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名单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名单

发布时间: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名单

中石油院士:贾承造、邱中建、沈平平、翟光明、戴金星、胡见义、韩大匡、胡文瑞、高瑞祺、郭尚平。中石化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湘洪、陈俊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袁晴棠、胡永康、康玉柱、徐承恩、候芙生、顾心怿、汪燮卿、毛炳权、关兴亚、蒋士成。 中石油中石化系的院士有戴金星、李鹤林、胡见义、苏义脑、童晓光、刘振武、高瑞琪、孟幕尧、王贤清、刘凯信、侯祥麟。 神马都是浮云!!!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钻采工艺 油田化学 新疆石油地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石油机械 钻采工艺 石油炼制与化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储运 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物探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地球科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其中石油学报是EI部分收录。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SPE J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SPE相对容易一些

白磊大人。

刘晓艳,女,博士,大庆石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200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大庆石油学院地球化学系主任、党支部书记,环境地质学及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带头人,大庆市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新技术项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中国博士点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通讯评审专家,《土壤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级攻关项目及省部级攻关与自然基金17项,局级及其他级别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油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等领域。近几年在有机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了土壤有机污染物迁移与防治研究、湿地生态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研究、区域地下水特征研究,油田生态环境恢复、清洁生产审核等研究工作。科研获奖主要有: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

“中国制造”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代名词”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足够强大了。早在2004年就超越德国,2006年超越日本,2009年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而在2018年,我国制造业实现的增加值,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制造强国规模之和。另外,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是不低。2018年,中国制造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4%。而且,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制造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口罩和呼吸机。近些年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响,还有外媒表示我国制造业已经迎来了“大变”,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了科技强国。不过,就算是如此,还是有许多在华企业从中国撤离,选择去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市场。而且就在前一段时间,美国和日本还呼吁本国企业回到国内发展。并且为了能够让本国企业回到本土,美国和日本还使出了“金钱诱惑”。所以,有很多人“担心”,随着外企“东南飞”,以及回归本土,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不保”。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东南亚等国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首先,美国和日本呼吁企业撤离中国并没有取得成功。有很多在华美企和日企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表示不会从中国撤离。其次,纵观东南亚各国,虽然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是比中国低廉,但是同时这些国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首先,东南亚等国的供应链并不完整;其次,东南亚国家虽然劳动力低廉,但是工人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像是在越南地区,工人加工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这些“致命缺点”存在,所以东南亚国家要想在短时间内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不可能的。目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是无人可以撼动,有很多国人对此都表示其他外企离开了中国将会“玩不转”,离开了中国之后就会发生什么等言论。虽然,目前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没有办法撼动,但是大家还是要拒绝盲目的自大。事实上,早在2016年的时候,主管国家制造业的工信部长苗圩就曾经表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还要再努力30年。这就也就意味着,其实“中国制造”没有大家想象的那种强大。尽管我国已经成“世界工厂”了,但是我国制造业主要还集中在中低端产业,对于高端产业的生产制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地质学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96年6月和1996年至今分别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工程学院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8年7月~2009年11月国家公派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程学院访问进修,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程学院合作研究项目,从事石油岩石力学和石油地质的研究工作。 现为世界著名Elsevier出版机构出版的“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工程杂志)”和Springer出版机构出版的“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和工程)”等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审稿人;加拿大两个最大出版机构——科学和教育中心(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CCSE))出版的“Energ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能源和环境研究)“杂志编辑部编委和审稿人和“Canadian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Cultures(加拿大科学与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心)”编辑部编委、编辑和审稿人。中国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地质工程骨干成员,国家精品课程——《工程地质学基础》教学组核心成员;武汉市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招投标评审专家等。 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主持和技术负责)20余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近40篇),已有2篇被SCI收录(第一作者),8篇被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7篇被 Scopus 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第一作者)。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石油岩石力学和地质灾害的评估。 教授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土木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矿床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等。

宋卫宁,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研究工作集中在麦类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在作物遗传改良的应用方面。研究工作另一重点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逆境基因组学以及逆境信号传递。对植物、动物的驯化与进化有长期深入的研究。 先后在国际性杂志上发表了18篇论文,获得了2个美国及国际基因专利。研究方法为很多研究者采用,如一篇论文(TAG,1991)的引用高达98次。担任许多国际知名科学杂志(Trends in Plant Science、Molecular Ecology、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Genome、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的审稿人。

王洪兴,男,1957年11月12日生,博士,教授。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获矿物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工作,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2项,以技术负责完成5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28 篇),目前有6篇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教授的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的应用。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评选

男,安徽当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青,入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拔尖人才建设工程”,从事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在吸附、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2005年6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为《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博士期间,于2002年3月至2002年6月,在韩国KAIST(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做访问学生;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做访问学生。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在超级电容器领域,首次将介孔设计的概念引入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率先研究了有序介孔炭孔系结构对电化学电容特性的影响,有关介孔氧化镍(J Power Sources, 2004, 134, 324-)和有序介孔炭(Carbon, 2006, , 216-)电极材料的论文,分别被他引154和219次,其中后者于2008年被国际著名科技评论杂志《Science Watch》评为两年来介孔材料领域被引用最多的20篇论文之一,2011年被《Carbon》杂志评为“Most Cited Article 2006-2010”,即该杂志近5年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到目前为止,共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7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J A C S、A C I E、A M、Nano L等刊物上的论文他引1400余次,H因子为19。有三篇论文被美国情报研究所(ISI)评为全世界前1%“高被引用论文”。共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5项。 现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电化学储能材料》(JQ201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电解液中氧化石墨插层复合物的电容形成机制和离子传输特性研究》(5110707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210125)、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不同电解液体系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2008BS09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氧化石墨插层复合物电极材料研究》(20110491570)和中国石油创新科技基金《Meso-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柴油异构降凝工艺中的应用研究》(2013D-5006-0404),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省部级基金多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ZR2011-1-1,排名第四,山东省仅1项)。3) 学术兼职:国际期刊《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化学工程领域编委。国际期刊《ISRN Electrochemistry》编委。国际期刊《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客座编辑(Leading guest editor)。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arbon,J Power Sources,E Acta, E C, E S T, P C C P, I J Hydrogen E, 等20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染料与染整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编辑 (2008-2012)

王洪兴,男,1957年11月12日生,博士,教授。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获矿物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工作,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2项,以技术负责完成5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28 篇),目前有6篇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教授的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的应用。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奖励

一般国外期刊至少两个审稿人,也有三个甚至还有六七个的,审稿人会有不同的审稿方位和审稿重点,所以按照审稿人意见逐条仔细修改很重要的,当然主编根据多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后给出最终决定的,所以你在写作时要从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尽量方方面面考虑到,语法、语言组织、论文逻辑结构、图表表达,实验结果配合理论、仿真等会更好,如果是快报,当然可以只给出实验结果也行。只有实验数据的文章,除非创新性很强,一般不会发表在高档期刊的。也许有人认为差一点的杂志档次要求应该低一些,实际上,如果你认为档次差一点的期刊要求低一些,这对你会有害处的,不管档次高低,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最好的,而且现在低一点档次的期刊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么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录用,高标准是关键因素。

你没有回答到我的关键问题!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公示

王洪兴,男,1957年11月12日生,博士,教授。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获矿物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工作,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2项,以技术负责完成5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28 篇),目前有6篇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教授的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的应用。

1978年2月进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地化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获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地质学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96年6月和1996年至今分别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教研室、工程学院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8年7月~2009年11月国家公派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程学院访问进修,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程学院合作研究项目,从事石油岩石力学和石油地质的研究工作。 现为世界著名Elsevier出版机构出版的“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工程杂志)”和Springer出版机构出版的“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和工程)”等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审稿人;加拿大两个最大出版机构——科学和教育中心(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CCSE))出版的“Energ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能源和环境研究)“杂志编辑部编委和审稿人和“Canadian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Cultures(加拿大科学与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心)”编辑部编委、编辑和审稿人。中国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地质工程骨干成员,国家精品课程——《工程地质学基础》教学组核心成员;武汉市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招投标评审专家等。 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主持和技术负责)20余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近40篇),已有2篇被SCI收录(第一作者),8篇被EI光盘版收录(第一作者),1篇被CA收录(第一作者),7篇被 Scopus 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发表译文6篇(第一作者)。主要研究方向:岩土体的稳定性、石油岩石力学和地质灾害的评估。 教授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概论、土木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矿床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系统科学概论等。

  • 索引序列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名单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评选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奖励
  • 石油科学杂志2021优秀审稿人公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