的陪同下来到徐福村,拜竭徐福祠,亲笔题写“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八个遒劲流畅的大字。2007年7月,当他得知徐福故里正在重建徐福庙的消息后,再次恭敬地题写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的碑文,表达了思乡敬祖的心情。赣榆县人民政府为此将碑文用巨石镌刻,以志纪念。碑阴为赣榆县人民政府撰写的铭文“羽田孜先生,日本国长野县人。众议院议员,第八十代内阁总理大臣,2002年6月25日拜谒徐福祠之际题此以赠,复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际重书。特勒斯石,以志永念。”2007年10月26日,在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开幕之际,赣榆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羽田碑刻”揭幕仪式,为中日关系史又添一段佳话,为中外徐福研究开创了新的里程碑。徐福,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的第一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徐福率众东渡之伟行壮举,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一千六百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及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均早一千七百年。徐福东渡,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精神财富,书写了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龟山神泉眼前一泓碧水,黑黝黝的,深不可测,微风吹过,泛起涟漪,层层片片,飘向芦苇深处。这就是神秘的龟山神泉。据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泉洗澡,泊船山上的两只神龟趴在山脚偷窥,王母娘娘羞怒之下,将神龟变成石龟,贬在泊船山,永世不得上界成仙。龟山神泉深不见底,从不干涸,既使大旱之年,泉水仍潺潺流淌,不紧不慢地滋润着山脚下这千亩茶园。徐 福 庙徐福庙重建于2007年,由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精心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为秦汉风格。由山门,东西钟鼓楼,左右陈列室,大殿,东西碑廊,回廊等建筑物构成,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徐福纪念建筑物之一。广场东面矗立3面高大的石碑,左面第一座是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先生亲笔所题“徐福故里”碑,这座碑于1992年11月24日揭幕,当时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和中国赣榆第三届徐福节开幕式。中间这一座是“重修徐福庙记”碑,碑中详尽地记述了徐福的丰功伟绩和徐福故里人民建庙祭祀永久怀念之情,第三座石碑所题的是一首诗,诗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是在1990的时候,赵朴初先生闻知赣榆县隆重举办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时题诗的,生动表达了对徐福不畏艰险泛海东渡的歌颂和对赣榆人民举办徐福节的嘉许。为了怀念赵朴初先生对徐福和徐福故里人民的深情厚谊,重修徐福庙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赵朴初的题诗立碑铭记。山门上徐福庙3个遒劲俊逸的大字,为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写,山门两旁的楹联由连云港日报原总编辑刘畅征先生撰联,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耀山先生书丹,上联为“嘉木溢芳,九天袅袅慰豪士”,下联为“碧流织韵,千载滔滔仰高风。”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庙正殿,徐福大殿是徐福庙的主要建筑,总面积286平方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祭祀大殿。这座古铜色的徐福塑像,由著名雕塑家潘学修先生亲自设计亲手塑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徐福坐像。徐福头戴高山冠,身着大袂蝉衣,手握竹筒,似在向往大海的辽阔,又似在眷恋故里的悠悠乡情。欣赏完了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呢,我们可以到大殿两旁的东西碑廊继续欣赏,东西碑廊各长15米,这里镶嵌着61块国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书法家、画家为纪念徐福和徐福节所提写的诗词。其档次品位之高,数量规模之大,为当今之最,是国内外任何一个研究和纪念徐福的场馆都无法比拟的。首先咱们先上钟楼,请各位小心,楼梯比较窄,小心碰头。各我们徐福庙虽然重修时间不长,但我们这里却有许多连云港之最,首先请大家看钟楼,这座钟高8米,直径2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钟,钟上选录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亲笔书写的老子道德经共四千二百多字,由连云港丰泰海藻有限公司和赣榆金韩食品加工厂捐款建造。兴 会 寺据《赣榆县志》、《赣榆县徐福研究》记载,当年,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东渡未归,乡民便在徐福村建庙纪念,应时祈祀,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古庙更名为兴会寺,始兴庙会,俗称“老妈妈会”。当年寺前有两棵数丈高的白果树,曾是沿海渔民归航的标志。兴会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一座佛教寺庙,香火之盛闻名苏北等地,引来周边大量渔民及佛教信徒前来朝拜。直到二十世纪初,庙里仍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沿海的渔民每逢出海前,都要到庙里焚香祭祀,祈求平安。2009年,由赣榆县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00余万元重新修建兴会寺。兴会寺院占地面积33120平方米,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是我县唯一一座寺庙,也是我市重要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兴会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12年9月22日完成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兴会寺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始施工。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宋朝时代布袋和尚的形象。“大大的肚皮”代表包容,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要清清楚楚而又能包容。“满脸笑容”表达的意思特别明显,“呈平等心,现喜悦相”。弥勒菩萨教导人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健康长寿,事业有成。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从保持个人家庭、事业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再扩展到保持世界和平。持国天王代表尽职尽责,社会上人人都能负责尽职,这个目标就达到了。天王手持琵琶,弦松了不响,太紧就断了。教导人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中道——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就是今天讲的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日新,佛法讲精进。天王教我们不断求进步,德行要进步、学问要进步、技术要进步、生活水平要进步,不保守、不落伍,走在时代的前端。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指导时代要有高度圆满的智慧。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就是多看。善于观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结经验。广目天王手拿的是龙或蛇,龙、蛇表变化。社会上人、事、物变化多端,要仔细小心看清楚。另一手拿的是珠子,表不变,教人们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乱中找出不变的原则,心有主宰。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把伞,伞是遮盖。伞代表的意思是环保,防止污染,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污染,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实行——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观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行——踏踏实实的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思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是般若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造像,是座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雍容华贵,柔和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把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它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更进一步,则是形容般若胜智,胜过一切菩萨之分证。文殊菩萨的总指挥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文殊菩萨的孝敬、慈悲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所以文殊菩萨代表理性,代表智慧。观世音菩萨: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没有丝毫的企图,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

1929年夏,独立第四旅驻扎在江苏省东海县,旅长谭曙卿为谋取“生财之道”,竟在依靠外地进口粮食的东海县大量收购粮食,然后由连云港出口,售往青岛、日本,从中牟取暴利。由于粮食大量出口,导致地方上粮价猛涨。东海县各公团不得不出面要求该旅停止购粮,可谭曙卿仗着兵权在握拒不买账。于是,县党部、商会、工会等便开始劝令各粮行不再替军队买粮,又劝阻搬运工工会工人不再给部队运粮。县党部创办的《海州日报》编辑陈嗣衡,更是以犀利之笔不断在报上发表文章,对该旅违反法令,私运粮食出口之事进行抨击。这样一来,该旅的粮食生意终于做不下去了,气急败坏的谭曙卿怒火难下,于是便伺机报复 。1929年8月的一天,谭曙卿借国民党中央“严防过激分子乘机破坏”的指令为由,突然下令将县工会主席张劲枢、《海州日报》编辑陈嗣衡、县党部常委夏鼎文等人,以私通共党的罪名一举抓捕。次日下午,谭曙卿突然下令将张劲枢、陈嗣衡绑赴刑场,执行枪决。然而,令谭曙卿没有想到的是,东海县党部秘书颜振流等人向镇江省党部发出急电。东海县各界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组织了“东海杀人案申诉团”,赴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南京多家报纸争相在头版头条揭露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朝野为之轰动。国民党中央党部派中央委员张道藩接见了申诉团,随即又派中央党部总干事黄宇人专程赴东海县调查。在得知谭曙卿违法乱纪、擅自杀人属实后。张道藩下令将谭曙卿撤职拿办。 宪兵们很快便将藏匿在花牌楼大华饭店的谭曙卿抓获归案。紧接着,军事委员会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审理此案,但审讯未作出结论。1933年,驻防福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公开通电全国,反对蒋介石。此时,蒋介石想起了曾任职福建的谭曙卿,便对部下说:“谭曙卿曾任职福建,对当地情况颇熟,可以叫他立功赎罪。”几年来的一幕紧锣密鼓的“闹剧”最后竟以“最高领袖”的亲自“压轴”而告收场。

大人物?惠浴宇:建国后,历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通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华东局常委。

1、去淘宝看看,有代发新闻稿的,价格最便宜2、去百度搜下新闻稿代发,稍微贵;3、自己和网站直接取得联系,看具体情况,估计费用也不低连云港日报属于新闻网站,不是随便发广告的地方,如果你是广告只能通过1、2解决。如果是有争议新闻或者其他,可以直接联系网站。

朱自清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中文名: 朱自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 1898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 1948年8月12日 代表作品: 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编辑本段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进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 朱自清著述近三十种,二百万余言,大部分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文集》(1953)。另有《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自1981年起陆续出版。其他选本尚有《朱自清选集》(1951)《朱自清诗文选集》(1955)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诗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其孙现亦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故居新址开放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1]”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和陈竹隐。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还有《绿》《春》等。其中,他的作品《春》被收入到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与《背影》被收入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其中还有《匆匆》入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荷塘月色》等优秀作品也入了西师版教材。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连云港日报社总编辑

篇一: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宝润生态园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宝润生态园!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首先介绍我园的基本情况:宝润生态园于2004年开发建设,占地500亩,经过五年的土地净化,现已达到高度生态平衡,按各种果树的特性,划分了七个不同区域,分别种植了大樱桃、布朗李、甜梨等各种经济果树2万多棵,种植松树、柳树、杨树、火炬树、香花槐、香椿等绿化树种3万多棵,园内建蔬菜大棚14个,种植各类蔬菜20多种,各种农作物30多种;园内还有水域面积60多轩的月亮湖。目前生态园共有果蔬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园餐厅各一个;农家小院12座、“林中别墅”3栋、“休闲会所”一座;健身运动、游乐中心各一个,是集旅游休闲、采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是久居城市里人们理想的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生态园距市区更近,来去更方便,消费成本更节省。现在大家都管我们这里叫秦皇岛的“后花园”,啥时来都方便,啥时来都开心!一、樱桃园、桃李园大家请往这里看,这就是我们的樱桃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引进的欧洲甜樱桃树200多棵,品种有红灯笼、黄蜜、沙蜜豆、紫樱桃等,这里的成年樱桃树枝繁叶茂。6月下旬果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黄蜜,红艳艳的红樱桃挂满了枝头。这里樱桃果大肉多,色泽艳丽,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在这样的环境里和氛围中,你也许有亲手摘些樱桃,品尝一下的愿望;也许你有拿起相机,按动快门,在绿色的叶、红色的樱桃下留影的冲动,那你就不必再等了,大家可以到园中去采摘,尽情去拍摄,那将是乐趣无限的,令人陶醉的!大家再往我的右边看,这就是我们的“桃李幸福园”。占地 亩,园中共有桃树 棵,引进的欧洲优良品种“布朗李” 多棵。早春时节,桃花红、李花白、杏花艳,争芳斗艳,满园春色;仲夏时节,“桃李园”硕果累累,十分养眼,十分好看,如果你在此时来这里,你一定会大饱口福。园区对果树进行了重点改良,用一些老桃树作为母本将引进的李子树进行了嫁接,形成很多有趣的“一树结两果”的奇景,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果树,这边长出了桃子,这边长出了李子,呈现出了相容共生的奇特景象,妙趣横生,令人称奇。园区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桃李满天下”。园中的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随手可摘,立即就可以吃,绝对安全可靠。在植被繁茂的果园里,在各种果树下,散养的农家土鸡、土鸭、土鹅在那里找食、嬉戏,它们喝饮山泉,饿了就可以吃些草籽、小虫,在果树下自然生长、产蛋。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入园捡收散养的禽蛋,感受找蛋的惊喜和捡蛋的快乐!有人也许会担心:我采摘了那么多水果,怎么能在保证在不被碰坏碰烂的情况下带回家?我捡了那么多的鸡蛋、鸭蛋、鹅蛋怎么拿?会不会碰烂?现在我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园区根据家禽养殖、蔬菜、水果栽植的特点,专门衍生出一个系列禽蛋、蔬菜、水果捡收、采摘携带项目。园区在取得了有关部门“原生态、无公害”商标的认证的同时,制作了精美的包装礼盒,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摘收集的“成果”分别装箱,保证你在观光游玩尽兴的同时,可以携带自己的收获满载而归。二、玉龙亭穿过樱桃园幽静的小路,沿着石阶,我们将登顶玉龙山到达“玉龙亭”。玉龙山上植物茂密,如绿海环绕。火炬树布满了山坡,酷似火炬的花朵争相绽放,如同绿海中跃动的火焰,与野花野草一起形成一幅自然繁荣的景象。“玉龙亭”位于全园南面的最高点,和即将建设完成的凤栖台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园区制高点,它们遥遥相对,形成生态园内突出的亮点。大家知道龙与凤的搭配,寓意着“龙凤呈祥”的祥瑞之气,隐含着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好祝愿!而这个龙与凤的天作之合,正是宝润生态园创造奇迹、制造美丽的真实写照!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它没有这样高,也没有现在这样美。它只是一片荒坡。宝润人利用开挖“月亮湖”的淤泥,一点一滴堆砌而成的,是宝润的创业者用勤劳和汗水,用真诚和希望创造了美丽,把“月亮湖”的龙王请上了山,从此,让这个昔日的荒山野岭,受到了龙王的护佑,变成了有山有水,美景如画,风调雨顺,风景宜人的好地方。站在亭中,全园的一切美景一览无余。那层林叠翠的树林、果园、芳草,林中别墅、民俗小院、休闲会所点缀在浓荫绿海之间,形成了自然和谐的美妙画卷!我们极目远眺,晴日里远处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夕阳染红的天际,红霞将远处婉蜒的长城,高高耸立在山脊上的烽火台涂满了金黄色的余晖;清晨移步凤栖台,我们可以望穿林海,看浩瀚渤海,闪着鳞片一样的朝晖;渔帆点点,反衬着锚地巨大轮船的剪影,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喷薄而出,使你产生一种“林海升红日”的奇妙感觉。三、万象广场穿百米绿荫小道,倘徉于万象广场,我们可以浏览农俗科普画廊。“五谷杂粮”我们常吃,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养生和保健的功效,只是以个人的习惯评价司空见惯的“五谷杂粮”,现在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养生、保健知识,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粮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大家再往广场西侧看,那里有果园内散养的土鸡、土鸭、珍珠鸡、孔雀,人来时它们会大叫吵闹水止,那也是对您的欢迎曲。伫足“同心亭”,欣赏亭柱之上那副“家伦和事业兴盛,将相合国运昌隆”的对联,我们可以体会到园中主人对您的衷心祝福,对国家强盛的真挚企盼。四、连心桥、月亮湖沿小路西行不足百米,我们就到达了园内的“连心桥”和水产养殖基地及垂钓娱乐中心---“月亮湖”。在前面小径往南,垂柳迎风摇曳,一座银灰色小桥横跨“月亮湖”。这据说就是毛主席曾走过的小桥。此桥来自于北戴河区美丽的临海公路。由于旧城改造,这座小桥面临着被拆除毁掉的命运。为了挽救这座小桥,宝润生态园多方联系终于用真诚换来了美好的结局。小桥终于整体搬迁到了生态园,后来,经过反复考察取证才知道,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考察期间,曾走过这座小桥,来到了海边,站立那块礁石的旁边。毛主席一双深沉睿智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眺望广阔无垠篇二:徐福生态园导游词徐福生态园导游词景点路线:泊船山——茶园——徐福广场——徐福像——放生池——石碑——徐福庙——兴会寺——原路返回尊敬的百岁堂会员们早上好,欢迎各位叔叔阿姨光临连云港市徐福生态园旅游观光,这里也是我们百岁堂的文娱养生基地之一。大家叫我小韩就可以了,今天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长辈多多包涵,小韩定当虚心接受教诲,并十分感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韩再次对各位叔叔阿姨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赣榆县风景秀丽的金山镇,这里地处苏鲁交界(江苏 山东),东临海州湾,西依大吴山,北邻山东省,南望赣榆城,是秦朝东渡日本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集山、水、林、果、茶生态旅游之大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泊船山的山脚下,泊船山座落于金山镇东北部与石桥镇交界处。主峰高93米,面积49平方公里,自明代起,就是赣榆的八景之一。泊船山还有个名字叫龟山,泊船山为何又叫龟山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老人在山前坡开荒种地,一天夜里,偶得一梦,梦见波涛滚滚海水猛涨,眼看山被淹没,吓得他无处逃生,正在为难之际,忽然有两个石龟出现在眼前对他说:“我俩是五百年前被王母娘娘贬在此山,求你把俺救出来,俺定能镇守此山,叫大海往东撤退。”第二天一早,他扛起镢头往夜梦指示的方向一刨,喀嚓一声,泥土飞扬,闪出一雌一雄两个石龟。消息传开,百姓都来观赏,于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此乃神龟也,于是泊船山也就称为龟山了。各位叔叔阿姨今天就跟着小韩一起置身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之中,尽享世外桃源恬静安逸之趣。大家能看到这里有着千亩的茶园,层层迭迭,郁郁葱葱,绿浪起伏,茶香缭绕。喝过龟山茶的游客都赞赏龟山茶色形味俱佳,实为茶中珍品。徐 福 像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广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徐福东渡圣迹浮雕墙。众所周知,徐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第一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早在2200多年前,徐福就把稻作农耕、锻治纺织、古籍汉字等先秦文明传到日本列岛,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给中国人民和日本、韩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徐福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日本的、韩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徐福是一代国际伟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徐福故里的人民,我们也为有这样伟大的先贤感到骄傲!为弘扬徐福文化,传承徐福精神,根据徐福东渡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传说故事,后人设计制作了这组“徐福东渡圣迹图”。东边为徐福东渡图,再现当年徐福东渡历史场景,西边为徐福传说,讲述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扶桑,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1600多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1700多年,比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早1700多年。徐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赣榆人民的骄傲,因为他的家乡就在这里。自1990年起赣榆已成功地举办了6届徐福节活动,就是为了纪念秦朝方士徐福。第一幅图:秦始皇东巡至琅琊,欲觅长生不老之药,以享永年。宣召方士徐福,委其泛海东渡,访仙求药。徐福受秦始皇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仙,止于日本,卒年失考。第二幅图:徐福受命,即征近海船匠圬工日夜赶制楼船。所成之船长十丈以上,宽约八丈,高十丈,船面甲板上三下二计五层,每船可载百五十人。第三幅图:出征前夕,依礼祭海。祭海之仪,自来北祭龙王,南祭海神。徐福一行虑及浮槎瀚海,航途未卜,遂龙王、海神共祭,祈求荫庇。自此,赣榆沿海龙王海神同祭之习沿袭至今。(浮雕墙阴面“诗歌徐福”大型诗碑)我们面前的这尊徐福石雕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尊徐福石雕像,塑像身高5米,底座高5米,通高11米,由上海艺术学院赣榆籍著名雕塑艺术家潘学修先生设计,采用地产花岗岩精心雕制而成。大家请看,徐福高冠博带,手握航海图,稳健扎实地立于船头,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在狂风巨浪中劈波前行,充分展现了徐福大智大勇,敢于拼搏的伟大形象。这尊雕像建于1990年12月5日,原本矗立在县城镇海路和华中路交汇处的繁华地段,是赣榆县城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秋,金山镇动议重修徐福庙,应徐福故里人民的请求择吉日将徐福宝像奉迁至此,并于中国·赣榆第六届徐福节开幕之际,举行了隆重的徐福像奉迁揭幕仪式。2007年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暨徐福庙落成典礼之际,金山镇人民政府又敬立“徐福宝像奉迁记”碑以示永久纪念。这是历史之追塑、亲情之表达,也是历史文化绽放之异彩!(地点:羽田碑刻)徐福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先河,使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两千多年后,当徐福故里在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确认后。日本、韩国的客人纷纷来徐福故里寻根祭祖。2002年6月25日,日本国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在连云港市刘永忠市长的陪同下来到徐福村,拜竭徐福祠,亲笔题写“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八个遒劲流畅的大字。2007年7月,当他得知徐福故里正在重建徐福庙的消息后,再次恭敬地题写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的碑文,表达了思乡敬祖的心情。赣榆县人民政府为此将碑文用巨石镌刻,以志纪念。碑阴为赣榆县人民政府撰写的铭文“羽田孜先生,日本国长野县人。众议院议员,第八十代内阁总理大臣,2002年6月25日拜谒徐福祠之际题此以赠,复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际重书。特勒斯石,以志永念。”2007年10月26日,在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开幕之际,赣榆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羽田碑刻”揭幕仪式,为中日关系史又添一段佳话,为中外徐福研究开创了新的里程碑。徐福,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的第一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徐福率众东渡之伟行壮举,比明代郑和下西洋早一千六百年,比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及葡萄牙麦哲伦绕地球航行均早一千七百年。徐福东渡,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精神财富,书写了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龟山神泉眼前一泓碧水,黑黝黝的,深不可测,微风吹过,泛起涟漪,层层片片,飘向芦苇深处。这就是神秘的龟山神泉。据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泉洗澡,泊船山上的两只神龟趴在山脚偷窥,王母娘娘羞怒之下,将神龟变成石龟,贬在泊船山,永世不得上界成仙。龟山神泉深不见底,从不干涸,既使大旱之年,泉水仍潺潺流淌,不紧不慢地滋润着山脚下这千亩茶园。徐 福 庙徐福庙重建于2007年,由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精心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为秦汉风格。由山门,东西钟鼓楼,左右陈列室,大殿,东西碑廊,回廊等建筑物构成,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徐福纪念建筑物之一。广场东面矗立3面高大的石碑,左面第一座是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先生亲笔所题“徐福故里”碑,这座碑于1992年11月24日揭幕,当时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和中国赣榆第三届徐福节开幕式。中间这一座是“重修徐福庙记”碑,碑中详尽地记述了徐福的丰功伟绩和徐福故里人民建庙祭祀永久怀念之情,第三座石碑所题的是一首诗,诗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是在1990的时候,赵朴初先生闻知赣榆县隆重举办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时题诗的,生动表达了对徐福不畏艰险泛海东渡的歌颂和对赣榆人民举办徐福节的嘉许。为了怀念赵朴初先生对徐福和徐福故里人民的深情厚谊,重修徐福庙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赵朴初的题诗立碑铭记。山门上徐福庙3个遒劲俊逸的大字,为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写,山门两旁的楹联由连云港日报原总编辑刘畅征先生撰联,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耀山先生书丹,上联为“嘉木溢芳,九天袅袅慰豪士”,下联为“碧流织韵,千载滔滔仰高风。”现在我们来到徐福庙正殿,徐福大殿是徐福庙的主要建筑,总面积286平方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祭祀大殿。这座古铜色的徐福塑像,由著名雕塑家潘学修先生亲自设计亲手塑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徐福坐像。徐福头戴高山冠,身着大袂蝉衣,手握竹筒,似在向往大海的辽阔,又似在眷恋故里的悠悠乡情。欣赏完了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呢,我们可以到大殿两旁的东西碑廊继续欣赏,东西碑廊各长15米,这里镶嵌着61块国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书法家、画家为纪念徐福和徐福节所提写的诗词。其档次品位之高,数量规模之大,为当今之最,是国内外任何一个研究和纪念徐福的场馆都无法比拟的。首先咱们先上钟楼,请各位小心,楼梯比较窄,小心碰头。各我们徐福庙虽然重修时间不长,但我们这里却有许多连云港之最,首先请大家看钟楼,这座钟高8米,直径2米,是目前连云港最大的钟,钟上选录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亲笔书写的老子道德经共四千二百多字,由连云港丰泰海藻有限公司和赣榆金韩食品加工厂捐款建造。兴 会 寺据《赣榆县志》、《赣榆县徐福研究》记载,当年,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东渡未归,乡民便在徐福村建庙纪念,应时祈祀,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古庙更名为兴会寺,始兴庙会,俗称“老妈妈会”。当年寺前有两棵数丈高的白果树,曾是沿海渔民归航的标志。兴会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一座佛教寺庙,香火之盛闻名苏北等地,引来周边大量渔民及佛教信徒前来朝拜。直到二十世纪初,庙里仍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沿海的渔民每逢出海前,都要到庙里焚香祭祀,祈求平安。2009年,由赣榆县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00余万元重新修建兴会寺。兴会寺院占地面积33120平方米,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是我县唯一一座寺庙,也是我市重要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兴会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12年9月22日完成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兴会寺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始施工。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宋朝时代布袋和尚的形象。“大大的肚皮”代表包容,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要清清楚楚而又能包容。“满脸笑容”表达的意思特别明显,“呈平等心,现喜悦相”。弥勒菩萨教导人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健康长寿,事业有成。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从保持个人家庭、事业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再扩展到保持世界和平。持国天王代表尽职尽责,社会上人人都能负责尽职,这个目标就达到了。天王手持琵琶,弦松了不响,太紧就断了。教导人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中道——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就是今天讲的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日新,佛法讲精进。天王教我们不断求进步,德行要进步、学问要进步、技术要进步、生活水平要进步,不保守、不落伍,走在时代的前端。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指导时代要有高度圆满的智慧。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就是多看。善于观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结经验。广目天王手拿的是龙或蛇,龙、蛇表变化。社会上人、事、物变化多端,要仔细小心看清楚。另一手拿的是珠子,表不变,教人们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乱中找出不变的原则,心有主宰。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把伞,伞是遮盖。伞代表的意思是环保,防止污染,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污染,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实行——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观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行——踏踏实实的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思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是般若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造像,是座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雍容华贵,柔和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把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它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更进一步,则是形容般若胜智,胜过一切菩萨之分证。文殊菩萨的总指挥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文殊菩萨的孝敬、慈悲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所以文殊菩萨代表理性,代表智慧。观世音菩萨: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没有丝毫的企图,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

大人物?惠浴宇:建国后,历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通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华东局常委。

有朱自清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是谁

复中翁:(生卒年待考),东海人。著名西汉时期汉宣帝之师。公元前92~前66年之间,是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文坛巨匠 李汝珍。李汝珍(约1763一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人,19岁随兄李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保司大使衙门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钟离昧(?一前200年),汉朐县伊芦乡(今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昧为楚王项羽大将江恒源(1886一1961年):字问渔,号蕴愚,灌云县板浦镇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私立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任课务。历任江苏第二厅视学、省立第八师范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丁文斋(1922年一1996年), 原名丁五和,出生于灌云县板浦镇。1940年冬,他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不久加入了中国***。曾任中共东海县委负责人宋云龙的警卫员、东海县大队警卫团排长,新四军第三师连长、第三十九军一一师炮兵团团长。1950年11月,奉命赴朝作战。归国后,从第三十九军调到炮兵一三三师工作,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吉林省军区国防工办主任和党委书记,省军区别司令员,少将军衔。江希明,祖籍灌云县板浦镇,生于北京。生物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顾问,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1932年进入浙江大学生物系学习,1936年毕业。1937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学习,1940年毕业,获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到当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解放后,调浙江师范学院任生物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长,1958年调入杭州大学任副校长兼生物系教授李益山,灌云县龙其镇人。1927年毕业于东海师范初中部,同年考入镇江师范。1938年11月,赴山东省沂水县岸堤八路军军政干校学习。翌年春返回后,与曹通三、孙海光等同志组建抗日游击队,不久,并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后为新四军第九旅。1940年任第九旅民运队长,同年,加入中国***。1945年1月,任中共泅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常委;11月,调至黑龙江省肇东县任县长。1949年担任中共肇东县委书记。1950年后,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检查处长、地方工业局局长、中国地方工业部食品局副局长、轻工业部食品局局长、日用化工局局长。1973年到1978年春,先后担任安徽省科技局副局长、局长,省科委副主任。1978年5月,调任国家科技第四局局长。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担任党组书记、总经理。1983年9月,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1987年2月,担任中国烟草学会理事,1990年离休于北京。高维敏(1944一),灌云县陡沟乡高李庄人。1961年8月入伍于济南军区坦克二师机械化团。曾任济南军区组织部干事、济南军区坦克二师机械化团政治处副主任、坦克八师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即现国防大学前身)学习两年。毕业后,被任命为济南军区独立旅政委、山东省军区副政委,时隔不久,兼任烟(台)威(海卫)警备区政委,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冯公智(1901--1994),江苏灌云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工作,曾任江苏省立松江中学、淮阴中学体育主任,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体育委员会工作,民国37年任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教授。1954年调入上海市体委工作,曾任市体委竞赛处副处长、上海市体育总会副秘书长陈伟达,陈伟达(1916-1990) 江苏灌云(今响水县响水镇)人。1933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是上海学生领导人之一。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中共党团委员、中共江北特委委员、如西县工委书记、苏中四地委副书记、淞沪地委书记兼淞沪军分区政委、华东野战军师政委、宁波军管会主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和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浙江大学校长、浙江省委副书记和书记、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兼天津警备区政委、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是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90年3月18日在杭州逝世。邸安和,国家男排主教练,1954年7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丁景和:灌云县板浦镇人,1931届毕业生,曾在母校板浦中学及海州中学任教。解放后,曾在江西中医学院等高校任教,教授,系主任,九三学社社员,江西省植物学会理事,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代表。徐鑫福:灌云县板浦镇人,板中1932届毕业生。1940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0—1944年在四川飞机制造厂、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1945—1949年先后在美国飞机制造厂、英国飞机设计院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华北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学院、中国航天航空大学教授,飞机构造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孙可宗:灌云县原东辛乡人(现划归板浦镇),本校1935届毕业生,现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担任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著述甚丰。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汪小为:灌云县四队镇人,板中1939届毕业生。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毕业于淮海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41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1946年任新四军三师十旅文工团团长;1947—1948年任嫩江省(后改为黑龙江省)龙东县塔哈区委书记兼区长;1948—1950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宣传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广西《柳州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柳州分社社长。解放后,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先后任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都部主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台长,北京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局级)兼北京电视台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生从事文艺及新闻宣传工作。曾随军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撰写了大量战地新闻和通讯、广播电视。主要著作有《天涯霸旅》及电视、电视剧评论数十篇。徐速:灌云县板浦镇人,板中1940届毕业生。1949年1月在盐城华中大学参加工作。1949年4月渡江战役以后,先后在无锡军管会,苏南行署教育处,苏南行署调研室任职,后调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任财经团委书记。1955年以后先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央党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一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黄新连,新浦人,1973年,中国邮政总局局长助理

是事业单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

连云港记者站 站长:程长春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是“三皇五帝”中之一帝;他仁如天,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制定历法,传贤让位于舜,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是晓喻海内外的伟大人物。金湖是淮河下游、江苏省长江以北中部的一个1960年由宝应县析置的新县,说金湖是尧乡,是说尧生于金湖,金湖是尧的生身之地。如此说,是据《史记·五帝纪》中“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一语经考证而来。因该语中“三阿”即今金湖县境内之塔集。故而转言为“尧初生时其母在塔集之南,金湖是尧乡”矣。地名族内鉴真伪 塔集就是晋三阿尧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有关他的信息覆盖全国,查考尧的出生地必须将其放到全国这个大范围内权衡,绝不能坐于井地;察一言而概全盘。《史记·五帝本纪》中在“尧帝者”下曰“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的《二十五史》“史记”第7页“五帝纪”“帝尧”)。由此看出“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之言出于皇甫谧之口,在考证三阿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皇甫谧其人。据《辞海》介绍:“皇甫谧(215—282),魏晋间医学家,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著有《甲乙经》、《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等”。民国2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在评品著作者皇甫谧时曰:“年二十余始就学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武帝时累徵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舆之……。”由此而看,皇甫谧既是当时稀有之饱学之士,又是被后人推崇的有能耐的史学家。古往今来,解读并诠释《史记》的能有几人?不信其言而谁?既然皇甫谧之“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不虚,则三阿为何地之三阿应是问题的关键。查1931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典》中第32页有“三阿”词条,词条释文曰:“三阿,在江苏省高邮县西北。《舆地纪胜》云:‘高邮有北阿镇,离城九十里,即晋时三阿’。《高邮州志》云:‘东晋尚侨置幽州,太元四年,符秦将句难、彭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即此’”。《辞典》除给三阿下了定论一一“在江苏高邮西北”外,还引用了《舆地纪胜》和《高邮州志》中的话来补叙三阿,点明三阿是东晋时三阿,以及三阿相对于高邮城的方位和距离,这为我们确定三阿的具体位置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指出在三阿处发生过的一些大事,说明三阿是有相当影响的地方。经查,《辞典》中三阿仅此一条,别无他目。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一部参考群书调查甄录上起远古下迄近代的我国地名全书,特别是查阅古代地名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对《典》中所列之三阿及其诠释之内容可以毫无顾忌地照搬套用。也就是说“三阿在高邮西北,离城九十里”。以这样的方位和距离定位,三阿应在今金湖县境内夹沟、塔集、卞塘这一弧形地带。为认定这一结论,排除其他可能,还必须追溯、弄清、交待两个问题。一是有人或曰,阿者不是本县用语,以阿名地者更为鲜见,三阿应是县外他地之地名;二是三阿既在今金湖县境内,应是今之何地呢?阿者,大丘或曲隅也。我县境内湖泊众多,河汊网布。三河以南,闵桥、塔集一线以西区域为缓坡丘陵地带,陵谷毗连、湖溪曲串,墩塘,岗坂,岗头等代表性特色地貌比比皆是,以阿名地是符合中国古今地名命名习惯和规则的,是顺理成章之事,当不以为怪。《嘉靖扬州府志》在解释何为三阿时云:“三阿者,镇之南有平阿湖,又南有下阿溪也。”清朝顾祖禹编著于1692年的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在注释三阿时日:“三阿者,镇南有平阿湖,又南有下阿溪也……。或云,平阿湖侧有平阿村,村有故平阿县……此三阿也。”在历代众多版本的《高邮州志》、《扬州府志》、《扬州营志》、《天长县志》等地方志中,在闵桥、塔集、卞塘一带均多见文字记载和地图标注的以阿为名的地名。可见,三阿不是外来名称,是土生土长的地名,应是不争的事实。这里,笔者由《高邮州志》的《州境总图》中复印了一份塔集周边的地形图,该图虽说方位和比例尺都不甚准确,但塔儿集、闵家桥、卞塘以及平阿中村,平阿西村,平湖、运河等名称均醒目地标列其上,足见以阿名地的地名确实存在。其中,平阿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叫平阿乡。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高邮县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时将平阿乡、广沛乡合并为第十二区(后叫闵塔区),平阿这个名称才弃而断用(见《高邮县志》1990年版中的行政区划)。该图还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那些被水分割的岛状陆地一一一这是自古以来没经过大规模人工雕凿的原始形态,让人目野一新。这种地貌除在尚没有经过大规模人工改造的淮河入江水道中还能寻觅一些残存的踪影之外,在已经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人工条田方整化、居住庄台化、沟渠河网化整治后的现今的闵桥、塔集镇地域内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难道它不能为塔集的远古地貌和以阿名地的地名作些佐证吗?要说三阿为今之何地,则是非塔集古镇而莫属。南宋权威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云:“高邮有北阿镇……即晋时三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北阿镇,在江苏省高邮县。即晋时三阿也。”而且该《典》中仅一个北阿镇。《高邮州志》云:“北阿镇,在州治西北八十里,亦日三阿,以镇南有平阿湖,又南有下阿溪也。”等等,众多典籍均道出同一个声音:北阿就是三阿。《舆地纪胜》是南宋的地理总志,由王象之编著,成书于1227年,是我们目前已知最早记载叫“北阿就是三阿”的典籍。为了理清塔集与北阿的关系,1982年5月笔者与同办工作人员约请塔集镇上老居民翁正,陈友山、吴承志、杨淇、杜平等座谈,请他们介绍、追溯塔集名称的由来及演变。老同志们兴趣浓厚,个个争相发言,他们谈到了宝塔,谈到了吴大庄,谈到了塔儿集,塔阿集、北阿镇等。言他们在孩提时上人在农历腊月送灶神时灶符上落款的地址有的还叫“高邮西北北阿镇吴大庄”;现在的塔集是北阿镇移来后兴建的;此地原叫吴大庄,在北阿镇东北一里多地,北阿镇因地势较吴大庄低,常遭水患而迁此;新集镇初叫塔阿集,因北阿镇内原有一座古塔(塔在今集镇西南一里多地,于1966年8月在文化革命破四旧时拆除),从古塔和北阿内各取一字组成;由于“阿”、“儿”在方言中音近,因而常传呼为“塔儿集”;再后来,由于传呼和文字记载的缘故,将“儿”字逐渐淡去,才成为两个字的“塔集”等等。众人所述,将塔集名称的由来和演变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环环相扣,让人无懈可击。为了证实这些口碑资料,本人又查阅了清道光年间重修的《高邮州志》,在志内所附的“州境总图”上就标有塔的图形和“塔儿集”这个地名。据姜燕先生1988年发表于《淮阴志林》的“前秦、东晋三阿之战地点小考”云:“1986年在金湖塔集镇北首发现一块明代地眷,眷上镌有‘维大明国直隶扬州府高邮州昌平乡口口口口见寓平阿西村北阿镇’”。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北阿镇在明朝时是高邮昌平乡平阿西村内的一个集镇。这就以出土实物佐证了北阿镇的存在和它大概的地理位置。1996年5月6日戴之尧先生在《淮海晚报》上发表了“北阿古塔”一文,戴先生在文中无遮无掩地直点:“北阿镇即塔集的古称”。出土地眷的镌文,戴之尧先生文章中的提法和塔集镇翁正等一班老者口述的内容可谓是殊途同归,他们从不同的侧面验证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塔集就是古北阿镇,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这是历史的真实。从来就没有人将北阿和与塔集相邻的夹沟、闵桥、卞塘等地相联系,在考证夹沟、闵桥,卞塘这些地名时也从没有人提及过三阿这个名称。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准确性,本人又查阅了一些其他历史资料,以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作进一步佐证。其中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提供的信息,既增加了证据的种类,又提高了结论的权威性。因为在其内的有关地图上明标着我们所需要的内容。一是在第四册的《东晋》图上,在高邮城西北(今金湖县境内)的同一个点上标有幽州、兖州和三阿三个地名,其中三阿是聚落名,幽州,兖州是政区名,时二州侨置于三阿。二是在第七册的《明·南京图》上,在原三阿的位置处标着北阿镇。这就说明今金湖境内的这个地方历史上先后确实分别叫过三阿和北阿。查遍全套图集,没有发现第二个三阿,也没有发现第二个北阿。这就说明在全国范围内三阿和北阿仅此一个,或够资格上图册的仅此一个。这和《地名大辞典》中提供的信息完全一致。或说,实地中可能还有另一个三阿,但既然《图集》、《辞典》中都未提及,难道皇甫谧所言之三阿还能是它?这里,还有两个情况有必要作个说明。一是三阿或北阿在图所标注的位置与塔集应处的位置稍有偏差;二是北阿名称南宋就有了,但南宋图上没有标注出北阿。对此,我们认为这不影响三阿、北阿就是塔集的结论。其一,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高邮西北的三阿或北阿非塔集莫属,别无他地;其二,因为该《图集》是全国性的,其版面和比例尺都非常小,两图分别为八百四十万分之一和二百八十万分之一,象三阿这样的小地名不是因为其重要是根本不会被选标上图的,这样的小地名在这样比例尺的地图上也很难标注在准确的位置。至于南宋图上没有标注北阿,是因为该《图集》中的南宋图是以1208年的南宋政区成图的,而首现北阿的《舆地纪胜》是王象之1227年成书的,前后有19年之差,所以“北阿”南宋图上没有只能在明图上见到也就不足为怪了。综上所述,无论是地方志介绍、当地百姓口授传承、文人墨客笔下提及,还是出土文物镌刻,全国性典籍记载,可谓是异曲同工,它们共同佐证了一个事实、推断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塔集就是北阿,北阿就是三阿,塔集就是三阿。因而皇甫谧所言“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今应言之为“尧初生时其母在塔集之南”。因“之南”是主地塔集之“之南”,当在塔集之南的不远处,故可忽略不究其实。塔集历史上属高邮州,1958年划归宝应县,1960年金湖由宝应析出置县后,塔集改隶金湖县。县因镇而耀:金湖是尧乡!文章写到这里,话说到这份上,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否认你所引资料的真实性,也不是说你证据不充分,只是说尧生于金湖我们很难接受,且不说从来没听说过,就是听说过,谁不知金湖是块多么年轻的土地,而且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多少年来一直是被水覆盖着,哪能有这样的古人在此生存?其实,细想起来,这话也不为过,也是人认识事物的一种常理。当你对事情还不知情时,你当然无法去描绘事情的面目,更不要说细枝末节了。看来还有必要将金湖地区历史及地貌的演变作一个追溯和铺呈。 ·沧海桑田今非昔 金湖上古繁盛地尧生于塔集之南,符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生存环境。从大范围讲,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一带的青莲岗文化是1951年在楚州(原淮安)青莲岗发现的,金湖县域属于其中,该遗址是约公元前5400年一一前4400年间的事,属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1989年出版的《江苏市县概况》中的江苏省情概述云:“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前,北至徐海、南至太湖的广大区域内,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从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发现的炭化小米……江苏境内古人类创造的文化位居当时其他地区的前列。”高邮市运河以东一沟乡、龙奔乡境内的龙虬庄遗址、周邱墩遗址是距今6000-4500年前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用具(见1990年版《高邮县志·文物古迹》)。以上这些遗址都在金湖县域以东的京杭运河以东。从地理位置上讲,金湖在楚州(原淮安)、宝应、高邮一线的西侧,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楚州、宝应、高邮等离海近,而金湖则离海较远。按照目前的成陆学说,金湖应是先于运河以东成陆的,其实无论是金湖,还是宝应、高邮、楚州,甚至是建湖,兴化、盐城等,所联成的成片陆地在若干万年以前就已经有了。海岸线在宋朝以前若干万年中就基本没有变化,一直就是在连云港至盐城至如皋一线,直到宋太平兴国年间黄河夺淮后,滔滔黄水夹带大量泥沙入海,再加上长江入海所携之泥沙,在二水泥沙的共同作用下,才逐渐孕育成我县以东连云港至盐城至如皋一线以东的陆地(见《中国历史地图册》各朝政区图)。历史文化也是由西向东推进的。既然在6000年前的金湖以东地区就有人类,则金湖地区也应该有人类存在。从金湖县域的小范围来讲,以下事实也足以证明,起码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在金湖地区活动了。1974年在塔集以东近10公里的高邮湖边的夹沟荡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琮、石璧(见《金湖县地名录》),现这些文物完好无损地收藏在淮安市博物院。1985年在塔集西南10公里金南镇抬饭墩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石锛(见《金湖县志》)。塔集西金南镇境内的时墩遗址、抬饭墩遗址、戴楼镇境内的獾墩遗址都是新石器时期遗址(见1994年版《金湖县志·文物古迹》)。1957年在塔集以北的原吕良镇的张集圩处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楚国金币“郢爱”,现该金币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见《金湖县地名录》);1984年在塔集西北的陈桥镇渔池涧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剑(见《金湖县志》)等等。如果没有先民在此活动,哪来这些遗址和文物?!新石器时期开始于距今7000--8000年,此时先民已定居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见《辞海》)。尧是传说中的史前人物,他的生存年代距今约4000年以前(见《中国历史大事纪年》),说他出生于此地是完全符合历史文化背景的。从生存环境方面来讲,金湖地区介于江(长江)淮(淮河)之间,临近大海,过去没有这么多的湖泊和这样宽广的水面,河湖大多是运河大堤筑成和黄河夺淮后逐渐形成的。岗丘错置,溪涧纵横,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可食性野生动植物丰富,气候适宜,易于生存,是先民休养生息的理想之地。是开发较早和比较富庶的地区之一。以下史实可以说明这一点:禹划九州,隶扬州之域。秦属东阳县。汉代起县境内始有县的建置,叫平安县,其县治在今县域东部的湖荡内(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64-65页东汉徐州刺史部图 ) ;三国时魏将邓艾在今县境及今洪泽县境内屯田筑白水塘(白水塘通今陈桥镇境内的渔池涧),灌塘下田一万二千顷,并筑石鳖城(城在黎城北),以此地为前沿阵地与东吴抗衡,时曹操强令民众北迁,民众惊恐,纷纷渡江南下;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于石鳖立阳平郡,北周置石鳖县;《通典》云:“山阳重镇守险有平阳石鳖田稻丰饶盖历代屯田之地”;晋时三阿是重镇,侨置幽、充二州,并频频发生战事,句难、彭超围攻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唐中宗嗣圣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讨伐武后,武后遣大将李孝逸击之,徐敬业屯兵下阿溪,勒兵阻溪拒守;隋文帝改平安县为安宜县,并石鳖入安宜;汉井、汉墓遍及全县,陶罐、铜镜、鸡舍等汉代文物在县境内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等等。从上述可以看出,汉代时此地已经比较发达了,否则是不会在此置县,更不会在此设立县城的。“尧苗生九穗,汉麦结双枝”这一当地世代袭用的土地庙门联(塔集吴承智提供),充分说明了对尧帝及汉朝的推崇和歌颂。这是汉以前连续数千年开发、垦植的结果,否则,至汉时是不会有如此繁盛情景的。但沧海桑田,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叠土筑成运河东大堤,使西来之水被阻挡不能东逝,加之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后,黄河南徙夺淮,黄、淮二水横溢四流,无低洼而不入,直到1970年淮河入江水道建成前,此地成了二水的注潴之地。注而河成,潴则湖就,淹没农田村舍,使此地尽成水乡泽国。河水夹带的大量泥沙沉淀淤积后堙埋了遗址古迹。先民避水患,图生存,纷纷逃离家园;隋朝末年安宜城遭杜伏威屠焚;唐初将县城迁至运河以东白田(即今宝应县城),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摧残下,金湖地区一蹶不振,由繁荣转向了衰败。由此时起直到1960年设立金湖县,在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内本地没有县的建置,而分隶他县(金沟、银集镇一线以南的塔集、夹沟、闵桥等属高邮,余皆属宝应)。一度时期内,此地成了渺无人烟的空旷荒野。直到明朝初年(洪武年间),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才从苏州等地赶迁来一些民众。今县人大多是这些人的后裔。对于这一迁民行动,地方上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叫“洪武赶散”,一叫“插草为标”。“洪武赶散”意即朱洪武将一些地方的人强令迁徙疏散。疏散至本地的大多是苏州阊门人。“插草为标”,意即此地一片荒野,田地没有主人,来此地的人只要用草杆标示一下,就界定下属于你的田地范围。关于这一点,在县民的家谱中多有提及。《李氏宗谱》云:“吾李氏陇西堂,始祖乃陇西成纪人,同唐王朝李世民一支家族也,始祖籍今甘肃省六磐山(陇山)以西黄河上游以东的一带地区,后一支时间无稽入籍苏州阊门外落户建立家园。延至大明王朝洪武赶散时,我始祖兴十公受命,带领一支四子疏散到宝邑(宝应县)湖西时安(村庄名)地方安家落户……。”《吴氏家乘》云:“原籍吴郡阊门人氏於明初由苏徙邮(高邮)至湖西黄林东村卜筑家居名吴家庄……。”《杨氏家谱》云:“尚思人贵自立而尤不可忘本,我杨氏系关西自有明之初我始祖右三公自泗迁邮卜宅於珠湖(高邮湖)之西滨…。”……。由于民大多是明初由他地迁来的,不是本地自古衍殖下来的,加之黄、淮二水屡屡泛滥,冲毁、湮埋了历史文明,以致本地无论是在口授传承文化上还是在有载体的历史文化上都有个断层,这是个无可挽回的文化断层,它使金湖地区的古文化难以知晓、继承和光大。所以,一部分对此情况不甚了解的人,曲解或否认金湖地区灿烂的古文化也就在所难免了。后 记尧生于塔集,金湖是尧乡。自1993年泗阳谈嘉德先生在《竹枝词 三河轶事》中提及,1994年本人的《尧与塔集》小考文章在《江苏地名》刊登,同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后经诸多专家学者齐论共证,至1998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从文字记载历史的角度讲,算是对此事有了一个明晰的结论。但尧在金湖究竟有哪些遗迹,金湖人对这一厚重的文化遗产又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把握和宣传,我们应研究和努力。尧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生地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众口异词。故太史公(司马迁)慨曰:“余曾西至空洞北过 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者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延至西晋时,皇甫公周游巡访、查经问典、去伪存真,将其诠释为“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一言九鼎,将尧的生地定于三阿。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掸抹历史的尘埃,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三阿”是何地之“三阿”,现已明白了,她就是金湖县境内的塔集。仅此而已。祈仰品评。编辑:zacky 作者: 李义海

  • 索引序列
  •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字
  •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名单
  •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
  • 连云港日报社总编辑
  • 连云港日报总编辑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