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电影发展史论文

中国电影发展史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电影发展史论文

1949年后,研究电影如何贯彻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总方针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理论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中间,曾产生过不重视艺术规律、过分强调电影直接为当时政治运动服务的偏向。对此不少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尽管如此,中国的电影理论仍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在电影特性和技巧理论的研究上,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史东山的《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1954)和张骏祥的《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1959)两本专著。史东山从分析小说、戏剧和电影的异同入手,一方面强调“注意电影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整场整景的结构形态,以及场与场、景与景之间的结构形态,而不被分镜头的形式所迷惑”,一方面把电影视像的具像性和小说描写的相对抽象性作对比,强调电影“直感直觉”的视觉艺术性质。把电影的故事叙述和影像表达两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张骏祥针对当时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重视和不熟悉电影特性的问题,着重从艺术技巧角度对电影艺术特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归纳和论述。他阐述了电影具有的具像形象和时空可跳跃的优点与它“一次过”及画面视野局限等缺点,指出正是这些优缺点相反相成,互相制约,构成了其艺术形式的特性,即“鲜明的动作性”、“结构上的简捷鲜明”、“依赖视觉形像,依赖造型表现力”、“要求在生活逻辑之外对蒙太奇逻辑的遵循”等一系列原则。另外解放初期出版的阮潜的《电影编导简论》(1949)和顾仲的《电影艺术概论》(1950)也是这一方面的专著。电影剧作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电影理论中一个很受重视而且富有成就的领域这首推夏衍在1959年发表的写' class=link>;写' class=link>;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根据自己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电影剧作规律的认识。他特别强调电影创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要求电影“准确、鲜明、生动”地“诉之于观众的直觉和联想”。他很重视电影创作的革命功利目的,提出“目的性决定了体裁结构”,认为“电影和戏剧一样需要戏剧性和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因此他特别强调戏剧或情节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影剧作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传统文艺中“剪头绪”、“密针线”等许多经验丰富自己的剧作理论另外陈荒煤的《关于电影文学剧本的特征》(1956)、柯灵的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问题──视觉形像的创造(1955)和《电影文学三讲》(1958)、袁文殊的《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于敏的《本末──文学创作的共同性和电影文学的特殊性》等论文和专著也都对这一领域内的艺术规律进行了积极和富有价值的归纳和总结。60年代初,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道路这一新的课题在理论上引起了重视。袁文殊、罗艺军在《主题、真实性、传统》(1962)一文中把“向传统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提出。他们阐述了电影艺术“具有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认为这是电影艺术“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之一”。他们主张“电影艺术向民族传统学习,主要是向传统的姐妹艺术学习”,认为这种学习包括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艺术技巧等不同的层次。徐昌霖的《向传统艺术探胜求宝──电影民族形式问题学习笔记》以及韩尚义的《环境?情景?情境》、姜今的《论形式美》等文章,分别从叙事和造型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影创作中如何对传统的叙事艺术(特别是说唱艺术)、传统美术和画论的经验进行借鉴的问题。1963年,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出版,这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开拓性工作,它也从一个侧面为电影理论研究提供了帮助。总之,新中国的电影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存在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出现了创作道路的狭隘、构思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和1961年两次就电影工作讲了话,强调解放思想和尊重艺术规律。1962年,瞿白音发表《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提出了“去陈言”、“创一代之新”的主张。这篇文章不仅要求在思想内容方面冲破禁区的宣言,而且提出了在艺术思想上革新的主张。他把“陈言”归结为主题、结构、冲突“三神”,认为它们?之“三新”。但随着左倾错误逐渐向全面发展,电影理论研究出现了停顿和倒退。“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全盘否定了中国电影的历史传统,把“三突出”的样板戏经验强行推行到电影中来。这些理论无视电影艺术的特性,扼杀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使得中国电影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出现了极大的倒退。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世界电影发展史论文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看看这个帖子对你有没有帮助。

论中国电影之发展论文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外国电影对我们没多大影响,中国人还是拍武打(成人的童话),中国人的想象力都被禁锢了,每当外国电影获得很高票房时,中国人就想这种电影我们也应该可以拍出来(如哈利波特),但中国人还是在拍所谓的“大片”,没有行动。 中国电影开始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大部分是抗日,爱情。说话也是用所谓的美声,刚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现在虽有了转变,但粗糙的特效使中国电影无法在科幻,魔幻方面立足。只能往艺术性方面发展。可这种电影也无法取得好的票房(大家看不懂),而且电影趋势是往视觉效果方面发展的,没什么人愿意花这么多钱上电影院看中国的所谓的“大片”,电脑上看就行了。 即使没有视觉效果,想象力也是可以的(如盗梦空间,全中国8亿票房让中国电影望尘莫及)。但等到中国人想到,也要等上个十来年之后。 归结起来,外国电影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依然我行我素,如果不打开禁锢头脑的枷锁,中国电影发展希望渺茫。

中国发展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东海油气争端 钓鱼岛 --------------------------------------------------------------------------------- 国荣(字数有限 古代文明未述) 八年抗战胜利 小日本投降 原子弹 氢弹 神州五号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

真天真。这和打劫有什么区别呢?

我的博客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

论中国发展史论文

巍巍中华, 雄踞亚陆, 山河壮丽, 人杰地灵。她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明著称于世, 而且又是一个富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绵延不断, 与时常新。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中国社会在被动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焕发  着新的历史特点, 激励和启迪中国人民去谱写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中华振兴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 反对侵略, 维护独立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独立、自由的民族, 从不甘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和奴役。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当有“ 世界的工场”之称的英国凭借近代的武力发动侵略后, 中国人民无所畏俱、不甘屈服、英勇抗敌、反对投降, 成了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中心内容。“ 上公声望慑蛮夷, 一檄贤于十万师” 。在伟大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中, 具有爱国重民思想的林则徐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英雄。他受命赴广东查禁鸦片, “ 原知此役乃蹈汤火, 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 决心“ 为中原除此巨  患’, 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夭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勒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 因义生愤愤生勇” , “ 家室田庐须保卫” 。面对英军的野蛮入侵, 三元里人民义声如雷, 手  持犁锄和简陋武器, 齐心合力把“ 强徒摧’, 。“ 奉命剿贼, 有进无退” , 不惜“ 为国捐躯’, 。这  就是关夭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们的精忠报国思想。“ 守士之义, 不可以不死。” 富有报国情  操的姚怀祥等爱国文官亦能同赴国荡。乍浦、镇江驻防旗兵的血战, 隆福兵败自刻, 海龄合家殉  难, 则充分表现了少数民族官兵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子随父死不顾身, 母闻子死数点  首’ 。葛云飞的老母称赞儿子死得忠勇, 陈连升、朱桂都是父子同殉国难。大学士王鼎甚至以尸谏反对投降。这种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和感人肺腑不甘屈服的顽强的斗争精神, 是一个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可贵的品格。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民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通过历次民族保卫战争、边疆自卫反击战争、反洋教斗争、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其他各种反侵略斗争形式, 为反对外国侵峰, 捍卫民族独立, 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斗争。所以资本帝国主义永远不能实现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  第二, 面向世界, 善师人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自明清以降, 由于封建经济的停滞, 中国日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行程。从中外关系来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比自己先进的外来势力的侵略并被其打败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历史厄运, 但也因此促使她逐渐从闭塞、自满、愚昧、落后的状态中觉醒。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 中国有识之士称中国  社会状况和中外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为“ 古今之变局” , 从中总结出落后挨打的教训, 多维地认识西方世界, 多维地反省中国自身, 在忧愤、求索和抗争中探寻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道路。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以求实的态度正对现实, 不断自我克服陈旧观念, 注意“ 洞悉夷情” , 组织翻译西洋书报, 编撰《四洲志》, 首先开眼看世界。魏源心怀战败的“ 积感” , 发愤作《圣武记》和《海国图志》, 要求“ 过时而悔” , 主张通过“ 以夷款夷” 开门通商, “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林、魏的“ 师夷制夷”主张是一种包容“ 知夷”和“ 师夷”两方面内涵的完整的反侵略思想。但当时除林、魏主张“ 师夷”外, 大多数爱国者,包括疾呼“ 欲中国稍习夷事”的姚莹在内, 仍只是停留在要求“ 知夷”的层次上, 而对“ 师夷”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这表明, 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在其起始时就具有艰难曲折的性质。只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所受的打击更加严重, 教训更加深刻, “ 师夷长技”的主张才被付诸实践。追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中国人又从对洋务运动理性偏误的检讨中提高了认识, 近代中国学习外国的潮流被推进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表明, 中国由于落后一再挨打, 这又激发人们要求向外国学习。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始终包含反对外国侵略和学习外国先进两方面的内涵。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最先体现了这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关系。魏源征引古语说过“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不能扭转落后挨打的局面, 除了由于帝国主义的贪婪和凶残外, 从中国自身的因素考虑, 这与“ 不善师外夷”有关。再之, 近代世界自资本主义产生后, 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 从而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一体化的趋向。从此, 任何一国的存在和发展都  离不开世界, 离不开世界市场。不管你愿意与不愿意, 自觉与不自觉, 都必须以某种方式进入世界市场, 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坚决反对“ 封关禁海”。张际亮也说“ 今日之势, 既不能闭关绝市以清其流, 则唯有因势补救而已” ⑩ 。魏源则从对英国“ 专行贾,且佐商贾以行兵’。的认识出发, 提出通过“款夷”通商以实现“ 自修自强” 。自魏源的《海国图志>奖励国民对外之观念气“ 国人亦因有是书略知求知识于世界’, , 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和世界市场意识逐渐明朗和开阔起来。王韬盛赞魏源的“ ‘师长夕一说, 实倡先声” 。并认定“ 中外通商之举, 将与地球相终始’, 。, 不可逆转。为此,郑观应阐发“ 商战”思想。及至孙中山则更高倡“ 行开放主义, “ 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 。可见, 从鸦片战争起, 面向世界, 善师人长, 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和国际竞争, 是近代爱国主义潮流的又一重要内涵。  第三, 注重“ 内治” , 致力富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内省意识传统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者充满反求诸己的愤发图强精神。他们怀有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 批判现实, 呼吁改革。鸦片战争前夕,龚自珍强调“ 夭地, 人自造, 众人自造, 非圣人所造” ⑩ , 慨慷悲辛, 呼唤风雷, 憧憬“ 更法” 。鸦片战争后, 魏源及时总结了战争失败的教训, 提出了“ 自修自强”和“ 富国强兵”的口号。他从“ 御夷” 、“ 善后”的角度, 强调“ 治内详于治外” 、“ 以治内为治外” 。他从外御强敌必先革除弊政这种重视“ 内治”的思想出发, 要求克服“ 人心之寐”即愚昧昏庸和“ 人才之虚” 即虚骄浮夸的中国政治的这“ 两大积患” ⑩ , 使中国政治清明, 社会充满生机, 从而借以转弱为强, 使外国侵略势力折服。他非常重视和强调当政者在开启“ 人心” 、转移“ 风气” 、“ 自修自强”方面的作用。他用彼得大帝向“ 西洋”“ 学习工艺”使俄国称雄欧洲的故事, 劝谏清廷“ 厉精淬志” , “ 足国而足兵”。, 使中国臻致富强。这种注重“ 内治” , 致力富强, 把反对侵略和学习西方、外御强敌和内革弊政结合起来的爱国主张, 代表了近代爱国主义新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者还有一个突出的可贵之处, 这就是他们富有重民思想。他们相信民众有爱国心, 爱国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侵略力量。他们高度相信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魏源在提出学习西方造炮制船时, 主张除官办外, 应允许商办和从事民用产品的制造。并说“ 风气日开, 智慧日出, 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他相信中国人民能像西方各国人民那样使国家臻致富强。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能够振兴的希望所在。一个民族如果失掉必要的自信, 那就很难振作, 就会丧失前途。鸦片战争时期,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者, 充满发愤图强精神, 重视“ 内治” , 呼吁改革, 高度相信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这种爱国与重民相结合的情思, 弥为珍贵。他们无愧是近代爱国主义的“ 前驱先路”总之, 自从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历史帷幕后,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开始以反对侵略、维护独立、面向世界、善师人长、注重“ 内治” 、致力富强等为主要内涵, 这就把优患与发愤、求索与开拓、爱国与重民、御外和治内、民族精神与世界观念结合起来, 从而开拓了近代中国爱国主  义潮流的新方向。当年, 国势砧危, 人民苦难, 从林则徐、魏源到康有为、孙中山等近代爱国者不断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使近代中国民族振兴之路逐渐明亮。今天, 中华国运已经回转, 香港已经回归, 只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沿着立足祖国、放眼世界、振兴中华的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的二十一世纪前景和现代化事业必将更加灿烂和辉煌

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东海油气争端 钓鱼岛 --------------------------------------------------------------------------------- 国荣(字数有限 古代文明未述) 八年抗战胜利 小日本投降 原子弹 氢弹 神州五号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

豆腐控制技能留不住帮不了你吃醋vv估计

我的博客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

  • 索引序列
  • 中国电影发展史论文
  • 世界电影发展史论文
  • 论中国电影之发展论文
  • 中国发展史论文
  • 论中国发展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