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学》杂志简介

《科学》杂志简介

发布时间:

《科学》杂志简介

★★★《科学时代》杂志社征稿启事 ★★★★★★《科学时代》杂志社征稿启事 ★★★主管单位: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主办单位: 海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办 国际刊号: ISSN 1005-250X 国内刊号: CN 46-1039/G3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期刊类型: 月刊 期刊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阳利大厦501 邮编:102200刊物简介: 《科学时代》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海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办。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ISSN 1005-250X CN 46-1039/G3 )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邮发代号为 24-165。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入选期刊。本刊遵循“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交流有关经济改革、科技改革的实践经验,研究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及财政、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科教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在当今科学进步的时代与时俱进。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栏目介绍: 《科学时代》杂志设有社科经济、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城市建设等版块,每个版及栏目设置如下: 社科经济版块:主要栏目有社科论坛、经济发展、金融研究、政法论坛、党建之光等。教育研究版块: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文史研究、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教改、学校管理等。自然科学版块:主要栏目有科学管理、工作研究、技术报告、科技论坛、学科进展等。城市建设版块:主要栏目有城市建设与规划、桥梁道路建设、环保与污水处理、交通管理等。 征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字数在3000字以内。凡来稿在2个月内未得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请勿他投。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请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4、来稿时,请同步汇寄审稿处理费30元,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支付审定出版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上述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以供用途。 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望作者来稿前请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为了扩大本刊的影响,现招聘各地组稿代理、特约编辑、组建地方工作站,咨询QQ:294683828投稿邮箱:(注明投稿刊物)报刊社电话:010-59796456 59796459 62714641 81212036 编辑QQ:858546334 424431444投稿邮箱:网 址:《科学时代》杂志社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只需输入Science pdf 在google 可以轻松找到,每期都这么做比如新的 输入 Science pdf January 2010 即可一般不用精确到月,年份即可Nature 等 同上附言:看得这一类杂志,必须要有利用google学习的能力 友情提供以后就自己找吧 此地址会打开另一网盘网页,选择free免费下载 然后你可能需要等上几十秒 本期大小1M 如果提示error,就需要2分钟之后再点free,显示服务器繁忙baidu查点娱乐八卦还行查别的还是有一点点小差距,故此类问题建议使用

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和发行的。《自然》则是英国的。两者都是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没有中文版,英文版可以网上看

《科学进展》杂志简介

刊头专文特邀综述综述生理科学与临床博士之窗专论专题讲座科教名师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大学主编:唐朝枢ISSN:0559-7765CN:11-2270/R地址:北京北郊学院路38号北京医科大学生理系邮政编码:100083

本刊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和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综合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黄海、渤海及其邻近海区和世界各大洋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与气候、海洋地位、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港工建设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与评述等。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美国科学杂志简介

《科学美国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American,缩写:SciAm)是美国的一本科普杂志,始于1845年8月28日,起先是每周出版,后改为每月出版;作为《自然》的姐妹出版物,《科学美国人》涵盖的受众包括企业主、高级经理人、决策者和意见领袖。

额,冒似不太清楚

美国,,,讲得透彻

《科学》杂志简介英文

自然杂志的介绍,这个杂志外行人不易读懂。 the journalWelcome to Nature, the weekly,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Citations and Impact FactorIn 2005 Nature generated nearly 10,000 more citations than in 2004, and 26,000 more citations than its closest competitor, making it the world's most highly citated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Nature's impact factor for 2005 was 273 (Source: Journal Citaton Reports, 2006, Thomson Scientific) The fall of nearly three points on 2004 was primarily due to the increased numbers of published Aims and scopeNature is a week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ing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in all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its originality, importance, interdisciplinary interest, timeliness, accessibility, elegance and surprising Nature also provides rapid, authoritative, insightful and arresting new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opical and coming trends affecting science, scientists and the wider Nature's mission statementFirst, to serve scientists through prompt publication of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any branch of science, and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reporting and discussion of news and issues concerning Second, to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of science are rapidly disseminated to the public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a fashion that conveys their significance for knowledge, culture and daily Nature's original mission statement wa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11 November Nature's first issueRead the full text of the first ever issue of Nature, published on 4 November Sample issueFree online access to the 3 March 2005 issue of NContact the journalProvides contact details for editorial, subscription, librarian and advertising About the editorsLike the other Nature titles, Nature has no external editorial Instead, all editorial decisions are made by a team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of the editors may be found A full list of journal staff appears on the Nature family of journalsIn addition to Nature itself, there are three main families of Nature For advertisersInformation on display advertisements in Nature in print and online, or click here for information on classified For librariansInformation for institutions purchasing site licences, other online resources and print 科学杂志 in 1880 on $10,000 of seed money from the American inventor Thomas Edison, Science has grown to become the world's leading outlet for scientific news, commentary, and cutting-edge research, with the largest paid circulation of any peer-reviewed general-science Through its print and online incarnations, Science reaches an estimated worldwide readership of more than one In content, too, the journal is truly international in scope; some 35 to 40 perc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s on its papers are based outside the United S Its articles consistently rank among world's most cited Science's leading position stems from many factors: the journal's strong tradition of editorial independence; its high standards of peer review and editorial quality (of the more than 12,000 top-notch scientific manuscripts that the journal sees each year, less than 8% are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ts Board of Reviewing Editor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100 of the world's top scientists; its strong connections with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which ensures a stream of lively, up-to-date, and authoritative news and commentary in its pages; the dedication of its professional staff in the US, the UK, and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26 PD editors, a creative production and art group, and a team of science writers, reporters, and journalists second to none; the support of its publisher, AAAS,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science Today, a century and a quarter after its founding, Science continues to publish the very b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news, and Whether you're concerned with AIDS, SARS, genomic medicine, Mars, or global warming, or just want to keep abreast of where the scientific world is and where it's going, you will find something worthwhile in S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内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宗旨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资金来源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竞争对手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现任主编  《科学》杂志的现任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美国《科学》杂志为周刊 一年51期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名为《科学》(Science)、年代久远、影响卓著的科学刊物。   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1]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Nature》也属于周刊。杂志简介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   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其中文网站:英国自然杂志《自然》杂志也为周刊。

《科学》杂志简介是什么

是一个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其读者面向全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杂志。

是一个科学类型的杂志。这个杂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与大自然有个亲密的接触。

外星人在何处怎样投稿?

期刊

  • 索引序列
  • 《科学》杂志简介
  • 《科学进展》杂志简介
  • 美国科学杂志简介
  • 《科学》杂志简介英文
  • 《科学》杂志简介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