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字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字

发布时间: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字

屈原

老舍

老舍

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河北曲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89年获新西兰梅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水产学科评审组(1998-2002)和草地与畜牧学科评审组成员(2007-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养殖业专业评审组成员(2000-),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1)、名誉理事长(2011-),国际草地大会连续委员会委员(2008-2016),美国牧草和放牧术语委员会(2009-2012)。《草业学报》主编(2004-)、《生态学报》(2013-)和《草地学报》副主编(1993-),《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和《草业科学》编委(1990-),澳大利亚The Rangeland Journal 咨询委员会成员(2012-)和日本Grassland Science编委(2005-2013)。南志标院士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育成牧草新品种1个,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或课题主持人,主持了包括973项目、863课题、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项目等。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各一项。培养的博士生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获奖人,2009)。2010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2004年至2008年,担任国际草地/草原大会组委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和组委会副主席,提出并确立了“变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会主题,带领团队成功地组织了大会的学术活动,,为举办这两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主办第二届中国—日本—韩国草地大会,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主办第8届国际内生真菌和禾草互作大会。2008年获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单

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河北曲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89年获新西兰梅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水产学科评审组(1998-2002)和草地与畜牧学科评审组成员(2007-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养殖业专业评审组成员(2000-),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1)、名誉理事长(2011-),国际草地大会连续委员会委员(2008-2016),美国牧草和放牧术语委员会(2009-2012)。《草业学报》主编(2004-)、《生态学报》(2013-)和《草地学报》副主编(1993-),《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和《草业科学》编委(1990-),澳大利亚The Rangeland Journal 咨询委员会成员(2012-)和日本Grassland Science编委(2005-2013)。南志标院士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育成牧草新品种1个,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或课题主持人,主持了包括973项目、863课题、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项目等。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各一项。培养的博士生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获奖人,2009)。2010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2004年至2008年,担任国际草地/草原大会组委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和组委会副主席,提出并确立了“变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会主题,带领团队成功地组织了大会的学术活动,,为举办这两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主办第二届中国—日本—韩国草地大会,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主办第8届国际内生真菌和禾草互作大会。2008年获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

必须有陈元魁啊!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辽阔无边

《草原》杂志副主编

必须有陈元魁啊!

1953年春,祝廷成在生物系开始主讲植物分类学课程。当他第一次带着学生到东北草原进行野外实习时,就被那辽阔富饶的草原深深吸引住,他为自己对草原知识的匮乏而羞涩,遍翻所有图书资料,无一篇中国人自己撰写的有关东北草原的文章。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下定决心选择草原作为毕生研究对象。从那时起,他走进草原,开始了他早期的草地研究。1954年4月,祝廷成师从北京大学李继侗院士,学习植物生态学,此间跟从李继侗院士一起进行北京西山植被的调查研究。 经过两年调查、分析与探索,祝廷成的第一篇论文《黑龙江省萨尔图附近植被的初步分析》于1955年在《植物学报》发表,他创造性地以投影图和生态系列为模式,论述了黑龙江省萨尔图(现为大庆市)附近草原植被的组成、类型及分布。这篇论文引起了外国同行的注意,1960年联邦德国学者丹恩特教授评论道:“这是中国第一篇草地生态论文”。前苏联学者雅鲁申科通讯院士在《评介国际地植物学发展史》(1961年)一文中写道:“这是一篇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草原植被的文章,它代表了中国草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自1955年至1960年间,祝廷成多次深入东北草原进行调查研究,相继撰写了《概论我国东北的主要草原》、《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的草原》《东北三类主要草原地下部分的比较分析》等系列性研究论文,为东北草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祝廷成的筹划下,经中共东北局科委批准,1960年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草原研究室,这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成立的草原研究机构,祝廷成任研究室主任,承担“东北西部草原改良与合理利用”科研任务。从此,他把全部精力用到草原生态学的研究上。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祝廷成还翻译出版了《苏联的草原》、《植被学说原理》等8部俄文专著,为草地及植被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63年春,祝廷成以突出的研究成果作为科技代表,出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此,他更以忘我的精神投入研究。1964年,由东北局科委组织了东北三省的五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东北草原改良板田”,祝廷成任技术负责人,与牧民同吃、同住,总结出群众引火烧荒和合理打草的经验。1970年,祝廷成被冠以“只专不红”的罪名送往桦甸县一个深山沟里进行劳动改造。为了改变这个落后山沟农民贫困生活现状,他根据草原结构的成层现象原理,变单一种植为高、低秆作物合理搭配,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创造了农作物互利互惠的生态条件,又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被农民亲切地称为“三层楼”,秋后试验田比单一种植增产30%。桦甸县专门组织了200多位生产队长前去参观学习。1973年,祝廷成在内蒙古科左中旗牧区接受“再教育”期间,提出在退化草场上建设粮、草、林、料四结合草库伦的建议,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支持。他与牧民们一起建起草库伦100余公顷,饲草产量翻一番。结合草库伦的成功经验,祝廷成和同事们一起创绘了“草原建设挂图”,把草原建设的基本原理,寓于文图之中,受到农业部的重视,很快便以汉、蒙、藏、哈萨克四种文字出版,发行全国。这是我国第一套有关草原科学的彩色挂图,对草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8年祝廷成从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开始招收我校第一批草地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生态系统是近代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元,自60年代末期,成为国际生物学规划(IBP)的重点研究对象。祝廷成及时抓住国际生态学发展的生长点,主持了“六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撰写出版了《生态系统浅说》一书,成为我国有关生态系统的第一本著作。1981年祝廷成代表中国草原学会首次出席了在美国肯塔基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草地会议(IGC),并宣读了《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生态研究》论文。从此,中国草地的代表草种——“羊草”一词,在国际学术刊物上被广泛引用。1985年在日本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草地学会议上,祝廷成与他的学生共同撰写的《中国温带草地资源及草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文,被会议选作十篇大会报告之一,同步放映80张中国草原彩色幻灯片,第一次将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我国丰富多彩的温带草原展现于世。本届大会评委会主席、美国著名草地生态学家、衣阿华州大学教授韦勒·弗韦丁评价道:“一个科学家往往从越来越窄的范围中,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但听了祝教授的这篇报告后,则使人从越来越宽阔的领域里,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所以,我们深表钦佩!”。在这次会议上,祝廷成当选为由11位世界著名学者组成的国际草地会议常任理事会理事,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被选入如此高层次的国际草地学术组织,他为祖国争得了学术荣誉。祝廷成在学术上主攻草地生态的同时也研究中朝国境线上的长白山植物。早在1961年他与傅桐生教授合写的“如何保护合理利用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一文,作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交,并发表在《吉林日报》上,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成立与初期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2001年应邀赴朝鲜考察长白山南坡的植物生态,并与朝鲜学者合作出版了《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上卷)(中—朝双语版本),这是论述整体长白山生物多样性的第一部著作,对中、朝两国绿色产业开发,以及申请“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提供了科学基础。 2004年他主编的近百万字的《羊草生物生态学》学术专著,是羊草草地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此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凝结了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这个学术团队50余年有关羊草草地的科学结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为完善草地生态学的理论做出了贡献。祝廷成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应用研究。1963年他应邀参加中共华北局农委、农业部和农垦部组织的草原开荒调查研究,撰写了《内蒙古哲盟草原利用及牧业生产》、《黑龙江省草原利用考察报告》、《怎样搞好草原建设》、《兴办草业,振兴牧业》、《引草入田,粮草轮作》、《草原退化与草地生态工程建设》、《陆地生态系统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他主持的“东北草原的改良与利用”项目,荣获吉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羊草草原的研究”和“东北草原生态研究”项目,五次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草原国土治理”及“中国牧草种资源利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两次荣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凡此奖项不胜枚举。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成立草地研究所,祝廷成任所长,同年他创建我国第一个以草地生态为主攻方向的博士点。1989年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建立了国家草地生态工程专业实验室,祝廷成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发表论文300余篇。 祝廷成虽然年逾古稀,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一直担任《中国饲用植物志》、《中国草地》、《草地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当代生态农业》等全国性学术核心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并被聘为农业部北方草地资源调查科技顾问。由于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贡献突出,他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士林丰采录》、《科学家》、英国剑桥的《世界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的《国际杰出领导名人录》等多家名人录中;荣获首批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吉林英才奖章、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7年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教育部高校科技工作40年荣誉奖等。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草原》杂志副主编是谁

老舍 -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即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生于太平乡。幼时家境贫困,只读了几年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受到部队生活的锻炼;他还参加过内蒙古解放初期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担任过基层领导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2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得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指导,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6年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上部出版,这部小说反映了内蒙古察哈尔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运动和解放战争初期所进行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以及同民族上层分子建立民族统一战缐,终於获得解放的斗争生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生活道路和个性的人物。犟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抒情笔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解放后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此外,先后出版的还有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1954)和《花的草原》(1962)、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1980)、《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1982)等。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玛拉沁夫的创作,著力描写的是草原生活,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其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茅盾在《〈花的草原〉序》中曾说,“玛拉沁夫的作品,好处就在它们都是从生活出发”,他的作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是浓郁而鲜艳的”,“写草原风光,笔墨轻灵而明丽”。玛拉沁夫的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俄、日、法、世界语等文字。1930年8月8日出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镇〕。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6年起从事文学创作。1950年任《内蒙古文艺》编辑。1952年为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21岁时以《草原上的人们》轰动文坛,发表在《人民文学》上,1952年改为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获文化部故事片奖.内蒙古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23岁出版短窟小说集《香的百歌》,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寒先翻作盲原题小说,成为该流派创始人之一《敖包相会》这盲脍炙人口的歌曲优美的歌词就出自玛拉沁夫之手。玛拉沁夫1952年到著名文学家丁玲身边读研究生,1954年返回内蒙古,任职于察哈尔盟太旗吟锡明不渡加委常委兼宣传部。1956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常务副主席,兼任《草原》〔汉文文学月刊〕和《花的原野》〔蒙古文文学月刊〕主编后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等职。1980年调北京下作,先后任《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士席团委员,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获农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在英国Rowett研究所从事反刍家畜和饲料营养博士后研究;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学者;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2005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科学一级杰出人才;2001-2006年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院长。2005年受聘于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主持国内外重大项目6项,完成7项,获国际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英文专著《THE YAK》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任国际原子能机构草地畜牧专家,世界银行/国际环球基金新疆甘肃草地项目专家;FAO西藏拉萨河谷饲料项目草地专家。应国际组织邀请和资助先后赴30多个国家学习、培训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担任《The Rangeland Journal》副主编、《Livestock Science》编委(2006-2007)、《草业学报》、《草地学报》、《甘肃农业大学学报》、《草原与草坪》杂志编委。

草业科学杂志主编副主编名单

据有关资料显示,《草业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为:名誉主编:任继周(兰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顾问:洪绂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黄黔(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李毓堂(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刘更另(中国农业科学院)石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许令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张新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子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牲兽医研究所)祝廷成(东北师范大学)主编:南志标(兰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副主编:胡自治(甘肃农业大学)韩建国(中国农业大学)王凌云(兰州大学)编委(常务编委):程序(中国农业大学)高洪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牲兽医研究所)郭振飞(华南农业大学)韩建国(中国农业大学)胡自治(甘肃农业大学)祖元刚(东北林业大学)黄文惠(中国农业科学院)贾幼陵(农业部畜牧兽医司)李建东(东北师范大学)李向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牲兽医研究所)李玉山(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李镇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钟龄(内蒙古大学)龙瑞军(兰州大学)卢小良(华南农业大学)卢欣石(北京林业大学)南志标(兰州大学)秦大河(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周(兰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益新(南京农业大学)苏加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牲兽医研究所)万长贵(兰州大学)汪诗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王刚(兰州大学)王凌云(兰州大学)王宁(前宁夏农学院)王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鹏(新疆农业大学)杨中艺(中山大学)云锦凤(内蒙古农业大学)张新全(四川农业大学)张知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自和(兰州大学)赵哈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朱邦长(前贵州农学院)朱伟云(南京农业大学)朱永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宗锦耀(农业部全国草原监理中心)ALLEN V G(美国)FRAME John(英国)CHU A C P(新西兰)CLEMENTS R J(澳大利亚)GOTO M(日本)HODGSON John(新西兰)SOSEBEE R E(美国)

《草业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创刊并担任第一任主编。1984年正式编辑出版《中国草原与牧草》,1987年更名为《中国草业科学》,1989年更名为《草业科学》,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2008年开始,任继周教授担任顾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侯扶江教授任主编。《草业科学》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设有草地资源及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畜牧业、草地农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基层园地等栏目。《草业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以“传播草业科学,引导草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公开择优录稿的原则,并认真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刊物质量逐年提高,学科内影响力不断扩大。2009年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上升为2061和085,分别在全国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和第2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期刊。已被英国CABI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收录为源期刊。2008年,本刊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曾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甘肃省兰州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1-0629国内刊号:62-1069/S邮发代号:54-51创刊时间:1984年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730020 顾问:任继周名誉主编:洪绂曾主编:侯扶江副主编:胡自治 张自和 蒋文兰 陈盈盈编 委:(以姓氏笔划为序)丁连生 万力生 王明昶 王宗礼 王春喜 王晓斌 瓦庆荣白原生 任继周 刘加文 刘自学 刘连贵 刘国道 刘富渊朱邦长 牟新待 许 鹏 许令妊 贠旭疆 吴序卉 张自和张新跃 李守德 李青丰 李建龙 李毓堂 杨中艺 杨志民杨知建 苏大学 陈佐忠 陈盈盈 武艳培 周 禾 周道纬侯扶江 泽 柏 郎百宁 南志标 胡自治 荣威恒 凌 焱贾幼陵 曹致中 维纳汗 黄文惠 彭立鸣 程积民 蒋文兰谢应忠 韩烈保 韩贵清 雍世鹏 缪应庭 蔡庆生 投稿请登录《草业科学》网站,点击“在线投稿”,注册后即可上传稿件,并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审理进程,不明之处可查看网上投稿流程。具体格式请参见下载中心的文章样例。征稿范围和读者对象本刊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主要录用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公司等具有明显创新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以及草业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类文稿,优先录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其他专项工作等)、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各级政府的科研课题等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凡有重大创新的首发性文稿,一经确认,本刊将开设绿色通道,以最高的效率予以发表,并根据其创新水平及专家审定意见减、免版面费或稿酬从优。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所投稿件必须是论文的最后定稿,严格按本刊规范投稿,不合要求本刊不便送审。 来稿应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正文(包含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其中英文工作单位请按照英文通信地址的表达习惯来译。并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位(或在读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并注明电话,以便联系。有资助背景的文章,请在首页的采用脚注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文稿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题应简短确切。表格采用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上的文字不宜多,表达必须清楚,区分明确。照片要保证清楚,必须彩色印刷的费用由作者自行承担。 文稿中出现的所有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物理量单位、外文字母和公式字母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生物学名称文章中首次出现的生物应标明拉丁文学名。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标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来源。综述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作者应注意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现刊来查阅最新文献。 本刊收取稿件审理费(中文文章100元/稿)、版面费(200元/版),彩图图版(500元/版)。邮局汇款: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草业科学》编辑部收邮 编:730020银行转账:开户行——兰州市工商银行天水路分理处户名——兰州大学汇款时务请注明第一作者姓名、论文编号、稿件审理费或版面费。编辑部收款后即寄回发票(注:银行缴费请采用转账方式,审理费请通过邮局汇款方式缴纳)。 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论文发表前编辑部会对文稿进行非思想性的文字和图表编辑,修改后的文章在正式出版之前将发送自校稿给作者,作者若不同意本刊的修改,请回复时声明。 请勿一稿多投或多语种重复发表。通过本刊“三审”的文稿,刊发前按照本刊所发通知收取版面费,并付作者稿酬(包括本刊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寄期刊2份。不采用稿件本刊将在3个月内把审稿意见退给作者。 本刊已被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进入光盘版杂志。稿件接受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他出版权(包括纸型出版权、汇编、复制、发行、翻译权以及光盘、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版权等)属本刊所有。作者若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无异议。

一般报纸的副主编可以设一到两个。副主编就是主编的助手,具体协助主编负责报纸的宏观事宜,并指导和监督编辑部的其他成员的采编等工作。所以要根据报纸期刊的工作安排去决定副主编人数。

  • 索引序列
  •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字
  • 《草原》杂志副主编名单
  • 《草原》杂志副主编
  • 《草原》杂志副主编是谁
  • 草业科学杂志主编副主编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