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燕京理工学院学报

燕京理工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燕京理工学院学报

我是河北的 不知道一不一样1513 燕京理工学院(燕郊)25 视觉传达设计26 环境设计27 产品设计28 服装与服饰设计

燕京理工又名皇家理工,这你可以知道了,在这个学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里,就一个字,钱,学校地处偏僻,在燕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传销窝点,也很多,在学校告诫大家最好不要轻易得罪人,好多都和校外社会上有关系,尤其是南门那边的,学校南门每年都有死人的,这是真的,尤其是开店的,学校内官僚主义挺严重的,有的在社团啥的和社长处关系混个官当当出去装逼的,学校里装逼现象很严重,宿舍分普通宿舍和国际宿舍,普通宿舍六人间,每层有厕所水房,国际宿舍每年住宿费3000+或5000+,六人间长床下桌,有独卫,不过说实话没有你高中宿舍好,消费么,一点也不比北京便宜,学校手机信号不好,电信卡?在这个学校网速是几乎没有的,移动卡也差不多,联通卡还好点,速度能达到100M/s,实在不建议报这个学校,这个学校能让人变了,变得让你自己很讨厌在这里混四年白来,毕业失业率达百分之90,我们一起来的同学有四个,其中两个兄弟来了一个月不到受不了回家复读了,我们两个坚持了下来,现在毕业三年了至今还在后悔,能救一个是一个吧还有,这个学校的网络极慢而且网费相当贵,并且是按小时收费

进学校官网就能看到呀

同学你好。我是本校艺术系的一名学生 开学要开始上大三了。。个人觉得本学校还不错。校园环境不错 学校对于教育问题抓的还是比较严的。地理位置还好。上位于廊坊市燕郊经济开发区地段 坐公交车不堵车的话半个多小时或者一个多小时到。四周也有一些商业区 超市物美沃尔玛之类的 步行街也有很多名品店 坐2路公交车就能到 不过2路车很破。住宿环境其实不算好的。一般公寓6人间 上下铺那种 国际公寓也是6人间但是有独立卫生间 空调和阳台。校园很大。但是个人觉得硬件问题不算特别好。但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计算机教室有好的也有坏的。我都有去上过课。图书馆有两个 一个文科馆 一个理科馆 图书很多也很丰富 但是设施不太好 没有空调只有电扇 更不用说WIFI了。 本学校 的 考研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其实我觉得 一个学校的好与坏都是有的 最重要的还是 教学水平和 学校 的 整体素质发展 空间。

燕京理工学院论文查重

2005年至2014年,燕京理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7项,发表学术论文632篇,编写出版专(译)著、教材119部,获得专利5项。2011年校级课题结题12项,研究成果包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教材4部;自编讲义4部;结题报告12个;竞赛获奖: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地区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艺术课题获得了119项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53项市级奖项。 2012年校级课题结题9项,研究成果包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2011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篇;出版教材1部。 2014年燕京理工学院有3项课题被列为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 6月21日,燕京理工学院一个项目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燕京理工学院召开,顺利通过鉴定。 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9年,之前名为社团管理中心,2014年有注册社团36个,涵盖社会科学、学术、艺术、体育等诸多门类及领域。社联机构常设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活动部、外联部、宣传部、人事部与社管部六个部门。并由主席团统筹规划整体工作。

燕京理工学院国家承认学历。燕京理工学院,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正规的学校,学历是国家承认的。燕京理工学院是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校、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师资力量:学校全方位构筑人才高地,现有教师1500余人,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重点打造了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组成的名师团队,由特聘教授、教育部专家组成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由企业讲师、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学校注重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近三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7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获批国家专利58项。以上内容参考 燕京理工学院-学校简介

这两个学校都是专科学校,只是所学学专业不一样。

《燕京学报》

《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还是遭致后人无穷的非议。如果把他与朱元璋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刘邦不过是在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咄咄逼人形势下的一场武装反击,朱元璋则是在并无反叛迹象时精心策划一场又一场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一概加上“胡党”、“蓝党”的帽子。  所谓胡蓝党案,即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本质就是明朝开国皇 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开杀戒,把开国元勋一网打尽。开国皇帝杀功臣,一向是敏感话题。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以元末进士出任地方官。朱元璋打到浙东后,礼聘他为谋士。足智多谋的刘基向他的主公提出削平群雄的谋略——先图陈友谅,后取张士诚,再北伐中原,帮助朱元璋成帝业,其功劳并不逊色于李善长。由于他不是淮西集团中人,开国后大封功臣时,只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与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岁禄4000石,相去甚远。而且他只不过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并无多大实权。  朱元璋对刘基颇为信任,为了撤换李善长,另择丞相人选,而征求他的意贝,君臣之间有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刘基虽然受到李善长的排挤,仍然出于公心劝导主公不要撤换李善长:“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朱元璋说:“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刘基深知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难以在朝廷施展手脚,坚决辞谢。  朱元璋又问:杨宪如何?  刘基并不因为与杨宪有私交而说昧心话:“(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杨)宪则不然。”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基说:“此偏浅殆甚于(杨)宪。”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  刘基说:“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在刘基看来,胡惟庸最为糟糕,好比一匹劣马,叫它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  朱元璋见以上人选都不合适,再次邀请刘基出任丞相:“吾之相,诚无逾先生。”  刘基再次推辞:“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但是后来朱元璋还是根据李善长的推荐,选择了胡惟庸——一个远不如李善长善于出谋划策,却精于拍马奉承玩弄权术的小人。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都是定远人),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的提携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代汪广洋为中书省左丞。以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逢迎有术,深得朱元璋宠信,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正如《明史》所说:“帝以(胡)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活脱脱一副小人得志不可一世的嘴脸。大将军徐达得悉他的奸猜行径,深恶痛绝,把他的劣迹上告皇帝。胡惟庸得知后,引诱徐达府上的门房,企图加害徐达,虽然未能得逞,此人心计毒辣的小人心态却暴露无遗。他自恃与李善长关系非同一般(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为妻,结成姻亲);有这样的元老重臣为后盾,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  刘基鉴于在朝廷难以立足,于洪武四年告老回乡,怕遭致政治灾祸,索性隐居山中,不再与闻政汉,每天以饮酒下棋为乐,口不言功。他想逃避现实,但政治斗争的漩涡仍然把他卷了进去。胡惟庸获悉刘基曾在皇帝面前说他无能,怀恨在心。当时胡惟庸以左丞掌中书省事,指使亲信官员攻击刘基,无中生有地诽谤刘基用有“王气”的十地营造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刺激朱元璋的猜忌心理。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刘基被剥夺了官禄。刘基惧怕带来更大的祸水,赶赴南京当面向皇帝请罪,并且留京不归,以明心迹。不久胡惟庸当上了左丞相,刘基大为悲戚:“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从此忧愤成病,没有多长时间就死去了。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有人告发说,刘基是胡惟庸毒死的。  对于刘基的死,孟森十分感慨地说:刘基的归隐,实为惧祸,激流勇退。(朱)元璋视其为张良,因而他俩之间知无不言,言听计从。刘基每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每恭己以听,呼为老先生。然而激流勇退尚且不免于祸。  朱元璋后来与刘基的儿子谈起此事,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胡党”身上。他说:“刘伯温在这里时,满朝都是党,只是他一个不从,吃他每蛊了。”那意思是说刘基是被“胡党”毒死的。他还说:“刘伯温在这里时,胡家结党,只是老子说不倒。”朱元璋公开对外也是这样说:“后来胡家结党,(刘基)吃他下了蛊。只见一日(刘基)来(对)我说:上位,臣如今肚内一块硬结怛,谅看不好。我朝人送他回去,家里死了。后来宣得他儿子来问,说道涨起来紧紧的,后来泻得瘪瘪的,却死了,这正是着了蛊了。”一口咬定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是据吴晗考证:“刘基被毒,出于明太祖之阴谋,胡惟庸旧与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如果吴晗的考证正确,那么刘基的死,就更具有悲剧色彩。朱元璋对亲信存有二心,连视为张良的刘基也不放过,却轻信胡惟庸,听任他胡作非为,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凭他的权力威望,“胡家结党”他真的“说不倒”吗?后来终于对胡惟庸下手,其实也是对亲信存有二心的逻辑发展。  胡惟庸的专断独行,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明朗化了。胡惟庸之前,李善长小心谨慎,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不甚明显。胡惟庸为相七年,大权独揽,使朱元璋觉得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布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绰绰有余,要以它来罗织一个“胡党”,株连一大批功臣宿将,却未免牵强附会。  为了把罪网罗织得更大,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胡惟庸死后,他的罪状逐步升级,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置那些“胡党”于死地。明代的心腹大患是“北虏南倭”,由此着手制造罪状最具杀伤力,于是乎胡惟庸死后罪状升级为“通倭通虏”,用它来株连开国元勋。平心而论,胡惟庸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但受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大批功臣完全是无辜的。胡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望的,行为跋扈的大臣,都被加上“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又升级为“谋反”。朱元璋唆使亲信精心策划,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无中生有地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串通谋反。看得出来,朱元璋要借此除掉李善长,他冠冕堂皇地说:“(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及其一门七十余人被杀,纯属冤案一桩。一年以后,解缙上疏为其申冤,他起草的《论韩国公冤事状》,由郎中王国用冒死呈上,大意是:李善长为陛下打天下,是第一勋臣,假使帮胡惟庸成事,也不过如此,况且他已经年迈,根本没有精力再折腾,何苦如此!朱元璋看了以后,无话可说,可见他也默认是枉杀。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为了平服人心,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株连蔓延达数年之久。连一向与胡惟庸关系疏远的“浙东四先生”也未能幸免,叶 以“胡党”被杀,宋濂的孙子宋慎也牵连被杀,宋濂本人则贬死于四川茅州。  后世史家对胡惟庸党案颇持怀疑态度。王世贞就对胡惟庸“谋反”之说表示难以相信:  谈迁说得更加明确:“惟庸非叛也”,乃“积疑成狱”,可谓一语道破。  蓝王党案也是如此。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在常遇春麾下勇敢杀敌,所向披靡,堪称常胜将军,战功显赫。洪武二十年升为大将军,两年后进封谅国公。皇恩浩荡之下,蓝玉忘乎所以,骄横跋扈,使朱元璋感受到了将权与皇权的冲突。于是 除的网罗正在悄悄逼近。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说他与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朱元璋出宫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装模作样审讯的结果,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为了显得名正言顺,朱元璋特地下手诏,颁布《逆臣录》,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  从保留下来的《逆臣录》可以一眼看出,当时罗织罪状的伎俩实在拙劣得很。陈四益《罗织的证据》一文对此嘲讽道:由于审讯者心思不够细密,留下了许多破绽。比如,一个名叫蒋富的招承,说是蓝玉出征回来,请他吃酒,在酒席间,蓝玉对他说:“老蒋,你是我的旧人,我有句话和你说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谋大事,已与众头目每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听着,若下手时,你便来讨分晓,久后也抬举你一步。”这个“老蒋”是谁呢?  只是蓝玉家一个打渔网户。另有一名叫张仁孙的供道,说是因为出征回家,前去拜见,蓝玉对他们说,要成大事,要张仁孙等各置军器,听候接应,如日后事成时都与大官人做。这个张仁孙是谁呢?当初只是乡里一个染匠。蓝玉如果真想谋逆,自然应当十分谨慎,这样杀头灭族的事情,哪里有见人就说的道理?何况还是些无足轻重的打鱼网户和染匠。仅此一点,这些口供的可靠性就大可怀疑。《逆臣录》是如此这般炮制出来的,目前已经散佚的《昭示奸党录》可信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因为一向反对胡惟庸,所以无法牵连进“胡党”,他死时蓝玉党案还没有爆发,当然与“蓝党”无关,但是他也没有幸免。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有几天就一命呜呼了。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预感到主公疑忌功臣,众醉而独醒,洪武三年就申请告老还乡,还是顾虑 与儿子朱同难保平安无事,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  第二年,朱升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二岁。他的儿子朱同却并未得到“免死券”的庇护,最后还是死在朱元璋的手下——赐自缢。令人唏嘘不已!  开国功臣惨遭大屠杀后,朱元璋才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其实已经杀得差不多了,不过是一句显示皇恩浩荡的废话而已。  一个出身卑贱的游方僧,当了皇帝以后,权势欲如此强烈,丝毫容不得对皇权的潜在威威胁,大张旗鼓地罗织罪状,杀戮功臣,必欲“除恶务尽”方才罢休。纵观历史,这样的大屠杀恐怕算得上绝无仅有之事。个中缘由值得每个读史者细细玩味。  《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还是遭致后人无穷的非议。如果把他与朱元璋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刘邦不过是在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咄咄逼人形势下的一场武装反击,朱元璋则是在并无反叛迹象时精心策划一场又一场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一概加上“胡党”、“蓝党”的帽子。  所谓胡蓝党案,即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本质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开杀戒,把开国元勋一网打尽。开国皇帝杀功臣,一向是敏感话题。  首先触及这一话题的是吴晗,1934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胡惟庸党案考》,广泛收集史料,进行严密细致的考证,把已经变得扑朔迷离的胡惟庸党案的真相揭示出来。他说:胡惟庸党案的真相到底如何,即使明朝人也未必深知,这原因大概是由于胡党事起时,法令严峻,著述家多不敢记载此事。时过境迁以后,实在情形已被湮没,后来史家只能专凭《实录》,所以大体均属相同。他在论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胡惟庸党案的要害:“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以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处在一起。一方面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自己并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将不受制驭,因示意廷臣,有主张地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杀,胡案先起,继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复继以蓝案。胡惟庸的被诛,不过是这一大屠杀的开端。”然而几十年后他修订出版的《朱元璋传》,却见不到如此锋芒毕露的分析了,只是在书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回避了这个尖锐而又敏感的话题。  当然他也有他的难处,生怕引起新朝当权者的猜忌。但是历史是无法回避的,读明史首先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历史学家,不存在甚么该讲甚么该回避的历史现象,秉笔直书历来是史家的基本史德。  直白的说,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是朝廷高层权力较量的必然结局。由于与朱元璋共同打天下的开国元勋的特殊贡献与特殊地位,势必形成相权与将权分割皇权的现象,这对于朱元璋这个权势欲极强,又有政治手腕的皇帝而言,是无法容忍的。此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权旁落,而那些文臣武将们以为开国有功,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如果不加以制服,那么他的子孙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这样,矛盾激化了。朱元璋抓住两个有把柄的实权人物——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军蓝玉——开刀,然后蔓延株连,把那些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以及那些并不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处死,形成明朝初年政治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一页。  当然,开国元勋并非没有问题,不少人居功自傲,肆无忌惮,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洪武六年,朱元璋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凌暴乡里,地方官奈何不得,十分不满,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凡是公侯家人倚势凌人,侵夺田产财物,私托门下影投差徭者,处以斩刑。这种做法似乎和战国时代的“铸刑鼎”有点类似。法律条文要用铁榜这种古老的形式来公布,一方面说明那些被封为公侯的开国元勋们依仗功劳权势而违法乱纪,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了:另一方面说明主张“治乱世用重典”的朱元璋不能容忍功臣们过于放肆。在这个禁令中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要毫不留情地予除的信号。  朱元璋成为开国皇帝后,昔日的谋士二李善长出任左丞相,猛将徐达出任右丞相,徐达带兵在外作战,实权操于李善长之手。  李善长是在朱元璋攻略滁阳后,接纳下来的谋士,在帅府决断进退赏罚章程。朱元璋称吴王时,他出任右相国,充分展现他裁决如流的才干。洪武元年顺理成章地担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当他的儿子被皇帝招为驸马后,权势更加显赫,成为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淮西集团首领。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权力过于膨胀,从而威胁到他的皇权,是有所提防的。他有意撤换李善长,为此向刘基请教合适人选。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他的代表作为《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1939年第25期)、《三四等及所谓“喻化”》(《燕京学报》1939年第26期)、《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等。在《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一文中,他参考方言及异国的译音,采用现代数理语言学的方法,根据统计学上的概率关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广韵》声类做了详细的论述和证明。该文中所采用的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于音韵学的科学发展在方法论上具有重大价值,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一文中也采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音韵,富有开创性。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超脱版本的错误,超脱《说文》本身的错误及汉魏经师注音的错误。他的《古音说略》(1947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0)是他对音韵研究的集大成的代表作。《诗韵谱》(1948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1)是中国第一部依个人见解为《诗经》注音订谱的专著。1946~1948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古官话语音史论文九篇(商务印书馆于1988年以《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为名将这9篇论文结集出版)。这些论文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极具学术价值的、富有创见的研究,为汉语史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方面,他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年;196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一书,是对大量北京口语材料进行研究的成果,是汉语词汇、语法以及文字改革等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他的《汉语的构词法》(合作,科学出版社,1957年)一书,是为解决拼音文字的词连写问题,对北京口语材料进行分析而写成的一部对现有检字法及分词标准研究得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用结构分析法——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对于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及汉语构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解决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价值。【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陆志韦】邵荣芬陆志韦(1894—1970)著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陆志韦原名陆保琦,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南浔镇人。1908年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10年进入东吴大学。1913年大学毕业,留任该校附属中学中文、英文和地理教师。1916年作为东吴大学优秀学生被保送到美国留学,进范德比尔特大学及阿伯第师范学院学习宗教心理学,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生理学部心理学系,学习生理心理学,1920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2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系主任。1927年应燕京大学之聘,任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3年获得一项奖学金,再次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理心理学。翌年完成进修回国。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因支持学生的抗日活动,曾于1941年被捕入狱。抗日胜利后,领导了燕京大学的复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的工作。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转到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任一级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委,语言研究所汉语史研究组组长等职。陆志韦先生的科研生涯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研究的是心理学,后期研究的是语言学。 在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任教期间,陆志韦孜孜不倦地潜心致力于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比内(BinetAl?fred)测验等研究,出版了《订正比内—西蒙测验说明书》《社会心理学新论》等著作,提出了很多新见解,受到中外心理学界的重视。他翻译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原作者E.L.桑代克),第一次向我国读者介绍了巴甫洛夫学说和西方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现代心理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它脱离哲学的母体才只有几十年的光景,人们对它的科学性还不免持怀疑态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陆志韦等人开始把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引入了我国。  在任燕大心理系主任期间,陆志韦通过精心筹划,把心理系建成了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科系。他开设的系统心理学课程,被认为是一个创举。由于他多年来悉心探索,不断有新成果,在心理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潘菽一起被誉为“南潘北陆”。  1934年陆志韦由美国回国后,由于时局动荡,学校经费短缺无法继续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作。本来心理学与语言学就有一定的联系,他早已由生理心理学而知语言学之大要,这时就只好转而研究语言学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了。近30年的时间,他采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在把中国传统语言学引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学领域里,音韵学是陆志韦用力最多、贡献最大的方面。他强调研究汉语音韵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忘了汉语是汉语,是汉台语系的一支”。能近取譬’,最为重要。最好是用汉语来解释汉语,用语言生理学来参证。单是东拉西扯地引用些外国语的例子,断不能教人明了汉语的历史。二是要“能了解语音的变化自有它生理的,物理的基础”。说话时,“喉头发音,整个口腔是一架活动的共鸣器。口腔一移动,会教所有的辅音跟元音受到普遍的影响。凡是论到上古音跟中古音的沿革,假若所设想的条件根本跟口腔的自然活动不相符合,那样的学理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他所研究的语音史的跨度很大。从西周到现代北京话三千多年的音变大势差不多都进行了研究。也像一般的研究程序一样,他先对中古音系,即《切韵》或《广韵》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上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1939年至1940年间,他连续发表了《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和所谓“喻化”》《唐五代韵书跋》、《The Voiced Initial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汉语的浊声母》)《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等有关中古音的一系列论文。  音韵学之外,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是陆志韦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他认为汉语的基本资料是单音词。“要了解汉人的思想作用,说话的条理,或是从语言学的观点来了解现代汉语,就得把那些单音词彻头彻尾的,彻里彻外的,翻来覆去的,颠来倒去的搞它一次。”于是他花了多年时间写成了《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一书。  作为著名学者的陆志韦,孜孜不倦地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从不以个人得失存乎其间。他的学说即使被人称道,如一旦自己发现有不妥时,马上就发表文章进行自我批评。他的学术地位很高,堪称一代大师,但当学生或晚辈对他的某些学说不认同,而提出批评时,只要是对的,他不但欣然接受,而且还鼓励对他的学说加大批评力度。这在学生和晚辈中间一时传为佳话。

燕京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查重率

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根据不同的学校来判断,有些学校的查重率低一点,有些高一点,但是一般只要复合学校及格线就好了。

本科论文查重率普遍是要求在30%以下的,超过30%视为抄袭,且论文不通过,无法参加毕业答辩,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绝大多数本科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标准但几乎全部学校大学本科阶段的论文查重率标淮全部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30%的重复率是一个分界点。假如高过这一标准,也就说明没法参加论文答辩,相当于没法圆满毕业而且取得学位证书。与此同时也不具备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资质。假如低于这一标值,那么大学生们完全能够放心,因为这些毕业论文都能够获得学校的肯定。降低论文重复率的方法1、翻译巧用这种方法命名为“Google法”。“所谓‘Google法’,就是将自己重复的语句,用Google在线翻译成英文,然后将翻译好的英文用Google在线翻译全部转回中文。这样句式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最后再修改语病就可以了。2、转换图片论文中的表格内容数据是可以识别的。如果表格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复度,那么可以把表格截图保存,再放到论文中去。大家可以多参考一些国外的资料,因为在知网的对比文库中,外文资料相对比较少一些,而且用自己的理解翻译成中文的话。

每个学校对毕业论文查重率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是20%以内,这是比较宽松一点的,有的是10%以内,这是比较严格一点的。所以说你还是要按你们本校的要求去做。

大致上所有的本科院校所规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率合格标准都是在30%及以内,本科毕业生想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查重的话,一定要严格按照自己院校的本科论文查重率标准来要求自己写作的毕业论文。

燕京大学学报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谈骨气》 作者: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谁说的?我们中国人要有骨气就得向明朝学习,遇事就打,就算输也输个人样,其余的我个人不敢恭维,特别是现在。

这句话是出自<谈骨气>

  • 索引序列
  • 燕京理工学院学报
  • 燕京理工学院论文查重
  • 《燕京学报》
  • 燕京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查重率
  • 燕京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