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

可以帮你

网上怎么订啊,上次我也试着填了张表格好像,可是最后提交不了?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0�2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你可以找杂志社发表,不过得是正规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

小学 教育 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学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同时又是组成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 论文 哪些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篇1   浅谈小 学 语文 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枯燥无味,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 语文学习 的 兴趣 ,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不用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 大脑 皮层进行刺激,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要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加强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那么就要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加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新课改中,已明确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时,教师要加强对其身份的定位,通过自己作用的发挥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与应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去对知识进行探讨与研究,在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实意,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时,教师要以善意的态度去进行,即使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教师也要去耐心地进行教育,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小学生说来说,教师的一句肯定就可以让他们信心满满,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从而更好地 提高学习效率 。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辅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要加强小学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活阅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语文课本里的一些知识并不能很好 地理 解,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生活化的营造,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去获得知识。将多媒体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种感染,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生动,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想真正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去学习,除了教师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内容更好地展现给同学、老师,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学习价值。例如,在学习课文《小猫 钓鱼 》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对课文进行阅读与分析,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对课文的见解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中都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参与的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从广义角度辨析应有四方面的含义: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内涵即教师是专业人员。这就意味着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教师定位于专业人员,才能真正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自觉、自主地为自身发展开创广阔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我们认为:教育学科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共同的专业。因为教育人、全面的培养人的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每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共同任务。教师是发展中人。教育学的理想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新课程改革极为强调师生要结成“学习共同体”。然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还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教师的发展,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正视与解决教师发展的旁落,在探索与思考中建构新的理论,推动教育实践向前发展。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专业成长,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教师是学习者。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是单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性实践。教师是研究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教师的发展,是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是把教学变成教育、是教育意义的实现。这个观念强调: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参与观察者,特别是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与研究者。综上所述,就个体而言,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表现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形象。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形象必须包括:一是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论,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二是具备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三是特别要具备理解他人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由此,依据对专业化发展内涵的理解,我们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教学教研的专业知识、实施教学教研的专业能力和终身教学教研的专业精神。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则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它是指语文教师经过较长时间培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从事教育工作所专门需要的涵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它的核心表现是:(1)思维的深刻和独到;(2)知识的丰富和广博;(3)人性的丰满和善良。一个人文素养高的语文老师的形象标志就是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智慧的老师,拥有善的心灵、美的情怀,是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事,都以灵性启迪悟性思维引导思维,人格塑造人格,生命润泽生命。就一个群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有群体发展愿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愿景是对未来的愿望,是对发展前景的美好描述,体现的是希望、愿意看到的景象,在这个意义上与“愿望”是近义词。在某些语言环境下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愿景与愿望的不同之处就是愿景在某些语言环境中意思侧重点是前景、未来景象。愿景与目标有何不同呢?一般而言,目标是针对未来特定的时间内,可以具体明确评估的努力方向。目标是愿景的一部分,但一个愿景所要包括的内涵应该远远超过目标。愿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理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0�2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可以帮你

小学 教育 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学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同时又是组成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 论文 哪些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篇1   浅谈小 学 语文 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枯燥无味,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 语文学习 的 兴趣 ,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不用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 大脑 皮层进行刺激,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要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加强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那么就要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加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新课改中,已明确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时,教师要加强对其身份的定位,通过自己作用的发挥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与应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去对知识进行探讨与研究,在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实意,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时,教师要以善意的态度去进行,即使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教师也要去耐心地进行教育,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小学生说来说,教师的一句肯定就可以让他们信心满满,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从而更好地 提高学习效率 。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辅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要加强小学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活阅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语文课本里的一些知识并不能很好 地理 解,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生活化的营造,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去获得知识。将多媒体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种感染,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生动,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想真正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去学习,除了教师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内容更好地展现给同学、老师,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学习价值。例如,在学习课文《小猫 钓鱼 》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对课文进行阅读与分析,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对课文的见解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中都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参与的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选好自己的刊物,到杂志社投稿就好了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总结

个 人 小 结1981年浙江海宁师范毕业,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3个年头了。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自调入实验小学任校长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带领全校上下积极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开拓创新。六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认真按照省市《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县教科室的有关规定,积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及日常的研究,注意总结和推广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质量。现将近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 加强学习,主动参与课题研究1、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利用本科函授、研究生主干课程的进修、省名校长班培训等各种机会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并通过会议、座谈、讲学、调研等形式,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而且身先士卒,为广大教师在教科研方面作出表率。现正主持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情境识字、大量阅读、真情作文》被省教科院批准为年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研究》在立项时成为省“2211”名师课题研究系列的资助课题。其他还具体负责实施了市级课题《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欣赏的研究》(已结题)。2、加强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我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是学校的校长,但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力作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始终是我的追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图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使自己从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尽快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多年来,承担省、市、县以上公开课、讲座达20余次,并在县级以上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曾获得省“教改之星”,市“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04年4月代表嘉善县参加“嘉兴市南湖之春”教学研究活动,上《私塾先生》一课得到了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肯定。同时热心指导青年教师,使每一位新教师都能快速成长。2001年获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并成为省首届“名校长培养人选”。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先后获嘉兴市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能注重第一手材料的积累,并及时加以总结,负责实施并执笔撰写的结题报告《情境识字、大量阅读、真情作文》获县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获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构建多元课外阅读欣赏模式》、《用“欣赏”的理念去教语文》、《我的“赏读”教学观》等文章先后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学月刊》、《浙江教育信息报》等报刊杂志上。《情境识字、阅读欣赏、真情作文》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正式出版。二、建章立制,营造氛围,推动教育科研1、 制定和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98年8月到嘉善县实验小学工作。我认真总结了嘉善县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构建了以创新精神和更新理念为核心的省级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针对当时校内广大教师科研意识较弱、立项课题少的实际,进行了校级课题的立项活动,组建了教育科研网络,形成了点面结合、全员参与的教科研新格局,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现象,成立几人合作的课题组,使课题组的结构多元化,有的教研组就是一个课题组(如:低段语文)使科研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嘉善县实验小学教科研的特色。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同一批热爱教育的教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教科研规章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课题选择论证制度》、《课题实验评估制度》、《课题组活动要求》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调研制度》,《校名师工程》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一套制度后,就必须严格按制度开展教育教科研活动。每一学年或学期初,我都在充分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状况的前提下,会同学校教科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尽学年或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个课题组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时间。2、 组织教师学习,及时总结提高(1)加强学习,重视信息交流。我明确提出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学期做5000字以上的业务资料摘录,写1篇3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教后感,并结合教研活动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既可达到资源共享,同时也能起到加强交流,互相督促的作用。(2)组织我校的行政领导一学年作讲座一次。如上学年自己亲自为全校作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孔子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等多个讲座,听后再组织讨论,这样促使学校领导学习、丰富知识,也帮助教师了解教科研信息,使人人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3)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培养教师捕捉信息和及时总结的能力。我提出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论文、一份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有一定水准的案例分析,使广大青年教师们养成一种从科研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并及时总结、提高的良好习惯。每学年选编了《教师优秀论文集》,同时鼓励并积极为广大教师在《嘉善教科研》上发表文章,大大提高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3、确立研究突破口,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由于我校规模相对较小,青年教师多,教科研工作起步较迟,经过讨论后决定以体现新的教改理念、省级课题《情趣识字、大量阅读、循序作文》为突破口,作为“示范”课题,严格规范履行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认真实验,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掌握相对规范的课题实验操作方法,并以此带动学校另外几个省、市、县、校级课题的研究,带动每一位教师进行课题实验,使老师学有榜样,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尽快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4、以“教研活动”活动为主线,强化课题过程的管理。课堂教学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我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管理的有力举措。(1)随堂听课活动。课前10分钟通知任课教师,由党政领导、教科室、教导处领导、教研组长、同年段教师组成,进行随堂听课,听课程序为:A课前了解听课内容和课前准备;B、听课、记录;C、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D、分管领导填写记录表并存档。一年共听课近百节。通过上课、听课、讨论等环节,既建立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为全面、客观的了解评价教师创设条件,又为了解教师课题实验情况、指导课题实验进展提供了保障,促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2)各个教研组都要安排1~2位教师上课,全体教师听课,开课教案由教研组或课题组讨论,要上出自已参与的课题的特点,上好后分组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发表见解,共同探讨,不断深化课题研究。(3)搞好教学研究开放周活动。如上学年第一个学期在县教科所、教研室的支持领导下,我校把省级课题《情趣识字、大量阅读、循序作文》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四结合”》、《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向全县兄弟学校进行了展示和汇报,共上了二十余节研究课、一次展示活动,课后认真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扎扎实实的把课题研究工作做“细”,做“实”,把课题研究推向更深层次,并起到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4)、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较大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从个别老师获奖,到如今,人人在教改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师撰写论文的水平有明显提高,仅上一学年有七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三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十篇在县级刊物发表,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同样取得丰硕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十二篇(一篇获全国一等奖、四篇获全国二等奖),市级奖十余篇(有二篇获市一等奖),县级一等奖8篇,二、三等奖30余篇。获得学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值得庆贺的丰收。三、重视申报、论证,积极推广成果1、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申报活动(每年4月份)。每次都能为教师提供(50个左右)选题,在收到老师的课题申报后组织了有关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等老师参加的课题论证会,逐个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申报教师,并择优向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申报。2、组织成立学校课题结题鉴定小组。有关课题结题后,按规定进行签定,我能及时帮助课题组讨论修改,以提高成果质量,并及时向上级教科研部门推荐,或帮助投稿,及时向全校教师宣传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今,课题的研究对我校教师来说,不再陌生与遥远,对于申报省级课题不再认为高不可攀。最近,就有四位教师要申报省规划课题,2位老师要申报省重点课题。向更高层次的追求,既是我的目标,更是我们广大实验小学教师的追求。四、重视教科研的工作总结在每一学年、学期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各教研组、课题组认真总结经验,写出工作小结,在此基础上,我总是将一学年、每学期的学校教科研提得与失客观地写进学校工作总结国,不断反思一年中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在成绩面前,我总是想方设法为广大教师做好宣传工作,在出现失误时,我总是主动承担。正是每一次积极的反思为下阶段的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做好必要的条件。近年来我们虽然获得了“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但这是我们实验小学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在全体教师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与兄弟学校的教科研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务实创新,争取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能更上一个台阶。

个 人 小 结 忙忙碌碌的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了,对年过半百的我来说,这个时间简直象弹指一挥。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中间有成功、快乐的,也有失败、沮丧的。故本人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报告: 一. 思想方面: 本人始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上下班的作息制度、学习制度、零星假制度、办公室制度及其他各项政治活动等。 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势相当迫人,何况我们这种年龄段的老师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要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只有自己自觉加强学习十六大文件和新课程的标准。努力学习、改变观念、提高意识、不断充实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本人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认真笔记,同时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做到虚心象他人学习,拜他人为师,取人之专,给自己的不足充电,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本学期,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丈夫因患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医生要求动手术,于是我托人在10月26日星期日去住院。10月30日动手术这天我也不在他身边,在亲情和工作面前我选择了后项,因当时我刚新接班,又在代王霞老师的婚假课。如果我一请假要直接影响到两个班的数学课。丈夫住院的10多天里,我只能起早摸黑,每天4点起床,晚上10点后睡觉,没有请一天假。出院以后,医生一再嘱咐丈夫要卧床静养,我白天只能请人照顾他,仍然坚守教学岗位。丈夫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本学期只有我自己看病请了一个半小时假,这事情给高校长知道后,他多次跟我说:“郭老师我们学校对不起你。”我激动的热泪盈眶,感觉到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工作中,我顾全大局,服从分配。本学期请假老师特别多,本人主动乐意帮助学校解决代课问题,一学期共代课40余节数学课。受到教导处领导的好评。 本学期刚接手四(1)班的教学,任副班主任。该班前面由于种种原因代课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有直接的影响。沈华同学老是逃学,于是我接班后我就下决心用自己的工作热情、用关心爱护、用责任心去感化他们。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特别生,以鼓励为主,不“狂轰乱炸”的批评,对每位学困生连续几个晚上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商讨如何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想方设法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懂大胆提问,力争进步。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如何加强管理搞好班集体工作,给了一定的建议,半个学期过去了,班级情况明显的改善了。 本人习惯于每天抓住师生午餐午修时间,与学生沟通情感,从中彼此增进更多的了解,利用这时间又能及时给学困生辅导,弥补当天学习中的不足。这样大半学期下来,学生自然的和我亲近了,喜欢我了。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暑假里没有电扇的情况下帮助学校整理图书5天,身上到处是蚊虫叮咬,直到中暑为止。又如办公室清洁工作,每天主动清扫、整理,保持整洁,还时常提醒年轻老师竞争创文明整洁的最佳办公室。所以我们办公室团结、协助的气氛很浓,办公室的检查受到领导的好评。 二. 工作方面: 本人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平时超周备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决不上无备课之课。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上课,教导处在检查备课及作业的抽查中都有很好的评价。 虽然是副班主任,但我也不放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特别生。如朱鹤立同学品行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极差,上课会自己离开座位或教室,直接影响全班学习,老师们基本都知道他,为帮他改变习惯,我搅尽脑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他,引导他。因他是单亲家庭,在他的生日那天我买了2支铅笔、2支圆珠笔、4本本子、1副三角尺等学习用品当着同学的面送给他,鼓励他,让他看到成绩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改正。在一次交谈中他很天真的不假思索的说:“郭老师,我喜欢你。我一定会好好改正缺点的,请你相信我。”我从中感受了学生爱其师才会信其道的道理。朱鹤立同学果真现在进步了。现在上课从来没有离开过座位,还积极动脑举手发言,对思维题有了兴趣。数学作业从原来强迫做转变到了能自觉喜欢做了。如有时犯了错误。我理解原谅他,再鼓励他勇敢改正缺点才是好队员等方法激励他,督使他进步。看到学生的进步,做老师的甭提多开心了。 对于学困生象施敏杰、陈娟、王刚等同学因基础差,思维能力欠缺。家长又缺少学习上的指导。我就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厌其烦给他们辅导、补课,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凭我自己教育学困生的经验,用爱心、诚心去关怀他们,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以鼓励为主,及时表扬,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力尽全力争上游。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如徐安锋、陈一新等同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积极的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先开始,鼓励他们成绩是靠自己努力和汗水获得的,从中知道知识是无边无顶峰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书写格式端正,保持本面整洁,对作业的批改,我作到批改订正不过夜,在校作业的抽查中,我得到了教导处的好评。 本学期虽然图书室没有正式开放,但是教师阅读资料做到老师什 么时候需要什么资料我都热情的帮他们找,并认真登记借还记录。每到月底把各类报纸按日整理好送到总务处。 三. 成果方面: 在本学期的期中自主自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该班的合格率与上学期期终有明显提高,在卡通杯数学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得四年级组第一名。 总之,本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但与先进同行相比,还是做得不够的,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余热。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分享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更多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小学 教育 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学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同时又是组成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 论文 哪些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篇1   浅谈小 学 语文 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枯燥无味,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 语文学习 的 兴趣 ,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不用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 大脑 皮层进行刺激,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要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加强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那么就要加强对民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加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新课改中,已明确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时,教师要加强对其身份的定位,通过自己作用的发挥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与应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去对知识进行探讨与研究,在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实意,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时,教师要以善意的态度去进行,即使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教师也要去耐心地进行教育,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小学生说来说,教师的一句肯定就可以让他们信心满满,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从而更好地 提高学习效率 。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辅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要加强小学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活阅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语文课本里的一些知识并不能很好 地理 解,因此,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加强生活化的营造,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去获得知识。将多媒体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种感染,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生动,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想真正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去学习,除了教师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内容更好地展现给同学、老师,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学习价值。例如,在学习课文《小猫 钓鱼 》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对课文进行阅读与分析,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对课文的见解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中都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参与的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师论文哪些投稿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索引序列
  •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
  •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
  •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总结
  • 小学语文教师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