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节点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节点

发布时间: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节点

一个古文一个白话文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文献及其整理,文献起源之久远、种类之众多、数量之浩广、整理之频繁,蔚为大观。自孔子整理图书,由此产生了关于文献及其整理的专门学问——文献学。然而中国文献学的源流甚为复杂,大而论之,有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之分,笔者已作过专题研究。具体来说,古典文献学较现代文献学复杂,由于古典文献学之中门派交叉较多,学科争议不断,理清其源流本末,还需要作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到汉而开始分流。从三派的发展看,有一个共同特点:三派均始于汉,兴于宋,至清而鼎盛。由此可划分出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初创(先秦)、分化(汉—隋)、成熟(唐宋)、集成(元—清)。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同时产生于汉刘向、刘歆,在其发展中虽有不同侧重,但其关系甚密,并相互影响,只是因学派不同,理解各异,各自努力扩张并寻求分离,校雠目录之争由是而生。明确学派之分野,有利于解决纷争,取长补短。这两派各以校雠学、目录学自居,是近现代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之本源。广校雠文献学产生于汉郑玄,几经扩大,直至以文献命名,现代“文献学”的产生与此不无关系。校雠文献学讲文献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讲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内容方面,包括文字订正、探讨学术价值等,编定篇目是其成果之一;目录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形式方面,兼及校勘,群书目录是其主要成果;广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编纂,包括文献的解释与重组。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关心各门学术流别,重视学术广度,考百科之源流,具有学术史的功能,学术分类与文献分类密不可分;而广校雠文献学通常关系某一学科,重视学术深度,考一科之源流,体现学科史的功能,文献整理与学术思想融为一体。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校勘、版本、目录是文献整理的三个基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经过文献学家各派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献学思想,成熟了各分支学科,构筑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体系。继承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优秀传统,开拓现代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部分。文献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古代、近现代范围。

一个古文一个白话文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区别

1、刻石2、写壁3、石鼓4、钟鼎5、兽皮6、布帛7、竹简8、木牍9、纸张

一字之差,“古”和“现”。

一个古文一个白话文

最大的区别是古代的作家都死了,而现代的还活着。还有就是古代文学我们可以尽我们想象的发挥查找原文献,来批判当时的弊政;而现代文学不行。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分界线

1840年作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这是比较统一认可的,也是很科学的划分。近代止于新中国成立,即1949年,其间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新旧民主主义时期,也是比较认可的。(当然也有提出三大改造完成即1956年的)现代即1949年以来。有时直接讲近现代,这样可以避免划分上的分歧,又可把问题讲得更清楚。总之划分标准是:古代——1840年之前;近代——1840/1949;现代——1949建国之后。

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划分的年度

XXX急急急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别听楼上啰里吧嗦一套容易误导人,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史的最后一章,问的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把近代区分出去干吗!

古代史至鸦片战争,近代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五四”以后,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所有的基本矛盾和革命任务并未改变,但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所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展开,历史已经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一方面,社会内部的各个阶级和各种矛盾比近代更显得错综复杂,另一方面,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历史条件却也渐次具备并且趋于成熟。“五四”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正带上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时代历史的印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 古 时 期:神话传说(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诗歌等(5)唐 代 时 期:诗(6)宋 代 时 期:词(7)元 代 时 期:曲(8)明 清 时 期:小说 现代文学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结尾,经历了三个十年。每个时期文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这其中,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以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问代表的文学大家。

  • 索引序列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节点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区别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分界线
  •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划分的年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