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公告栏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公告栏

发布时间: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公告栏

写好了文章,就是直接投稿到期刊的邮箱就好了。

杂志类:中小学数学报,学习周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大眼界小学数学老师,总过多媒体教学学报小学学知报小学数学,学习周报中小学数学教学报,学习周报(苏教版)快乐学数学(小学版),少年智力开发报。。 其中教学版的通常是给老师提供教学方法的,

直接把写好的稿件发送杂志社的邮箱,或者打印出来邮寄到杂志社啊

省级,我查过。

读与写杂志社官网公告栏

读与写杂志简介《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月刊)创刊于200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协办:四川师范大学),由著名作家冰心提写刊名,曾二次点中高考作文题,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本刊主要刊登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后勤与科研管理、研究生学术初探、考试探讨等学术论文来稿以及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读与写(教师教育)》、《读与写(高中版)》版本目前已停刊,具体复刊时间以杂志社官方消息为准。

应该是吧?我觉得就是。

正常来说是知网,不过在校园期刊也是不错的

四川解剖学杂志社官网招聘公告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江苏医药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山东医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卫生研究 营养学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环境与职业医学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中国卫生经济 毒理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妇幼保健 中国学校卫生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生殖与避孕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针炙 中成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药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华中医药杂志针刺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中医杂志 新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天然药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生理学报 解剖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生理科学进展 中华病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病毒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检验医学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 癌症 中国肿瘤临床 肿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肿瘤防治研究中国癌症杂志实用肿瘤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 眼科新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口腔医学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放射学实践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个人觉得这并不是百度的全责,就好比前些日子说的,有人在电线杆走上贴小广告,要是有人看到广告了,难道是广电的责任?其实百度现在也是一样的,不要一味的指责百度,其实都有原因,不过百度这边也要自己反省,尽快调整,净化网络环境。

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看你的文章是偏向于哪一方面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官网招聘公告栏

中国康复医学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为所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医师、治疗师、护士),从事社区康复的专业人员,以及与康复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外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康复医学会快捷分类:医学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1-1242, 11-2540/R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776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心血管康复医学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 [2] Levine S R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书籍] [3] 曲 镭老年病康复的特点 [M主管主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快捷分类: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福建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8-0074, 35-1193/R创刊时间:1992  影响因子 421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社区、职业、社会、主管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快捷分类:医学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6-9771, 11-3759/R创刊时间:1995  影响因子 478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以促进物理医学与康复及多学科康复发展及改善残疾人功能为已任。本刊涵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各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报道有关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工作成就,着眼于从临床康复、康复研究、康复教育三方面深入挖掘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医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快捷分类:医学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湖北  月刊  A4期刊刊号:0254-1424, 42-1666/R创刊时间:1979  影响因子 496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全面报道中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发展,积极宣传中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及时介绍全球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研究动态。本刊栏目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研究快报、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快捷分类:医学肿瘤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上海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7-385X, 31-1725/R创刊时间:1994  影响因子 464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提升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科的学术地位及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主要内容包括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枢神经、头颈部及心血管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微创介入学,超声介入学,介主管主办: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快捷分类:医学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672-8475, 11-5213/R创刊时间:2004年  影响因子 45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包括听力损失发病率和病因的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测方法,听力补偿,各种发声及言语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防治,听觉言语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介绍国内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新进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快捷分类:医学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湖北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6-7299, 42-1391/R创刊时间:1993  影响因子 530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或是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可能在一阵昏迷醒来后,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了。在那一瞬间:你可能以为自己在做梦,恍惚之间无法接受;你可能会质疑成千上万的人,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我身上;你可能会担心忧虑,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办,别人的眼光我该如何承受亲爱的,请别害怕,请你一定要相信,眼前的痛苦与黑暗终将过去。我们将给你带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你度过这段时光。当然除了我们,还有你的家人朋友,你可以依靠他们,向他们诉说你的痛苦。请你一定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本文共有以下 4 个部分: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04 如果有以下状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01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能会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先明白,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不用苛求自己立即走入正常生活。当经历重大伤残后, 我们的心理可能会逐步经历以下 5 个阶段(毕丽华,1995)第一阶段:休克期 —— 在伤残发生的那一瞬间,一直到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会有惊恐、呆滞或麻木等反应。第二阶段:否认期 —— 我们会否认意外、伤残的发生,并可能会处于抗拒的状态,不肯配合治疗。第三阶段:抑郁反应期 —— 当冷静下来后,我们开始接受自己失去了某些身体功能的事实,在这个期间,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外界的反应等因素,我们可能情绪波动会比较大,甚至变得抑郁。第四阶段: 依赖反应期 —— 我们开始超乎寻常地依赖他人,以消除残疾带来的紧张感。第五阶段:适应期 —— 慢慢地,随着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最后将走出痛苦,走进新的生活。而在这五个阶段中,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重大的心理反应: “别靠近我,别想伤害我”丨过度警觉,缺乏安全感“你要干什么,为什么触碰我!?”“路上怎么有这么多车,它们会不会再冲向我?”“什么声音!你们是不是在密谋怎么撇下我,想看我一个人出糗!?”高度警觉、强烈恐惧是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第一个月内最普遍、最严重的心理体验。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留意或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心情容易受到激惹,对相关事件或信息产生过度反应(例如,可能产生过分的惊吓反应)(伍泽莲 ,何媛媛,2009),这时,我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拒绝他人的靠近(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2012)。这些过度的“警觉性反应” 可能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让我们感到心疲力竭,进而导致健康受损。 “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丨否认事实,难以接受我们会否认自己出现了生理缺陷,不接受眼前的事实 :(马洪路,2002)这种意外怎么可能出现在我身上?我应该像其他同学和朋友一样,自由地行走,去欣赏全世界最美的风景,去正常地工作,享受生活,这才应该是我的人生!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很难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实和现状。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初期能对我们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我们抵御紧张、焦虑、忧愁、恐惧等情绪,但在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阶段,坚持“否认” 可能会影响后续进展。(毕丽华,1995) “怎么办,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完了?”丨焦虑不安,无法自拔在巨大的冲击下,我们可能会陷入持续焦虑中无法自拔:(马洪路,2002)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我还有救嘛?这治得好嘛?我该怎么生活?没有亲人在身边怎么办?以前的朋友会不会因此离开我?一辈子这么长,难道我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只能面对这个无声的世界,只能做个废人?!怎么有那么多事情要考虑,怎么有那么多的烦恼,可我能做的,只是躺在病床上焦虑! “不去回忆就不会那么痛”丨选择遗忘“让我逃走吧,离开被痛苦禁锢着的生活,离开社会、离开一切!如果可以,我多么想选择失忆,抛下过去的伤痕。“分离体验是我们在创伤后几乎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遗忘过去发生的种种,冷漠地回应他人,以此回避创伤。(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2006)在分离体验中,我们试图在认知和情感上远离创伤,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似乎不去想不去念,就能不痛苦、不在乎,我们把自己从痛苦体验的经历中分离出来,切断生理缺陷与痛苦之间的联系。当这种分离体验更加严重时,我们可能会过激地切断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那辆车又朝我开来了!”丨不断闪回的记忆,不断重复的痛苦(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2012)“那辆疾行的卡车就在眼前直直地冲来,那爆炸的巨响又一次冲入脑壳,震得我头皮发麻!不要让我再去回忆那次事故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也不想记得!”对于发生意外的场面,我们可能会在事后难以回忆,遗漏掉重要的情节,前后矛盾,甚至完全遗忘。但也可能会时不时出现闪回:当时的经历活生生地闯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反复地、无法回避地再次体验 。(Parry & O’ Kearney , 2014)这段时间,我们也会常常出现梦魇、惊恐、注意不集中等等症状。 “能不能一直陪着我,不要走”丨很想依赖一些人(毕丽华,1995)“那个人的出现,在我漆黑的生命中照进一束光,他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让我能放下一切的包袱与顾虑,忘却痛苦与悲伤能不能每一分每一秒都陪伴在我身边,离开他的每一秒都让我如坐针毡。”这是一段依赖反应期,会有一个人或一个事物,TA 的出现与陪伴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而这段时期多出现在功能恢复或功能代偿阶段中。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其实是想要取得一种 “ 假托” ——让我们可以将病痛分担到被依赖对象上。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心理可以减轻我们的紧张负荷,但长期的依赖是不利于恢复独立生活和康复的。 “虽然不完美,但我康复了,回归生活”丨接受事实,努力康复(毕丽华,1995)经历了前面很多心理波折后,或许我们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接受自己的缺陷,井然有序地进行康复和治疗,在陪伴和关怀下慢慢变好,并走向新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说是完全度过了心理、生理危机,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02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放下自卑,给自己一些信心和改变的动力(刘继茹,1998)“那段时间,我很害怕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看到陌生路人奇怪的眼光。或许,我害怕的是面对自己,害怕这一辈子就这么苟且偷生。”我们可能会有点嫌弃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又有谁是完美的呢?残疾并不意味成为弱者,一蹶不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如果人的某种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会遇到许多生活困难,这时我们就必须寻求方法来弥补不足,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这种弥补可以有两个基本途径:(1) 攻克功能不足器官的弱势。如通过康复治疗减缓病症,体弱者加紧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等;(2) 发展其他的感觉技能来弥补。例如失明者会更依赖听觉触觉做判断,除了视觉外其他的感觉会更加敏感等。 适应生活,积极用行为去做改变(陈建文,王滔,2003)现在的我们,可能在一些方面与之前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处事更应该小心谨慎。这既能保护我们的心理不受打击,更能帮助完成新的适应。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处理问题,克服问题。在这个有点艰难的阶段,我们可以时不时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评估,例如:在行动前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能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如果失败的话,它所带来的代价我们是否可以接受等等。 寻找合适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确实,身体的缺陷会让我们的学习出现种种障碍,但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未来。比如尝试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许会有奇妙的体验和结果。例如,失去双臂但喜欢球类运动的你,可以用双腿体验足球的快乐;双目失明但热爱交流的你,可以试着学习演讲,做一个不平凡的演说家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动不方便的话可以打打桌球、练练上半身的瑜伽等等。这既能提高免疫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是康复阶段的不二选择。(郭敏刚,吴雪,陈静,2007) 学会倾诉自己的痛苦,会好受一点倾诉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向亲密的人诉说,或是记录在日记本上(于海波,张进辅,2000)。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宣泄渠道有利于舒缓身心,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勇敢面对(宓忠祥,2001)残疾的出现可能让我们的社会身份出现这样的变化:我们或许活动无法自理,生活受到限制;或许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远离社会,仅和家人、医护人员打交道;我们的家庭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伤残面临经济问题、家庭关系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尝试着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参与心理剧的表演等,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理体验,尝试着完成对当前“残疾者” 这一角色的认同感。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尽早建立正确的预期和认知,积极发现和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使其成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支撑点。03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呵护 TA 敏感的心由于生理缺陷,TA 将有可能接触更多外界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而面对这些消极的社会反馈信息,他们会变得敏感脆弱,害怕被拒绝。(李文涛,谢文澜, 张林,2012;谢文澜,张林,2013)因而在陪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给与TA 关心,尽可能地满足TA 的要求。若敏感的TA 不希望过分的关注,请注意不要进行以下几种关心:(1)频繁地询问TA 好一点没有 ;(2)禁止TA 的一切活动包括那些医生允许尝试的训练,让TA 只能休养在床 ;(3)过度地表扬TA 的进步 。希望你能够再耐心一点,让TA 感受到足够的温暖。 给TA支持,陪TA一起解决问题你可以陪在TA 身边,用这几个方法帮TA 进行适应和恢复:(1)关心TA 现在生活中遇到些什么问题?帮TA 提炼其中的核心问题,例如活动不便、疼痛等,先把问题聚焦,再和TA 商量解决方法(2)建议TA 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找到舒缓心情的方式(3)让TA 想想如果彻底康复后,生活会产生什么变化,现在又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贾书磊,2017)。 给 TA 足够的家庭支持 ( 成君,1997)家庭的存在,对 TA 的心理健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残疾的TA 可能会产生自卑及抑郁情绪,如果你是TA 的家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给TA 足够的尊重和关心。比如空闲时间多陪伴TA,不要给TA 过多生活的压力,可以向TA 描述未来美好的图景等。04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残疾后有以下状况,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伍泽莲 ,何媛媛,李红,2009) 在已经安稳的情况中表现出过度警觉,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是可能的威胁 完全切断与他人的正常联系,封闭自己的内心 注意力不集中,莫名地打人、吵架 重复地感受到当时意外发生的场景,无法平静心情面对现在的生活 出现与原病症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变化,如语言不利索、四肢莫名颤动等 被记忆困住,时而忘记受伤的事件,时而又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这件事有关系最后我想对每个受伤的你说,或许前面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请不要放弃,请让爱和自我接纳陪伴着你,走遍人世间那些更美好的风景。- The End -参考文献:毕丽华 (1995) 缺陷心理学初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 90-伍泽莲, 何媛媛, 李红 (2009)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7(3), 639-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 (2012) 聋生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9), 18-马洪路 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17): 2508-韩启放 (1994)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2006)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4(6),895-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杂志, 25(1), 72-Parry, L, & O'Kearney, R (2014) A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intrusive memori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Memory, 22(4) , 408-施琪嘉 (2010) 心理创伤记忆的脑机制及其治疗原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05(4),242- 刘继茹 (1998)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3), 61-陈建文, 王滔 (2003)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4), 90-郭敏刚, 吴雪, 陈静 (2007) 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0(2), 189-于海波, 张进辅 (2000) 国外关于倾诉效果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进展, 18(3), 67-宓忠祥 (2001) 角色转换 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7(1), 34-李文涛, 谢文澜, 张林 (2012) 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7), 993-谢文澜, 张林 (2013)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0),1531-贾书磊 , 冯琼 , 方小群 , 何朝珠 , 何雪莹( 2017) 肢体残疾患者叙事心理康复的应用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2(10),1155-成君, 王革, 郑平, 李庆友 (1997) 家庭支持对肢体残疾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 311-出品方 | 壹心理本文编写 | 吕瑞怡专业指导 | 黄喜珊本文编辑 | 触角 张真Derek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别担心,我们陪着你。下期预告: 绝症篇上期回顾: 被出轨篇 分手篇 怀孕篇 结婚篇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会过去,不要太过伤痛,雨后总会见彩虹

有很多 《健康必读》《求医问药》《中国现代医生》,如果需要投稿可以找我,我是《健康必读》的编辑

新闻天地杂志社官网招聘公告栏

YIKJHK,BJK

综合性新闻文化月刊~~~《新闻天地》出版单位:新闻天地杂志社,国际刊号:ISSN 1009-9298; 国内刊号:CN 43-1344/G2 ;邮发代号: 42-225 。

看的多的就是中国新闻周刊,看天下,三联活周刊了,另外报纸上环球时报也不错

  • 索引序列
  •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公告栏
  • 读与写杂志社官网公告栏
  • 四川解剖学杂志社官网招聘公告栏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官网招聘公告栏
  • 新闻天地杂志社官网招聘公告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