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学杂志文章

科学杂志文章

发布时间:

科学杂志文章

Science一般登刊的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非常有成就的科学家发布的文章,对于哪项科学研究有突破性成就的。

5本子刊:《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2015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期刊简介《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数科学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477。虽然《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但发表文章并不需要AAAS的会员资格。《科学》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极其激烈,因为发表在这样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为作者吸引关注并有助于其职业发展。但是提交给编辑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皆须同行评审。

Science接收如下这些文章,要求很高的,国内一年也没多少篇综述(Review)文章一般长度为4个版面,讨论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进展,着重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都要经过审稿。这类文章要求有摘要、概括主要观点的引言和反映章节主要内容的小标题。参考文献建议不要超过40条。 技术特写(T Sight)2000单词以内,介绍当前的试验技术以及新出版的软件。 研究成果栏目是《Science》杂志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报告(Reports)、简讯(Brevia)和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研究成果栏目中的论文考虑到广泛的读者群,因此,介绍研究工作背景和其重要性的引言、清晰的图片及说明十分重要。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栏目发表反映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长度不超过4500单词或5个版面,包括摘要、引言和加有简短小标题的内容部分。参考文献建议最多不超过40条。报告(Reports)栏目发表新的、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长度不超过2500单词或3个版面。报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参考文献应在30条以内。 简讯(Brevia)报道能够广泛吸引科学家的、学科间的实验和分析结果,长度不超过800单词或1个版面。 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讨论《Science》周刊过去6个月内发表的论文,长度不超过500单词。原文章作者将被给与答复评论的机会。评论和答复都要得到评议和必要的编辑。讨论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电子版。

儿童科学杂志文章

《环球探索》,德国引进版,具有国际化视野 ,比国内制作的好

首先应该多带孩子去玩,让他认识玩过程中一些简单东西,多给他讲解,最好附有一些相应的故事;其次可以给他看一些漫画性的图片或者画册比较成熟点的儿童可以看一些像十万个为什么的画册,孩子不懂的地方最好先教他找答案的方法,是在那样让他很难理解用自己的一些言语去辅助他;最后我建议您在网上找一些相应育婴的视频(当然可以看书但是视频效率高点)来看看。 祝你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科普文章是说明文的一种,它通常向人们介绍某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产品,告诉人们某一个自然现象,提示科学道理。儿童科普文章往往以文学的表现手法来介绍科学知识,如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等。这样能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会说话的灯》,是用拟人的手法把“灯”当做会说话的人,用“灯的语言”介绍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汽车的指示灯、船上的航标灯等的不同作用。这样写,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活泼有趣,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少年电脑世界》,《探索历史》,《少年交际与口才》,《探索财富》等,很多拓展知识,很不错

科学杂志封面文章

读者 科学

没看到previous issue

play boy

格言

科学杂志发表文章

不清楚提问友的是啥麽期刊,在这我先给你说过程让你熟悉一下要准备好自己的文章,其次需要找到自己要发的期刊,因为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考虑你发表讠仑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讠仑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代发的话,一般就是你自己先和他们沟通好发表论文的要求什么,如果他们能满足你的要求就会让你把文章给他们,他们会让编辑审核一般就是1-2天,通过后他们通知你接着就安排发表的期刊了。顺便告诉你摆渡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找曾编辑。我就是在这里发表的,杂志也拿到手了,合作过几次庭畅顺的。

Science接收如下这些文章,要求很高的,国内一年也没多少篇综述(Review)文章一般长度为4个版面,讨论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进展,着重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都要经过审稿。这类文章要求有摘要、概括主要观点的引言和反映章节主要内容的小标题。参考文献建议不要超过40条。 技术特写(T Sight)2000单词以内,介绍当前的试验技术以及新出版的软件。 研究成果栏目是《Science》杂志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报告(Reports)、简讯(Brevia)和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研究成果栏目中的论文考虑到广泛的读者群,因此,介绍研究工作背景和其重要性的引言、清晰的图片及说明十分重要。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栏目发表反映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长度不超过4500单词或5个版面,包括摘要、引言和加有简短小标题的内容部分。参考文献建议最多不超过40条。报告(Reports)栏目发表新的、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长度不超过2500单词或3个版面。报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参考文献应在30条以内。 简讯(Brevia)报道能够广泛吸引科学家的、学科间的实验和分析结果,长度不超过800单词或1个版面。 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讨论《Science》周刊过去6个月内发表的论文,长度不超过500单词。原文章作者将被给与答复评论的机会。评论和答复都要得到评议和必要的编辑。讨论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电子版。

自己多用用心,写一篇好的论文。可以在sci的杂志上投稿,然后经过审稿,等环节就可以了a

Science是爱迪生创办的,所以一般刊登科学类的文章多一些。

遗传学杂志科普文章

可以通过知网查看naturegenetics的文章。《Naturegenetics》是一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杂志。ISSN是1061-4036。《Naturegenetics》中文名为《自然-遗传学》,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杂志。NLM缩写:NatGenet语言:英文ISSN:1061-4036ISSN:1546-1718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Naturegenetics》中文名为《自然-遗传学》,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杂志。

我这是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选自《自然》)。你还可以看到更多,在参考资料里。鸟类手指同源问题,是鸟类起源研究上一直困扰古生物学家的一个难题,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6月1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假说。这一假说将有望消除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在鸟类手指同源问题上的矛盾观点。 以往的化石材料显示,鸟类的祖先——恐龙,有5个手指,在向鸟类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2个外侧两指(相当于人类的无名指和小拇指)首先退化并消失,最终形成鸟类的具有3个手指的手部。但是,现代发育生物学研究却表明,鸟类保留了中间3指,也就是说,在鸟类演化过程中,最外侧和最内侧的2个手指(相当于人类的大拇指和小拇指)退化消失了。这样,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在鸟类手指同源问题上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也成为少数学者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假说的力证。此后,古生物学家和发育生物学家提出了各种假说,试图消除这一矛盾,但这些假说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不久前,徐星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被徐星等人命名为泥潭龙。泥潭龙属于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角鼻龙类,是角鼻龙类这类分异度很高的恐龙类群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成员之一。它没有其他角鼻龙类恐龙头部通常具有的脊或角,更加奇特的是,泥潭龙也没有牙齿,却有一个像鸟类一样用来切割植物的喙,它还具有常见于植食性恐龙当中的胃石。这些现象表明,尽管兽脚类恐龙的多数成员均为肉食性动物,泥潭龙却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植食性的代表,就像今天的大熊猫。这一发现显示,兽脚类恐龙早在距今大约6亿年前就有了明显的生态分异。 最令研究者兴奋的是,泥潭龙有着不同寻常的手部结构。像很多其他早期兽脚类恐龙一样,泥潭龙保存了4个手指,但是其第一指却严重退化了,第二指非常发育。这显示了一种与其他早期兽脚类恐龙完全不同的手指退化模式。徐星和其合作者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兽脚类恐龙的手指退化模式远比过去人们认为的复杂。 在得到这种提示后,徐星等人重新观察和分析了以往发现的一些兽脚类恐龙的手部结构,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许多兽脚类恐龙的手部特征都暗示着一种复杂的退化模式。综合新的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徐星和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外侧转移假说来解释恐龙手指的演化。他们认为,最早期兽脚类恐龙退化了最外侧的手指(第五指),但随后伴随着恐龙猎食行为的变化,第一指(最内侧的手指)也退化消失了,这样具有三个手指的僵尾龙类(包括著名的跃龙以及伶盗龙)实际上保留了中间的3个手指,但由于发育机制的变化,同源异型转化造成了中间3个手指发育了内侧3个手指(也就是第一指至第三指)的形态。也就是说,包括鸟类在内的具有3个手指的僵尾龙类所保存的3个手指头其实是第二、三、四指,改变了关于僵尾龙类保存了第一、二、三指的传统观念。这样,存在于古生物学和发育学资料之间的矛盾就消除了。 徐星和其合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现代发育学资料,认为外侧转移假说能够用现代发育学机制进行解释。他们还首次在古生物学研究中采用了动态同源检测的方法。 动态同源检测是一种用于基于分子生物学资料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通过这一方法,他们为外侧转移假说提供了更多支持。 根据徐星的介绍,有关鸟类起源的研究,需要包括古生物学、现代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整合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有望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演化事件”。近年来,徐星的研究小组在羽毛和翅膀等重要结构的演化研究方向上多次尝试将古生物学和现代发育生物学资料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泥潭龙研究得到了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方面的支持。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

  • 索引序列
  • 科学杂志文章
  • 儿童科学杂志文章
  • 科学杂志封面文章
  • 科学杂志发表文章
  • 遗传学杂志科普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