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摘要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摘要

发布时间: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摘要

90年的风雨,人民与您一起风雨同舟;90年的历程,岁月让斧头镰刀有些锈蚀,但人民依旧为你骄傲。在人民的心中,你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无论将来你如何变化,追随你的恒心不变。”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草拟了上面这段话,算是送给党的生日礼物吧。  我是个喜欢读历史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尤其爱好研究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现代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借鉴作用。读历史,如果不依托现实,那么是读不出历史厚重的参考价值来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曾经是倒背如流,对党内领袖们的故事是如数家珍。我善于运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从不会被已盖棺定论的东西所迷惑。因为在我看来,历史就是让后人不断研究与探索的。前人的结论因时代的局限性,而必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或误导性。  在解读党的历史的时候,我更多感受是激动。想到老一辈共产党员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不仅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还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没有丝毫的腐败习气,有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想他们,我们这些没有作为的共产党员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  现在的党员很多人都熟悉《党章》,也知道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可问题是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相等,从他们的身上根本体现不出共产党员的任何先进性来。<莲~山 课件>  如今的老百姓议论党的依据是什么呢?不就是我们这些党员的日常表现吗?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上,突出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那么老百姓能看到什么呢?他们又怎么能从心理上认可党、接受党呢?党员是党的一面旗帜,更是老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都要做到为老百姓树立积极向上的楷模。  虽然目前党内存在很多矛盾与问题,但我想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毛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理论指导,我们的党还是有焕发青春的机会的。因为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掌舵。  但愿党的90年历史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每个党员都能更清醒地认识形势,努力履行好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共产主义的高尚信念。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在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下,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能改的坚决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推进改革合力的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强大力量。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紧迫课题。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可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自身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为了实现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领导。4、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着力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把握改革方向,凝聚改革共识。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引导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完善推进改革落实的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营造全面深化改革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一、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我们党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有一套有效的领导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活动由原来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计划指标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由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变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管理和劳工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变化,必然要求转变党的领导方式。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权力分配、人员流动等变化和影响,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多层次社会阶层,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国有企业随着“改组、改制、改造”的深化,亏损企业一部分工人下岗、分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增加。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盲区”。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多数也是普通劳工,流动性很大,这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市场经济原则给党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和考验。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认为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但共产党人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强调为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这两种价值观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惜以身试法。四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主要是通过公司章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村务,党组织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处在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组织或其他地方恶势力所取代。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我们要纠正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认识,树立二者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树立运用市场导向和市场机制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改变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做法,树立改革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观点;改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善于探索的观点,等等。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压指标、分任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以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领导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方式,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由微观转向宏观,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政策方针、引导发展规划、搞好协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党驾驭市场经济、转变领导方式的根本性任务。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把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经济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对经济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安排人事、协调关系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转变领导方式。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二是规范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党委坚持议大事、管干部,对企业重大问题把关定向,不对生产经营中的具体事务进行指挥干预。三是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四是组织保证,党委必须依法进入决策层。五是有党员的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或者将其党员纳入归口管理,消灭党建工作的“盲区”。六是对流动党员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如一些地方探索出来的“归口管理”、“社区管理”、“挂靠管理”等。七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标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即选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个好书记,培养一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发展致富的好路子,建立健全好的经营体制,以及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三、针对自身问题坚持不懈抓党建加强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的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得多。所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等,都必须在改革开放面前接受考验。党员干部要经受住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观、亲朋关等考验,首先必须守住自己的思想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情况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三个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四、从严治党,务必健全法制。从严治党必须做到:一是根据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决策制度和反馈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杜绝目前干部人事制度中的腐败现象;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有效的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和轮换制度,真正做到能上能下;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审、奖惩、升迁、流动制度,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六是建立健全党员进出和管理制度,改变目前“易进难出”的状况;七是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八是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举报制度等一系列制约和防范腐败的规章制度。五、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没有制约或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同志当年讲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有效监督的新路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增加监督的渠道,如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等等。要害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人民通过有效途径监督党和政府的机制。必须拓宽监督的内容,如决策监督、工作监督、职权监督等等。要害是职权监督,要通过有效途径制约权力滥用,对违纪者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必须实现监督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如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要害是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对象也很多,有行业监督、岗位监督、部门监督等等,重点是对领导机关、执法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因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从这些部门及其领导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六、抓好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研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选好配领导班子配备力度,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不断深入推进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各级班子、各个班子中形成了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形成了各尽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实干创业的政治环境。我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开展了“利民行动”和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饮水等民生难题,许多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各级党组织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同时引导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主动推进工作落实,形成了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七、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中推进党的建设。注重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形势研判、目标确立、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等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始终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通过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通过强有力的党的建设,才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朝着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党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官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详细科学的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历史责任的必然性: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的必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党的个别现状令人担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所以当前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础是加强,关键是改进,要言必行,行笔果,避免走过程,要出实效,保长效,争就效。

一、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我们党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有一套有效的领导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活动由原来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计划指标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由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变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管理和劳工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变化,必然要求转变党的领导方式。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权力分配、人员流动等变化和影响,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多层次社会阶层,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国有企业随着“改组、改制、改造”的深化,亏损企业一部分工人下岗、分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增加。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盲区”。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多数也是普通劳工,流动性很大,这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市场经济原则给党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和考验。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认为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但共产党人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强调为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这两种价值观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惜以身试法。四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主要是通过公司章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村务,党组织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处在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组织或其他地方恶势力所取代。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我们要纠正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认识,树立二者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树立运用市场导向和市场机制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改变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做法,树立改革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观点;改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善于探索的观点,等等。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压指标、分任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以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领导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方式,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由微观转向宏观,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政策方针、引导发展规划、搞好协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党驾驭市场经济、转变领导方式的根本性任务。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把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经济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对经济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安排人事、协调关系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转变领导方式。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二是规范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党委坚持议大事、管干部,对企业重大问题把关定向,不对生产经营中的具体事务进行指挥干预。三是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四是组织保证,党委必须依法进入决策层。五是有党员的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或者将其党员纳入归口管理,消灭党建工作的“盲区”。六是对流动党员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如一些地方探索出来的“归口管理”、“社区管理”、“挂靠管理”等。七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标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即选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个好书记,培养一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发展致富的好路子,建立健全好的经营体制,以及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三、针对自身问题坚持不懈抓党建加强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的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得多。所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等,都必须在改革开放面前接受考验。党员干部要经受住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观、亲朋关等考验,首先必须守住自己的思想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情况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三个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四、从严治党,务必健全法制。从严治党必须做到:一是根据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决策制度和反馈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杜绝目前干部人事制度中的腐败现象;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有效的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和轮换制度,真正做到能上能下;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审、奖惩、升迁、流动制度,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六是建立健全党员进出和管理制度,改变目前“易进难出”的状况;七是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八是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举报制度等一系列制约和防范腐败的规章制度。五、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没有制约或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同志当年讲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有效监督的新路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增加监督的渠道,如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等等。要害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人民通过有效途径监督党和政府的机制。必须拓宽监督的内容,如决策监督、工作监督、职权监督等等。要害是职权监督,要通过有效途径制约权力滥用,对违纪者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必须实现监督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如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要害是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对象也很多,有行业监督、岗位监督、部门监督等等,重点是对领导机关、执法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因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从这些部门及其领导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六、抓好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研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选好配领导班子配备力度,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不断深入推进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各级班子、各个班子中形成了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形成了各尽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实干创业的政治环境。我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开展了“利民行动”和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饮水等民生难题,许多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各级党组织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同时引导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主动推进工作落实,形成了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七、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中推进党的建设。注重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形势研判、目标确立、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等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始终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通过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通过强有力的党的建设,才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朝着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系统,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加大党务公开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逐步消灭无党员班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党务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政工干部队伍,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  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三挂钩”制度。要着眼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抓好工团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原则,把工团组织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格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团委等上级工团组织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五星级职代会”“五四先进团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工团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引导各级工团组织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一、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我们党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有一套有效的领导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活动由原来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计划指标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由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变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管理和劳工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变化,必然要求转变党的领导方式。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权力分配、人员流动等变化和影响,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多层次社会阶层,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国有企业随着“改组、改制、改造”的深化,亏损企业一部分工人下岗、分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增加。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盲区”。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多数也是普通劳工,流动性很大,这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市场经济原则给党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和考验。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认为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但共产党人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强调为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这两种价值观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惜以身试法。四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主要是通过公司章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村务,党组织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处在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组织或其他地方恶势力所取代。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我们要纠正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认识,树立二者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树立运用市场导向和市场机制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改变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做法,树立改革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观点;改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善于探索的观点,等等。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压指标、分任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以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领导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方式,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由微观转向宏观,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政策方针、引导发展规划、搞好协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党驾驭市场经济、转变领导方式的根本性任务。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把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经济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对经济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安排人事、协调关系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转变领导方式。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二是规范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党委坚持议大事、管干部,对企业重大问题把关定向,不对生产经营中的具体事务进行指挥干预。三是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四是组织保证,党委必须依法进入决策层。五是有党员的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或者将其党员纳入归口管理,消灭党建工作的“盲区”。六是对流动党员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如一些地方探索出来的“归口管理”、“社区管理”、“挂靠管理”等。七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标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即选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个好书记,培养一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发展致富的好路子,建立健全好的经营体制,以及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三、针对自身问题坚持不懈抓党建加强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的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得多。所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等,都必须在改革开放面前接受考验。党员干部要经受住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观、亲朋关等考验,首先必须守住自己的思想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情况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三个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四、从严治党,务必健全法制。从严治党必须做到:一是根据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决策制度和反馈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杜绝目前干部人事制度中的腐败现象;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有效的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和轮换制度,真正做到能上能下;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审、奖惩、升迁、流动制度,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六是建立健全党员进出和管理制度,改变目前“易进难出”的状况;七是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八是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举报制度等一系列制约和防范腐败的规章制度。五、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没有制约或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同志当年讲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有效监督的新路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增加监督的渠道,如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等等。要害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人民通过有效途径监督党和政府的机制。必须拓宽监督的内容,如决策监督、工作监督、职权监督等等。要害是职权监督,要通过有效途径制约权力滥用,对违纪者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必须实现监督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如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要害是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对象也很多,有行业监督、岗位监督、部门监督等等,重点是对领导机关、执法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因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从这些部门及其领导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六、抓好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研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选好配领导班子配备力度,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不断深入推进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各级班子、各个班子中形成了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形成了各尽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实干创业的政治环境。我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开展了“利民行动”和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饮水等民生难题,许多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各级党组织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同时引导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主动推进工作落实,形成了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七、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中推进党的建设。注重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形势研判、目标确立、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等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始终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通过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通过强有力的党的建设,才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朝着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内容

一、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我们党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有一套有效的领导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活动由原来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计划指标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由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变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管理和劳工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变化,必然要求转变党的领导方式。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权力分配、人员流动等变化和影响,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多层次社会阶层,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国有企业随着“改组、改制、改造”的深化,亏损企业一部分工人下岗、分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增加。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盲区”。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多数也是普通劳工,流动性很大,这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市场经济原则给党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和考验。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认为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但共产党人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强调为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这两种价值观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惜以身试法。四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主要是通过公司章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村务,党组织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处在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组织或其他地方恶势力所取代。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我们要纠正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认识,树立二者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树立运用市场导向和市场机制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改变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做法,树立改革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观点;改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善于探索的观点,等等。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压指标、分任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以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领导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方式,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由微观转向宏观,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政策方针、引导发展规划、搞好协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党驾驭市场经济、转变领导方式的根本性任务。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把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经济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对经济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安排人事、协调关系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转变领导方式。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二是规范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党委坚持议大事、管干部,对企业重大问题把关定向,不对生产经营中的具体事务进行指挥干预。三是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四是组织保证,党委必须依法进入决策层。五是有党员的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或者将其党员纳入归口管理,消灭党建工作的“盲区”。六是对流动党员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如一些地方探索出来的“归口管理”、“社区管理”、“挂靠管理”等。七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标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即选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个好书记,培养一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发展致富的好路子,建立健全好的经营体制,以及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三、针对自身问题坚持不懈抓党建加强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的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得多。所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等,都必须在改革开放面前接受考验。党员干部要经受住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观、亲朋关等考验,首先必须守住自己的思想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情况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三个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四、从严治党,务必健全法制。从严治党必须做到:一是根据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决策制度和反馈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杜绝目前干部人事制度中的腐败现象;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有效的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和轮换制度,真正做到能上能下;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审、奖惩、升迁、流动制度,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六是建立健全党员进出和管理制度,改变目前“易进难出”的状况;七是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八是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举报制度等一系列制约和防范腐败的规章制度。五、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没有制约或制约不力,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同志当年讲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有效监督的新路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增加监督的渠道,如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等等。要害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人民通过有效途径监督党和政府的机制。必须拓宽监督的内容,如决策监督、工作监督、职权监督等等。要害是职权监督,要通过有效途径制约权力滥用,对违纪者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必须实现监督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如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舆论监督等等。要害是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对象也很多,有行业监督、岗位监督、部门监督等等,重点是对领导机关、执法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因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从这些部门及其领导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六、抓好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研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选好配领导班子配备力度,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不断深入推进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各级班子、各个班子中形成了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形成了各尽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实干创业的政治环境。我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开展了“利民行动”和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饮水等民生难题,许多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各级党组织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同时引导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转变职能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主动推进工作落实,形成了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七、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中推进党的建设。注重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形势研判、目标确立、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等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始终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通过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通过强有力的党的建设,才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朝着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党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官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详细科学的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历史责任的必然性: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的必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党的个别现状令人担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所以当前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础是加强,关键是改进,要言必行,行笔果,避免走过程,要出实效,保长效,争就效。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新时代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党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官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详细科学的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历史责任的必然性: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的必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党的个别现状令人担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所以当前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础是加强,关键是改进,要言必行,行笔果,避免走过程,要出实效,保长效,争就效。

仅供参考:摘 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保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保证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站在时代社会的前列。 2、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精神成果,因而又具有普遍性,如科技文化等;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有效地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要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但是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首先要培养文化创造者,培养“大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文化界的“乔布斯”,一个乔布斯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而且鼓励了无数人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一个文化界的“乔布斯”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带动的是一个文化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应该重视“大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能够产生“大师”的土壤。  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应该致力于创造划时代的文化产品。 文化强国必须有强国文化。我认为,强国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创新理念。 我小时候认为动画片都是西方出的,有的小孩还认为“没到迪士尼,就不算去了香港”;还有现在美国“好莱坞大片”占据中国很大的电影市场,中国人认为只有美国拍出来的“大片”才叫大片;看偶像剧都是韩国的;漫画都是日本的;包括现在流行的欧美风和日韩风。从这些小点,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一个迪士尼早已不单单从事影视制作,支撑迪士尼运作的有五大事业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相关消费品、主题乐园。迪斯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认为,我们缺的正是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应该鼓励打造划时代的文化作品。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且具有创造性;是中国儒、道、佛思想和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结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共通点;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又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使中国当代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并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从形式上来看,划时代的文化产品形态应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要。 如今,外国都很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而中国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也摒弃了很多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很多文化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的侵袭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一个国家具有统一的文化,才能更有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 [2] 鞠鹏,新华网, 2011年10月25日 [3] 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朱慧芸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7期-维普资讯网

  • 索引序列
  •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摘要
  •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 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内容
  • 新时代党的建设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