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图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图

发布时间: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图

煤层气勘探开发评价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预探评价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评价阶段(图31-1、2)。预探评价阶段的目标是选出有利的含煤盆地或地区。煤层气勘探多半是在煤田勘探基础上进行的,煤炭资源普查或煤田地质勘探,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煤层气勘探资料,煤层气勘探初期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为了取得煤田地质勘探等已有资料所不能替代的煤层气地质参数,或是为了验证已有的资料,预探阶段可钻探少量资料井获取所需的参数。预探阶段资料整理侧重于煤资源评价、气源岩评价和储集层评价三个方面,应当选择煤层厚、分布广、资源丰度高,同时还要煤质好、煤阶适中、含气量高和储层渗滤条件有利的煤层和区块作为目标煤层和预选区块。预探评价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对含煤盆地地质背景的分析,通过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与已有的煤资源、气源岩和煤储层参数,对含煤盆地特征及形成演化历史作出全面分析,才能对盆地煤层气资源前景作出初步的推断。应当指出,这种推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煤资源或煤田勘探资料终究不能替代煤层气勘探,少量煤层气资料井的成功率更具偶然性,若部署适当取得较理想的资料会推进勘探进程,若因部署不当而肯定或否定一个盆地或地区,还会因此贻误战机。勘探评价阶段的目标是选出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块。勘探评价要对预探评价阶段提出的有利勘探区作出进一步勘探的评价,既或是在有利的盆地也不会全面展开部署煤层气勘探,勘探阶段仅是对盆地勘探的入手点进行评价,入手勘探的区块并不一定是盆地最有利的高产区,因而勘探评价阶段取得局部或点的资料,仍要与盆地整体相联系才能将盆地内含气系统摸清。部署勘探井获取煤层气的关键参数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确定选区内勘探目标煤层的厚度,主要目标煤层一般应当大于2 m,当然厚度越大越有利,当勘探区块内煤层厚度小于2 m,且分布较普遍是不利的。二是通过煤层气勘探井直接测试求取煤层含气量,煤田勘探获取的大量煤层气含量参数值得认真参考,直接取证煤层含气量参数更为重要。一般要求煤层含气量大于5 m3/t,当然含气量越高越有利,当煤层含气量低于5 m3/t时,评价决策应当谨慎。当然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一项气含量指标就断然肯定或否定,有时高煤阶气含量虽高但渗透性很差,亦有时低煤阶气含量稍低但煤资源丰度高而且储渗条件好。三是煤层渗滤参数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具有关系勘探成败的一项关键参数。煤岩是双孔隙介质,但决定渗透性的好坏主要还是裂隙系统发育的好坏。非裂隙性岩石通过实验室岩心测定渗透率,煤岩渗透率测定须通过煤层气钻探试井求取渗透率参数,渗透率值一般应大于1×10-3μm2,渗透率高对甲烷解吸与产出有利,低于下限值时其它参数即使很好亦难以决策。四是试井测试时还要求取煤储层压力参数,煤储层原始储层压力即煤层中部压力,它反映了储层能量大小和储层中流体的流动状态。煤储层压力是气体和水从裂隙向井筒流动的能量,煤储层压力对煤层的含气量及气体的赋存状态都有影响。煤储层可能超压或欠压,超压井可能是高产井,但超压井也往往带来生产成本增高的弊端,欠压井也不能一概否定,也可能成为较好的生产井。五是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是煤层气勘探所必须求取的重要参数,通过等温吸附曲线与储层压力等资料,可以取得含气饱和度等资料。当解吸压力与地层压力比小于5的时候,标示出煤层中气体难以解吸,在含气饱和程度也低的情况下,应当对勘探井或区块作出否定评价。通过煤层气勘探阶段取得的煤资源量、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以及等温吸附测定取得的解吸压力、含气饱和度等参数,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即可选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图31-1 煤层气勘探开发阶段划分及评价选区流程框图图31-2 煤层气地质评价研究内容框图开发评价阶段是在前期选定的有利区块基础上进行的。应当指出,勘探阶段选定的区块并不一定是含煤盆地煤层气藏最有利的部位。盆地是一个含气系统或是具多个含气系统,选区是气藏的高产区带还是低产区带,要通过深入的勘探才能逐步摸清。开发评价阶段应在优选区块内合理的部署试验井和井网,进行小井网排采试验,试验井或小井网要能够控制所选定的区块。通过试验井或井网求取试采的各项数据,特别是评价煤层气藏的关键性参数,测算勘探开发区块的探明储量,同时进行储层模拟分析,评价气藏开发的经济效益,由此作出是否转入工业性开发生产的决策。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应作出不同的评价,与煤层气勘探开发阶段相匹配的是不同量级的资源量、储量。资源量或储量是各种量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参数,以量化的气资源量来标示,但必须要以相应的配套参数作为依托。储量和资源量是一个与地质认识和经济技术条件相关的变数。煤层气盆地、煤层气藏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对盆地和气藏特征逐步认识的过程,亦是储量精度逐步提高和接近客观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所计算的储量精度不同,确定的储量级别不同,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作出的勘探、开发决策也应当不同。石油及天然气(常规)通过大量的勘探、开发实践制订了储量及资源量规范。关于天然气(常规)储量及远景资源量分级,从盆地勘探到气田发现并投入开发,大体经历预探评价、勘探评价和开发评价三个阶段。根据预探、勘探、开发各阶段对盆地和气藏的认识程度,分为远景资源量与储量两个大类,进而将远景资源量划分为推测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两级,将储量划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个级别,又将探明储量分为已开发、未开发和基本探明储量三类。在储量分级之外划出远景资源量是很有必要的。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以推测今后气田被发现的可能性和规模的大小,在概率曲线上反映出估算值具有一定的合理范围。推测资源量可以作为编制早期区域勘探部署或长远规划的依据,潜在资源量可以作为编制预探部署的依据。天然气(常规)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类,将烃类气体按地层中原始产状分为:气层气、溶解气、气顶气、水溶气和凝析气。如果以此分类也可以将煤层气归类为气层气及水溶气。但从煤层气的成生机理、储集特征、成藏条件以及勘探开发方式来看,都与常规天然气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煤层气(不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煤成气)应当作为一个新的矿种列入天然气储量规范。由于煤层气是一个新兴的能源矿种,至今国内以及国外尚未建立规范的储量标准,从完善天然气储量规范而言,亦应当建立煤层气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规范,而且应当与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矿种的标准相对应,又要与煤层气自身的特点相符合。由于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赋存状况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制订储量规范也应当有所不同。进行煤层气勘探一般要在煤田勘查之后,因此很少动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勘探手段进行预探、勘探及开发,而主要选用钻井方式进行勘探。通过钻井钻取岩心进行测试,同时进行测井、试井、压裂、排采取得计算储量所需的各种参数。常规天然气井往往是钻井打开气层后就会畅喷,而后进行测试、试井获取气井的各种参数。煤层气井往往是钻达产气的煤层,完井后进行相当时间的排采,将煤层中的水排放,通过煤层降压使吸附在煤岩上的气体解吸,产气量逐步上升达到产气高峰,而后才能作出评价。而且仅有一口气井的排采成功还不行,还需要进行小井网的排采试验,才能证实所勘探区块的可采性。煤层气藏不象常规天然气藏的气体赋存在含气圈闭之中形成明显的气水边界,煤层气藏的边界往往是通过钻井排采,确定其产气能力,逐步划清边界,有些是骤变,而往往是渐变的。有时确定其边界不完全是地质意义上的边界,很大成分是气井虽有一定的产能但因经济上的可采价值不大而被否决。同一个煤层气盆地可能形成较大面积的气藏,也可能分割为多个含气系统形成多个气藏。还有可勘探深度的差别,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深度可达5000 m或更深,而煤层气井的可采深度,受经济技术诸因素的制约,如同煤炭开采深度较浅一样,一般在2000 m以浅,甚至更浅,因而测算资源量时均在此线以浅的范围内。煤层气储量、资源量的分级、分类大体可作如下划分(表31-1)。远景资源量与储量是有区别的,在煤层气勘探进入勘探评价前的预探阶段,一般不投入或少投煤层气勘探的实物工作量,而且要对煤炭资源勘查的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对远景资源量的评估。远景资源量划分为推测资源量与潜在资源量两类,与常规天然气规范的推测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相对应。两者的差别在于预探阶段的后期测算潜在资源量时,可以部署必要的资料井,直接取得煤层气评价的必要参数。勘探评价阶段划分为预测储量和控制储量两级。两者的差别在于预测储量级所钻探的勘探井至少要有一口井,但控制储量级必须钻探多口勘探井,并要至少钻探一口进行排采的评价井。勘探阶段的预测储量及控制储量与开发阶段的探明储量的差别,是前阶段只钻探勘探井和少量评价井,后阶段要钻探较多的评价井,直至开发阶段后期要完成整个开发区块的开发井网,同时还要进行一个至多个小井网的排采试验。没有小井网排采试验的成功,开发期就不能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也就不能提交高级别的储量报告。并且还必须进行储层模拟分析,才能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开发方案。表31-1 煤层气与煤炭、天然气(常规)储量、资源量级别划分对比表开发阶段的基本的、未开发、已开发三个探明储量级的差别是,基本探明储量级在开发区块内完成数口评价井,同时要完成至少一个小井网的排采试验,同时进行储层模拟分析。而已开发探明储量级,必须完成整个开发区块依据储层模拟设计的开发井网,并且完成控制整个开发区块的均匀分布的小井网排采试验。由远景资源量到储量的资源评价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个勘探开发阶段都必须有前一个阶段的资源量或储量评价作为依据,而每个勘探开发阶段又都要作出相应的资源量或储量评价作为下阶段的决策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作到决策的科学性。

文必龙 计秉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3)摘 要 当前的各种IT规划方法和软件工程方法在指导石油企业进行数据资源规划时,需要结合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具体化。本文分析了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基于业务驱动的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方法,给出了构建勘探开发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的方法,以及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为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提供了完整的方法论。关键词 数据资源 业务驱动 业务模型 数据中心Research on Method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Data Resource Planning Based on Business-drivenWEN Bilong,JI Bingyu(D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o guide data resource planning,the IT planning method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need to be specified according the features of petroleum data resource The feature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and a method of data resource planning based on business-driven is put forward,that presents the approaches how to build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business model and data resource catalogs,and architecture of data These provide a complete methodology to pl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Key words data resource;business-driven;business model;data centre在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过程中,需要从海内外油田收集大量的数据,同时综合研究成果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如各种图表、报告。为了管理和应用这些数据,各研究部门纷纷开展了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在数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数据库建设 “小、散、杂”,难以管理;数据分散存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度低,不能集成共享;数据收集困难;缺少专门的数据服务机制,数据应用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即开展数据管理与应用需求分析,从总体上设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数据资源规划(Data Resource Planning,DRP)的方法主要是基于软件工程理论和IT战略规划的各种方法论。目前多数国际知名的IT咨询公司均采用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这一先进理论方法,例如TOGAF企业架构框架,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IT规划编制方法论,并在企业规划咨询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针对数据资源,高复先在信息工程方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方法[2]。IRP方法以面向主题数据库的总体数据规划方法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利用有效的软件支持工具进行各职能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本文根据EA理论和IRP方法,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业务驱动的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方法。1 数据规划的基本思想数据资源规划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数据的相关内容、标准、技术、软件、人员、支撑条件等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和设计,提出全面的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解决方案,以便企业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降低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的成本,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价值。数据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优化企业数据管理质量。这包括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降低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的成本,提升数据资源的价值等。其中,首先要向企业不同层级提供相关的信息。对决策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有哪些数据资产,还要投资建设哪些,数据投资效果如何,是否有重复建设;对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数据保存在哪里,谁在管理,哪些人在使用,数据质量如何;对执行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有什么数据,数据在哪里,如何获取数据,如何提交成果;对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包括:业务部门需要什么数据,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数据资源规划的目标是提出一个数据资源建设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方案,可以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及配套的建设和管理体系,达到数据资源规划的目的。数据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梳理数据需求,即数据内容;设计数据相关标准,包括数据元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管理标准、数据代码标准等等;设计数据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方案;数据管理和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数据建设的组织架构和配套制度等。数据资源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如果把数据中心的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项目,数据资源规划位于需求分析阶段和概要设计阶段。在项目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根据规划的各项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运行维护。在数据资源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调研,梳理当前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业务范围、研究活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及数据内容、应用软件及部署情况。根据调用情况建立业务模型,用规范化的方式描述各项研究活动及每项活动的数据需求,并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需求分析阶段最终成果是需求分析报告,核心内容由一组规范组成,包括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目录、数据流规范。概要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据数据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形成数据资源建设方案,具体包括:综合数据库建设方案、综合研究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形成数据模型、数据服务功能、数据管理功能、数据汇交管理流程、数据管理与服务组织架构等总体架构,并形成数据中心建设的项目框架。通过数据资源建设方案明确了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控制数据质量,数据如何建设,数据如何管理,数据如何获取、提交、应用等问题。图1 数据资源规划过程图2 数据资源规划的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实施阶段,还需要根据数据资源建设方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和开发。数据资源规划的成果包括数据资源需求分析报告和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需求分析报告中,包含了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元目录,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包括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在内的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体系。图2给出了这些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业务模型中的每一个业务活动使用和产生的每一类数据都应在数据资源目录中进行注册,数据资源目录中的每一类数据都要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元进行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实例应该归类到数据资源目录中,数据元与数据模型之间要建立映射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应用软件或用户可以根据业务活动利用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非常方便地从数据中心获取需要的数据。2 基于6W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Business Model)是一种通过定义组成活动及活动之间逻辑关系来描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模型。勘探开发业务建模就是要将石油勘探开发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业务抽象为一个完整的业务功能结构,建立勘探开发业务模型。建立此模型,在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勘探开发功能结构的同时,还要建立勘探开发业的数据模型、知识模型、软件模型等与功能相关的信息模型。业务分析与建模过程从形式上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业务领域划分;二是分业务领域建模;三是业务模型集成;四是业务模型标准化。业务模型采用 “业务域-业务分类-业务活动” 3层结构。将石油勘探开发涉及的所有业务划分为多个业务域,每个业务域建立多级业务分类,每个分类中定义一个或多项最基本的业务活动。业务域(Business Domain)是对企业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的抽象,而不是现有机构部门的照搬。对油田业务域的划分可以依据某一主题进行。业务领域的划分原则是:(1)根据专业划分业务领域;(2)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业务领域;(3)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管理阶段划分管理业务域。业务领域的划分参照以上3种原则进行划分,尽量符合油气田勘探、开发管理约定俗成的管理习惯,做到不同业务域间的业务不重复,并保证能覆盖所有的勘探、开发业务。根据以上原则,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可划分为“物化探”、“井筒工程”、“分析化验”、“综合研究”、“油气生产”、“地面工程” 等六大业务领域。业务是由一系列业务活动组成的,对业务活动的描述按照 “6W” 的模式进行[3],即活动是由谁(Who)发起的、在什么时间(When)发起的、在哪里(Where)发起的、为什么(Why)要发起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都涉及了哪些(Which)对象、这些对象的特性是什么(What)。采用业务单元定义了参与业务活动的基本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一个业务单元包括以下8类元素:1个业务活动,该活动作用的1个业务对象,实施该活动的组织机构,1组结果对象(输出),1组参与对象(输入),业务规则,相关对象的特性,对象之间的关系。业务单元的结构如图3所示。业务单元中,“特性” 定义了业务活动需要的数据、业务活动相关的知识,是数据规划中梳理的重点;“参与对象” 包括各种人员、软件、数据、设施、材料、方法等;“作用对象” 包括区块、油藏、井、层位、油田、企业等;“结果对象” 可以是油井等油田实物对象,也可以是文档、方法、研究成果等技术性对象。基于6W的业务模型的建模通过在统一的业务域分类架构下对单一业务活动的业务单元进行描述,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流程梳理,但由于业务单位中描述了业务活动参与对象与结果对象,即定义了活动的输入与输出,以这些对象为中介,因此很容易自动形成业务流、数据流、知识流等各种流程。业务活动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CUR” 矩阵描述。矩阵中,行对应业务活动,列对应数据元。如果业务活动中创建了某一项数据则行列对应的值标识为 “C”(Create),如果业务活动对数据进行了更新则标识为 “U”(Update),如果业务活动引用了某一项数据则标识为 “R”(Read)。通过CUR矩阵,可以检查某一数据是否有唯一的创建源头,保证数据源头的唯一性。根据CUR关系,可以自动形成数据流。图3 业务单元的结构3 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目录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目录是对油田企业、勘探开发研究院或中国石化整体已有和需要数据的分类与组织方式描述。数据资源目录描述了企业需要什么数据、有什么数据、数据在哪里、谁在管理数据、哪些人在使用、哪些应用软件在使用等信息。数据资源目录既是一个数据建设单位的数据分类与数据组织规范,也是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核心元数据,同时也是用户建设和使用数据的依据。数据资源目录的分类模式是多维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维度包括:(1)按业务对象组织。包括区块、油藏、井、层位、油田、企业等,除对象本身的基础数据(如井基础信息)即通常所说的静态数据外,还包括该对象的各种动态数据(如井的日报数据)。(2)按业务活动组织。根据业务模型的 “业务域-业务分类-业务活动” 3层结构进行分类,每一个业务都有一组按 “CUR” 标识的数据。(3)按特性组织。按数据或知识本身的特性进行分类,如长度、密度、渗透率等。(4)按项目组织。一个项目使用和产生的数据有哪些。(5)按单位组织。一个部门使用、产生、管理的数据有哪些。数据资源目录的各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对象、活动、特性、项目、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除建立分类目录外,数据资源目录还包括数据实例,因此需要将数据分类与数据库中的实例关联起来,明确标识出每一类包括哪些实例。分类与实例关联的方式主要采用数据集进行定义,通过数据实例的标识符、标识条件确定数据集中的实例[4]。数据资源分类在数据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分类与数据实例的关联在数据中心运行期间形成。数据资源目录中数据分为两级:逻辑数据实体和属性。从技术角度,逻辑数据实体的本质就是数据视图,一个数据视图是一个虚数据表,每一个数据视图由多个属性组成,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关键字。实体的属性用数据元进行描述。数据元是不必要再分的基本数据单元[5]。当前可直接参照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元字典[6]。4 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不同企业数据中心的架构会有所不同[7]。本文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数据中心为例,说明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数据中心包括综合研究勘探开发数据库、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如图5所示。图4 数据资源分类维度之间的关系图5 综合研究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勘探开发数据库包括元数据和专业数据。元数据是以数据资源目录为核心,描述了专业的分类、目录、结构、使用动态等信息。外购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由于来源于外部,自带有成熟的管理软件,属于公共数据,独立于具体的项目研究。由于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有专门的格式,由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但要与项目数据进行关联。项目资料与成果主要以文件形式保存,对共享程度较高的数据需要从半结构化的文件形式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实现数据的集成。综合研究应用软件有自己内部的项目数据库,通过数据桥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数据访问。数据通道用于实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中心与中国石化各级数据中心的互联。综合研究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GIS研究目标查询、地震剖面显示、测井曲线显示、资料查询、资料搜索、资料提交、资料下载、系统管理、数据发布等。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包括运维管理组织机构、数据资料上交管理、数据服务管理3个部分。运维管理队伍的职能包括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服务支持、数据质量控制等。数据资料上交管理按照数据流和数据生命周期,对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外部数据申请、数据采集、原始资料上交、个人/项目组资料管理、成果上交、数据流程调整(数据资料目录注册与注销)、安全与权限、审核与验收等内容。数据服务管理通过数据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数据服务行为,建立数据服务技术规范,通过数据应用服务接口规范,为应用系统提供标准的服务接口。5 结论数据资源规划方法提出了一套适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开展数据资源建设的方法论。从勘探开发业务需求出发,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建立业务模型,并梳理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在此基础上提出完成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从人员组织、数据建设、服务平台构建及运维管理进行规划。数据资源规划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数据模型标准建设,开发了中国石化业务模型(Sinopec Business Model,SPBM),定义了物化探、井筒工程、分析化验、综合研究、开发生产、地面工程六大业务域,包括1237个业务活动,对每一个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数据项进行了梳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把数据资源规划方法应用于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资源建设,通过研究院业务进行调研,结合SPBM,建立综合研究数据资源目录,设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针对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综合研究的数据资源规划成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石油行业各石油公司的综合研究数据资源建设。参考文献[1]金涛,郑树泉,李名敏,等企业架构驱动的IT规划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2):164~[2]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肖波,景帅,吴建军,马承杰模型驱动技术在油田企业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78~[4]时贵英,文必龙基于数据元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8):4223 ~[5]Wen Bilong,Zhang LDefining semantics for data element with semantic tree[C]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524~[6]文必龙,肖波,陈新荣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元管理技术[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83~[7]李剑峰,肖波,段鸿杰中国石化油田企业数据中心总体框架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73~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

《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

先勘探,在打井。

是的。英文版本由艾斯维尔出版社出版,是中文版本的在线翻译。只有翻译成英文才能够被SCI检索。投稿的时候只需要投中文,中了以后编辑部会通知翻译。

石油化工就不错 化工进展 具体要看文章内容定夺 看看是综述还是研究性文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视频

我来说说陆地钻井流程:举个例子搬家安装设备 - 钻26“导眼50米 -下20”导管 - 固井 - 开钻:钻17-1/2"井眼500米 - 下13-3/8" 表层套管 - 固井 - 测声幅(测固井质量的,有的表层不测)- 钻12-1/4"井眼2500米 - 电测 - 下9-5/8" 技术套管 - 固井 - 测声幅(测固井质量)- 钻8-1/2" 井眼3500米 - 电测 - 下7" 油套 - 固井 - 测声幅(测固井质量)基本情况是这样的,有些井比较简单,比较浅(1500米),程序就比较简单;复杂的深井(5000米),流程就很复杂了。

是的。英文版本由艾斯维尔出版社出版,是中文版本的在线翻译。只有翻译成英文才能够被SCI检索。投稿的时候只需要投中文,中了以后编辑部会通知翻译。

先勘探,在打井。

石油钻井的一般流程:  在油气田开发方案确定之后,进入开发流程,这其中包括钻井和生产两个主要环节。钻井环节涉及的设备有钻机设备系统(其中又包括八大系统)、测录井设备,生产环节涉及的设备有采油设备、测录井设备。  钻井前,首先要在地面确定钻井的位置(即钻井井位),然后在井位处打好安装钻机的基础并安装井架和钻机。钻井作业时,依靠钻机的动力带动钻杆和钻头旋转,钻头逐次向下破碎遇到的岩层,并形成一个井筒(也称井眼)。钻井井眼尺寸的大小是由钻头大小来决定的。  钻头在破碎岩层的同时,通过空心的钻杆向地下注入钻井液(俗称钻井泥浆),将钻头在破碎地层而产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环的钻井液带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装置将钻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后,通过钻井泵再次将钻井液打入井内。  钻井液是经过钻杆内孔到达钻头水眼处,再从井壁与钻柱的环形空间返回流至地面的。钻进的过程即钻头破碎岩石及钻井液通过循环不断携带出钻屑并形成井筒的过程。钻达设计深度后,要在井筒内下入专用仪器进行测井作业,目的是确定井下地层岩性和各个油、气、水层的位置,然后再下入小于钻井井眼的无缝钢管(又称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浆将套管固定在井壁上。  最后一道工序是对油层位置的套管进行射孔,人为地形成一个井下油气流入套管内的孔道。油气的地层压力高时可自行流出地面,这种井称为自喷油气井。油气压力较低时需借助外力从井下抽吸,这种井称为非自喷井。在钻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电缆测井或随钻测井的方式进行测井活动。  要完成上述这一系列石油钻井工作流程,需要钻机设备系统中的八大子系统协调运作。它们分别是:起升系统、旋转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驱动系统、钻机底座、钻机辅助设备系统。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怎么样

《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

石油开采的工艺过程:  1、通过抽油机带动井下深井泵将原油由地下输送到地面。  2、由地面管网输到送采油中转站。  3、一般的中转站都有沉降罐对站外来液进行初步处理,再由中转站经加热炉加温后由离心泵通过长输管线输送到联合站进行进一步处理。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驱动方式。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石油开采也包括了天然气开采。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烧热比标准煤高50%)、运输储存方便、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从石油中提炼的燃料油是运输工具、电站锅炉、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各种窑炉的主要燃料。以石油为原料的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是城市居民生活应用的优质燃料。飞机、坦克、舰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列为战略物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中,石油已超过煤而跃居首位。1979年占45%,预计到21世纪初,这种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变。石油制品还广泛地用作各种机械的润滑剂。沥青是公路和建筑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地用于农业、轻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部门,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制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1973年以来,三次石油涨价和1982年的石油落价,都引起世界经济较大的波动(见世界石油工业)。  油气聚集和驱动方式油气在地壳中生成后,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圈闭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在一个地质构造内可以有若干个油气藏,组合成油气田。  储层 贮存油气并能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有储集空间的岩层。储层中的空间,有岩石碎屑间的孔隙,岩石裂缝中的裂隙,溶蚀作用形成的洞隙。孔隙一般与沉积作用有关,裂隙多半与构造形变有关,洞隙往往与古岩溶有关。空隙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情况,影响油气的流动,决定着油气开采的特征(见石油开发地质)。  油气驱动方式 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驱动方式。主要有:①水驱油藏,周围水体有地表水流补给而形成的静水压头;②弹性水驱,周围封闭性水体和储层岩石的弹性膨胀作用;③溶解气驱,压力降低使溶解在油中的气体逸出时所起的膨胀作用;④气顶驱,存在气顶时,气顶气随压力降低而发生的膨胀作用;⑤重力驱,重力排油作用。当以上天然能量充足时,油气可以喷出井口;能量不足时,则需采取人工举升措施,把油流驱出地面(见自喷采油法,人工举升采油法)。  石油开采的特点与一般的固体矿藏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开采的对象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流动,油藏情况不断地变化,一切措施必须针对这种情况来进行,因此,油气田开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了解、不断改进的过程;②开采者在一般情况下不与矿体直接接触。油气的开采,对油气藏中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油气藏施加影响进行各种措施,都要通过专门的测井来进行;③油气藏的某些特点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甚至必须在井数较多后才能认识到,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勘探和开采阶段常常互相交织在一起(见油气田开发规划和设计)。  要开发好油气藏,必须对它进行全面了解,要钻一定数量的探边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藏的各种边界(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分割断层、尖灭线等);要钻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来了解油气层的性质(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气层厚度变化,储层物理性质,油藏流体及其性质,油藏的温度、压力的分布等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以得出对于油气藏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油气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气藏本身,而要同时研究与之相邻的含水层及二者的连通关系(见油藏物理)。  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生产井、注入井和观察井对油气藏进行开采、观察和控制。油、气的流动有三个互相联接的过程:①油、气从油层中流入井底;②从井底上升到井口;③从井口流入集油站,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流入输油气总站,转输出矿区(见油藏工程)。  石油开采技术  测井工程 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钻井工程 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采油工程 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油气集输工程 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见油田油气集输)。  石油开采中各学科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见图。 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应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国和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近代油、气开采工业。其他国家稍晚一些。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与数学、力学、地质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等学科发展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对油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个阶段技术上的主要标志是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为主。石油的采收率平均只有15~20%,钻井深度不大,观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简单的温度计、压力计等。  第二阶段 从3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开发的理论体系为标志。主要内容是:①形成了作为钻井工程理论基础的岩石力学;②基本确立了油藏物理和渗流力学体系,普遍采用人工增补油藏能量的注水开采技术。在苏联广泛采用了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技术,使石油的最终采收率从30年代的15~20%,提高到30%以上,发展了以电测方法为中心的测井技术和钻4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的钻井技术。在矿场集输工艺中广泛地应用了以油气相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石油稳定技术。基本建立了与油气田开发和开采有关的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体系。  第三阶段 从60年代开始,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为标志,开发技术迅速发展。主要方面有:①建立的各种油层的沉积相模型,提高了预测储油砂体的非均质性及其连续性的能力,从而能更经济有效地布置井位和开发工作;②把现代物理中的核技术应用到测井中,形成放射性测井技术,与原有的电测技术,加上新的生产测井系列,可以用来直接测定油藏中油、气、水的分布情况,在不同开发阶段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③对油气藏内部在采油气过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现象及在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渗流的规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根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这些现象由定性进入定量解释(见油藏数值模拟),试验和开发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技术;④以喷射钻井和平衡钻井为基础的优化钻井技术迅速发展。钻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种特殊类型的井,包括丛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优质泥浆,使钻井过程中油层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⑤大型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很多过去没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特别是致密气藏,可以投入开发,大大增加了天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对油井的出砂、结蜡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见稠油开采,油井防蜡和清蜡,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⑥向油层注蒸汽,热采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开发;⑦油、气分离技术和气体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和电子监控,使矿场油、气集输中的损耗降到很低,并能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  海上油气开发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要大得多,因而对油气田范围的评价工作要更加慎重。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避免由于对地下油藏认识不清或推断错误,造成损失。60年代开始,前瞻中国油田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海上石油开发有了极大的发展。海上油田的采油量已达到世界总采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开采和集输的专用设备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已经可以抗风、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种灾害,油、气田开采的水深已经超过200米。  当今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层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气勘探刚刚开始不久,还会发现更多的油气藏,已开发的油气藏中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可以开采出的原油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些都预示着油、气开采的科学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就用期刊内文章的格式就好

你在网上百度搜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

给您推荐一个自助投稿网站——万维书刊,上面的刊物非常全,包括各类的刊物,电子邮箱基本都有,并且大多还能连接登录他们的官方网站。此投稿网用着很方便,过去看看吧! 此投稿网的特点:自助投稿、非中介、高校教师创办、免费、直接投稿编辑部、可以收藏期刊、保存投稿记录、期刊点评、连接期刊官网等,功能齐全。每个刊物的电子邮箱都来自官网或者知网、万方等权威网站。 请收藏并且介绍给同学们吧,让他们投稿时也省一份心!祝投稿顺利!心情愉快! 您谷歌键入“万维书刊”,首页便是!

你在网上百度搜

石油化工设备 不是北大核心 是科技类核心常见的期刊分类: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

中石油所占刊物:《中国石油财会》 《石油知识》 《石油学报》《国际石油经济》 《世界石油工业》 《中国石油文摘》《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石油综合信息》 《石油参考消息》《中国石油审计》 《石油情报》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气田环境保护》 《油气储运》 《国外油田工程》《石油规划设计》 《新疆石油地质》 《焊管》《合成橡胶工业》 《测井技术》 《石油工程建设》《物探装备》 《特种油气藏》 《石油钻采工艺》《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油气井测试》《油气田地面工程》 《天然气工业》 《石油仪器》《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化工质量》《润滑油》 《油田化学》 《世界石油工业》《中国油气》 《弹性体》 《中国石油勘探》《化工科技》 《油气论坛》 《石油科技论坛》《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R and D Management》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海相油气地质》 《中国石油企业》《录井工程》 《中国石油文摘》 《新疆石油天然气》

  • 索引序列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图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视频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流程怎么样
  • 石油勘探与开发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