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

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懒惰阿。。。开题还是论文?这个没有,你问多少人也不会为这点分给你现写的。告诉你个好方法:从中国知网(没账号密码?不好意思,再悬赏200分自己问去吧)上搜索往年的论文,然后把NK格式的大论文的前言部分找自己需要的粘贴下来,再自己添几句话使之看起来不象别人的文章,多搜几篇1000字很好搞定,就看你想不想做了。话已至此,得分~~

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数据库查找。国外研究现状一般是通过数据库查找。国外研究现状的文献很多,数据库太多,每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情况查找到,所以你需要找一些权威的杂志。从权威杂志上面了解你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然后从这些权威杂志上的文献情况来阐述发展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的文献不是一次就能找齐的,是需要你在研究的过程中助逐渐积累的,也就是在初期从sci或者ei的网站上下载足够的相关文献,然后自己阅读总结相关内容,这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并且需要投入较大的工作量。然后才能有研究现状。所以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数据库查找。国外研究现状叙述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精是其中之一,内容包括国际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国外典型区域和国家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国标准化现状及标准化典型案例研究等。国内外标准化现状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首先,深入研究和剖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际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经验,预测了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次,提出了我国标准化发展总体战略,明确了以提高标准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指导思想。从技术创新,国际竞争,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其三,站在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的高度,从标准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前景看好,据《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超过4万亿元

财务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

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学校的电子数据库这类的文章很多,只要稍微整合下就好了

。。。

敦煌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_Sasp?ArticleID=2166 希望能够帮到你

有日本学者说“敦煌学在日本”,有中国学者说要“夺回敦煌学中心”,季羡林先生说“敦煌学在世界”。      日本一位学者的“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一出,国内一些学者深感有伤我们的自尊。虽然那位日本学者后来否认讲过这个话,但日本敦煌学长期在国际敦煌学界所处的显赫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敦煌石窟考古和敦煌艺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整体来说,在敦煌文献的整理、综合研究和理论研究诸方面,还非常薄弱。      1987年笔者到巴黎考察敦煌文书时,一位法国学者说:   “30多年来,在图书馆中,只看到日本、台湾等地的学者,看不到中国内地敦煌学者。”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敦煌学落后的原因。      敦煌文献大部分流失海外,中国仅有部分“劫余”。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唾剩之余”,“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陈寅恪先生却有一个“大愿”,希望国人能充分利用这些藏品,“内可以不负此历劫仅存之国宝,外有以襄进世界学术于将来”。      多年前,有人提出要“夺回敦煌学中心”。近年季羡林先生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季老高瞻远瞩的见识,博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同。他的这个主张,既体现了敦煌学已是国际之学的现实,也包含了要从世界的角度去认识敦煌学的发展之意。在敦煌学这个领域,谁也不应也不可能做老大,做“敦煌学中心”。

国内旅游研究现状文献数据

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这题目够大! 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信阳旅游资源开发 国内外综述写不出来--按关键词搜索国内国内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研究现状,直接Copy里面的就可,综述都是这样。。。。你不可能让别人给你弄成现场的吧,你们老师也会教你啊

1、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57万亿元,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97万亿元。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公报,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合计2019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约58万亿元。2、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占总收入比重85%以上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首次突破60亿次。结合收入情况来看,2010-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增加至73万亿元。2010-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为1%,2014年,入境旅游市场从规模型发展向效益型转变,入境游收入显著提高,使得国内旅游收入占比下降;2014年后,国内旅游收入比重恢复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仍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贡献主体,且这一比重呈上升趋势;2018年,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0%,农村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0%。这与国民收入息息相关,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3、跨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18年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2018年,入境旅游市场稳步进入缓慢增长期,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2010-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在130百万人次上下波动,而出境旅游人数一路飙升。2018年开始,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出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2%;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7%。2019年,中国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5%。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2%。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从2014年的8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313亿美元;但增幅显著下降,2019年增幅仅3%,远低于中国旅游总收入6%的增幅。4、2019年中国旅行社数量超8万家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7亿人次,同比增长8%,入境旅游人数1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7%,出境旅游人数11990万人次,同比增长5%。随着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行社数量也对应攀升。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16-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旅行社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433家。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旅行社数量情况未纳入统计前瞻观点: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各城市百花齐放从收入来看,北京、广州、重庆、西安、杭州等重点城市旅游收入保持增长。从入境旅游来看,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占3%;从出境旅游,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潜在出境游力较强;从国内旅行社分布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旅行社数量较多,用户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从旅游景区来看,江浙地区5A景区较为集中。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北上广、西安、成都、杭州等地均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和特色;但从需求来看,一二线城市普遍收入水平更高,旅游需求更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从单一入境游向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转变,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未来30年,依旧是中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研究院局长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实施,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提质增效的阶段,世界将充分分享中国旅游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但由于2020年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防止疫情扩散,我国湖北省多城市实行交通管制,并且政府多次建议全国人民减少外出,居家隔离,人员出行的减少势必会降低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间的国内旅游人数。此外,随着国外几个国家疫情的发展,出入境旅游市场也会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全球和中国旅游市场均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3-62652/35 【题 名】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纪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3/35 【题 名】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作 者】孙根年 薛刚 【刊 名】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4/35 【题 名】山东省旅游饭店人才对策深层透视 【作 者】孙凤芝[1] 秦绪霞[2]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Z)-275-2755/35 【题 名】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作 者】马聪玲 【刊 名】旅游学刊2007,22(3)-6-76/35 【题 名】西部旅游企业高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业时代2007(6)-104-1057/35 【题 名】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 【作 者】孙根年 吴晓娟 【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07-1118/35 【题 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作 者】强亦锐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43-449/35 【题 名】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657-66010/35 【题 名】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作 者】何喜刚 高亚芳 【刊 名】开发研究2006(5)-85-86,7311/35 【题 名】旅游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丝绸之路2006(9)-66-7312/35 【题 名】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 【作 者】冯淑华 【刊 名】商业研究2006(14)-165-16813/35 【题 名】甘肃省旅游产业中的市场成长问题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14/35 【题 名】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0-9415/35 【题 名】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区经济2006(4)-195-19616/35 【题 名】旅游与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17/35 【题 名】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 【作 者】汪升华[1] 刘洋[2] 顾文静[2] 【刊 名】经济管理2006(3)-64-6618/35 【题 名】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 者】杨亚娟 【刊 名】农业职业教育2005(6)-26-2619/35 【题 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 【作 者】于萍 【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20/35 【题 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 【作 者】谭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21/35 【题 名】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作 者】聂献忠[1,2] 张捷[1] 刘泽华[1] 章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22/35 【题 名】我国旅游企业并购混合路径偏好的实证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游学刊2005,20(3)-48-5223/35 【题 名】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作 者】邓宇凡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1)-59-6024/35 【题 名】旅游社营销中心的成长档案 【作 者】韩阳 【刊 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04X)-22-2325/35 【题 名】推动旅游学科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著名旅游学者杜江教授评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26/35 【题 名】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 【作 者】秦学 张伟强 【刊 名】思想战线2005,31(2)-128-13327/35 【题 名】基于战略联盟的旅游企业组织创新 【作 者】张显春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28-2928/35 【题 名】浅议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1)-56-5729/35 【题 名】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 【作 者】易晓春 【刊 名】编辑学刊2004(6)-72-7630/35 【题 名】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 【作 者】秦学 邹春洋 【刊 名】学术交流2004(11)-83-8831/35 【题 名】旅游市场呼唤品牌和声誉投资 【作 者】符国群 【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2(01S)-31-3132/35 【题 名】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 【作 者】贾生华 邬爱其 【刊 名】旅游学刊2002,17(4)-19-2233/35 【题 名】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 【作 者】卞显红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30-3534/35 【题 名】实施六大战略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思考 【作 者】薛荣哲 【刊 名】山西旅游2001(6)-4-735/35 【题 名】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作 者】卫旭东 【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23-225,229

中国对外贸易文献数据分析研究

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值正增长2020年累计出口总值仍实现正增长2015-202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整体增长,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4%。其中,全国进口金额达32万亿元,出口金额达23万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不佳,但是好于预期,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我国累计进出口总值年内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全国进口金额达40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6%;全国出口金额达7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较明显的产品有防疫物资,“宅经济”商品等。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中药材及中式成药2%;由于疫情使得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宅经济”商品市场需求大,其中,笔记本电脑、家电等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均超17%,家用电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集成电路同比增长9%,塑料制品增长6%;其主要由于疫情期间欧洲、北美地区主要制造国产能出现缺位,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作用显现。新基建拉动进口需求除了出口之外,进口方面,我国新基建建设需求拉动进口增长。进口需求稳中向好,也支撑了进口值的回升等。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能源、原材料进口量显著增加,原油、钢材及铜材进口量分别增长7%、2%和2%,新基建方面,前三季度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增速为0%。在“新基建”投资计划的建设中,数据中心、5G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等基础建设投入使用后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基础材料的支持。对美出口回升从对外贸易伙伴来看,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为38万亿元、23万亿元、82万亿元、61万亿元、45万亿元,分别增长7%、9%、2%、4%、1%,其中,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5万亿元,增长5%。2020年前三季度。东盟(东南亚同盟)反超美国、欧盟,继续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跌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在出口方面,我国对美国出口金额位居第一位,达到1亿元,但是增速仅为80%,远低于东盟和欧盟。在增速方面,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速均高达7%,位居第一位。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王子先认为,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和带来冲击的机制是复杂多变的,用简单的线性分析方法往往并不可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正确认识外部危机形势并理性应对我国外贸发展中的问题至为关键   一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各方面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外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下降逐步成为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的主渠道。海关总署5月12日发布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亿美元,下降3%。其中出口2亿美元,下降5%;进口9亿美元,下降7%。在此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外部危机形势及理性应对至为关键。日前,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千方百计稳外需的精神,在以扩内需为基本立足点的同时,绝不放松出口。我们各方面的思想认识也应逐步统一到这一精神上来。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几种观点,王子先一一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我国是否存在过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两个观点:一是我国经济本来就存在过度依赖出口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外部危机也会出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加快了问题的暴发;二是我国经济受到外部危机重大冲击,都是外贸惹的祸,表明外向型经济模式存在巨大风险,我们更要趁机调整,减轻依赖。请谈谈您的看法。   王子先:大家知道,除了个别坚守计划经济的封闭孤立的国家外,世界各国经济都日益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地球村”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国际贸易与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很自然,发生外部金融经济危机,我们不可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一枝独秀,不得不一定程度上承受外部冲击的压力和损失。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我们正确的选择就是,勇敢面对压力与挑战,做好预警和全方位应对工作,尽力减少损失、防范风险,确保安度危局,争取率先复苏,并抓住危中之机,迎接新一轮繁荣周期。决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慌了手脚、乱了阵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政策和经验,特别是动摇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动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而重归封闭半封闭型经济老路。   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与多边规则全面接轨。对外开放特别是贸易开放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并不存在基于重商主义和优惠政策基础上的出口导向模式,同样也不存在迥异于其他国家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过去流行的出口导向和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已发生根本性制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口号和形式。   国际金融危机是通过金融、贸易、价格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渠道向我国传递的,贸易只是其中一种渠道;而且,贸易渠道的传递是与其他渠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世界经济贸易突然陷入剧烈衰退,与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心理恐慌也有很大关系,世界消费需求在短期并没有出现那么大幅下降,由于对危机骤然升温的恐慌导致人们不敢投资、不敢借贷、停止生产、消化库存、减少交易、减少订单等,使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发生了自由落体式的坠落。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证明,这种直线式坠落是暂时的,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此次危机经过三至五年的调整有可能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和带来冲击的机制是复杂多变的,用简单的线性分析方法往往并不可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这场危机从反面证明了我国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和长期平稳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当前“稳外需、保出口”的紧迫性。出口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减弱,但对外贸易作为世界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发动机作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二战”后,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经济2倍的速度增长,待世界经济恢复正常后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二、关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保出口会不会收到效果   记者:在外部危机的形势下,外部市场需求下降,我们花费一定的投入“稳外需、保出口”,会有效果吗?   王子先: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外部市场需求下降情况下,促进出口措施的价格弹性总体趋于下降,通常效果会差于经济繁荣期。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促出口不管用的结论。一是在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促出口的情况下,我国如果听之任之,将会加剧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下降,遭遇更大的损失,而出口下降0~5%与下降10%~20%对经济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二是在危机形势下各国消费者和采购商更把价格作为第一位考虑因素,我们必须把出口退税等可用该用的政策用足,同时改善公共服务、降低行政交易成本,千方百计为企业化解成本压力,才能保住更多的市场和客户。三是在国际市场总体需求下降的同时,由于存在“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的作用,中低端价廉物美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仍有一定市场空间,有些还逆市上扬,例如去年底以来我国一些轻纺生活消费品对美、欧市场的占有率反而有所上升、出口逆市反弹就是证明。而我国目前在国际产业链中总体上以中低端制成品为主,这恰恰是我国保出口的产业优势。四是在外部危机特殊形势下,我出口还遭遇到贸易融资、收汇安全、贸易保护、支付结算等等新的困难,对很多行业和企业这些是更大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化解种种难题,特别是加大出口信贷、信用担保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五是一些周边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有很大需求空间,但缺乏支付能力,通过扩大买方信贷、加快走出去以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就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既带动我出口,又更好地促进了互利共赢,恰恰成为我们的危中之机。   因此,在外部危机形势下,“稳外需、保出口”花费一定的投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是尽可能减少出口损失,为扩内需、克时艰、度危局,赢得时间和空间。二是挽救大量遭遇危机冲击的行业和企业,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也为扭转财政收入下降稳住税基、培育新的税源。三是可以保住市场、留住根基,特别是保护遭遇冲击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机电产业,为自己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和迎接新一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创造条件。四是通过加强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全球逐步摆脱危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关于保出口会不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和国民福利损失   记者: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出口存在贫困化或流血出口,出口导致国民福利的净损失,其依据是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出口价格指数走低、贸易条件恶化。您是怎样认为的?   王子先:其实,这是明显的误读。起码在以下方面是得不到实证分析的支持的:一是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从全球广泛比较看该指数不仅反映了进出口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受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就中国而言,由于我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迅速上升并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世界贸易中制成品价格指数大多数年份都是下降的;另一方面,我国进口以初级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为主,而世界初级产品贸易价格在多数时候是上升的。因此,一些年份贸易条件指数总体上有所走低,并不能证明我国外贸的效益在恶化,更谈不上“流血”出口。二是从广泛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出,80年代以来,我国贸易条件指数有些年份低于发达国家,但有些年份却好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情况也大体类似,并不支持“中心-外围”论中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论点。三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不仅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步伐,而且也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改善了国民福利,贸易不仅成为增长的发动机,还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的利器。四是我国30年开放实践证明了,贸易的开放与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有力促进了人均收入水平和国民福利的改善,特别是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化成巨大的人口红利,解决了大量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权威专家已经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完全抛开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初级分配过程带来的巨大就业、收入和福利效应,仅从顺差增加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带来国民福利净损失角度考虑问题,是非常片面的,以此来推断和决定贸易政策更是一种误导。   因此,简单用贸易条件指数变化来分析贸易的效益和福利效应存在很大局限性。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权威学者建议,用综合性出口价值指数的变化来分析更加合理,即出口价格指数×贸易量来综合衡量更为合理。衡量一项贸易政策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出口价格指数变化,更要看出口价值量指数综合变化,如果出口价值量保持合理较快增长,就说明这种投入是合理的。从实际观察,世界各国都把扩大出口作为政府大力推动的目标,出口可以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和国民福利实际上已成为国际常识。美国总统就常常充当美国出口的最大推销商。   四、关于保出口可能不利于“优结构、促转型”   记者:目前中国制造总体上还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位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的任务还很艰巨。保出口是否不利于“优结构、促转型”?   王子先:我们要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基地,发达国家把很多制造环节已经转移到我国,很多名牌产品也在我国生产制作。这恰恰是通过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总体处于低端位置,主要不是制造业本身的问题,而症结恰恰在于与制造相关的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市场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严重滞后,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重组问题。这总体上是由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所处阶段决定的,其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按工业化现代化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作为后起国家我们可以力争有所跨越,但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在长达二三百年实现的目标,我们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达到。   应该承认,外部危机的压力确实对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附加值、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企业将转型升级作为化解内外部成本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对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确实应给予大力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外部危机对大多数企业负面影响居多,特别是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一些大企业也面临很大挑战。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理性选择是“控成本、保市场、抓管理、优服务、求生存”,也就是探索外部危机下的生存发展之路,减少破产倒闭,控制亏损,尽力保住市场和客户,为未来转型升级留下根基。我国经济向服务经济和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型的长期目标不能改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战略方向必须毫不动摇,但这与政府目前反周期、抵御危机、救助产业和企业的短期任务并不矛盾,而是必须合理结合,并把应对危机和安度危局作为短期重点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抓住中低端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相对稳定甚至逆市上扬的市场空间,发挥我国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更要正视遭遇重大外部冲击的IT等高端产业,千方百计帮助其缓解各种困难,共渡难关,保住3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为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和产业升级留住根基。

  • 索引序列
  • 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 财务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
  • 敦煌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 国内旅游研究现状文献数据
  • 中国对外贸易文献数据分析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