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学论文1000字

文学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文学论文1000字

翻遍诗集,再也不想写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话。忽然注意到泰戈尔的: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确信它已飞过!此时,不禁想起中国诗人们的:雁过无痕。这不是东方哲人的相同的文学气质吗?或许是吧!后来自己才发现,泰戈尔的话与雁过无痕毫无联系。才明白自己的浅尝辄止。诗集还翻着,自己该怎么去阅读一本书,或者一句话,这或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原来,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文学的实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品读《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得非常优美,读后犹如食过橄榄嚼过甘饴,回味无穷。 喜欢读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定是懂得享受闲暇时间的人。以自己的经验而论,总认为心浮气燥的人是不适合读散文的。优秀的散文很适合安静的时候细嚼,只有反复地细嚼才能啧出味道。我们那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大一点,重新翻阅,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自然、人、家庭,会有全新的感受和领悟。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俗事,便喜欢安静,也因此喜欢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这一篇写景的小文不仅适合夜深人静时捧读,更适合悠悠地朗诵,昏黄的夜灯下,舒适地倚着床背,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读,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唤醒了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几乎要惊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来。世界太拥挤,城市太嘈杂,拥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羡慕,况且又是那样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鸟般云雾般飘渺着飞远了。。。。。。 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园,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厌倦了灯红酒绿的人,为生活所累的人,想着逃避苦难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灵动翩翩欲飞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这一方净土。有人说,女人写散文,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有趣。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令人惊叹的语句,如此美不胜收的环境,怎不叫人羡慕?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吗?大自然就是一副无需雕饰的巨画,屋在画中,人也在画中,画随屋动,人随画行,这一切和谐而有序,几乎让人嗅到新鲜的氧气。我能想象人在画中从容快乐地行走,脚步似一串丁冬作响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跃? 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爱极了这优美流畅的文字。文中除了开头和结尾的点睛之句,还有一些句字越读越有味。“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女作家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个活泼生动的小屋,看过小屋的照片,是一张远景。在郁郁碧树掩映之下的小屋,只露出大体模样,白色的,像极了水面上的帆,更像一只飞鸟正展翅越过茫茫丛林,何止是灵动的色彩,这句“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不正是女作家飞扬心情的写照吗?小屋点缀了山,而葱茏的树木点缀了小屋。“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小屋衬出山的高大,而树木却烘托出小屋的灵巧。写小屋并连带着写了生命力旺盛的树木!树的美在于活力和精神,是不是在警示人们和激励自己呢?也许大自然会给喜爱它的人们新的启迪和遐想,也能带给人们激越的心情!是啊,为什么不呢!而我也终于想发出感叹: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息息相关,彼此照应。再读这句:“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在女作家眼里,小屋成了含蓄而有风度的朋友,想必这含蓄和风度亦是作家的追求? 我想,能写出如此优美文章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虽然不能选择生活方式,但生活的态度应该把握,尤其要有热爱生活的态度,这应该是良好的心态。 很喜欢这篇文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羡慕她有一座安谧舒适的小屋。想想看,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抛开一切杂念,与清泉为伴,和小鸟对话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和思想是永远不会枯竭和消亡的。这样的小屋对于爱好文字和书籍的人来说,简直比天堂还美! 有时候,静下心读一些好的散文是一种享受。读这篇就是。 能拥有这样一座远离尘世的小屋,真是一件美事!

穿越历史的烟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用他那敏锐的头脑告诉我们:“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充满哲思的五字箴言,才是文明最深刻的诠释。 文明是社会的精神寄托。社会帮助我们生活,我们就应该用文明树起一面旗,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十分必要的基础。社会是一张阔叶,而文明则是杀虫剂,防止丧心病狂之徒对社会造成严重戕害。 文明在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在公共场所我们懂得了不能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我们懂得了为老幼病残孕让座;在公园里我们懂得了不随地吐痰、践踏花草:这些文明行为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品质与道德修养,正如海洋中的一滴水可以反射大海的灿烂。 相比外国人的文明程度而言,中国人的素质简直不言而喻,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呼真是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其惭怍。中国人的文明与礼仪,大半都是做的表面功夫,深究其源,这“文明”都是病的、虚的、伪的!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死要面子,在嘲笑孔乙己的同时也仿佛有人在嘲笑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我看到一群群排队等车的人长吁短叹,一个个给老人让座的人都连声抱怨。这是文明么?孔子在世,也会为所谓的“华夏子孙“而痛心疾首!他们仿佛一把犁刀,一方面“弥补”了自己的漏洞,一方面又义无反顾地杀戮社会的和谐!当外国人还为奥运会期间的文明啧啧称赞时,社会之布将表象给人看,仿佛无一瑕疵,可谁又知道,社会的背面已经千疮百孔!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悠远的文化给我们濡养,它未失落的文明带给我们深邃的思想可以把文明传承下去,使之香满记忆的两岸。 每天早晨在等班车的时候,我们会自觉排成一队,而在上车时,也是一个个井然有序,从无一推搡之人。别校的学生家长都暗暗点头,说我们很有素质。推己及人,我希望每辆班车都可以展现出本学校的风采。这亦是古国文明的传承一个小小的写照。 公交车上,时时见到给老人们让座的身影,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工人,有的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他们那敬重的背影,坦诚的眼神,给人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荡涤了自己的灵魂和疲惫的心灵。古国文明在他们身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当然,这美中也有不足。一些人在官场上趋炎附势、追名逐利,接受了一些不正气之人的“万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之而为之,失去了原有的善良。早晚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 文明,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仓廪实而知礼仪”,现在仓廪已实,礼仪却几乎不知。我们想在世界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但我们只会好高骛远,一无不扫何以扫天下呢?从我做起,从不随地吐痰做起,从生活小事中改变我们的素质。 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现在,让我们用行动来保存古人挥洒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吧!让世界因文明而永恒!

天文学论文1000字

321465363853653636436346347543463345346533643664363463643555445543647567567

大爆炸宇宙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如果宇宙是膨胀的,那么,昨天的宇宙应该比今天的宇宙更小,物质也更密集一些。所以,在宇宙的早期,可能是一种非常密集的状态。那时候物质密度非常之高,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 沿着这条线索来研究宇宙中物性的演化历史,称为"大爆炸宇宙"学。目前比较盛行的是"大爆炸宇宙"学。 但我认为:"大爆炸宇宙"学说是很狭隘的。爆炸点之外难道就不是宇宙?这就和说无穷大有边界一样。一个逻辑的问题:装着宇宙的时空是什么?难道不也是宇宙? 质疑(1):"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子?或者确切地解释清楚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质疑(2): 如果"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空间里所有的物质应该生于大爆炸之后,这是个因果关系。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则上不需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如果宇宙有一个起源,它就有一个绝对时间的原点,破坏了时间的相对性,所以这个因果律便是一个绝对的定律。最近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些现象,显示这个绝对的因果律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宇宙可能没有起源,就像相对性的空间一样,时间也是没有原点,时间也不是绝对的。 质疑(3):自从"大爆炸宇宙"理论被提出来以后,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接受了"大爆炸宇宙"学说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大爆炸宇宙"有许多相关的证据,所以,有些科学家们也就不去想什么了。为什么我们不去想一想:天体物理的许多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释? 质疑(4):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如果宇宙真是由大爆炸所造成的,那么爆炸距现在的时间是小于很多老星球的年龄。最老星球的年龄可达一百六十亿年,但观测显示爆炸的时间顶多是一百二十亿年前而已。这个发现最近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引起天文物理界莫大的震撼。

茫茫太空,惟愿能一眼望穿。仅此献给我心中的苍穹我先离开下,待会在写给你

光学论文1000字

特别推荐你看看《物理学史》(A history of physics)-作者,美国,弗,卡约里。中文译文是戴念祖。里面的一个章节专门用于讲解光学的发展、重要历史事件,你想要的都有。 我是06年买的,中文版,35元。现在不知道卖多少。

懒得写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现在,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学论文1000字

大专法学论文要写多少字?大学法学论文需要写多少字?一般没有硬性的规定,由自己来写来论证一个事情

大专的法学认为至少要写2000字以上的标准才可以,所以你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报名才可以。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写立论性的文章,必须做到: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②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用事实作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用科学道理作为论据,也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如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公式等作为论据,也能有力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③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论据必须足以证明论点,论点必须是从论据中推断出来的必然结论。

大专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五千字左右,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

国学论文1000字

什么是“道”: 客观世界是否存在着能适应万物万事的总法则──它应是介于科学(知道的认识)和宗教(相信的认识)之中的某种"可能的认识"范畴──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起来的“道”。一般学科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层次,而面对社会万物万事这一错综复杂的系统,却无法给予有力的全面解释。而老子的“道”指出的却是宇宙物理与人事必然的基本法则。自然界的事物都摆脱不了这基本法则的规矩,事物顺之则生成,逆之则败亡。因此,人与天地万物皆应循“道”而为。梁启超说:"吾先民以为宇宙间有自然之大理法,实为人类所当率循者,而此法理乃天之所命。" “ 道”是什么?“道”就是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和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当然也是人应当遵循的人事法则)。“德”是什么?“德”是万物顺应道而形成的自性、本然,是万物各自的一种内在的品质。《道德经》就是论述宇宙间的这种大理法和人应该怎样遵循这大理法的哲学论著。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然而,国无廉洁修身之风气,衰败倾颓之势,必将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学生在大学之时,文化基础学习基本完备,思想尚未受到歪风邪气的侵袭,犹如初生之犊,若能于此最佳良机修身养性,步入社会后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莲,身正心明! 廉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要做到达则兼顾天下,穹则独善其身,实属不易。因此,廉洁修身,任重道远!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道自明,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对一叠叠强取豪夺的钞票,面对一张张后悔莫已的贪官的脸,面对一滴滴发人深省的眼泪,面对一副副维护廉洁的镣铐,我们觉悟,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虽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可做到,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个背离廉洁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无正纲之向导所致,因此,从今始学廉洁修身之道,从今始立廉洁修身之纲,其重要之势,已毕现无遗!以史为鉴才能知兴衰,以德为纲方能知得失。 当代大学生,倡导的是德才兼备,我们才学智慧已具有,道德修养需完备,廉洁修身,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廉洁,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抢,多一次路不拾遗,少一次贪赃枉法;修身,多一份处事的坦然,少一份无谓的执着,多一份真诚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无礼。让我们乘着廉洁修身之舟,驶向那前程似锦的未来!

  • 索引序列
  • 文学论文1000字
  • 天文学论文1000字
  • 光学论文1000字
  • 法学论文1000字
  • 国学论文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