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发布时间: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文学是一个年轻的、跨国度、跨学的边缘学科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各种文化都有科,是一个与不同语性的学科。有者亲缘关系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比较文学的研究是在跨越语言、文化、学科的基础上,对不同民族、田家之间的文学和文化关系进行综合性考察。研究的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外文化关系、中西文论比较研究、比较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不仅要尊重彼此间不不同的文化差异,迅速接受并传递各方面的最新信息,构建东西文化及 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平台,以达到互证、互补的交流目的,而且要在传递、感知、交流、接受的基础上,颜源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学科,充实新人文主义的芳苑。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首先从世界文学领城开始与国际接轨,并迅速渗透到文学、文艺学各个学科。197年6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被列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之中。199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比较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比较文学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早期的主流模式。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用充分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相互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2)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提出来的跨学科研究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方法。平行研究即是对那那些没有事实联系上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3)阐发研究。中国专对文学闸发研究是将外族的文艺批评与本土的传统文艺批评结合起来,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流派进行评说、阐释、鉴赏,在相互参照和阐发之中,考察各自的民族和文化特质以及所具有的共同规律。(4)比较诗学研究。比较停学中的"诗学”是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指的是不同民族比来间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之间的比较研究,如中西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论等。(5)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研究,又称“交义学科研究”,是从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类整合人手,探讨跨学科领城与文学的关系。“跨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例如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与哲学、宗教、 历史、心理学、语言学、思想史、社会学、人类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包括文学与数理统计、电脑技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包括文学与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影视等。

就是比较二者不同。我写过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发给你看看

其实是比较文学的,那肯定就得有两种文学观点进行比较了

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模板

可以看看 世界文学研究 期刊找找灵感,我之前看过类似的文章

就是比较二者不同。我写过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发给你看看

文学是一个年轻的、跨国度、跨学的边缘学科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各种文化都有科,是一个与不同语性的学科。有者亲缘关系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比较文学的研究是在跨越语言、文化、学科的基础上,对不同民族、田家之间的文学和文化关系进行综合性考察。研究的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外文化关系、中西文论比较研究、比较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不仅要尊重彼此间不不同的文化差异,迅速接受并传递各方面的最新信息,构建东西文化及 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平台,以达到互证、互补的交流目的,而且要在传递、感知、交流、接受的基础上,颜源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学科,充实新人文主义的芳苑。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首先从世界文学领城开始与国际接轨,并迅速渗透到文学、文艺学各个学科。197年6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被列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之中。199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比较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比较文学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早期的主流模式。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用充分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相互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2)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提出来的跨学科研究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方法。平行研究即是对那那些没有事实联系上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3)阐发研究。中国专对文学闸发研究是将外族的文艺批评与本土的传统文艺批评结合起来,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流派进行评说、阐释、鉴赏,在相互参照和阐发之中,考察各自的民族和文化特质以及所具有的共同规律。(4)比较诗学研究。比较停学中的"诗学”是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指的是不同民族比来间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之间的比较研究,如中西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论等。(5)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研究,又称“交义学科研究”,是从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类整合人手,探讨跨学科领城与文学的关系。“跨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例如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与哲学、宗教、 历史、心理学、语言学、思想史、社会学、人类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包括文学与数理统计、电脑技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包括文学与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影视等。

比较文学之课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比较文学》这门选修课讲的主题是“性而上的寻求: 《围城》与《简·爱》 对读”。对于《围城》,我的了解并不多,这 本书我没有通篇读过,只是读过有关于它的书介 和书评,小说的主人 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方鸿 渐 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 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 子 (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 大学教授等等) 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 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 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 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 暴之 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 职业和婚姻恋爱 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 是场战争, 虽然不见硝烟, 却处处闪 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 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 亡,却时时 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 那恶浊的空气又 是怎样腐 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 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 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 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 路上,哪里是这些 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 主义 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至于《简爱》,很幸运的是高中在旧书店徘徊时无意中 看到了并 买了回去,因此, 《简爱》我读过,也看过一些有关于它的书评, 《简 爱》是 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 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 求铸炼成的一本书, 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 一片灿烂的天空。“你以为,就因为我穷, 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 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 帝也 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每次 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 这是两本不同国度的作者写的书,一个男人和一 个女人的心路历 程,挣扎与奋斗,徘徊与盲目,《围城》里主要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 写的, 写他的历程。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 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 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 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 方鸿渐和苏文 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 渡 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 鸿渐和赵辛楣,从“爱 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 正的挚友, 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第六、 七章是第三个单元, 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 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 个单元 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 至还有家属, 都 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 职业上的排挤, 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 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 计, 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第八、 九 章是第四个单元。 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 令 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 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 家庭和亲族的介入, 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 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 纷。 而《简爱》主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的心路历程,简对于女性精神 追求的历程,控诉男 性的压迫,塑造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大胆坦率 地描写妇女的感情生活。在 19 世纪的男性 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天 使般的纯洁、美丽、甜蜜、是被动的、玩偶式的、无自我的尤物。 然 而,就在这天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怪物:具有破坏性的、冲动的、疯 狂的女性,她使男 性感到恐惧,正如《简·爱》中疯女人时时威胁罗 切斯特一样。男性出于对女性既渴望又恐 惧的心理,才创造出天使与 恶妇的形象,后者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貌,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 统治 的竞争性力量。从伯莎烧掉桑菲尔德即可看出这一力量的威力。女性 主义视野中的伯 莎,成了简爱的另一重自我,女性的反叛者。盖茨海 德是她旅行的起点,家的丧失,寄人篱 下;劳渥德学校是她受教育和 精神成长的地方。 在此, 简的“狠狠地回击”与海伦·彭斯 的“以德抱怨”,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 的。” 简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归向上帝的历程。桑菲尔德是简的乐园, 在这儿也失去了快乐,后来又 回到了乐园, 简的出走到荒原,再到 沼屋,再到回归,最后与罗切斯特走向他们永远的家。 旅游管理学院 08 级人力资源管理 3 班 陈美七 2008190711 浅谈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 科之一,但对全国 众多本科生而言却难以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要求,只是在研究教学中有相对较高的成 就而已。作为本科阶段的比 较文学教学,我想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要 从教 学目的,课堂讨论形式,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布置作业几个方面 来谈谈,希望对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比较文学 目的 课堂讨论 兴趣 作业 比 较文学是我国教育部于 1998 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其作为汉 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的,至今 已有二十余年。有人认为,比较文学在全国“大学本 科教学中形成遍 地开花的局面”。但对于此,笔者是持有一些怀疑态度的,这主要 是因为它 的知识理论性强,开课时间短,而且开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 开始着手找工作的大三、大四阶 段。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对上述怀疑依据是深有体会的,但是这 里我不谈这种怀疑是 否正确,因为我没有经过精细、全面的调查,因 此不能给出结果。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 针对于以上我所提的几点 比较文学的教学阻碍,提出几点对比较文学教学或许有一定用处的 几 点建议。 针对于上述问题,我想从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 学生情趣和有 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四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一、 教学目的 大学是走向研究生的 过渡阶段,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 识,从大多数科目的结课方式——写论文这一点 就可以看出,它并非 还像中学那样完全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对于《比较文学》这 一 门课程,笔者却以为应当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 的要求,主要以中学那种 教学模式为主,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基础的 知识,不同的只是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该门学 科的方法等。 大学虽然是走向研究生的基础,但我们毕竟还是本科生而不是研 究生,因此, 笔者认为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是不容采取 的。如果非要以此为目的的话,我想 结果只能是失败。对此,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它的不可实施性: 首先,从开课时 间来看。比较文学开课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三、 大四时期。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理论性的知 识,应该在大一、大二就 传授给学生。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 过 程。大一、大二以学习理论为主,到大三、大四时,学生才有更扎实 的基础进行自学,这样也是一个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并 且,大四的学生已 经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此时,实用性成了学生们 选择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他们开来, 学习这种没有实用性的课 程近乎于浪费时间,因为工作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已把大部分时 间 放在了找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对于他们来说无实用性的过程。 其次,从课时的长短来看。 以本班学习《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 课时为例,总共约四十个课时,听起来似乎很多,但要 学习的内容却 相当繁杂,况且此门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用与以往 传统思 维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就有一定困难了。难以理解,就 会使得课程进度慢下来,这样 在有限的时间既要学生全面掌握,又要 老师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针 对于以上情况,我想我们摒弃培养“精英”的目的应该是一个 相当明智的选择。大学里开了 很多课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 爱好,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把精力放在比 较文学上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就不值得学习了。对于 那些感兴趣 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求知 欲。而针对于另一部分对这门课程不 是那么感兴趣的学生,则只需让 他们常识性地了解,以此开阔文学视野等就足够了,也可以 教会他们 初步运用研究的方法而并非要求他们必须全然弄透。 这样明确了教学的目的,才 能有的放矢,使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 顺利。 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的形式主 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教师拥有一桶水的知识, 倒给学生一 杯水的知识。 在比较文学的教学这方面,教师讲解不可能完全被排除掉,但也 不 能一味的由教师讲解。 笔者认为,教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因 为 是初次接触这门相对较新的课程,因此学生在某些术语等理解方面 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 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仔细耐心 地给学生讲解,要争取讲得透彻。 教师讲解只 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相对 来说,笔者更倾向于设置课堂讨论的形 式。大学生已经不像中学那样 以死记硬背接受知识为主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有很大 一部分 即将走向社会,因此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应该得 到应有的训练。 这样可以提相处大学教学的互动性,而不至于使得课 堂变得沉闷、枯燥。 对于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有老师提出,但 主要以教师提出为主, 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来说还比较 欠缺,因此需要教师来引导。而且,教师最好 提前不知题目,这样学 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找需要参考的资料,做好精心的准备。否 则, 如果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比较陌生而又未做准备时,就可能出 现“疆场”现象,使得讨论 开展不下去,从而影响教学计划。 三、提高学生情趣 “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科跨度 大,不比文学史课程可以 以史为线,以作家作品为点,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到经典的作家 作 品分析,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吸引学生入境, 产生强了的共鸣。 比较文学一定意义上讲是抽象的、枯燥的、不易消 化的。”从这一点上讲,学生学习这门课 程是比较吃力的,往往很 少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因此, 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情趣。 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 己在两个方面的提高学生情趣的看法: 首先,在对一定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 可以渗透在具体 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去讲解。例如在讲解母题与主题的区 别时, 就可以以分析伊索寓言 《农夫和蛇》 的母题和主题为例子。 《农 夫和蛇》主要讲了这样 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在路上看见了一条被冻僵 的蛇,他见蛇可怜,便用胸膛的体温来救蛇, 可是蛇醒了却咬了农夫 一口,农夫因此而死去。故事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但是它的 主 题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恶人绝不能怜惜”,“恶人的本性难 改”,“盲目行善是愚蠢之举” 以及“凡怜惜恶人者将遭恶报”等 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会特变感兴 趣,这就避 免了抽象引起难以理解带来的枯燥乏味。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采取 使用多媒 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情趣。对于那些学生原本不是很感兴 趣,却又相对具有代表性,且比较 重要的内容,能用多媒体教学时尽 量用多媒体教学,以音、画、像的结合效果来提高学生的 感知能力,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情趣。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功能》中曾说过: “比较文 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 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 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 科学、宗教等 等。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一些绘画、雕刻、建筑 等等,让 学生结合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四、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由于比较文学的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后特别容易遗忘,因此这门学 科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在布置作 业的时候,教师 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而不至于使学生处于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中。 具体来说,布置作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针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 作业。这是一个督促学生进 行实践的过程。当堂课结束后,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可以达到这 样一个 效果:使学生在印象的加深中对刚刚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掌 握。 其次,可 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范文或专著,由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 评论。比如在讲到平行研究的时候, 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阅读钱钟书先 生的《管锥编》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让他们进行评论。 对 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这还是由比 较文学这门课程比较难以理 解并且自己对于知识掌握的狭隘性来决定 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会更有目的性一些。 由 于自己对比较文学了解的欠缺,我只能根据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 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以上四点 教学方法上的看法,希望能够给这门新兴学 科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1、曹顺庆 比较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3 月 2、蒋芳 明确定位: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的当 务之急 中国比较文学 2005 年第 4 期 第 28 页 3、 张翠萍 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百 家论坛选粹 第 142 页 4、吴超平 浅论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8 月 第 7 卷 第 8 期 第 181 页引 浅谈《夜宴》与《哈姆雷特》中的两后形象 浅谈《 夜宴》 哈姆雷特》 2009 级文学院 中文 3 班 张亚男 200900110024 《夜宴》被很多人称为冯小刚式“中国版哈姆雷特” ,冯 小刚自己也这样承 认过。该片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定在五代十国,那时战乱频繁,宫廷斗争残酷, 皇上、 母后、将军、太子、公主各自心怀鬼胎,母后暗中联合公主和朝廷重臣,借为太子 谋 位之名,密谋篡夺皇位,而太子也欲借母后的势力夺取皇权。在一场晚宴上,他们 都企图在这 场鸿门宴中消灭对手,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母后联合起来的势力大胆灭 王,王子也终于向所有 人复仇了,宴会最终结束了无休止的争夺战,但王子也无法 逃脱命运的桎梏,他们最终都成为 这场残酷人性斗争的牺牲者,无一幸免。 那么,从这样的情节安排表层结构上, 《夜宴》对 《哈姆雷特》仿佛采取了 全盘复制: 国王暴毙—太子回宫—母后改嫁—双方试探—戏中戏 —谋害与反谋害 —伪装自我—毒计圈套—复仇行动—血溅皇宫。而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两部 作品 也交相呼应:厉帝与克劳狄斯,无鸾与哈姆雷特,婉后与乔特鲁德,奥利菲娅与 青女, 莱欧提斯与殷隼,殷太常与波洛涅斯。 《夜宴》中的婉后与《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有着 一样的身份,即都是一 女侍二夫的王后。但如果说莎剧中的王后只是一个陪衬的话,那么冯 剧中的婉后 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哈》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中心人物王子哈姆雷特 的 陪衬,乔特鲁德头脑简单到有点傻,奥菲莉娅则纯真痴情到有点傻。哈姆雷特有 一句著 名的台词: “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这似乎是王后乔特鲁德的真实写 照。在国王死 后,她一直生活在哈姆雷特对她的责骂声中,在王子的羞辱与挖苦 中,王后的尊严被彻底摧 毁,她的内心被撕伤得鲜血淋漓。就这样,哈姆雷特把 一个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生不如死 的乔特鲁德惨不忍睹地扔给了观众。至此, 哈姆雷特也很好地完成了父亲教给他的“伤其心 而不能伤其身”的复仇使命。剧 终王后喝下毒酒身亡,很多人认为是为救哈姆雷特,但如果 仔细阅读原著你就会 发现,这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是莎士比亚的刻意安排,这样一个内心罪孽 深重的女 人,唯一求得解脱的方式便是死于非命了。这一形象虽然单薄,但却传达了莎士 比 亚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男权中心主义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创作悲剧的时期对 女性的认知 困惑。 在《夜宴》中婉后与乔特鲁德截然不同。她成了无鸾的爱人,而不是他的母 亲,也只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母后。影片在开篇就通过旁白交待了人物关系,即第 一,婉后 与无鸾的情感关系;第二,婉后被无鸾的父亲所娶;第三,厉帝害死了先帝而 霸占了婉后。而在 残酷的宫廷政变面前,婉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镇定和冷酷,而 她对于权力也有着火一样的热 衷。 冯小刚说《夜宴》 ,不是讲述一个女皇的故事,而是讲述一个女人被欲望所 毁灭的悲 剧。剧中的每个人代表着一种色彩,婉后肆意铺张的红,王子寂寞未知 的白,青女透明纯真 的青,厉帝残酷压抑的黑。 而作为演员, 章子怡是幸运的。 在她的身上, 三种色彩都有 着强有力的表现。 但无论是脆弱到不堪一击的白色,还是邪恶残酷的黑色,都不及绚烂燃烧 的红色 所传达的人性解读意义深刻。这样的话,不如说《夜宴》是对《哈》的取材和提 炼, 最明显取的就是《哈》里的“欲望”和“命运选择” ,而最能表现欲望的就 是婉后的红妆、 红服,床第间的红闺、浴池以及腥味的血红。 “你给了我先帝没 有给的。 ”而婉后是茜素 红的最佳代言人。 婉后出场的那一幕很有寓意。白色的素服,苍白的面容,白灯,白蜡,白 布。 在黑色的地板上,黑色的帏布为底色的映带下,婉后那回首一望,牵带出她内心 的挣 扎并非如同她表面那样平静。这是故事的开端,一个绷紧了气氛的开端,画 面中上下的压迫 感,暗示着婉后终将要以绚丽的红色破茧而出。当那道火燃出她 身穿丧服的背影时,在婉后 身上我感到除了不安、迷茫之外,更多的是期待和欣 喜。 那身素色的丧服根本无法掩饰她 眉眼间的红色, 她已经无法再掩饰她的压抑, 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将毒药喂尽厉帝口中的原 因。 通过婉后的形象刻画, 冯小刚事实上也成功解构了 《哈姆雷特》 的复仇主题, 而代 之以欲望为核心的崭新主题。 《夜宴》的编剧曾公开宣称: 《夜宴》的主题就 是“欲望” 。 而冯小刚说的更为具体:这是一部与欲望有关的电影,每个人都是 因为欲望才参与到这个事 情里的,欲望不是指他一开始就要做这件事,而是说他 是在不断地膨胀和变化,是被这个欲 望驱动着,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 为了把“欲望可以毁灭一切的同时又能创造一切”表达出 来,冯小刚大胆地 将世界经典名剧中的人物、情节元素重新洗牌,把乔特鲁德脱胎而来的角 色婉后 打造成一张王牌, 《夜宴》真正的主角,而哈姆雷特脱胎而来的王子无鸾则变成 了 配角,而红、白、黑的碰撞便是电影的矛盾冲突所在。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中国计量学院 学期期末论文 创作无意识, 不能无阐释 创作无意识, 学生姓名 程 仕 海 汉语 学院 学号 090120 2125 学生专业 对外 二级学院 外语 班级 09 对外汉语 1 班 指导教师 梁 晶 中国计量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1 年 12 月 17 日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题目: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1 摘要: 创作是无意识的,是非自己的行为,作品不 是作者巧思妙想后的结果,一切作品在创作 之前毫无征兆,没有合理的推测及预算,而是天 才一时之灵感使成,灵感和天才的结合是创 作得意进行,使得作品得以出现,然天才于其自 身著作却不能给予合理或较好解释,不能让 人们明白其所言所指,任何别人都能更好言说其 内容、其思想、其所指,遂需天才以外的他 人助之解释释,因此阐释和阐释学以及阐释者得 以出现,也必须出现,无阐释,一切作品将 不为别人所解,一切经典之作将不为后人所晓所 指。故我言: “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 关键词:创作、无意识、阐释、非自觉、理 解、阐释学、天才、灵感。 正文: 自古以来,创作盛行,有诗人创作的诗歌、小说家创作 的小说、散文家创作的散文、戏 剧大师创作的戏剧、 寓言理论家创作的寓言等等。 如中国 唐代大量的古诗、 鲁迅的著名散文、 中国以及欧洲戏曲等。在常人的印象里,创作需要的 是苦思冥想,需要的是完整的构思。事 实上更需要的是灵感, 即所有创作都来自于创作者 突然的灵感, 并非有了苦下功夫就可以创 作出佳作。而我们对大家的崇拜,通常也是认为 他们是天才,自己望尘莫及,这里所说的灵 感以及天才说明的就是创作的无意识,即创作是 天才的非自觉行为! 那么,什么事天才的费自觉创作呢? 正如柏拉图所言, 苏格拉底曾经 向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展示他们写得最好的作品, 并向他 们询问这些作品的意思,结果发现, 与实际的作者相比较,任何一个旁观者都可以把这些诗 解释得更好,当时,苏格拉底用此话 证明他的论点: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没有谁能真正称 得上聪明。2 如何理解这一论点呢, 这其实说明的就是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任何人都显得很 愚 笨, 也就是无法全面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认识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别尔嘉耶夫所 著 《自 我认识》中把自我认识定义为“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 首要 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 分析 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 力、 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当然,这里 所指 1 本人为了使其押韵,故这样书写,意思是创作是没有意识的,是不自觉的,创作只是天 才的灵感使然,然 天才却不能对其著作进行较好解释,故需别人对其阐释,此言不能无阐释。 2 此段摘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之天才的非自觉创作 1 8 3/30/2012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的自我认识包括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那么,也就是说天才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在对 自己的作品进行认识的时候,他们显得不如别人,显得愚笨而并非聪明! 在古希腊关于诗人与灵感的思想里有这样的说法: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格式

论文目录格式:1、目录必须为自动插入。2、制表位要求居中。3、行距为固定值22磅。4、目录中不标注页码。5、目录中的英文字母、数字、制表位中的点都为Times New Roman。论文设置目录的注意事项有明显的“目录”标记,目录两个字独占一行;目录需用word自动生成,不要手工书写;每个目录需用有明显的页码结尾,页码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或者是罗马数字;图目录或者表目录格式和正文目录格式一样;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论文目录格式一般包括:1、目录必须为自动插入2、制表位要求居中 3、行距为固定值22磅 4、目录中不标注页码 5、目录中的英文字母、数字、制表位中的点都为Times New Roman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

其实是比较文学的,那肯定就得有两种文学观点进行比较了

可以看看 世界文学研究 期刊找找灵感,我之前看过类似的文章

比较文学之课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比较文学》这门选修课讲的主题是“性而上的寻求: 《围城》与《简·爱》 对读”。对于《围城》,我的了解并不多,这 本书我没有通篇读过,只是读过有关于它的书介 和书评,小说的主人 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方鸿 渐 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 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 子 (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 大学教授等等) 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 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 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 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 暴之 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 职业和婚姻恋爱 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 是场战争, 虽然不见硝烟, 却处处闪 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 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 亡,却时时 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 那恶浊的空气又 是怎样腐 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 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 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 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 路上,哪里是这些 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 主义 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至于《简爱》,很幸运的是高中在旧书店徘徊时无意中 看到了并 买了回去,因此, 《简爱》我读过,也看过一些有关于它的书评, 《简 爱》是 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 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 求铸炼成的一本书, 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 一片灿烂的天空。“你以为,就因为我穷, 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 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 帝也 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每次 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 这是两本不同国度的作者写的书,一个男人和一 个女人的心路历 程,挣扎与奋斗,徘徊与盲目,《围城》里主要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 写的, 写他的历程。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 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 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 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 方鸿渐和苏文 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 渡 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 鸿渐和赵辛楣,从“爱 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 正的挚友, 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第六、 七章是第三个单元, 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 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 个单元 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 至还有家属, 都 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 职业上的排挤, 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 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 计, 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第八、 九 章是第四个单元。 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 令 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 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 家庭和亲族的介入, 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 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 纷。 而《简爱》主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的心路历程,简对于女性精神 追求的历程,控诉男 性的压迫,塑造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大胆坦率 地描写妇女的感情生活。在 19 世纪的男性 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天 使般的纯洁、美丽、甜蜜、是被动的、玩偶式的、无自我的尤物。 然 而,就在这天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怪物:具有破坏性的、冲动的、疯 狂的女性,她使男 性感到恐惧,正如《简·爱》中疯女人时时威胁罗 切斯特一样。男性出于对女性既渴望又恐 惧的心理,才创造出天使与 恶妇的形象,后者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貌,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 统治 的竞争性力量。从伯莎烧掉桑菲尔德即可看出这一力量的威力。女性 主义视野中的伯 莎,成了简爱的另一重自我,女性的反叛者。盖茨海 德是她旅行的起点,家的丧失,寄人篱 下;劳渥德学校是她受教育和 精神成长的地方。 在此, 简的“狠狠地回击”与海伦·彭斯 的“以德抱怨”,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 的。” 简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归向上帝的历程。桑菲尔德是简的乐园, 在这儿也失去了快乐,后来又 回到了乐园, 简的出走到荒原,再到 沼屋,再到回归,最后与罗切斯特走向他们永远的家。 旅游管理学院 08 级人力资源管理 3 班 陈美七 2008190711 浅谈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 科之一,但对全国 众多本科生而言却难以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要求,只是在研究教学中有相对较高的成 就而已。作为本科阶段的比 较文学教学,我想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要 从教 学目的,课堂讨论形式,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布置作业几个方面 来谈谈,希望对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比较文学 目的 课堂讨论 兴趣 作业 比 较文学是我国教育部于 1998 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其作为汉 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的,至今 已有二十余年。有人认为,比较文学在全国“大学本 科教学中形成遍 地开花的局面”。但对于此,笔者是持有一些怀疑态度的,这主要 是因为它 的知识理论性强,开课时间短,而且开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 开始着手找工作的大三、大四阶 段。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对上述怀疑依据是深有体会的,但是这 里我不谈这种怀疑是 否正确,因为我没有经过精细、全面的调查,因 此不能给出结果。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 针对于以上我所提的几点 比较文学的教学阻碍,提出几点对比较文学教学或许有一定用处的 几 点建议。 针对于上述问题,我想从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 学生情趣和有 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四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一、 教学目的 大学是走向研究生的 过渡阶段,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 识,从大多数科目的结课方式——写论文这一点 就可以看出,它并非 还像中学那样完全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对于《比较文学》这 一 门课程,笔者却以为应当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 的要求,主要以中学那种 教学模式为主,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基础的 知识,不同的只是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该门学 科的方法等。 大学虽然是走向研究生的基础,但我们毕竟还是本科生而不是研 究生,因此, 笔者认为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是不容采取 的。如果非要以此为目的的话,我想 结果只能是失败。对此,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它的不可实施性: 首先,从开课时 间来看。比较文学开课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三、 大四时期。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理论性的知 识,应该在大一、大二就 传授给学生。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 过 程。大一、大二以学习理论为主,到大三、大四时,学生才有更扎实 的基础进行自学,这样也是一个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并 且,大四的学生已 经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此时,实用性成了学生们 选择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他们开来, 学习这种没有实用性的课 程近乎于浪费时间,因为工作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已把大部分时 间 放在了找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对于他们来说无实用性的过程。 其次,从课时的长短来看。 以本班学习《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 课时为例,总共约四十个课时,听起来似乎很多,但要 学习的内容却 相当繁杂,况且此门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用与以往 传统思 维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就有一定困难了。难以理解,就 会使得课程进度慢下来,这样 在有限的时间既要学生全面掌握,又要 老师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针 对于以上情况,我想我们摒弃培养“精英”的目的应该是一个 相当明智的选择。大学里开了 很多课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 爱好,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把精力放在比 较文学上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就不值得学习了。对于 那些感兴趣 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求知 欲。而针对于另一部分对这门课程不 是那么感兴趣的学生,则只需让 他们常识性地了解,以此开阔文学视野等就足够了,也可以 教会他们 初步运用研究的方法而并非要求他们必须全然弄透。 这样明确了教学的目的,才 能有的放矢,使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 顺利。 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的形式主 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教师拥有一桶水的知识, 倒给学生一 杯水的知识。 在比较文学的教学这方面,教师讲解不可能完全被排除掉,但也 不 能一味的由教师讲解。 笔者认为,教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因 为 是初次接触这门相对较新的课程,因此学生在某些术语等理解方面 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 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仔细耐心 地给学生讲解,要争取讲得透彻。 教师讲解只 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相对 来说,笔者更倾向于设置课堂讨论的形 式。大学生已经不像中学那样 以死记硬背接受知识为主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有很大 一部分 即将走向社会,因此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应该得 到应有的训练。 这样可以提相处大学教学的互动性,而不至于使得课 堂变得沉闷、枯燥。 对于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有老师提出,但 主要以教师提出为主, 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来说还比较 欠缺,因此需要教师来引导。而且,教师最好 提前不知题目,这样学 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找需要参考的资料,做好精心的准备。否 则, 如果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比较陌生而又未做准备时,就可能出 现“疆场”现象,使得讨论 开展不下去,从而影响教学计划。 三、提高学生情趣 “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科跨度 大,不比文学史课程可以 以史为线,以作家作品为点,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到经典的作家 作 品分析,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吸引学生入境, 产生强了的共鸣。 比较文学一定意义上讲是抽象的、枯燥的、不易消 化的。”从这一点上讲,学生学习这门课 程是比较吃力的,往往很 少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因此, 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情趣。 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 己在两个方面的提高学生情趣的看法: 首先,在对一定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 可以渗透在具体 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去讲解。例如在讲解母题与主题的区 别时, 就可以以分析伊索寓言 《农夫和蛇》 的母题和主题为例子。 《农 夫和蛇》主要讲了这样 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在路上看见了一条被冻僵 的蛇,他见蛇可怜,便用胸膛的体温来救蛇, 可是蛇醒了却咬了农夫 一口,农夫因此而死去。故事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但是它的 主 题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恶人绝不能怜惜”,“恶人的本性难 改”,“盲目行善是愚蠢之举” 以及“凡怜惜恶人者将遭恶报”等 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会特变感兴 趣,这就避 免了抽象引起难以理解带来的枯燥乏味。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采取 使用多媒 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情趣。对于那些学生原本不是很感兴 趣,却又相对具有代表性,且比较 重要的内容,能用多媒体教学时尽 量用多媒体教学,以音、画、像的结合效果来提高学生的 感知能力,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情趣。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功能》中曾说过: “比较文 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 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 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 科学、宗教等 等。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一些绘画、雕刻、建筑 等等,让 学生结合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四、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由于比较文学的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后特别容易遗忘,因此这门学 科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在布置作 业的时候,教师 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而不至于使学生处于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中。 具体来说,布置作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针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 作业。这是一个督促学生进 行实践的过程。当堂课结束后,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可以达到这 样一个 效果:使学生在印象的加深中对刚刚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掌 握。 其次,可 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范文或专著,由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 评论。比如在讲到平行研究的时候, 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阅读钱钟书先 生的《管锥编》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让他们进行评论。 对 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这还是由比 较文学这门课程比较难以理 解并且自己对于知识掌握的狭隘性来决定 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会更有目的性一些。 由 于自己对比较文学了解的欠缺,我只能根据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 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以上四点 教学方法上的看法,希望能够给这门新兴学 科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1、曹顺庆 比较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3 月 2、蒋芳 明确定位: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的当 务之急 中国比较文学 2005 年第 4 期 第 28 页 3、 张翠萍 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百 家论坛选粹 第 142 页 4、吴超平 浅论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8 月 第 7 卷 第 8 期 第 181 页引 浅谈《夜宴》与《哈姆雷特》中的两后形象 浅谈《 夜宴》 哈姆雷特》 2009 级文学院 中文 3 班 张亚男 200900110024 《夜宴》被很多人称为冯小刚式“中国版哈姆雷特” ,冯 小刚自己也这样承 认过。该片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定在五代十国,那时战乱频繁,宫廷斗争残酷, 皇上、 母后、将军、太子、公主各自心怀鬼胎,母后暗中联合公主和朝廷重臣,借为太子 谋 位之名,密谋篡夺皇位,而太子也欲借母后的势力夺取皇权。在一场晚宴上,他们 都企图在这 场鸿门宴中消灭对手,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母后联合起来的势力大胆灭 王,王子也终于向所有 人复仇了,宴会最终结束了无休止的争夺战,但王子也无法 逃脱命运的桎梏,他们最终都成为 这场残酷人性斗争的牺牲者,无一幸免。 那么,从这样的情节安排表层结构上, 《夜宴》对 《哈姆雷特》仿佛采取了 全盘复制: 国王暴毙—太子回宫—母后改嫁—双方试探—戏中戏 —谋害与反谋害 —伪装自我—毒计圈套—复仇行动—血溅皇宫。而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两部 作品 也交相呼应:厉帝与克劳狄斯,无鸾与哈姆雷特,婉后与乔特鲁德,奥利菲娅与 青女, 莱欧提斯与殷隼,殷太常与波洛涅斯。 《夜宴》中的婉后与《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有着 一样的身份,即都是一 女侍二夫的王后。但如果说莎剧中的王后只是一个陪衬的话,那么冯 剧中的婉后 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哈》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中心人物王子哈姆雷特 的 陪衬,乔特鲁德头脑简单到有点傻,奥菲莉娅则纯真痴情到有点傻。哈姆雷特有 一句著 名的台词: “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这似乎是王后乔特鲁德的真实写 照。在国王死 后,她一直生活在哈姆雷特对她的责骂声中,在王子的羞辱与挖苦 中,王后的尊严被彻底摧 毁,她的内心被撕伤得鲜血淋漓。就这样,哈姆雷特把 一个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生不如死 的乔特鲁德惨不忍睹地扔给了观众。至此, 哈姆雷特也很好地完成了父亲教给他的“伤其心 而不能伤其身”的复仇使命。剧 终王后喝下毒酒身亡,很多人认为是为救哈姆雷特,但如果 仔细阅读原著你就会 发现,这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是莎士比亚的刻意安排,这样一个内心罪孽 深重的女 人,唯一求得解脱的方式便是死于非命了。这一形象虽然单薄,但却传达了莎士 比 亚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男权中心主义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创作悲剧的时期对 女性的认知 困惑。 在《夜宴》中婉后与乔特鲁德截然不同。她成了无鸾的爱人,而不是他的母 亲,也只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母后。影片在开篇就通过旁白交待了人物关系,即第 一,婉后 与无鸾的情感关系;第二,婉后被无鸾的父亲所娶;第三,厉帝害死了先帝而 霸占了婉后。而在 残酷的宫廷政变面前,婉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镇定和冷酷,而 她对于权力也有着火一样的热 衷。 冯小刚说《夜宴》 ,不是讲述一个女皇的故事,而是讲述一个女人被欲望所 毁灭的悲 剧。剧中的每个人代表着一种色彩,婉后肆意铺张的红,王子寂寞未知 的白,青女透明纯真 的青,厉帝残酷压抑的黑。 而作为演员, 章子怡是幸运的。 在她的身上, 三种色彩都有 着强有力的表现。 但无论是脆弱到不堪一击的白色,还是邪恶残酷的黑色,都不及绚烂燃烧 的红色 所传达的人性解读意义深刻。这样的话,不如说《夜宴》是对《哈》的取材和提 炼, 最明显取的就是《哈》里的“欲望”和“命运选择” ,而最能表现欲望的就 是婉后的红妆、 红服,床第间的红闺、浴池以及腥味的血红。 “你给了我先帝没 有给的。 ”而婉后是茜素 红的最佳代言人。 婉后出场的那一幕很有寓意。白色的素服,苍白的面容,白灯,白蜡,白 布。 在黑色的地板上,黑色的帏布为底色的映带下,婉后那回首一望,牵带出她内心 的挣 扎并非如同她表面那样平静。这是故事的开端,一个绷紧了气氛的开端,画 面中上下的压迫 感,暗示着婉后终将要以绚丽的红色破茧而出。当那道火燃出她 身穿丧服的背影时,在婉后 身上我感到除了不安、迷茫之外,更多的是期待和欣 喜。 那身素色的丧服根本无法掩饰她 眉眼间的红色, 她已经无法再掩饰她的压抑, 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将毒药喂尽厉帝口中的原 因。 通过婉后的形象刻画, 冯小刚事实上也成功解构了 《哈姆雷特》 的复仇主题, 而代 之以欲望为核心的崭新主题。 《夜宴》的编剧曾公开宣称: 《夜宴》的主题就 是“欲望” 。 而冯小刚说的更为具体:这是一部与欲望有关的电影,每个人都是 因为欲望才参与到这个事 情里的,欲望不是指他一开始就要做这件事,而是说他 是在不断地膨胀和变化,是被这个欲 望驱动着,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 为了把“欲望可以毁灭一切的同时又能创造一切”表达出 来,冯小刚大胆地 将世界经典名剧中的人物、情节元素重新洗牌,把乔特鲁德脱胎而来的角 色婉后 打造成一张王牌, 《夜宴》真正的主角,而哈姆雷特脱胎而来的王子无鸾则变成 了 配角,而红、白、黑的碰撞便是电影的矛盾冲突所在。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中国计量学院 学期期末论文 创作无意识, 不能无阐释 创作无意识, 学生姓名 程 仕 海 汉语 学院 学号 090120 2125 学生专业 对外 二级学院 外语 班级 09 对外汉语 1 班 指导教师 梁 晶 中国计量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1 年 12 月 17 日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题目: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1 摘要: 创作是无意识的,是非自己的行为,作品不 是作者巧思妙想后的结果,一切作品在创作 之前毫无征兆,没有合理的推测及预算,而是天 才一时之灵感使成,灵感和天才的结合是创 作得意进行,使得作品得以出现,然天才于其自 身著作却不能给予合理或较好解释,不能让 人们明白其所言所指,任何别人都能更好言说其 内容、其思想、其所指,遂需天才以外的他 人助之解释释,因此阐释和阐释学以及阐释者得 以出现,也必须出现,无阐释,一切作品将 不为别人所解,一切经典之作将不为后人所晓所 指。故我言: “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 关键词:创作、无意识、阐释、非自觉、理 解、阐释学、天才、灵感。 正文: 自古以来,创作盛行,有诗人创作的诗歌、小说家创作 的小说、散文家创作的散文、戏 剧大师创作的戏剧、 寓言理论家创作的寓言等等。 如中国 唐代大量的古诗、 鲁迅的著名散文、 中国以及欧洲戏曲等。在常人的印象里,创作需要的 是苦思冥想,需要的是完整的构思。事 实上更需要的是灵感, 即所有创作都来自于创作者 突然的灵感, 并非有了苦下功夫就可以创 作出佳作。而我们对大家的崇拜,通常也是认为 他们是天才,自己望尘莫及,这里所说的灵 感以及天才说明的就是创作的无意识,即创作是 天才的非自觉行为! 那么,什么事天才的费自觉创作呢? 正如柏拉图所言, 苏格拉底曾经 向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展示他们写得最好的作品, 并向他 们询问这些作品的意思,结果发现, 与实际的作者相比较,任何一个旁观者都可以把这些诗 解释得更好,当时,苏格拉底用此话 证明他的论点: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没有谁能真正称 得上聪明。2 如何理解这一论点呢, 这其实说明的就是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任何人都显得很 愚 笨, 也就是无法全面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认识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别尔嘉耶夫所 著 《自 我认识》中把自我认识定义为“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 首要 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 分析 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 力、 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当然,这里 所指 1 本人为了使其押韵,故这样书写,意思是创作是没有意识的,是不自觉的,创作只是天 才的灵感使然,然 天才却不能对其著作进行较好解释,故需别人对其阐释,此言不能无阐释。 2 此段摘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之天才的非自觉创作 1 8 3/30/2012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的自我认识包括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那么,也就是说天才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在对 自己的作品进行认识的时候,他们显得不如别人,显得愚笨而并非聪明! 在古希腊关于诗人与灵感的思想里有这样的说法: “

学前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论文目录不用手写,论文写成之后,按照相应的格式排版,直接生成就行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是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并自编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因素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我分析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如下:学生自身情况分析(1)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高在访谈中有13名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实习的期待太高,其中一个学生说:“在没有实习前,我向学姐学长咨询了他们实习的时候的情况,通过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我也开始了幻想了自己的实习时光,可能自己对实习想的太过美好,所以当我真正去实习的时候,面对住宿条件不好、不能洗澡、不能上课只能当保育老师等太多的不满意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太天真的吧”(A7)。通过这个学生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很缺乏,思想很天真,虽然对实习的美好幻想没错,但是太过将美好放大会导致学生在学生在真正去实习之后会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心里落差感大,就会影响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2)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取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预估,就像在访谈中以为学生这样说道:“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主班老师让我给幼儿上《蚂蚁搬家》,当时我很迷茫,语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组织。后来我准备了好久给小朋友上一堂课,但是发现在书本里的东西,用在实际当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太欠缺了。”另一个同学也说道:“我在幼儿园从事的是保育工作,然后我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看孩子拉裤子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永远都是不知所措的状态。”(A8)通过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习园所影响情况的分析(1)实习园所给予实习教师的授课机会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提到:“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保育工作,没有参加过课程研讨或者班级事务的管理。”(A14)由于幼儿园总是有把实习老师当成“干杂活的”,所以实习老师总是很被动,无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少失落多,因而影响的学生实习满意度的程度。(2)实习园所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足 “我在实习的时候园所指导老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传授等方面学习的比较少,并且指导的内容很片面,没有深度。而且我从事保育工作,总是在洗碗,拖地,擦桌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不会主动的教我什么。”(A1)通过访谈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园所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都不是很好,并且园所指导老师也没有对实习老师进行经验传授的意识,他们的指导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很随意,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指导老师因指导能力缺乏,使其没有很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下降。基础设施情况的分析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于实习地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实习的地理位置、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都很重视,在访谈中学生说道:“我在一个特别偏远的乡下实习,刚到实习地的时候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哪里实在有点荒凉啊,而且哪里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还不能洗澡,出门也不方便。”(A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实习学生对实习地的基础设施很重视,但是大部分实习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习学生很不满意。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职业教育你有没有看过?

就是和你的通篇内容的提要差不多吧!有必要好像可以有复标题的!

  • 索引序列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模板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目录格式
  • 比较文学课程论文
  • 学前课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