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投稿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投稿

发布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投稿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1-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南邮学报主要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学术论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

它比较水,录用不困难。

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博士、 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办学历史已有63年。学校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九十年代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学科群。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校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 南京邮电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南京三牌楼校区、南京仙林校区、南京小行校区以及苏州吴江市松林镇校区,占地面积共6亩,学校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体育、生活设施。固定资产总值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5648万元。现有实验室44个,主要仪器设备1500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有267套。 学校设有10个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个系(外语系、 社会科学系)、5个研究所(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此外,学校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藏量80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设有5个博士学科、专业,18个硕士学科、专业,34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4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硕士研究生3102人(全日制硕士1551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86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686人);本科生13979人;专科生1916人。另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0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人员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近4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20余名,还聘请了包括我国数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行列。“九五”以来, 经国家、省、部等各级鉴定的科研项目达312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省、部级奖34项。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活跃,并有一定优势。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被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南邮《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通信及电子类的核心期刊之一,被教育部评为“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并获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优秀期刊称号。《学报》社会科学版也被定为省“一级刊物”。 南京邮电大学已与英、美、俄、德、加等国的12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有700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已多次主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近年累计选派了210余人次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一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与省组织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英语、机器人等各类竞赛中,南邮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如,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三大赛事中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7年获两个一等奖并获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9年又获2个一等奖及1个二等奖;2001年再获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2003年又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在全国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中,1998年获1个一等奖;1999年获2个一等奖;2000年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1年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002年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3年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4年又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3年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5年再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南邮学子获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冠军,并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三项冠军;2005年再获美国公开赛(RoboCup)亚军。2004年,南邮学子在由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MCM)和交叉学科建模(ICM)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6年,在有多个国家共970余个代表队参加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南邮学子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这些竞赛成绩,不仅在江苏,即使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突出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CET4、CET6已连续9 届超重点高校平均水平。在江苏省历年大学生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前茅。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连续9年均达98%以上,列全省高校前列。为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摩托罗拉、江苏富士通、东方通信、南都、华为、中兴通信、通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优秀的生源,高质量的培养,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近100%。南邮学生考研录取率较高,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南京邮电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努力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信息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满意请采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看

[1]WANG yang,WANG Ruchuan and Han Zhijie, Dynamical Trust Construction Schema with Fuzzy Decision in P2P network[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9,18(3):417-421 (SCI&EI Accepted,Accession number :20093612286389,)[2]王 杨等,应用移动代理的自组织P2P网络模型[J],通信学报 2008,29(5):34-42,(EI源刊,Accession number:20082611337544)[3]Wang Yang,Wang Ru chuan,Chen Xi Improved multipath routing with WNN for the open networks[J],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8,15(2):108-113 (EI源刊,Accession number:20082811358259)[4]Wang yang, Wang Ru chuan,et al,A Multipath Switch Approach Based on Traffic Prediction in the Open Networks[A],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ducation,Wuhan,Peoples R China,JUL 25-27,(ISTP收录,IDS : BGQ59)[5]王 杨等计算网格中的访问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6,16(8),231-[6]王 杨等PKI在P2P-Grid安全计算平台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J],2006,42(20),126-[7]王 杨等 SOAP消息传递机制在计算网格中的安全性[J],计算机工程,2007,33(4),154-156[8]王 杨等一种基于对等组的新型P2P敏捷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7,33(17),117-119[9]王 杨等基于移动代理的P2P与网格融合的研究[J],江苏通信技术,2006,22(6),11-15[10]王 杨等基于iptables的Internet接入的设计安全的实现与安全的实现, 通信技术,2004,第5期(总第149期)100—102[11]王 杨等基于Webmin的Samba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控制工程,2004,11(5),455—457[12]王 杨等,Samba服务器管理体系与安全策略应用,控制工程,2005年1月,第12卷,第1期,总第67期,57—60[13]王 杨等基于STAR交换多端口的VLAN构建与管理,微型电脑应用,2004,11月,20卷11期,42-44[14]王 杨等,基于信号量的Linux多线程同步研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年8月,第32卷 第4期,3-5[15]王 杨等,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技术,重庆工学院学报,8月,第18卷第4期,40—41[16]王 杨等软件重用技术在C++中的实现,电子科技,1期(总第172期),25-28[17]王 杨等EBP模型在宽带网络CAC中的应用,电子科技,2期(总第173期,11-14)[18]王 杨等基于iptables的Intranet设计与实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4,第19卷,总第79期,54—57[19]王杨,王朝斌,钟乐海基于Samba服务器的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J],7, 248-[20]王 杨,钟乐海基于Webmin的Samba服务器构建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研究[J],7, 248-[21]姜波,王 杨等一种新的基于移动代理的P2P模型及资源定位算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5),27-32,(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二届优秀论文)(EI收录)[22]郑彦,王汝传,陈宏伟,王 杨新型分布式散列表——BChord[J],通信学报,2008,29(2):22-25,EI收录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啊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博士、 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办学历史已有63年。学校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九十年代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学科群。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校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 南京邮电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南京三牌楼校区、南京仙林校区、南京小行校区以及苏州吴江市松林镇校区,占地面积共6亩,学校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体育、生活设施。固定资产总值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5648万元。现有实验室44个,主要仪器设备1500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有267套。 学校设有10个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个系(外语系、 社会科学系)、5个研究所(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此外,学校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藏量80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设有5个博士学科、专业,18个硕士学科、专业,34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4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硕士研究生3102人(全日制硕士1551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86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686人);本科生13979人;专科生1916人。另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0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人员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近4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20余名,还聘请了包括我国数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行列。“九五”以来, 经国家、省、部等各级鉴定的科研项目达312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省、部级奖34项。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活跃,并有一定优势。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被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南邮《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通信及电子类的核心期刊之一,被教育部评为“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并获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优秀期刊称号。《学报》社会科学版也被定为省“一级刊物”。 南京邮电大学已与英、美、俄、德、加等国的12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有700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已多次主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近年累计选派了210余人次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一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与省组织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英语、机器人等各类竞赛中,南邮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如,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三大赛事中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7年获两个一等奖并获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9年又获2个一等奖及1个二等奖;2001年再获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2003年又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在全国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中,1998年获1个一等奖;1999年获2个一等奖;2000年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1年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002年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3年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4年又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3年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5年再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南邮学子获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冠军,并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三项冠军;2005年再获美国公开赛(RoboCup)亚军。2004年,南邮学子在由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MCM)和交叉学科建模(ICM)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6年,在有多个国家共970余个代表队参加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南邮学子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这些竞赛成绩,不仅在江苏,即使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突出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CET4、CET6已连续9 届超重点高校平均水平。在江苏省历年大学生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前茅。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连续9年均达98%以上,列全省高校前列。为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摩托罗拉、江苏富士通、东方通信、南都、华为、中兴通信、通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优秀的生源,高质量的培养,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近100%。南邮学生考研录取率较高,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南京邮电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努力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信息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满意请采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不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创刊于1955年1月,是建国以后创办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学报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大学主办。主要报道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最新研究成果。刊登有创造性,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科学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旨在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学报以“广、严、快、活”为特色——报道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特别以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论文见长。目前,稿件的审稿周期1个月左右,论文稿件的发表周期3-5个月。 创刊以来,学报发表了大量在国内外自然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论文,是在全国科技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之一,也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之一,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录。在全国自然科学刊物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中,历年均居全国综合性自然科学刊物之前列。学报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固定收录《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国外权威性数据库和文献杂志在4个以上,例如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和德国数学文摘(ZM)等。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 索引序列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投稿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看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啊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