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创刊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创刊

发布时间: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创刊

2010年至2014年6月,该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25项,横向项目524项,直接服务于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和技术转化项目40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04部。截至2014年6月,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2013年学校发表研究论文978篇,其中,SCI 19篇,EI 31篇,CSSCI(含扩展)82篇,核心期刊203篇,一般期刊643篇,高水平论文占25%;出版专著及教材35部。2013年学校在SCI ,EI ,CSSCI发表研究论文共132篇,核心期刊203篇,高水平论文占25%。科研经费快速增长,近五年科研经费累计达5891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达到21万元。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5700余万元。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建有隶属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的“新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1个、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国家新抗生素工业性实验基地”1个、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物医药类)”1个。拥有“抗生素研究与再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抗生素创制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6个;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 省部级科研平台(含省高校科技平台):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肉类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成都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研究实验室、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动漫发展研究中心、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搞笑中南光电实验室、生物医药四川省高校试验示范中心、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油粮加工专业分中心、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厅局级科研平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实验室(二级)、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功能性食品行业中心、成都市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体育局健身气功科研基地等共建平台或中心:四川省科技厅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科技厅生猪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等。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成都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7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3051种,报纸90余种,并新进了重庆智舍外刊服务系统,通过文献传递弥补了馆藏外文资源的不足;在注重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图书馆还着力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已达31TB,拥有电子图书76万册,先后购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3个,资源类型覆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并自建了巴蜀名人资源库等7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刊物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刊期为季刊。获得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编辑委员会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知名数据库及文摘期刊全文收录。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双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据“中国知网”发行情况统计报表,2009年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机构用户总计由2006年的1693个增加到1847个;国家个人读者发布由21个国家地区增加到34个。2010年7月20日“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特色栏目评比”中,《学报》开设的“三国文化”栏目由2007年的“优秀栏目”升格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同年8月,该栏目又在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栏目评选中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栏目”。 《教育与教学研究》,原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2月批准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等当中都有较大影响。2010年被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省级优秀学报。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  《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  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  《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  《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  《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  《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  《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  《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  《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  《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  《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  《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  《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  《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  《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  《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  《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  《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  《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  《体育文化导刊》  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  E-mail:  《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  《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  《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  《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  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  E-mail: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  《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  《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  《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  《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  《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  《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  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  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  《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  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  《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  《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  《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  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  《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  《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  《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  《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  《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  《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  《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  《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  《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  《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  《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  《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  《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  《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010)67112233-2504 传真:(010)67146035  《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0516—3897572;5663312 E-mail: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年级()班的( )同学,今天我有幸代表全体学生在国旗下作庄严的讲话,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今天的题目是《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当碧蓝的天上一行洁白的鸽子带着清脆的哨音飞过的时候,当我们列队站五星红旗下,聆听着激昂浑厚的国歌奏响的时候,同学们,你们是否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你是否听到共和国正扬起风帆,阔步向前!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在国旗下庄严肃立。忆往昔,一切的苦难与胜利的忧伤与欣喜,在国歌雄壮的旋律中,铸进这鲜艳的五星红旗里,是的,鲜红国旗凝聚着多少中华儿女的热血,有多少革命烈士用青春乃至生命为它增辉添色!从辛亥革命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会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百万雄师过长江到新中国建立,我们不应忘记,是谁用血肉之躯把多难民族救出地狱;我们不应忘记,是谁用赤子之心抹去母亲辛酸的泪水;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是谁以铮铮铁骨耿耿正气换来欢欣的胜利!啊,国旗,你是一首悲壮的叙事诗,诉说着共和国的奋斗史!让我们在晨光中,把振光中华的重担挑起。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在国旗下庄严肃立。看现在,多少次,,多少次,我们目睹你高高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宽阔的广场上,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考察站上,在高高的珠穆朗玛峰上,啊!飘扬的五星红旗,你是巨型计算机问世的欣喜,你是“神舟六号”直冲云霄的壮丽,你是神州大地上第一朵蘑茹云的魅力,你是国际奥林匹克金牌闪烁的光辉!啊!五星红旗,你是长江、长城的雄伟壮观,你是黄山、黄河的威武不屈,你是中华民族的背梁,我赞美你!!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吗? 谢谢!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于哪一年

新华书店有这方面的书和气功杂志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2年,2008年2009年分别推出了不同的政策,所以我们可以进行。统一的规划。

他会吗?先确定!如果成就不高~就小心你的小命!

的身体我做主 从广播体操到健美操,从偏方疗法到健身俱乐部。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认识。1957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工间操》,记录了人们在工作间歇做广播体操的场景:这么大的雨,怎么做工间操啊。他们可真有办法,就在这开辟了一个新操场,当初设计这座房子的人绝不会预料到,走廊还能起这样的作用。这样的场景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各地,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广播里的音乐一响,阳台屋顶上,街道上,甚至是路边,都会出现做广播操锻炼的人。张闳(同济大学教授):广播体操它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因为中国有一个东亚病夫的噩梦,这样的噩梦始终缠绕着他,他必须要群体性地摆脱这样的东西,而怎么样才能使得身体健康呢?在当时的状态下是不可质疑的,必须是很早起来,以这样的方式来运动机体的各个部分,才可能会获得健康。广播体操开始音乐: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1951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广播体操口令,每天清晨,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成为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从两年前开始,新生的政权一直在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而努力。作为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国民的身体健康开始受到国家重视。1951年,全国体育总会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在火热的建设年代,政府倡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是手段,目标是更好的投入工作。张闳:你健身,或者使身体体制强壮,更重要的是要投入到革命的生产劳动当中去。你加不加入群众性的健身运动,不是由你个人选择的,这是革命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是统一的服装,整齐的动作。对于许多人来说,广播体操更多是一种标识, 它提醒着工作、学习时间的开始,提醒人们把自己的身体激活。张闳:农耕时代是被鸡所唤醒,被鸡鸣狗叫所唤醒,如果你不需要被生存奔波可以选择不起来,天阴和天晴你可以有所选择,但是在广播体操为标志的现代国家的秩序里面,人没有这个权利。在新中国,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有着整齐划一的特点。到了1980年代,随着人们对个体自身身体的关注,更多的健身方式开始出现。 1980年,中国最早的一本健身刊物《健与美》创刊,人们可从这本杂志上看到更多健身的选择。1983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停播广播体操音乐。同年,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正式成立。此后,钓鱼协会、风筝协会、龙舟协会等群众体育组织先后问世。1983全年,体育期刊上发表的健身气功文章为176篇。气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人们希望靠自身的努力掌控自己的健康。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哪年

2010年至2014年6月,该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25项,横向项目524项,直接服务于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和技术转化项目40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04部。截至2014年6月,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2013年学校发表研究论文978篇,其中,SCI 19篇,EI 31篇,CSSCI(含扩展)82篇,核心期刊203篇,一般期刊643篇,高水平论文占25%;出版专著及教材35部。2013年学校在SCI ,EI ,CSSCI发表研究论文共132篇,核心期刊203篇,高水平论文占25%。科研经费快速增长,近五年科研经费累计达5891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达到21万元。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5700余万元。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建有隶属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的“新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1个、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国家新抗生素工业性实验基地”1个、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物医药类)”1个。拥有“抗生素研究与再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抗生素创制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6个;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 省部级科研平台(含省高校科技平台):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肉类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成都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研究实验室、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动漫发展研究中心、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搞笑中南光电实验室、生物医药四川省高校试验示范中心、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油粮加工专业分中心、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厅局级科研平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实验室(二级)、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功能性食品行业中心、成都市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体育局健身气功科研基地等共建平台或中心:四川省科技厅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科技厅生猪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等。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成都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7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3051种,报纸90余种,并新进了重庆智舍外刊服务系统,通过文献传递弥补了馆藏外文资源的不足;在注重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图书馆还着力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已达31TB,拥有电子图书76万册,先后购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3个,资源类型覆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并自建了巴蜀名人资源库等7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刊物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刊期为季刊。获得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编辑委员会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知名数据库及文摘期刊全文收录。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双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据“中国知网”发行情况统计报表,2009年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机构用户总计由2006年的1693个增加到1847个;国家个人读者发布由21个国家地区增加到34个。2010年7月20日“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特色栏目评比”中,《学报》开设的“三国文化”栏目由2007年的“优秀栏目”升格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同年8月,该栏目又在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栏目评选中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栏目”。 《教育与教学研究》,原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2月批准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等当中都有较大影响。2010年被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省级优秀学报。

是分四个等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年级()班的( )同学,今天我有幸代表全体学生在国旗下作庄严的讲话,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今天的题目是《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当碧蓝的天上一行洁白的鸽子带着清脆的哨音飞过的时候,当我们列队站五星红旗下,聆听着激昂浑厚的国歌奏响的时候,同学们,你们是否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你是否听到共和国正扬起风帆,阔步向前!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在国旗下庄严肃立。忆往昔,一切的苦难与胜利的忧伤与欣喜,在国歌雄壮的旋律中,铸进这鲜艳的五星红旗里,是的,鲜红国旗凝聚着多少中华儿女的热血,有多少革命烈士用青春乃至生命为它增辉添色!从辛亥革命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会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百万雄师过长江到新中国建立,我们不应忘记,是谁用血肉之躯把多难民族救出地狱;我们不应忘记,是谁用赤子之心抹去母亲辛酸的泪水;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是谁以铮铮铁骨耿耿正气换来欢欣的胜利!啊,国旗,你是一首悲壮的叙事诗,诉说着共和国的奋斗史!让我们在晨光中,把振光中华的重担挑起。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在国旗下庄严肃立。看现在,多少次,,多少次,我们目睹你高高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宽阔的广场上,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考察站上,在高高的珠穆朗玛峰上,啊!飘扬的五星红旗,你是巨型计算机问世的欣喜,你是“神舟六号”直冲云霄的壮丽,你是神州大地上第一朵蘑茹云的魅力,你是国际奥林匹克金牌闪烁的光辉!啊!五星红旗,你是长江、长城的雄伟壮观,你是黄山、黄河的威武不屈,你是中华民族的背梁,我赞美你!!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吗? 谢谢!

部门规章  第一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鼓励社会体面指导员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系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凡符合条件,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者,均可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申请并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第五条 申请授予技术等级称号或晋升上一等级称号者均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并具备下列条件:  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了解体育锻炼和比赛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方法,能够承担基本的锻炼指导工作;  (二)了解社会体育工作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方法,能够根据计划组织实施基层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二年以上;  (二)基本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基本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体育工作的特点,能够承担基层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总结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绩;  (四)具有指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三年以上;  (二)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效;  (三)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四)具有指导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能够进行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下作五年以上;  (二)较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在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中取得显著成效,或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三)较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行业、系统的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或在全国性社会体育工作评比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四)具有指导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在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六条 评审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在技能传授、锻炼指导或组织管理方面的掌握上有所侧重。  第七条 取得高等体育专业学历的人员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体育教师、非在职教练员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申请技术等级称号可不受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规定的限制_  第八条 申请授予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应向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的申请书;  (二)相应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合格证书;  (三)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的推荐书。  申请晋级者还需提交原等级证书。  第九条 受理申请的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在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完全具备后;应提交有批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有批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评审结论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答复。  申请人接到批准的答复后,应凭批件及时到当地的体育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批准授予权限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县、区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地、市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第十一条 被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者,由批准授予的体育行政部门发给证书、证章。证书、证章由国家体委统一制作。  第十二条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按批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组织,应确定主管机构,设立评审委员会,分级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评审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依照下列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一)义务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  (二)可以开展体育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表演、体育咨询等的有偿服务,并可按照相应的技术等级称号收取不同的报报酬。  (三)在取得当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可以开展经营性体育活动。  (四)可以应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第十四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跨地区迁移时,应按管理权限办理迁出、迁入手续。在迁入的地区和工作单位,应承认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并支持其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第十五条 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行政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或破格晋级。对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二十年(女子十五年),为社会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推荐,国家体委批准,授予荣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并颁发荣誉奖章。荣誉奖章由国家体委制作。  第十六条 凡连续两年不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申请授予高一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社会体育指导员违反第四条、第十三条(一)、(二)、(三)项的规定,给社会体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所在单位、有关的体育组织或体育行政部门邓其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过;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触犯刑法及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其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应报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撤销其称号,并收回证书、证章、荣誉奖章。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国家体和群众体育司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一九九四年六月十日起施行。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和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实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 制定技术等级标准。  (二) 制定培训大纲,编写专项理论教材。  (三) 负责培训、考核、评审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四) 指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实施技术等级工作,检查各地贯彻执行《制度》的工作。  (五) 协助尚不具备条件的省(区、市)培训和评审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六)向国家体育总局报告贯彻执行《制度》的情况。  第三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制度》规定权限,负责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相应级别的技术等级发展计划。  (二)受理技术等级申请,负责培训、审批和日常管理。  (三)检查下级体育行政部门实施技术等级工作。  (四)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报告贯彻执行《制度》的情况。  第四条 技术等级称谓为:三级、二级、一级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气功)。  第五条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传承文明,热爱公益,甘于奉献。  第六条 申请授予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者,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一)健身气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   习练健身气功满1年,1套功法技术考核达到合格以上。   掌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考试合格。   能够承担健身气功站点教学和管理工作,时间满1年。  (二)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   从事健身气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满2年,2套健身气功功法考核达到良好以上。   掌握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考试合格。   能够承担基层健身气功活动的组织工作。   具有指导、培训健身气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能力。  (三)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   从事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满2年,2套健身气功功法考核达到优秀。   掌握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考试合格。   具有健身气功活动组织管理能力并在指导基层健身气功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   能够承担健身气功科学研究。   具有指导、培训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能力。  (四)健身气功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   从事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满5年。   掌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考试合格。   具有丰富的健身气功工作组织管理经验,能够承担国家或省(区、市)健身气功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辅导,在指导基层健身气功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   在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健身气功科研论文,或有健身气功科研成果,或获得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具有指导、培训健身气功一级社会指导员的教学能力。  第七条 从事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的辅导和管理人员,符合《制度》有关规定和健身气功技术等级标准,均可申请并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八条 申请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均应向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提出,按照《制度》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如当地尚未开展此项业务,可通过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申请培训和评审,由具有审批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  第九条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采用集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体群字〔2006〕207号)为依据,适当增加自设内容的时数比例。  第十条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考核内容包括公共理论、专项理论和专项技术。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成绩为百分制;专项技术采取实际演练测试,成绩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一)功法考核优秀标准:演练1套健身气功功法动作正确规范;身体协调、节奏顺畅;呼吸、意念及神态等方面体现功法特点,习练要领表现正确。  (二)功法考核良好标准:演练1套健身气功功法动作基本正确;呼吸、意念能够配合;能够掌握功法基本习练要领和特点。  (三)功法考核合格标准:演练1套健身气功功法的主要动作基本正确,能够连贯顺畅完成。  第十一条 具有审批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定期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考察和评审。评审委员会由体育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或高于评定技术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委员会人数为7人或9人,其中有关专家和健身气功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 至5人;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委员会人数为5人或7人,其中高于评定技术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至4人。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时,除考核理论和技术成绩外,应结合实际教学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进行综合评议。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形成评审结论后,由具有审批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四条 被授予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者,由批准授予的体育行政部门颁发证书、证章。证书、证章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统一制作。  第十五条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跨注册地迁移时,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迁出、迁入手续;跨注册地进行异地教学时,应经注册地体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第十六条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照批准权限实行年检制度。  第十七条 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行政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或破格晋级,破格晋级者报上一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八条 连续2年未从事健身气功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申请授予高一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对违反规定给社会体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过,直至撤销技术等级称号,并收回证书、证章、荣誉奖章。  第十九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实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全面展开,并用1至2年时间完成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的套改工作。  第二十条 本办法施行之前,已颁发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体育行政部门,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审定,审定合格者办理更换证书手续,不合格者进行补课合格后再办理更换证书手续。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于一年

他会吗?先确定!如果成就不高~就小心你的小命!

兄弟,现在有很多气功的,不要相信那些收学费的所谓的“大师”,自己也不要随便练啊,容易走火入魔的,建议你多读一点佛教和道教的书籍,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

新华书店有这方面的书和气功杂志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快乐学习》。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我首先想和同学们谈谈学习的苦和乐得问题。“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人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夜静,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手写,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题磨得人憔悴”,苦不胜言!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十月创刊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2个)和4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9个),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干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学校还是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具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1个含17个自主设置学科):中医学(17个含5个自主设置学科)、中西医结合(6个含4个自主设置学科)、中药学(8个自主设置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2个含10个自主设置学科,另有10个专业可授予专业学位):中医学(18个含6个自主设置学科)另有7个专业可授予专业硕士、中西医结合(7个含5个自主设置学科)另有1个专业可授予专业硕士、中药学(8个自主设置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6个)、临床医学(2个)另有2个专业可授予专业硕士、公共管理(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4个):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护理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肛肠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19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化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中医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针灸推拿学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拥有15个本科专业,30余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管、理、工、经、文等多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建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学校建成22所附属医院、5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基础学科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试办)、首批获准接受和培养留学生及台湾地区学生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护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护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精诚计划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中医儿科学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一览表 序号教材名称规划教材出版社出版时间编者1外科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教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潘立群 陈荣明2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教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金桂兰 汪悦3中医外科学(案例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7潘立群4中医儿科学(案例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7汪受传5中医儿科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汪受传6中医诊断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吴承玉7儿科护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汪受传8中医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5吴承玉9内科临床实习指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习指导丛书科学出版社2005汪悦10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视听教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任现志11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治疗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音像出版部2005韩新民12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郁晓维13五官科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丁淑华14五官科护理学习题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丁淑华15儿科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汪受传16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汪受传17儿科临床实习指南否科学出版社2005汪受传18中医儿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汪受传19中医养生康复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王旭东20中医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吴承玉21中医内科学教材参考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薛博瑜22实验针灸学习题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李忠仁23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周仲瑛24牵引疗法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马勇25中医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科学出版社2004汪悦教学成果获奖一览表(部分) 序号获奖名称获奖级别获奖等级项目名称获奖时间评奖  部门获奖人员1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法的研究和实践1997教育部潘立群、陈荣明、凌立君2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医哲结合、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2005教育部张宗明、王中越、张艳萍、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部省级特等奖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探索2009江苏省人民政府吴勉华、黄桂成、刘跃广、文庠、汪悦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针灸专业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9教育厅董勤、甘君学、徐兰凤、张建斌、陈梅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中医儿科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研究2009教育厅汪受传、赵霞、蒋斌、陈晓征、韩新民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构建中医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2007教育厅金桂兰、黄桂成、汪悦、凌立君、张琴7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部省级一等奖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5省教育厅吴勉华、潘立群、陈荣明、汪悦等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2004省教育厅金实、汪悦、王旭、薛博瑜、章永红9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2004省教育厅汪受传、任现志、郁晓维、韩新民、李江全1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中医舌诊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2004教育厅吴承玉、徐征11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部省级优秀成果奖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吴勉华、潘立群、陈荣明、汪悦等学校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是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临床药理基地、中国中医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学校还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首批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 7人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3人被列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5人先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数十人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近百人先后进入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等人才培养梯队。国医大师(3个):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国家级教学名师(2个):杨进、汪受传“973”首席科学家:段金廒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针药结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瘀热病机重点研究室中药炮制标准重点研究室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8个)中药质量标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针灸生物医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儿科)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温病)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2个)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教育厅,3个)针灸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药炮制机理及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江苏省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抗肿瘤验方研究与产业化工程实验室其他江苏省重点科研机构(2个)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中医药健康养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医药预防保健协同创新中心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其他校级科研机构(2个)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资料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81项科研成果获得厅局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其中3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奖。入闱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2项;通过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初审3项;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中华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论著奖6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部分) 序号获奖名称获奖  级别获奖  等级项目名称获奖时间评奖  部门获奖人员1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三等奖从“瘀热”论治内科难治病的系列研究2008江苏省科技厅周学平、郭立中等2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复方——清络通痹颗粒的研制2007教育部周学平等3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候、治法、机理及应用研究2006江苏省科技厅汪受传、任现志、李江全、赵霞、韩新民等4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二等奖补肾化毒方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探讨及免疫作用机制研究2004江苏省科技厅汪悦、金实等承担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部分) 序号科研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课题级别起止时间主持人1中医外治法(生肌玉红膏)为主综合防治慢性下肢溃疡的疗效及效价比的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8-2011姚 昶2散寒止痛外治法治疗风湿病关节痛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示范性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8-2011陈荣明3“易层”贴敷疗法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8-2011王培民4针刺不同穴位影响肥胖大鼠下丘脑GS活动及AMPK表达的研究国家级国家级2008-2010徐 斌、王欣君5脏腑病机术语标准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级2008-2010薛博瑜李春婷6中医药标准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级2008-2010韩新民7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生命周期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8-2010汪受传8针刺抗氧应激调质及跨膜蛋白信号转导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8-2010李忠仁、沈梅红9山茱萸活性部位、成分对衰老模型DNA及相关衰老通路影响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8-2010王明艳10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王灿晖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033)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级2008-2010刘 涛11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不同年龄层人群失眠干预治疗的现状调查和临床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2008-2008王 旭12夏桂成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级2007-2010谈 勇13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案研究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级2007-2010严道南14生津润燥养血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方案的规范化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钱 先15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中医药调控治疗方案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卢 苏16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孙轶秋17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案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严道南18高位虚挂线法在高位肛周脓肿和高位肛瘘手术中异病同治技术的规范及疗效评价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钱海华19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方案的规范化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王育良20祛风病证结合治疗咳嗽的方案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史锁芳21益肾清利法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及示范应用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盛梅笑22糖尿病及其主要慢性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综合方案的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余江毅2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科技部国家级2007-2010沈 洪24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分课国家级2007-2009汪 悦25改良三甲散抗老年性痴呆病海马神经元损伤作用(306726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7-2009刘 涛26从“瘀热”学说辨治内科难治病的规律及其证候本质的分子基础研究国家九七三项目国家级2006-2010吴勉华27周仲瑛防治哮喘复发临床经验应用与评价研究(2007BAI10B02-03)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级2006-2010周学平28改良三甲散对老年痴呆病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6-2009刘 涛29可控递送中药联合生长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305723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6-2008潘立群30儿科常见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国家中管局国家级2006-2008汪受传31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肺炎诊疗指南国家中管局国家级2006-2008汪受传32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哮喘诊疗指南国家中管局国家级2006-2008赵 霞33可控递送中药联合生长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6-2008潘立群34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泄泻治疗指南国家中医局国家级2006-2007韩新民35中医、中西医结合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指南国家中医局国家级2006-2007韩新民36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国家级2005-2010吴承玉37清肺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级2005-2007汪受传38周仲瑛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科技部科技攻关国家级2005-2006王志英39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部科技攻关国家级2004-2007汪受传40健身气功渊源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2004-2005王旭41针刺抗氧化效应的MAPK信号转导和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3-2005李忠仁、沈梅红42养阴行血药对凋亡VEC信号转导和相关基因的影响(302715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2002-2005杨 进43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国家中管局 部省级2008-2009汪受传44中医耳鼻咽喉科病名标准化研究国家中管局 部省级2008-2009严道南45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临床研究国家中管局部省级2004-2006严道南更多科研成果请浏览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网站 馆藏资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主要收藏医学文献,特别是中医药文献、兼顾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文献的专业性图书馆。截止2014年6月,馆舍面积29800平方米,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79万册,其中古籍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电子图书95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古籍资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日本、高丽早期刻本等为主。阅览座位3000席,电子阅览座位200席。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政府命名的“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工程的重点参与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单位。 由学校牵头编撰并担任总审定的《中华本草》,是对中医药几千年发展成就的系统总结,被李鹏同志誉为“当代《本草纲目》”。学术期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是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季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  《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  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  《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  《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  《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  《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  《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  《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  《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  《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  《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  《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  《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  《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  《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  《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  《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  《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  《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  《体育文化导刊》  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  E-mail:  《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  《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  《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  《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  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  E-mail: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  《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  《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  《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  《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  《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  《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  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  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  《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  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  《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  《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  《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  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  《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  《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  《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  《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  《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  《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  《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  《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  《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  《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  《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  《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  《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  《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010)67112233-2504 传真:(010)67146035  《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0516—3897572;5663312 E-mail:

  • 索引序列
  •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创刊
  •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于哪一年
  •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哪年
  • 健身气功杂志创刊于一年
  • 健身气功杂志于哪年十月创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