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郭社长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郭社长

发布时间: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郭社长

“智囊”一词是古人用来形容聪明智慧之士的,比如秦代的樗里子、西汉的晁错、三国魏的桓范等人,都曾经被当时人称为“智囊”。现在“智囊”一词多指与官场保持一定距离、为高层决策建言献策的学界人士。一些政府机构的领导人本身也是聪明智慧之士、多有学名,较为著名的有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马建堂等。

名誉会长 任建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史久镛(国际法院原院长)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顾问、外交部条法司原司长)会长李适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副会长饶戈平(北京大学教授)刘振民(外交部长助理)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兼职副会长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尚明(商务部条法司)黄进(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刘楠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金克胜(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李兆杰(清华大学法学院)秘书长秦晓程(外交学院)常务理事(包括上述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在内):赵秀文(人民大学)王传丽(女,中国政法大学)李保东(外交部)钟建华(外交部领事司)高之国(国家海洋局)董世忠(复旦大学)张勇(南开大学)董立坤(深圳大学)陈致中(中山大学)王献枢(中南政法学院)李金荣(西南政法学院)朱揽叶(女,华东政法大学)曾令良(武汉大学)曾华群(厦门大学)李勇(中国贸促会法律部)江国青(外交学院)陶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鸣(北京大学法学院)朱文奇(人民大学法学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学)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张绪生(北京竞天律师事务所)王红松(北京仲裁委员会)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展览事务局)赵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会高级顾问、学会顾问汪道涵 马骏端木正邵天任 费宗祎罗豪才 朱曾杰 徐鹤皋 魏家驹 潘抱存兰明良 许光建 梁西赵维田盛愉陈公绰 邵津 贺其治 黄嘉华 沈韦良吴焕宁 邵循怡 郑成思 徐振翼 高尔森高树异刘文宗唐厚志范国祥毕季龙谢启美 陈平初 李道豫 史久镛 任继圣姚壮 汤宗舜 沈达明 陈鲁直 郭日齐郭寿康 钱骅 陈安 郑兆璜 丘日庆 欧阳楚屏理事名单(理事候选人均由本人所在单位根据学会提出的条件和名额推荐)丁丽柏女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万鄂湘男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王玫黎女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刘仁山男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朱崇实男厦门大学法学院余劲松男武汉大学法学院李仁真女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杨泽伟男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肖永平男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邹立刚男中南政法学院陈治东男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周洪钧男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徐崇利男厦门大学法律系谢石松男中山大学法律系慕亚平男中山大学法律系王可菊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陶正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杨力军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李旺男清华大学法学院丛文胜男军事科学院军制部赵少群女贵州大学法律系柯良栋男公安部法制局刘锦女海南大学韦经建男吉林大学法学院车丕照男清华大学法学院吕岩峰男吉林大学法学院刘世元男吉林大学法学院洪莉萍女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浦伟良男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秦晓程男外交学院叶兴平男深圳大学法学院高智华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邵沙平女武汉大学法学院贾午光男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何敏女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涉外涉港澳台处刘伟民男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王雪江男中国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夏兴华男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办公室李培传男国务院法制办李建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吴浩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回沪明男最高人民法院李健男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邵文虹女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贺庆男国家法官学院顾经仪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 慧女北京大学法学院龚刃韧男北京大学法学院余敏友男武汉大学法学院白桂梅女北京大学法学院邵景春男北京大学法学院黄亚英男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王浩男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四系刘晓蜜女河北大学法律系王叔良男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王生长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陈波女中国贸促会法律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高宗泽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冯秀梅女同上朱洪超男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刘大力男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战宁男北京时代律师事务所肖微男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谢思敏男信利律师事务所韩小京男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叶蓁男外交部领事司张军男外交部国际司高燕平女驻美使馆黄惠康男外交部条法司胡志强男外交部条法司王宗来男外交部条法司王晓渡女外交部条法司尹玉标男外交部条法司前司长王淑芬女外交部条法司苏伟男驻联合国代表团马亚欧男外交部条法司徐宏男外交部条法司段洁龙男外交部条法司刘大群男外交部条法司高风男外交部条法司李燕端女外交部条法司王海英女烟台大学法律系吴双全男兰州大学法律系黄瑞女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陈立虎男苏州大学法学院刘健男湘潭大学法学院徐天锡男上海市法学会马晓玲女安徽大学法学院王在邦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张灵强男山东青岛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张恒山男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沈秋潮男中央军委法制局赵建文男郑州大学法学院宋永新男浙江大学法学院陈寒枫男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周卫国男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条法处吴慧女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周建海男中国政法大学刘廷吉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佟连发男辽宁大学法学院张文彬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董安生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牛文军男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刘金科男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刘满达男宁波大学法学院周晓燕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万国华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程宝库男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江国青男外交学院刘慧珊女外交学院卢松男外交学院许军珂女外交学院许建中男外交学院任超英男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中心吴高盛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梁淑英女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黄丹涵女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许卫凌男中国司法杂志社张庆珍女山西大学法学院汤树梅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钰女南京审计学院周健男外交部赵永琛男公安大学科研处

一、名誉会长顾秀莲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一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女政治家。她长期在工业战线、地方政府和群团组织工作。曾在基层企业、学校和机关工作,后又到国家产业部门、计划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领导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她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府、化工部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主要领导,对地方工作和中央工作、行业管理和综合经济管理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我国的工业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妇女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徐匡迪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崇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外藉院士,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历任: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助教,上海工业学院教研室助教、副主任,上海机械学院助教、讲师,上海工业大学冶金系副主任、主任、教授,瑞典兰赛尔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经理,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副主任兼市高等教育局局长,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主持常务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95年2月24日任上海市市长。1998年2月17日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上海市市长。2001年12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2002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是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二、会 长李毅中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三、执行副会长 (7人)孙树义原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刘海燕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北京市原副市长  华夏银行原董事长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王秦平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   中国计量检测协会理事长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陈小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路耀华中国煤炭建设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   原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荣剑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熊 梦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四、副会长(16人)干 勇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天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明义 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省原副省长  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王瑞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朱 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纪明波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刘振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李勇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乔龙德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会长  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步正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原主任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陈全训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  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金生官 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赵纯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郭世昌 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河北省原副省长   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蒋以任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市第十届政协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经联第四届理事会高级副会长五、秘书长 熊 梦(兼)

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

小学语文教材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文,以生动、形象、传神的笔法,活脱脱塑造出慈祥、幽默而又分外认真的鲁迅形象。这篇颇为儿童喜爱的课文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心目中,刻下了鲁迅这个光辉的名字。课文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课文是教材编者根据周晔《伯父鲁迅的二三事》一文改写的。生于1926年1月的周晔,是周建人、王蕴如夫妇的大女儿,鲁迅逝世时,她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在她跟中,鲁迅不过是给她买玩具、送糖果、请吃好饭菜、逗她玩、哄她乖的慈善和蔼的大爹而已(周晔姐妹在称呼上把鲁迅叫“大爹”)。当渐渐懂得伯父的伟大和崇高时,鲁迅,便成为激励她终生的精神力量。检视侄女与伯父之间的些许小事,回顾周晔的人生轨迹,也许有助于理解鲁迅先生“回眸时看小淤菟”的深切情怀。生活上的慈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周晔在上海出生时,鲁迅尚在广州,据1927年10月5日《鲁迅日记》载:“下午小雨,往三弟寓”。这当是鲁迅见周晔的第一面。鲁迅一向重视儿童,他在自己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中多次围绕中国儿童的教育和命运,发出呼吁、抒写情志、鸣叫不平;在生活中对朋友的孩子、战友的孩子、兄弟失和前对周作人的几个孩子,遍施一种仁爱的关怀和帮助,这在鲁迅的日记、别人的回忆文字中多有记述。而此时到上海对于侄女周晔,自然也是倍加抚爱和关心。 在周晔尚为婴孩时,作为伯父,鲁迅常常给孩子买玩具和可口的食品以赠。所赠食品,多是些糖果饼干之类,至于玩具,鲁迅特别注意照顾到孩子的成长过程。鲁迅深知,玩具、游戏都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1927年11月18日,鲁迅专门买“布人形”(即布娃娃)送给周哗,这是他定居上海后送给侄女的第一件玩具。1928年4月11日,又买了一件脚踏车送给周晔。从这两件相赠的玩具中能看出鲁迅的特别用心;布娃娃侧重照顾到孩子的性别,脚踏车侧重于她的年龄与成长(周晔此时已是虚岁3岁)。更见特别的是,1930年9月27日,周晔由母亲领着到大伯家玩,也许鲁迅一时拿不出合适的东西给孩子,竟专门上街一趟,除买回“糯米珠”食品外,又买回玩具“小喷壶”相送。过了三个月,即1930年12月23日,在周晔生日临近的时候,为了表达大伯的祝贺,特地添买了4种玩具赠给周晔和周瑾姊妹。鲁迅最后一次买玩具相赠周晔,是在1933年12月2日,《鲁迅日记》载:“晚蕴如偕女客三人,孩子五人来,留之夜饭,并买玩具、糖果赠孩子”。这孩子五人当中,自然包括周晔在内。在《鲁迅日记》关于周晔68次记载中,鲁迅买玩具相赠周晔,共有十来件,且常常是玩具与食品并有。 周晔在《伯父鲁迅先生的二三事》中说:鲁迅在世时,父母经常带着她们姐妹“轮流着到伯父家里去,这一天总是星期六下午,作周末的团聚,已经成为惯例了,我们姐妹各人每隔二星期去一次。”看来周晔姐妹都喜欢到大伯家团聚。为什么父母不每次把几个孩子都带上?这大约出于不致过分打扰鲁迅的考虑。周晔之后,1927年妹妹周瑾出生,1932年妹妹周蕖出生。加之1929年鲁迅又添了儿子周海婴,若四个孩子在一起,吵杂嘻闹所造成的干扰可想而知,何况幼年的周海婴特别顽皮。但在鲁迅而言,玩是孩子的天性,倒是非常喜欢与他孩子们在一起。也许,正因周晔姐妹不能每周见大伯,她们每次的到来,鲁迅都非常欢迎,常常要做一顿好一点的饭菜招待一番,有时干脆到街上的餐馆去吃一顿。据《鲁迅日记》载,周晔与大伯父在一起吃饭共10多次,地点主要在东亚食堂、中有天餐馆、中西食堂和鲁迅家中。 在食堂、餐馆吃饭,多是因大人有事,鲁迅设宴,顺便带上周晔去的,如1929年1月18日鲁迅在“中有天”闽菜馆为陈学昭赴法饯行;同年4月27日王老太太(王蕴如母亲)来沪,鲁迅作东在“中有天”餐馆夜饭;又如1930年7月19日许羡苏来沪,鲁迅在“中西食堂”请客,等等。至于在鲁迅家里多次吃饭,有两种情况;一是周晔随父母到大伯家里后随便吃饭,二是鲁迅、广平夫妇去专门做点好吃的,把他们请过来一同享用,值得记述的有以下几回: 一、1932年9月29日,鲁迅为补祝海婴三岁生日,特地把王蕴如和周晔请过来吃饭。周海婴是1929年9月27日出生的,一至三岁时,每逢生日,鲁迅都要纪念一下。在海婴三周岁生日时,鲁迅夫妇忙于为孩子治病,也就顾不上给他过生日了。但作为父爱意识很强的鲁迅,特地在9月29日这一天为孩子补过生日。这一天,在一起吃饭的孩子有6岁的周晔、5岁的周瑾和3岁的海婴。临别时,鲁迅还特地赠给周晔和妹妹4件玩具并有水果、饼干等食品。 二、1933年5月27日,《鲁迅日记》载:“晚、治馔邀蕴如及三弟夜饭,阿玉、阿菩来。”这里的“阿玉”即周晔。之所以在这一天请弟弟一家来夜饭,鲁迅倒有自己的用意。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式的法西斯开始流行。5月18日晨,鲁迅的战友杨杏佛在上海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鲁迅也上了暗杀名单。5月20日,鲁迅不顾危险为杨杏佛送碱。当时,鲁迅的心情是非常悲愤的,处于愤怒、悲痛之中而情绪高度紧张之中的鲁迅,也许是为了放松一下,喘一口气,也许含有在生命处于威胁时与亲人作一次团聚的用意,因而在这一并非特别的日子里,和弟弟全家在一起吃顿团圆饭。鲁迅对周晔的关怀是多方面的,一举一动体现出一种无言的怜爱。1931年12月7日周晔有病,他陪着弟弟到福民医院。1932年1月,周晔扁桃体发炎严重,又是鲁迅陪着周建人于13日这天到医院割扁桃腺,所需医药费,大伯鲁迅不言不语悄悄地代付了。周晔一天天长大,所喜好的当然不再是布娃之类幼婴的玩具。1934年2月2日,春节将近的日子,也许是因小学生们在课余学练跳绳这种传统的体育技能的缘由吧,鲁迅特地买回“跳绳”赠给周晔, 1935年12月27日,周晔十岁生日(虚岁)到了,站在鲁迅面前的侄女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幼女,而是一个出落得漂漂亮亮懂事明理的小学生,他特地“赠以衣料及饼干”,郑重其事地表示祝贺和纪念。学习上的帮助和教育 紧张的工作之余看看电影,是鲁迅的娱乐方式之一。每遇到儿童影片,鲁迅都喜欢陪孩子去看,使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鲁迅在《“连环画”辩护》一文说;“用活动电影来教育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可见鲁迅对电影教育性的看重。1933年12月23日,鲁迅特地邀清冯雪峰的夫人何爱玉和女儿看电影《米老鼠》和《神猫艳遇》。大约这两部影片特别适合儿童,也许是一向在鲁迅面前无拘无束的周晔知道别人看电影独独漏掉自己而缠着大伯父不肯罢体的缘故,鲁迅专门送给她五圆钱:“俾明日可看儿童电影”。 1935年6月29日,又是与建人一家周末团聚的日子。从鲁迅来讲,这段日子实在不顺当,瞿秋白不幸遇难令他无限悲哀,自己的身体也不如以前,还得忙于瞿秋白遗稿的整理和编辑。因此,放松一下,喘一口气,给自己以暂时的休息是情理之中的。在日记这样写到:“下午邀蕴如及阿玉、阿菩并同广平携海婴往光陆大戏院观米老鼠影片几十种”。应当注意,这次看电影,周晔姐妹及母亲是鲁迅特地邀请来的。 学生上学就得交学费,可周晔的父母经济上并不宽裕,鲁迅深知弟弟的难处,就主动送给侄女学费。 1933年7月30日,鲁迅日记写道:“蕖官昨周岁,赠以衣裤二事,饼干一合,又赠阿玉、阿菩学费五十”。1934年2月2日,鲁迅日记写道:“赠三弟泉百,为阿玉等学费之用。” 1935年1月26日,鲁迅日记写道:“晚,蕴如及三弟携晔儿来,赠以诸儿学费泉百。”鲁迅当时的经济状况,虽然比弟弟的请况要好些,但并不十分的优裕。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说穷,但说有钱也不对”。但看到侄女的学费发生困难时,出手却是格外大方和主动。与鲁迅经常接触的几个孩子中,周晔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上学早,也懂事早,不知不觉,在小学阶段里就抱着长篇小说读起来。鲁迅对孩子的关心方式,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要而定的。在这个时候,就慨然送给周晔两本文学作品——《表》和《勇敢的小约翰》。 《表》是苏联班台莱耶夫一部中篇童话集,鲁迅据德文转译。1935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鲁迅是抱着两个目的翻译它的,(1)要将这样崭新的童话,介绍一点进中国来,以供孩子们的父母,师长,以及教育家,童话作家来参考;(2)不想用什么难宇,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勇敢的小约翰》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内容主要描写小约翰在梦幻中寻求幸福和光明、知识和真理的遭遇。鲁迅翻译它,是因为自己爱看,因而也希望别人也看的缘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爱吃的,却往往不自觉地劝人吃”。无论从内容、从文字风格,还是从周晔当时的接受能力看,鲁迅赠给侄女这两本书,都是及时的、恰当的。对周晔的成长而言,自然要比布娃娃、脚踏车大许多。周晔后来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这两本书。在追忆与怀念中书写人生1936年10月19日,当鲁迅不幸病逝的时候,周晔知道,“将永远不能再见伯父的面,不能听到他的谈话的声音,不能再受到慈爱抚摸”。伯父从此“长眠在潮湿的泥土下,孤零零的,直到他的肌肉腐蚀、骨殖化为灰烬,与泥土和在一起……”。想到这些,泪水从腮边不住地掉下来。她目睹了吊唁和送葬的全部过程,无比悲痛的场面和成千上万的人为伯父来送葬,使年仅十岁的周晔始知伯父的伟大和崇高。不久,十岁的周晔挥笔写下一篇发自内心的悼文一一《追悼鲁迅先生》,发表在当时的《上海平民日报》上。在文章中,周晔记述了鲁迅对北新书局伙计费先生的无私帮助,并呼唤:“我们假如敬重他的话,那就继续他的工作,和遵守他的遗下的话!” 在周晔的一生中,始终没有忘记伯父的话,在对伯父的追忆和怀念中,走完自己平凡而坚实的人生历程。1940年秋,值鲁迅先生逝世4周年纪念的一天,周晔和父母、伯母许广平及海婴和两个妹妹来到万国公墓鲁迅墓前,默哀、献花,表达对伯父的怀念。黑暗的统治,在鲁迅去世头两年,她们连到坟上纪念一下都不可能。 1945年9月,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反对内战,渴求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统区、解放区掀起对鲁迅逝世9周年的隆重纪念,借以教育和动员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者,为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而奋斗”。这时,周晔面对举国上下对和平的祈盼和对内战的抗争,面对着伯父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新文化的圣人所蕴藉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教育和激励,挥笔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的二三事》长文,发表在上海进步文化界人士创办的《新文化》半月刊创刊号上。 在文章中,周晔记述了伯父赠书、伯父的鼻子、伯父与父亲救助人力车夫三件往事,以至为亲切的笔调再现出鲁迅作为一代文化伟人朴素、平易、仁爱的天性,为鲁迅研究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记实资料,同时,也表现出作为一个进步青年,一位对大伯父有着深厚眷恋的周晔本人对鲁迅精神的领悟与理解。文章中说道一一 的确,伯父严肃的容貌内包藏了一颗天下至仁至爱的心,他的心,他的血,他的情,是如此的热切,如此的真诚,可是,有爱必有憎,爱一分,同时也会产生恨一分,伯父因为十分爱人类,所以,也十分恨压迫人类摧残人类的人,他对于人类的爱,出于内心至情,所以才有勇气和力量,敢说敢怒,有战斗精神,不怕打击和中伤。他的文章为什么尖刻,这是由于他仁慈的心发出。物换星移,岁月不居,在周晔一天天长大的同时,伯父的音容笑貌却时刻伴随着她。她说:“当我闭上眼睛把头搁在两臂间休息时,伯父那严肃的表情,穿了补丁的衣服,出现在我眼前。唉!我最亲爱的伯父,你假使还活着,要是见了这样的大战,法西斯蒂用残酷的手段杀手无寸铁的群众,你该怎样愤怒啊!”鲁迅当年赠她的两本书一一《表》和《勇敢的小约翰》成了她的心爱之物。书中的故事启发着她、激励着她、教育着她,同时,她慷慨地把书借给同学们阅读,虽然在“同学们屡次借去看”的辗转中这两本书“已很破旧”,但她仍精心保管着。 在周晔的生命历程当中,伯父鲁迅绐终是她精神上的一座灯塔,读伯父的书,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1946年她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上学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1948年3月29日,她父母、姐妹及许广平伯母周海婴堂弟一行七人,到绍兴寻访鲁迅故居和遗址。这次行动,他们是悄悄进行的,当时浙江一带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为期三天的绍兴之行除了寻觅鲁迅故居及有关遗址外,他们还领略了绍兴的自然风貌、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使22岁的周晔第一次看到了伯父当年生活的场所景。1948年,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了不少在蒋管区暴露了身份的党员、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店员等青年去解放区,以保存和培养青年知识分子,为将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储备。周晔和丈夫张攸民也在其中。组织上安排周晔到新成立的苏北公学作教员。不久又调周晔到蚌埠的金融部门从事接管工作。4月份,她又参加南下干部大队过长江。1949年4月25日,上海解放。次日,周晔回到上海,在上海市军管会铁道部搞接管工作作。 1950年4月,周晔调到北京,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工作,任女工部部长杨之华的秘书。1958年,她又调到《工人日报》报社做编辑。1963年,调到杭州,在浙江省文联工作,任《东海》杂志编辑。1965年,调回上海,在上海妇联工作,任市妇联宣教部副部长。文革期间,下放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于1972年10月调回上海市区,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编译室主任。这期间,她顶着文革中的错误思想,提出加强外国文艺及社会科学的介绍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着手展开。1978年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成立,周晔任社长。作为上海译文出版社负责人的周晔,面前摆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明确业务方针,安排具体工作等等,但她在社中同仁的积极配合下,把每样工作都作得井井有条。应该说,这个今天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在介绍外国文艺思想方面颇多贡献的著名出版社的诞生和成绩,与周晔的当初努力是分不开的。 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周晔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她由一名年青的共产党员成长为很有才干的党的干部;由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出版工作者。虽然没有成为一名鲁迅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但在工作中,却默默地遵循着伯父鲁迅所代表的方向,甚至在性格上、生活中也秉承着伯父的某些遗风。她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有刚强、耿直的特点。对现实中不对的事,她敢公开提出不同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即使是直接上级,她也不回避。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她勤奋好学,工作之余总是一卷在握,孜孜研读。在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不讲吃,不讲穿,很节俭,直到1980年出国访问时,才做了一身毛料衣服。岁月的流逝,反而一天天加深加重了她对伯父的怀念。解放初的几年里,周晔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撰写一些纪念文章,如1956年写的《鲁迅是怎样独立思考的》。但是,亲历“十年文革”,她目睹了大伯父鲁迅的形象所发生的扭曲和变形。那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可爱而刚直的形象啊,竟变得如此冷漠和不可接近,变得如此厉害和威严!?文革中鲁迅被人为地捧到了与人民相脱离的悬空状态,鲁迅的话成了帮派争斗的护身符和凶器,……周晔在这陌生的“大伯父”面前缄口无言。1981年,在鲁迅诞辰百年之际,全国上下掀起了盛况空前的鲁迅研究和纪念活动。在人民需要鲁迅、中国需要鲁迅、儿童需要鲁迅的时候,周晔拿起了笔,向读者一一主要是少年儿童,讲述和介绍自己记忆中和理解中的大伯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在1981年,周晔就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13篇文章,存目如下: 《学习鲁迅,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写作》 《写作》1981年第2期 《在伯父鲁迅家作客》 《文化与生活》1981年笫3期 《鲁迅与车夫》 《槛湖》1981年第2期 《鲁迅给我做翻译》 收入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2月出版的《忆鲁迅二集》一书《鲁迅是怎样学习外文的》《上海外国语学校学报》1981年第5期《鲁迅谈写作》 《语文学习》1981年笫9期《伯父的礼物》 《儿童文学》1981年第9期《鲁迅和童话》 《少年文艺》1981年第9期《回乡访故居》 《雨花》1981年第9期《最后一面》 《鲁迅研究文丛》第3期《鲁迅为什么定居上海》 《文汇月刊》1981年第9期《鲁迅“阅市”看到什么》 《文学报》1981年10月8日《鲁迅热爱党》 《儿童时代》1981年第18期《回忆我的伯父一一鲁迅先生》 《新少年报》467期 在周晔的一生中,伯父鲁迅—直象影子一样陪伴着她、呵护着她、哺育着她。随着鲁迅著作的相继出版,阅读鲁迅著作,成了她工作之余的主要兴趣之一,至今,在她的遗物中,多种版本的鲁迅选集、全集以及研究著作向人们证明着周晔生前的阅读和深思。把记忆中的大伯父,她理解中的大伯父告诉给千万个爱鲁迅的小读者,是周晔最大的心愿。当年,当她得知自己文章经改写后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兴奋地对丈夫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正是1981年这一年,她应邀和丈夫一块回故乡绍兴,参加家乡人民兴办的纪念鲁迅活动,再一次瞻仰养育过伯父的山山水水,体味着故乡之地的风土人情。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里,全国政协出面向上海译文出版社借调周晔,协助父亲周建人整理回忆录。父女俩在两年多的回忆与切磋中,向世人推出了一部20万字的《鲁迅故家的衰落》的宝贵书稿。随即,她又协助母亲王蕴如整理出《回忆鲁迅在上海的片断》的珍贵资料。 正当步入晚年的周晔在繁忙的公务中渐渐解脱出来而满心欢喜地准备再写一些纪念和研究鲁迅的文章时,孰料肺癌向她袭来。确珍后,她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观,而是泰然处之。此时此刻,她也许想到了几十年前伯父的葬仪和追悼会,也许想到了伯父在死亡面前的冷静和理智。1984年1月下旬的—天,她带着人生的答卷,与九泉之下的伯父相会。1997年8月——10月11日于大荔草成2007年1月再改本文撰写中主要参考资料: 1、《鲁迅全集》各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许广平》,开明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3、《鲁迅著译版本研究编目》周国伟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4、《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笫3、4卷),中图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7月版: 5、《鲁迅研究资料索引》(上册、下册、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3月、1986年3月版; 同时,得到了周晔亲属周海婴、张攸民大力帮助,谨致谢忱!

-解。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以上为第三大段,记述“我”与伯父的一段对话,从中映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抨击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碰壁是为了劳苦大众。我劳苦大众想得多,我自己安危想得少。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阴暗。天色。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的表现,因为天气寒冷,行人才这样的。这一层从时间、风势、天色、行人四个方面来描写天气寒冷。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旧社会还很少有用脚踩的三轮车,车夫凭双手和双脚的力气拉车载客奔跑。坐在地上呻吟,因痛苦发出的低低哼声。车子扔在一边。把唯一能挣钱养家的工具——车子扔在一边,可见伤势很重。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有穿鞋,与严寒的冬天构成强烈的反差。车夫可怜。地上淌了一摊血。血流得特多,铺了路面很大一块。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严冬酷暑,风霜雨雪,人力车夫为了维持生活,都得卖苦力,在大街小巷奔跑。四个字刻画了车夫的劳累和艰辛。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耳朵听到的“呻吟”,眼睛看到的“血”“脸”等,都归结“痛苦”二字。 “怎么了?”爸爸问他。爸爸对车夫的关注。 “先生,”周晔的父亲也是穿长衫的知识分子,车夫成年累月为人拉车凭经验从服饰举止判断出而这样称呼。他那灰白的因失血过多所致。抽动着的因痛苦所致。嘴唇里发出低微有气无力的声音,作者受父辈影响,从小就十分关注同情劳动人民,车夫的一切言行都牵动着她,所以看得很仔细。写得极详细。“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如果穿了鞋,怎么可能会这样?但车夫穷得连鞋也买不起。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急步奔走。可见关心、救助心切。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可能是周晔的父亲把外面的情形简单地告诉了鲁迅,鲁迅又很快找到这个备用品赶着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轻轻地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细小东西的工具。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消毒用的洗涤药水。给他洗干净。以防化脓感染。鲁迅早年到日本仙台学过医,想解救病人痛苦,后看到中国人精神麻木,便弃医从文,要用文章唤醒人民。这儿是他按医生的方式处理伤口。他们指父亲和伯父。又给他指车夫敷轻轻涂上上药扎好绷带。从“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扶是非常尽心细致的,要知道鲁迅当时是一个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者,而救扶的是一个贫穷的车夫。两个人的地位、身份这样悬殊,又无亲无故,从不相识,但鲁迅在给车夫包扎伤口时,却那样精心,没有一点儿架子,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可见鲁迅不平凡的思想品格。 拉车的感激怎能不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支撑、坚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朴素的语言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穷苦,没有钱物感谢,买苦力的,又没有好的言语来形容。车夫的话说得朴实、恳切、感激之情溢于这简短的言表中。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知道车夫必须靠拉车来谋生;但他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能拉车了,所以又掏出些钱给他,让他安心养伤。想得多周到啊!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好让车夫在家里换药。关心得细致入微,表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天黑了,照应前面“黄昏时候”,说明过了一段时间。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前面所记叙的情景,作者都是亲眼看着的。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转过来写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之前只注意看他们救助车夫,没顾及寒冷。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写自己身体对室外严寒的感觉,再次强调天气冷,一方面为了说明车夫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可突出鲁迅冒着严寒救护车夫的精神,再一方面为下文写自己的思想活动作铺垫。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想得很具体:自己(穿得较好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而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推已及人,自然产生了疑问。还不到10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穷苦的生活,当然不会知道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紧接上面想到的那个问题。由于伯父和爸爸都很慈爱,平时有问必答,因此,作者现在有疑问就提出来了。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含意深,不易理解。不容易懂。对“深奥”的解释:“很深奥,不容易懂”又是对“记不清”的解释说明。正因为不理解,所以也就没记住。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印象十分深刻而强烈。两个“清清楚楚”加上“而且现在也”,强调了这种印象。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平时惯有的。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孩子的问题触动了鲁迅的心事。刚才的情景,使他心情沉重。“慈祥”“愉快”是对作者那样的孩子。变得那么严肃。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却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让鲁迅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这种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因此,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跟一个小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也许,他也不想过早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投上浓重的阴影。只把他枯瘦的手当时鲁迅健康状况已很差,按在我的头上,爱抚的动作中包涵着深深的忧思,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言的动作,无声的叹息,表露了鲁迅当时当地的复杂思绪,自己同情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却不能救助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自己写文来揭露社会黑暗,唤起工农,可又势单力薄……,这一声叹息里,表白了他的心声。 以上为第四大段,记述了鲁迅及其兄弟救助一个受伤的人力车夫的经过,反映了鲁迅同情劳动人民,痛恨黑暗社会。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周晔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经济类的刊物,是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惟一的一家每周出版的综合经济类的刊物。中国经济周刊正式创刊于2004年1月,到现在为止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从社会影响来看,《中国经济周刊》三年来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中国的高端读者领域有了比较大的反响。2005年底,也就是杂志创刊的第二年,国务院新闻办确定了一个名单,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的名单,《中国经济周刊》是作为这63家之一,也是进入这个名单里边惟一的一个经济类的刊物。说明我们的品牌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影响,包括在网上的影响,也在日益提升。中国经济周刊的网络转载量在财经媒体的前十位。《中国经济周刊》一创刊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这是我们的定位。我们希望我们的杂志是给企业、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决策者看的。既然是给这个特定人群看的,我们的报道必须对他们来说有用、有价值、有启发意义。所以,我们也具体地确定了我们杂志的使命,我们杂志的使命有几句话,叫“中国经济现状的理性观察者”。

中国经济杂志社社长

《经济日报》行政管理上应该归国务院管理,中宣部业务管理,级别是副部级。

党籍都开除了,职务就几乎不可能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中国桥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经济杂志社社长、国家艺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与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客座教授

中国社科院杂志社郭建军

09--07 河南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学习07--04 河南省漯河市计委综合科干部、副科长04--03 河南省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技术开发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助理03--03 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办公室秘书03--05 河南省平顶山政府办公室秘书(08-12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学习)05--10 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1-11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10--04 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04--10 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经济研究中心(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其间:10-12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培训班学习;02-06省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0--02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试用期1年)、党委委员02--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其间:07-01美国马里兰大学河南省第六期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学习)

参编专著:1、《茂兰景观昆虫》;2、《习水景观昆虫》;3、《赤水景观昆虫》(出版中);4、《梵净山景观昆虫》(出版中);5、《大沙河景观昆虫》(出版中);6、《雷公山景观昆虫》(出版中)。发表论文郭建军、金道超 螨目:腺水螨科、急流水螨科 见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茂兰景观昆虫》P540~543,贵州科技出版社郭建军、金道超 前气门目:急流水螨科,腺水螨科 见金道超,李子忠主编《习水景观昆虫》P559~562,贵州科技出版社金道超、郭建军 螨目:皱喙螨科, 盾水螨科, 水螨科, 沼螨科, 湿螨科, 蚌螨科, 雄尾螨科 见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茂兰景观昆虫》P527~539,贵州科技出版社郭建军、金道超 螨目:急流水螨科 《赤水景观昆虫》郭建军、金道超 螨目:刺触螨科,腺水螨科,急流水螨科 《梵净山景观昆虫》 郭建军、金道超 螨目:刺触螨科,腺水螨科,急流水螨科 《大沙河景观昆虫》 郭建军、金道超 螨目:刺触螨科,腺水螨科,急流水螨科 《雷公山景观昆虫》

  • 索引序列
  •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郭社长
  • 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
  • 中国经济建设杂志社
  • 中国经济杂志社社长
  • 中国社科院杂志社郭建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