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好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好

发布时间: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好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论小说的误乐性 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文学创作情感论 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 论艺术真实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论艺术直觉 论艺术虚构 论典型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论审美变形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论朴素美 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论审美现代性 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 冰心小诗研究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故事新编》研究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腐蚀》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胡风的诗和诗论 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瞿秋白杂文论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试论高觉新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苏青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论徐志摩的诗 论闻一多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论穆旦的诗 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论沈从文的《边城》 萧军小说研究 论田汉的戏剧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 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 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 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论咏物诗 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茶馆》简论 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金庸小说主题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张平《抉择》的意义 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汉语词义的演变 ××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当代笑话论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论洪水神话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论神话的影响 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论×地的人物传说 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论×地的英雄传说 论×地的历史传说 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论×地的嘲讽笑话 论×地的幽默笑话 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论×地的民谣 论×地的民歌 论×地的山歌 论×地的民间小调 论×族民歌 论×地的劳动歌 论×地的农民苦歌 论×地的长工歌谣 论×地的工人苦歌 论×地的妇女苦歌 论×地的讽刺歌谣 论×地的情歌 论×地的仪式歌 论×地的儿歌、童谣 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论×地的政治谚语 论×地的劳动谚语 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论谜语的历史 论×地的谜语内容 论×地的谜语分类 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论×地歇后语分类 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论×地相声 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许慎六书说论评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形声字起源试论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主谓间“之”字探源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通过上半年自考本科全部笔试和实践课程考核的考生,已开始撰写论文。作为指导考生论文写作的主考高校老师,提醒考生在撰写过程中论文题目的设计不要太大,通过运用论点、论据分析将题目阐述清楚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是考生通过几年专业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考查。在以往指导论文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确定不了论文题目,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将题目定得过大,而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现文不扣题,题不点睛的现象。还有考生在选题时只考虑文献资料是否丰富,而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在论文写作时被大量的文献资料所左右,总觉得题目不妥。如论李白诗歌特质,题目范围可再小些为论李白诗歌特质中的“侠”,就足以发掘出一篇论文,可就李白诗歌特质中的“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存在哪些说法、争议,已有的论点是什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出原因。论文题目确定后,在进一步写作中,考生要围绕题目,突出主题。本科论文不要求有多少创新思想,也可以选择前人研究过的方向,根据所选主题,了解历史及现实存在哪些争议、各家各派有哪些论点、哪些共识,能针对争鸣,摆出观点并说出原因,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仍以古代汉语中 “李白”为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对李白诗歌的评价从宋朝就已开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对李白作品及其生活背景有过论述。经历数百年研究后,今天的“李白研究”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生平、性格、思想研究、诗歌的艺术成就、诗歌艺术渊源及对后人的影响等,在这几个主要领域中还包含了若干研究分支,如“诗歌的艺术成就”包含了研究李白诗的特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李白乐府诗的成就、绝句诗的成就、律诗的成就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历史上某一学说或评价发表观点。确定了主题,考生就可以围绕主题给论文拟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如李白诗歌中的“侠”),不要出现题目失当的情况。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

历史小论文的格式无特殊要求,和平常一样,你只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再用事实论证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2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3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5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1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2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1、表2(式5)等。 4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25、我读海子的诗26、重读寻根小说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孔子与《诗经》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11、楚文化与楚辞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13、论屈原的人格美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21、李白山水诗研究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28、《琵琶行》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31、《西厢记》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33、汪道昆之短剧34、徐渭(谓)的《四声猿》35、汤显祖36、孟称舜37、沈自徵(徽)之剧作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46、论王熙凤形象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5、“文学自觉”说新探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九)、西方文论方面: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4、从叔本华到尼采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十)、比较文学方面: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5、钱钟书论“通感”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一)、美学方面: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3、美感特征简析4、论审美想象5、论悲剧与崇高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的

通过上半年自考本科全部笔试和实践课程考核的考生,已开始撰写论文。作为指导考生论文写作的主考高校老师,提醒考生在撰写过程中论文题目的设计不要太大,通过运用论点、论据分析将题目阐述清楚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是考生通过几年专业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考查。在以往指导论文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确定不了论文题目,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将题目定得过大,而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现文不扣题,题不点睛的现象。还有考生在选题时只考虑文献资料是否丰富,而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在论文写作时被大量的文献资料所左右,总觉得题目不妥。如论李白诗歌特质,题目范围可再小些为论李白诗歌特质中的“侠”,就足以发掘出一篇论文,可就李白诗歌特质中的“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存在哪些说法、争议,已有的论点是什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出原因。论文题目确定后,在进一步写作中,考生要围绕题目,突出主题。本科论文不要求有多少创新思想,也可以选择前人研究过的方向,根据所选主题,了解历史及现实存在哪些争议、各家各派有哪些论点、哪些共识,能针对争鸣,摆出观点并说出原因,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仍以古代汉语中 “李白”为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对李白诗歌的评价从宋朝就已开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对李白作品及其生活背景有过论述。经历数百年研究后,今天的“李白研究”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生平、性格、思想研究、诗歌的艺术成就、诗歌艺术渊源及对后人的影响等,在这几个主要领域中还包含了若干研究分支,如“诗歌的艺术成就”包含了研究李白诗的特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李白乐府诗的成就、绝句诗的成就、律诗的成就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历史上某一学说或评价发表观点。确定了主题,考生就可以围绕主题给论文拟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如李白诗歌中的“侠”),不要出现题目失当的情况。

历史小论文的格式无特殊要求,和平常一样,你只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再用事实论证就可以了。******************************************************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2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3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5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1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2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1、表2(式5)等。 4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论小说的误乐性 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文学创作情感论 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 论艺术真实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论艺术直觉 论艺术虚构 论典型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论审美变形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论朴素美 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论审美现代性 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 冰心小诗研究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故事新编》研究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腐蚀》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胡风的诗和诗论 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瞿秋白杂文论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试论高觉新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苏青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论徐志摩的诗 论闻一多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论穆旦的诗 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论沈从文的《边城》 萧军小说研究 论田汉的戏剧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 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 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 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论咏物诗 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茶馆》简论 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金庸小说主题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张平《抉择》的意义 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汉语词义的演变 ××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当代笑话论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论洪水神话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论神话的影响 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论×地的人物传说 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论×地的英雄传说 论×地的历史传说 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论×地的嘲讽笑话 论×地的幽默笑话 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论×地的民谣 论×地的民歌 论×地的山歌 论×地的民间小调 论×族民歌 论×地的劳动歌 论×地的农民苦歌 论×地的长工歌谣 论×地的工人苦歌 论×地的妇女苦歌 论×地的讽刺歌谣 论×地的情歌 论×地的仪式歌 论×地的儿歌、童谣 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论×地的政治谚语 论×地的劳动谚语 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论谜语的历史 论×地的谜语内容 论×地的谜语分类 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论×地歇后语分类 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论×地相声 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许慎六书说论评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形声字起源试论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主谓间“之”字探源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汉语史专题论文

一:汉字发展史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原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燕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在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盛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还不懂字体的时候,本人小时候就被要求练习行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汉字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又辛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汉字发展史纲要》,这项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2、关于汉字的优缺点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用几十个字母记录词语语音的表音文字;二是兼表音和表形的汉字。这两类文字体系,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欧洲的一些学者认为,表音字是最进步的文字,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这种偏见被国内的一些学者所接受,他们在书刊上谈到汉字时,很少说到汉字的优点,这是片面的。  汉字的优点。汉字的最大优点,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语言规范化,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汉字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言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一样。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碍人们思想交流。汉字的另一优点,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所谓无理性,是指纯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有理性文字如汉字,它除了表示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如"水"字,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再如"汪"、"洋"两字,用"水"表示类属,用"王"、"羊"表示读音,叫做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识别和记忆。  汉字在表音方面的缺点。汉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长期被当作假借字使用,这是汉字中的表音字。由于它的数目不大,且多为常用字,可以不谈。在这里,只讲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大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表形字,用以当作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汉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点,而主要是以下三点:a,形声字的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同一个声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三声。c,汉字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如"参"字,在"参加"、"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  3、关于汉字的简化问题  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又扩大了简化字的范围和字数,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汉字改革。经过四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和书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另一方面看,简化字也并非全无可议之处。如"邓"、"欢"、"难"、"树"、"戏"、"对"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声韵不同的声符,有些草书楷化的写法同楷书的结构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处。但文字的规范一经确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汉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待汉字也要像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一是要继承传统而不能割断传统,二是要改革,按照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交际工具。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汉语汉字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国教汉语的教师中,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大陆,在教汉字时自然就会出现繁简两套教法。对这两套教法是否统一,或如何统一,有待海峡两岸及海外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讨论解决。  4、关于汉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1958年国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以及给汉字注音。目前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还有扩大的可能。如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写这个字,书刊中的难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时,有人主张用拼音方案拼译等。可以预测,这套方案将会同汉字一样长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认为,人类语言的书面符号都应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文字一概视为落后文字。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一,它不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载体,而且在现在,仍然是全国人民以及国外炎黄子孙的共同交际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这个文字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新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5、关于汉字的教学问题  按照汉字的教学方法教学汉字,这个原则是对的。但是,陈腐的"六书"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必须改革。这项成果根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并在唐兰先生"三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声这个"新三书"说。它包括了"六书"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转注"。表形字包括"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这三书;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称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假借中还有一种借形字,无中生有,徒乱人意。在唐兰先生的"三书"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强分为象形和象意两类,都不妥当。"新三书"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纠正了前辈的不足之处。掌握"新三书"的划分标准,对于汉字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今年八十九岁高龄的刘又辛先生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记中写到:"这本书终于写成,算是了却了五六十年来的一点心愿。······这部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因为有了一点资助,这部书才得以完稿。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交了这份答卷,希望我们没有白白耗费了人民的这点宝贵资金。"著名语言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学良先生说:"这部《汉字发展史纲要》是(刘又辛)积多年对汉字研究的成果,与其传人方有国合著公之于世的,不但理清古今汉字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且从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汉字改革的方向和汉字教学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是一部研究汉字史和文字改革的务实的论著。"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25、我读海子的诗26、重读寻根小说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孔子与《诗经》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11、楚文化与楚辞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13、论屈原的人格美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21、李白山水诗研究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28、《琵琶行》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31、《西厢记》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33、汪道昆之短剧34、徐渭(谓)的《四声猿》35、汤显祖36、孟称舜37、沈自徵(徽)之剧作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46、论王熙凤形象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5、“文学自觉”说新探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九)、西方文论方面: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4、从叔本华到尼采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十)、比较文学方面: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5、钱钟书论“通感”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一)、美学方面: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3、美感特征简析4、论审美想象5、论悲剧与崇高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 索引序列
  •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好
  •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
  •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的
  • 汉语史专题论文怎么写范文
  • 汉语史专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