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钱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钱

发布时间: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钱

300-400一篇,不过知网的检测费用本来就贵,有代理商, 稍微便宜点。但差不多。

国内期刊一般200-300稿费,减去写作过程中一些不可报销的费用比如打印费,邮局手续费之类的大概可以纯赚2000左右

国内期刊百分之95都是要收审稿费(50-100,只要你要审稿就得交钱,不论录用与否),如果你过了,恭喜你可以交版面费了,费用大概是省级期刊要花700-1000左右,如果是核心期刊费用大概是1500-2000左右。再来说说我发过的中文EI增刊(比较水)是通过会议发表的,费用大概是会费+版面费=3900rmb。还有一点要说明国内期刊的评判标准不单是论文水平,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你们懂得!

这个钱好找!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少字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你自己看看吧怎 样 写 论 文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各个学校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在十万左右。人大和北大要求是十二万,我们有个同学还做了二十五万字呢。有些学科,比如理工科,不完全是以文字为标准,而是成果的价值为依据。如有需要,我可以为您推荐!

同学,采纳以后找我拿例文。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一般管理博士论文需要八到十万字,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

中文系博士论文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头等任务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并强调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十五大这些高瞻远瞩的历史性论断对继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反复领会。

一个字一块钱

中文系博士论文字数多少

你好,各个学校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在十万左右。人大和北大要求是十二万,我们有个同学还做了二十五万字呢。有些学科,比如理工科,不完全是以文字为标准,而是成果的价值为依据。

同学,采纳以后找我拿例文。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各个学校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在十万左右。人大和北大要求是十二万,我们有个同学还做了二十五万字呢。有些学科,比如理工科,不完全是以文字为标准,而是成果的价值为依据。如有需要,我可以为您推荐!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你自己看看吧怎 样 写 论 文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中文系博士论文要求多少

一个字一块钱

一般要求在5000字至8000字。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第一时间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调查。调查目标(1)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现状(2)研究怎样解决手机一族问题调查方法(1)采访调查(2)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活动计划: 阶段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活 1 研究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 动 2 拟写问卷 问卷调查打印好 计 3 社会调查 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划 4 分组讨论 问卷分析 5 总结 书写调查报告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调查分析: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下面是我们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分析: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三星,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00元共占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19%,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中学生购买手机36人是为了通信,占总人数的70%,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有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约占58%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约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56%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5、手机的使用情况(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00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23%,怕被人骚扰,的占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65%。(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1%、6%、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另外,专家认为:手机辐射不容忽视。今年4月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人们,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辐射会渗入其大脑50%的区域;对10岁的孩子来说,辐射则会渗入其大脑30%的区域。而德国防辐射机构主席沃尔弗拉姆•柯尼希也对当地媒体《柏林日报》表示,为健康着想,人们尤其是儿童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一般来说,手机通话应尽可能短。父母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120分贝的痛苦极限。 结论:总结一下学生手机消费群的特点: 追逐时尚、注重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事物需要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厌旧” 主要任务是学习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7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影响。反思:手机对学习是否有影响?如手机作弊、上课时手机铃声影响课堂秩序、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害,手机还会带来攀比风,而且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接听电话,还会影响老师上课,也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中学生最好还是正确对待手机,有效的运用我们的通信工具,做到不为手机着迷,而不是手机控制我们的思想。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中学生手机消费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查为以后的研究作下铺垫。感受:这次调查让我们知道了应该如何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为了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网上查找了有关资料,而且还到实地参观、访问。通过这次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的组织能力,体会到科学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要有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不能言败,不能放弃,要有急流勇进、勇于探究的精神。附录中学生手机调查问卷1.你是否拥有手机( ) A 有 B 无 2.你选购手机或你有选购的机会时,你会优先考虑下列哪个因素( ) A 性能 B 价位 C 品牌 D 服务 E 流行趋势 3.你最能接受的手机价格是( ) A 1000元以下 B 1000―1500元 C 1500―2000元 D 2000―3000 元 E 3000元以上 4.在手机质量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 A 持久耐用 B 信号灵敏 C 实用省电 D 功能齐全 E 其他 5.请按顺序选择你所喜欢的手机品牌(选三者即可):( ) A 摩托罗拉 B 诺基亚 C 西门子 D 索尼爱立信 E TCL F 三星 G飞利浦 H首信 I 厦新 J 海尔 K 科健 L 阿尔卡特 M松下 N 波导6.你是否希望手机具有以下哪些功能(可多选):( ) A 蓝牙功能 B 即时翻译功能 C MP3播放功能或收音机功能 D 拍照功能 E能玩游戏 7.你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 ) A 家长 B 亲戚 C 其他 8.你的月消费额大概是多少( ) A 350元以下 B 350―500元 C 500―800元 D 800―1200元 E 1200元以上9.你每个月话费支出多少( ) A 50元以下 B 50―80元 C 80―100元 D 100―200元 E 200元以上 10.你购买手机的目的是( ) A 方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B 受周围人影响 C交异性朋友 D炫耀自己11.你使用手机最多是( ) A 打电话 B 发短信 C上网 D玩游戏 E其他 12.你使用手机进行沟通最多的内容是( ) A 日常交流 B讨论专业知识 C了解社会新闻 D获得前卫信息 E其他 13.你的手机更换频率( ) A 半年左右 B 半年至一年 C 一年至两年 D 两年以上 E 从未换过 14.你所了解的话费节约方式( ) A 不知道 B 话费套餐 C 给对方发短信 D拨打IP电话小组成员:参考资料:我要上交的报告,给粘过来了……

  • 索引序列
  •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钱
  • 中文系博士论文多少字
  • 中文系博士论文
  • 中文系博士论文字数多少
  • 中文系博士论文要求多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