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发布时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是的1995年,《西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所载文章在其它学术刊物转载率居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排名第22位,被列为全国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

梁启超在爱国救亡中的报刊活动及特色 作者:管艳霞文章来源:傲视传媒网浏览:394 次 中文摘要: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人士,在爱国救亡的过程中,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从事报刊活动。该文分析了梁启超在戊戌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护国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活动,并总结了他在办报活动中体现的六种特色:形成时务文体;报刊活动与当时社会民主化运动紧密结合;报刊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变与不变在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辨证体现;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过分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 从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人士、近代宣传启蒙思想的先锋主力,为了救亡图存,发起参与了清末民初的一系列民主化现代化运动。在追求民主化道路中,梁启超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从事报刊活动。他的报刊活动不仅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而且对社会起到思想启蒙和教育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 梁启超在各个时期的报刊活动 (二)戊戌运动时期 梁启超为推行变法,先行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也成为中国政党报之先河。他主编的近代中国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在京城引起轰动,“朝士乃日闻所不闻,识议一变焉”①,后被查封。梁启超看到了报刊的巨大作用,“自审舍言论外未由致力,办报之心益切”②。梁启超又《时务报》为中心,宣传维新变法。数年之后,梁启超不无得意地回忆道:“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③自《时务报》创办至1898年3月梁启超在《时务报》论说中居于核心地位。他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以《变法通议》一文最为著名,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他在报章中呼吁变法维新,痛陈亡国的危险,喊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驱赶时代前进的号令,吹起了时代的最强音。此外,梁启超还策划和支持了澳门的《知新报》、上海的《农学会报》、《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知新报》与《时务报》南北呼应,紧密配合,对维新思想的传播,对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都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 梁启超通过舆论宣传变法图强的道理,使中国第一场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开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维新思想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二)启蒙运动时期 在这一时期,梁启超主办的报纸是《清议报》、《新民从报》和《时报》,其中尤以《新民从报》影响最大。 1898年12月23日,他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倡导民权,启发民智。《清议报》言论思想内容中的进步与落后交织、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况,伴随着该报始终。它反映出流亡海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1899年康有为赴加拿大后,梁启超冲破了康有为的束缚,他在《清议报》上大力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攻击西太后及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保皇党内部,也形成了一个以梁启超为首的叛逆集团,他的周围有了一批“排满”、“革命”的维新派人士。但多数爱国华侨对革命尚缺乏明确认识,保皇维新的主张仍有很大市场,梁启超对以往的主张产生了怀疑,康有为又以师生之情感化他,梁启超那股革命热情逐渐淡化,从革命又变为保皇。改良主义的基本立场及其师康有为的多方掣肘,使他无法迈出革命的一步,最终还是回复到保皇的轨道。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办起了《新民从报》。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大力鼓吹民权、共和、革命和破坏,并且大量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涉及到西方人物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儿等近百人。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实践中,进行国民启蒙,提倡改造国民素质。梁启超在这一时期的言论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毛泽东、郭沫若、胡适等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颇有启迪。美国之行后,思想言论大变的梁启超不再谈种族革命,宣布与共和长别。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猛向前发展时,《新民从报》的宣传方针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和倒退。1904年初,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发表了《新民说论私德》,公开反对革命。后来梁启超又在《新民从报》上竭力鼓吹“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新民从报》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此外,梁启超还主持创办了其他一些报刊。1903年,他创刊了中国第一份专门刊登小说的杂志《新小说》,大部分用白话文写成,发起“小说界革命”,成为中国近代新体小说的开创者。次年,他在上海创办《时报》。《时报》版式新颖、格调高,内容丰富,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 (三)立宪运动时期 立宪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宪政启蒙时期,是新民启蒙运动的发展。作为立宪派首领的梁启超在这次办报热潮中仍是独领风骚,主持创办的《政论》和《国风报》等是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立宪报刊。《政论》于1907年10月创刊于日本东京。该报以政论为主,大力呼吁速开国会,建议建立国会制度,实行地方自治。1910年,他又在上海创办《国风报》。该报大力宣传宪政理论知识,仍倡议速开国会,指导国会请愿运动的开展。 这时期,梁启超充分利用报纸,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同时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迈向新阶段。 (四)护国运动时期 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聘请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警告日本不得乘人之危,他的言论唤起了同胞正视日本的阴谋诡计。该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标志着梁启超从“联袁拥袁”最终走向了“反袁讨袁”,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在护国运动时期,《时事新报》与梁启超关系密切,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 从反袁世凯宣言书到各种护国的对外文件,梁启超的笔时刻指挥运动的进程,推动运动不断深入。在全国掀起反袁大浪。他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广泛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发展的链条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五)五四运动时期 梁启超等进步党人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该报以揭露军阀专制、官僚卖国为宗旨,并时常抨击执政的北洋政府。《晨报》最早披露了巴黎和会决定交付日本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在五四运动中,《晨报》对学生的爱国活动作了大量的集中的报道,充分发挥了新闻在爱国运动中的作用。1922年梁启超告别报坛后,企图从旧学中寻求救世良方,然而刚好和勃勃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背道而驰。 坚持改良,反对革命,是梁启超一生基本的政治主张,晚年也不例外。时代在发展,而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他对新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工农运动、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共产党以及第三国际等,都必然持对抗态度。 二、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特色 梁启超从《时务报》起,开创了新式报刊文体——时务文体。这种新式报刊论说文体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形式,它生动活泼,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和外来语,雅俗共赏。梁启超自己总结说:“启超素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为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是“纵笔所致不检束”。即要求摆脱各种古文义法的舒服,打破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实行文体上的大解放。这是因为梁启超等人的政论文章,宣传的是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和各种新颖思想,为实行政治改革摇旗呐喊。而且报纸这种大众传媒改变了文化传播形式,扩大了受众的空间分布和社会层面。因此,旧的表现形式不仅无法容纳新的内容,而且也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就要求彻底摆脱桐城派古文、八股文的僵死文体的束缚,应于时势,用通俗的文字发挥新颖的思想。 其二、“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要求文章的语言浅显流畅,明白通晓,屏弃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同时又允许根据内容的需要,使用俗语、韵语及外来的词汇、句式和语法来论证问题、说明道理。这是因为梁启超等报刊政论家,在自己的刊物上向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有关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引用了大量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名词术语。对于这些外来的新鲜东西,不能削足适履,只能兼容并包,允许它存在。既然如此也就只能打破陈规,采用能够和它的极其丰富、广泛的内容相适应的表现手法了。 其三,“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即要求文章层次清楚,逻辑行强,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进而接受他们的主张。他写出来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自由放纵,不拘一格,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报刊活动与当时社会民主化运动紧密结合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提倡和推行全面现代化的人,是最重视人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的知识分子。全面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等的各个方面,既有社会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而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二十年间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运动的主将和推动者。他掀起的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创了以报刊实行广泛社会教育的先河。 在维新运动中,他不仅要变法,更重视宣传变革思想,以启迪民智、绅智;立宪运动中,他鉴于国民缺乏宪政知识,大力宣传有关知识;护国运动中,他通过报章阐述法的重要性,明确应具有的权利和尊严。而梁启超在宣传新思想、建设新文化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报刊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梁启超主张在发扬本国学术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他的学术研究活动与报刊活动紧密结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899年以前,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今文经学为主,在《时务报》时期开始编辑西方知识。第二阶段为1899——1907年,《清议报》和《新民从报》期间,以介绍西方学说为主,包括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卢梭、边沁等人的政治学,达尔文、颉德的进化论,以及其他西方哲学、经济学等,同时基本完成了中国史学、法学、小说、诗歌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三阶段为1908年——1919年间,以政治宣传活动为主,结合政治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完成了宪政学、财政学、推行货币学、方志学等方面的研究。第四阶段为1920——1928年间,引进西方大量原著和聘请西方著名学者来华讲学,同时集中精力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取得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引进西方大量名著的同时,对中国古典经籍作了许多总结性开创性的研究,其成果之丰硕琳琅满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最有影响者为《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儒家哲学》、《佛家研究十八篇》、《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等。 综观梁启超学术研究,他是中国几千年来旧学的总结者,中西结合新学时代的开创者,可称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大多具有较高的价值。 (四)变与不变在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辨证体现 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是由改良派到保皇派的转变;一是由拥袁到反袁的转变。梁启超的这些变化可以从一些报刊中反映出来。从创办《清议报》到《新民从报》停刊的10年中,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从维新到革命,从革命变到保皇,又从保皇变到立宪。这些转变都清楚地反映在上述报刊的文字中。梁启超由激进向温和的转变,实际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反映。梁启超一生善变,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的理想始终没有变,只是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五)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尤其是《时务报》的成功,使全国各地维新人士深受鼓舞,各种鼓吹变法的刊物,如《国闻报》、《湘报》等二三十家报刊先后面世。在维新报刊外,大量的时政刊物,重庆的《渝报》、成都的《蜀学报》、广州的《岭学报》、福州的《福报》、桂林的《广仁报》、上海的《富强报》、《东亚报》、《求是报》等,此时也纷纷创刊。各类综合性报刊、专业性报刊及文摘性报刊,这时也不断出现,其中既有日报,也有旬报、月报,形成一股红红火火的办报热潮。如妇女报《女学报》,晚报《上海晚报》,译报《译书公会报》,文摘报《集成报》。《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等最早的白话报刊也在这一时期先后问世。以上海为中心,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由著名文人李伯元、吴跃人等主编的小型文艺报刊,其中有《指南报》、《采风报》、《笑报》和《趣报》。 六、过分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 梁启超以报刊为阵地,推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宣传上,他既狂热鼓吹革命共和,又一变而为君主立宪的旗手。从理论宣传及社会实践上,他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倡导者,是中国追求民主实现的先行者。 他认为办报是强国的手段,把报馆作为治之具,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而在近代社会为其他国家报人所普遍看重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则被明显忽略。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对经济信息和广告推销的需求还比较少,报业的经济特性尚未充分显露,而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维新变法的迫切需求,当然使报刊的政治功能得以强化。他主持的报刊多以政论为主,新闻报道未能成为报刊的主角;即使新闻报道,也成为发表政见的工具,或夹叙夹议,或使用编者按语,寓评论于报道之中。梁启超还提出了利用报刊“制造舆论”的口号。在梁启超看来,事实为传达观点服务,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意旨,新闻真实与否无大局。在梁启超之后,随着阶级、民族斗争的深化,报刊经常作为党派斗争、阶级斗争的舆论工具,教化民众、指导工作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注释]: ①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 ②梁启超:《在报界欢迎会演说词》,载《戊戌变法》丛刊(四),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255页。 ③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饮冰室文集》之六,第52页。 ④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参考文献: [1]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出版社1980年11月。 [2]董方奎:《旷世奇才梁启超》,武汉出版社1997年10月。 [3]黄敏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4]胡文龙等人著:《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5] 《从梁启超的报刊实践看其“善变”与“不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2000年10月。 [6] 《梁启超与〈时务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1998年9月。 [7] 《对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历史观照与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总第143期)。 [8] 《世俗化的理想与理想化的实效——浅析梁启超前期报刊文章盛行的原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9] 《略论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学术论坛》,05。 [10] 《维新志士与近代报刊发展》,《史学月刊》,04。 [11] 《20世纪初旅日华人所办报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日本问题研究》,03。 [12]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文史哲,1994年第4期。 [13] 《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河北学刊》,03。 [14]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09。参考资料: 摘自 中国学术论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号码是多少

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00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00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00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80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50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00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60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40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0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90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00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00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50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00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20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50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00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80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00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00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00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80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00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00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80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00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00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50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50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00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60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80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00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00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00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25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00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00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50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00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50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00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00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00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80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00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00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00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00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80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50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00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80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00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00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00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50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00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00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00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00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00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00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00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00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00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00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00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80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50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20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50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00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00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00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00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00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00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50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00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00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00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00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00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50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50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00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00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00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00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00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80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00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00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80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50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50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00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00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50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50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50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20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00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00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80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00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80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00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00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00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兰州学刊

梁启超在爱国救亡中的报刊活动及特色 作者:管艳霞文章来源:傲视传媒网浏览:394 次 中文摘要: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人士,在爱国救亡的过程中,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从事报刊活动。该文分析了梁启超在戊戌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护国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活动,并总结了他在办报活动中体现的六种特色:形成时务文体;报刊活动与当时社会民主化运动紧密结合;报刊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变与不变在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辨证体现;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过分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 从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人士、近代宣传启蒙思想的先锋主力,为了救亡图存,发起参与了清末民初的一系列民主化现代化运动。在追求民主化道路中,梁启超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从事报刊活动。他的报刊活动不仅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而且对社会起到思想启蒙和教育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 梁启超在各个时期的报刊活动 (二)戊戌运动时期 梁启超为推行变法,先行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也成为中国政党报之先河。他主编的近代中国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在京城引起轰动,“朝士乃日闻所不闻,识议一变焉”①,后被查封。梁启超看到了报刊的巨大作用,“自审舍言论外未由致力,办报之心益切”②。梁启超又《时务报》为中心,宣传维新变法。数年之后,梁启超不无得意地回忆道:“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③自《时务报》创办至1898年3月梁启超在《时务报》论说中居于核心地位。他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以《变法通议》一文最为著名,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他在报章中呼吁变法维新,痛陈亡国的危险,喊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驱赶时代前进的号令,吹起了时代的最强音。此外,梁启超还策划和支持了澳门的《知新报》、上海的《农学会报》、《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知新报》与《时务报》南北呼应,紧密配合,对维新思想的传播,对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都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 梁启超通过舆论宣传变法图强的道理,使中国第一场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开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维新思想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二)启蒙运动时期 在这一时期,梁启超主办的报纸是《清议报》、《新民从报》和《时报》,其中尤以《新民从报》影响最大。 1898年12月23日,他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倡导民权,启发民智。《清议报》言论思想内容中的进步与落后交织、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况,伴随着该报始终。它反映出流亡海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1899年康有为赴加拿大后,梁启超冲破了康有为的束缚,他在《清议报》上大力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攻击西太后及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保皇党内部,也形成了一个以梁启超为首的叛逆集团,他的周围有了一批“排满”、“革命”的维新派人士。但多数爱国华侨对革命尚缺乏明确认识,保皇维新的主张仍有很大市场,梁启超对以往的主张产生了怀疑,康有为又以师生之情感化他,梁启超那股革命热情逐渐淡化,从革命又变为保皇。改良主义的基本立场及其师康有为的多方掣肘,使他无法迈出革命的一步,最终还是回复到保皇的轨道。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办起了《新民从报》。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大力鼓吹民权、共和、革命和破坏,并且大量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涉及到西方人物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儿等近百人。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实践中,进行国民启蒙,提倡改造国民素质。梁启超在这一时期的言论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毛泽东、郭沫若、胡适等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颇有启迪。美国之行后,思想言论大变的梁启超不再谈种族革命,宣布与共和长别。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猛向前发展时,《新民从报》的宣传方针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和倒退。1904年初,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发表了《新民说论私德》,公开反对革命。后来梁启超又在《新民从报》上竭力鼓吹“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新民从报》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此外,梁启超还主持创办了其他一些报刊。1903年,他创刊了中国第一份专门刊登小说的杂志《新小说》,大部分用白话文写成,发起“小说界革命”,成为中国近代新体小说的开创者。次年,他在上海创办《时报》。《时报》版式新颖、格调高,内容丰富,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 (三)立宪运动时期 立宪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宪政启蒙时期,是新民启蒙运动的发展。作为立宪派首领的梁启超在这次办报热潮中仍是独领风骚,主持创办的《政论》和《国风报》等是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立宪报刊。《政论》于1907年10月创刊于日本东京。该报以政论为主,大力呼吁速开国会,建议建立国会制度,实行地方自治。1910年,他又在上海创办《国风报》。该报大力宣传宪政理论知识,仍倡议速开国会,指导国会请愿运动的开展。 这时期,梁启超充分利用报纸,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同时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迈向新阶段。 (四)护国运动时期 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聘请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警告日本不得乘人之危,他的言论唤起了同胞正视日本的阴谋诡计。该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标志着梁启超从“联袁拥袁”最终走向了“反袁讨袁”,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在护国运动时期,《时事新报》与梁启超关系密切,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 从反袁世凯宣言书到各种护国的对外文件,梁启超的笔时刻指挥运动的进程,推动运动不断深入。在全国掀起反袁大浪。他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广泛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发展的链条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五)五四运动时期 梁启超等进步党人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该报以揭露军阀专制、官僚卖国为宗旨,并时常抨击执政的北洋政府。《晨报》最早披露了巴黎和会决定交付日本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在五四运动中,《晨报》对学生的爱国活动作了大量的集中的报道,充分发挥了新闻在爱国运动中的作用。1922年梁启超告别报坛后,企图从旧学中寻求救世良方,然而刚好和勃勃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背道而驰。 坚持改良,反对革命,是梁启超一生基本的政治主张,晚年也不例外。时代在发展,而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他对新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工农运动、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共产党以及第三国际等,都必然持对抗态度。 二、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特色 梁启超从《时务报》起,开创了新式报刊文体——时务文体。这种新式报刊论说文体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形式,它生动活泼,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和外来语,雅俗共赏。梁启超自己总结说:“启超素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为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是“纵笔所致不检束”。即要求摆脱各种古文义法的舒服,打破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实行文体上的大解放。这是因为梁启超等人的政论文章,宣传的是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和各种新颖思想,为实行政治改革摇旗呐喊。而且报纸这种大众传媒改变了文化传播形式,扩大了受众的空间分布和社会层面。因此,旧的表现形式不仅无法容纳新的内容,而且也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就要求彻底摆脱桐城派古文、八股文的僵死文体的束缚,应于时势,用通俗的文字发挥新颖的思想。 其二、“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要求文章的语言浅显流畅,明白通晓,屏弃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同时又允许根据内容的需要,使用俗语、韵语及外来的词汇、句式和语法来论证问题、说明道理。这是因为梁启超等报刊政论家,在自己的刊物上向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有关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引用了大量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名词术语。对于这些外来的新鲜东西,不能削足适履,只能兼容并包,允许它存在。既然如此也就只能打破陈规,采用能够和它的极其丰富、广泛的内容相适应的表现手法了。 其三,“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即要求文章层次清楚,逻辑行强,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进而接受他们的主张。他写出来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自由放纵,不拘一格,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报刊活动与当时社会民主化运动紧密结合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提倡和推行全面现代化的人,是最重视人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的知识分子。全面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等的各个方面,既有社会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而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二十年间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运动的主将和推动者。他掀起的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创了以报刊实行广泛社会教育的先河。 在维新运动中,他不仅要变法,更重视宣传变革思想,以启迪民智、绅智;立宪运动中,他鉴于国民缺乏宪政知识,大力宣传有关知识;护国运动中,他通过报章阐述法的重要性,明确应具有的权利和尊严。而梁启超在宣传新思想、建设新文化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报刊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梁启超主张在发扬本国学术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他的学术研究活动与报刊活动紧密结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899年以前,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今文经学为主,在《时务报》时期开始编辑西方知识。第二阶段为1899——1907年,《清议报》和《新民从报》期间,以介绍西方学说为主,包括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卢梭、边沁等人的政治学,达尔文、颉德的进化论,以及其他西方哲学、经济学等,同时基本完成了中国史学、法学、小说、诗歌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三阶段为1908年——1919年间,以政治宣传活动为主,结合政治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完成了宪政学、财政学、推行货币学、方志学等方面的研究。第四阶段为1920——1928年间,引进西方大量原著和聘请西方著名学者来华讲学,同时集中精力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取得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引进西方大量名著的同时,对中国古典经籍作了许多总结性开创性的研究,其成果之丰硕琳琅满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最有影响者为《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儒家哲学》、《佛家研究十八篇》、《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等。 综观梁启超学术研究,他是中国几千年来旧学的总结者,中西结合新学时代的开创者,可称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大多具有较高的价值。 (四)变与不变在梁启超报刊活动中的辨证体现 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是由改良派到保皇派的转变;一是由拥袁到反袁的转变。梁启超的这些变化可以从一些报刊中反映出来。从创办《清议报》到《新民从报》停刊的10年中,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从维新到革命,从革命变到保皇,又从保皇变到立宪。这些转变都清楚地反映在上述报刊的文字中。梁启超由激进向温和的转变,实际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反映。梁启超一生善变,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的理想始终没有变,只是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五)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尤其是《时务报》的成功,使全国各地维新人士深受鼓舞,各种鼓吹变法的刊物,如《国闻报》、《湘报》等二三十家报刊先后面世。在维新报刊外,大量的时政刊物,重庆的《渝报》、成都的《蜀学报》、广州的《岭学报》、福州的《福报》、桂林的《广仁报》、上海的《富强报》、《东亚报》、《求是报》等,此时也纷纷创刊。各类综合性报刊、专业性报刊及文摘性报刊,这时也不断出现,其中既有日报,也有旬报、月报,形成一股红红火火的办报热潮。如妇女报《女学报》,晚报《上海晚报》,译报《译书公会报》,文摘报《集成报》。《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等最早的白话报刊也在这一时期先后问世。以上海为中心,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由著名文人李伯元、吴跃人等主编的小型文艺报刊,其中有《指南报》、《采风报》、《笑报》和《趣报》。 六、过分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 梁启超以报刊为阵地,推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宣传上,他既狂热鼓吹革命共和,又一变而为君主立宪的旗手。从理论宣传及社会实践上,他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倡导者,是中国追求民主实现的先行者。 他认为办报是强国的手段,把报馆作为治之具,强调报刊的政治功能,而在近代社会为其他国家报人所普遍看重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则被明显忽略。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对经济信息和广告推销的需求还比较少,报业的经济特性尚未充分显露,而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维新变法的迫切需求,当然使报刊的政治功能得以强化。他主持的报刊多以政论为主,新闻报道未能成为报刊的主角;即使新闻报道,也成为发表政见的工具,或夹叙夹议,或使用编者按语,寓评论于报道之中。梁启超还提出了利用报刊“制造舆论”的口号。在梁启超看来,事实为传达观点服务,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意旨,新闻真实与否无大局。在梁启超之后,随着阶级、民族斗争的深化,报刊经常作为党派斗争、阶级斗争的舆论工具,教化民众、指导工作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注释]: ①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 ②梁启超:《在报界欢迎会演说词》,载《戊戌变法》丛刊(四),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255页。 ③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饮冰室文集》之六,第52页。 ④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参考文献: [1]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出版社1980年11月。 [2]董方奎:《旷世奇才梁启超》,武汉出版社1997年10月。 [3]黄敏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4]胡文龙等人著:《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5] 《从梁启超的报刊实践看其“善变”与“不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2000年10月。 [6] 《梁启超与〈时务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1998年9月。 [7] 《对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历史观照与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总第143期)。 [8] 《世俗化的理想与理想化的实效——浅析梁启超前期报刊文章盛行的原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9] 《略论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学术论坛》,05。 [10] 《维新志士与近代报刊发展》,《史学月刊》,04。 [11] 《20世纪初旅日华人所办报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日本问题研究》,03。 [12]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文史哲,1994年第4期。 [13] 《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河北学刊》,03。 [14]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09。参考资料: 摘自 中国学术论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订购电话是多少

问题挺简单,可是网上还真没有这类的简单方法。但我依然决定帮你。只请你记住我们单位的名称:山东期刊采编中心(名字直接复制进百度搜索)青海省的核心期刊目录:(本信息是我花费了半个小时为你筛选出来的,尽管只有2本杂志是青海省的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2,《兽类学报》

青海师范大学没有增刊,青海师大的学报应该可以的,但民师院的不行。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 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共有记录66条 :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论校园网的安全管理问题 张成现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1-12-30 期刊 1 30 2 校园网安全架构与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孙晓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30 期刊 0 54 3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郭军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15 期刊 0 9 4 PKI技术在校园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陈伟川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6-09-15 期刊 0 29 5 利用1x技术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 刘素平; 唐鹤权; 顾爱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15 期刊 1 91 6 谈校园网的建设与安全管理 周莉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8-23 期刊 0 47 7 利用ACL在校园网内实现安全管理 杨丕仁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11-08 期刊 0 16 8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杨怀卿; 杨红元; 张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08-30 期刊 0 15 9 利用准入控制实现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李兴国; 雷若寒 微计算机信息 2008-04-25 期刊 0 60 10 校园网安全管理方法 陈智慧 软件导刊 2008-06-30 期刊 0 28 11 一种新型的校园网安全管理技术——网络自防御攻击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薛卫萍; 姜开达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11-10 期刊 0 109 12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祝海宁; 陆平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5-12-15 期刊 0 19 13 校园网的规划及其安全管理策略 鲁宏伟; 李灵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0-30 期刊 1 78 14 校园网的分布式安全管理 李鹏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06-25 期刊 0 14 15 用Cisco路由器实现校园网中基于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管理机制 王春东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0-09-30 期刊 0 12 16 基于SNMP的校园网IP地址安全管理 姜良华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06-30 期刊 8 42 17 校园网安全管理策略 廖常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2-15 期刊 0 21 18 校园网行政MIS中的用户分组安全管理 吴相林; 匡亚兰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8-01-28 期刊 1 7 19 校园网内部IP地址的安全管理 杜秀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15 期刊 1 77 20 移动Agent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刘庆江; 王建华; 郭昕 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年会 2007-08-01 会议 0 17 21 谈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王元国; 张乃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26 期刊 0 48 2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声威; 乔芃喆; 陈志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30 期刊 1 104 23 基于安全策略的万兆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郭红芳; 黄伟强; 郑凯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7-07-10 期刊 2 46 24 Linux在校园网中的安全管理 涂俊英 福建电脑 2008-11-01 期刊 0 11 25 数字化校园网软件平台系统集成之安全管理 胡昌杰; 唐新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25 期刊 0 60 26 校园网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赵志刚; 韩丽茹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20 期刊 0 28 27 基于移动Agent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模型 郭听; 王建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6-12-30 期刊 1 25 28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探析 杜鹏飞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01-01 期刊 1 110 29 基于1x认证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应用 罗传军; 柴晟; 赵仕伟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15 期刊 1 98 30 基于DHCP技术的校园网安全管理 高良诚 池州师专学报 2007-06-28 期刊 0 57 31 基于VLAN的局域网安全管理 袁娅萍; 占永平; 樊莉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02-08 期刊 0 51 32 关于校园网安全管理的研究 杜波; 王相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8-20 期刊 0 32 33 探索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牟文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8-20 期刊 2 65 34 校园网络安全初探 张艳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8-25 期刊 0 48 35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简论 方德坚 教育评论 2005-07-28 期刊 0 76 36 准入控制在校园网安全管理的应用与研究 周琪锋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8-11-20 期刊 0 1 37 基于高校宽带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方豪彪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1-30 期刊 2 54 38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张霞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5-10-15 期刊 0 69 39 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 赵爱玲; 张海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12-30 期刊 0 60 40 PPPoE协议在校园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唐俊; 赵晓娟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12-15 期刊 0 4 41 浅议校园网建设中的安全管理 莫鸿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2-30 期刊 0 22 42 校园网的3级安全管理结构 高新瑞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9-25 期刊 0 13 43 校园网的建设与安全管理探讨 崔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30 期刊 1 62 44 浅谈成人高校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谢志妮; 林坤林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30 期刊 0 18 45 基于Windows活动目录的校园网安全管理系统框架 唐俊 大众科技 2008-12-10 期刊 0 0 46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乔永春; 李振涛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2-30 期刊 2 53 47 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对策 肖丹燕; 肖嵬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30 期刊 7 39 48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 赵建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9-20 期刊 0 28 49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 王建军; 谢春玲 经济与管理 2002-09-30 期刊 0 27 50 校园网设计方案探讨 王保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2-25 期刊 0 57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文秘杂烩网 满意请采纳

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00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00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00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80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50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00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60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40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0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90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00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00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50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00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20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50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00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80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00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00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00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80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00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00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80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00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00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50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50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00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60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80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00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00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00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25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00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00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50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00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50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00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00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00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80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00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00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00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00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80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50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00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80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00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00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00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50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00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00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00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00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00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00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00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00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00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00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00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80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50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20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50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00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00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00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00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00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00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50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00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00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00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00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00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50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50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00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00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00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00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00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80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00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00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80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50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50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00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00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50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50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50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20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00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00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80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00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80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00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00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00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朋友,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哲学社会科学版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着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自然科学版1、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2、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3、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5、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6、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7、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号

《山西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1、《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大学主办的高层次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地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被《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各种评价检索系统收录。2004年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入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学术创新,质量第一”的原则,紧密追踪学术前沿,高度关注学术热点,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把学术的原创性、前瞻性视为生命线。连续1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连续10年入选CSSCI,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北方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回答不易,如有帮助记得采纳!

  • 索引序列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电话号码是多少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订购电话是多少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话联系方式是多少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