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发布时间: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新史学(New history) 一指20世纪初开始萌动、50—60年代空前发展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一指近一二十年来这种“新史学”的更新变化。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倡于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但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但在30年代之前,新史学具体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新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此前提下,新史学在本体论上把历史学视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这就是说它是一门科学,又是特殊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在认识论上既承认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却又尽量避免意识形态甚至历史哲学的干扰,它极力反对汤因比式的宏观史学,而主张从第一手材料出发的扎实研究。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倡导“问题史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倡导多学科合作,即吸取其他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态史学、数量史学、结构史学、地理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等便都是这种总体的或综合的方法论的产物。还需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概括(比如探索规律),强调阶级、人民群众、经济因素等等思想日益给予历史研究以影响,亦构成了新史学的组成部分。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中国经济时报》(China Economic Times)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其办报方针为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日读者近百万人次,年读者人次逾2000万,读者对象为国际国内政务和商务人士,有较强的消费影响力 。  《中国经济时报》(China Economic Times)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并向国务院提供决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中国经济时报》准确、及时地报道中国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创刊以来,《中国经济时报》一直遵循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办报方针,努力为中国和世界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权威信息,在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阶层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是中国近年崛起的新兴报纸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份权威媒介。 《中国经济时报》既有宏观信息,也有中观和微观信息,以经济为主要报道内容,兼顾社会、文化。报社编辑部经常就中国和世界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邀请中国各阶层人士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发表直率的言论。目前主要版面有:要闻、国际、地区、财经、产经、企业、东部经济新闻、房地产、新视点(理论)、百姓广场(言论)、特别报道、网络、法律、读书、国际观察(评论)等。  《中国经济时报》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RChina)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中国和世界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并向国务院即中央政府提供决策建议。中心的研究咨询工作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并把宏观与微观、长远与当前、战略与策略、国际与国内、改革与发展、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经常了解动态、分析矛盾、研究对策、预测前景,及时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新史学在本体论上把历史学视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这就是说它是一门科学,又是特殊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在认识论上既承认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却又尽量避免意识形态甚至历史哲学的干扰,它极力反对汤因比式的宏观史学,而主张从第一手材料出发的扎实研究。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倡导“问题史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倡导多学科合作,即吸取其他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态史学、数量史学、结构史学、地理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等便都是这种总体的或综合的方法论的产物。还需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概括(比如探索规律),强调阶级、人民群众、经济因素等等思想日益给予历史研究以影响,亦构成了新史学的组成部分。新叙述史但是近10余年来,靠打破兰克教条而发展起来的新史学由于过分强调社会学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正面临成为新教条的危险。一些史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改弦更张,于是便出现了“新叙述史”:“历史学的主体从人周围的环境转向环境中的人;历史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和人口转向文化和感情;对历史学发生影响的学科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转向人类学和心理学;历史研究的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解释历史变化的方式从直线式的单因素因果关系转向互为联系的多重因果关系;方法上是从群体计量化转向个体抽样;史料的组织上是从分析转向描述;而历史学的性质和功能则从科学性转向了文学性。”(劳伦斯·斯通,“叙述史的复兴”,转引自《史学理论》1989年第1期第33~34页)由此来改变那种由于数字分析而造成的枯燥历史以及只注重远大结构而忽视活生生的个人的教条历史,这是一种“新的”旧史学。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

《资本主义起源新论》,三联书店,2014年版 《中古政治制度》,《世界历史》(多卷本)第10册,侯建新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修订组第一召集人 《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与徐浩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001、2002、2009年多次在北京和台湾再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 《英国庄园生活》(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负责全书审校,并撰写中文版序言,《中华读书报》评该书为2005年最受欢迎的100本图书 《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一版),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获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5年)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主编 主编《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 “关于西欧现代社会转型起始年代的新观点”,《世界历史》2014年第4期 “欧洲文明再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2期 “认知欧洲 定位中国”,《光明日报》2014年09月17日第16版 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 期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研究”,《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 “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4期 “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光明日报》2013-8-8 “新视角:资本主义起源再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 “抵抗权:欧洲封建主义的历史遗产”,《世界历史》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9期摘引 “议会在英国最高权力的确立”,《史学集刊》2013年第2期(与陆连超合作)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光明日报》2012-7-5,《新华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转载 “近二十年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向”,《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与龙秀清合作),《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英格兰工业革命前的人均产值与消费”,《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六辑),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 “深入研究中西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侯建新、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4期 “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1年第11期转载,《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第6期摘编 “中国国民需要世界史知识”,《历史教学》2011年第7期 “抓住机遇,面向实际,大力推进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世界历史》2011年第2期 “经济-社会史:欧洲社会转型研究的重要平台”,《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前近代中英两国农业雇佣劳动比较”,载钱乘旦等主编《英国史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Wage Labour in Pre-Modern China and England,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 Edited by Qian Chengdan & Miles Taylor, University of La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家庭教育: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催生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与张晓晗合作) “加强文明多样性和生动性研究”,《世界历史》2010年第2期 “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六十年”,《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世界历史研究三十年”,《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跳出旧巢穴,走出新天地—中国世界历史研究3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12-2 “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世界历史》2008年增刊(纪念改革开放30年创刊30年) “西欧崛起: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及相关学科”,《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 “高效农业是英国城乡一体化基础”,载《新京报》,2008年10月19日B3版 “史学失去真实也就失去生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7-6-25第10版 “让历史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转载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Feudal”,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2,N1,January 2007, 1-24 “史学的时代性与永远的历史性”,《史学理论研》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封建主义’——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历史教学》2006年第1期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7年第1期转载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史学理论研究》 2006年第1期 “原始积累的秘密:英国佃农何以抵抗过度侵夺?”《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版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5期转载 “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市场分析:来自清苑县的报告”, 载冯崇义等编:《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学科创新与交融的平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立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 ”,《中华读书报》2005-2-2 “《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41、“‘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摘刊,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工业化前中英乡村借贷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光明日报》2005-4-6学术动态介绍该文;人民网论点摘编 “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研讨会撷萃——西欧‘封建主义’概念问题”, 《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吸纳、参与和升华”,《人民日报》2005-4-1,15版 “‘封建主义’概念在中国之由来”,《天津日报》(文史版)2005-12-12 “原始个体权利:解读中西传统社会异同”,载《历史比较的新视野——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主体权利与西欧中古社会演进”,《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1期 “个体权利与中西社会转型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读后”(与孙立田合作),《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4-11-25第3版转载 “廿载不变的追求”,《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从非经济因素看西欧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兼议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引进”,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经济社会史”, 载中国史学会:《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世界历史》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3期 “原始个人权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2年第8期转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动与雇工”,《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近代冀中土地经营及地权转移趋势—兼与前工业英国地权转移趋势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2期转载 《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2-1-21 “民国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民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初论”,《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市场评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业生产条件考察”,《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民生活与消费水平”,《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中国农史》2001年第1期 “试析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误区”, 《天津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自然经济解体”,《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史学月刊》 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12期转载 “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民国年间冀中农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级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兴起——兼与明清绅衿阶层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年第8期转载 “民国年间冀中人口与教育研究”,《历史教学》 2000年第2期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评述”,《世界历史》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9年第4期转载 “西方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获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12月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CICSC)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9年第6期转载 “中西封建晚期农村雇工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 “英国‘边疆运动’及其对旧庄园制度的冲击”, 《天津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8年第10期转载 “从新人口论、均衡陷阱到‘过密化增长说’”,《史学理论研究》 1998年第3期 “中世纪晚期中西农业劳动力迁徙比较”,《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封建农民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载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明清农业雇佣经济为何难以发展:兼与英国封建晚期农业雇佣劳动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8年第期转载,获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启动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谈陈翰笙三十年代农村调查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载《陈翰笙百岁华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英格兰种族、语言和传统探源”,《天津师大学报》1995年第10期 “中英劳动生产率及其在近代化中的核心含义”,《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4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5年第2期转载 “西方两性关系史述评”,《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12转载 “中西文化比较要有历史层次感”,《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趋向的比较——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项计量研究”,载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西方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动因”,《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历史比较研究概述”,载《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公社若干问题——评《中世纪法国公社》”,《城市史研究》第四辑,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历史教学》1990年第11期 “西方社会史定义与发展趋势”,《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5期 “强化农业基础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抉择”,《生产力研究》1990年第3期 “英国的骑士、乡绅和绅士都不是贵族”,《历史教学》1988年第3期 “浅议当代西方家庭史学”,《天津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 “个人的发展与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变迁”,《世界历史》1989年第1期 “从英国历史看传统农业的变革目标——兼论家庭农场主成为中国农民企业家主体”,《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年第4期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 “鸦片战争前农民个人力量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 “中世纪法国公社的定义”,《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4期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的增长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1年第4期转载,获天津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成果“地方高校世界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指导博士论文《中西中古税制比较》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并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 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 全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 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 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 天津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1) 天津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征文一等奖(1988) 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09)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09) 天津市授衔专家(2005) 全国优秀教师(2004) 天津市劳动模范(2004) 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00) 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8) 国家人事部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96) 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天津市立功奖章(1993,1995,1999,2004)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中央媒体名单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媒体名单:报纸类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

新史学在本体论上把历史学视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这就是说它是一门科学,又是特殊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在认识论上既承认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却又尽量避免意识形态甚至历史哲学的干扰,它极力反对汤因比式的宏观史学,而主张从第一手材料出发的扎实研究。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倡导“问题史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倡导多学科合作,即吸取其他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态史学、数量史学、结构史学、地理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等便都是这种总体的或综合的方法论的产物。还需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概括(比如探索规律),强调阶级、人民群众、经济因素等等思想日益给予历史研究以影响,亦构成了新史学的组成部分。新叙述史但是近10余年来,靠打破兰克教条而发展起来的新史学由于过分强调社会学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正面临成为新教条的危险。一些史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改弦更张,于是便出现了“新叙述史”:“历史学的主体从人周围的环境转向环境中的人;历史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和人口转向文化和感情;对历史学发生影响的学科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转向人类学和心理学;历史研究的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解释历史变化的方式从直线式的单因素因果关系转向互为联系的多重因果关系;方法上是从群体计量化转向个体抽样;史料的组织上是从分析转向描述;而历史学的性质和功能则从科学性转向了文学性。”(劳伦斯·斯通,“叙述史的复兴”,转引自《史学理论》1989年第1期第33~34页)由此来改变那种由于数字分析而造成的枯燥历史以及只注重远大结构而忽视活生生的个人的教条历史,这是一种“新的”旧史学。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科学的期刊是有很多的,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

你可以在他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的,还是非常简单和方便的事情来的。

《管理评论(2009年第1辑 总第001辑)》:《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是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大背景下诞生的,它以“创新管理、引领方向、提升质量、促进繁荣”为宗旨,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科研管理与评价研究、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内外科研信息交流等为主要内容,服务于政府决策和高校科研管理,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的出版,将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凝聚一支以善于研究、科学管理与创新服务为特点的高水平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队伍,有助于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持续发展,从而推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下,《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一定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必将成为一座联结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管理评论(2009年第1辑 总第001辑)》为2009年第1辑,总第001辑。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来着 品优 刊*网*的回答

综合性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名录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评论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名录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问题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流与采购

《资本主义起源新论》,三联书店,2014年版 《中古政治制度》,《世界历史》(多卷本)第10册,侯建新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修订组第一召集人 《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与徐浩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001、2002、2009年多次在北京和台湾再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 《英国庄园生活》(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负责全书审校,并撰写中文版序言,《中华读书报》评该书为2005年最受欢迎的100本图书 《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一版),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获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5年)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主编 主编《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 “关于西欧现代社会转型起始年代的新观点”,《世界历史》2014年第4期 “欧洲文明再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2期 “认知欧洲 定位中国”,《光明日报》2014年09月17日第16版 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 期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研究”,《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 “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4期 “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光明日报》2013-8-8 “新视角:资本主义起源再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 “抵抗权:欧洲封建主义的历史遗产”,《世界历史》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9期摘引 “议会在英国最高权力的确立”,《史学集刊》2013年第2期(与陆连超合作)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光明日报》2012-7-5,《新华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转载 “近二十年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向”,《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与龙秀清合作),《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英格兰工业革命前的人均产值与消费”,《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六辑),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 “深入研究中西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侯建新、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4期 “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1年第11期转载,《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第6期摘编 “中国国民需要世界史知识”,《历史教学》2011年第7期 “抓住机遇,面向实际,大力推进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世界历史》2011年第2期 “经济-社会史:欧洲社会转型研究的重要平台”,《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前近代中英两国农业雇佣劳动比较”,载钱乘旦等主编《英国史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Wage Labour in Pre-Modern China and England,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 Edited by Qian Chengdan & Miles Taylor, University of La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家庭教育: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催生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与张晓晗合作) “加强文明多样性和生动性研究”,《世界历史》2010年第2期 “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六十年”,《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世界历史研究三十年”,《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跳出旧巢穴,走出新天地—中国世界历史研究3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12-2 “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世界历史》2008年增刊(纪念改革开放30年创刊30年) “西欧崛起: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及相关学科”,《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 “高效农业是英国城乡一体化基础”,载《新京报》,2008年10月19日B3版 “史学失去真实也就失去生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7-6-25第10版 “让历史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转载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Feudal”,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2,N1,January 2007, 1-24 “史学的时代性与永远的历史性”,《史学理论研》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封建主义’——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历史教学》2006年第1期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7年第1期转载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史学理论研究》 2006年第1期 “原始积累的秘密:英国佃农何以抵抗过度侵夺?”《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版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5期转载 “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市场分析:来自清苑县的报告”, 载冯崇义等编:《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学科创新与交融的平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立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 ”,《中华读书报》2005-2-2 “《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41、“‘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摘刊,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工业化前中英乡村借贷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光明日报》2005-4-6学术动态介绍该文;人民网论点摘编 “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研讨会撷萃——西欧‘封建主义’概念问题”, 《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吸纳、参与和升华”,《人民日报》2005-4-1,15版 “‘封建主义’概念在中国之由来”,《天津日报》(文史版)2005-12-12 “原始个体权利:解读中西传统社会异同”,载《历史比较的新视野——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主体权利与西欧中古社会演进”,《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1期 “个体权利与中西社会转型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读后”(与孙立田合作),《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4-11-25第3版转载 “廿载不变的追求”,《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从非经济因素看西欧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兼议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引进”,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经济社会史”, 载中国史学会:《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世界历史》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3期 “原始个人权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2年第8期转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动与雇工”,《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近代冀中土地经营及地权转移趋势—兼与前工业英国地权转移趋势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2期转载 《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2-1-21 “民国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民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初论”,《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市场评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业生产条件考察”,《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民生活与消费水平”,《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中国农史》2001年第1期 “试析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误区”, 《天津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自然经济解体”,《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史学月刊》 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12期转载 “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民国年间冀中农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级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兴起——兼与明清绅衿阶层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年第8期转载 “民国年间冀中人口与教育研究”,《历史教学》 2000年第2期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评述”,《世界历史》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9年第4期转载 “西方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获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12月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CICSC)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9年第6期转载 “中西封建晚期农村雇工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 “英国‘边疆运动’及其对旧庄园制度的冲击”, 《天津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8年第10期转载 “从新人口论、均衡陷阱到‘过密化增长说’”,《史学理论研究》 1998年第3期 “中世纪晚期中西农业劳动力迁徙比较”,《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封建农民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载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明清农业雇佣经济为何难以发展:兼与英国封建晚期农业雇佣劳动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8年第期转载,获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启动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谈陈翰笙三十年代农村调查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载《陈翰笙百岁华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英格兰种族、语言和传统探源”,《天津师大学报》1995年第10期 “中英劳动生产率及其在近代化中的核心含义”,《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4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5年第2期转载 “西方两性关系史述评”,《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12转载 “中西文化比较要有历史层次感”,《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趋向的比较——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项计量研究”,载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西方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动因”,《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历史比较研究概述”,载《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公社若干问题——评《中世纪法国公社》”,《城市史研究》第四辑,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历史教学》1990年第11期 “西方社会史定义与发展趋势”,《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5期 “强化农业基础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抉择”,《生产力研究》1990年第3期 “英国的骑士、乡绅和绅士都不是贵族”,《历史教学》1988年第3期 “浅议当代西方家庭史学”,《天津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 “个人的发展与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变迁”,《世界历史》1989年第1期 “从英国历史看传统农业的变革目标——兼论家庭农场主成为中国农民企业家主体”,《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年第4期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 “鸦片战争前农民个人力量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 “中世纪法国公社的定义”,《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4期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的增长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1年第4期转载,获天津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成果“地方高校世界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指导博士论文《中西中古税制比较》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并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 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 全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 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 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 天津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1) 天津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征文一等奖(1988) 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09)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09) 天津市授衔专家(2005) 全国优秀教师(2004) 天津市劳动模范(2004) 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00) 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8) 国家人事部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96) 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天津市立功奖章(1993,1995,1999,2004)

经济类核心期刊:F 综合性经济科学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多久

1、按期数:文章所在本年期数,在本期刊总的期数的位置就卷数。    例如该文在该刊的2015年的第一期上,而该刊是月刊即一个月出一期,同时该期刊的创刊时间是2014年1月即此时出刊第一期,则该文在该期刊中的卷数为13卷。    本年的期数在全文中的页眉处有,也可在知网或万网等上搜索,月刊的类型和创刊时间也在这些网上搜索的到。附图一张则是在知网上搜到的。2、按时间:就是所在期数年份在创刊以来总的年份中的位置,上面的例子就为第二卷,一般是按时间。

以下C刊供参考: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有关哲学社会科学方针政策,推出社会科学管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学术界前沿动态和学术争鸣,推介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社会科学机构改革与建设经验,介绍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有关海外社会科学发展的调研成果,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尤其是社会科学管理人员全面、客观、深入、及时了解国内外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窗口。包括本刊特稿、管理论坛、学术论坛、学科建设、海外社科。  《科学与社会》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科学与社会》曾被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收录。栏目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  《青海社会科学》杂志1992年被列为全国综合类社会科学重要期刊和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2年、2007年连续两次获青海省社科期刊编校质量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十佳期刊;2012年进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行列,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荣获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3年获青海省汉文社科类期刊编校质量一等奖。青海社会科学栏目本刊特稿、哲学政治、经济生态、民主法治、文学艺术、社会民生、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神话与民俗、青海研究、评价与争鸣青海社会科学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本编能帮你查,发一下文章题目和杂志名字吧!

直接上中国知网上面查就行了,如果被评为核心期刊介绍下面就会写出来,就像下面这样的就很直观的看得出来是核心了刊名: 社会学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5936CN: 11-1100/C邮发代号:82-49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社会学研究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 索引序列
  •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创刊时间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
  •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期刊创刊时间为多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