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发布时间: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南京审计大学代码为1128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承办单位,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截至2020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德·泽尔腾教授和迈伦·舒尔斯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9年5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学术资源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特色专业及学科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物流管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统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审计学、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  一、A级学术期刊  A1级:(3)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  A2级:(11)  《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  二、B级学术期刊  B1级:(4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B2级:  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  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  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  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  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  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  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  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  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  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  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  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  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  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  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  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  三、C级学术期刊  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目录分类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快捷分类:经济审计出版地区:江苏国际刊号:1672-8750国内刊号:32-1724/F创刊时间:2004年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经济与管理科学综合影响因子:441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哲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哲学动态 自然辨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哲学史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现代哲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探新 周易研究  B9 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中国宗教 佛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中国统计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领导科学 中外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民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亚太 国外理论动态 美国研究 当代世界 西亚非洲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国际展望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和平与发展 拉丁美洲研究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政治学研究 求是 中国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了望 社会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探索 党建研究(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前沿 理论探讨 新视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求是 理论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工会理论与实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学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党政论坛 理论导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理论探索 半月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国青年 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E 军事 中国军事科学 军事经济研究 国防大学学报 政工导刊 军事史林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军事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现代传播 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国际新闻界 新闻记者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出版 编辑之友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出版广角 读书 中国图书评论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馆杂志 情报科学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 情报杂志 图书馆论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建设 浙江档案 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 山西档案 档案 北京档案 上海档案 四川档案 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研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软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管理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新闻 科技管理研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评论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育探索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江西教育科研 辽宁教育研究 教育导刊 上海教育科研 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学科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 历史教学 上海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天津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中小学外语教学 数学通报 中学物理高中版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江苏高教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高教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G8 体育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文化导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语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语言研究 中国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方言 当代语言学 语文研究 语文建设 修辞学习 语言与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现代外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进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高技术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应用科学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杂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奖励期刊目录

去了其它专业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是由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2月正式创刊并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为CN32-1724/F。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金融与保险、公共管理、财政与税收、法学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研究、文史哲、高教研究等。学校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审计评论》(Auditing Review of China)是由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致力于中国审计学术研究,同时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出版两期,创刊号第1期于2014年7月15日出版;每期刊登篇幅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约10篇。

B级学术期刊B1级:(4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人口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B2级: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南京审计大学代码为1128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承办单位,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截至2020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德·泽尔腾教授和迈伦·舒尔斯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9年5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学术资源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特色专业及学科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物流管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统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审计学、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非211工程,2本!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相互支撑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由审计署和南京市联办;1991年转制为国家审计署直属;1993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办学体制调整为江苏省政府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00多人(含独立学院),拥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0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10余万册,电子图书53万册,中外文报刊、杂志3000多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0人,专任教师688人,其中,正高职称80人,副高职称211人,博士125人,在读博士80人,硕士264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项目资助1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6人,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3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省级优秀学科梯队2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校设有11个教学院系(部),拥有21个本科专业。其中,审计学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金融学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现有会计(审计)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行政管理4个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会计(审计)学、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现有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十五”以来,承接了国家“863”、“973”、国务院“金审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82篇,出版著作10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项、省厅级科研成果奖32项;审计基础理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位教师参与了国家审计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成为国家审计署的专家库成员。

南京审计大学学术期刊分类奖励目录

南京审计大学代码为1128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承办单位,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截至2020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德·泽尔腾教授和迈伦·舒尔斯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9年5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学术资源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特色专业及学科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物流管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统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审计学、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去了其它专业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是由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2月正式创刊并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为CN32-1724/F。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金融与保险、公共管理、财政与税收、法学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研究、文史哲、高教研究等。学校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审计评论》(Auditing Review of China)是由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致力于中国审计学术研究,同时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出版两期,创刊号第1期于2014年7月15日出版;每期刊登篇幅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约10篇。

非211工程,2本!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相互支撑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由审计署和南京市联办;1991年转制为国家审计署直属;1993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办学体制调整为江苏省政府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00多人(含独立学院),拥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0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10余万册,电子图书53万册,中外文报刊、杂志3000多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0人,专任教师688人,其中,正高职称80人,副高职称211人,博士125人,在读博士80人,硕士264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项目资助1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6人,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3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省级优秀学科梯队2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校设有11个教学院系(部),拥有21个本科专业。其中,审计学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金融学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现有会计(审计)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行政管理4个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会计(审计)学、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现有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十五”以来,承接了国家“863”、“973”、国务院“金审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82篇,出版著作10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项、省厅级科研成果奖32项;审计基础理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位教师参与了国家审计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成为国家审计署的专家库成员。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目录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1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5人(其中第二层次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9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9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审计署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人。截至2012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40人,其中,专任教师881名,教授109名,博士(含在读)420名。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审计学教学团队(尹平、2009年);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审计学教学团队(尹平、2008年)、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蔡则祥、2010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区域金融创新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王叙果、李乾文 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汪祖杰、李凤鸣 ●质量工程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 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 类别 专业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07年 教高函[2007] 31号 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8年 教高函〔2008〕21号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财政学 经济学院 裴育 2010年 教高函[2010]15号 4 省级品牌专业 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尹平 2007年 苏教高[2006] 1 号 5 省级品牌专业 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6 省级特色专业 财政学 经济学院 裴育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7 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8 省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李群 2011年 苏教高〔2011〕8号 9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会计学 会计学院 杨政 2010年(立项) 苏教高〔2010〕26号 10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何平 2010年(立项) 苏教高〔2010〕26号 “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一览表 序号 专业(类)名称 包含专业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1 金融学类 金融学、保险、信用管理、投资学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2 财政学类 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3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4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5 审计学专业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复合型应用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金融学院 卢亚娟 2010年 苏教高〔2010〕25号 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 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 外国语学院 程冷杰 2011年 教高司函[2011]28号 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审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精品课程 类别级别名称学院主持人获奖/立项时间批准文号备注精品课程省级证券投资学金融学院张维2002年苏教高〔2002〕65号一类优秀课程省级国际贸易经济学院盛晓白2002年苏教高〔2002〕65号一类优秀课程省级公共体育体育部王达2002年苏教高〔2002〕65号二类优秀课程省级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行政学院郭建新2002年苏教高〔2002〕65号二类优秀课程省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国际审计学院时现2004年苏教高[2004] 19号一类优秀课程省级经济应用文写作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映光2004年苏教高[2004] 19号二类优秀课程省级大学英语外国语学院程冷杰2004年苏教高[2004] 19号二类优秀课程省级审计学原理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6年苏教高[2006] 13 号一类精品课程省级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汪祖杰2006年苏教高[2006] 13 号二类精品课程省级财政学经济学院裴育2006年苏教高[2006] 13 号二类精品课程省级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科学学院张金城2006年苏教高[2006] 13 号一类精品课程省级政府审计国际审计学院尹平2008年苏教高〔2008〕33号精品课程省级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汪祖杰2008年苏教高〔2008〕33号精品课程省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行政学院郭建新2008年苏教高〔2008〕33号精品课程省级内部审计学国际审计学院时现2010年苏教高〔2010〕19号精品课程省级财务管理会计学院朱明秀、施平2010年苏教高〔2010〕19号精品课程省级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学院蔡则祥2010年苏教高〔2010〕19号精品课程省级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科学学院张金城2010年苏教高〔2010〕19号精品课程精品教材 类别级别名称学院主持人获奖/立项时间批准文号教材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国家税收学经济学院蒋大鸣2006年教高[2006] 9 号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蔡则祥2006年教高[2006] 9 号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级英语阅读教程外国语学院王守仁 程冷杰2006年教高[2006] 9 号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会计制度设计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7年教高函[2008] 3号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审计学原理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7年教高函[2008] 3号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会计制度设计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2年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蔡则祥2002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信息科学学院张金城2007年苏教高〔2007〕23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审计学原理(第三版)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7年苏教高〔2007〕23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审计国际审计学院时现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现代保险学导论金融学院汪祖杰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国际审计学院尹平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现代货币金融学金融学院汪祖杰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企业财务审计国际审计学院王会金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经济刑法学法学院孙国祥 魏昌东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法理学法学院程乃胜2009年苏教高〔2009〕29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审计经济分析经济学院裴育2007年苏教高〔2007〕23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现代货币金融学金融学院汪祖杰2007年苏教高〔2007〕23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国际审计学院尹平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新编国家税收经济学院蒋大鸣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科学学院张金城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政治行政学院胡宁生2005年苏教高〔2005〕26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科学学院张金城2011年苏教高〔2011〕27 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内部审计学国际审计学院时现2011年苏教高〔2011〕27 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第三版)国际审计学院王会金2011年苏教高〔2011〕27 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政治行政学院胡宁生2011年苏教高〔2011〕27 号教学成果 级别名称学院主持人获奖/立项时间批准文号备注国家级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国际审计学院王家新等2009年教高[2009]12号二等奖省级挖掘行业资源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审计学院王家新等2011年苏教高〔2011〕31号一等奖省级财经类专业“三创”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管理学院尹平等2011年苏教高〔2011〕31号二等奖省级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金融学院汪祖杰等2009年苏教高〔2009〕2号一等奖省级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法学院程乃胜等2009年苏教高〔2009〕2号二等奖省级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国际审计学院王家新等2007年苏教高[2007]37号特等奖省级文学语言类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与课程集群建设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映光等2007年苏教高[2008]1号二等奖省级高校学生学习支持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评办张芊等2007年苏教高[2008]1号二等奖省级经济学阶梯网站互动教学系统经济学院裴育等2007年苏教高[2008]1号二等奖省级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管理学院胡凤玲2004年苏教高〔2005〕5号二等奖省级《内部控制学》教材国际审计学院李凤鸣2004年苏教高〔2005〕5号二等奖省级中文类课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映光2004年苏教高〔2005〕5号二等奖省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研究经济学院许成安2004年苏教高〔2005〕5号二等奖省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经济学院张芊2004年苏教高〔2005〕5号二等奖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 截至2015年1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公共工程审计”、“审计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实验室、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1年-2015年,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2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 馆藏资源 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 学术刊物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是由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2月正式创刊并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为CN32-1724/F。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金融与保险、公共管理、财政与税收、法学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研究、文史哲、高教研究等。学校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中国审计评论》(Auditing Review of China)是由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致力于中国审计学术研究,同时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出版两期,创刊号第1期于2014年7月15日出版;每期刊登篇幅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约10篇。

去了其它专业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是由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2月正式创刊并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为CN32-1724/F。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金融与保险、公共管理、财政与税收、法学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研究、文史哲、高教研究等。学校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审计评论》(Auditing Review of China)是由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致力于中国审计学术研究,同时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出版两期,创刊号第1期于2014年7月15日出版;每期刊登篇幅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约10篇。

南京审计大学,不是211,更不是985大学。江苏省的211大学有: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其中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同时也是985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代码为1128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承办单位,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截至2020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德·泽尔腾教授和迈伦·舒尔斯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9年5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学术资源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特色专业及学科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物流管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统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审计学、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 索引序列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目录分类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分类奖励期刊目录
  • 南京审计大学学术期刊分类奖励目录
  •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