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

发布时间: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

篇茶叶种植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产业的发展论文

这个就难了!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一 前言…………………………………………………………………… 3  1 溶剂萃取法  2 升华法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3  1 步骤 ……………………………………………………………… 4  1提取  2过滤  3蒸发  4 升华  2 方法 ………………………………………………………………… 4  1水提取法  2乙醇提取法  3 30%丙酮水溶液  三 实验结果 …………………………………………………………… 5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四 讨论…………………………………………………………………… 6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班 **** 指导老师:**老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咖啡因提取方法的比较,主要证实提取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咖啡因 升华法 加热器 绿茶  一 前言  茶叶中含咖啡因虽然较低,但因我国是产茶大国,并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资源丰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茶末、茶灰、茶梗,加工1t茶叶产生下脚料20~40kg,当茶叶生产过剩时,低档茶叶大量积压[1]。如何利用这些废茶料和低档茶提取市场紧俏的天然咖啡因,增值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关资料报道,茶叶中咖啡因的质量分数约为1%~4%[1]。多年来,一直有人用不同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主要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和升华法两大类:  1.溶剂萃取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易溶于水、乙醇、氯仿等溶剂的性质(溶解性:1克溶于46ml水,5ml热水(80℃),5ml沸水,66ml乙醇,22ml热乙醇(60℃),5ml氯仿[2]),将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均经浸提、去杂、重结晶等几个主要的工艺流程,获得的咖啡因均为带一个结晶水的制品(C8H10N4O2•H2O)[3]。  2.升华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在温度≥100 ℃是具有升华的性质,将之从茶叶或茶叶浸出物中分离出来。升华法其实是在溶剂萃取法中加入升华过程,与浸提法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种:升华→去杂→重结晶→一水咖啡因;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4]。  本实验利用升华法的第二种方法,即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采用绿茶、陈花茶(绿茶、花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5][6])为原料,选择几种提取剂进行多次实验、比较、改进,以求找到一种成本低,步骤少,操作简单,产量高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步骤  1 提取  将茶叶研碎成茶末,称取茶末5g,放入1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提取剂50ml,加热(用电热套时,水提取剂时不大于100V,其他提取剂不大于70V),煮沸。  2 过滤  将小团棉花放在漏斗颈部,过滤,洗涤茶叶2次,的提取液。  3 蒸发  将提取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熟石灰4g[7],拌,蒸发浓缩至剩余少量液体,摇动蒸发皿,当液体均匀粘在蒸发皿内壁不流下时,小心加热或关闭加热套,用余热蒸干,温度不可过高,否则咖啡因升华。  4 升华  用玻璃棒将成块固体压碎,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2mm。将固体颗粒平铺于蒸发皿底部,盖上滤纸,上方再倒扣一口径略小于蒸发皿口径的漏斗。100V,升华。大约10min后,在漏斗内部出现大量白烟时,关闭加热套,自然冷却15min,小心拿走漏斗,慢慢取出滤纸(不要抖动滤纸),在滤纸下面有漂亮的白色针状晶体产生,收集产品并称量。  2 方法  1水提取法  加热仪器 提取剂体积(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酒精灯 50 10 9  电热套 50 10 1  60 30 2  表-1  注:①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少量液体时,蒸发皿下垫一石棉网。②只有用水提法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一些方法都不用明火加热。  2乙醇提取法  提取剂体积比(乙醇∶水)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0 30 1  1∶1 60 1  1∶1 30 2  1∶1 10 4  表-2  3 30%丙酮水溶液[8]  丙酮(ml) 水(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5 35 10 2  表-3  实验装置  图-1  三 实验结果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酒精灯 水(P1) 10 0048  电热套 水 10 0058  表-4  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纯乙醇(P2) 30 0431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P3) 10 0343,0444,0323,0313  表-5  3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水 10 0058  含水乙醇(1∶1) 60 0247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 10 0343,0444,0323, 0313  表-6  注:以上比例均指乙醇与水的体积比。  四 讨论   加热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用电热套加热比用酒精灯加热产量稍高。  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不宜控制,且受热不均,蒸发时有部分咖啡因升华而损失,导致产量偏低。用电热套加热,可以调节电压,控制加热温度,在不至于使咖啡因升华的温度(<100℃)下蒸发,减少损失。   提取剂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有机溶剂提取比用水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比用30%丙酮水溶液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中,纯乙醇和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相差不多,随着提取剂中乙醇含量的减少,产量也逐渐减少,越来越接近水提法产量。  可见,用含水乙醇(1∶1)提取最佳。进行大批量生产时,乙醇可以回收利用。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对于水煮法,煮沸30min比煮沸10min产量增加进3倍,用这种方法提高产量耗时较长。对于醇提法,煮沸时间越长,产量越低,最佳煮沸时间为10min。本人采取非封闭式煮沸,乙醇有所挥发,若采用不锈钢加热釜[14]或缩合双套管分离装置的改进装置[15][16]提取效果更佳,产量更高。  综上所述,用电热套加热,煮沸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为了节约乙醇,乙醇应回收再利用。  参考文献  [1]韩香、苑庆兰、顾军、曲琦、张秋燕,正交法对咖啡因提取与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天津化工,S2002 , (6) : 4-  [2]柯铭清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修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137-  [3][4]葛宜掌、李斌、金红,茶叶天然咖啡因提取方法进展。精细化工,1996 , 3(2): 55-59  [5]胡秋辉、姜梅、朱建成,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 , 9(2) : 63-  [6]林湘、李俊,中药系,茶叶咖啡因提取工艺的比较。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 , 14(4): 57-  [7]方德国,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的研究。徽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1996 , 6(6): 45-48  [8]阿有梅、张爱岭、周友红、潘成学、孟庆芳、贾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鉴定和含量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S 2000 , (1)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母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

浅谈中国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 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它 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 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茶文化是华夏优秀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一个茶字可以写一部文化史,可写一部外交史,又可写一部诗 史,还可写一部禅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 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 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茶文化从广议上讲,分为茶的自然 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 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对其所做的概括介绍。 1 茶文化启蒙的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 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它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 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 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 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 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 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 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 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 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 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 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 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 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 初现端倪。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 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 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 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 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 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 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 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较唐朝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 茶之风的兴起。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 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 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 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 满意请采纳

好难,自己去梅家坞待上几天,多看看多问问吧,奇怪了你们学校不学的么?我记得我家还给茶叶学生做过50个很小的电炒锅,龙井专用的。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数

这个就难了!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一 前言…………………………………………………………………… 3  1 溶剂萃取法  2 升华法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3  1 步骤 ……………………………………………………………… 4  1提取  2过滤  3蒸发  4 升华  2 方法 ………………………………………………………………… 4  1水提取法  2乙醇提取法  3 30%丙酮水溶液  三 实验结果 …………………………………………………………… 5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四 讨论…………………………………………………………………… 6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班 **** 指导老师:**老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咖啡因提取方法的比较,主要证实提取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咖啡因 升华法 加热器 绿茶  一 前言  茶叶中含咖啡因虽然较低,但因我国是产茶大国,并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资源丰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茶末、茶灰、茶梗,加工1t茶叶产生下脚料20~40kg,当茶叶生产过剩时,低档茶叶大量积压[1]。如何利用这些废茶料和低档茶提取市场紧俏的天然咖啡因,增值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关资料报道,茶叶中咖啡因的质量分数约为1%~4%[1]。多年来,一直有人用不同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主要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和升华法两大类:  1.溶剂萃取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易溶于水、乙醇、氯仿等溶剂的性质(溶解性:1克溶于46ml水,5ml热水(80℃),5ml沸水,66ml乙醇,22ml热乙醇(60℃),5ml氯仿[2]),将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均经浸提、去杂、重结晶等几个主要的工艺流程,获得的咖啡因均为带一个结晶水的制品(C8H10N4O2•H2O)[3]。  2.升华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在温度≥100 ℃是具有升华的性质,将之从茶叶或茶叶浸出物中分离出来。升华法其实是在溶剂萃取法中加入升华过程,与浸提法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种:升华→去杂→重结晶→一水咖啡因;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4]。  本实验利用升华法的第二种方法,即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采用绿茶、陈花茶(绿茶、花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5][6])为原料,选择几种提取剂进行多次实验、比较、改进,以求找到一种成本低,步骤少,操作简单,产量高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步骤  1 提取  将茶叶研碎成茶末,称取茶末5g,放入1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提取剂50ml,加热(用电热套时,水提取剂时不大于100V,其他提取剂不大于70V),煮沸。  2 过滤  将小团棉花放在漏斗颈部,过滤,洗涤茶叶2次,的提取液。  3 蒸发  将提取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熟石灰4g[7],拌,蒸发浓缩至剩余少量液体,摇动蒸发皿,当液体均匀粘在蒸发皿内壁不流下时,小心加热或关闭加热套,用余热蒸干,温度不可过高,否则咖啡因升华。  4 升华  用玻璃棒将成块固体压碎,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2mm。将固体颗粒平铺于蒸发皿底部,盖上滤纸,上方再倒扣一口径略小于蒸发皿口径的漏斗。100V,升华。大约10min后,在漏斗内部出现大量白烟时,关闭加热套,自然冷却15min,小心拿走漏斗,慢慢取出滤纸(不要抖动滤纸),在滤纸下面有漂亮的白色针状晶体产生,收集产品并称量。  2 方法  1水提取法  加热仪器 提取剂体积(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酒精灯 50 10 9  电热套 50 10 1  60 30 2  表-1  注:①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少量液体时,蒸发皿下垫一石棉网。②只有用水提法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一些方法都不用明火加热。  2乙醇提取法  提取剂体积比(乙醇∶水)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0 30 1  1∶1 60 1  1∶1 30 2  1∶1 10 4  表-2  3 30%丙酮水溶液[8]  丙酮(ml) 水(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5 35 10 2  表-3  实验装置  图-1  三 实验结果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酒精灯 水(P1) 10 0048  电热套 水 10 0058  表-4  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纯乙醇(P2) 30 0431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P3) 10 0343,0444,0323,0313  表-5  3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水 10 0058  含水乙醇(1∶1) 60 0247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 10 0343,0444,0323, 0313  表-6  注:以上比例均指乙醇与水的体积比。  四 讨论   加热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用电热套加热比用酒精灯加热产量稍高。  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不宜控制,且受热不均,蒸发时有部分咖啡因升华而损失,导致产量偏低。用电热套加热,可以调节电压,控制加热温度,在不至于使咖啡因升华的温度(<100℃)下蒸发,减少损失。   提取剂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有机溶剂提取比用水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比用30%丙酮水溶液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中,纯乙醇和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相差不多,随着提取剂中乙醇含量的减少,产量也逐渐减少,越来越接近水提法产量。  可见,用含水乙醇(1∶1)提取最佳。进行大批量生产时,乙醇可以回收利用。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对于水煮法,煮沸30min比煮沸10min产量增加进3倍,用这种方法提高产量耗时较长。对于醇提法,煮沸时间越长,产量越低,最佳煮沸时间为10min。本人采取非封闭式煮沸,乙醇有所挥发,若采用不锈钢加热釜[14]或缩合双套管分离装置的改进装置[15][16]提取效果更佳,产量更高。  综上所述,用电热套加热,煮沸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为了节约乙醇,乙醇应回收再利用。  参考文献  [1]韩香、苑庆兰、顾军、曲琦、张秋燕,正交法对咖啡因提取与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天津化工,S2002 , (6) : 4-  [2]柯铭清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修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137-  [3][4]葛宜掌、李斌、金红,茶叶天然咖啡因提取方法进展。精细化工,1996 , 3(2): 55-59  [5]胡秋辉、姜梅、朱建成,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 , 9(2) : 63-  [6]林湘、李俊,中药系,茶叶咖啡因提取工艺的比较。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 , 14(4): 57-  [7]方德国,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的研究。徽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1996 , 6(6): 45-48  [8]阿有梅、张爱岭、周友红、潘成学、孟庆芳、贾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鉴定和含量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S 2000 , (1) :

喝茶喝茶,喝了再查

浅谈中国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 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它 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 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茶文化是华夏优秀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一个茶字可以写一部文化史,可写一部外交史,又可写一部诗 史,还可写一部禅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 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 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茶文化从广议上讲,分为茶的自然 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 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对其所做的概括介绍。 1 茶文化启蒙的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 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它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 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 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 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 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 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 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 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 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 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 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 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 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 初现端倪。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 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 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 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 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 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 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 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较唐朝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 茶之风的兴起。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 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 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 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 满意请采纳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怎么写

咖啡因是生物碱,总体来说水提,酸提碱沉法吧。详细的可以去维普上找。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浅谈中国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 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它 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 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茶文化是华夏优秀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一个茶字可以写一部文化史,可写一部外交史,又可写一部诗 史,还可写一部禅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 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 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茶文化从广议上讲,分为茶的自然 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 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对其所做的概括介绍。 1 茶文化启蒙的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 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它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 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 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 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 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 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 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 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 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 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 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 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 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 初现端倪。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 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 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 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 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 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 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 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较唐朝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 茶之风的兴起。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 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 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 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 满意请采纳

这个就难了!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

咖啡因是生物碱,总体来说水提,酸提碱沉法吧。详细的可以去维普上找。

这个就难了!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一 前言…………………………………………………………………… 3  1 溶剂萃取法  2 升华法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3  1 步骤 ……………………………………………………………… 4  1提取  2过滤  3蒸发  4 升华  2 方法 ………………………………………………………………… 4  1水提取法  2乙醇提取法  3 30%丙酮水溶液  三 实验结果 …………………………………………………………… 5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四 讨论…………………………………………………………………… 6  1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3煮沸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班 **** 指导老师:**老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咖啡因提取方法的比较,主要证实提取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咖啡因 升华法 加热器 绿茶  一 前言  茶叶中含咖啡因虽然较低,但因我国是产茶大国,并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资源丰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茶末、茶灰、茶梗,加工1t茶叶产生下脚料20~40kg,当茶叶生产过剩时,低档茶叶大量积压[1]。如何利用这些废茶料和低档茶提取市场紧俏的天然咖啡因,增值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关资料报道,茶叶中咖啡因的质量分数约为1%~4%[1]。多年来,一直有人用不同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主要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和升华法两大类:  1.溶剂萃取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易溶于水、乙醇、氯仿等溶剂的性质(溶解性:1克溶于46ml水,5ml热水(80℃),5ml沸水,66ml乙醇,22ml热乙醇(60℃),5ml氯仿[2]),将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均经浸提、去杂、重结晶等几个主要的工艺流程,获得的咖啡因均为带一个结晶水的制品(C8H10N4O2•H2O)[3]。  2.升华法  该法利用咖啡因在温度≥100 ℃是具有升华的性质,将之从茶叶或茶叶浸出物中分离出来。升华法其实是在溶剂萃取法中加入升华过程,与浸提法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种:升华→去杂→重结晶→一水咖啡因;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4]。  本实验利用升华法的第二种方法,即浸提→去杂→升华→无水咖啡因,采用绿茶、陈花茶(绿茶、花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5][6])为原料,选择几种提取剂进行多次实验、比较、改进,以求找到一种成本低,步骤少,操作简单,产量高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  二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步骤  1 提取  将茶叶研碎成茶末,称取茶末5g,放入1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提取剂50ml,加热(用电热套时,水提取剂时不大于100V,其他提取剂不大于70V),煮沸。  2 过滤  将小团棉花放在漏斗颈部,过滤,洗涤茶叶2次,的提取液。  3 蒸发  将提取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熟石灰4g[7],拌,蒸发浓缩至剩余少量液体,摇动蒸发皿,当液体均匀粘在蒸发皿内壁不流下时,小心加热或关闭加热套,用余热蒸干,温度不可过高,否则咖啡因升华。  4 升华  用玻璃棒将成块固体压碎,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2mm。将固体颗粒平铺于蒸发皿底部,盖上滤纸,上方再倒扣一口径略小于蒸发皿口径的漏斗。100V,升华。大约10min后,在漏斗内部出现大量白烟时,关闭加热套,自然冷却15min,小心拿走漏斗,慢慢取出滤纸(不要抖动滤纸),在滤纸下面有漂亮的白色针状晶体产生,收集产品并称量。  2 方法  1水提取法  加热仪器 提取剂体积(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酒精灯 50 10 9  电热套 50 10 1  60 30 2  表-1  注:①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少量液体时,蒸发皿下垫一石棉网。②只有用水提法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一些方法都不用明火加热。  2乙醇提取法  提取剂体积比(乙醇∶水)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0 30 1  1∶1 60 1  1∶1 30 2  1∶1 10 4  表-2  3 30%丙酮水溶液[8]  丙酮(ml) 水(ml) 煮沸时间(min) 实验次数  15 35 10 2  表-3  实验装置  图-1  三 实验结果  加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酒精灯 水(P1) 10 0048  电热套 水 10 0058  表-4  提取剂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纯乙醇(P2) 30 0431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P3) 10 0343,0444,0323,0313  表-5  3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加热仪器 提取剂 煮沸时间(min) 产量(g)  电热套 水(60ml) 30 0171,0154  水 10 0058  含水乙醇(1∶1) 60 0247  含水乙醇(1∶1) 30 0324,0302  含水乙醇(1∶1) 10 0343,0444,0323, 0313  表-6  注:以上比例均指乙醇与水的体积比。  四 讨论   加热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用电热套加热比用酒精灯加热产量稍高。  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不宜控制,且受热不均,蒸发时有部分咖啡因升华而损失,导致产量偏低。用电热套加热,可以调节电压,控制加热温度,在不至于使咖啡因升华的温度(<100℃)下蒸发,减少损失。   提取剂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有机溶剂提取比用水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比用30%丙酮水溶液提取产量高。  醇提法中,纯乙醇和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相差不多,随着提取剂中乙醇含量的减少,产量也逐渐减少,越来越接近水提法产量。  可见,用含水乙醇(1∶1)提取最佳。进行大批量生产时,乙醇可以回收利用。   煮沸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对于水煮法,煮沸30min比煮沸10min产量增加进3倍,用这种方法提高产量耗时较长。对于醇提法,煮沸时间越长,产量越低,最佳煮沸时间为10min。本人采取非封闭式煮沸,乙醇有所挥发,若采用不锈钢加热釜[14]或缩合双套管分离装置的改进装置[15][16]提取效果更佳,产量更高。  综上所述,用电热套加热,煮沸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含水乙醇(1∶1)提取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为了节约乙醇,乙醇应回收再利用。  参考文献  [1]韩香、苑庆兰、顾军、曲琦、张秋燕,正交法对咖啡因提取与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天津化工,S2002 , (6) : 4-  [2]柯铭清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修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137-  [3][4]葛宜掌、李斌、金红,茶叶天然咖啡因提取方法进展。精细化工,1996 , 3(2): 55-59  [5]胡秋辉、姜梅、朱建成,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 , 9(2) : 63-  [6]林湘、李俊,中药系,茶叶咖啡因提取工艺的比较。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 , 14(4): 57-  [7]方德国,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的研究。徽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1996 , 6(6): 45-48  [8]阿有梅、张爱岭、周友红、潘成学、孟庆芳、贾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鉴定和含量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S 2000 , (1) :

  • 索引序列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母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数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2000个字怎么写
  • 茶叶加工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