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减灾杂志

中国减灾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减灾杂志

《中国减灾》杂志的宗旨是:弘扬减灾救灾文化,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中国减灾》杂志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紧密结合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针对各地减灾救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有组织、有重点地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反映国内外各类灾害信息和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发展,面向大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业务和信息交流平台。

中国减灾杂志官网

《中国减灾》杂志的宗旨是:弘扬减灾救灾文化,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中国减灾》杂志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紧密结合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针对各地减灾救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有组织、有重点地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反映国内外各类灾害信息和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发展,面向大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业务和信息交流平台。

福建四创软件有限公司,有一个知灾害网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减灾杂志购买

主笔撰写论文数十篇,主笔编著出版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系列丛书20余部(均含合著),论文及专著合计1000余万字。内容涉及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灾害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研究;受灾体易损性、区域减灾能力调查分析;灾害评估;灾害区划;灾害保险;灾害社会;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减灾系统工程;灾害管理以及全球变化和灾害形成机制等方面,这是目前国内外最全面、最具导向性的一套系列著作,已在社会减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主要著作[26]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高庆华(以姓氏笔画为序,高庆华统编)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27]吕景胜,高庆华灾害管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8]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马宗晋主编,高庆华统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分论、资料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9]高文学,高庆华,王宏经基建优化与减灾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30]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高庆华,李祥根,刘惠敏统编)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31]高庆华,张业成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32]高学,高庆华,高建国等(高庆华统编)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33]高庆华,张业成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34]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与保险区划研究报告(上、下册)中保财险有限公司内部出版,1998[35]马宗晋,高庆华,张业成等灾害学导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36]高庆华,张业成,刘惠敏《灾害社会减灾发展》———中国百年自然灾害态势与21世纪减灾策略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7]高文学,蒋洪亮,高庆华等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38]张业成,高庆华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9]马宗晋,康平,高庆华等面对大自然灾害的报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0]高庆华等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1]马宗晋,高庆华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2]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3]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44]高庆华等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45]高庆华等自然灾害评估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6]高庆华等中国减灾需求与综合减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7]高庆华等自然灾害系统与减灾系统工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48]高庆华等中国地震应急分区减灾对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67~117[49]高庆华,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50]高庆华等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二)重要论文[53]高庆华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8,第18号:1~18[54]高庆华,马宗晋未来1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宏观预测与对策见: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10[55]高庆华论沿海地区灾害管理系统工程见: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78~187[56]马宗晋,高庆华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初议环境地质研究,1991,52~61[57]高庆华太阳活动、地球运动的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预报中的作用见:天文与自然灾害编委会编天文与自然灾害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52~57[58]高庆华中国的自然灾害与减灾系统工程河北地质学院院报,1991,14(3):241~253[59]高庆华,孙哲庆京-津-唐地区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预测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24):101~112[60]高文学,高庆华要强化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灾害学,1992,7(1):80~84[61]高文学,高庆华论城市减灾系统工程自然灾害学报,1992,1(1)[62]马宗晋,高庆华论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恶性循环的严重性与减灾工作的新阶段自然灾害学报,1992,1(1):12~17[63]高庆华初论企业减灾系统见:企业减灾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9~33[64]高庆华谈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中国减灾,1993,3(2):7~9[65]高庆华,马宗晋再议减灾系统工程自然灾害学报,1995,4(2):6~13[66]高庆华,马宗晋,聂高众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地球学报,1996,17(3):241~248[67]高庆华,马宗晋,聂高众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地球学报,1996,17(3):241~251[68]高庆华洪涝灾害趋势性预报的探索见:马宗晋,高庆华主编中国长江1998年大洪灾反思及21世纪防洪减灾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87~94[69]高庆华减轻洪涝灾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见: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与生存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39[70]高庆华,刘惠敏中国自然灾害与减灾态势分析见: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3~314[71]高庆华,张业成,苏桂武自然灾害风险初议地球学报,1999,20(1):81~86[72]高庆华,苏桂武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的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126~127[73]高庆华,马宗晋,李志强,刘惠敏建立社会安全保护体系,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0~14[74]高庆华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分区减灾对策地学前缘,2003,第10卷(特刊):258~263[75]高庆华,刘惠敏,苏桂武初议防疫-减灾综合体制自然灾害学报,2004,13(1):16~24[76]马宗晋,高庆华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未来北方干旱灾害分析第四纪研究,2004,24(3):245~251[77]高庆华,杜建军,周显强追忆李四光对防震减灾的贡献,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地球学报,2008,39(3):385~391[78]高庆华论防震应急系统工程灾害学,2009,24(1):127~131

中国社会报 双拥周刊

地方的晚报,还有就是中国党报,以及一些老年杂志谢谢

中国减灾杂志社长

《中国减灾》杂志的宗旨是:弘扬减灾救灾文化,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中国减灾》杂志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紧密结合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针对各地减灾救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有组织、有重点地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反映国内外各类灾害信息和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发展,面向大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业务和信息交流平台。

俸 FENG 据考证,俸氏源于古越国,因战争而迁徙到广西、云南、四川等偏远地区栖居。到宋、明时期,俸氏重振家声,人才脱颖而出,清时又进行了一次迁徙。目前,广西东北部、云南澜沧江流域、四川东北部地区居住比较集中,其他地区且较分散。近现代,俸氏在各行业均有出色人才,尤其在书画艺术,政界也然。俸氏在广西一支一部分随当地改为瑶族,云南一支大部分随当地改为傣族,四川俸氏因分别从云南、广西迁徙而至,目前大多保持原民族。由于以往信息不通,所以俸姓在姓氏典籍中偏录很少,以至于许多人不熟悉,不敢认读此姓氏,有些地方还变读他音,需正本清源。

中国减灾杂志记者

叙利亚战地记者徐德智

卢晓圣,男,陕西富平人。著名作家、企业家、发明专利持有人,现任美国电视总台(USATVinc)台长。2011年2月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成功当选为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推广展示管理委员会执行主席。历任中国减灾报社记者,北京正豪办公大厦董事长,《北京文学》名誉社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华夏诗报》副主编,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钱刚:现在是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为《解放军报》记者、《中国减灾报》执行编委、《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总策划、《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著有《唐山大地震》、《大清海军与李鸿章》、《留美幼童》等著作。 钱刚:现在是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为《解放军报》记者、《中国减灾报》执行编委、《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总策划、《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著有《唐山大地震》、《大清海军与李鸿章》、《留美幼童》等著作。 钱刚:现在是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为《解放军报》记者、《中国减灾报》执行编委、《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总策划、《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著有《唐山大地震》、《大清海军与李鸿章》、《留美幼童》等著作。

不需要特定的学校,你自己成为记者或者摄影师,加入媒体,例如新华日报,泰晤士报。。。。申请去战场就行了,一般没人喜欢去的。祝你梦想成真,我的梦想也是啊,奈何父母在不远游,我有个兄弟姐妹就好了

  • 索引序列
  • 中国减灾杂志
  • 中国减灾杂志官网
  • 中国减灾杂志购买
  • 中国减灾杂志社长
  • 中国减灾杂志记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