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争鸣杂志主编

争鸣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争鸣杂志主编

香港争鸣杂志所报道的内容由于涉及面,内容深刻形象,常常引起社会的争论。争鸣杂志在香港乃至两岸三地的销售量非常大,月销售量至少达十几万本争鸣杂志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对杂志封面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版,特别在倾听民意和读者来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争鸣杂志深得香港市民,外国人士的喜爱

1、找个香港朋友,将杂志扫描,电邮给你,可能可以。2、如你能上它的官-网,其实是可看到内容,下列需先删去掉--这横线及字母并在一起,才是正确网-址 cheng---ming---3、争鸣创刊於1977年11月1日,总部位于香港的杂志,每月一日出版。该杂志内容主要以揭露大陆黑暗和内幕为主,也时常带有一些有争议的社论。有一姐妹刊名为《动向》。4、香港主要报刊杂志:《华侨晚报》 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6-116号,《天天日报》 香港则鱼涌华兰路盖新大厦四楼,《今天日报》香港则鱼涌糖厂街82号康和大厦4字楼南座,《镜报香港湾仔轩尼诗道253-261号,《晶报》香港皇后大道东141号二楼,《明报》 (日报) 香港北角英皇道651号,《明报晚报》( 日报 ) 香港北角英皇道651号。

争鸣杂志获取消息的渠道很广,其编辑和作者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敏锐性的,该杂志覆盖面很广,通常覆盖国内外重大事件,其中以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事件为主, 附有作者深刻点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评,评价深刻,鲜明,真实,从而深受百姓喜爱,争鸣杂志畅销数十年,由于其立场鲜明,多以揭露社会黑暗,官场政治百态为主,常常收到来自威权人物恐吓,有人还对争鸣杂志社搞破坏,对争鸣杂志社的货仓放火,企图打压言论。

文艺争鸣编辑部

注意辨别期刊的真伪论文发表,首要的问题就是期刊的真伪鉴定问题。目前市场上很多的非法期刊,让人防不胜防。具体做法:我们拿着期刊名称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进行检索系统,凡在检索系统里检索不到的期刊,一般都是非法期刊。所以,如果不知道刊物是否正规,不妨将刊物名称输入检索一下,如果检索不到,自然就是假的。 注意发表论文的防由于期刊发表行业比较混乱,什么样的机构与人员都有。很多人由于在发表期刊时,不注意而导致自己。现在该行业惯用的术主要有假冒期刊,把文章发表的赠刊上,直接拿钱跑人等。因此,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一下类型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如果对方只留手机号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只提供个人账户汇款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明显只有一个人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承诺包写包发的,请不要轻易相信。 论文发表注意时间和期刊的要求规定单位评职称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对论文发表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排版得很晚,比如一些核心期刊杂志,在2011年8月份就开始征集到了2012年的1月份的文章了。也就是说,作者8月份投稿,文章要在2012年1月份才能见刊,跨越时间很长了。如果是年底评职称,自然要错过递交材料的时间了。所以论文发表前,不妨先咨询下刊物的排版时间,尽量选择能早点出刊的杂志。 另外,很多单位对刊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部分刊物都要求刊物是省部级以上的。那样,如果刊物的主管主办单位为一般的县市级单位,那刊物可能就不管用了。还有单位要求发专业相关的期刊,比如评工程师发到教育类的刊物上,或教师职称发到工程类的期刊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不被算数,尽管刊物是没有问题。还有单位对论文的字符数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单位是要求2000字以上,也有单位是要求3000字以上。还有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有要求,高级职称一般是要求3篇,中级是要求2篇,当然也有地区要求是有就可以。

您可以投稿一些国家级的文章 投稿要求只要是文章原创性合格 还有就是切勿一稿多投 您可以投稿到这个邮箱里

【发现】很适合你投稿哦!

这个是综述,应该和研究现状有关。---------------------------------路遥研究综述之二(2009-03-06 08:59:16)标签:教育 分类:研究专栏 一九八六年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第六期发表后,单行本相继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一九八八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三次播出了《平凡的世界》,直接听众超过三亿。一九九一年三卷本《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从一九八六年到路遥逝世,围绕着《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新开拓和贡献、作品所具有的“史诗化”的美学特征和对于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的研究形成了第二次研究高潮。无论从作品的受众还是研究的深入程度来讲,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过程。首先这种研究是伴随着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和深入展开的,在当时《平凡的世界》广播剧播出之际,围绕这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人公孙氏兄弟的人物命运和作品主人公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高贵品格在大街小巷形成了广泛的争议,一时之间,孙少平成为三亿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基于文本的主人公研究虽伴随着肤浅与谬误,但这种群众性的次研究应该是值得重视的。对《平凡的世界》的深入研究的仍然是资深性的专业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早在一九八七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后,《小说评论》与《花城》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内著名评论家参加的座谈会,与会者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在于作品展示的大量的生活细节、农村生活图画都相当逼真,而且在于作者精细刻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里、性格,写出了中国人民个体和群体的命运。”(《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花城》1987年第3期。)曾镇南认为“《平凡的世界》采用的创作方法,是严谨的现实主义。……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师承了我国当代文学中的杰出的前辈柳青写作《创业史》的那种特有的严谨、深刻、精于典型人物的创造和典型环境的烘托,又有自己的发展。”他还对《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这种异常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采取,决定于两个原因:第一,决定于作家对他所面对的时代和生活过来的世界的独特认识。第二,路遥的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彻底的朴素性,还决定于作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本来面目的典型理解”,最后得出了这部小说“是现实主义的新创获” 的结论。(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小说评论》1987年第3期。)曾的评论鞭辟入里,逻辑严密,令人信服。李星一九九一年在《文学评论》第四期上针对三卷本《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后发表了《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路遥论》一文。并认为路遥“坚持了文学的现实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小说的现实魅力就在于服务人生和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统一”。白烨一九九一年发表于《文艺争鸣》第四期上的论文《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认为该小说“读后使人萦绕于怀的,无疑是普通人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昂扬不屈的生命力,以及由此隐含的对于民族传统的反思与批判,这是《平凡的世界》超越路遥以往创作并跻身于当代优秀长篇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基于作品文本的阐释,评论界认为小说主人公孙氏兄弟是对高加林形象的突破,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的座谈会上,有评论家指出“孙少安、孙少平是《人生》中高加林形象的延续和裂变,他们是作家将高加林个性和灵魂的自生矛盾进行了调整和融合后而产生的新形象,孙少安更多的保留了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观念,孙少平则更多的接受了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形态的影响”。(《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花城》1987年第3期。)对于孙氏兄弟的性格和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评论界主要立足于其兄弟二人基于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带来的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与决裂、农业文明面对工业文明的焦虑和反思等方面对其不同的人生价值经行的阐发。其次是对于路遥作品的审美品格给予“史诗性品格”的新定位。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座谈会上与会者就认为这部小说具有“构思博大、气势恢宏的特点。不能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作家的追求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史诗性的品格……作家艺术构思和审美追求的指向,虽不能说已经写出了一部史诗,但却具有史诗的品格的”。(王愚:《直接经历着历史的人民》,198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这是评论界首次把路遥的作品从对《人生》以“深沉”和“宏大”的美学特征提升到“史诗性品格”的美学特征上来。李星在一九八七年《花城》第三期上发表《无法回避的选择——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一文指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诗与史的有机结合,又是诗的内容压倒诗的内容的不均衡体”。雷达的论文《史与诗的恢弘画卷》(《求是》1991年第17期)进一步分析了作品的内在特征后认为“抓住了两种最基本的结构力量,那就是史与诗:纵向的史的骨架与横面的诗的情致的融合,对社会历史走向的宏观的把握与对人物命运、心灵的微观透视的融合。没有史的骨架作品无以宏大,没有诗的情感作品难以厚重。总的说来,《平凡的世界》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历史化和历史进程的命运化,力图概括我们当代生活中最大的思潮和某些本质方面。”同时,该阶段有一个显著的研究特点,那就是把一直以来只关注于对作品文本的结构开始有所转向与对作家自生创作心里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一九八七年就路遥的创作心理,李星认为“作家的创作活动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个性、气质、心理,面对前人无比丰富的文学传统的积极选择过程……正是作家无法回避的选择结果。这种选择既是作家主体性的主动,有具有某种无法回避的被动”。(李星:《无法回避的选择——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花城》1987年第3期。)李继凯一九九二年发表在《文艺争鸣》第三期上的《矛盾交叉:路遥文化心理的复杂构成》一文认为“地域或陕北文化、中国或民族文化、世界或人类文化这三个层次的文化构成,先后顺序层递地对他的文化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内化为他的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从而由内而外的制约了他生活与文学理解与选择,写出了一系列属于路遥的作品。”肖云儒一九九三年发表于《延安大学学报》第三期上的《路遥的意识世界》一文,是目前路遥意识研究最为系统的专论。该文通过路遥的“苦难意识”、“土地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哲学意识”、“悲剧意识”等多种意识的缜密分析,准确的把握了路遥的意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并同时提出“路遥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说集中了自己在历史转型期两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感受。因而路遥本人和他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将是我们了解这个重要历史阶段的重要的心灵记录和重要的精神史页。”综上,该阶段对路遥作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入研究、作品所展现的美学特征以及对其作家创作心理机制的研究进一步确证了路遥在当代文学史的定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参考资料:_html

争鸣杂志杨某某是谁

。。。杨安泽?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而且这个恶魔是不分年龄的。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公安局发布了一则通报:一名13岁的男孩将一名10岁的女孩杀死,并扔到了灌木丛中。早在4月14日,郎溪县公安局曾接到当地村民杨某文报警,称其10岁女儿杨某婷疑似走丢,请求寻找。寻找多日无果后,警方估计杨某婷可能已经被侵害,随后发现13岁男孩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于4月17日将其抓获归案。经过审讯,杨某某供认了自己的犯罪过程,经现场指认,在梅村村一灌木丛中找到杨某婷的尸体。真是太惨了,小姑娘还没见过世界,却已经离开人间,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个13岁的杨某某竟然还是杨某婷的堂哥!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据当地村民介绍,被害的小女孩很可怜,性格内敛老实,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跟着父亲相依为命。多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没了,闻者无不伤心惋惜。这件事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表示“他还是个孩子,千万不要放过他!”虽然大家很气愤,希望严惩凶手,但根据未成年法,这个杨某某还未满14岁,也重判不了。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发生在大连市的那起引起全国轰动的案件?大连公安接到报警,在沙可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受害者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经过调查得知,凶手是和小女孩住同一小区的13岁男孩蔡某某。蔡某某。据当时新闻报道,受害者父亲发现女儿时,他先看到一只鞋掉在地上,冲到她身旁查看时,发现她已经没了气息。“当时女儿的裤子已经被褪到了膝盖以下,前胸没有了衣物,那件上衣不是穿着的,而是被拨到了身后。她身上压着两个垃圾袋,里面装着砖头和碎瓦块。”受害女孩的舅奶说:“孩子的左额头处有一处刀痕,左眼、左耳上都能看到明显的被殴打后的淤青,胸前被砍了4刀,脖子上有手指的掐痕……”被害的小女孩任谁也想不到,一个13岁的小男孩,手段竟是如此残忍,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个蔡某某在作案后竟然多次到被害人家里,像个没事人一样询问女孩父亲找到人没有。这心理得有多阴暗啊,而据同一个小区的居民反应,蔡某某已经是个惯犯,近一两年曾多次在小区骚扰女性,有多位女性表示自己曾被蔡某某尾随。另一位阿姨声称她曾见到蔡某某在小区里掀了一个年轻姑娘的裙子,事后,蔡某某的父亲还反而把来评理的姑娘给骂了一顿。这三观,被震得稀碎!蔡某某虽然只有13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七的个头,体重达到70公斤,与成年人无异,他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还有侵犯受害者的嫌疑,事后的行为也十分可恶。这样一个恶魔,本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当时支持重判的呼声也很高,可最终法律以未成年人犯罪,不予追究刑责责任,只是依法对其收容教养作罢!那么收容教养是多久呢?按照相关法规,一般是1-3年,也就是说,这个“十恶不赦”的恶魔,最多三年,就又可以大摇大摆地出现。而被害的小女孩一家,只能以泪洗面,捧着女儿的遗像在悲愤中度日!这次新发生的案件,凶手杨某某也是未满14岁,虽然他杀了人,但只要进收容所住上三年,父母被训诫一下就完事了,什么损失都没有!多么无奈的现实啊,这让受害者家属情何以堪?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成为恶魔的保护伞啊,有网友呼吁,希望修正相关“法律法规”,不要再把年龄作为“免死金牌”!毕竟,恶魔是不分年龄的,从他们决定成为恶魔的时候开始,年龄就只是他们掩护自己的工具。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支持凶手杨某某被重判吗?

我认为这名男子的一系列操作都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两个人去世之后,孩子生活将会受到巨大的压力。

《争鸣》杂志杨某某是谁

香港争鸣杂志所报道的内容由于涉及面,内容深刻形象,常常引起社会的争论。争鸣杂志在香港乃至两岸三地的销售量非常大,月销售量至少达十几万本争鸣杂志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对杂志封面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版,特别在倾听民意和读者来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争鸣杂志深得香港市民,外国人士的喜爱

管他是谁 只要是2代们的事 老百姓就当个故事看就好了 管我们鸟事 老百姓老实点低调做人,你要是热血那没事自己热血去就好 别搞的亲朋好友也都连累 这不是说我窝囊 真要轮到我身上那也就死我一个就行了 我也认栽 要连累到其他人如果我没死的话随便找几个2代一起死了 就不亏了答非所问是吧 亲 楼上都回答你啦

百家争鸣论文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嘿嘿 姐姐给你做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 索引序列
  • 争鸣杂志主编
  • 文艺争鸣编辑部
  • 争鸣杂志杨某某是谁
  • 《争鸣》杂志杨某某是谁
  • 百家争鸣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