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闻编辑知识

新闻编辑知识

发布时间:

新闻编辑知识

一是认识并强化流程。流程无形,在生产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在。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着有形的产品的质量。好的流程将会产出好的产品,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产品质量之母。就报业现行体制机制做流程管理难度较大,颇具挑战性,但随着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深化,淡化层级管理,打破条块分割,实行以质量、以读者为中心的流程管理已势在必行。 二是渐进式而非颠覆式。对我国报业来说,流程管理是一个新课题,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特殊性不宜也不可能进行彻底地颠覆和重组。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说明,渐进式的系统化改造比全新设计的激进变革更有效,路要一步步走。梳理流程:找出目前报纸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流程:深入剖析低质量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对提高报业竞争力的影响,尽可能地取得量化数据;确定关键流程:找出亟待解决的流程并确定其内涵外延、起止点;改进优化流程:对于那些重复多余、扯皮推诿、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等不能产生增值效益的流程加以简化归并;运作并控制新流程:监控新流程的实施,如出现新问题,又开始一个流程改善的新循环。通过对众多"关节点"及其衔接不间断的改善,流程运行中的障碍一个个消除,最终实现产品"质"的飞跃。 三是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看看麦当劳的做法:其收银服务系统流程被称之为"六部曲":第一步,您好!欢迎光临;第二步,请问您堂食还是打包;第三步,请问您需要些什么?把内容输入到POS机里;第四步,把所有的食品给客人备上;第五步,报价格,收钱找钱;第六步,谢谢,欢迎再来。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全世界每天有3万人以不同的语言和口音重复着同样的内容,这一严格的流程简捷而有效。麦当劳管理者认为,好的流程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捷越好。采编流程不可能如此简单、平面,但设计应注重实操性、流畅性、科学合理,简捷可行。 四是充分地沟通。在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和生产体系中,成败系于有没有顺畅的沟通。办报也是一样,只有加强各采编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采编与广告发行部门之间、与校印之间、与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在一个"语境"中、平台上对话,才能实现交流顺畅,运行高效,形成流程竞争力。 五是创建学习型报社。"丰田"模式实际上是"多点对多点"的人性化交流网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其机制体制使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师徒关系,相互之间的"传、帮、带",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中,产品趋于完善,而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彼此之间的交流、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与产品质量形成一种正比关系。对于报业,老记者的传帮带仍然应提倡。 六是企业文化与制度激励。流程管理不是万能,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精益生产"既是流程的典范,同时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内化",就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和理念及价值观灌输到企业的神经末梢,融化在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变为每个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流程管理不可能孤立开展,需要和机制、体制、制度、绩效考评等有效有机地结合。在一些报社,规章制度很完备,但重制定轻执行甚至形同废纸,这样的制度制定得越多说明管理上的漏洞越大;还有的制度"预防和处罚"有余,激励机制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应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在制度中增加奖励的内容和力度,促使职工主动去关注流程,从而使流程得到优化。

简单说下编辑编好稿件和主持人出像的串联词;主持人出像进入后期制作审片播出

1事先要了解被采访者的资料,拟好要采访的问题(虽然这个不在演播室进行但是十分重要)2现场采访录像3后期剪辑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 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新闻编辑百科知识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竞争激烈,任何媒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 “守门人”,编辑的职责决定了其责任的重大。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广播编辑以及电视专题、文艺编辑相比,有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因而电视新闻编辑 的素质尤为重要。而素质是要靠培养的,有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从事新闻编辑(组织、选编、加工整理文字、音像、审阅等)、编排,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 出。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决定电视新闻编辑至少应具备八大素养——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 (一)政治素养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区分电视新闻编辑与文艺、电视剧等其他类型编辑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电视新闻除了大众传媒都有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上就是党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政治素养欠缺,编辑把关不严,一些错误和 不妥在省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或者宣传报道不得力,没有及时反映时代精神,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岗人员不注重政治学习,有重专业 技术技巧轻政治修养的倾向。如果政治素养欠缺,工作就像“盲人摸象”,看问题片面,或顶多做一些文辞修饰方面的改动,而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真正价值,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有甚者,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漏掉最重要的新闻。一些年轻从业人员往往存在这方面的不足。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光有对“什么是 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的来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对世界真、善、美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相对报纸、广播而言,电视新闻对“时效”的要求更高。所以,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求实、求准、求新、求快、求变应当 是必备的意识、素质和工作作风,而刻板、保守、因循守旧、反应迟缓则是大忌。抓社会主流、抓最新动向应当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长期训练的素质之一。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 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三)编辑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看家本领。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的总体素质最终要通过 编辑素养显现出来。编辑的思维运行方式应当是“求同存异”,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 、整理,去粗取精,加工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最后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 表现出来。新闻编排是若干单条新闻的有机组合,从整体上体现该媒体的报道思想。新闻编 排与单条新闻的编辑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单条新闻编辑是基础性编辑工作,是新闻编排的“砖瓦”,新闻编排则为单条新闻编辑提供最终的价值体现平台,只有两者有机融合,才能最终完成编辑工作。目前,某些电视台存在轻视日常基础性编辑工作的倾向,导致从业人员不重视自身编辑素质的培养,看不起基础性的编辑工作,出新闻精品也就较难,同时,对年轻人的成长、对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采访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又一基本功。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这样,才能在编辑时将前后期工作有机结合,创造出精品。 (五)电视素养是对电视新闻编辑的特殊要求。相对于报纸、广播编辑而言,电视新闻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画面的剪辑——静接静、动接动、起幅落幅等以及同期声的运用。画面剪辑应同时遵循事件发展、人物关系 内在逻辑原则和与解说词声画对位原则,不能单纯追求声画对位而违背内在逻辑原则。否则 ,就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逻辑混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支离破碎,不连贯顺畅。取舍同期 声时应遵循必要、清楚、生动、自然的原则,让同期声与解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还应当掌握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 (六)知识素养为电视新闻编辑增添腾飞的翅膀。新闻是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报道出去将贻害无穷。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电视新闻编辑,呼唤能给广大观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电视新闻编辑。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在工作之余,沉下来钻研一些学问,力争在某个领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特长,并将其运用到新闻报道的编辑中。 (七)大众传媒素养为电视新闻编辑提供广阔视野。一方面,电视界应不断地向其他传 媒学习,汲取营养,以丰富和完善电视新闻编辑。如眼下流行的“媒体链接”,就是各种媒体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结果。电视新闻编辑借鉴最多的恐怕要数报纸,特别是一些新闻主 持人的口播报道主要采用各大报刊和知名通讯社的消息。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应及时发现这些 其他媒体上的好新闻,加以重新组合、编辑、报道,以扩大自身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弥补各自节目的局限性和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具备大众传媒 素养有助于研究受众心理,不断探索、取得最佳编播效果。电视新闻编辑每编辑一条新闻都 应该尽力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深度。 (八)美学素养为电视新闻编辑提供多彩、生动的表现工具。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当是文字、解说、音像、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如电视新闻的标题最好用黑体字(较醒目),字幕的颜色、大小、位置等也要从美学角度来选择。一些经济报道需要用特技,使枯燥的数字解说配以图表、动画等,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明了,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回答 岗位职责: 1、深入产业跟踪行业与市场最新信息,研读监管部门、媒体等相关资讯信息并进行分析解读; 2、采集积累产业数据,并独立完成日常数据处理与分析; 3、深入研究和分析行业状况,对国内外大宗商品领域信息的归纳与分类研究; 4、研究大宗商品发展趋势,定期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5、协助各业务部门完成数据整理、分析与利用,及时提供支持方面的工作。

编辑新闻等

选择合适的稿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安排合适的版面。

新闻编辑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我们来读一篇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 中国,充满投资机会东部沿海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节录) 记者最近对东部沿海地区100家“三资”企业做的调查发现,有39家已先后追加了投资。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这项调查是最近上个月间进行的。记者就企业是否有利可图、是否享有自主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如何等几个问题,采用相同采访提纲,选择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100家“三资”企业逐家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尚未盈利的23家企业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致亏损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获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旧、处于还贷期或处于开业投产初期,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盈利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日商独资企业厦门莆田服装有限公司对所在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感到满意,总经理佐藤忠良对记者说:“这里的基础设施与海外相比已相差无几。”同在这一地区的中美合资鹭美存储盘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评价:“厦门陆、海、空交通具备,通讯良好,人才集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区。”另外98家企业在回答记者关于你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作用如何评价“的提问时,回答“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为58、22和18家。 调查表明,有76家企业对中国员工的素质表示满意。中国和联邦德国合资兴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马丁波斯特博士评价说,勤劳、智慧、积极、坦诚的中国合作者是联邦德国技术得以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记者列入调查的其他一些问题还有:“你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何评价”,“你是否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你在中国的业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业的外商认为“政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柱”,“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17家则认为“没有得到政府多大的帮助”。82家表示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独立自主的管理企业,另外18家则称常常受到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牵制和干预。大多数外商对业余生活的“单调”、“枯燥”感到失望。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1990年)] 这条新闻完全是用事实说话,说明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六四”后并没有改变,而且在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解除了一些外国投资者的疑虑,也回击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蔑。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交代清楚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获得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的《“洋豆腐”为何无人问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平时关心人民吃豆腐,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解决上海人民吃豆腐难而从日本引进的盒装豆腐生产流水线。由此提出了一个盲目引进的问题,切中时弊,有针对性,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上海市领导的关心,然后又抓出了一则新闻:“从一条引进的豆腐生产线引出教训——要根据我国国情搞好技术引进”。从典型到一般,指导意义更普遍,更深刻了。从“吃豆腐”——引进技术的教训——根据国情搞好技术引进——引进的“洋豆腐”生产线得到改进,最后又归纳到豆腐的机械化生产有了指望,吃豆腐难可望得到改善。这个循环、上升,简直是新闻采访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所以,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界把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鲜活泼的东西称为“活鱼”,为人们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一个”出现的事情。当然,这也要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有些事情在本地区、本单位是新发生的,但地、在全市、全国范围内也许已不是新鲜事了。也有一些事因为有一定的思想性、针对性,需要经常不断地报道,但这一类在报道时也要尽量选取新的典型、新的特点、新的角度。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宣传的主题,更要研究新的角度,千篇一律就没有新鲜感,效果也不好。 请看《羊城晚报》1982年12月21日刊登的一则新闻: 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 本报昔阳二十日电 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今天,他们将八百六十亩耕地全部分给一百三十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窑,一座酱粉坊、三台拖拉机、二百亩果园、八百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 上午九时,大队党支部书记贾长锁带领着社员、从麻黄沟一直到狼窝掌、康家岭,逐块分责任田。获得了自主权的社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大寨大队大队长、现任大寨公社副书记贾承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过去搞的极左那一套不灵了,我们大寨人再也不走‘大寨路’了。我曾经到河南省兰考县去参观,那里条件比我们差,积极性比我们高,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可我们大寨社员往地里一转,干不干两块半,不少好地荒了。大寨的一本经再也不能念下去了。” 从今天起,大寨社员又有了自留地。按政策规定,他们每人分到二分二厘地,全大队共一百二十三亩,占耕地的百分之十五。过去大寨社员吃菜靠生产队统一分配,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在大寨村里转了一圈,看到有些社员在门口用瓦筒放上土,栽上白菜、西红柿。大寨社员的家庭副业现在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社员家门口有了鸡窝、兔笼。不少户还圈起了猪圈,个人养猪共达一百四十头,其中有七十头是近两个月才买回来的。在村口,我们见到了老农贾九胜。他正在抚摸着心爱的三头牛,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中央的政策合了俺的意,俺今年光卖猪卖兔就收入五百元;养了六只母鸡,下了蛋俺都吃了。今年俺买的母牛,两头都怀了胎,猪圈里还有四头猪哩。 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分自留地,当时在全国范围来说,已经不是新闻了,可是事情发生在大寨却是新鲜事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大寨曾以带头吃“大锅饭”而闻名全国,他们搞“左”的一套,别人还得奉命跟着学,结果越学越穷,大家都吃了苦头,如今全国早已纠正了“左”的错误,普遍推行生产责任制,走上了富裕之路,人们情不自禁地想知道,大寨人还走不走“大寨路”,还吃不吃“大锅饭”了。从这个角度来写新闻,就充满了新意,使人感到新鲜、亲切。 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又一个特点。新闻的新,除了内容的新之外,还有时效的要求。新闻要及时传播信息,沟通信息,如果拖拖拉拉,迟写迟发,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新闻讲究时效,时效是新闻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的时效决定新闻的价值。新闻界有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新闻是“易碎品”,就是说如不讲时效,错过时机,时过境迁,新闻就会贬值,甚至一文不值。 新闻要求写新近发生的事情,最好是“今日新闻”或“昨日新闻”,学会随时发现新闻,抓取新闻及时写稿及时发表,例如前面提到的〈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这则新闻之所以吸引读者,使之兴味盎然,正因为是现场采写的当天新闻:支部书记带领社员分责任田是上午九时的事,社员有自留地是从当天开始。广州〈羊城晚报〉刊登在山西昨天发生的新鲜事实,时效性就强。这种现场采写的当天新闻,尤其值得称道。 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新闻的体裁。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报纸上最常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述评性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 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却鲜明地刻划出来了。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 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您可以咨询当地的华图教育机构 一般来说我们针对不同考试会有不同的班型您可以看一下历年的真题 或者《新闻采编与写作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公考成功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采编人员,

如果是主流媒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具备如果是电视台:摄像机的使用、非线性编辑、有的地方可能还用对编机、新闻采访技巧、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如果是报社记者:摄影技巧、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深度的思想、新闻写作懂排版、会用软件、处理图片作为一个记者:采访技巧、写作技巧一定掌握。另外一定要了解一些国家政策、一些法律知识,其他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知识越多越好。能力高的要懂策划不必系统的学习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实践出真知。但知道这些对新闻采编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对新闻编辑部的认识

校报,(写作能力,或者会排版动作)。建议很简单,你要是不会这方面想去学的,把申请书写的诚恳点(要有诚意),你要是本来就有这方面的特长的,那你就拿自己的作品出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几百人都会交申请书,部长,部员怎么会看的过来,真本事最重要。

学生会新闻部的宗旨是关注学生群体,为校会服务学生之耳目,传达于学生之喉舌。新闻部是学生会主席团下设的新闻宣传中心的一个部门。它下设文字采编小组跟技术网络小组。文字采编小组通过对校学生会的活动和工作信息进行采访和跟踪报道,负责学生会工作简报及学生会会报的编辑、出版工作。技术网络小组主要负责校学生会博客的更新与维护并对其他部门在各项活动中的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新闻是真实的,不能夸张和虚拟的一种时事报道,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新闻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可以使人了解外面世界的最新动态,也可以让人增长知识。有些白领可以在电脑,报纸或电视中了解最新的新闻。这样既方便也不浪费白领们的时间,对于在家中不易行动的老人们,广播是最合适他们了解外界新闻以及趣事的用具。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电视则是最好的了解新闻的工具。但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新闻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甚至不是他们能够忍受的了的。他们并不知道新闻对人类的重要性。所以,新闻到这个年代已经不是很流行的了,也很少有人会去留心收听、收看新闻。新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报道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很多东西都有所更新,新闻已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我相信人类还是知道新闻的重要性的,只不过是随着时代、人类的思想变化,而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但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是会收听、收看,支持新闻的。

不知不觉,我也入职新闻部部长五个月了,在这期间,我收获了友谊、能力、感受到了新闻的魅力以及新闻部在学院乃至全校的重要性​。可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大家对新闻部这三个字有些偏见,所以我想谈一下我对新闻部的认识:​我从今年七月份正式开启我的新闻部之旅(因为之前我是外联的一枚孩子)​。于是,我认识了你们的朱俐蓉学姐、胡瑞龙学长,开始的时候,因为马上进入假期,伴随着我们院三下乡的脚步,稿子的安排也马上降临在我们三个人的头上。假期中的前一个月,每个人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篇1500字左右的新闻稿,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讲,肯定也会在心里默默抱怨两句,当时我想,凭我的文字功底,这些肯定难不倒我,当然,现实让我摔了很惨的一跤。于是,我开始重视新闻稿的格式、章法以及它的相关性质。我从开始对自己在散文,诗歌领域取得成就的小骄傲变成了对新鲜事物的挑战与谦虚。我从对新闻只传达事实觉得无聊无趣到新闻带给我深思。我承认,在记录新闻的时候是枯燥的,但是当你能通过记录三下乡的过程中体会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现状,当你可以从当地政策了解到三农精神时,当你可以知道大学生应当经世致用承担自己的使命时。你的内心就会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是业余兴趣,什么是你的责任,什么又是你努力一生要去实现的。志愿者活动可以有,爱心捐赠可以有,可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千千万万个正在脱贫攻坚的村庄你又该如何去实践。然而我们的存在便是将事实带给大家,呼吁大学生,呼吁所有有志青年,在风华正茂之时投身于农村建设,将国家重任承担于自己肩上。说着说着就不自主的激昂了起来,站在一位大学生、青年的角度,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有游戏,浑浑噩噩,不管是哪个部门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性。站在学院的角度,为什么要有新闻部的存在,我们记录学院动态,促进每个院的交流,当我们有重大活动,重大成就时,我们要将他宣传开来。在这个媒体时代日渐成熟的时代,宣传工作呈多姿多态的样式展开,我们如何保证自己可以在时代的信息中不被湮没,又如何将多元化的自己展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往深来讲,站在学校的角度,如何将山西农业大学的名字出现于更有宣传力度的媒体上,如何将我们做过的事情让别人知道,如何在你和朋友谈论学校时有源源不断的谈资​,如何让学校、学院在我们的手上变的更有价值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所以,新闻部,不仅仅是写稿子,和外媒联系,将优质稿件投往更具有影响力的

主要是参与校报编辑,新闻搜集,报纸排版等工作,你只要准备一下写作方面。积累方面的特长就好了

新闻知识投稿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现代传播:当代传播:mail: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通讯:新闻与传播研究:J-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新闻界:xwj-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新闻知识:新闻实践:

  • 索引序列
  • 新闻编辑知识
  • 新闻编辑百科知识
  • 新闻编辑与写作基础知识
  • 对新闻编辑部的认识
  • 新闻知识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