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

陈元晖(1913-1995),男,1913年9月18日生,汉族,福建省福清县城头村人。三岁时,父亲到印尼谋生,客死印尼。他15岁在本村小学毕业,上中学时一面劳动一面读书,由于成绩好,两年初中毕业。1930年入福州师范学校,1933年毕业后在福州实验小学当教师。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他进入大学后,在抗日爱国思想激励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京市学生救国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迁往重庆,1938年5月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郑重选择了人生的方向。1939年任党支部书记,毕业前夕,在中央大学有的进步同学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党组织为防不测,通知陈元晖去延安。陈元晖于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先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不久专任《中国青年运动史》编辑。1941年延安成立中央研究院,组织决定他到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42年中央党校成立,中央研究院改为中央党校第三部。陈元晖随之在中央党校第三部第五支部学习与研究。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元晖随党校校部队伍转赴东北,1946年11月抵达哈尔滨,被分配到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任秘书,1947年成立哈尔滨大学,车向忱校长调陈元晖任副教务长并兼任教育系主任和实验小学校长。他亲自给教育系学生讲授教育学课。1949年,陈元晖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东北大学,任教育问题研究室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研究室工作期间,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教育学理论,整理中国教育史资料,为后来教育系的建立和教材建设创造了条件。1951年,东北师大成立教育系,陈元晖任系主任。在筹建过程中他提出:“先办好中学,才能办好大学的教育系。”校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先任命他为附中校长,全面负责附中的筹建工作。在附中教师队伍建设中,他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他曾提出:“附中教师应当是教育家,不要做教书匠。”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又要有创造精神。他曾多次为全校教师和干部做学习辅导报告。为附中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在他80寿辰时附中师生送给他的条幅写道:“创建附中,功在百世”。在创建教育系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在当时条件下,首先组织老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同时着力选拔与培养青年教师。为此,他亲自主讲教育学课。积极创办研究生班,为补充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在研究生班和本科的教学中,都特别重视基础学科,在教育学科的学习中,要求首先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史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基础科学好了,其它课程才能学好。在教学与学习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倡导科学、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为东北师大教育系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元晖于1954年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任教育编辑室主任。中央教育研究所成立后,参加教育史组研究。1961年成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机构,他任教育组组长,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1964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文革”期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0年,也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1年返京。198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教育)评议组成员。1982年,主持筹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任第一任会长,兼任《社会心理研究》主编。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同年离休后,以更高的热情,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培养博士生。陈元晖同志于1995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作为学者,陈元晖一生著作极为丰富。《教学法原理》、《中国教育学七十年》、《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中国现代教育史》、《论冯特》、《论儒化》等,是他在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哲学各方面的代表作,在各阶段还发表过多篇论文。《陈元晖文集》(上、中、下)三卷110余万字,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丰富了中华教育遗产的宝库,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杨清(1915-1983),男,字天诚,陕西省府谷县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读期间成绩优异,曾荣获檀香山奖学金。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师从著名心理学家艾伟教授,并于1944年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至1950年间,曾任教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国立重庆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其间发表论文《小学国语默读诊断测验试编报告》,并参与编写了《教育心理学大观》(商务印书馆)。1950年,党中央号召知识分子支援东北的文化建设,杨清遂携夫人陈宝翠由重庆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杨清精通英、法、俄、德四国语言,在翻译和研读大量西方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了“西方心理学史”课程。此外,他还发表了论文《论情感底本质并批判詹姆斯底情绪论》。杨清曾当选为长春市人大代表,历任长春市政协常委、民盟吉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和民盟东北师大支部主任委员等职。1954年起开始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长春分会理事长。  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杨清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一切职务和职称。“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被打入冷宫,杨清也上山下乡接受劳动改造,后调回东北师大,次年即被迫退休,回到了夫人的家乡四川省自贡市。1979年,吉林省省委决定撤销对杨清同志的错误决定,恢复其政治名誉和教授职称。是年春,杨清回到东北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教育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年近古稀的杨清不顾身体多病,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上,他打破当时教授不给本科生上必修课的惯例,由夫人陈宝翠担当助教,亲自为82级本科生上课;他潜心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读后断想》(三联《读书》杂志),整理出版书籍《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和《心理学概论》,其中《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作为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科学地评述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研究成果的著作,刊行后在国内心理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中,杨清还主编了《简明心理学词典》,并组织翻译了安德森的《认知心理学》一书,将西方心理学的新思潮介绍给国内的读者。杨清治学严谨,培养了大批心理学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心理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1983年6月3日零时,杨清先生与世长辞,享年68岁。 王逢贤(1928- ),男,1928年7月生,辽宁省大连长海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生班。1953年至今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终身性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东北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副组长;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教委师范院校教育学系列教材编委会成员;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材编委会顾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教育科学院顾问等职。王逢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学子,倾心与学术界同仁合作共勉。他是教育系198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第一位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教育系培养出的第一批博士的导师。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他对本校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在现代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本质与功能、教育目标与课程、教育过程优化、教师素质与专业化、教育法制化与教育创新,尤其在德育研究方面有许多的建树,在海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曾发表论文和笔谈近百篇,其中获省部级奖20多项,《中国教育现代化与跨文化交流结合点的选择》在国内外发表,曾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主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引论》曾获教育部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德育新论》(与鲁洁教授合作编著)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学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他经常应国内有关单位的邀请,参与学术评审、讲学和策划等活动,也应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学术组织的邀请,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讲学、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指导访问学者和征文活动。由于他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和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香港柏宁顿孺子牛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2000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终身性),2002年被吉林省评为荣誉省管优秀专家。他被称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选:《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光明日报》2002年9月9日),是加拿大Ruth Hayone编写出版的《Portraits of Inauential Chinese Educators》一书中介绍的中国学者之一。该书称王逢贤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教学家”。 梁忠义(1930- ),男,教授,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双阳县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大政治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大教育研究生班教育史专业。曾任东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外国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比较教言学科组成员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科组组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省政府决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吉林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等。1985年由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吉林英才”奖章,199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主要著作有:《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手册》,东北师大出版社;《现代外国教宵》,大连海运出版社;《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实用教育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吉林教育出版社;《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当代日本社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日本职业训练》,山西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金和德,男,1923年7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和德1951—195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是建系后的第一届学校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初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创设了教育服务区和实验区,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在教改的大潮中,金德和教授长期深入教改第一线,他的足迹遍布了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东丰县等,亲自对农村中小学培训教师,帮助搞教改和科研工作。1990年金德和教授主持了“农村三结合教育体系研究”评题,并和富维岳教授共同主持了“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实验”评题,并出版了《农村三结合教育体系研究》和《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实验》两部著作,曾获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金和德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带头人之一。金和德教授以自己渊博的教育理论和多年在小学从事教学和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农村广大师生的欢迎。被东丰县赠予“师德楷模”牌匾与农村教育专家的称号。金和德教授在小学语文教法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在吉林省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先后出版过《小学实用教育学》曾获吉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金和德教授曾荣获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英才奖、吉林省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育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1993年金和德教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吴杰,男,1921年2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1950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是建国后第一位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的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生,一生均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在教育系任助教、讲师、教授、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吴杰教授在教育系一直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教育系第一位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是教育系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点的主要研究生的导师和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的奠基人。吴杰教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4名,均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和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吴杰教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在教育学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面,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他的研究工作贯穿两条主线: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发展阶段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影响。用这种研究思路全面、系统地探索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最早的,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编著的《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一书,该书1990年4月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组织的首届文科科研优秀成果奖。除该书外,他主编了东北三省高师教材《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他还撰写了《从凯洛夫教育思想体系中解放出来》等多届有份量的论文。他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的分支学科教育学编写组的副主编和撰稿人,是“七五”期间国家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全国群书编写出版计划重点项目《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编委。曾任全国教育控制论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教委“四年制初中课程设置与中和教材的实验研究”课题组顾问;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特约通讯员。1988年5月30日吴杰教授病故。 李桂林,男,1924年2月生于吉林省磐石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入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学习。李桂林教授是教育系建系初期第一批从东北师范大学各个系调入的青年教师之一。1952年开始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李桂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也是教育系教育史硕士学位点的创始人之一,是教育系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带头人。他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进修生,他培养的多名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国内有关单位的骨干力量。1964年,他编写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铅印)是国内该学科最早的教材,曾被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的等多所师范院校使用。通过在国内去江西等地调查,搜集资料,最后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曾被河南、辽宁省、陕西省等多所师范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他还主编了《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著有《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是陈元晖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中的《普通教育》卷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他发表了《评生活教育》等多篇有份量的论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专聘他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培养了7名硕士毕业研究生,其中2名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日本东京大学的历史学者,曾两次专访李桂林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生也曾专访李桂林教授。李桂林教授曾任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史从书编委会常务编委。 郭占基,教授,男,山东招远人,生于1929年,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郭占基教授195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担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郭占基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教育心理学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他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创始人之一,是教育系教育心理学最早的硕士生导师。他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进修生、多名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生,大多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他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教育心理分支学科编写组副主编;是中国心理学会编辑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心理研究成果《中国心理科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一书的编委;是《实用教育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副主编。在心理学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参编和统稿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是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副主编,是《教育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之一,还翻译了日本的《社会学习心理》(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他撰写了多篇有分量的论文,其中《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学习心理学的理论问题之一》(《教育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1990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首届教育科学评奖优秀成果二等奖。曾主持中华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人际关系对学生社会性动机发展的影响》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青年友谊观调查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3期)一文,在《中国心理科学》一书中,作为重要成果予以肯定(见该书第634页)。郭占基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编委、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评审组成员。

钟启泉 男,1939年8月生。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组专家,日本国京都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和日本课程学会会员。专攻比较教学论、课程论、国际教育学。1979年以来在海内外发表论文190多篇,著作(著、译、编)23部。其代表作《现代课程论》出版以来多次获奖,编著《差生心理与教育》、《班级经营》,译著《现代教育学基础》、《教学论原理》、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等也被广泛采用。主编的“求索”丛书(10卷本,以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中心内容,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1995年)和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1995年)。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4卷本)己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10月)。当前主持“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比较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国外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教育部委托课题研究《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促进课程研究国际协会(1AACS)执行委员会亚洲执行委员,上海市中小学课程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推荐委员,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市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呀

钟启泉 男,1939年8月生。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组专家,日本国京都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和日本课程学会会员。专攻比较教学论、课程论、国际教育学。1979年以来在海内外发表论文190多篇,著作(著、译、编)23部。其代表作《现代课程论》出版以来多次获奖,编著《差生心理与教育》、《班级经营》,译著《现代教育学基础》、《教学论原理》、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等也被广泛采用。主编的“求索”丛书(10卷本,以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中心内容,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1995年)和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1995年)。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4卷本)己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10月)。当前主持“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比较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国外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教育部委托课题研究《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促进课程研究国际协会(1AACS)执行委员会亚洲执行委员,上海市中小学课程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推荐委员,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市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

先后出版《比较教育导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课程与教师发展》、《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当代比较教育学》、《课程:走向新的身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国际比较》、《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课堂教学综合训练教程》等著作3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民族教育研究》、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等中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陈时见主编《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译《课程:走向新的身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陈时见参与主编 《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陈时见主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导论》, 商务印书馆2007陈时见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2006陈时见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2006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6陈时见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出版社,2006陈时见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案例》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陈时见主编《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陈时见主编《英语教学新思维》接力出版社, 2003陈时见主编《边缘崛起:广西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理论与案例》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多元文化的检视》学苑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边际解读:广西基础教育课程现状与变革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著《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管理》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副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走向创新教育:教育变革的反思与前瞻》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教育论文写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陈时见主编《雷沛鸿国民教育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陈时见南非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制度[J] 教师教育研究,(6)陈时见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视野下比较的生成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与价值取向[J] 教育研究 (2)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现实境遇与发展前景[J] 外国教育研究(2)陈时见 国际视野下中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 (5)陈时见 实证分析范式的产生及其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 (4)陈时见 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 (3)陈时见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 (6)陈时见 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内容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使命[J] 民族教育研究, (2)陈时见 美国国际教育的历史、多重身份与新发展[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之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 (1)陈时见 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光明日报(理论版), (10)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 比较教育研究, (8)陈时见 日本“21世纪COE计划”:背景、内容及意义[J] 比较教育研究, (7)陈时见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 西南大学学报, (6)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 比较教育研究, (3)陈时见 On reform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ANWESHIKA[J] 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陈时见 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现代走向 [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2)陈时见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陈时见On Epochal Mis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J]Frontier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6.(2)陈时见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J]中国教育报, 2006.(1)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陈时见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 2005.(4)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 2005.(3)陈时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陈时见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1)陈时见网络学习资源类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3.(11)陈时见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陈时见中大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6)陈时见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陈时见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3.(1)陈时见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批评[J]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终生学习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4)陈时见论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陈时见多元文化与课程发展2002.(1)陈时见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 2001.(10)陈时见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背景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1.(6)陈时见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课程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陈时见论脑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陈时见广西贫困地区女童教育观之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1.(1)陈时见影响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9)陈时见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当前中小学课堂管理状况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6)陈时见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6)陈时见一元与多元: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陈时见互适与互促:民族教育与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双重变奏[J]广西民族研究,1999.(4)陈时见壮、京、仫佬、毛南族现代化意识调研报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4)陈时见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J]比较教育研究,1999.(1)陈时见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1998.(6)陈时见课堂行为管理的基本模式[J]基础教育研究,1998.(4)陈时见西方课堂行为管理主要理论述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4)陈时见发展师范教育问题与展望新析[J]教育科学,1998.(3)课题研究2010 主持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比较教育理论体系研究2005 主持 横向资助:“综合实践活动与素质教育研究”2003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3 主持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研究”2001 主持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程论》网络资源开发与教学模式研究”2001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资助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2000 主持 国家教育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项目:“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啊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专业职务资格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主任国家教委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三届成员、召集人国家教委电教委中小学教育电视电化教材审定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委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兼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高等师范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席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宣武区分会名誉会长兼钟声学校名誉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老人大学校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顾问教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顾问《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主编《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

内容提要 顾明远先生谈教育问题常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视野宏阔,观点明确、尖锐。文中不少是热点问题,也有不少是被许多人忽略却是隐含着深刻矛盾或意蕴的问题。顾先生谈问题,表看法,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上下联系,中外贯通,思维辩证,见地独到,笔端毕显学界领军人物之风范。 作者简介 顾明远,男,1929年10月14日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曾任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师大附中副教导主任、北京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北师大副校长、北师大研究生院院长等。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等职。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政府津贴及证书;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97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一等奖;1999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民教师”称号、2001年香港教育学院授予“名誉教育博士学位”。2001年以来主要承担的课题:全国高校教研会重点课题:“关于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立项课题:“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及奖助学制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等。 主要著作:《鲁迅的教育和实践》(合著)、《比较教育》(合著)、《比较教育学》(译著)、《教育学》(合著)、《中学实用教育学》(主编)、《世界教育发展的启示》(主编)、《教育大辞典》(12卷本、增订合编本2卷)、《战后苏联教育研究》(合著)、《外国教育督导》(主编)、《比较教育导论》(合著)、《我的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大系》、《世界教育大系》、《国际教育新理念》等。另外还出版有英文著作《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Perspectives from a Lifetime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CERC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为外国学者提供了中国教育改革过程的研究素材和观点。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目录总序前言 综合篇教育 ——未来社会的希望新世纪刭来{舌教改学习化时代的全民教育科学精神和人丈精神的结合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创新:克服教育观念上的四大误区学习学和智慧学教育忧思录之一教育忧思录之二教育忧思录之三我对“县中现象”的一点看法苏窄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谈谈学风问题也谈“教育是什么”《解读中国教育》序《革新中国教育》序建设学校文化,营造育人琢境铸造大学的灵魂 ——《《现代大学文化学》《大学之道》序中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出路何在关于高考改革之我见特殊儿童需要关爱也谈特色学校向教育思想家、教育革新家吕型伟老旰学习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教育大境界》序 素质教育篇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多样化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改革要照顾农村教育的实际《中华传优美德读本》再版序《质疑“学会做人”》的质疑从2003牟诺贝尔奖获奖者谈话想到的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剑新语文给我智慧,给我文化儿童识字教育门外谈鲁迅作品还能不能进课堂学习科学,破除迷信,提高素质舞蹈与教育学生舞蹈值得提倡让学生学习得怯乐 ——为北京一师附小《小学快乐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序留给学生匀主学习的空间夫该呐喊“救救孩子”了折磨孩予的奥欺可以叫停了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鞭予只能培养奴才,不能培养人才从“十佳少年”评审谈起我为什么呼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公平而差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少年留学要三思而行《重新审视多元智力》序《最后的图腾》序《我在美国读中学》序《梧桐村下的欺学》序 教师篇中国呼唤当代教育家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特级教师的倡议好再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改革教师教育的10点建议霍懋征老师的真善姜 ——《真、善、姜的丰碑》序高雅、亲和是可贵的教旰乞质校长,希望你走到学生中去春风雨露 情在育人 ——咏念董纯才同志润物细无声 ——缅怀刘佛年教授深切怀念董谓川先生音容巳逝,风范永在 ——深切怀念滕大未先生 杂 感“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有感从“某正厅”说起银行取款有威 西行漫记和随感引言热闹的马斯特里赫特,宁静的马斯特里赫特人与自然的和谐欧洲的田野风光荚扎特的故乡美丽的维也纳阿尔卑斯山,欧洲的骄傲喧闹的威尼斯醉人的湖光山色古老的维罗细朝圣波洛尼亚访问布鲁塞尔和鲁汶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刘杰克妈妈家做客欧洲的基督教文化欧洲人的休闲文化欧洲人的饮食文化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说不准,因为外审这个事儿完全看外审专家的良心和效率不过基本得两三个月吧。一般是三审制,初审(编辑筛选,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去掉)、外审(一般两个外审专家)、通过的再砍主编终审。耐心等吧。

《比较教育研究》于1965年创刊,1992年兼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社长和总编最牛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

你到学校图书馆或院系资料室查一下 就可以了或者到 中国期刊网 中国知网 这样的学术期刊类网站上查找一下你是新生,建议你多看到图书馆或资料室看看专业学术期刊,并且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比较好的期刊的投稿方式或投稿要求等都记录下来,对你以后发文章很有好处问问导师或师兄师姐怎么发文章,或者写写文章,自己投投,你就会很清楚了提醒一下,一般情况下,很多研究生楼下会有好些发文章的广告之类的,不要往那里投稿,那些好些都是学生代理做的,为的是在中间收些中介费,都是要掏钱的,不要给他们,自己认真去投正规刊物,不要把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成果都浪费掉了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专业职务资格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主任国家教委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三届成员、召集人国家教委电教委中小学教育电视电化教材审定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委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兼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高等师范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席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宣武区分会名誉会长兼钟声学校名誉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老人大学校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顾问教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顾问《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主编《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

  • 索引序列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呀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是谁啊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