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信息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信息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是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我国戏剧文学界最具权威的从事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学员遍及全国各级剧团、电台、电视台、研究所(院)剧目室、创作中心、影视剧制作机构等相关单位以及全国戏剧文学界的研究者、创作者、评论者。多年来,通过本会专业机构剧本中心和电视剧部,成功地向诸多影视制作单位、演艺团体推荐了大量优秀剧本、剧作家和演艺人才等,受到学术界和演艺界广大同仁的高度瞩目。

是中国的一个单位喽。听名字是挺唬人的,可是谁知道有没有呢!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是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我国戏剧文学界最具权威的从事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学员遍及全国各级剧团、电台、电视台、研究所(院)剧目室、创作中心、影视剧制作机构等相关单位以及全国戏剧文学界的研究者、创作者、评论者。多年来,通过本会专业机构剧本中心和电视剧部,成功地向诸多影视制作单位、演艺团体推荐了大量优秀剧本、剧作家和演艺人才等,受到学术界和演艺界广大同仁的高度瞩目。 学会下属实体有: 世界竟翔(北京)信息研究院 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 《中国剧本》杂志社 《世界名流》杂志社 北京金孔雀民族文化发展公司 北京金孔雀艺术团 这么说,楼上的清楚吧?也知道《中国剧本》是一本怎样的杂志了吧

是中国的一个单位喽。听名字是挺唬人的,可是谁知道有没有呢!

学会下属实体有: 世界竟翔(北京)信息研究院 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 《中国剧本》杂志社 《世界名流》杂志社 北京金孔雀民族文化发展公司 北京金孔雀艺术团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1&zdhhr-11y04r-32882459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school/yingshi?type=4&zdhhr-11y04r-32882459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Scripts/html

有天仙配,文昭关,龙凤呈祥,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红楼梦等中国传统节目。

于允科,于学忠将军之子,《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原主编。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网

1楼的答案确实很好,安装了这个软件后可以在周日晚上8:05分在线看现场直播的梨园春。但是有个缺点就是这个网络电视要求的网络速度比较快才行,如果网络一般的话我建议你们下载个搜狐彩电也可以在线看河南卫视直播的梨园春,网址如下:或者第二天到梨园豫曲网站上看晓秦良老师录制的的梨园春,几乎上第二天晓老师都会准时把前一天梨园春准时的上传到该网站。网址如下:

1979年1月1日,石家庄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最早与观众见面的省会电视台之一。2002年7月1日,石家庄电视台、石家庄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新的石家庄电视台。2005年1月18日,石家庄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全面推行频道专业化管理,建立了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为将来事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石家庄电视台拥有正式、招聘、临时员工共计500多人,固定资产36亿元。投资39亿元建设的多功能电视塔高280米,是华北第一高度的钢塔,是中国高塔协会、世界高塔协会会员塔,是省会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石家庄电视台现开办四个频道,一套为新闻综合频道,二套为娱乐频道,三套为影视频道,四套为都市频道。其中一套、二套为有线、无线双重覆盖,三套、四套通过有线网络覆盖市区及17个县(市)区。石家庄电视台的传播影响力在石家庄收视市场拥有极大优势,在落地石家庄的众多频道中,石家庄电视台的一套、二套的覆盖率位居第一、第三名;一套、三套的收视名列第二、第三名。四个频道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兼顾各类人群,在全天各个时段形成了不同的收视热点,每天为观众提供70多小时的各类节目。石家庄电视台拥有优秀的创作团队和精良的制作水准,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全国和省级评奖中屡获大奖。自采的新闻、专题片、栏目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城市台电视新闻社教节目评奖、河北省新闻奖、河北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比中多有斩获。自办节目《民生关注》、《今晚三十分》、《世说新语》、《新闻午报》等领跑省会新闻界、强档播出,在观众中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已拥有忠实的收视群体。电视剧《北风吹》、《三连襟》、《我们都是好朋友》、《王灵芬》,电视戏曲片《梦断萧墙》等分别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奋发文明进步奖”、电视文艺星光奖等。石家庄电视台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一系列媒体活动打造品牌形象。与市民同植电视新闻林、记者节“与你同行”、“十月欢歌”等大型活动不仅塑了媒体品质,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的传播影响力,而且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机制创新,节目创优,经营创收”,打造强势媒体,争夺省会第一话语权,改革后的石家庄电视台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石家庄电视台将以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强大的实力,奋力拓展发展空间,汇集大成智慧,广聚八方宾朋,携手共创辉煌!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6月28日正式成立。由原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和石家庄电视台合并组建,并出资组建台属、台管、台控的石家庄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后的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拥有5个广播频率: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经济频率、农村频率、交通频率,4个电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娱乐频道、3频道、都市频道,业务范围涵盖广播电视的采编、制作、播放、节目经营、新媒体运营服务以及传媒相关业务等领域。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将以3年左右时间,逐步发展为以新闻宣传为中心,以广播电视为主业,以节目和新媒体业务开发为增长点,兼营其他文化产业的多媒体、多功能区域性传媒集团。

下载一个UUsee网络电视,上面电视直播栏里面就有河南卫视,

中国越剧在线,无为戏曲论坛。华夏戏曲网,扬剧戏迷网,中国评剧曲谱网,赏戏吧,安徽戏曲网,戏迷家园,戏曲屋,河南豫剧网,河南戏曲网,中国脸谱网,中国怀梆网,河洛大鼓网,扬州扬剧网,尚长荣艺术网,昆曲戏迷网,二人转,华夏京剧教育网,中华京剧网,沈阳铁西京剧网,搜下吧戏曲视频,中国豫剧网,京剧艺术网,柳琴戏,中国红舞台,茅威涛论坛,戏曲出版网,戏迷网,中国昆曲, 华夏戏曲网,……。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公告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2008校园招聘 职位信息及网申地址(中华英才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其初名为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如今已形成电视、电影、动画制作、网络、报刊、图文数字电视相互配合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发挥着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目前共开办16套开路电视节目,分别为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农业·军事频道、电视剧频道、英语国际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西语法语频道,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还开办了12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拥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年播出总量为230248小时,平均每天631小时(包括北美长城平台节目,付费频道和高清节目频道);自制节目比例达9%。节目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9%,观众超过88亿人。在国内收视市场,中央电视台的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2007年总体收视份额达到91%。全国共有21个卫星频道的收视份额超过1%,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位列其中。第4套节目(中文国际频道)、第9套节目(英语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法语频道也已覆盖欧洲与南美多个西法语系国家。 中央电视台拥有相当规模的、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其中移动地面卫星系统(DSNG)可随时随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卫星转发、新闻回传全面实现数字化;多媒体联网系统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等中央电视台下属单位,现已成为提高电视产业经营能力和促进电视产品生产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的有机构成。 中央电视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和文化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并通过设在全球的17个国家和地区驻18个驻外站点,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电视台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传播机构。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跨进新世纪,中央电视台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努力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国际化电视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创21世纪更加美好的明天。招聘职位信息 2008年,结合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制订了《中央电视台2008年毕业生接收计划》,面向全国优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公开接收简历。 所需专业 文科综合类: 新闻传播学、电视采编、法律、会计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文科类专业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外语类: 英语、小语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理工科类: 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理工科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艺术类: 灯光、音频、服装化妆设计等电视制作艺术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素质要求 政治合格,积极上进,身体健康,热爱电视事业,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个人素质符合中央电视台"诚信、团队、知识、创新"的新员工核心素质要求。 简历投递和收集方式 1、个人网上投递简历 符合专业要求的2008年应届学生可登陆网站提交个人信息及简历(请附照片),网站地址为: (1) 央视国际网站() (2) 中华英才网( 2、学校推荐毕业生的方式和程序 中央电视台欢迎各知名大学针对所需专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具体要求如下: (1)所推荐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应居本专业前30%。 (2)所推荐学生综合能力排名应居本专业前20%。 (3)所推荐学生材料中应包含《中央电视台2008年校园招聘报名表》、简历、学习成绩单、专业及综合排名证明材料及各类奖状或证书。 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将自1月1日起通过向各大高校发布信息,并针对所需专业向部分目标院校收集推荐简历,笔试拟定于3月初进行,敬请关注。 中央电视台欢迎各位优秀毕业生的加盟!

中华戏曲编辑部招聘信息

这个得问网络行家了 呵呵 或者是百度的领导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全国戏曲全部种类介绍 彩调剧 藏剧 潮剧 楚剧 凤阳花鼓戏 广东汉剧 桂剧 汉剧 黄梅戏 徽剧 荆州花鼓戏 柳子戏 吕剧 山东梆子 绍剧 四川曲剧 甬剧 云南花灯 壮剧 越剧粤剧 越调 豫剧 宜黄戏 扬剧 新疆曲子剧 湘剧 锡剧 婺剧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戏 苏剧 曲剧 琼剧 青海平弦戏 秦腔 黔剧 祁剧 蒲剧 莆仙戏 评剧 瓯剧 闽剧 龙江剧 辽南戏 昆剧 梨园戏 京剧 晋剧 吉剧 黄龙戏 淮剧 滑稽戏 花儿剧 沪剧 河北梆子 赣剧 二人转 二人台 川剧 北方昆曲 新城戏 中国五大戏曲指的是 :京剧、昆曲、黄梅戏、豫剧、评剧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睡会觉紧急集合哥哥很健康舅舅家女兵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分类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 索引序列
  •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信息
  •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
  •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网
  • 中国电视戏曲杂志官网招聘公告
  • 中华戏曲编辑部招聘信息
  • 返回顶部