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引用旧时欢爱的回答: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5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于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 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 二,阿拉伯古典音乐。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记载就有很多的文献了。 但是中国古典音乐最发达的时代应属唐朝。 唐朝的古典音乐融入了很多的西域风情,比如现在大家熟知的二胡,三弦等乐器,其实都是那个时代从西域进入汉人的文化中的,而中国传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笛,箫,古筝,古代鼓。 包括一些古典的舞蹈,都是因为有乐器的影响才出现的。 中国的音律其实在历史上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些事实必须得说明,中国人在音乐受到了古代道教文化的影响。所以音乐上面更加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以音律方面更主要的需要是修身养性。 所有在唐朝之前的音乐,多数为古筝,柳琴等弹奏乐器和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所有我认为,中国古典的音乐对于世界的影响来讲,是很具东亚风格的。 而阿拉伯古典音乐和古代印度音乐则是另外一种“世界”才会有的的风格了。 多数的阿拉伯和印度的古典音乐都是以舞配乐的形式而让人了解的。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条件组成,第一,西亚文化和东亚文化由于亚洲地形的问题导致了分割。(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高度阻止了很多的文化交流。而中国地带的人对于西亚地区的文化借鉴并不是太多。而西亚对以中国文化的借鉴只能是更加的少了。) 第二,自从古代波斯侵占欧非大陆之后,便为波斯文化的传播加快了速度。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阿拉伯民族在古代的时候属于游牧民族,自然对以中国的古筝之类的中型乐器的需要就会降低。反而二胡之类的乐器更加的方便携带,自然而然的更家受到他们的欢迎了,再加上这些民族本身的个性,是游牧民族,比较放荡不羁吧。自然而然对于音律方面需要的便是一种婉转而强硬的感觉了。 所有西亚的古典音乐给现代的人的感觉很难适应,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太多,必定不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了。所有更加希望听到的则是一种稳定而又缓和的音乐。 欧洲古典音乐是很好的一门艺术,我真的忍不住想这样说上一句。 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人物真的是数不胜数呐,不管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他们的音乐更加的灵魂吧,他们的音乐不像中国古音乐那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像西亚音乐那样放荡不羁,而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对于生活得直接标到,对以自己感情的舒服是比较直接的。 而且在乐器方面,似乎欧洲人也是很有天赋,刚强带柔的钢琴,温柔的萨克斯,优雅的小提琴,沉重的大提琴·········· 真的是很美妙哪。 其实欧洲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引领现代的潮流,并不仅仅是乐器和好的演奏师,也不是欧洲的扩张殖民地的问题,而是欧洲音乐里包含了一种蒸蒸日上的写实感觉。 欧洲的音乐对以人们的感情抒发是一种对于社会稳定和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付出的感觉。 还有一些欧洲音乐更是为了人民的生活而创作的,像《流浪者之歌》,《卡农》,《致爱丽丝》······ 对于现代的人民来讲,人民对以生活得写实是很关切的,大家都在现实的社会里,自然会碰到一些钉子,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希望能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用中国古典音乐那样委婉的去化解自己的感情。 所有用现代的眼光看起来欧洲音乐更能帮助现代人的思想,也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其实对比一下就知道。 中国的古典音乐中,有着很浓重的儒家思想,就是以仁为本,张扬的是一种含蓄的美。 而且中国古典音乐因为受到了道教及其他的教派的影响,更加的宣扬的是一种为己之乐。音乐的主要是围着自己的思想而生的。 而西亚音乐则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和感情主义的表达。他们更注重的是短暂的快乐,而不是稳定的永远。 欧洲音乐则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欧洲音乐注重的是众乐乐,而非独乐乐,这点可以说和中国古典音乐恰巧相反。 因为中国人注重的个人的修为,所以导致了对以面子的过于追求,而产生了一种虚伪在音乐里。 而欧洲的音乐却很贴近现实,但是欧洲音乐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欧洲音乐有种过于放纵感情的感觉。如过一个从小就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让他去听欧洲古典音乐,我敢说他只会短暂的沉迷到欧洲音乐里去,而长期的时间他更愿意去听中国音乐。所以,我认为欧洲音乐不如中国音乐耐听。 其实我对于音乐的了解也只是初步的,张钰你要加油喔。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引用旧时欢爱的回答: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古典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Sherry (2003-09-05 15:34:06) 共有80条回复  前几天Philharmoniker说道“古典音乐的没落已是现实”,而我持反对意见,并说过“钻石”之类的东西,现在又要来说说自掌嘴巴的话了:从某种程度上看,古典音乐确有一些没落之相。别人怎样就不提了,只针对我自己,这颗钻石虽然让我无比珍惜,但近年来愈发象摆设藏品,而自己真正享用的却越来越少了。  想必这个坛子里大多数乐友都是忠实的古典乐迷,我曾经也自认为是,但如今却对此越来越怀疑了,因为我发现这样一个悲哀的事实,那就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居然很少听古典音乐了(当然除了观看歌剧或芭蕾的DVD,但纯粹的听,几乎没有了)。当然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但是总体来说,我已经没有了以往那样的热情。在这里,首先要摆出一些以往我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古典乐迷的理由:   记得大学时代曾经在广播里听到过这种乐友观点,那就是爱乐人所走过的“基本路线”问题,这条基本路线大致就是:港台流行-欧美流行-通俗摇滚-概念摇滚或称艺术摇滚-古典音乐。这里所说的爱乐人是指象我这样非科班出生,非爱乐家庭,未受过任何系统音乐教育的,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自发成长起来的那批乐友。而我的爱乐轨迹基本上也正是遵循这条基本路线发展的,只除了我的起点是在欧美流行(因为父母是交谊舞迷,在儿时交谊舞曲基本由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听得太多而生反感并进而对所有港台流行心存偏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现在看来,邓丽君的歌曲好象还是最具国粹的流行歌曲了)。自从进入了古典乐的殿堂以后,被其博大精深所折服,于是以往喜爱的各种流行渐渐淡出我的聆听范围,磁带收集也逐渐集中于古典范畴(事实上大三大四时购买的磁带基本上全是古典乐)。那时认为自己的爱乐之路算是到达终点站了。   毕业后开始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收集CD。那时盗版CD的质量似乎还不太好,而我家的CD机是娇气的日本进口机,所以一开始就买进口原版盘。因为收入少,只好平均每月一张两张的买,又因为代价高昂,只觉得古典音乐才配花这么大价钱(其实回头想想,在什么都强调原创性的当代,这种价值观似乎不可取,但门第观念一旦形成,轻易也是抹不掉的),所以现在家中那些原版进口CD基本上都是古典音乐,只除了少数几张苏联歌曲(俄人原唱)和一张Chieftains,因为买不到盗版。记得当时因为家乡所属中等城市,古典CD市场并不丰富,所以每次去上海都会大采购一番,直到口袋里仅剩回家的火车票钱。回家以后更是狂听不止,特别在母亲外出探亲数月,只剩我“独自在家”的期间,更是整天整夜地连续播放,最后使得我家那台CD机的光头不到一年就报废,然后又难以买到匹配的光头而因此引出很多麻烦等等,这都是后话了。那几年看电视也尽找关于古典音乐的节目,反正把无线、有线电视各台这方面的内容都搜了遍。而每当踏进书店,除了在音像柜前驻足之外,就直奔音乐书籍柜了。于是现在家中非小说类书除去各种工具书和专业书,几乎就是音乐类书了。并且我也曾认真订购阅读了几年的《爱乐》。   然后在前年,考上研究生,去了北京,又开始了学生的生活。没了工资,每月只得几百块的生活补贴,但我却开始逐步实施自己听音乐会的计划,这也是我多年的愿望,总觉得不能听音乐会是爱乐人最大的遗憾。当时适逢第三界北京国际音乐节,于是雀跃地赶在国庆前订了几场还有最低价票剩余的演出,因为没有BH家近剧院的便利,所以还是不敢斗牛,免得白跑一趟。勇敢心所说那场图卢兹/普拉松的拉威尔音乐会,我也在场,当然是在楼上。和勇敢心一样,并没有注意什么技术上的问题,反正是颇受现场的热烈气氛感染而激动无比。那场音乐会也是我极少数找到朋友同去的一次,我朋友当然也很兴奋,并且她那不懂音乐的先生最后居然也为波莱罗和全场的热烈情绪所感染,古典音乐能够普及至此也就足够了。在音乐节之后,我又继续我的计划,终于实现了在古典音乐领域的各种音乐形式都能到现场聆听的愿望。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去年复活节前在音乐堂的那次合唱音乐会,上半场都是广为流传的圣咏弥撒,包括我最喜欢的那首九个声部的弥撒,真正的天籁之声,下半场是莫扎特的安魂曲,自是不用赘言。以往听这些宗教音乐,只是觉得好听,并没有太深入的感受,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和氛围再来聆听,不知不觉就深入其中,被音乐所蕴涵的宗教精神所感动。难怪老外的教徒那么多,有这种音乐,有这种氛围,我也愿意信教啊!  为了省钱听音乐会,在北京一年,就没再买过进口的古典CD,不过碰巧所住大院外一小音像店主也是爱乐人,于是从他那里又买了不少,虽然是盗版或者洋垃圾,但其中的音乐也不乏珍品,比如拉赫马尼诺夫本人演奏和指挥的全套录音,以及卡鲁索演唱录音的全套。这些东东以及各种音乐会的门票、节目单和海报,基本上就是我在北京的收获。直到那时,我还可以自信地认为自己是忠实的古典乐迷。但,变化已经发生了。  我开始质疑自己古典乐迷的忠实性现在想来其实也应始于我去北京之时,因为要考虑负重问题,但又舍不得将那些代价高昂的古典CD盒盘分家,另外由于已经不习惯戴耳机听音乐,为了要能娱乐大众(就是未来的室友)所以随身携带的CD包里,主要都是盗版的精选古典,再就是一些以往买来却不听的早年曾喜爱的流行经典。于是那些精心收藏的古典CD,从此束之高搁,成为仅供观赏的摆设。  去年离开北京也就意味着离开了听音乐会的生活。在天津我住所的附近没发现什么好的卖古典CD场所(倒是发现D版DVD比北京便宜)。然后不久就在广播中找到了欧阳这个电影乐迷的节目,于是我的注意力开始大面积地转向电影音乐。其实早在北京,自从听了杨大林先生的节目之后,潜藏在我体内对于电影音乐的兴趣就已经被激发出来,只是当时有可靠的古典CD来源和音乐会的熏陶,这种兴趣还没有盖过我对于古典乐的爱好。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天津,我对于音乐方面的需求似乎只在欧阳的节目中才能得到满足(没有广播节目表,所以没发现小静老师的节目,而欧阳的节目也是在乱调台的过程中偶尔找到的)。欧阳节目里音乐的种类比较繁杂,但我发现自己对于音乐的口味事实上也是很杂的,就象大学时代,南京广播里所有的音乐节目中,我最喜欢的不是纯古典节目,也不是纯流行节目,而是那档什么都夹杂一些,古典,摇滚,爵士,乡村等等兼容并蓄的节目。此时欧阳节目中对于电影音乐的侧重,就把我的这种杂趣完全调动起来,开始沉迷于电影原声。电影音乐就是一类包含各种音乐形式的杂合体,而仔细想想,电影音乐才应该算我接触最早的音乐吧(我姐姐是外国电影爱好者,所以从我记事起就跟着她一起看外国片),因此我如今迷上电影音乐也是有渊源的啊!  而促使我开始收集电影原声又是另一个契机,那就是知晓了电影乐界的一位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虽然这位老先生的一些作品我早已熟悉,并且对我而言是说到电影音乐必定会想起的那种(《天堂电影院》、《赏金杀手》、《美国往事》、《1900的传奇》,可见对我的影响之深),但知道他的大名还是这两年的事。对于他音乐的喜爱使我早已不满足于仅在电影中听到,但因为早先大陆电影原声市场根本就没有,我也只有平时根据记忆自己哼哼的份,这大概也解释了我为什么早没成为电影音乐迷,因为没有资源供我收藏,我想没有几个人成为古典乐迷却不同时成为收藏者的吧。而此时对于这位大师的景仰之情已彻底燃起了我对其音乐收藏的欲望。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国内的电影原声市场虽然已经在音像店里占了小小一角,却仍然十分贫乏,或许能找到象JOHN WILLIAMS这样的好来坞大牌的一些作品,但主要在欧洲电影领域活动的莫里康内的作品,几乎为零。要知道各位古典乐迷或许为搜寻某某作品的什么版本而苦恼,但至少这部作品的其他版本在国内多半还可以找到,就是说你好歹还有得听,而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根本就没得听,这对于一个乐迷来说是怎样一种折磨啊!于是我只好转向互联网,国内网站基本一无所获,而老外的知识产权意识很浓,所以很少有免费下载的好事(即使想付费下载,俺没有国际信用卡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倒是找到了一个他的乐迷建立的BBS,于是上去诉了一番苦,没想到就此得到国外乐迷的同情和热心帮助,复制了一大批他们的收藏给我寄来。从此我就其乐融融地陶醉在MORRICONE的音乐海洋中(这是位非常多产的作曲家,所以以海洋形容也不为过)。同时,我也渐渐关注起其他优秀的电影配乐家,开始熟悉JOHN BARRY,MAURICE JARRE,VANGELIS,ZBIGNIEW PREISNER 先后两次香港之行,我的收获也迥然不同,第一次在前年,拿下了一堆环球“古典之最”廉价版(每张价钱要比国内便宜近20元),补充了许多我一直想要的曲目;而今年的收获就是清一色的电影音乐了。自从迷上电影音乐,我基本没再买过古典CD,也几乎没再特意听古典音乐了(当然有时在电影里听到也还是很享受的)。原因很简单,电影音乐的宝库同样丰富,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我犹如落入另一个万花筒,根本目不暇接,原先对于古典音乐的那种热情如今转移到了电影音乐上。不过,收藏电影音乐目前在国内要比古典困难许多,无论正版盗版,可供选择的都很少。好在找到一个不错的P to P软件,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爱好者交换MP3,这段时间成天忙着下载和聆听。  如果说前些年是我在古典音乐领域的求知阶段,那么今后几年就应该是我在电影音乐领域的求知阶段了。当然了,我很明白自己对古典音乐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我的欣赏口味按照某菜单的说法是一种很不好的音乐美学标准,但没办法,我就是偏爱旋律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在老柴和贝多芬之间作选择的话,我还是会和若干年前一样选择老柴。当初开始喜欢古典音乐无非就是因为管弦乐的音色和声更加丰富多采,而歌剧演唱的感情力度更加强烈。阿萨兄以前在这里发表的“享受”观点对我真是很受用,我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享乐主义者,听了几年古典音乐,也认真学习了几年,但一旦要往深里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便开始打退堂鼓,就象我的专业一样,交叉边缘学科,什么都沾点边,又什么都不深入,所以至今还停留在感官享受上,原以为到了爱乐的终点站,结果没往延长线上走,却又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得走回头路,什么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提升我大概是没份了。  不过,对于这个现实我自己并不沮丧就是了,反而一如既往地享受着爱乐的乐趣(只除了现在不敢称自己为古典乐迷而已)。如果说我并没有向着神经元的轴突前进去体会终极的乐趣,那我就是在树突间倘徉,没有深入,但仍然五彩缤纷,自觉一样的幸福。古典音乐之于我,也并没有真正没落,在我心中仍然有它的一片净土,DVD照样买(虽然现在似乎没有多少时间去静心欣赏,但好歹以后退休总会有吧,只但愿D版的寿命能比我长一点^o^),音乐会也仍然要找机会听(如今这可能是我唯一能专心欣赏大部头作品的场合了),一些熟悉的曲目,也常常会在心里重现,就象Andy在Shawshanks监狱里说的那样:MOZART在我的心中!  --------------------------------------------------------------------------------  阿萨 (2003-09-05 16:43:15) N1  古典音乐已经没落的说法我看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说法!至少在国内不适用。可能是国内一些报刊登载的文章一说到古典音乐就盲目引用外来情报,说什么已经没落了。这种不调查取证的文章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导向,中国读者会把外国发生的现象往自己身上安。国内的音像市场够丰富的了吧,至少比起10几年前要多了好几位数,练琴的孩子更多了吧,现场演出也大大增加了吧,整体趋势肯定是呈上升曲线,这怎么能说是没落呢?更何况国外是不是真没落了也很不好说,怎么算的?还有哪些没算进去的,统计学里的学问大了,人家的危机意识比较强倒是真的。  再说市场,美国大片为什么不遗余力要打入中国,就算盗版再多,还是有人去电影院,中国的市场基数太大了,哪怕只占不大的份额,数目也是惊人的。古典音乐的市场也是同理。目前中国音像市场没有完善的统一规划管理是比较麻烦的事,对今后的发展会不利。但对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没有太大关系。  我看光靠打口盘洋垃圾,培养一批固定的中国爱乐人已经绰绰有余。说明我们确实在增长,但还是没人家多,根本无法导出古典音乐已经没落的结论

对于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 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 二,阿拉伯古典音乐。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记载就有很多的文献了。 但是中国古典音乐最发达的时代应属唐朝。 唐朝的古典音乐融入了很多的西域风情,比如现在大家熟知的二胡,三弦等乐器,其实都是那个时代从西域进入汉人的文化中的,而中国传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笛,箫,古筝,古代鼓。 包括一些古典的舞蹈,都是因为有乐器的影响才出现的。 中国的音律其实在历史上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些事实必须得说明,中国人在音乐受到了古代道教文化的影响。所以音乐上面更加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以音律方面更主要的需要是修身养性。 所有在唐朝之前的音乐,多数为古筝,柳琴等弹奏乐器和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所有我认为,中国古典的音乐对于世界的影响来讲,是很具东亚风格的。 而阿拉伯古典音乐和古代印度音乐则是另外一种“世界”才会有的的风格了。 多数的阿拉伯和印度的古典音乐都是以舞配乐的形式而让人了解的。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条件组成,第一,西亚文化和东亚文化由于亚洲地形的问题导致了分割。(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高度阻止了很多的文化交流。而中国地带的人对于西亚地区的文化借鉴并不是太多。而西亚对以中国文化的借鉴只能是更加的少了。) 第二,自从古代波斯侵占欧非大陆之后,便为波斯文化的传播加快了速度。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阿拉伯民族在古代的时候属于游牧民族,自然对以中国的古筝之类的中型乐器的需要就会降低。反而二胡之类的乐器更加的方便携带,自然而然的更家受到他们的欢迎了,再加上这些民族本身的个性,是游牧民族,比较放荡不羁吧。自然而然对于音律方面需要的便是一种婉转而强硬的感觉了。 所有西亚的古典音乐给现代的人的感觉很难适应,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太多,必定不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了。所有更加希望听到的则是一种稳定而又缓和的音乐。 欧洲古典音乐是很好的一门艺术,我真的忍不住想这样说上一句。 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人物真的是数不胜数呐,不管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他们的音乐更加的灵魂吧,他们的音乐不像中国古音乐那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像西亚音乐那样放荡不羁,而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对于生活得直接标到,对以自己感情的舒服是比较直接的。 而且在乐器方面,似乎欧洲人也是很有天赋,刚强带柔的钢琴,温柔的萨克斯,优雅的小提琴,沉重的大提琴·········· 真的是很美妙哪。 其实欧洲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引领现代的潮流,并不仅仅是乐器和好的演奏师,也不是欧洲的扩张殖民地的问题,而是欧洲音乐里包含了一种蒸蒸日上的写实感觉。 欧洲的音乐对以人们的感情抒发是一种对于社会稳定和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付出的感觉。 还有一些欧洲音乐更是为了人民的生活而创作的,像《流浪者之歌》,《卡农》,《致爱丽丝》······ 对于现代的人民来讲,人民对以生活得写实是很关切的,大家都在现实的社会里,自然会碰到一些钉子,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希望能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用中国古典音乐那样委婉的去化解自己的感情。 所有用现代的眼光看起来欧洲音乐更能帮助现代人的思想,也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其实对比一下就知道。 中国的古典音乐中,有着很浓重的儒家思想,就是以仁为本,张扬的是一种含蓄的美。 而且中国古典音乐因为受到了道教及其他的教派的影响,更加的宣扬的是一种为己之乐。音乐的主要是围着自己的思想而生的。 而西亚音乐则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和感情主义的表达。他们更注重的是短暂的快乐,而不是稳定的永远。 欧洲音乐则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欧洲音乐注重的是众乐乐,而非独乐乐,这点可以说和中国古典音乐恰巧相反。 因为中国人注重的个人的修为,所以导致了对以面子的过于追求,而产生了一种虚伪在音乐里。 而欧洲的音乐却很贴近现实,但是欧洲音乐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欧洲音乐有种过于放纵感情的感觉。如过一个从小就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让他去听欧洲古典音乐,我敢说他只会短暂的沉迷到欧洲音乐里去,而长期的时间他更愿意去听中国音乐。所以,我认为欧洲音乐不如中国音乐耐听。 其实我对于音乐的了解也只是初步的,张钰你要加油喔。

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我见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中国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 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 它时尚, 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 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 礴, 场面壮观而已, 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 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 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 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 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 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 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 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 华丽、 结构方整、 旋律流畅, 很少有戏剧性冲突, 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 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 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 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 和声、 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 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 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 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 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 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 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 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 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 “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 ”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 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 ,乐中有“哲” ,激情洋 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 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 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 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 ,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 “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 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 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 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 ,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 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中外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 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 士的姿态面对音乐、 面对艺术, 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 与安慰。 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 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 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 的心头跳动, 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 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 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 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音乐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也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即便在学习异常紧张的高中,我也会经常听歌、唱歌。音乐可以让我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也可以让我内心的热情迸发出来。音乐所产生的魅力,是我无法阻挡的。于是上了大学,我义无返顾的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而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新接触的最令我欣赏的乐曲要数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了。这部作于1886年的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作品,以其独有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让我对这部作品作者的杰出音乐才能产生了崇敬之情。这位幼年丧父的音乐家,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分,五岁时写出附有钢琴伴奏的歌曲,十岁时就依靠出色的钢琴才能与比利时小提琴家贝塞姆斯合作演出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几个月后更举办首次钢琴独奏会。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佳作不断,包括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F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埃及》等。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

音乐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自已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自已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自己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 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 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 品位提升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正如要实践就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会感受几首曲子听几首歌曲的事情,它是一门学问,需要从最基础的历史文化问题着手,这是音乐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人人都会听歌,但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其中的门道呢?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古筝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钢琴的《命运交响曲》。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诠释有这深刻的体会。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 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 它时尚, 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 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 礴, 场面壮观而已, 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 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 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 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 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 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 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 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 华丽、 结构方整、 旋律流畅, 很少有戏剧性冲突, 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 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 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 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 和声、 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 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 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 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 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 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 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 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 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 “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 ”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 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 ,乐中有“哲” ,激情洋 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 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 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 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 ,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 “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 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 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 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 ,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 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中外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 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 士的姿态面对音乐、 面对艺术, 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 与安慰。 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 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 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 的心头跳动, 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 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 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 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音乐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自已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自已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自己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1500字
  • 古典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 中国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 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