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载《法律与社会》,1996年第1期。 《国际冒牌货贸易的法律问题》,载《经济与法》,1996年第8期,第22-25页。 《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载《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2~120页。据该文修改成文的论文《论世界贸易组织的几个法律问题》,于1996年11月获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届韬奋学术节”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大陆架划界争议中的公平原则》,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总第16期,第32~35页。 《浅谈国际贸易中冒牌货之法律问题》,载黑龙江省法学所主办《法学与实践》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72期),第15~18页。 《美国商业银行法的新发展》,载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上海法学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89期)“外国法制”专栏,第45~47页。 《国际保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法律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第19期(1996年冬季号),第54~60页。 《证券纠纷案件的新特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2日。 《国外投资银行业:发展特点及其借鉴》,载国家对外经贸合作部主办《国际经济合作》杂志,1997年第2期(总第134期)“国际金融”专栏,第48~51页。 《“其士”内幕交易案审结,香港证监会以败诉告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5日。 《海外官司获胜,国内债务难偿——海虹控股有关公告的情况分析》,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31日第1版。 《基础已经奠定,架构已经形成——析我国会计师从事证券业务有关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3日。 《透支纠纷是非曲直可断定》,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6日。 《品牌不能乱喊价,无形资产评估必须依法进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0日。 《陈年老帐怎么算,解放前“老股票权益申领须依法行事》,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5日。 《国有股权管理的配套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0日,第1版。 《规范国有股东行为,推动股份公司发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第1版。 《亦喜亦忧谈质押——关于上市公司法人股股权质押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 《谈香港加快处理内幕交易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3日。 《国有股权益不容侵害》,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9日。 《连环纠纷尚未了,质押担保接踵来——析让人眼花缭乱的法人股“运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日。 《法律意识增强,行为更须规范——中国上市公司中报述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16日 《遵守自律规范,推动市场发展——谈〈全国保险业公约〉的启示》,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0日。 《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谈新刑法实施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意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贯彻罪行法定原则——析新刑法中有关“证券犯罪”的条款》,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如何认定证券犯罪》,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纠纷初审结,分歧未消除——宁波华通500万股法人股股权争议双方均称将上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日。 《抓住机遇,难中求进——析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焦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5日第1版。 《联交所规范公司运作不手软,21家上市公司被停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7日。 《既是稳定调节器,又是发展推动力——析投资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2日,第1版。 《牵线搭桥,功不可没——谈证券商载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9日第1版。 《建章立规重治理——析我国部分省市规范股份公司运作的做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0日第1版。 《有突破才有发展——谈上市公司业务突破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6日第1版。 《用好证券市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换壳”对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2日,第1版。 《股份合作制不是过渡形式》,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7日。 《股权转让缘何日趋活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8日,第1版。 《积极探索股票案件审判工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2日。 《健全法规,规范行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运作与转让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3日。 《股权运作,规范现行——中国第一次规范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研讨会综述》,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6日。 《企业投融资效率亟待提高》,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3日。 《股市投资须防盗》,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25日。 《引入投资银行机制,推动证券公司发展》,载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主管,对外开放办及特区办主办《开放潮》杂志,1998年第3期(总第27期)第36~37页。 《关于完善我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思考》,载《上海投资》杂志,1998年第九期(总第123期)“法苑”专栏,第59~62页。 《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主业大转换透视》,载上海市国资委主办《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财经广场”专栏,第17~21页。 《日益活跃的股权转让原因透析》,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第22~24页。 《发展直接融资此其时矣――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融资效率的思考》,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10期“财经广场”专栏,第23~27页。 《期货公司越权平仓改单,法院判承担赔偿兼堂费》,载《香港商报》1998年11月20日B6版。 《期货市场国际规范的新发展》,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GLOBEX及其法律意义》,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国际期货市场法律规制的历程、现状和原则》,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 《英国期货市场的立法与自律监管》,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 《日本期货立法的特点》,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美国期货立法探析》,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证券法对外资股市场的影响》,载《香港商报》1999年1月7日,第D1版。 《欧元:How do you do? 》,载《上海国资》杂志,1999年第1期第43~46页。 《透视香港创业板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新途径》,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4期“关注金融”专栏,第19~21页。 《中国大陆设立创业板市场的障碍与对策》,载办《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5期第35~37页。 《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引人关注》,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10月19日。 《香港二板市场“特别快车”》,载《上海国资》,1999年第10期,第页。 《创业板,香港的“那斯达克”? 》,载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环球企业家》杂志1999年第11期。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6期(总第36期),“特别栏目”“加入世贸组织:影响分析及前景展望”,第25~26页。 《中国证券市场直面入世冲击波》,载《上海国资》杂志,2000年第1期,第42~45页。 《发挥监督功能 规范市场运行——论证券新闻与证券法制的辩证关系》,载《中国记者》杂志,2000年第3期。 《中国信托业的创新与发展》,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第1版。 《信托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 《网上证券交易推动证券服务迈向更高层次》,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2期,第40-42页。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及其影响》,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7期,第27-30页。 《询价制是否带来市场博弈新格局》,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2月2日。 《法律环境堪成有利,信托公司直面外资参股》,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 《信托业务创新有制度优势》,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 《证券法修改应注意与公司法协调》,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9日第8版。 《2005:信托机构厉兵秣马》,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1日。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律问题研究》,独著,10000字,上海经济法论坛2006年首届年会论文,大会宣读,2006年7月15日。 《构造我国金融期货法律体系》,独著,8000字,载《国际金融报》2006年8月17日第六版“论坛”专刊整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第104-108页。 《国外证券税制发展特点及其借鉴》,独著,10000字,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财税法学理论研讨会核心论文,2006年11月18日大会宣读;刊载于《东方财税法研究》(2007),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载第88-100页。 《论金融期货交易所及其独占权制度》,独著,4000字,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45-47页。 《关于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主题评论,2007年5月24-25日,山西太原。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十大法律问题研究》,载陈大钢主编《创新型国家与经济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22-134页。 《中国法律翻译的回顾与建议》,独著,13000字,上海市浦东新区翻译协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浦东翻译论坛—“翻译推动浦东法治化进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Legal Transl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主题发言论文,2008年9月20日。 《金融法若干术语的英汉翻译与应用研究》,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60-67页。 《商事调解及其在金融纠纷解决中的应用》,独著,8000字,为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2009年商事调解员大会撰写的论文,2009年6月18-19日。 《金融监管及其国际化的法律问题》,独著,17000字,中国国际法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2009年6月20-21日于华东政法大学及上海银河宾馆。《研讨金融法治建设,普及金融法律知识》,独著,7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化法制环境研究》,独著,12000字,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学术论文,载中国法学会、同济大学《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论文集》(上)第1-12页。《WTO体制下大中华经济区的法律问题》,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关于我国财经类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上海金融学院产学研开放式合作与管理为视角的研究》,独著,18000字,被2010年全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采用,编入其年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于2011年4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关于浦东新区科普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吴大器、丁海涛、张学森 合著,12000,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级别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查询期刊相关信息:1、国家新闻出版署2、中国知网,用知网的“出版物检索”查期刊相关信息查看期刊属于哪一级别,看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一般某某省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主办单位是“中国”俩字开头的是国家级期刊。

一、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  我国期刊按其主管单位可分为国家期刊和省级期刊。国家期刊是指国家部委级部门所管的期刊;省级期刊是指省厅局级部门主管的期刊。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分类不是区别期刊质量高低和发行范围大小的依据,而是从期刊的行政管理机构来区别的。因此,不能说省级期刊学术水平低于国家期刊。 省级期刊是相对于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而言的,是三大期刊级别之一,学术界以及职称评审机构把期刊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省级机构主办是省级期刊,国家级机构主办的刊物是国家级期刊,而影响因子和权威性很高,入选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的是核心期刊。由于利益的驱使,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假刊,无论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都必须是正规期刊,对于职称评定才会有效,正规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必须有备案,必须要有国际刊号也就是ISSN号,和国内统一刊号也就是CN刊号。 从期刊的管理部门来说,学术期刊并无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的区分标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不论主办、主管单位是省、自治区、还是国家级机构、部门和团体,只要能公开面向全国跨省发行,都是同等级别的刊物。 通常意义上的省级期刊的划分,更多的是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主行政管理上的划分。通常国家级的期刊是指主管、主办单位为国家级单位;而省级期刊是指主管,主办单位为省级单位及其下属市级单位。二、《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属于国家级期刊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委托主办的国家级科教类优秀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6112,国内统一刊号:CN 21-0060,邮发代号:7-93。主要栏目:科学探索、教研视点、信息技术、健康教育、医学研究、养生科学、医学前沿、医养结合、经济研究、金融视点、财会教育、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是谁

1、专著《艰难的起飞—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证分析》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苏南城乡企业的考察报告》载经贸大学学报1989年3期,该报告获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首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3、《我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形成演化的思考》载《投资理论与实践》4期头版,该文获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征文”二等奖4、《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载《国际贸易问题》25、《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89-1990年度研究课题“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调研报告”中的子报告,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调查撰写,为主要撰稿人之一,199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6、《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制定原则初探》,经贸大学学报5期7、《两类“两权分离”典型形式的比较》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1992年4期该文获北京高校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993年)8、《我国大型外贸企业试行股份制的设想》,《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150期9、《股份制度的起源发展特征和类别》,《经济研究参考》992年158期10、《股份制—外贸企业深化改革的又一模式选择》载湖北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主办的《国际经贸》5期11、《我国“复关”以后的外贸体制改革》载经贸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大辞典》承担第三篇:“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的部分内容,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企业经营指南》经贸部政发司刘向东主编承担第八章“入关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外贸企业应变对策”的写作,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14、《“入关”在即,基层外贸企业亡乎?存乎?》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现代企业导刊》1993年第12期15、《企业对外贸易指南》承担第三篇“关贸总协定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约6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6、《国有批发商业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1期,约4500字17、《1994年我国五项体制改革要点概览》载《现代企业导刊》1994,218、《谈谈增值税》,载《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第3期19、《主题: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导刊》1994年第4期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名词解释》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作序,部长助理刘向东主编,主要编撰人之一,1994年1月出版21、《外贸体制如何改革》,《经济参考报》1994年3月26日22、《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一文,被山东省科委《科技信息》杂志1994年第2期转载(该文曾载《管理现代化》1993年第5期)21、《国内贸易运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设想—-治理企业拖欠行为的对策研究》载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的《管理现代化》杂志1994年第5期《中国商务知识大全》第八篇第2、4、9章。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跨国公司与中国——'94北京“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研讨会综《管理现代化》杂志社1994年第6期《中国经济合同大全》第35章,约50000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版《信用证结算—治理企业拖欠的良方》,《国际经济合作》1995, 《建立农村卫星通讯网,实现管理现代化》载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管理现代化》杂志1995年第2期27、《重新确定国有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载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 》杂志1995年第7期28、《国有企业的功能结构与改革途径探究》深圳市委理论刊物《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0期29、《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前景的探讨》6200字《管理现代化》630、《乡镇企业发展改革回眸: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希望》管理现代化531、《中国经济论纲 》第一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2、《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233、《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思考》管理现代化434、《关于债转股问题的全面思考》国际贸易问题435、《老挝——充满合作商机的热土》国际经济合作 2000。1236、从个人业主到CEO:企业制度变迁与委托-代理关系的演化分析。管理现代化537、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去很美,中外管理 P3438、《中国经济论纲》(修订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主编39、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重筑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4。《西方经济学原理》(新编本)39万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0月 《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国际贸易论坛,2002。5期43、《加入WTO要求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2年联合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2002。944、《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的完美》中国建设报2002。3。11。并获中国建设报2002好新闻三等奖45、《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现代化2002,6期46、《世贸框架下的政府行为转变》深圳: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3。447、《国资委监控下的国有企业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分析》。中国经济时报 2003,8,748、《西方经济学原理》(新编本)习题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849、《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的利益博弈》中国经济时报2003,12,2350、《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国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启示》管理现代化2004,151、《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收入《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执政兴国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52、《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的利益博弈》中国企业报,2004,5,24第二版53、《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调整的理论分析》国际商务2004,3期54、《产业结构偏差亟待调整》经济日报主办《经济内参周刊》2004年第38期55、《竞争性领域中国有企业内容与形式的冲突》教育经济与管理(香港教育出版社,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教育类核心期刊)2004年9月。并被评为优秀论文56、《民工短缺:市场与厂商的博弈》中国经济时报2004/11/18第五版57、《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民经济掣肘之患的研究》美中经济评论。2004年12月号。美国美中经济评论期刊公司出版58、《缩小“资本流出缺口”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2005,259、农民工返乡只能使中国”城市化”徒有其表中国经济时报2005/10/17该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数十家报刊和网站全文转载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60、Urbanization exhibi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A DAILY,NOVEMBER 3,200561、试论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动态2006年2期第36-40。该文2006年12月获“北京市高教学会政经社建研究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62、农民工回流与中国城市化目标悖离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2005年专刊。第135-138页63、FDI分布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6期25-28页64、外企工资变化警醒中国制造,中外管理,2006/9月1日出版第66-68页6000字65、在华外企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中国外资》2006-11期。第40-42页66、中国国有企业究竟应定位在哪些行业?中国经济时报2007-4-567、《中国经济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68、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7/969、《中国国有企业垄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全中国经济国际会议》接受,并在会上宣读论文。2007-12-1270、《论国有企业对命脉行业的垄断与国家经济安全》管理现代化 2007年6期 P7-9、3871、FDI对中国外贸顺差影响的三大效应分析国际贸易2008/8P13-1572、2008年9月26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一文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宣读并被评为优秀论文。7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顺差 中国经济时报 2009/1/20 12版74.山西煤炭企业重组的得与失 中国经济时报 2009-1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据的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0/2期 P9-11 5500字Counterfeit market blues 。CHINA DAILY,JULY 3-4,2010 。再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14卷第5期,2010/10,P61。7000字。中国当代经济问题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25万字。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国际经济合作 2010/10期,P13-中国60年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宗旨与初级阶段的辨析。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八次年会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P35-4181.“中国制造”为何内贵外贱——“水客”走私背后的原因剖析。中国经济时报2010/12/3200字82.Why made-in-China goods cost more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2010/12/14 第9版

上海的<学术月刊>,少于1万字还不愿意发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主编

徐雪寒(28~27),男,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浙江省慈溪县河头市镇(现宁波市镇海区河头镇)河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资深的经济管理家、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原常务干事,《经济研究》杂志原编辑,中央对外贸易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原顾问,中国财政学会原顾问,中国金融学会原顾问,中国税务学会原顾问,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原顾问,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原理事,韬奋出版奖基金会原理事,享受正部级待遇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优秀情报人员,杭州市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新知书店主要创始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创办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曾首先提议在上海开辟国家第二经济特区。中文名:徐雪寒别名: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出生日期:1911年8月28日逝世日期:2005年4月27日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毕业院校:宁波四明中学,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三联书店之新知书店的主要创始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创办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资深的经济管理家,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情报人员代表作品:《徐雪寒文集》

经济师、会计师。1939年10月出生,重庆人。1958年毕业于重庆银校,1966年又毕业于广西区直干大中文系,四川青年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工行广西南宁分行退休老干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中国文化开发部全国文化艺术界联合研究会会员、兼职干事,中国合作经济报特邀者,南疆诗刊特约者等。1996年参加国家科委主办的精美大型杂志《跨世界人才》读者俱乐部活动。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华尔街日志》,美国销量最大的经济类杂志《经济学人》,英国发行的经济杂志《商报》《新周刊》《经济周刊》《凤凰周刊》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 索引序列
  •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
  •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级别
  •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主编是谁
  •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主编
  •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