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淄博学院学报

淄博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淄博学院学报

农村成教为民服务的具体层面分析成人教育,1995年04期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如何使家庭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淄博学院学报,2001年12期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基础教育与职业,2004年09期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境界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22期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山东省部分地区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教师教育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2期职业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职业,2005年12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初探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5期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创新教育,2006年01期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年07期中小学校长的权变观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年04期济南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0期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论文:《论哲学思维的特点》,《淄博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哲学思维方式及其特点讨论综述》,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哲学的界限》,载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4《正义问题界说》,载于《淄博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正义观概说》,载于《淄博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当代人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载于《淄博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转载于《外国哲学》1997年第8期、《社科信息集萃》1998年第1期。《正义观的特点与功能》,载于《淄博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论正义问题》,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转载于《哲学原理》1998年第3期。《正义本质论》,载于《淄博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正义问题起源》,载于《淄博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原始社会的正义观》,载于《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论门罗新自然主义美学》,载于《湖北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3期。《论正义标准》,载于《文史哲》2000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6期。《自由及其与正义的关系》,载于《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正义问题及其源流》,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平等及其与正义的关系》,载于《东岳论丛》2000年第3期。《对中国加入WTO的几点认识》,载于《中国入世:淄博人的思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二排二

淄博学院学报官网

可以到学信网查查看的,一般正规的院校都可以查到的,如果是在校生就查“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如果已经毕业了就查“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

您好:帮你搜集了这些1)<从《古诗四帖》看张旭的狂草艺术> 姚山晨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第4期2)<张旭《古诗四帖》书法艺术赏析> 由智超 书法丛刊 1996 总第47期3)<试谈张旭的书法风貌和关于《古诗四帖》的初步探索> 杨仁恺 书法 1978 第1期4)《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论文 谢稚柳 1970年 作5)。《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辨》、启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主页地址: 电子邮箱: 电 话: (0533)2782057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12号(255049)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详细情况可以登陆学校网站查询。

淄博学院学报投稿

走访昔阳,《汾水》1977年第1期悼何其芳,《四川文艺》1978年第1期生活·诗意·独创(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美术,1977年5期解放思想 繁荣创作(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何西来,田中木合著),文学评论1979年4期是“黑线专政”,还是红线主导?,文史哲 ,1978年 01期试谈形象思维——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国戏剧 ,1978年 02期生活的教科书——评刘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说,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 01期艺术典型与“多数”、“主流”及其他,文学评论 ,1980年 01期李渔论戏剧导演,文艺研究 ,1980年 04期质朴·简炼——漫谈《小镇上的将军》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通讯 ,1980年 07期艺术特性三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 03期党性原则与艺术规律——重新学习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文学评论 ,1981年 05期论艺术的对象,文史哲 1981年 06期艺术形象(续),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1期艺术典型的真实性、哲理性和倾向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2年 01期艺术形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2期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的科学原则,文学评论1982年3期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学习与探索,1982年04期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 , 1982年 06期论艺术对象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 03期李渔生平思想概观,文史哲 , 1983年 06期说“朦胧”,文学评论 , 1983年 06期青云谱记——访八大山人纪念馆,《星火》1983年第5期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的矛盾关系考察——兼谈艺术欣赏的特质,学术研究 ,1984年 03期何其芳的“创作冲动”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年 04期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当代文坛 ,1984年 08期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 02期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之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1期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社会科学辑刊 , 1986年 02期论艺术表现的技巧,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 03期要勇于探索,当代电影 ,1985年 03期关于艺术典型问题,贵州社会科学 , 1985年 03期谈谈艺术典型化的规律,文艺评论 ,1985年 04期艺术认识的个性和社会性,学习与探索 ,1985年 06期文学作品的生成——《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 04期美的本质及美的弗晰性,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 02期文艺与审美及其他——关于文艺观念的一些思考,学习与探索 ,1987年 02期创作美学引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2期论审美活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年 04期论创作客体,云南社会科学 , 1987年 05期关于艺术理论问题的思考,文艺争鸣 , 1987年 05期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文学评论 ,1987年 05期文学意象,学术研究 ,1987年 05期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浙江学刊 ,1987年 06期创作与接受,当代文坛 , 1987年 06期文学物象,文艺研究 ,1987年 06期关于“天才”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 , 1987年 08期论技巧,文艺理论研究 ,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上)——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1期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下)——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 02期论文学创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齐鲁学刊 ,1988年 02期艺术生命的孕育,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 01期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云南社会科学 ,1989年 02期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1989年 03期再论人类本体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 1989年 05期艺术美的创造,广西社会科学,1989年6期技术美的构成因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4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为审美-艺术活动定位,文艺理论研究 , 1991年 01期文艺创作作为审美价值的生产活动,河北学刊 , 1992年 02期仪容美学,文艺研究1991年3期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2期文艺创作中的美学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3期文艺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创造——评刘烜的《文艺创造心理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年 04期九十年代: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 04期审美价值生产的基本类型,文艺研究 ,1992年 06期文学语言:遵循规范与突破规范,语文建设,1992年7期生态技术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1期生态技术美的本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以热心肠坐冷板凳——谈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5期颓落与拯救──论当代中国文学的道德风貌与文学家的人格建设,文学评论 , 1994年 05期世纪之交感言——文艺理论从哪里突破?《小说评论》1995年01期高山流水文艺书简,《太原日报》1995年4月至6月谈“做学问”——论学书简,《学习与探索》1995年05期理想和英雄──“北戴河对话录”之一,当代作家评论 , 1995年 06期市场经济与文学艺术和精神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状况,《文艺争鸣》1995年06期天和人和国和家和,《山西发展导报》1995年12月16日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山东文学》1996年01期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淄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文艺与消闲”专栏──主持人的话,《文艺争鸣》1996年02期消闲与文化和审美,《文艺争鸣》1996年03期消闲文化漫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一),《改革》1996年01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二),《改革》1996年02期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三),《改革》1996年03期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学术研究》1996年06期多元与兼容,《文艺争鸣》1996年06期李渔的戏剧美学引言,《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文艺学研究的一次盛会——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跋”,《淄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从现代文艺学建设谈到百年学术史研究,《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闲情偶寄》评点,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年 01期提高娱乐的文化和审美含量,《江南论坛》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四),《广西师院学报》1998年01期“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杂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再读李渔——《闲情偶寄》评点本序,《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建立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基石──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01期《闲情偶寄》评点之九,《浙江大学学报》1998年02期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淄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李渔论“修容”,《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4期读《闲情偶寄》札记,《学习与探索》1998年04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文学评论》1998年05期关于园林美——《闲情偶寄》评点(十),《河北学刊》1998年06期大印象: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1978-1998)文艺学美学历程,《昌潍师专学报 》1998年06期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文艺学美学历程,南方文坛 , 1998年 06期拨乱反正,“正”在哪里?──新时期文艺学20年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8年06期《闲情偶寄》的女性审美观,《思想战线》1999年01期内转与外突——新时期文艺学再反思,《文学评论》1999年01期读《闲情偶寄》札记(二),《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学的反思之一,《文艺争鸣》1999年01期新时期文学和道德,《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01期新时期文艺学反思二题,《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新启蒙:理性精神下的文论话语,《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4期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学习与探索》1999年06期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学术本位的回归,《文史哲》2000年01期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江海学刊》2000年01期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形象思维是不是“思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文艺与政治——为文艺正名,《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百年文论的启示,《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4期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文艺研究》2001年01期人物掠影,《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兴奋与感慨——《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后记,《小说评论》2001年02期学术范型的转换——关于百年美学和文论的断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美学研究期盼超越——评《西方美学论稿》,《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5起访爱丁堡,《山东文学》2001年06期在全球化浪潮前面——关于艺术与美学处境的断想,《文艺争鸣》2001年06期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民族艺术研究 , 2002年 03期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求索》2002年03期文艺美学的教父,《南方文坛》2002年05期论文艺美学的产生,《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文艺美学产生的时代必然性,《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文艺美学:内在根据与学术理路,《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关于价值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艺术、美学新转向,《河北学刊》2003年06期文艺美学:现状与未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价值与审美,《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后现代:生活与艺术合一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3期艺术生活的特异化,《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6期艺术与生活:并未合一,《人文杂志》2004年06期文艺学向何处去,《文艺争鸣》2004年06期大舅撑起我的天,《北京文学》2004年07期对中国20世纪文论和美学的回顾与反思,《南都学坛》2005年01期爸爸,《青年记者》2005年01期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新文学史料》2005年01期多面蔡仪——纪念蔡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界》2005年01期关于滑稽和笑的思考,《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2期从《共产党宣言》谈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02期生活的变异,《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自述:我这一辈子,《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再说全球化,《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反思百年文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6期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欢乐,《粤海风》2006年01期文学真的会消亡吗——在中山大学的讲演,《南都学坛》2006年01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国和西方典型理论的对比,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06年 02期人是自然,又非自然——人学问题札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年 02期谈艺术欣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价值美学札记,《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03期审美:以情感为中心,《理论与创作》2006年04期论建立新的文艺美学,南都学坛 , 2006年 04期玉米宫殿,山花 , 2006年 08期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0月18日

(一)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0,6;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民族研究》,2001,5; “多元主义与身份——民族主义”,《国外社会学》2002,6; “库恩的‘范式’——一种科学哲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视角”,《广东社会科学》,2004,2; “评《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民族研究》,2007,6;《社会科学的新哲学》(译著,第一署名,译有13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二)文化和性别研究 1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融合”,《国外社会科学》,1998,1; 2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江汉论坛》,2001,2; 3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淄博学院学报》,2000,1; 4 “后殖民主义及其超越”,《国外社会学》,2002,6; 5 “妇女的文化困境”,《国外社会学》,2002,1; 6 “爱情的建构——解读影视传媒中的社会性别符号”,《学术界》,2004,6; 7 “格奥尔格?西美尔:妇女、性别和爱”,《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8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烦恼——女性主义和身份的颠覆”,《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9 “女性、身体和摄影——我们需要女权主义吗?”,《光线》,2006,11; 10 “当代美国同性恋文化的个人主义文化分析”,《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三)传播学研究 1 “《传播学教程》评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 《组织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待出。

淄博学院学报期刊

说实话呢,暨南大学其实也比较一般的我觉得但是,那个人说的未免有些过于刻薄了,太夸张了。没所学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啊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编辑本质研究及其反思》.《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4期摘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3期转载.2004年12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学论著一等奖.《视角·观点·方法——编辑本质的研究》.《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2期转载.《受众对编辑传播的影响》.《编辑学报》,2003年第1期. 《编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中国编辑》2003年第2期摘要. 《论编辑劳动的历史转型》.《淄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002年5月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编辑学基本理论研究轨迹》.《中国出版》,2002年第8期.辑入邵益文主编《中国编辑学论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学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出版》,1999年第4期. 《受众选择的一般特征与报刊传播》.《报刊之友》,1999年第3期. 《从媒介文化的讨论反观印刷媒体的未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期刊编辑对文字符号的阶段性控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媒介社会呼唤媒介教育》.《陕西日报》,1999年7月16日. 《汉字识读与汉字编排》.《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陕西报刊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赵岐、朱熹〈孟子〉注释传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绝对不客观这个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谈论问题,就像是一个人,他肯定是会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说是只有好的没有坏的,更不能说是只有坏的没有好的。大学亦然!请问清华北大每年从国家拿走多少钱,济大拿走多少钱?那么请一个名师,名教又要多少钱?就不说请了,单是一个出场费就高的吓人,中国的学者现在更像经济学家,而中国的经济学家我认为大部分反而更像是流动商贩(有奶便是娘)再请问清华北大建校多少年,济大建校多少年?请问清华有没有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那么每年招收了全国号称高考精英的清华北大,他们的学生毕业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教育的问题还是因为学校的问题或是学生个人的问题?那么全国其它高校能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的人是因为的教育还是因为学校本身?所以我认为:不能但从什么升学率之类的东西来评论一个学校的好坏,如果说是济南大学不好培养不出来研究生那么考上研究生的那一部分学生是否就不是济南大学的学生吗?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合成,任何一方面除了问题都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果,济南大学是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综合类的大学,在经过短暂的磨合期以后必然会焕发出自己的光芒!

别去,山东的高职院校太多,质量未必好

淄博职业学院学报

专科院校,毕业证是专科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

《高职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养研究》,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主持人。(12已经结题)《会计模拟实验技术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5年,主持人。(12已经结题)《高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研究》,淄博职业学院,2005年,主持人。(12已经结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山东省职教与成教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主持人。《财会类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淄博职业学院创新课题,2007年,主持人。《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淄博职业学院,2005年,主持人。《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2005年,主讲人。《会计文化、会计形象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3年,参与人。《2+2学分互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淄博职业学院创新课题,2006年,参与人。 教学研究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淄博职业学院学报》,3。对现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思考,《教学与管理》,9。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究,《淄博职业学院学报》,3。高职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探究,《高职教学研究》,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改革高职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淄博社会科学》,1。财会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山东商业会计》,2。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山东职业技术教育》,3。《财务会计》主教材、习题集、电子教案、教参、实训“立体化”教材,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二主编。《税法》主教材、习题集、电子教案、教参“立体化”教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主编。《财务会计同步单项实训》,淄博职业学院院本教材,7,主编《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4,第二主编。《成本会计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4,第二主编。《税法习题集》,淄博职业学院院本教材,2,第一主编。《纳税申报技术实训》3 院本教材?? 主审《会计实务二习题集》,淄博职业学院院本教材,2,主编。《企业财务会计习题集》,淄博职业学院院本教材,7,主审。

  • 索引序列
  • 淄博学院学报
  • 淄博学院学报官网
  • 淄博学院学报投稿
  • 淄博学院学报期刊
  • 淄博职业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