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学期刊编辑题库

考古学期刊编辑题库

发布时间:

考古学期刊编辑题库

第3个题目可以考虑。原因如下: 1、先否定2、3两个。唐代帝陵已有很多研究,你再搞初步就是画蛇添足;非中原是什么概念?这么大的范围怕是搞不了吧。除非是一个遗址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几个或一组青铜器。 2、再说第1个,已有的夏商遗存怕是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都发了,你若做个综合性的研究,难以写出新意,也是初写文章的大忌。 3、做第3个题目因为地域限制可以有所突破,但同时要掌握整个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占有已有的发掘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推断。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作为大一新生,打听这个不太好。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考古编辑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担着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等任务。 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为正处级事业法人单位。从1952年至今,先后担任队长或所长的有赵全嘏、许顺湛、丁伯泉、安金槐、郝本性、杨育彬、杨肇清、孙新民、贾连敏。事业编制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8人,占全院职工的比例为78%。全院设有13个科室:办公室、基建考古办公室、计财科、保卫科、第一(石器时代)研究室、第二(商周时期)研究室、第三(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研究室、科技考古室、技术室、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公共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夏考古》编辑部。下属有郑州、新郑、登封、许昌灵井、内黄三杨庄工作站和郑州西山整理基地。2009年以来,初步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国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省级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个,省级科研基地3个。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白云翔,山东淄博人,1955年12月生。1978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78~1982年,作为考古研究所泾渭考古队成员,在陕甘地区从事田野考古。1983年,调到考古研究所编辑室,开始从事考古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先后负责<考古学报>的责任编辑,主持《考古》编辑部工作和考古杂志社工作。1990年和1994年先后到日本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留学和在奈良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的学习研究。1999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开设秦汉考古课程,后招收秦汉考古方向的研究生。历任研究实习员、编辑、副编审,编辑室学术秘书、副主任、主任,考古杂志社社长,1997年晋升为编审。现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杂志社社长、《考古》月刊和ChineseArchaeoloqy(《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副主编、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题库

一个冷门的专业考试题,浙大数据库里看看吧,应该会有的。

文档之家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上一页下一页微博空间相关推荐相关主题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习题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热门推荐PART 4四级听力综合训练20题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全】郭庆光Translation Exercises - 附答案重庆市第二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十届绍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绍兴科技馆生命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职业礼仪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药物分析习题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通知单海信集团市场定位《生物化学》(王镜岩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LOGIT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沙盘大赛问题答疑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练习答案营销渠道试题与答案(精校版)2016年新课标Ⅱ文综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解析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马来西亚的习俗与禁忌《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高等数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高级英语2第三版课后习题paraphrase原文及答案东大18春学期《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线作业3《统 计 学》期末考试 练习题西南大学[0348]《数理统计》在线作业绵阳某某商品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住小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矿山测量学》试卷参考答案A访问电脑版© 2016 文档之家

这个在谷歌上就可以搜索到,二十年的题的都有。

别集与总集的关系

编辑校对题库

1.苍穹似的( 10 )2.上网聊天( 7 )3.趋之若骛( 11 )4.在陇间( 9 )5.显得金璧辉煌( 3 )6.心情郁闷( 1 )7.编缉和校对( 4 )8.东方明珠上海( 6 )9.编篡辞书( 2 )10.甜甜的哈蜜瓜( 5 )11.请作者改稿( 8 )

试题通!试题通是一款快速导入型的题库软件,它支持导入自己的题库,只需将您的题库整理到一个规范的Word或Excel文档中,只需一键上传,上传导入成功后,就可以在试题通软件上答题考试了!试题通有诸多答题模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试题通的模拟考试大致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普通的模拟考试,系统在某个章节或者整个题库内随机抽取100题进行模拟考试,答题完毕后,系统会自动批阅试卷生成考试成绩;第二种:一种自定义的模拟考试,可以在开考前自己设置考试题型、考试时间、考试题数、考试分数等,设置完毕后进入答题,答题完毕后系统会自动批阅试卷并生成本次答题的考试成绩!另外,还有以质量关分享式的模拟考试,扫码答题!考试发布者可以将考试参数设置好后,通过二维码将试卷分享给好友或学员们答题,在考试发布人的手机端可以随时查看考试情况和成绩排行榜!希望试题通可以帮到您!

应该可以啦!祝好运。

有的,有一个刷题神器APP,是免费的,可以自己导入试题(支持电脑端导题和手机端组题和图片格式),也可以搜索其他用户分享的试题,可以直接用来练习,全部都是免费的,就是有一点不太好,整理题库稍微有点麻烦,其他都挺不错的,主要是免费。

江汉考古编辑部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探索发现

我有一样东西,不知真假

最愿意看徐鸿老师鉴宝,能把正常人忽悠残了,然后好像真懂似的!哈哈

  • 索引序列
  • 考古学期刊编辑题库
  • 考古编辑部
  •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题库
  • 编辑校对题库
  • 江汉考古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