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发布时间: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通过这几方面进行评选。毕业论文是否按时完成。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水平。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是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毕业论文的课题是否具有创新点和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答辩的整体表现,毕业生的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导师会根据毕业生这五方面表现的情况,对毕业论文进行划定成绩,一般都是采取五级计分的制度。≥90分为优秀,80≤良好≤89、70≤中等≤79、60≤及格≤69、<60为及格。

《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独特道路——论毛泽东群众办学思想》(论文),获“重庆市教育学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毛泽东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排名第一(1993年12月)。《论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论文),《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5期。获四川省第六次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1994年)。主编《教育社会学》(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副主编《高师学生实习指南》(工具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转型》(论文),《教育科学论坛》1994年3期。获四川省第七次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获四川省第七次哲社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严格考试管理,确保高素质师资的培养》,(教学科研报告),获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1997年)。《中学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获国家教委“全国首届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整合》(论文),《教育研究》1997年6期。获重庆市(直辖)第一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一,(1998年)。《论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论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3期,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排名第一,(2000年)。《建构师范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教研报告),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01年)。《创新教育学》(专著)获重庆市200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培养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教育部2005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西南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专著)获重庆市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

该文公开发布,登录重庆市教委官方网站,应该能查得到。如果查不到,可到重庆各直属高校或重庆教委查询。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通过这几方面进行评选。毕业论文是否按时完成。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水平。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是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毕业论文的课题是否具有创新点和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答辩的整体表现,毕业生的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导师会根据毕业生这五方面表现的情况,对毕业论文进行划定成绩,一般都是采取五级计分的制度。≥90分为优秀,80≤良好≤89、70≤中等≤79、60≤及格≤69、<60为及格。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一、以“重庆市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为科研依托,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0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以“提高学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中心下设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财务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本基地学术依托为我校的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部级重点学科、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含MBA、MPACC)、市级教学团队、市级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 中心以提高学术水平,服务重庆经济为宗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遵照 “两个一”的要求:“一流 和“唯一”,突出特色、明确方向,积极走发展和创新之路,已逐步形成机构开放、内外联合、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中心积极引进优势资源(人才、信息、资料、成果等),借梯登高,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化等学科的力量,整合资源,对其形成强有力的专家群支撑、学科群支撑,并聚合并形成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以研究基地为平台,积极吸引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来中心驻所研究。中心已成为重庆市一流、西部有影响的高水平财会研究基地、高级财会人员培训基地、财会学术交流基地、财会咨询服务基地以及重庆市财会领域的思想库与人才库。二、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拥有硕士生导师22名,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近30余人,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15余人,聘有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高级专家、学者20余人。 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市级优秀教师4名、列入重庆市“三二二人才工程”教师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市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高级职称教师占4%,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教师比例为1%。师资队伍在比较会计研究、会计信息化研究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与特色,在重庆市普通高校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大影响力。三、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成果四、积极推动科研服务于教学,将研究成果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为教学科研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新路针对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按行业设置学生知识面窄、就业渠道不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弊端,我们在1997年提出建设比较财会学科体系思想并加以实践,已建成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学等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研究成果推广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凝炼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群,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出版专著《比较会计研究》、《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等,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前四种均获省(直辖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比较财会系列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比较财会学科研究的空白,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 其“专题研究→专著→教材”的学科特色创建模式,对一般本科院校具有推广价值。比较会计教学理念的推行,极大地拓展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将“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实践”的科研改革成果引入社会实践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如设有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和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重庆市财务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同时积极为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重庆市18万会计人员中,1/3以上在我校学习和培训过。会计学院教师承担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均为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将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财务软件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国嘉陵、千叶眼镜集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软件,得到用户好评。为重庆市财政局开发的“会计政务管理系统”已在重庆市财政局及下属42个区县(市)财政局使用,极大地提升了重庆市会计政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针对“政府、行业、企业”的人才培训、横向课题研究、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中心设有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和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是“重庆市财务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单位”,开展有MBA、MPACC、国际CIMA等培养项目。已累计为重庆市培训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5000余名。承担横向课题近30多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六、学术成果有较大影响,取得较高社会评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赞誉:该比较会计研究项目 “在中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比较研究领域,成果丰硕,颇具见地,享有权威学术地位。我院自1996年起,在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全程培养计划中,一直将他们的以下这些著作列为硕士研究生课程教材或指定必读专业名著”。(注:“以下”指《比较会计研究》、《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和《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厦门大学会计系使用《会计基本理论比较》作为研究生指定书目。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专业委员会:“重庆理工大学会计系代表作了《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培育学科特色》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该校出版的系列专著教材,有几种是国内首见,有几种已经获得省或直辖市政府的成果奖,并被我会会员单位选作本科教材或研究生参考书。通过学科建设,出成果,出人才,为普通院校探索建设学科特色闯出一条新路。”著名会计名家易庭源在核心期刊公开撰文书评认为,李孝林等“主张‘两论’结合,形成‘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论’;‘两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喜可贺”;厦门大学副校长吴水澎教授在核心期刊《四川会计》公开撰文认为,《会计基本理论比较观》“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专著”;西南财经大学毛伯林教授公开撰文认为,《比较财务会计学》是“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 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中心下设:财务研究所、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云会计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中国简牍会计研究所 长期以来,中心坚持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培育具有鲜明特色,能够形成学科交叉的学科方向。在比较会计研究、信息化研究、资本运作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与特色:(1)比较会计学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前沿地位,该领域获奖成果数量和获奖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系列专著填补了国内比较会计学科研究的空白。(2)会计信息化研究在西部会计电算化界处于领先地位。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项目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实施方案” 、“重庆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系统”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博思”系列财务软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部分研究成果被三大检索收录。(3)在资本运作与控制制度设计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政府理财、大中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资本运作及控制制度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持或完成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内一批相关研究课题。 改革成果中心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300多篇,在《中国软科学》、《会计研究》、《财政研究》、《审计研究》、《改革》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SCI、SCI、ISSHP等三大检索收录 20多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5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以上成果奖10多项,其他含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审计学会等奖励30余项。 财会研究整体水平在重庆市高校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大影响力。中心已涌现出一批功底比较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在会计学院系列政策激励下,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研究,五年发表了教研论文30余篇,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余项,连续5届(1993年至今)获得省、直辖市级教学成果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教学成果奖涉及的内容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与实践等。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标志性成果辐射效应,有力地带动了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了专业整体水平。 一、代表性成果:“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研究以李孝林、孙芳城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培育“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精品,1997年撰文“建立比较财会学科探索”(人民大学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1997年7期卷首复印),建议从比较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学等进行纵深研究。中心的“比较财会学科体系”已具有明显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和优势,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并在学科体系建设与社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本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1.简牍与会计史的研究达到国内前沿水平。《简牍中经济、管理史料比较研究——商业经济、赋税、统计、审计、会计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7)。2.率先在国内形成了比较财会学科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版《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财务会计学》、《费用性质法利润表比较观》、《比较会计史学》、《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等12部专著;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简牍与会计史、比较会计教育、审计基本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代表性精品成果,获得毛柏林、吴水澎等权威专家很高的赞誉。3.《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获2004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比较会计研究》(系列专著) 获2004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比较会计史学》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二、部分获奖成果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级别 获奖时间 1 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2004 2 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2002)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2006 3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2008 4 中国军工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研究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2008 5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2006 6 重庆市高科技产业化与风险投资体制及政策研究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3 7 重庆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系统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4 8 重庆市政府职能转换与城市市场化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4 9 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5 10 比较会计研究(系列)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5 11 基于Internet/Intranet连锁店商业智能系统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5 12 适应改革矫正扭曲 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5 13 重庆市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5 14 重庆市实施“百个经济强镇”发展战略相关对策、政策与措施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6 15 论建设统一的公司内部经济监督机制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6 16 基于LINUX的重庆市会计电子政务系统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7 17 培育和发展重庆摩托车企业技术联盟研究战略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6 18 反倾销视角下出口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优秀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三等奖 2008 19 教学科研化:《会计史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8 20 比较会计史学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8 21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8 22 重庆市工业公共技术供给平台与机制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8 (重要期刊及三大检索论40文39篇,核心期刊300篇) 序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发表时间 1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经济研究 05 2 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2002) 管理世界 09 3 研究新问题 实现新跨越 会计研究 11 4 我国复式簿记产生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01 5 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 世界经济 02 6 也说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兼与彭晓洁同志探讨 审计研究 04 7 周、汉审计史新证 审计研究 01 8 政府债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探索 财政研究 04 9 论私人产权与公共财政—英、中比较研究 财政研究 04 10 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与民主财政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回顾与发展 财政研究 2005 11 从政府层级改革中探求政府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财政研究 07 12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论政府理财观 财政研究 07 13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效率:已知与未知 当代财经 05 14 The Adop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MES in West China ISTP、ISHHP收录,ISI NO:BGP43 06 15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asture crop rotation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China’s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SCI收录, 07 16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of RHSIT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SCI、EI收录 05 17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in china ISTP,ISSHP收录 ISI NO: 05 18 基于海洋博弈的大股东制衡与合谋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 03 19 股权制衡、终极所有权性质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 管理工程学报 02

《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独特道路——论毛泽东群众办学思想》(论文),获“重庆市教育学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毛泽东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排名第一(1993年12月)。《论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论文),《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5期。获四川省第六次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1994年)。主编《教育社会学》(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副主编《高师学生实习指南》(工具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转型》(论文),《教育科学论坛》1994年3期。获四川省第七次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获四川省第七次哲社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严格考试管理,确保高素质师资的培养》,(教学科研报告),获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1997年)。《中学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获国家教委“全国首届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整合》(论文),《教育研究》1997年6期。获重庆市(直辖)第一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一,(1998年)。《论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论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3期,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排名第一,(2000年)。《建构师范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教研报告),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01年)。《创新教育学》(专著)获重庆市200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培养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教育部2005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西南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专著)获重庆市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

北师大的

泰州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衡量一篇优秀论文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要具备三点,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一:创新性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一篇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内容,研究手段等等等的创新,只有那些有创新的的论文才能引人注目,老生常谈的问题总是会被人们所忽视,根本不会引起人的共鸣,不会提起人的兴趣,所以,对于一篇好的论文而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二:规范性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写论文也一样,同样有着其固有的规范,那些天马行空的论文从来都不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只有循着该有的规范而写的论文,才有可能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人所注意。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无规范不成论文,最基本的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更不要说是那些学术性的论文了,在这些论文中的规范性要远远的严格于那些文章。因此,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规范性是其首要的标准。三: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则,具备这三点并不能说明一定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作为优秀的论文还有很多的要素需要写作者去发掘,因此,还需要学生努力地,用心地去对待写论文这件事。

  • 索引序列
  •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
  •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 泰州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