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发布时间: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比较文学专家,美国卡尔顿学院亚洲研究系主任、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同济大学中华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国际艾美奖评委,上海九州书院名誉院长。2015年3月14日在迈阿密海岸游泳不幸因突发心脏病遇难,享年67岁。

中文名吴伟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3职业教授男.1963生,注册规划师,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免试直升城市规划系研究生,英国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系访问学者、美国总统基金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同济大学A岗教授(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专家、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特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风貌总控常务顾问,曾任上海2010世博会高级技术顾问。主持完成澳门城市风貌规划研究、上海虹桥商务区特色风貌规划、青岛市城市色彩规划、上海青浦区徐泾镇总体规划与生态商务区城市设计、株洲国家“二型社会”云龙示范区龙头铺片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世界遗产地三清山旅游度假接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径山温泉国际高尔夫度假区规划、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筑方案风貌设计咨询评估等项目。望采纳谢谢

林家阳,同济大学设计创意院教授、博导1,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动画学院特聘教授。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上海文物保护立法的若干问题探析——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中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建筑学报,2012(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制度建设再议,城市规划,2011(1)   短缺还是过剩? ——中国城市化问题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1(1)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上海城市规划,2011(4)   历史性城市景观——一条通向城市保护的新路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为谁保护城市,北京三联书店,2010   日本的历史风致保护立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考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史回眸,《中国名城》,2009(3)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八分册 城市历史保护与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参编)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建筑学报,2008(12)   日本阪神·淡路震灾复兴规划的特征及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08(4)   福建土楼:文化景观的保护探索,中国文化遗产,2008(3)   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张松、王骏编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和国内法规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张松编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全国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用书),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7,(参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存状况述评,台湾建筑,2007/9   张松、杨箐丛,百年同济校园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城市建筑,2007(3)   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   建筑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城市建筑,2006(12)   张松、顾承兵,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中的主体意识分析,规划师,2006(10)   上海城市遗产的保护策略,城市规划,2006(2)   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建筑学报,2006(8)   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上海城市规划,2006(2)   从“建筑实验”到“建设实践”,时代建筑,2005(5)   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5,张松、蔡敦达   上海的水城——青浦的文化记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5,(顾问)   留下时代的印记 守护城市的灵魂——论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5(3)   张松、周瑾,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建筑学报,2005(7)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4(4)   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4,韩妤齐、张松   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艺术当代,2004(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得与失,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秋季号)   张松、蔡敦达,城市风景保护与城市风景规划,城市规划,2003(10)   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日本的历史城镇和传统街区保护实践,小城镇建设,2003(4)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参编)   董鉴泓、张松,中国西部名城“拆”“留”之间的积极保护,城市规划汇刊,2002(4)   21世纪日本国土规划的动向及启示,城市规划,2002(12)   城市之变——北京、上海、广州三城阅读杂记,时代建筑,2002(3)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时代建筑,2002(4)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1   中国的历史城市——迈向景观保护和社区再生,鹿岛出版会,东京,2001,(参编)   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1,(参编)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律、政策与公众参与,华中建筑,2001(4)   张松、阮仪三、顿明明,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挹略,华中建筑,2001(1)   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用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0,(参编)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建筑师N94,2000/6   张松、吴承照、阮仪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建筑师N94,2000/6   《城市规划法》修改的理论问题初探,城市规划,2000(3)   历史环境保护与都市景观创造,城市规划汇刊,1999(6)   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与意义,新建筑,1999(1)   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制度之比较,城市与设计(台湾)N9/10,1999/9   历史性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城市规划,1999(7)   近代上海都市构造とその特性に関する分析,日本建筑学会研究报告集,1996   上海外滩歴史地区の景観保全计画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1997,N496   近代上海城市特征分析,汪坦、张复合主编《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我国十年改革时期的城市规划,华中建筑,1993(2)   中国城市规划基础理论问题之我见,城市规划,1992(5)   理性的桎枯――城市规划中“红线”概念的反思,新建筑,1992(2)   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观,城市规划汇刊,1992(4)   城市特色维持与历史保护,城市规划汇刊,1992(5)

《同济大学学报》的前身可追述到1918年。当时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在校长阮尚介的提议下编辑出版了学校的第一本学报《同济》,为双月刊,黄胜白任总编辑。《同济》全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内篇,皆极新学术,所以供专家攻研者,其选材说理不厌高深;第二部分为外篇,凡其所说,但求可行,不为高论,供一般国民阅读;第三部分为杂篇,包括记事、书信及新书介绍等。这本刊物出版后,被国内有关学者誉为吾济之理想杂志。在这之后,学校又先后出版过《自觉月刊》、《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等多种学术性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于1956年开始编辑出版《同济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16开本,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1995年起改为双月刊,1997年改名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起改为月刊。自1956年至2011年底,该刊已出版发行了39卷共290余期,发表了学术论文730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不乏有学术大师的力作。如两院院士李国豪先生生前曾多次在本刊发表论文,其中他在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至今仍被相关学术研究引用。由于学报所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所以经常被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引用和应用,为促进我国科研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纸板发行方面,不仅在国内有大量的订户,而且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发行,并与德国、日本、美国等60余所大学建立有刊物交流关系。网络发行方面,根据国内4个期刊全文网站及本刊网站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网络阅读量近200万次,论文下载量50万余次。影响力方面,根据2011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6756次,复合影响因子为904,在我国431种综合类科技期刊中分别排名第5和第20;在我国151种土木建筑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958,排名第17;在我国135种交通运输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149,排名第8。根据2011年11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在我国71种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综合影响力排名第2。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李杰;主任:赵惠祥 刊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主办: 同济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060CN: 31-1777/C邮发代号: 4-63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0 德法哲学建筑文化与城市研究管理与经济法学论坛文化产业研究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 创办于1980年,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收录情况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进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调查研究叙评综述(增刊) 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12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

图书馆总馆周一至周日8:00-22:00总书库 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 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 期刊现刊阅览室 期刊过刊阅览室 英文图书阅览室 日文、德文图书阅览室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 生物医学书刊阅览室周一至周五8:00-11:30,13:30-17:00声像阅览室 学术研究室嘉定校区图书馆周一至周日8:00-22:00咨询台 借书还书处 外文图书阅览区 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区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区 期刊报纸阅览区 电子阅览区 多功能报告厅 复印打印服务间 汽车专题阅览室 中小型研究室沪东分馆周一至周日8:00-22:00报刊现刊阅览室 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 中文社科图书及西文图书阅览室 自修室周一至周五8:00-11:30,13:30-17:00实行闭架开放期刊过刊阅览室 声像阅览室及学术研究室沪西分馆周一至周日8:00-17:00沪西借书处 期刊过刊库周一至周日8:00-22:00哲学、社科图书阅览室 文教、语言图书阅览室 数理化图书阅览室 工业技术图书阅览室 报刊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沪北校区读者服务部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六9:00-16:00书刊阅览室 自修室周一至周五8:00-22:00电子阅览室院系分馆及资料室 院系名称完成整合时间院系分馆及资料室简介资源特色及特色服务开放时间分馆地址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05年1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图书分馆位于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大楼四楼。图书分馆面积200平方米,设有中、英文阅览室。备有电脑2台,复印机1台。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相连,读者可以使用学校“一卡通”在图书分馆借书。设有专职图书馆员一名,负责图书管理和系统维护。馆藏特色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图书分馆主要藏书为地质和地球物理中外文期刊和书籍。在海洋地质、古海洋、大陆边缘构造、反射地震学、石油地质等方面的图书尤为丰富。主要外文期刊包括:Nature、Scie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logy, Geophysic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等。近几年为适应双语教学及一批留学归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需要,又适当增加了对外文优秀图书的购买。周一至周五   8:30—16:30四平路校区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四楼   汽车学院2005年12月汽车学院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即下设图书分馆,位于嘉定校区汽车学院大楼309室,分馆总面积160平方米、阅览座位54个。自2005年12月进行资源整合之后,分馆采用与校图书馆统一的汇文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书目登记的无纸化。馆藏特色 汽车学院图书分馆收藏了汽车相关专业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及历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硕士。馆藏以汽车整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营销为重点,尤其注重配合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国家重点课题,着重收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方向的书籍。并注重收藏各种汽车行业内部报告、会议录、年报、论文集、SAE各类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   特色服务 自建ACCESS书目数据库,可在图书分馆的网络终端检索,或直接上汽车学院网站查询。并提供复印、胶印、打印、扫描、光盘刻录等衍生服务。周一至周五   8:00—17:00嘉定校区汽车学院大楼309室外国语学院2006年6月1998年,原德语系、外语系和日语系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三系资料室合并为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分馆位于外国语学院底楼东侧,建筑面积3平放米,阅览座位72个,其中阅览室4间。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馆藏特色 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馆藏以语言、文学、教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特别是内容丰富的德语原版图书。并收藏了大量的外语磁带、光盘等声、视频资料。   特色服务 在阅览室除了放置大量纸质工具书,还有电子词典以及可上网的电脑,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服务。周一至周五   9:00—18:00四平路校区汇文112室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平路校区分馆2007年11月、嘉定校区分馆2007年1月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4年。成立之初即设图书分馆。现分馆分设在两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专业学位分馆)和嘉定校区(学术学位分馆)。  四平校区分馆面积约140平方米,设有32个座位,备有读者查询终端2台,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可供读者信息查询。已于2007年12月完成资源整合。  嘉定校区分馆总面积约160平方米,设有24个座位。备有读者查询终端1台,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可供读者信息查询。嘉定校区分馆已于2007年1月完成资源整合。 两校区分馆都使用学校“一卡通”借阅管理,达到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目的。馆藏特色 主要收藏经济与管理类书籍、期刊以及自1984年起至今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MBA学位论文、MPA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四平校区分馆:   周一至周六   8:00—17:00   嘉定校区分馆:   暂不开放四平路校区分馆:彰武路1号同济大厦15楼1501室   嘉定校区分馆:同新楼226室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07年1月机械工程学院图书分馆位于嘉定校区机械学院104室,分馆总面积167平方米,阅览座位50余个。自2007年1月进行资源整合之后,图书分馆采用校图书馆汇文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读者可以使用学校“一卡通”在图书分馆借书。设有图书分馆馆员一名,负责图书管理和借阅。馆藏特色 机械工程学院图书分馆馆藏图书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汽车、工业工程等专业工具手册为主,注重收集以上各专业的各项技术标准、实用手册、设计手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书籍。保存全院5年的本科学生毕业设计,5年的本科全部试卷,并随时供教师借阅。保存历年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并编目进入学校图书馆的汇文系统,供教师和学生借阅。   特色服务 读者可自带电脑在本馆无线上网。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00 下午13:30—16:00嘉定校区机械学A104室软件学院2007年1月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即下设图书馆。分馆位于嘉定校区培训楼512室,面积约为75平方米,阅览座位36个。2006年3月进行整合之后,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馆相连,实现了借阅的计算机统一管理。馆藏特色 分馆主要以与计算机专业学科相关的图书资料为主,并藏有高数、通讯、社会科学类资源。其中,注意收藏了IBM的非正式出版物、教师学术文献、工程硕士小论文、本科生优秀论文、学生项目文档、学院资料汇编、历届本科生硕士论文近600种。收藏著名软件学期刊包括: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学报、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软件学报等。周一至周五   00—00嘉定校区济事512室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1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图书分馆总面积160平方米,阅览座位30个,备有电脑3台。设有专职图书馆员一名,负责图书管理。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相连,读者可以使用学校“一卡通”在图书分馆借书。馆藏特色 电信类专业图书、期刊及学位论文。周一至周五  30-00(周二下午政治学习,不开放)嘉定校区电信大楼130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12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图书分馆的前身是环境系资料室(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成立最早的学院图书分馆之一,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明净楼216室,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左右,分三层,设有76个阅览座位。拥有6台计算机供读者查询信息、检索文献资料,同时还有复印机和胶印机各一台,供读者复印有关资料。   分馆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读者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询资料。   2007年12月,完成了资源整合,分馆采用了校图书馆汇文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无纸化)管理。真正达到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目的。馆藏特色馆藏资源覆盖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书刊及数据。分馆从1999年起至今收录了本学院师生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的“题录”3700多条记录。本专业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核心期刊都有收藏,而且历史悠久。中文最早的刊物75年就有收藏,外文期刊79年就开始征订,例如: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Applied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J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用水と废水(日文)、地球环境月刊(日文)、给水及卫生工程(俄文)等;中文刊如: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水科学进展等,至今保存完整。内容主要覆盖了:水资源保护、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给水排水技术新动向等专业领域,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特色服务 读者可自带电脑在本馆无线上网。周一至周五(周二下午除外)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四平路校区明净楼216室   口腔医院2007年11月口腔医学院图书分馆建于1996年,设有普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复印室,与校图书馆联网。馆藏特色口腔医学院图书分馆收藏口腔医学相关的专业图书资料。书籍和期刊涵盖了所有口腔医学的各个基础和临床学科,同时配有口腔临床见习和辅导用的光盘声像载体资料。馆藏以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临床学科为重。为硕博士教学和口腔临床科研提供了优质的信息,通过加强与同行业的情报资料交流,形成了一定的辐射。   特色服务 读者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中午与假期均不休息,方便读者查阅。周一至周五   10:00-17:00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闸北区延长路399号)   法政学院2008年4月法政学院图书分馆由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家学院分馆组成,分馆总面积300平方米,阅览座位32个。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备有4台电脑,两台打印机。馆藏特色 收藏了丰富的专业图书、期刊及学位论文。周一至周五   8:00—16:30四平路校区综合楼1304室和14304室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8年11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图书分馆总面积323平方米,阅览座位46个。2008年11月与校图书馆完成了资源整合,分馆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相连,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实现图书馆服务。馆藏特色 主要收藏道路、交通、铁路、运输及相关类书籍、期刊和文献等。保存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等。  特色服务提供复印,个人订阅报纸杂志等服务。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6:00嘉定校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4室、106室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8年11月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图书分馆于2008年11月完成了资源整合。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备有读者查询终端2台,可供读者信息查询。馆藏特色 主要收藏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专业图书资料。周一至周五   9:30-15:00嘉定校区济事楼346室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2008年11月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图书分馆总面积2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个。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分馆内备有电脑5台,黑白复印机、彩色复印机各1台,扫描仪1台。馆藏特色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图书分馆主要收藏桥梁、道路、抗震、抗风、结构、力学等书籍、期刊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注重收藏各种桥梁行业内部报告、会议论文集。   特色服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读者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询资料。分馆采用了校图书馆汇文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无纸化管理)。真正达到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目的。备有饮水机,提供热水,另备有报刊架,有8种当日报刊可供读者查阅。阅览桌椅座位舒适、颜色和谐。   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读者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询资料。周一至周五   8:00—20:00  周六9:00—15:00四平校区桥梁馆201室   理学部化学系2009年8月理学部化学系资料室总面积80平方米。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备有读者查询终端2台,可供读者信息查询。馆藏特色 主要收藏化学和化工类专业图书、期刊及1997年以来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特别收藏有1955年-2003年部分纸质CA。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四平路校区工程试验馆201室人文学院2009年10月人文学院图书分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阅览座位30个。备有电脑,可供读者信息查询。计算机网络与学校图书馆相连,实现了借阅的计算机统一管理。。馆藏特色 人文学院图书分馆馆藏以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类图书为主,尤其以德国哲学、法国哲学中外文著作为收藏特色。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四平路校区综合楼1005室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0年05月艺术与传媒学院图书分馆总面积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开放式书库,下层为阅览室兼借还处,有充足的阅览空间。馆内设有无线网络覆盖,采用与校图书馆统一的汇文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书目登记的无纸化。馆藏特色 学院分馆收藏了传播与艺术相关专业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及历届本科优秀毕业生论文、硕士毕业生论文、中外影视资料。馆藏以艺术鉴赏、艺术设计、广告理论、广告设计、电影电视理论、拍摄编辑技术、传播理论、传媒视点、软件工具书等为重点,尤其注重配合新媒体艺术重点课题,着重收集新媒体创新研究方向的书籍。  特色服务学院自建媒体资料数据库,可在学院大楼内的网络终端检索,调取或使用。周一至周五   9︰30—16︰00嘉定校区艺术与传媒学院126室设计创意学院2013年03月设计创意学院图书分馆总面积约60平方米,阅览座位10个。室内设计赋予创意。与学校图书总馆联网,实现了与校图书馆统一的阅览、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备有读者查询终端2台,可供读者信息查询。馆藏特色 学院分馆收藏了大量顶尖的设计、创意类中外文期刊。周一至周五   9︰00—16︰00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一楼其它已完成资源整合,暂未正式对院外读者开放的院系图书分馆包括:出国培训学院图书分馆、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图书分馆、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室、理学部数学系资料室、德国问题研究所资料室。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随后相继设立藏书楼、阅览室、图书室等。1934年正式建立同济大学图书馆。经过多次的搬迁与重建,至1990年建成的图书馆(总馆),面积22225平方米。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大学,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图书馆由总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68721平方米,各校区间使用统一的集成管理系统并实行通借通还,2004 年9月实行一门式管理。1同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中文现刊2495种、外文现刊840种、期刊合订本17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其中电子中文期刊12649种,电子外文期刊17463种,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同济大学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国内外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情报教学等,全方位服务全校师生,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为兄弟院校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1同济大学图书馆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团体会员、Calis成员馆、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成员馆,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科技项目咨询与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和“教育部亚洲之桥赠书上海转运站”。1993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A级图书馆。2004年同济大学图书馆加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孙周兴,男,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西方诗学等,尤以德国现代哲学、现象学研究为重点。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同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兼所长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中国书评》编委、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同济大学学报》的前身可追述到1918年。当时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在校长阮尚介的提议下编辑出版了学校的第一本学报《同济》,为双月刊,黄胜白任总编辑。《同济》全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内篇,皆极新学术,所以供专家攻研者,其选材说理不厌高深;第二部分为外篇,凡其所说,但求可行,不为高论,供一般国民阅读;第三部分为杂篇,包括记事、书信及新书介绍等。这本刊物出版后,被国内有关学者誉为吾济之理想杂志。在这之后,学校又先后出版过《自觉月刊》、《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等多种学术性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于1956年开始编辑出版《同济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16开本,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1995年起改为双月刊,1997年改名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起改为月刊。自1956年至2011年底,该刊已出版发行了39卷共290余期,发表了学术论文730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不乏有学术大师的力作。如两院院士李国豪先生生前曾多次在本刊发表论文,其中他在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至今仍被相关学术研究引用。由于学报所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所以经常被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引用和应用,为促进我国科研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纸板发行方面,不仅在国内有大量的订户,而且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发行,并与德国、日本、美国等60余所大学建立有刊物交流关系。网络发行方面,根据国内4个期刊全文网站及本刊网站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网络阅读量近200万次,论文下载量50万余次。影响力方面,根据2011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6756次,复合影响因子为904,在我国431种综合类科技期刊中分别排名第5和第20;在我国151种土木建筑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958,排名第17;在我国135种交通运输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149,排名第8。根据2011年11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在我国71种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综合影响力排名第2。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李杰;主任:赵惠祥 刊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主办: 同济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060CN: 31-1777/C邮发代号: 4-63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0 德法哲学建筑文化与城市研究管理与经济法学论坛文化产业研究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 创办于1980年,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收录情况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进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调查研究叙评综述(增刊) 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12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什么官都不是,政府机关才有官

  • 索引序列
  •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同济大学期刊中心
  •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