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企》杂志在线阅读

《国企》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国企》杂志在线阅读

里面写的文章比较实用,都是一些很经典的管理方式和思想。希望上述有所帮助!!

你可以去订购邮件杂志啊 qq邮箱。。 内容很丰富。。只不过很久才出一期。。。(也不是很久)

有杂志在线阅读的网站,做得很好,不过只有旧期才能免费看

《国企管理》杂志在线阅读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大文明系统中,物质文明是基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格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要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党的十八报告才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中的第二项着力加以强调。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或经济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走在广大企业的前列,发挥影响和带动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保证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带头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  毫无疑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一经济发展成绩主要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上的。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环境容量和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制约。  其一是能源、水资源的投入和消耗很高。统计表明,我国每制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德国和法国的7倍、日本的5倍。我国每消耗1吨煤提供的社会产品仅为发达国家的1/3~1/6。我国企业每单位产品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每单位产值的油耗是欧美国家的10倍。  其二是原材料的投入和消耗很高。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消耗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5倍以上,最高可高出100倍,甚至比印度也高出2~3倍。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只有80年代初的40%,并且这种下降还在加快。可我国却相反,企业的物资消耗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近几年更为突出。  其三是经济效率低且产品质量差。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内地每100元固定资产还可以生产50元GDP,可进入21世纪以来,每100元固定资产却只能生产20元GDP,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投资拉动。这种状况目前尚未根本改变。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机械工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8,日本的1/13。中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在世界名牌产品中,中国产品不到5%;在世界品牌100强中,还未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其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效益很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的污染物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的10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城市,占比为60%;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20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占比上升为80%。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两高产业盲目扩张势头强劲。据联合国[微博]开发署提供的数字,在13亿中国人中,至少有8亿人的饮用水是受到污染的。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河段严重污染,全国大气污染的排放总量每年处于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城乡地下水污染情况日益加重,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

里面写的文章比较实用,都是一些很经典的管理方式和思想。希望上述有所帮助!!

在北京,是专注国资国企国企管理的中央媒体

《国学》杂志在线阅读

以前很多,现在没了,因为纸媒被网媒冲击,很多都倒闭了,去网上搜吧~

回答 《画刊•国学》是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厅属报刊中唯一以国学为主题的专业杂志,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和高中等六学段分别出版。本刊以“学习文化经典,传承经典文化”为办刊宗旨,以“配套语文教材,服务语文教学”为编辑原则,是为中小学各年段学生量身定制的拥抱“国学”、夯实底蕴的高品质刊物。本刊小学版由高校教授和小学一线名校名师组成核心作者团队,诗话教材,精讲经典,趣解汉字成语,聚焦礼仪道德、名胜古迹、名人圣贤,专业知识和趣味故事交织,立德树人、寓教于乐,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现实己任。 这个是看您孩子的兴趣吧,要是他需要的话可以订,不需要的话就不用订啦! 提问 一年级我怕她不认识字不爱看 回答 那先可以不用订啦,一年级可以买一些简单的读物。 更多2条 

《国学》期刊名称:国学,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吉林炎黄国学书院,主编:言行,地址:长春市南岭投递局23号信箱,邮政编码:130022 《醒狮国学》 《开心国学》《国学学刊》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 办: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 编 辑:孟 捷

明清史方面,孟森的《明史讲义》、 《清史讲义》值得一看。先秦史和秦汉史方面,杨宽的《西周史》和《战国史》及《战国史料编年辑证》,韩兆琦的 《史记全本全注全译 》以及他的《史记签证》都很权威。另外,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的史记著作也可以一看,他也是这方面的业界翘楚。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和 《万历十五年》,南炳文和汤纲的《明史》可以一看,南明史首推顾诚的《南明史》。此外,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和钱穆的史学著作也值得一读,他们四人无论是史学涉略面,还是史著述作量,以及史学识见度,在近现代史学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国家》杂志在线阅读

《民粹主义大爆炸》([美] 约翰·朱迪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NLRFvFjNA 提取码:kupi书名:民粹主义大爆炸作者:[美] 约翰·朱迪斯译者:马霖豆瓣评分:4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年份:2018-11-1页数:224内容简介:混圈层,读政治基本盘,想了解特朗普的总统升迁韬略?请看《纽时》《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相中的预言神书。在人性、资本、权力的三国演义,要从边缘到中心,重要的不只实力,更在游戏规则。玩转规则,看懂政治,改变就这么简单。在政治上,民粹主义更多指的是借助“平民” 的手腕与方法,政论家们经常将“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分立看待。19世纪以来,“民粹主义”始终没有一个单纯的定义,很少有政治家将自己描述为“民粹主义者”。在政治话语中,“民粹主义”经常用来形容他人的政治策略。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19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民粹主义运动,民粹主义的潮流如何能一次次在大西洋两岸重演,2008年的经济衰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关键性的角色,以及如何看待特朗普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面对民粹主义的后果,国际政治体系刚刚开始一次漫长的适应和调整——对于希望了解这一变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编辑推荐】1.预言特朗普胜选,破解政治基本盘的政论大神指南。政治分析家约翰·朱迪斯清晰地预判了民粹主义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力量。对民粹主义的来龙去脉做了细致的梳理。要深入了解民粹力量对欧洲、美国政治生态的影响,该书能带来很大的帮助。此外,朱迪斯对欧美政治的整体把握精确,对政治事件的观察犀利,对时事发展脉络思考独到,政治基本盘对作者而言手到擒来。2.洞穿政党政治ABC,讲故事+看博弈,谈政局中笑侃人间冷暖。政治人物的起起落落,政治现象的潮来潮往,经济趋势的起伏,在朱迪斯笔下都变得好玩有趣。作为一本画风清奇的政论著作,争斗紧张刺激,剖析经济鞭辟入里,解读数据有板有眼。正如专栏评论人埃德萨尔所说:“《民粹主义大爆炸》是对当代政治发展方向的尖锐的审视,无论是左派或右派的民粹主义的兴起。卓越而高超。”3.面向读者的写作态度,对民粹主义历史的解读专业且用心。文风友好不艰涩,内容坚实不油滑。对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民粹,从历史、理论、进化、转向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跨界更显专业。对欧洲政治中的民粹心态,不同阶层对欧盟的态度,以及两者间隐秘而又深刻的关联,都予以发人深省的阐述。同时,朱迪斯并不执着于自己的价值观,而是能跳出观念冷眼看世界,让本书的客观性有了十足的保障。4.从特朗普等民粹人物的优缺点,看人性的光暗,以及经济、政治的交互变化。从难预测的变量——人——着手,看懂经济大衰退中人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政党政治、选票政治中的映射。代入感强,剧情丰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回归有血有肉的反思,作者对经济、政治的交互机制了然于心。 选择宽容和多元,还是选择坚守和传统?作为当代人的“刚需”读物自有答案。不仅仅是多元和传统、激进和保守的抉择,朱迪斯在书中探索了许多人内心的疑问。比如:“全球政党势力表,为什么民粹当道?口无遮拦特朗普,为什么当上总统?老牌绅士英国人,为什么抛弃欧盟?欧罗巴的激进派,为什么选举成功?”这对我们理解现实,应对现实中的变化,尤其关键。《民粹主义大爆炸》就是一本当代人书架上的“刚需”读物。 【相关推荐】“2016年年度书籍之一。”——迈克尔·布隆伯格(第108任纽约市长)“帮助理解特朗普获胜的六本书之一。”——《纽约时报》书评“精心撰写,深入研究,有力论证,完美精准。”——《经济学人》“约翰·朱迪斯的《民粹主义大爆炸》是在特朗普胜选之前发表的,但这一不可能的胜利证实了该书的论点,即西方民主国家在某些方面未能代表其公民。朱迪斯的分析是敏锐而有吸引力的。”——巴顿·斯威姆(《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对当代政治发展方向的尖锐的审视,无论是左派或右派的民粹主义的兴起。卓越而高超。”——托马斯·埃德萨尔(《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作者简介:约翰·朱迪斯(John Judis)政治分析家、资深记者,《新共和国》杂志高级编辑,《国家》杂志资深专栏作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硕士。著有《创世纪:杜鲁门、美国犹太人和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起源》《帝国的愚蠢》《美国民主的悖论:精英、特殊利益和背信弃义》。朱迪斯为许多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马霖(译者)现居北京,财经记者,中英日三语翻译,目前正研习德语。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QnuwSgk98X7f-KAkQ 提取码:5jy8书名: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作者:[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译者:孙越豆瓣评分:0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份:2018-8页数:384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简体版首度完整出版,作者全新修订,指定译本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2周年,以本书作为对受难者、牺牲者的祭祷 ※编辑推荐※★ 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乌托邦之声”系列中的最感人肺腑的篇章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揭开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内幕和真相”。文学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非虚构写作。★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阿列克谢耶维奇探访事故发生地,历时数年,采访了超过500位灾难受害者,真实地记录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她拼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和一幅幅不同的人性图像。★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经典俄语文学的继承者。她继承了从普希金开始,到托尔斯泰、契诃夫的现实主义脉络。她的作品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当代体现。★ 一部反思人类技术灾难的启示录。福岛核泄露、朝鲜核试验等人类的科技危险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反思历史,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内容简介※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切尔诺贝利核爆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灾害事件,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解,我所见证的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恐惧的窠臼。」——阿列克谢耶维奇※媒体推荐※因涉及苏联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主题,阿列克谢耶维奇常将自己置于险境,她挑战过往叙事,并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纽约客》她的书具有危险的力量,记录着二十世纪的暴力、愚蠢与残酷,毫无冷场。——德国国家广播电台阿列克谢耶维奇为历史中的灰色地带举起一盏明灯。——瑞典《赫尔辛伯格日报 》每一页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就像核辐射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纽约时报》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部非凡的作品中,记录了她的白俄罗斯同胞的生与死。本书终于在美国出版……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见证。——《国家》杂志比起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切尔诺贝利事件可能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政治事务》杂志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伦敦时报》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出版人周刊》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书目杂志》阅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让人感到哀伤。她的写作技法好似无言的雄辩,描绘了时代的无助、英雄主义和苦难。从受访者的独白中,她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读者无论离事件多遥远,都会感同身受。阅读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由人类造成的海啸,永无止尽…如果你关心未来,我强烈推荐本书。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充满着极端和未知,它是技术爆炸的试验场。—— Julian Evans,《每日电邮报》她创造了一部情感史,你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部灵魂史。——Sara Danius,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干事作者简介:SA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著有《二手时间》《战争中没有女性》《锌制男孩》《切尔诺贝 利的祭祷》等。曾获得包括瑞典笔会奖、德国莱比锡图书奖、法国“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等在内的多项大奖。2013年和2014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2015年获奖。译者,孙越,1959 年生于北京,旅俄作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俄罗斯国际笔会会员。中国戈宝权外国文学翻译一等奖获得者。译有《骑兵军》《勃留索夫诗选》《缪斯:莫斯科- 北京》《心灵河湾》等。著有文集《俄罗斯冰美人》《斯拉夫之美》等。

有杂志在线阅读的网站,做得很好,不过只有旧期才能免费看

《中国摄影》杂志在线阅读阅读

《中国摄影》杂志与中国的摄影家、摄影团体、摄影院校及出版机构有密切的联系,经常举办摄影研讨、摄影比赛、技术讲座、、摄影旅游等活动,在传播最新的摄影观念、摄影技术、繁荣摄影创作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主办单位: 中国摄影家协会编辑出版: 中国摄影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 ISSN0529-6420国内统一刊号: CN11-1409/J邮发代号: 2-30国外发行代号: M36联合征订代号: LD111409创刊日期: 1980《中国摄影》杂志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本专业性摄影艺术月刊,它刊登国内外摄影艺术精品,提供国内外丰富的摄影信息,介绍最新摄影器材及现代拍摄技法,集提高性、学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中国摄影》杂志印刷、装帧、设计精美,具有高雅的气质与品味,在众多摄影刊物中独树一帜,深得海内外摄影师和爱好者的青睐。

摄影之友 比较好的一本摄影杂志 里面有好照片欣赏,大师介绍,器材测评,后期教材,摄影方法大众摄影 与摄影之友差不多,内容也差不多 ,个人感觉 印刷 还有版面不如摄影之友 而且价格也是一样,数码摄影 买过一起 在手机上看过几期 感觉偏重器材,对摄影技巧方便也都有 和上面两本差不多,国家地理 风光摄影作品的顶级发布平台,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最好的一群风光摄影师。私家地理 没看过 不过这种杂志出的照片 也都是一些职业摄影师拍的 应该很不错。如果就买一本的话 推荐摄影之友 其它的也可以买来看看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英]约翰·汤姆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quVfTuEkxX-rg 提取码:LGCZ    书名: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豆瓣评分:6作者:[英]约翰·汤姆逊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品方: 理想国副标题: 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原作名: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译者: 徐家宁出版年: 2015-5页数: 624内容简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作者简介: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苏格兰摄影家、地理学家、旅行家,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是最早来远东旅行、并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的摄影师之一。汤姆逊出生于一个烟草商人家庭,1850年代初进入一家生产光学仪器的工厂做学徒,同时通过两年夜校,他学习了一些自然哲学以及初级的数学和化学知识,并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他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的会员。同年追随哥哥威廉到了新加坡,生产经营航海仪器,并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主拍人像。后又去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探访了刚被发现不久的吴哥窟,成为第一个为吴哥窟拍照的摄影师。回国后,他多次在演讲中使用在暹罗、柬埔寨拍摄的照片,引起极大反响,因此于1866年入选皇家人种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1867年10月移居香港,开始了他摄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国的汤姆逊”得以成名,“汤姆逊的中国”才得以呈现给读者诸君。1881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御用摄影师。1921年10月7日,汤姆逊突发心脏病去世。《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是汤姆逊最重要的作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其他作品还有《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福州与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伦敦的街头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柬埔寨的古迹》(The Antique of Cambodia)等。译者徐家宁,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参与组织国内首个影像拍卖专场。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1904—1905,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等书,并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中国摄影》杂志创刊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本摄影艺术刊物,中国摄影类核心期刊,影像产业的权威国际机构TIPA(Technical Image Press Association影像技术新闻协会)在亚洲的首位会员杂志。《中国摄影》致力于推介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深度报道国内外摄影动向,及时介绍摄影器材和技术最新资讯,融学术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为一体。它定位专业,深受摄影专业人士推崇,也被广大摄影爱好者作为学习和提高的园地。 大量的国内外摄影家通过它被中国摄影界乃至其它领域的人士所熟知。他们非常关注这本杂志所刊登的作品,传达的信息和观念,这使它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深受中国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所推崇的摄影期刊。中国大多数图书馆均把它作为摄影首选刊物向读者推荐,每期阅读人数超过50万人次。

  • 索引序列
  • 《国企》杂志在线阅读
  • 《国企管理》杂志在线阅读
  • 《国学》杂志在线阅读
  • 《国家》杂志在线阅读
  • 《中国摄影》杂志在线阅读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