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发布时间: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学报 电网技术 电池 电源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 中国电力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器 微特电机 电化学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显示的是中信鸿科页面吧,应该是换地址了用下图所示地址:

国内电气工程领域核心期刊前十名排名如下: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工技术学报3、电力系统自动化4、电力自动化设备5、电网技术6、高电压技术7、电池8、电源技术9、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0、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引文因子是比较高的,杂志水平也不错。但是难免也有一些很水的文章。因为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关系网,杂志社会有选择的优先发表国网公司内部员工撰写的文章。你问的评职称问题,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都是有用的。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杂志

这方面的核心;电 气 应用电气 自动,化制造业  自动化。三个蛮不错的。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自动化仪表

国内电气工程领域核心期刊前十名排名如下: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工技术学报3、电力系统自动化4、电力自动化设备5、电网技术6、高电压技术7、电池8、电源技术9、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0、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引文因子是比较高的,杂志水平也不错。但是难免也有一些很水的文章。因为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关系网,杂志社会有选择的优先发表国网公司内部员工撰写的文章。你问的评职称问题,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都是有用的。

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

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2008版)中收录的国家核心期刊。其他的还有:TM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电池6电源技术7高电压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电力自动化设备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电力电子技术14高压电器15微特电机16电化学17电机与控制学报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变压器20微电机21电气传动22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应用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27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32照明工程学报

是EI比核心高

l 1977年 创刊,季刊,自办发行。l 1980年 改为双月刊,由邮局发行。l 1981年 由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发行。l 1982年 被确定为水利电力部的专业科技期刊;正式组建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l 1987年 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l 1990年 在国内科技期刊中率先实现使用计算机自行排版。l 1991年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列为中文核心期刊。l 1993年 改为月刊。l 1995年 被评为第一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杂志社配置彩色平面设计制作系统,自行完成广告设计制作。l 1996年 改为国际标准开本,平装胶订; 被评为电力部优秀期刊; 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中,列电工技术类第一名。l 1997年 获第二届华东地区最佳期刊奖; 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获江苏省期刊印刷质量二等奖; 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300个重要核心期刊之一,在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 科技期刊500名表中列第159位。l 1998年 在长期被英国《科学文摘》(SA-EEA,SA-CCA)和俄罗斯《文摘杂志》 收录后,又入选美国《工程索引》(EI);建立《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站。l 1999年 改为半月刊; 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成为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期刊评价指标进入全国前100名,在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表中列第58位,在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类期刊中列第1位; 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获江苏省期刊印刷质量一等奖。l 2000年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再次名列电工技术类第一名;新版《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站建成开通。l 2001年 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l 2002年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资助;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l 2003年 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l 2004年 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被评为第四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l 2005年 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l 2006年 网站全面升级为集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于一体的网络化工作平台。l 2008年 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09年 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荣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

电力系统自动化文献

五 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原则进行配置,二次侧功率因数应根据用户性质测定。根据《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最大负荷时,一次侧不应低于95。《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110kV变电所无功补偿一般取主变容量的1/4~1/6,实际上城区内10kV线路较短,且大部分为电缆网,无功容量较充足,因此以补偿主变损耗为主。变电所无功补偿为主变容量的8%~15%即可,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投切时,10KV电压波动约为5%,满足小于5%的要求。六 10kV中性点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10kV配电网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中断向用户供电。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线路的增多,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电容电流超过10A时中性点应改为消弧线圈接地。九三年起为配合变电所无人值班,国内研制了多种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装置,其原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原调匝式消弧线圈的基础上增加控制装置,由于其原理相对简单,可以运行于全补偿状态,工艺要求低,因此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其它还有调隙式、直流偏磁式、调容式等,均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实用状态。顺便说一下,目前有厂家在消弧线圈调谐装置中附加接地检测装置,其原理与出线保护装置中的接地检测装置是一致的,但使用时二次电缆需增加很多,不宜采用。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当主变无中性点引出时,结合变电所的所用电,在10KV母线上设置接地(曲折)变压器。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10kV中性点改用电阻接地的越来越多。采用电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时动作于跳闸,健全相过电压倍数可限制在8倍以下,进一步降低弧光过电压,电网可采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气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条件和提高人身安全。目前中性点电阻值大致有77Ω(上海)、10Ω(北京、广州)、16Ω(深圳),电阻值大小取值各有利弊,从各地运行情况来看,都是可行的。但在以架空线为主的电网中应慎用电阻接地。七 过电压保护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变电所应设有防止直接雷和雷电波侵入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全户内变电所采用屋顶避雷带防直击雷,屋顶避雷带采用-40×4镀锌扁钢或8圆钢,半户内变电所设独立避雷针对主变进行保护。八 接地变电所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主接地网采用-50×6镀锌扁钢,布置上尽量利用配电楼以外的空地,深埋接地极。变电所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欧姆。考虑到微机保护监控系统对接地要求较高,二次设备室及10kV二次电缆沟接地采用25×4铜排。当110kV采用GIS时,110kV配电装置室也需采用铜排接地。九 防污等级根据《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户外电气设备取污秽等级2级,爬电比距5CM/kV。对于户内设备,该标准中没有规定,但参照《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可取瓷质材料8CM/kV,有机材料0CM/kV。当户外设备户内安装时,可取2CM/kV。十 保护监控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与常规变电所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二次监控设备必须满足现场无人值班要求,目前采用微机保护基本上没有多大疑义了,而监控方式通常有两种模式: 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采用常规二次保护加RTU应该说,两者都能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后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上更先进,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于做成面向对象的层次结构,从技术上讲是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综合自动化设备性能日趋稳定,价格逐渐下调,应作为新建变电所的首选系统,而后者可以作为老变电所改造用。采用综合自动化,就应该采用分布式结构(10kV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减少二次电缆,降低造价,但分布式保护装置应解决配电装置室的散热通风及电磁干扰问题。作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所内不宜设置固定的计算机监视设备(后台机),但应设置能与现场维护调试用便携式计算机相适应的硬、软件接口。另外,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变电所遥测、遥信、遥控量和当地显示量应按《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进行设置,加以统一化、标准化。十一 交流所用电和直流系统 交流所用电变电所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容量为80~100KVA。当变电所设置三台主变时分别接入#1、#3主变低压侧母线,设置二台主变时则分别接入其低压侧母线。所用电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TN系统,额定电压380/220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直流系统直流电源宜采用一组220V蓄电池,容量应满足全所事故停电2h的放电容量,一般为100AH,单母线接线。蓄电池组宜采用性能可靠、维护量少的蓄电池,如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等。直流系统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充电装置实现智能化实时管理,并应设置一套微机直流接地监测装置。十二 建筑物变电所所址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洪水位,变电所土建应采用联合建筑并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外墙面装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内装修应简化实用。建筑物不宜设通长窗,如城市规划要求或采光需要底层可设置假窗或高窗。变电所的防震、消防、通风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无人值班要求变电所附房应从简设置,110kV变电所规模为二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700M2(主变放户外)及9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600 M2,三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200M2(主变放户外)及15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900 M2。十三 结论 变电所主接线应力求简化,宜优先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中等城市变电所宜设置二台主变,大城市可设置三台主变。 为保证10KV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变电所无功补偿宜取主变容量的8%~12%,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 变电所优先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布置在户外)。 110kV应尽量采用装配式结构,慎用GIS。 10kV以架空线为主的系统中性点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全电缆网系统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 新建变电所监控装置应优先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装置应采用分布式结构。 直流系统宜设一组100AH蓄电池组,交流所用电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应与接地变相结合。。 建筑物装修应简单实用,布置上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你找一本中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经典书,看后面的参考文献,里面的外文文献很经典!

  • 索引序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杂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
  • 电力系统自动化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