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综述李东奇,葛文光,张雪梅 -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 被引量: 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思考毛梅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 被引量: 李晓玲 - 《农村经济》 , 2004 - 被引量: 38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李道和,李君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 2003 - 被引量: 29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研究徐树建,杜忠花 - 《农业与技术》 , 2002 - 被引量: 15我没研究过这个问题,就帮你找了几篇论文,前两篇是综述,你可以用百度学术或知网下载下来借鉴一下。百度学术的关键词有: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者,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品牌营销,龙头企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企业品牌。

该怎么去形容你最贴切拿什么跟你作比较才算特别对你的感觉 强烈却又不太了解 只凭直觉你像我在被子里的舒服却又像风 琢磨不住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

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综述李东奇,葛文光,张雪梅 -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 被引量: 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思考毛梅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 被引量: 李晓玲 - 《农村经济》 , 2004 - 被引量: 38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李道和,李君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 2003 - 被引量: 29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研究徐树建,杜忠花 - 《农业与技术》 , 2002 - 被引量: 15我没研究过这个问题,就帮你找了几篇论文,前两篇是综述,你可以用百度学术或知网下载下来借鉴一下。百度学术的关键词有: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者,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品牌营销,龙头企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企业品牌。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文献综述

金融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金融的特征: 金融是信用交易。(1)信用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互联网金融》目录前 言 VIII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1 互联网金融定义 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1 金融的含义 2 金融业的定义 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 商业银行的职能 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1 金融机构变革 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1 金融创新的含义 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1 互联网发展状况 1 互联网定义 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1 第三方支付概况 1 第三方支付定义 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1 操作风险 2 法律风险 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6 发展趋势 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第五章 · P2P 网贷 1 P2P 网贷概况 1 P2P 网贷定义 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 操作风险 2 流动性风险 3 法律风险 4 信用风险 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 大数据金融定义 2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 平台模式 2 供应链金融模式 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 技术风险 2 操作性风险 3 法律风险 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4 强化数据挖掘 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第七章 · 众筹 1 众筹简介 1 众筹定义 2 众筹分类 3 众筹活动参与者 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5 众筹模式的优势 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 奖励制众筹 2 募捐制众筹 3 股权制众筹 4 借贷制众筹 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1 法律风险 2 信用风险 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3 金融电商模式 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 系统性风险 3 法律风险 4 操作风险 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 服务对象平民化 3 金融机构平台化 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1 概述 2 P2P 网贷类门户 3 信贷类门户 4 保险类门户 5 理财类门户 6 综合类门户 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1 系统性风险 2 流动性风险 3 信用风险 4 技术性风险 5 操作性风险 6 市场风险 7 国别风险 8 法律风险 9 声誉风险 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1 系统性风险监管 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 信用风险监管 4 技术性风险监管 5 操作性风险监管 6 声誉风险监管 7 国别风险监管 352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1 法律环境现状 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1 产业政策环境 2 产业政策建议 365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参考文献 397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资料

【摘要】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简要阐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对加快我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建设  电子商务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大幅度增加,网上资源日益丰富,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现况  何谓电子商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就是指商务活动的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 等业务交易的过程。电子商务通常缩写为EC(Electronic Commerce),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 互通性,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  电子商务根据其对参与交易方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B to B(B2B,企业对企业)和B to C(B2C,企业对消费者)两种模式。而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功能设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市场(E-marketplace)网站、电子销售(E-distributor)网站、电子购买(E- procurement)网站三类。其中,电子市场网站的设计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因此在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时,既要考虑到购买方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也要考虑到销售方的利益;电子销售商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销售商,因此它在功能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消除或替代现存的销售链的某些环节。而电子购买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买主,其目的是通过网站聚集网上买主,通过大宗购买降低价格。  据统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电子商务网站有25000个。其中,B2B模式占的比重较大,2000年已达到60%,预计未来将上升到近80%。电子商务交易总价值1998年为80多亿美元,2000年达到近6000亿美元,预计2003至2004年间将达到5万亿美元。  2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据估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000~1500个,占同期全球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4~6%,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洲。  美国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普及的国家。2001年,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对216万多家美国农场互联网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农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是信息收集、财务管理、网上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等,这几乎涵盖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功能。2000年,美国农场的网上 交易额为65亿美元,占农场全部交易额的33%。其中网上购买额为78亿美元,购买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等,特别是生产 资料的网上购买量已占总购买量的35%;网上销售额87亿美元,其中66%为畜产品,34%为农产品。据预测,到2005年,美国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 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  美国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如“农场投标网”,注册用户近10万,其中10%是美国以外的用 户。又如“XS农业网”,其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种子、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化肥农药等产品,该网站1999年成立之初就有1万名农场主成为注册用户。  欧洲是继美国之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比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是农场在线,它是英国最主要的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之一,目前已有注册农民18000人。调查表明,该网站60~70%的用户平均每天登陆一次,占用系统时间7~8分 钟,平均每月总下载量达到150万页。  3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整个北美大陆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2%。而据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5%,Internet接入率达到24%。与此同时,欧洲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其中的一些国家如瑞典、英国和法国还分别达到2%、6% 和6%。这表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电信资费不断下降,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据经合组织(OECD)测算,目前发达国家的电话费水平仅为60年前的5%。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平均通讯费也不断下降,仅1999年10月到2000年3月,每月2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就下降了15%,而每月4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也下降了17%。而且一些国家还计划进一步下调网络使用费,这就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提供了条件。  3、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日趋专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网站根据其市场和用户定位的不同,可以分别电子市场和信息咨询两大主要类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 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后者则以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目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功能和技术优势也各不相同。  (1)电子市场类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其销售产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站、农业服务销售网站和农产品销售网站。农业生产资 料销售网站主要经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源和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机设备、农药、畜药、饲料等,比较著名的网站如以出租和销售农用土地为主的“农场与土地 网”,销售农机设备为主的“拖拉机在线”等。农业服务销售网站主要提供与农业有关的金融、财务、保险、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服 务;而农产品销售网站则主要以拍卖方式销售各种农产品,比较著名的网站有欧洲的“水产品网”和美国的“种牛 网”等。  (2)信息咨询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根据所提供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两类,即以 提供市场信息为主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站,和以提供农业生产和管理咨询为主的农事咨询网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农业在线”,和“农事咨询网”等。   发展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已成为降低我国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促进农民 增收的重大现实问题。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商务信息平台,则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成熟完善的技术条件。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有哪些

【摘要】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简要阐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对加快我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建设  电子商务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大幅度增加,网上资源日益丰富,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现况  何谓电子商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就是指商务活动的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 等业务交易的过程。电子商务通常缩写为EC(Electronic Commerce),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 互通性,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  电子商务根据其对参与交易方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B to B(B2B,企业对企业)和B to C(B2C,企业对消费者)两种模式。而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功能设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市场(E-marketplace)网站、电子销售(E-distributor)网站、电子购买(E- procurement)网站三类。其中,电子市场网站的设计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因此在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时,既要考虑到购买方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也要考虑到销售方的利益;电子销售商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销售商,因此它在功能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消除或替代现存的销售链的某些环节。而电子购买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买主,其目的是通过网站聚集网上买主,通过大宗购买降低价格。  据统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电子商务网站有25000个。其中,B2B模式占的比重较大,2000年已达到60%,预计未来将上升到近80%。电子商务交易总价值1998年为80多亿美元,2000年达到近6000亿美元,预计2003至2004年间将达到5万亿美元。  2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据估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000~1500个,占同期全球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4~6%,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洲。  美国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普及的国家。2001年,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对216万多家美国农场互联网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农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是信息收集、财务管理、网上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等,这几乎涵盖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功能。2000年,美国农场的网上 交易额为65亿美元,占农场全部交易额的33%。其中网上购买额为78亿美元,购买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等,特别是生产 资料的网上购买量已占总购买量的35%;网上销售额87亿美元,其中66%为畜产品,34%为农产品。据预测,到2005年,美国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 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  美国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如“农场投标网”,注册用户近10万,其中10%是美国以外的用 户。又如“XS农业网”,其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种子、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化肥农药等产品,该网站1999年成立之初就有1万名农场主成为注册用户。  欧洲是继美国之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比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是农场在线,它是英国最主要的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之一,目前已有注册农民18000人。调查表明,该网站60~70%的用户平均每天登陆一次,占用系统时间7~8分 钟,平均每月总下载量达到150万页。  3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整个北美大陆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2%。而据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5%,Internet接入率达到24%。与此同时,欧洲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其中的一些国家如瑞典、英国和法国还分别达到2%、6% 和6%。这表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电信资费不断下降,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据经合组织(OECD)测算,目前发达国家的电话费水平仅为60年前的5%。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平均通讯费也不断下降,仅1999年10月到2000年3月,每月2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就下降了15%,而每月4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也下降了17%。而且一些国家还计划进一步下调网络使用费,这就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提供了条件。  3、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日趋专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网站根据其市场和用户定位的不同,可以分别电子市场和信息咨询两大主要类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 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后者则以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目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功能和技术优势也各不相同。  (1)电子市场类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其销售产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站、农业服务销售网站和农产品销售网站。农业生产资 料销售网站主要经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源和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机设备、农药、畜药、饲料等,比较著名的网站如以出租和销售农用土地为主的“农场与土地 网”,销售农机设备为主的“拖拉机在线”等。农业服务销售网站主要提供与农业有关的金融、财务、保险、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服 务;而农产品销售网站则主要以拍卖方式销售各种农产品,比较著名的网站有欧洲的“水产品网”和美国的“种牛 网”等。  (2)信息咨询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根据所提供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两类,即以 提供市场信息为主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站,和以提供农业生产和管理咨询为主的农事咨询网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农业在线”,和“农事咨询网”等。   发展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已成为降低我国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促进农民 增收的重大现实问题。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商务信息平台,则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成熟完善的技术条件。

  • 索引序列
  •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
  •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文献综述
  •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资料
  • 关于农业与互联网的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