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做过这道题的,议论文嘛,可以多个方面立意。但是得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超越提示,只是在提示基础上适当发挥,关于这个题目可以写从渔夫捕鱼的方面写。也可以从预知的重要性来写。建议多看几篇题目,不一定要写,但一定要从多方面去想。谢谢

审题指导:杂感从形式上还是议论文,只是比我们平时所要求的规范的议论文更自由活泼些。材料中的墨鱼、螃蟹、马鲛鱼等都是象征,象征着人们的某种目标,这则材料讲的实际上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是存在着重重纠葛的矛盾,甚至是现实有时有意在跟人们开着玩笑,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现实,切合实际,并且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目标,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现实。文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立意,当然也还有其它角度,但不管怎样,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谈语文高考复习 提高复习质量,应当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只要切实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化,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 在这里,我想谈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要明确复习的系统 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者要统筹兼顾,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于是一味加重负担、堕入“题海”。所以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系统,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分六个主要项目1、语音: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2、语汇:包括字词形、音、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3、语法: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4标点符号:要了解常见标号、点号的表达功能,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5、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要避免[*#0101]索、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 现代语文阅读,主要分两大项目。1、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理释;2分析和概括:包括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阐述、相同与相异的分辩、一般与个别的驾驭,以及抽象说明、归纳要点、提取共同点等。 明确了系统,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有关项目、要点的认识,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弄清有关知识、弥补缺漏,强化有关能力,这是进一步要求。这样,不仅可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而且可以变盲目为有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2要注重实际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等等。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 强调应用,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对实际生活(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常出现的语漏,应有一定的敏感。比如“创(chuang)伤”误读为“(chuang)伤”,“曲(qu)折”误读为“(qu)折”,“参与(yu)”误读为“参(yu)”、“框(kuang)架”误读为“kuang架”等等,都是语音不规范问题。又如: 他中了三等奖,人们络绎不绝朝他办公室里跑,问三等奖是个啥样,要看。他不以为然,给看(《小说界》198页)。分明是“不以为意”的误用。如果在复习阶段,对各种视听媒介也能多留心,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对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和检测。 3要处理好课本和课外练习的关系 自从实行“3+2”考试以来,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课本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种作法很不妥当。 诚然,在课本以外多作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好的练习,能多方面体现“应用”,的要求。所以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但完全丢开课本,对提高复习质量也是不利的。因为课本毕竟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而且尽管“3+2”的考试不从课本上直接命题,但它所考查的语音、语汇、语法、标点、修辞、句式、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特别是语文高考所检测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应用的一种良好的感知力,是“语感”。而增强语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所以完全抛开课文的复习,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原有基础的作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扎扎实实读好十几篇范文,这种复习所得到的效益,绝不是作十几份"模拟题“所能取代的。 总之,课本和课外练习不可对立起来,这也是个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复习质量才可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四是开拓乏术。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 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一、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北京大学附中小论文写作课实验报告李裕德 内容提要: 在70年代末期开设、80年代发展、90年代开始科学化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门课的效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能力、自学能力和收集科技情报以及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这项实验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现在这门课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扩展到了一些兄弟学校。 关键词:自主性 思维能力 从1979年起,北京大学附中开始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小论文写作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为教学改革进行的教学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了我校的教学计划当中,成为全体高中教师的必教课和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小论文成绩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后来这个实验纳入了海淀区“八五”教学科学研究的课题,成为海淀区教科研的重点项目。现在,这项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问题的提出 70年代末期,正是我国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当时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是:第一,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果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第二,还存在着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倾向,学生不拿讲稿就说不了几句话,适应新时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就非常差。第三,在作文教学当中,老是采取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平均使用力量,就是每学期布置学生写若干篇作文,批改后进行讲评,文章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第四,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严重脱节,中学教育不为学生将来写论文做准备,学生进入了高等学校还不会写论文。为了纠正这些偏向,我校当时的语文教研组组长章熊老师主张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通过这项活动,恢复语文课的工具性,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通过这项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平均使用力量的状况,在作文教学当中形成一次高潮,让学生反复写作,反复修改,从中体会到作文的艰辛和乐趣,也改变那种作文缺乏个性的状况;通过这项活动,探索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摸索一些衔接的经验。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这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章熊老师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从1979年开始,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教学工作便拉开了序幕。二、基础 进行这项活动,我们具备理论的基础、教师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一)理论的基础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不仅用世界上几乎是最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才,而且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我国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我们应该如何办教育的问题上,例如在究竟以谁为中心或主体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种认识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头脑里注入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满堂灌”;一种认识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我们赞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才能具有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负担。我们国家没有培养出更高质量人才,更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中心论在作怪。我们认为,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良好手段。2、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是我们的又一个理论根据 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概括、归纳、分类、归类、联想、求异、分析、综合、演绎、迁移等思维能力和其他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知道的东西越多,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就会越剧烈;思考越多,就越会概括、分析、归纳、演绎、迁移。能力的中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强,其他能力便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而没有适当广博的知识,形成能力就很困难,例如知识面太窄,概括就会不正确,演绎就会出错误,分类就会不合理,迁移就会有困难,所以知识是重要的。但是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可以随时获得,而培养能力则需要花费旷日持久的努力;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一个工作人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能力则关系到他是否能够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关系到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工作质量是否高。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科技情报和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3、教学相长,也是我们的理论根据 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负有教育学生的重大责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说得更准确一点,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水平。中国古人就知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光会教书的教师有的是,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就十分难得了。我们的教师应当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是“人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年~1866年)说过:“一个次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善导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教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去钻研,去发现。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榜样,是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的榜样。用以身作则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是最重要的教,比口头的说教更加有力。 但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在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深深地教育了教师。为了指导学生选题,为了批改小论文,为了指导答辩活动,他们都需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只要阅读那些内容极为丰富的科技论文,教师的收获就不小。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我们是向学生学来的。(二)教师的基础 我们学校的教师有没有可能指导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呢? 我们学校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贯彻“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原则。因此,只要进行动员,他们一定会投入这项劳动量相当大的活动中来。我们学校的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发扬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治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善于质疑问难,求真务实,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造了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名师。我校的初中教师,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高中教师则肯于钻研,乐于探讨。这样的教师,完全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可能性。(三)学生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呢?我们认为是具备的。第一,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建设蒸蒸日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在向他们提出日新月异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收集和整理科技情报的能力,要求他们具备新的知识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本领,因此他们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社会大环境。第二,我们学校具备一种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风气,具备一种发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的风气,具备一批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也具备一批水平很高的家长,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第三,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大,肯于钻研,喜欢辩论、讨论,遇事有自己的看法,不喜欢只是死记硬背,不喜欢不通过思考就随便接受别人的观点。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条件是好的,完全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条件。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就有了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可以开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天地了。三、过程(一)小论文写作课的发展过程 自从章熊老师提出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的建议之后,我们开始进行了这样的活动。 但是 不久以后,这项活动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高考的成绩,我们被迫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次。进入80年代,我们看到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学生的自主活动性受到了抑制。让学生死记死背地去准备高考、中考,会妨碍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受限制。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写文章,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也始终无法改变,同高等教育脱节的状态也依然如故。我们从初次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体会到,这项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所以我们坚持进行了这项工作,即使是1989年的5月,也没有间断。章熊老师调走以后,语文组的高中教师总是加班加点地从事这项活动,吴祖兴老师对这项工作尽了很大的力量,不仅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和答辩,而且编辑、出版了两本《北大附中小论文选》。他还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写作和答辩活动,到兄弟学校介绍情况,使这项活动开始走向社会。 在90年代,为了适应21世纪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我们探讨了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那个时候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善于收集科技情报,整理科技情报,其中包括快速写出科技论文和其他各种论文的能力;需要良好的口才,以便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为此我们坚持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把这种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从1993年开始,学生论文的成绩也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沈琨老师还把这项工作推向科学化的轨道,开始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工作,对学生阅读了多少书籍报刊,花了多少时间进行写作,每个人的写作字数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全校,请各科教师都指导学生的小论文写作。不久以后,高中各科教师,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外语、体育等课程的教师都把小论文的写作当作自己那门课程的一项内容。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社会,一方面请一些学生家长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向社会作宣传,如邀请海淀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师生来我校指导、观摩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到兄弟学校,如人民大学附中、延庆中学去进行答辩,同时也写了一些文章向社会上进行宣传。(二)具体指导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 我们不赞成教师中心论,主张学生主体论,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成为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导者、指挥者、组织者。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分七个阶段进行。1、引导阶段 高中生刚刚入学,我们就先打招呼,让他们有进行写作和答辩的初步思想准备。高中一年级结束之前,就进行具体的布置,讲明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要求他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收集资料,教他们如何写卡片,做剪报,写笔记。尤其是讲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让他们学会确立论点,寻找论据。2、收集阶段 学生利用暑假和二年级开学以后的时间大量阅读书籍报刊,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料。据1996届不完全的统计,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阅读字数达1000万以上,平均每个学生阅读大约22万字的书籍报刊,每个学生做卡片平均20张。1994届的学生,有的班级每人做剪报300张。3、训练阶段 有了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抽出2~4课时教学生如何分类、概括、归纳、演绎等等。例如有的教师将两个十分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找共同点;有的教师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经过了短时间的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从具体的材料当中概括出论点的方法。然后,再抽2课时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他们一定做到论点、论据配合得当,要有论证。有的教师找来范文,用范文来引路。4、选题阶段 训练阶段结束时,便布置学生选题,交代选题的注意事项。学生选题以后,都将题目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发现有的题目过大,如《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有的题目过小,如《谈“魁父之丘”的“之”》,教师予以纠正。有的学生很认真,除了交来选题之外,还交来备选题。第二次交选题之后,便进入写作阶段。5、写作阶段 先让学生写出论文提纲,教师进行逐个的检查,纠正提纲的毛病(往往中心论点不明确,只是罗列事实)之后,学生便开始进行写作。第一次论文交来以后,教师仔细批改,采取全班讲评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中心论点不明确,或者论点、论据配合不当,缺乏论证等,发给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交来之后,教师再一次进行批改,学生再一次进行修改。有的论文经过三、四次的修改,才通过了教师的“鉴定”。据我们统计,每个学生写作论文平均花了36小时,每篇论文的字数平均为4500字。6、答辩阶段 答辩在高二上学期(以前曾经在高二下学期,后来为避开会考而提前)利用4周左右的语文课时间,分三步进行。首先用2~4课时进行小组宣讲答辩,让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宣讲答辩的机会。小组答辩以后,推选出2~3名同学参加全班的宣讲答辩。然后利用14课时左右的时间,开展全班的宣讲和答辩活动。这是答辩当中最热烈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十分强,纷纷争着发言,抢着辩论,有时候简直到了“争吵”的地步。每一次答辩,发言的学生总是占到全体学生总数的80%以上。班级答辩结束以后,最后用2~3小时召开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有时候,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邀请全校愿意参加的同学参加,或者邀请家长等参加,形成了十分热烈的局面。7、延伸阶段 延伸阶段当中,让学生写参加答辩大会的侧记,之后又让学生写后记。让学生写全年级答辩大会侧记,学生必定十分注意答辩的情况,细心观察会场的动静,细心注意各种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状况,注意自己提出问题和参加争论时的心情。学生在后记当中,畅谈了自己的体会,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巩固科技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成果。四、效果分析 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是搞好这项活动的基础,这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教育。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了科学研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认识到将来建设祖国更要付出毕生的精力。他们在后记当中常常谈到这样的体会。上这样的课,对学生是一次极为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比单纯进行说教要有力得多。除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之外,还取得了下面的一些效果。(一)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以下一些能力。1、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写作科技论文,要进行答辩,就得广泛收集科技情报和各种各样的资料。海湾战争刚刚结束,学生便从我国科研部门收集到了美国最新式战斗机的资料和图片,写成了论文拿来宣讲。为了研究彗星撞击木星的问题,学生广泛地收集了国内外的报道,写出了《彗木相撞的启示》。学生从收集科技情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收集科技情报的乐趣,学到了收集的方法,初步培养了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 这项活动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各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除了查阅资料外,还常常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第一手的材料。由于知识面得到了扩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便能够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便能够仔细地研究问题。如政治课老师布置了写论文,安德玺同学便调查了海淀一带的报摊,对于居民们喜欢买什么样报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并不指望中学生有什么创见,所以一直把学生的论文叫做“小论文”,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一文,提出了木星卫星的分布规律和太阳系大行星的分布规律有共同性的看法,94届的鄢翔同学研究错觉产生的原因而提出了“视觉场”的概念。就我们的目力所及,这些问题前人没有提出过。2、思维能力 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便需要经过分析、归纳、分类、归类、概括、综合、演绎、比较、类比、求异、联想、迁移、筛选……才能形成自己的主题思想,才能选择恰当的论据。《试论中国现代诗何以没有传世之作》通过概括、比较,找出了社会不重视诗歌、诗人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等原因;《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通过联想、概括,说明了铜钱的膨胀多发生在战争、灾荒、统治阶级挥霍浪费的时期这样一种规律。这些论文都证明了学生思维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3、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人特别提倡“问”。《论语·为政》上说:“多闻阙疑”(知道得多就会在心中产生问题并把问题储存在心中)。清代的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学问”一词,把“学”和“问”联系在一起,就因为“问”对于“学”有极大的作用。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必须向论文的宣读者发问,一个学生的提问会激起一批学生的提问,“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同上)提出问题激发了提问的兴趣,增强了提问的勇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4、自学的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946年)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文集》14页)因为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很少的;要想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得在毕业以后不断地自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在是比单单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开展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始终没有离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们自己去收集情报和资料,自己去分析归纳,自己去提问,一句话,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便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从中体会到了自学的好处和艰辛,也学会了不少自学的方法。5、全面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要求是全面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的偏向十分严重。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确实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80年代,海淀区每年出版《高考作文选》,北大附中参加高考学生的作文总是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988年冬,北京市举行了一次语文竞赛,6所学校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决赛,当场出题当场作文。其他学校的学生刚刚写了一个开头,北大附中的学生已经交了卷,并且流利地朗读了作文。其他学校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分,北大附中学生的作文拿了双分。1994年,有30多篇论文在北京市海淀区获奖,其中4篇获北京市一等奖,一篇(《把对联纳入语文教学中来》)获全国一等奖,作者因此还获得了银帆奖。此外,在答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别人的宣读和提问,必须参与讨论和争论,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1990年3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带团前来北大附中调查教学情况,找学生座谈之后,几位领导同志都说:“这个学校的学生真能说,滔滔不绝!”一些学生可以不拿讲稿,不带资料,随口说上5分钟、10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个别学生可以说一个小时以上。 我们调查了已经升入高等学校的二十多位我校毕业生,他们一致认为,在北大附中学习期间进行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使他们初步具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为在高等学校的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大量翻阅书籍报刊,获得了课堂以外的大量知识,从学生科技论文的题目当中可见一斑:《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雍容典雅的台阁词风——论晏殊词》《从中国古代的兵器发展看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月球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每一届的学生写作小论文,完成率均是100%,高于平时的作文完成率。北京市十杰青年之一的我校数学教师张思明,布置学生在暑假当中写数学论文,学生兴趣极大,数学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我校体育文化节,除了举行运动会之外,还要进行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产生了求知的快感,便自动地坚持大量读书,经常写卡片,学习各种知识。有的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将来选择自己从事的专业做好了准备。有的学生“一篇论文定终身”,如85届的王京同学写了《谈心理治疗》,后来考取了医学院。这样的例子不少。 这项活动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会降低高考的成绩。恰好相反,提高了高考成绩。北大附中由于设备落后,房屋破旧,水平高的学生不愿意来,所以每年招收的高中生,平均成绩在海淀区占第七位,好一点的时候占第六位。但是高考总成绩经常是第二名或第三名,1996年语文高考成绩是全区第一名。 正因为学生学习兴趣高,我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均拿到了较高的名次。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参加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信息学、生物学的国际竞赛中,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1枚,占北京市参加中学生国际竞赛获得奖牌总数的37%。在历年北京市科学竞赛当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共有98人,占北京市获奖总人数的19 %。这些成绩,同我们学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无关系,同我们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工作不无关系。(三)锻炼了教师队伍。 教师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的收获不比学生小。为了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就得经常广泛地读书看报,了解新的信息。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就更需要不停地学习,使自己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门课程促进教师注意收集材料,研究教育问题,把小论文写作课不断推向前进。我校教师也经常写论文,在全国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有许多著作出版。据1994年的统计,语文组的教师17人,发表百万字以上著作(习题、作文选评之类的不算著作)的有6人,将近百万字的2人,除了两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之外,其余每个人都发表了几万到几十万字的著作。我校其他教师发表的文章、著作就更多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李裕德老师受到学生小论文写作的启发,也为了指导学生学好科技语言,于1985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科技汉语语法》,于198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科技汉语修辞》,在理科实验班进行教学,还意外地受到了科技界和科技出版界的热烈欢迎,这两本书成了许多科技出版社的必读书。仅仅工作了5年的年轻教师汪颍,在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性的杂志《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8期上发表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联想能力,将语文教学同数学教学、外语教学沟通起来了。(四)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邀到兄弟学校进行过论文答辩活动。现在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101中学、八一学校等都开展了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科技论文写作课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 我们出版了两册《北大附中小论文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高中优秀议论文精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待出版的有《北大附中优秀作文选》(金盾出版社,1996年)。 围绕科技论文写作课,教师还写出了一批论文。如李裕德老师的《说说小论文的写作》发表在《北京名师谈作文教学》(群众出版社,1993年),《微型议论文写作指导》发表在《名师授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均详细地说明或实录了论文写作指导的情况。吴祖兴老师的《“小论文写作课”的尝试》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1995年第6期,《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10期,不仅介绍了新的作文教学思路,而且详细介绍了指导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方法。这些论文,对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作出了贡献。五、结论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我们的理论基础是可靠的。事实证明,这门课程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为升学和将来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效果是显著的。这门课程也锻炼了教师队伍,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探索进行教育改革的新

附上一篇范文,供参照: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一、重视积累,循序渐进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首先,日常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开放自己的视野,领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拍下一幅幅的生活画面,在生活中找素材,这样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更逼真。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写成随想等;我要求学生不必天天写,周周写,只让他们什么时候有感悟,有灵感了就记下来。字不在多,写不在勤,而在坚持!光写也不行,我还要求学生时常看看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有什么感悟就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时也不会因为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思路而提笔不下了。再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对剖析,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作文素材。二、精批细讲,反复指导好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要素,然而一篇作文完成的好与坏是需要老师合理的批改点评的,批改作文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写作能力、思想水平的途径,更应是老师积累素材,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基础。在批改的时候,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付出,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圈出它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作文评讲应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老师的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往往能起到开拓思路、激发兴趣的效果。反之,如果仅寥寥几句评语,而不认真进行集中评讲,区别对待的话,批改和写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学生也许只看看等次就不再多想了,对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肯定不能及时改正。比如考试作文,许多老师不细批,评讲时也就泛泛而言,效果往往不佳。其次,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技巧地进行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做到“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的同时,老师也要及时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一些。然而,只有理论的知识是不行的,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可以选出作文质量比较好的做为例子,一边讲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文章好在哪里,大家应该怎样去学习运用这些亮点,一边指出有些作文中的存在的错误,这样一来,使写的好的学生有成就感,写的不好的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次写作中也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把别人的亮点据为己有。然而对一些局部有闪光点、总体不好的的作文,老师也要一一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三、培养学生创新写作不管是哪个学科,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在作文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掘题目的内在含义,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的兴趣。其次,老师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课文是写作的范例,在上课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给学生创造情景,精心启发,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写,续写课文。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如看 了南郭先生,一般都想到弄虚作假不可取,但从另一面想,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出发,写用人制度,写为君之道;还可以从竽士的角度,批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再次,培养学生抓住写作灵感的能力。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然而灵感不会主动出现,需要建立在积累之上。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培养灵感。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思路畅通,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随时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公务员之家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其写作成功的基础都是多写多练,多观察多总结。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都不能把作文只当作试卷中的一道题,要把它看做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都可以积累,都可以提高,都可以记录。这样,作文才不难。 探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趋势论文摘要:近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行,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提出全新的挑战,全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主要倡导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应更加流行、……高中语文作文能力培训论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高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探索论文摘要:作文训练呼唤创新思维,创新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为宗旨,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自主实践……高中语文教学措施研究初探论文我国的语文教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但一个严重的缺陷是在教师中心论和教案中心论指导下的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预设。一节课从导语到课后作业,课文有几个重点,每个重点设计几个问题,提问几个学生,学生回答不理…… 上一篇论文: 高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探索论文下一篇论文: 探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趋势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题目

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北京大学附中小论文写作课实验报告李裕德 内容提要: 在70年代末期开设、80年代发展、90年代开始科学化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门课的效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能力、自学能力和收集科技情报以及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这项实验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现在这门课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扩展到了一些兄弟学校。 关键词:自主性 思维能力 从1979年起,北京大学附中开始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小论文写作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为教学改革进行的教学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了我校的教学计划当中,成为全体高中教师的必教课和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小论文成绩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后来这个实验纳入了海淀区“八五”教学科学研究的课题,成为海淀区教科研的重点项目。现在,这项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问题的提出 70年代末期,正是我国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当时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是:第一,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果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第二,还存在着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倾向,学生不拿讲稿就说不了几句话,适应新时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就非常差。第三,在作文教学当中,老是采取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平均使用力量,就是每学期布置学生写若干篇作文,批改后进行讲评,文章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第四,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严重脱节,中学教育不为学生将来写论文做准备,学生进入了高等学校还不会写论文。为了纠正这些偏向,我校当时的语文教研组组长章熊老师主张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通过这项活动,恢复语文课的工具性,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通过这项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平均使用力量的状况,在作文教学当中形成一次高潮,让学生反复写作,反复修改,从中体会到作文的艰辛和乐趣,也改变那种作文缺乏个性的状况;通过这项活动,探索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摸索一些衔接的经验。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这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章熊老师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从1979年开始,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教学工作便拉开了序幕。二、基础 进行这项活动,我们具备理论的基础、教师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一)理论的基础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不仅用世界上几乎是最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才,而且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我国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我们应该如何办教育的问题上,例如在究竟以谁为中心或主体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种认识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头脑里注入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满堂灌”;一种认识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我们赞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才能具有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负担。我们国家没有培养出更高质量人才,更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中心论在作怪。我们认为,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良好手段。2、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是我们的又一个理论根据 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概括、归纳、分类、归类、联想、求异、分析、综合、演绎、迁移等思维能力和其他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知道的东西越多,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就会越剧烈;思考越多,就越会概括、分析、归纳、演绎、迁移。能力的中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强,其他能力便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而没有适当广博的知识,形成能力就很困难,例如知识面太窄,概括就会不正确,演绎就会出错误,分类就会不合理,迁移就会有困难,所以知识是重要的。但是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可以随时获得,而培养能力则需要花费旷日持久的努力;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一个工作人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能力则关系到他是否能够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关系到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工作质量是否高。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科技情报和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3、教学相长,也是我们的理论根据 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负有教育学生的重大责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说得更准确一点,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水平。中国古人就知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光会教书的教师有的是,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就十分难得了。我们的教师应当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是“人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年~1866年)说过:“一个次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善导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教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去钻研,去发现。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榜样,是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的榜样。用以身作则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是最重要的教,比口头的说教更加有力。 但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在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深深地教育了教师。为了指导学生选题,为了批改小论文,为了指导答辩活动,他们都需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只要阅读那些内容极为丰富的科技论文,教师的收获就不小。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我们是向学生学来的。(二)教师的基础 我们学校的教师有没有可能指导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呢? 我们学校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贯彻“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原则。因此,只要进行动员,他们一定会投入这项劳动量相当大的活动中来。我们学校的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发扬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治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善于质疑问难,求真务实,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造了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名师。我校的初中教师,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高中教师则肯于钻研,乐于探讨。这样的教师,完全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可能性。(三)学生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呢?我们认为是具备的。第一,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建设蒸蒸日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在向他们提出日新月异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收集和整理科技情报的能力,要求他们具备新的知识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本领,因此他们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社会大环境。第二,我们学校具备一种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风气,具备一种发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的风气,具备一批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也具备一批水平很高的家长,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第三,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大,肯于钻研,喜欢辩论、讨论,遇事有自己的看法,不喜欢只是死记硬背,不喜欢不通过思考就随便接受别人的观点。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条件是好的,完全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条件。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就有了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可以开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天地了。三、过程(一)小论文写作课的发展过程 自从章熊老师提出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的建议之后,我们开始进行了这样的活动。 但是 不久以后,这项活动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高考的成绩,我们被迫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次。进入80年代,我们看到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学生的自主活动性受到了抑制。让学生死记死背地去准备高考、中考,会妨碍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受限制。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写文章,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也始终无法改变,同高等教育脱节的状态也依然如故。我们从初次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体会到,这项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所以我们坚持进行了这项工作,即使是1989年的5月,也没有间断。章熊老师调走以后,语文组的高中教师总是加班加点地从事这项活动,吴祖兴老师对这项工作尽了很大的力量,不仅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和答辩,而且编辑、出版了两本《北大附中小论文选》。他还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写作和答辩活动,到兄弟学校介绍情况,使这项活动开始走向社会。 在90年代,为了适应21世纪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我们探讨了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那个时候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善于收集科技情报,整理科技情报,其中包括快速写出科技论文和其他各种论文的能力;需要良好的口才,以便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为此我们坚持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把这种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从1993年开始,学生论文的成绩也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沈琨老师还把这项工作推向科学化的轨道,开始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工作,对学生阅读了多少书籍报刊,花了多少时间进行写作,每个人的写作字数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全校,请各科教师都指导学生的小论文写作。不久以后,高中各科教师,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外语、体育等课程的教师都把小论文的写作当作自己那门课程的一项内容。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社会,一方面请一些学生家长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向社会作宣传,如邀请海淀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师生来我校指导、观摩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到兄弟学校,如人民大学附中、延庆中学去进行答辩,同时也写了一些文章向社会上进行宣传。(二)具体指导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 我们不赞成教师中心论,主张学生主体论,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成为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导者、指挥者、组织者。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分七个阶段进行。1、引导阶段 高中生刚刚入学,我们就先打招呼,让他们有进行写作和答辩的初步思想准备。高中一年级结束之前,就进行具体的布置,讲明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要求他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收集资料,教他们如何写卡片,做剪报,写笔记。尤其是讲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让他们学会确立论点,寻找论据。2、收集阶段 学生利用暑假和二年级开学以后的时间大量阅读书籍报刊,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料。据1996届不完全的统计,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阅读字数达1000万以上,平均每个学生阅读大约22万字的书籍报刊,每个学生做卡片平均20张。1994届的学生,有的班级每人做剪报300张。3、训练阶段 有了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抽出2~4课时教学生如何分类、概括、归纳、演绎等等。例如有的教师将两个十分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找共同点;有的教师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经过了短时间的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从具体的材料当中概括出论点的方法。然后,再抽2课时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他们一定做到论点、论据配合得当,要有论证。有的教师找来范文,用范文来引路。4、选题阶段 训练阶段结束时,便布置学生选题,交代选题的注意事项。学生选题以后,都将题目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发现有的题目过大,如《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有的题目过小,如《谈“魁父之丘”的“之”》,教师予以纠正。有的学生很认真,除了交来选题之外,还交来备选题。第二次交选题之后,便进入写作阶段。5、写作阶段 先让学生写出论文提纲,教师进行逐个的检查,纠正提纲的毛病(往往中心论点不明确,只是罗列事实)之后,学生便开始进行写作。第一次论文交来以后,教师仔细批改,采取全班讲评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中心论点不明确,或者论点、论据配合不当,缺乏论证等,发给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交来之后,教师再一次进行批改,学生再一次进行修改。有的论文经过三、四次的修改,才通过了教师的“鉴定”。据我们统计,每个学生写作论文平均花了36小时,每篇论文的字数平均为4500字。6、答辩阶段 答辩在高二上学期(以前曾经在高二下学期,后来为避开会考而提前)利用4周左右的语文课时间,分三步进行。首先用2~4课时进行小组宣讲答辩,让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宣讲答辩的机会。小组答辩以后,推选出2~3名同学参加全班的宣讲答辩。然后利用14课时左右的时间,开展全班的宣讲和答辩活动。这是答辩当中最热烈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十分强,纷纷争着发言,抢着辩论,有时候简直到了“争吵”的地步。每一次答辩,发言的学生总是占到全体学生总数的80%以上。班级答辩结束以后,最后用2~3小时召开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有时候,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邀请全校愿意参加的同学参加,或者邀请家长等参加,形成了十分热烈的局面。7、延伸阶段 延伸阶段当中,让学生写参加答辩大会的侧记,之后又让学生写后记。让学生写全年级答辩大会侧记,学生必定十分注意答辩的情况,细心观察会场的动静,细心注意各种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状况,注意自己提出问题和参加争论时的心情。学生在后记当中,畅谈了自己的体会,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巩固科技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成果。四、效果分析 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是搞好这项活动的基础,这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教育。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了科学研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认识到将来建设祖国更要付出毕生的精力。他们在后记当中常常谈到这样的体会。上这样的课,对学生是一次极为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比单纯进行说教要有力得多。除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之外,还取得了下面的一些效果。(一)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以下一些能力。1、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写作科技论文,要进行答辩,就得广泛收集科技情报和各种各样的资料。海湾战争刚刚结束,学生便从我国科研部门收集到了美国最新式战斗机的资料和图片,写成了论文拿来宣讲。为了研究彗星撞击木星的问题,学生广泛地收集了国内外的报道,写出了《彗木相撞的启示》。学生从收集科技情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收集科技情报的乐趣,学到了收集的方法,初步培养了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 这项活动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各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除了查阅资料外,还常常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第一手的材料。由于知识面得到了扩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便能够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便能够仔细地研究问题。如政治课老师布置了写论文,安德玺同学便调查了海淀一带的报摊,对于居民们喜欢买什么样报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并不指望中学生有什么创见,所以一直把学生的论文叫做“小论文”,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一文,提出了木星卫星的分布规律和太阳系大行星的分布规律有共同性的看法,94届的鄢翔同学研究错觉产生的原因而提出了“视觉场”的概念。就我们的目力所及,这些问题前人没有提出过。2、思维能力 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便需要经过分析、归纳、分类、归类、概括、综合、演绎、比较、类比、求异、联想、迁移、筛选……才能形成自己的主题思想,才能选择恰当的论据。《试论中国现代诗何以没有传世之作》通过概括、比较,找出了社会不重视诗歌、诗人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等原因;《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通过联想、概括,说明了铜钱的膨胀多发生在战争、灾荒、统治阶级挥霍浪费的时期这样一种规律。这些论文都证明了学生思维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3、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人特别提倡“问”。《论语·为政》上说:“多闻阙疑”(知道得多就会在心中产生问题并把问题储存在心中)。清代的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学问”一词,把“学”和“问”联系在一起,就因为“问”对于“学”有极大的作用。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必须向论文的宣读者发问,一个学生的提问会激起一批学生的提问,“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同上)提出问题激发了提问的兴趣,增强了提问的勇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4、自学的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946年)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文集》14页)因为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很少的;要想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得在毕业以后不断地自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在是比单单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开展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始终没有离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们自己去收集情报和资料,自己去分析归纳,自己去提问,一句话,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便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从中体会到了自学的好处和艰辛,也学会了不少自学的方法。5、全面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要求是全面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的偏向十分严重。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确实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80年代,海淀区每年出版《高考作文选》,北大附中参加高考学生的作文总是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988年冬,北京市举行了一次语文竞赛,6所学校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决赛,当场出题当场作文。其他学校的学生刚刚写了一个开头,北大附中的学生已经交了卷,并且流利地朗读了作文。其他学校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分,北大附中学生的作文拿了双分。1994年,有30多篇论文在北京市海淀区获奖,其中4篇获北京市一等奖,一篇(《把对联纳入语文教学中来》)获全国一等奖,作者因此还获得了银帆奖。此外,在答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别人的宣读和提问,必须参与讨论和争论,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1990年3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带团前来北大附中调查教学情况,找学生座谈之后,几位领导同志都说:“这个学校的学生真能说,滔滔不绝!”一些学生可以不拿讲稿,不带资料,随口说上5分钟、10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个别学生可以说一个小时以上。 我们调查了已经升入高等学校的二十多位我校毕业生,他们一致认为,在北大附中学习期间进行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使他们初步具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为在高等学校的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大量翻阅书籍报刊,获得了课堂以外的大量知识,从学生科技论文的题目当中可见一斑:《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雍容典雅的台阁词风——论晏殊词》《从中国古代的兵器发展看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月球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每一届的学生写作小论文,完成率均是100%,高于平时的作文完成率。北京市十杰青年之一的我校数学教师张思明,布置学生在暑假当中写数学论文,学生兴趣极大,数学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我校体育文化节,除了举行运动会之外,还要进行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产生了求知的快感,便自动地坚持大量读书,经常写卡片,学习各种知识。有的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将来选择自己从事的专业做好了准备。有的学生“一篇论文定终身”,如85届的王京同学写了《谈心理治疗》,后来考取了医学院。这样的例子不少。 这项活动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会降低高考的成绩。恰好相反,提高了高考成绩。北大附中由于设备落后,房屋破旧,水平高的学生不愿意来,所以每年招收的高中生,平均成绩在海淀区占第七位,好一点的时候占第六位。但是高考总成绩经常是第二名或第三名,1996年语文高考成绩是全区第一名。 正因为学生学习兴趣高,我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均拿到了较高的名次。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参加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信息学、生物学的国际竞赛中,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1枚,占北京市参加中学生国际竞赛获得奖牌总数的37%。在历年北京市科学竞赛当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共有98人,占北京市获奖总人数的19 %。这些成绩,同我们学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无关系,同我们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工作不无关系。(三)锻炼了教师队伍。 教师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的收获不比学生小。为了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就得经常广泛地读书看报,了解新的信息。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就更需要不停地学习,使自己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门课程促进教师注意收集材料,研究教育问题,把小论文写作课不断推向前进。我校教师也经常写论文,在全国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有许多著作出版。据1994年的统计,语文组的教师17人,发表百万字以上著作(习题、作文选评之类的不算著作)的有6人,将近百万字的2人,除了两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之外,其余每个人都发表了几万到几十万字的著作。我校其他教师发表的文章、著作就更多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李裕德老师受到学生小论文写作的启发,也为了指导学生学好科技语言,于1985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科技汉语语法》,于198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科技汉语修辞》,在理科实验班进行教学,还意外地受到了科技界和科技出版界的热烈欢迎,这两本书成了许多科技出版社的必读书。仅仅工作了5年的年轻教师汪颍,在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性的杂志《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8期上发表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联想能力,将语文教学同数学教学、外语教学沟通起来了。(四)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邀到兄弟学校进行过论文答辩活动。现在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101中学、八一学校等都开展了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科技论文写作课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 我们出版了两册《北大附中小论文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高中优秀议论文精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待出版的有《北大附中优秀作文选》(金盾出版社,1996年)。 围绕科技论文写作课,教师还写出了一批论文。如李裕德老师的《说说小论文的写作》发表在《北京名师谈作文教学》(群众出版社,1993年),《微型议论文写作指导》发表在《名师授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均详细地说明或实录了论文写作指导的情况。吴祖兴老师的《“小论文写作课”的尝试》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1995年第6期,《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10期,不仅介绍了新的作文教学思路,而且详细介绍了指导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方法。这些论文,对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作出了贡献。五、结论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我们的理论基础是可靠的。事实证明,这门课程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为升学和将来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效果是显著的。这门课程也锻炼了教师队伍,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探索进行教育改革的新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然后教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你是否有兴趣?

看你喜欢那个了,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人怎样学普通话

不晓得你刷来干嘛,无聊!

中学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是否符合语言规律是否符合语境是否符合逻辑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轻风论文网有很多的哦我当时也是找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写好了,非常专业的说建议你看下~

  • 索引序列
  •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题目
  • 高中语文教学相关论文选题
  • 中学语文教学相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