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是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性很强的连续性出版物,每年分4期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分别为每季度的末月。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5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5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5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8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Private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WTO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法学教育研究投稿要求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须最迟于开学报到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

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论。其具体包括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性质、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运行等。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其具体包括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体系,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与义务等。三是法律责任。其具体包括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则原则、责任方式,教育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教育法律救济等。

申请美国法学院,以下信息请注意:1、美国法学院的收费很高,而且没有任何奖学金,特别是对于国际学生;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2、美国法律专业有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LLM也就是法学硕士,该专业没有太高含金量,在美国就业靠这个很难;第二个是JD也就是法学博士,录取要求高,难度也高,毕业之后可以从事律师相关工作;3、要申请稍微好一点的法学院需要三个方面的东西:1、GPA也就是学校的绩点 4以上这算平均成绩85分左右;2、托福 100分以上;若要申请JD,需要LSAT成绩也就是法学院的入学考试,该考试难度很高,请尽早准备。

LLM(Master of Law法学硕士):学制一年,大部分美国法学院LLM学位是为国际学生设置的,LLM是法学院为学习大陆法的学生提供的一个介绍英美法系的镀金课程,美国国内很少有人申请读LLM。由于部分法学院的师资力量不够,所以不是所有法学院都提供LLM学位。 但是要求申请者在本国已经获得一个法律学位。申请者只需要提供语言考试成绩,即TOEFL 成绩,IELTS部分学校也接收。申请难度小,相对较易被名校录取。美国法律硕士LLM全称是Master of Law是时下中国学生申请的热门专业。如今我国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法学人才,这也是许多学生出国选择LLM的主要原因。LLM一般分为常规性课程(General Course)和专业性课程(Specialized Course)两种,细分的各种分支也比较多, 选择分支的时候,通常会建议刚毕业的学生选择General方向,因为刚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可以在General Course中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培养兴趣。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建议申请和工作相关的方向,加强专业性。当然,选择方向还要跟申请者的具体背景和职业需求结合,不能一概而论。另外,有些分支不适用于国际学生申请,需要注意学校的规定。LLM的费用普遍都不低,大多平均在4w-5w美元之间,具体的费用要求每所学校有所不同,LLM给奖的比例不高,很多学校表示不向LLM提供奖学金,也有部分学校表示只有极少量的奖学金可颁给LLM。法学院排名前14的学校(TOP14)很少有向中国学生发奖的案例。如果对奖学金的要求较高,建议将目光放到T20甚至T50,因为在这些学校里有不少为了吸引优秀学生而设有相对丰厚的奖学金。想要申请到奖学金,硬性条件需要足够优秀,一般是托福(TOEFL)>100,平均绩点(GPA)>5(或者排名居前)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JD(Juris Doctor法学博士):虽然是叫Doctor,中文翻译为博士,但事实上在美国,因为本科是没有法学这个专业的,所以JD可谓为学士后法律学位,属于美国的First Law Degree,理论上相当于中国等国家的法学学士学位LLB,这个比LLB更professional,任何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JD。学制三年,入学必须考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申请难度大。JSD(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法学博士):JSD是真正意义的法学博士。这是一个专门为有兴趣搞法律研究的法律精英们准备的学位。大概用3-5年的时间学习,法学最高学位, It is the most “advanced law degree the terminal degree in ” 招生少,很多学校只招本校LLM。LLM申请条件:原则上要求本科是法律专业或第一学位是法学学位即可申请,完全没有法学相关经历以及学术背景的申请者不能申请, 所以在每年的申请者中本科法律专业学生在申请LLM项目中占很大比重;本科不是法律专业但是能拿到法学学位的相关专业也可以申请,比如国际政治,但此类专业缺少法律相关课程,跟本科法律专业的学生竞争申请的过程中不占优势;非法律本科+法学硕士也可申请,但要就具体情况问询每所学校,建议此类学生最好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高吗

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研究述评”、“书评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行投稿。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责任编辑;文章如被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相应的电子稿。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行专家匿名审稿。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凡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以投稿时指明的为限;任何文章的负责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加”或“减少”作者个数。

投稿一般用电子邮件发送,效率高、回复快。正文用宋体五号,不加粗。文尾要写上你的名字、地址、邮编、电话、邮箱,以便编辑联系。现在有些杂志社稿酬可以打卡,也有不少是以邮寄取款通知单的形式发送稿酬。届时,你拿着该单及身份证到邮储银行领取。稿件不采用一般不通知。若你的是纯文字稿件,建议嫑用附件发稿,因为有的编辑嫌附件打开麻烦,可能就不看你的稿件了。

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多少

可以百度查看杂志社的征稿要求一、所投稿件或其主要内容,必须是未在其他公开出版物以及互联网上使用过。篇幅以2万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5万字。二、所投稿件必须是署名作者本人实际完成,不存在任何违反学术规范情形,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参见本刊“违反学术规范处理办法”。三、引注一律采用顺码脚注形式,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不加括号)。引注以必要为原则。对观点、事件、数据等资料的引用,需要有权威来源;限制对非学术期刊、报纸、网站资料的引用。引用专著、论文的,需要注明页码;引用报纸的,需要注明版面编号;引用网络资料的,需要注明最新访问日期。参见本刊“注释体例”。四、同意《法学研究》编辑部在不改变稿件基本观点和实质性内容的前提下,在刊发前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五、授予《法学研究》对刊用稿件自刊发之日起一年的专有使用权。作者承诺在此期间内未经《法学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不结集出版。经本刊编辑部许可或者超出专有使用权期限,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法学研究》****年第**期”。六、授权《法学研究》在所投稿件刊发后,将该文的电子版提交学术期刊光盘版和数据库使用,并许可《法学研究》结集出版(稿酬中已含使用费)。七、所投稿件如获采用,同意《法学研究》在支付稿酬时代扣代缴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所投稿件如系项目成果,同意《法学研究》不支付稿酬,编辑部赠送样刊6册。八、本刊不收取审理费、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具体论文格式可以下载一篇它收录的文章进行学习

没听说过····

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研究述评”、“书评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行投稿。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责任编辑;文章如被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相应的电子稿。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行专家匿名审稿。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凡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以投稿时指明的为限;任何文章的负责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加”或“减少”作者个数。

你可以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下 这样你会更放心的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自己投稿基本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有人理你的稿子,核心期刊的稿子堆成山。发核心期刊一般是通过中介做。

法学三大核心期刊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1、法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2、中国法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3、中外法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学术刊物。 中国法学办刊历史:1984年,《中国法学》创刊,为季刊。 彭真为期刊题写刊名,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1985年,《中国法学》改为双月刊。 1992 年,朱镕基在《中国法学》发表文章,对国企改革问题作了阐述。1994 年《中国法学》创刊10 周年之际,李鹏、乔石、任建新、彭冲、雷洁琼、王汉斌为《中国法学》题词。1995年起,该刊连续四次获得中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5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2013年3月,《中国法学》英文版正式创刊。2014年5月16日,《中国法学》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新一届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法学研究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法学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外法学

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研究述评”、“书评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行投稿。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责任编辑;文章如被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相应的电子稿。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行专家匿名审稿。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凡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以投稿时指明的为限;任何文章的负责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加”或“减少”作者个数。

  • 索引序列
  •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 法学教育研究投稿要求
  •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高吗
  • 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多少
  •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