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放射物理与防护小论文

放射物理与防护小论文

发布时间:

放射物理与防护小论文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见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基本防护措施是: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见彩图)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的特点是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对人体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由于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张纸或衣服挡住,一般说,α射线不会造成外照射辐射损伤。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缩短受照射时间  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射时间成正比。在一切接受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例如,在用 X射线进行胸部透视时,病人所受照射剂量随检查时间而增加,医生应当在查清病灶情况下,尽量缩短透视时间。  为了能迅速和准确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在正式操作之前,应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相同步骤操作)。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强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个人操作时间,更换操作人员,以减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剂量。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增大操作人员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剂量。对于点状放射源,人体受照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在实际操作中常使用远距离操作的工具,如长柄钳、机械手、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等以降低剂量率。  屏蔽防护  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减弱材料),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当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仍不能达到安全操作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屏蔽防护。合理的屏蔽防护必须注意:  ①屏蔽方式 根据放射性防护要求和放射源的不同,屏蔽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屏蔽物有防护墙、地板、天花板、防护门和观察窗等;移动式的有包装容器、各种结构的手套箱、防护屏和铅砖等。  ②屏蔽材料 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γ射线和 X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有水、土壤、岩石、铁矿石、混凝土、铁、铅、铅玻璃、钨等。  β射线能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还能产生轫致辐射。所以对β射线防护应采用两层屏蔽:第一层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β射线,并可减少轫致辐射,常用材料有烯基塑料、有机玻璃及铝等;第二层用高原子序数材料屏蔽轫致辐射,常用生铁、钢板和铅板等。  由中子源发射出来的快中子,在屏蔽层中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损失能量,被物质吸收后一般放出γ射线。因此,对中子的屏蔽,除考虑快中子的减弱过程和吸收过程外,还应考虑γ射线的屏蔽。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是各种含氢材料,如饱和硼酸水溶液、石蜡、含1%~2%硼的石蜡等。对具有强γ本底的中子源(如镭-铍中子源)则应考虑两层屏蔽,第一层用石蜡和吸收中子的物质等屏蔽中子;第二层用铅吸收γ射线。

区别:三者的剂量学含意及适用类型不同: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物质和任何一种辐射类型,它在辐射生物学、临床放射学和放射防护中都是基本的剂量学量,描述的是辐射授与物质的平均能量;照射量则仅适用Xγ 幷且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它描述的是Xγ在空气中的电离能力。剂量当量是指在要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品质因素和其它一切修正因数的乘积。联系:照射量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但在实际应用中,照射量幷不只适用于无限延展的空气中,如对直接测量困难的生物体的吸收剂量通常就是借助人体模型进行照射量测量后的转化:它们转化关系D = fX(f为转换系数),所以在医用X、r照射的防护上,在小于15%的数值差异可以忽略时,我们可以将以R为单位的照射量在数值上看作以rad为单位的空气、水及软组织的吸收剂量(用国际单位mGy时可认为1R的照射量近似为10mGy的吸收剂量。)吸收剂量与辐射的品质因子的乘积。严格的定义是吸收剂量D、辐射品质因子 Q和其他一切修正因子N的乘积,用H表示。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希沃特(Sv),1Sv=1J/kg。以前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1 rem=10-2Sv。  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是研究辐射作用于物质引起各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但是由于辐射类型不同,即使同一物质吸收相同的剂量,引起的变化却不等同。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

区别:三者的剂量学含意及适用类型不同: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物质和任何一种辐射类型,它在辐射生物学、临床放射学和放射防护中都是基本的剂量学量,描述的是辐射授与物质的平均能量;照射量则仅适用Xγ 幷且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它描述的是Xγ在空气中的电离能力。剂量当量是指在要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品质因素和其它一切修正因数的乘积。联系:照射量作用物质仅限于空气介质,但在实际应用中,照射量幷不只适用于无限延展的空气中,如对直接测量困难的生物体的吸收剂量通常就是借助人体模型进行照射量测量后的转化:它们转化关系D = fX(f为转换系数),所以在医用X、r照射的防护上,在小于15%的数值差异可以忽略时,我们可以将以R为单位的照射量在数值上看作以rad为单位的空气、水及软组织的吸收剂量(用国际单位mGy时可认为1R的照射量近似为10mGy的吸收剂量。)吸收剂量与辐射的品质因子的乘积。严格的定义是吸收剂量D、辐射品质因子 Q和其他一切修正因子N的乘积,用H表示。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希沃特(Sv),1Sv=1J/kg。以前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1 rem=10-2Sv。  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是研究辐射作用于物质引起各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但是由于辐射类型不同,即使同一物质吸收相同的剂量,引起的变化却不等同。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别放枕头边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莫挂在胸前 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放在裤袋会杀精 据6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与脑瘤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达1亿多部,据预测,2002年以后,中国的手机拥有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如此钟爱手机的中国人对于手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健康隐患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正视这一严肃的问题。 罕见脑瘤疑为手机辐射所致 在解放军304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笔者见到了一位脑瘤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李安民教授称,这位患者患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脑瘤———学名“脑胶质瘤”———被怀疑是由于长期的手机辐射引起的。 在304医院李教授的办公室里,他向笔者做了具体介绍。李说,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机关干部,使用手机的历史已有8年,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平时习惯用左手接听手机。大约一年前患者感觉记忆力不好、头晕、头疼。经过检查,在患者的大脑左半球顶叶发现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脑胶质瘤。 李教授还说,除此之外,普通的胶质瘤呈团块状,像月亮一样边界清晰;这名患者的瘤子呈弥散型,界限不清楚,如同大米里掺了沙子。李教授由此推断:“这有很大可能由手机辐射引起的脑胶质瘤。”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病因,李教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头盖骨标本指给笔者看:“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恰恰是手机天线电磁波辐射最集中的区域,而通常情况下,脑胶质瘤很少会发生在这个部位。”这一脑瘤混合体 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难度比普通的脑瘤大得多。刚来304医院时,患者已经下不来床,说话也很困难。运用化疗等办法,经过近1年时间的治疗,病人目前已经大有好转,但能否治愈还很难说。 “辐射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李教授说:“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有关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李教授简单介绍了手机辐射可能致脑瘤的发病过程:脑细胞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细胞受到辐射加热会死亡,这时胶质细胞就会增殖。增殖出来的胶质细胞如果有一部分属于异常,那部分就是癌变。 上大学的时候,李安民教授实习的地方在这个城市的电视发射塔下面。当时全年级200多名学生中很多人夜里睡不着觉,一脱离那个环境就恢复了正常,大家都觉得这事挺邪门儿。 电视塔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只是在辐射量上不同罢了。李教授通俗地解释说:“晚上,人的脑细胞本来是安静的,可有个东西老在不停地摇它,人就肯定睡不着。” 手机辐射到底会不会引发脑瘤?手机电磁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长期从事电磁辐射研究的王生教授认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能证明脑瘤是由于电磁辐射引起的,但电磁辐射如果超过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就对人体有害,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研究人员,曾对100多名公司职员进行调查,发现使用手机能引起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要求手机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同时按按纽,测试他们的反应情况,使用手机的人比不使用的人动作需要的平均反应时间延长,与此同时,反应正确的次数则要少。 该监测所所做的一项“移动电话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调查”进一步表明,长期使用手机会引起胸闷、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同时对睡眠质量有不良影响,每天使用时间过长会引起多梦,并可能导致失眠。 国内外的很多报道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引起的普遍现象是神经衰弱,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手机挂腰间 将导致不孕?! 近4年来,吴丽惠在和平医院主持不孕病症门诊观察发现,患者几乎都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她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如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挂在腰上或塞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会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而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不管是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手机最好摆在一旁,按下接听键后也不要马上接听,应稍等1、2秒后再接听。 吴丽惠表示,手机对人体的伤害虽不易测量,但目前不断有手机危害人体的报告及论文出现。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如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不排除产生DNA病变的可能,并因此影响生育机能。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的可怕 三九健康网 和讯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比以往估计高出两成。 据新华社报道,研究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进行,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指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因为一般用于量度电磁辐射SAR指数的模型是圆形,与真实的人类细胞不同。 这次实验证明,使用与实际形状跟人类细胞较相似的模型、如圆筒形和榄球形细胞模型时,电磁场的强度会较高。 研究人员分别透过圆筒形、榄球形和圆球形细胞模型,来测量手机造成的电磁场强度。结果显示,圆筒形和榄球形模型内的电磁场强度,高于圆球形模型一成半至两成。 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提高。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十至十五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个案。” 用手机患眼癌机会率高三倍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日前,本报转发了一幅新华社图片。画面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打手机,其原意是表现上海手机已经接近普及。但是来自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先生却为此专门赶到报社。谢教授称,当心手机辐射,尤其是孩子。 谢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 人们正是根据微波的致热效应,发明了微波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看见谁的大脑被手机微波烤熟呀!” 谢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机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关于手机辐射引发眼癌、脑癌的报道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欧洲防癌杂志发表了专家对1617名脑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机会比不用的人患脑癌的几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会说:“我都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了,什么事都没有。”对此伦敦大学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科学家盖布尔指出,手机致癌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许多人对使用手机的危害置若罔闻。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转化为非致热效应的那部分能量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对人类的危害可想而知。 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

放射防护论文

计算机的辐射知识 当你面对着计算机,操作自如,愉快的过着网上生活的时侯, 想过它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你的健康产 生不利吗? 当你在计算机前,每天一坐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它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你产生哪些伤害? 常年累月同计算机接触之中,您接受的辐射剂量不断积累增加,会不会同吸烟一样,日长年久之后,可能 突然出现无法补救的后果。低频、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机体产生怎样的生物作用?怎样防止或减轻电磁辐射 伤害? 谨防电脑发出电磁辐射对您的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吗?回答是肯定的。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人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为众所周之的常识。低频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电脑及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也有伤害吗?也许您不能明却作出回答。下述信息将对认识这一问题给予您一些帮助。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就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此研究结果和调查报告进行报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低频电磁波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1995年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 。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专家指出:发育中的胎儿特别是怀孕初期3个月,胎儿的器官正在形成期,电磁辐射将会引起胚胎死亡、器官发生畸形、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计算机操作人员血管病发病率高出非专业人员8倍。 今天,全球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它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无孔不入、无处不有。不仅工厂、企业、商店、机关、学校、医院大量使用计算机,电脑还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是金融、邮电、证券、保险、交通管理等服务行业更是离不开计算机。亿万人使用电脑,长时间接触电脑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脑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已为广大用户十分关切的问题。 电脑发出的电磁辐射虽然不太强,然而有些人上机每天长达几个小时,常年累月从不间断。如此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就不少。特别对妇女、少年儿童等一些敏感人群,尤其是怀有胎儿的孕妇,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发怎样的后果?上述信息足以促使人们担心忧虑和警惕。 电磁辐射是怎样影响人体健康的呢?其生物学作用机理是什么?电磁辐射通常以热效应,非热效应和刺激对机体产生生物作用。热效应已为大家所熟悉,人体是电介体,在高变电场作用下被反复极化,分子间碰撞和摩擦产生剧烈运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机体内还有电介质溶液(例如体液等),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传导电流,形成不同程度的闭合回路,产生局部感应热流,导致发热。高频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产生的热效应更为明显。微波炉、 微波治疗仪等就是利用辐射能的热效应原理。发热过高和长时间接受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破坏,低频电磁辐射的热效应不明显。非热效应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长时间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机能絮乱。 实验显示,电磁场能使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美国弗雷保心血管医学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结果,移动电话辐射使受试者的舒张压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米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四种移动电话,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损。对DNA遗传因子产生影响,将导致细胞癌变。雏鸡、猫的大脑皮质,在低频调制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会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进行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实验还发现低频电磁波会使动物松果体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激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减少时可以致使组织分子发生改变、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病。 刺激作用:当电磁波100KHz以下时,对人体的刺激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人体接触到暴露于电磁场下的非金属体时会受到电击。频率越低,电击程度越大;二是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大于机体电流(脑点和心点等)时,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的兴奋,频率越低,兴奋程度越大。轻微刺激作用使人产生麻酥酥地感觉,刺激作用越大,会引起肌肉收缩,继而发生疼痛,心脏和呼吸器官兴奋,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细微颤动,心肌持续收缩,最后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综上所述可归结为:(1)电脑和家用电器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2)伤害作用对不同人群有差异,妇女、少年儿童、老年体弱者为敏感人群,特别对胎儿损害更大;(3)受害程度与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有关;(4)低频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和刺激为主要作用。(5)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和生命发育功能等产生影响。(6)尚待对分子生物及过程、细胞生物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深入研究,进一步探明和揭示其作用机理。 如何对电脑及家用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电磁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值而下降。最好把电脑及家用电器不要集中在您常在的室内。例如: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微波炉、不要放置在卧室内。专家建议,电脑使用者应于显示屏保持的距离不少于70厘米,于电脑两侧和后部保持的距离不少于120厘米。此外,减少与电脑等接触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为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是同辐射强度与辐照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因此减少上机时间是必要的,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要实现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有困难。例如:有多台电脑的办公室,前后、左右距离不能保持要求的距离。还有些人,不允许减少上机上网的工作时间,每天操作3-4小时,而且连续不间断。在此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穿防护服,戴防护帽,以直接减少身体对辐射的吸收。 如何防止电脑辐射 使用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器前配备质量较好的防辐射屏。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 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电脑辐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首先,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一般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还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 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仙人掌除了可以攻击坏人,还有一项好处喔!据说在计算机桌前放置一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 常用电脑的人会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易有疲劳的感觉。常用电脑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桔、大枣等。 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电脑虽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也应预防。饮茶能降低辐射的危害,茶叶中的脂多糖有抗辐射的作用。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辐射的作用。 另外,用完电脑应洗脸,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 电脑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军事预防医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年)《军事预防医学概论》(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年)《创伤战伤病理学》(解放军出版社 1992年) 《贫铀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004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复合伤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合并放射损伤的创伤难愈与促愈研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颁标准2002年医学科学前沿炎症与修复高级学术研讨会 )《RARE介导的视黄酸可调控的IFN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第二届中日国际维生素学术研讨会 ) 程天民多年来发表期刊论文三百多篇,后期论文主要有:《人TALL-1可溶性功能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2007年 11卷 02期 疾病控制杂志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促进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机制》( 2007年 23卷 03期 中华创伤杂志 )《电离辐射导致左半身照射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DNA损伤》( 2007年 26卷 01期 中国辐射卫生)《神经酰胺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2007年 33卷 02期 江苏医药 )《组织因子在不同类型人癌组织中的表达》( 2007年 14卷 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Effects of serum from rats with combined radiation-burn injury on the growth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2007年 62卷 1期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2007年 9卷 6期 创伤外科杂志 )《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 2007年 9卷 02期 创伤外科杂志)《Genistein靶向多肽偶联物的制备及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2006年 13卷 21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牛磺酸对60Coγ射线半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2006年 28卷 04期 营养学报)《its derivative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2006年133卷 2期(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长期接触贫铀对大鼠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2006年 28卷 09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烧伤后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机制的初步探讨》(2006年 28卷 20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烧伤流行病学特征》( 2006年 22卷 02期 中华烧伤杂志)《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的创建与八年教学实践》 (2006年 08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γ射线与微波复合作用对小鼠造血系统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2006年 31卷 08期 解放军医学杂志)《防原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2006年 14卷 01期 西北医学教育)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

你可以登陆你们学校的网站,一般每个学校都有数据库资源,在那里可以查都很多你要的资料,就像毕业设计这样的类型的,在数据库资源里面,所有的大学各种课程设计论文及用到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衰变常数为λ,则 λ=[ln(2)]/T = 平均寿命:T'=1/λ= 自己代入数据算吧

20世纪是核能从起步到发展的年代。在这100年的最后几十年里,人们完成了核能军转民的过程;也正是这段时间里,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引发的几场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感情压抑在一个奇妙的空间里: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事实上,正因为普通公众对核能的一知半解,才导致了核能发展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故而,对公众谈辐射防护,除了我们常说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外,还须考虑诸如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第60号出版物中就将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公众的辐射防护,主要集中在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两个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所受各种照射的年集体剂量中以天然本底照射所占比重最大。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公民平均每人年累计天然照射剂量也仅为2mSv左右,连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剂量的1/10都不到,也不会产生什么辐射生物学效应,更何况这里面大多数人不从事采矿、隧道施工、航空航天等工作。天然照射除了来自上述非放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由宇宙射线、由与宇宙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如碳-14等、土壤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等产生,这一类照射基本来说是避无可避的。但是话说回来,人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还没有发现天然存在的放射性以前,我们还是这样过来了,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类似碳-14这些核素,我们还把它们用作考古学中的年份鉴定,土壤中的一些铀、钍、镭、钾等,我们现在又不住在窑洞里了,讨论起来就显得不太实用。如果硬要说出个辐射防护的子丑寅卯来,就只剩下“回避”两个字,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少坐两次飞机、不要那么怀旧天天都要睡在窑洞里;或者看清标志,不要木头木脑地往有放射性物质存放的地方钻,对于天然照射的防护来说就可以OK了。不过反过来,谁又会有事没事地想着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待天然照射,最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理因素问题。除此以外,就剩下医疗照射了,虽然它并不被归纳为公众照射。但是如果说天然照射是公众所受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那么医疗照射则无疑是人们所受人工辐射的最大造就者了。在西方先进国家,核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来开展的,医院都会在这方面配备物理师。就此为例,1998年一份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放疗单位中,放疗与物理人员的比例是1:1;而在美国,该比例是2:1。曾经有个高校核物理学教授就发出过一句感叹:“中国得癌症采取放疗的人群中,一多半儿是被医生照死的!”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或多或少也反应了我国在医疗照射防护方面的一个盲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对医生的培养不大可能做到面面具备,更何况现今的医学分科日益精细化。所以,在可以做放疗的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物理师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我国自1979年进口第一台CT机以来,作为这方面的医学诊断就愈发频繁。然而,即便排除一些不具备放疗资质的黑户单位不说,1998年的普查也显示:各单位二手机的比例高达6%。CT产生的照射较大,且每次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约在1~10mSv之间,是常规X射线摄影的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而我国X射线诊断中透视比又比较高,90年代以后,该比例维持在20~35%之间。透视与摄影相比,受检者做一次透视所受到的剂量要高得多,美日等国在80年代初已不采用胸透法。对于医疗照射的防护问题,还是一点:做好回避,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接受这样的照射;医疗照射不是吃饭,饭吃多了大不了撑一下,孕期妇女有事没事地常跑去做透视摄影,保不准孩子生下来就带有些遗传学变异。说个有切身体会的事,小的时候顽皮把手摔断了,同一个地方连续断了三次,运气够背!那时候做X射线拍片诊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医生什么也不说,直接叫把手放到仪器上,要坐正。事实上,现在学得多了,才知道当初玩得多么地抽象:正确的姿势其实应该是背侧对着仪器,把手反向伸到仪器上进行摄影,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受照面积。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就做得很好,有时候我们常感叹,做那么好的防护,一次胸透体检,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像平时说到的电脑辐射、手机辐射以及电视机啊等什么的,说到头来比起上述提到的照射基本就可以忽略掉,你总不能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打电话看电视吧?且这类无线电设备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开机联网和信息交换中,只要不是频繁地开关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代价去做辐射防护。其实,话说回来,国际上对公众照射的限值是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现如今在核工业发展的问题上都尽量做到公众参与,国际上核行业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指标都是在这样一个完全透明化的场合下拟制出来的。所以,在对待核工业发展与担忧自身受照的问题上,过分的追究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真失败啊,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稿子,本来想放在百科里的,可百科管理员说这些内容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给我刷下来了。你拿去改改,应该有用的。你的要求在这里边都有所影射,开题报告你根据这个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一章节没有错误的,你可能搞错了

关于放射与防护的论文

计算机的辐射知识 当你面对着计算机,操作自如,愉快的过着网上生活的时侯, 想过它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你的健康产 生不利吗? 当你在计算机前,每天一坐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它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你产生哪些伤害? 常年累月同计算机接触之中,您接受的辐射剂量不断积累增加,会不会同吸烟一样,日长年久之后,可能 突然出现无法补救的后果。低频、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机体产生怎样的生物作用?怎样防止或减轻电磁辐射 伤害? 谨防电脑发出电磁辐射对您的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吗?回答是肯定的。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人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为众所周之的常识。低频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电脑及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也有伤害吗?也许您不能明却作出回答。下述信息将对认识这一问题给予您一些帮助。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就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此研究结果和调查报告进行报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低频电磁波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1995年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 。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专家指出:发育中的胎儿特别是怀孕初期3个月,胎儿的器官正在形成期,电磁辐射将会引起胚胎死亡、器官发生畸形、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计算机操作人员血管病发病率高出非专业人员8倍。 今天,全球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它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无孔不入、无处不有。不仅工厂、企业、商店、机关、学校、医院大量使用计算机,电脑还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是金融、邮电、证券、保险、交通管理等服务行业更是离不开计算机。亿万人使用电脑,长时间接触电脑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脑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已为广大用户十分关切的问题。 电脑发出的电磁辐射虽然不太强,然而有些人上机每天长达几个小时,常年累月从不间断。如此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就不少。特别对妇女、少年儿童等一些敏感人群,尤其是怀有胎儿的孕妇,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发怎样的后果?上述信息足以促使人们担心忧虑和警惕。 电磁辐射是怎样影响人体健康的呢?其生物学作用机理是什么?电磁辐射通常以热效应,非热效应和刺激对机体产生生物作用。热效应已为大家所熟悉,人体是电介体,在高变电场作用下被反复极化,分子间碰撞和摩擦产生剧烈运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机体内还有电介质溶液(例如体液等),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传导电流,形成不同程度的闭合回路,产生局部感应热流,导致发热。高频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产生的热效应更为明显。微波炉、 微波治疗仪等就是利用辐射能的热效应原理。发热过高和长时间接受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破坏,低频电磁辐射的热效应不明显。非热效应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长时间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机能絮乱。 实验显示,电磁场能使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美国弗雷保心血管医学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结果,移动电话辐射使受试者的舒张压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米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四种移动电话,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损。对DNA遗传因子产生影响,将导致细胞癌变。雏鸡、猫的大脑皮质,在低频调制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会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进行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实验还发现低频电磁波会使动物松果体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激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减少时可以致使组织分子发生改变、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病。 刺激作用:当电磁波100KHz以下时,对人体的刺激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人体接触到暴露于电磁场下的非金属体时会受到电击。频率越低,电击程度越大;二是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大于机体电流(脑点和心点等)时,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的兴奋,频率越低,兴奋程度越大。轻微刺激作用使人产生麻酥酥地感觉,刺激作用越大,会引起肌肉收缩,继而发生疼痛,心脏和呼吸器官兴奋,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细微颤动,心肌持续收缩,最后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综上所述可归结为:(1)电脑和家用电器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2)伤害作用对不同人群有差异,妇女、少年儿童、老年体弱者为敏感人群,特别对胎儿损害更大;(3)受害程度与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有关;(4)低频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和刺激为主要作用。(5)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和生命发育功能等产生影响。(6)尚待对分子生物及过程、细胞生物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深入研究,进一步探明和揭示其作用机理。 如何对电脑及家用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电磁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值而下降。最好把电脑及家用电器不要集中在您常在的室内。例如: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微波炉、不要放置在卧室内。专家建议,电脑使用者应于显示屏保持的距离不少于70厘米,于电脑两侧和后部保持的距离不少于120厘米。此外,减少与电脑等接触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为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是同辐射强度与辐照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因此减少上机时间是必要的,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要实现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有困难。例如:有多台电脑的办公室,前后、左右距离不能保持要求的距离。还有些人,不允许减少上机上网的工作时间,每天操作3-4小时,而且连续不间断。在此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穿防护服,戴防护帽,以直接减少身体对辐射的吸收。 如何防止电脑辐射 使用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器前配备质量较好的防辐射屏。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 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电脑辐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首先,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一般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还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 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仙人掌除了可以攻击坏人,还有一项好处喔!据说在计算机桌前放置一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 常用电脑的人会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易有疲劳的感觉。常用电脑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桔、大枣等。 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电脑虽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也应预防。饮茶能降低辐射的危害,茶叶中的脂多糖有抗辐射的作用。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辐射的作用。 另外,用完电脑应洗脸,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 电脑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别放枕头边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莫挂在胸前 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放在裤袋会杀精 据6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与脑瘤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达1亿多部,据预测,2002年以后,中国的手机拥有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如此钟爱手机的中国人对于手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健康隐患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正视这一严肃的问题。 罕见脑瘤疑为手机辐射所致 在解放军304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笔者见到了一位脑瘤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李安民教授称,这位患者患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脑瘤———学名“脑胶质瘤”———被怀疑是由于长期的手机辐射引起的。 在304医院李教授的办公室里,他向笔者做了具体介绍。李说,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机关干部,使用手机的历史已有8年,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平时习惯用左手接听手机。大约一年前患者感觉记忆力不好、头晕、头疼。经过检查,在患者的大脑左半球顶叶发现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脑胶质瘤。 李教授还说,除此之外,普通的胶质瘤呈团块状,像月亮一样边界清晰;这名患者的瘤子呈弥散型,界限不清楚,如同大米里掺了沙子。李教授由此推断:“这有很大可能由手机辐射引起的脑胶质瘤。”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病因,李教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头盖骨标本指给笔者看:“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恰恰是手机天线电磁波辐射最集中的区域,而通常情况下,脑胶质瘤很少会发生在这个部位。”这一脑瘤混合体 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难度比普通的脑瘤大得多。刚来304医院时,患者已经下不来床,说话也很困难。运用化疗等办法,经过近1年时间的治疗,病人目前已经大有好转,但能否治愈还很难说。 “辐射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李教授说:“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有关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李教授简单介绍了手机辐射可能致脑瘤的发病过程:脑细胞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细胞受到辐射加热会死亡,这时胶质细胞就会增殖。增殖出来的胶质细胞如果有一部分属于异常,那部分就是癌变。 上大学的时候,李安民教授实习的地方在这个城市的电视发射塔下面。当时全年级200多名学生中很多人夜里睡不着觉,一脱离那个环境就恢复了正常,大家都觉得这事挺邪门儿。 电视塔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只是在辐射量上不同罢了。李教授通俗地解释说:“晚上,人的脑细胞本来是安静的,可有个东西老在不停地摇它,人就肯定睡不着。” 手机辐射到底会不会引发脑瘤?手机电磁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长期从事电磁辐射研究的王生教授认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能证明脑瘤是由于电磁辐射引起的,但电磁辐射如果超过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就对人体有害,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研究人员,曾对100多名公司职员进行调查,发现使用手机能引起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要求手机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同时按按纽,测试他们的反应情况,使用手机的人比不使用的人动作需要的平均反应时间延长,与此同时,反应正确的次数则要少。 该监测所所做的一项“移动电话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调查”进一步表明,长期使用手机会引起胸闷、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同时对睡眠质量有不良影响,每天使用时间过长会引起多梦,并可能导致失眠。 国内外的很多报道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引起的普遍现象是神经衰弱,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手机挂腰间 将导致不孕?! 近4年来,吴丽惠在和平医院主持不孕病症门诊观察发现,患者几乎都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她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如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挂在腰上或塞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会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而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不管是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手机最好摆在一旁,按下接听键后也不要马上接听,应稍等1、2秒后再接听。 吴丽惠表示,手机对人体的伤害虽不易测量,但目前不断有手机危害人体的报告及论文出现。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如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不排除产生DNA病变的可能,并因此影响生育机能。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的可怕 三九健康网 和讯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比以往估计高出两成。 据新华社报道,研究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进行,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指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因为一般用于量度电磁辐射SAR指数的模型是圆形,与真实的人类细胞不同。 这次实验证明,使用与实际形状跟人类细胞较相似的模型、如圆筒形和榄球形细胞模型时,电磁场的强度会较高。 研究人员分别透过圆筒形、榄球形和圆球形细胞模型,来测量手机造成的电磁场强度。结果显示,圆筒形和榄球形模型内的电磁场强度,高于圆球形模型一成半至两成。 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提高。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十至十五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个案。” 用手机患眼癌机会率高三倍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日前,本报转发了一幅新华社图片。画面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打手机,其原意是表现上海手机已经接近普及。但是来自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先生却为此专门赶到报社。谢教授称,当心手机辐射,尤其是孩子。 谢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 人们正是根据微波的致热效应,发明了微波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看见谁的大脑被手机微波烤熟呀!” 谢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机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关于手机辐射引发眼癌、脑癌的报道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欧洲防癌杂志发表了专家对1617名脑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机会比不用的人患脑癌的几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会说:“我都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了,什么事都没有。”对此伦敦大学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科学家盖布尔指出,手机致癌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许多人对使用手机的危害置若罔闻。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转化为非致热效应的那部分能量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对人类的危害可想而知。 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

  • 索引序列
  • 放射物理与防护小论文
  •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
  • 放射防护论文
  •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
  • 关于放射与防护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