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老子导读论文

老子导读论文

发布时间:

老子导读论文

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作为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世人又称老聃,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图书管理员。老子的详细事迹,已不可考,据传,孔子曾从鲁国来到周都,向他请教有关“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谓的礼,倡导它的人早就死了,就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留了下来。君子时运来的时候,就应当驾车出去做官,如果生不逢时,就应当隐居起来……“我听说,富贵的人会把钱财送给朋友,有德行的人会把箴言送给朋友,我不是什么富贵之人,便送几句话给你吧!当今时势,有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却给自身招来了祸患,主要是因为他们爱好讥讽别人,过分夸奖别人,还有就是自视清高、太过自傲。把那些骄气、欲望和做作的身段都放下吧,这些对君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我能告诉你的也就这么多了。”孔子听后受益匪浅,离开周都后回到了鲁国,他的弟子纷纷上前请教:老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我知道鸟可以在天空飞,鱼可以在水中游,兽可以在大地跑。会跑的,能用网捕捉;会游的,能用钩子钓;会飞的,能用箭去射。但是,龙,我不知道该如何了,它能腾云驾雾直上九天,我今日所拜访的老子,就好比一条龙!”由此可见,孔子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编辑词条 老子研究 【图书简介】 - 老子研究 儒道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而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但由于有关老子生平资料留下很少以及《老子》一书过分简略,老子的生平及思想成为数千年来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作者将其二十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在许多有关老子思想的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老子身世考;第二章,老子思想考;第三章,老子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老子》注释新考。书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如:一、“老”和“李”都是老子的姓氏。二、大致梳理了老子家族渊源和师承关系。三、老子是陈人,而不是楚人,并考证了老子思想与陈国文化的关系。四、老子辞后没有去西域,而是回到故乡陈国一带授徒讲学。五、先秦道家文化属于中原文化(或称周文化)的产物,而不是楚文化并附“老子思想来自中原文化的史料证据”,读者可以从中知道老子思想的具体出处。六、老子是道、物二元论者。道不能够直接生出万物。七、老子的“无”不是道。八、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九、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十、总结出以老子为首的道家社会发展观是:人类的知识和道德呈正负发展。十一、老子的"小国寡民"主张应该基本肯定。十二、老、庄不仅不反对仁义,还提高了行仁行义的标准。十三、老子具有丰富的礼学知识,堪称礼学大师。老子懂礼与他反礼并不矛盾。十四、老子是首创私学的人。十五、指出文景、贞观、开元三个盛世都是道家道教最受重视的时代这一历史现象,以提醒人们对道家思想的政治作用予以重新思考。其中特别强调汉代最强盛时期不是武帝时期,而是文景时期。十六、考证了老子与孔子的师生关系。十七、用文字学上的"感染义"现象解释老子被神化的原因。十八、《老子》第二十章是一首抒情诗,对楚辞有很大影响。十九、实学研究者把道家思想定义为无用的“虚学”,本书对这一观点予以反驳。 【作者简介】 - 老子研究 张松辉,男,1953年3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九八五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访问客座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教学科研工作。已出版《庄子考辨》、《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六部学术专著.出版《新译杜牧诗文集》、《新译妙洁莲华经》、《新轶译冲虚至德真经》。《老子译注》四部译著。发表《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谈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摘登或全文转载。 【图书目录】 - 老子研究 国家“九八五工程”二期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丛书总序 导读 第一章 老子身世考 一、有关老子身世的各种传说 二、老子的出身及师承 三、老子是陈人及其与陈文化关系考 四、老子归隐故乡考 第二章 老子思想考 一、先秦道家属中原文化的产物 二、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 三、老子的“无”不是道 四、老子的循环论是正确理论 五、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 六、老子的社会发展观 七、重评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八、老庄的仁义观 九、道家万物平等观与儒家人类中心观 十、老子的礼学思想 十一、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释 十二、道与言的关系 十三、老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十四、老子学派的传承 第三章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一、从先秦、汉唐盛世看老子对政治的影响 二、对儒家的影响 三、老子与道教 四、佛教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尊重 第四章 《老子》注释新考 一、第三章“不尚贤”的“贤”也可作财物解 二、关于第五章“刍狗”的解释 三、关于第十三章中的“无身” 四、《老子》第二十章是一首抒情诗,对楚辞有很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论文老子思想

我眼中的老子。 从古至今,老子的德育思想一直贯穿着我们对孩子乃至对自身的教育,老子先生通过他毕生的经历和学识总结出的一套老子教育思想浓缩成了精华,得以传承这么多年,同时充分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老子德育思想在其中充当着一定的启示性作用。即使我国教育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创新,但是很多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依然渗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老子的德育思想对现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古代文化悠久历史的不断传承,我国文化底蕴和道德思想都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传承。古代哲学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道德文化底蕴深厚的伟大人物的影响,且我国对于国民的文化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对于学生高中政治教学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子道德思想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做到不能够将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思想遗弃,因为那都是老一辈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经过毕生的经验总结留下来的珍贵的宝物,为我们今后的道德思想上的政治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来源:读天下

简单的来说,老子以道作为世界的本原,主张无为,其实就是为了无不为,遵循了道,就在无为中达到了无不为,所以要顺应自然,就要出世,道家学说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培养入世之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君主培养人才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万象的本源,万物万象源自于道,道是本然与终极的存在,没有源头。老子认为人类所见的二元对立世界是假象。道是整体的,不是二元的,是超越感官的。老子认为入道的方法是过简单安静的生活(致虚极守静笃),持续的减少自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争,少欲)。老子提醒众人,不要专注于有的世界(假象),而要关注无的世界(有生于无)。不要陷入善恶是非的二元价值观内(善恶美丑),要多思考宇宙本源(道)。不要只从书本上寻道,因为语言有局限,无法充分描述道(道可道非常道)。为何老子崇尚无为?因为道的本质是无为,不是人为。老子的核心主张与佛家的核心主张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读懂老子的,很容易读懂释迦摩尼,反之亦然。老子先生的核心思想就是万物以天道(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为尊,天道既万物之母,万物拥有天道的高贵基因及运行特性,所以万物是神器,也就是说人和万物是神圣的,谁都不可以轻视、侮辱、驾驭天下万物,但是万物都认天道为母,所以老子先生说了只有依道而行(仿效天道既依规律办事)的国家体制(大制)才能使万物归附,从而实现长久的太平盛世。老子的核心思想,我想大体可以《道德经》第八章探得究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有利于万物生长、生存,并且不引起万物纷争,并且始终保持恭敬、谦卑态度以待人接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以佐证。老子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个是对万物的解释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一个是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关于无为而治以我的理解多啰嗦两句:他叙述为“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这里的“不仁”不是无情无义而是不偏亲偏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相对应,不要对君王的维护过于偏爱。国家兴亡也遵守矛盾对立的自然规律性。

回答 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 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道 但至于这“道”到底是什么,老子没有作具体的区分,只是把它说成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的“惚恍”,或者就是“无”。在老子的本体论中,尽管他没有将世界中的物质与精神做具体的区分,但他能够用“道法自然”说明宇宙的总体构成,要远比原始宗教的天道观进步的多,也比朴素唯物主义所阐述的金木水火土要深刻的多。《老子》一书的形成,标志着人们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3物极必反 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这个主张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值得人们研究。 如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请赞 更多8条 

论文指导老师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可以随便填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确定符合条件的论文题目,并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在在此基础上写毕业论文,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的将写好的论文拿给老师帮助修改,一般修改5遍左右就可以定稿了。论文:1、指导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2、指导搜集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3、指导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4、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5、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逻辑性较差,其时效性较强,层次结构安排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内容基本完整,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层次结构安排科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主要观点突出,主要观点突出: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其时效性较强。  文题基本相符,希望进行修改。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  语言表达流畅,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题目有难度,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主要观点不够突出;未见明显抄袭现象;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内容完整;未发现抄袭现象。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语言表达流畅。  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逻辑关系清楚。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内容不够完整,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论文选题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工作量较大,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逻辑关系清楚,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题目有较高难度;没有抄袭现象,论点突出,其时效性一般。  语言表达一般,工作量不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但缺乏个人见解,题目难度较小。  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工作量一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  文题有偏差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层次结构安排科学,论点不够突出,论点比较突出;占有资料较少。  语言表达较差,工作量大。  及格,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没有个人见解,同意开题,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论述紧扣主题,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  文题相符,其时效性较差。  中,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论述紧扣主题,内容较为完整。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但缺乏个人见解,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

就是帮你指导的老师! 是的!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希望进行修改,同意开题。  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良: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中: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及格: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老子论文

我眼中的老子。 从古至今,老子的德育思想一直贯穿着我们对孩子乃至对自身的教育,老子先生通过他毕生的经历和学识总结出的一套老子教育思想浓缩成了精华,得以传承这么多年,同时充分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老子德育思想在其中充当着一定的启示性作用。即使我国教育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创新,但是很多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依然渗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老子的德育思想对现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古代文化悠久历史的不断传承,我国文化底蕴和道德思想都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传承。古代哲学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道德文化底蕴深厚的伟大人物的影响,且我国对于国民的文化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对于学生高中政治教学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子道德思想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做到不能够将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思想遗弃,因为那都是老一辈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经过毕生的经验总结留下来的珍贵的宝物,为我们今后的道德思想上的政治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来源:读天下

老子与道家  现今讲“道”首先想到的是身穿道袍手持宝剑的道教道士形象。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感兴趣,你就会想到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无论道教还是道家论起理论起源都绕不开《老子》,这部又名《道德经》的经典。而这部经典的作者就是东周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老子。  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长于孔子。孔子曾求道于老子,论语记载:“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汉初道家皆称”黄老“,黄帝与老子并称,共被世人推崇。魏晋玄学兴盛共推庄老,老子又与庄子站在时代的顶端。唐初帝王家以老子为祖先,老子被王室推崇备至,以入神坛。  老子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所著5000字《道德经》更是流传广泛。现代通行版本多源于魏晋时期著名玄学大家王弼所注版本。近年随着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出土,给我们展现了更古老的《道德经》版本。虽细微处略有不同,但主体内容大致相仿。谈及老子思想,王弼《老子指略》言道:”《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崇本息末就是要从本源解决问题,从根本杜绝危害的发生。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实崇本的思想也被孔子所推崇”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由此也可见,先秦诸子虽各有所见,但很多思想还是互通有无的。老子为了”崇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比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或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再或“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等等。这种以退为进的处理方式确实从理论上可以杜绝“争”,“盗”,“心乱”,“争贤”,“轻死”等问题,但毕竟处理方式过于消极。不至天下无可救药的地步道家难得昌盛。南怀瑾先生谓道家为“药店”,正是因为道家这种崇本息末之极致的地步可以救世,可以在死地求生。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之际,北方处于异族统治,民不聊生,但当时北方的世家大族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自保以图强。外于异族周旋,内修自身,终于最后以盛唐再临华夏。抗日时期,面对强大的对手我党没有力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保全主力,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终于重创其根本,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在特殊的环境下,崇本息末,有所保有所舍,是可以起到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所用的。  限于篇幅和个人能力,只在这一点上管中窥豹。其书博大精深,若精读细读,一生未必可以致极。但仅略有所得,就可令人豁然开朗,有所顿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谈到国学,我们还有太多的道路要走。

老师论文指导评语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希望进行修改,同意开题。  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良: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中: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及格: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1、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3、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_____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4、论文评语及格: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毕业论文指导意见:1、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2、全文——为题。重点探计——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3、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分析——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逻辑性较差,其时效性较强,层次结构安排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内容基本完整,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层次结构安排科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主要观点突出,主要观点突出: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其时效性较强。  文题基本相符,希望进行修改。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  语言表达流畅,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题目有难度,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主要观点不够突出;未见明显抄袭现象;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内容完整;未发现抄袭现象。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语言表达流畅。  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逻辑关系清楚。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内容不够完整,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论文选题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工作量较大,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逻辑关系清楚,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题目有较高难度;没有抄袭现象,论点突出,其时效性一般。  语言表达一般,工作量不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但缺乏个人见解,题目难度较小。  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工作量一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  文题有偏差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层次结构安排科学,论点不够突出,论点比较突出;占有资料较少。  语言表达较差,工作量大。  及格,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没有个人见解,同意开题,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论述紧扣主题,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  文题相符,其时效性较差。  中,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论述紧扣主题,内容较为完整。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但缺乏个人见解,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

1、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有没有达到这次论文写作中的要求;2、论文的内容是否满足要求,有没有抄袭;3、论文的选材是否正确,合格或有不足的地方;3、有没有反复请教指导老师,得到指点;4、(学习态度)个人的求知欲望是否强烈;5、论文的论证过程是否达到要求;6、本篇论文指导老师认为达到的水平是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老子导读论文
  •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论文老子思想
  • 论文指导老师
  • 老子论文
  • 老师论文指导评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